遼寧省葫蘆島市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遼寧省葫蘆島市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遼寧省葫蘆島市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遼寧省葫蘆島市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遼寧省葫蘆島市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遼寧省葫蘆島市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貼在相應位置。3.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商周時期“族眾”是集體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國家財政的維持和民力的征發(fā)都嚴格依據以血緣為紐帶的“族”為單位來實現(xiàn),國家“不料民而知其多少”。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賦稅征發(fā)單位向以戶為單位的編戶齊民轉變。這說明了()A.春秋戰(zhàn)國政府人口管理難度加大 B.統(tǒng)治者受儒家思想影響關愛百姓C.分封宗法制的瓦解影響政府稅收 D.國家強化基層人口和經濟的控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周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商周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賦稅征收和徭役征發(fā)的對象從“族眾”向以戶為單位的編戶齊民轉變,體現(xiàn)了國家強化基層人口和經濟的控制,推動了中央集權體制的形成,D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國家強化基層人口和經濟的控制,不能說明春秋戰(zhàn)國政府人口管理難度加大,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了賦稅和徭役征發(fā)對象的轉變,但不能說明統(tǒng)治者受儒家思想影響,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了國家強化基層人口和經濟的控制,未體現(xiàn)分封宗法制的瓦解影響政府稅收,排除C項。故選D項。2.賈誼《論積貯書》指出:“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賈誼的觀點旨在強調()A.糧食安全于國之重要 B.漢初國力衰微的事實C.實行農商皆本的急迫 D.國家四方皆敵之困境〖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的意思是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么去救濟災區(qū)?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么去發(fā)放糧餉。由此可知,賈誼的觀點旨在強調糧食安全于國之重要,A項正確;賈誼的觀點旨在強調糧食安全于國之重要,但未體現(xiàn)漢初國力衰微,排除B項;漢朝實行重農抑商政策,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賈誼的觀點旨在強調糧食安全于國之重要,不代表國家四方皆敵之困境,排除D項。故選A項。3.圖為遼寧北票十六國時期北燕重臣馮素弗墓出土的鴨形玻璃注,其工藝屬于羅馬吹制技術。據考證,此時期我國雖已掌握加工玻璃的技藝,但尚不具備制作如此復雜的玻璃工藝制作技術。該文物能夠佐證當時()A.絲綢之路上中西經濟文化交流 B.東北地區(qū)經濟的迅速發(fā)展C玻璃制品應用于普通民眾生活 D.統(tǒng)治者不斷推動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十六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北燕重臣馮素弗墓出土鴨形玻璃注的制作工藝屬于羅馬吹制技術,可以用來佐證當時絲綢之路上中西經濟文化交流,A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絲綢之路上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不能說明東北地區(qū)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排除B項;鴨形玻璃注出土于北燕重臣馮素弗墓,并不能說明玻璃制品應用于普通民眾生活,排除C項;該文物能夠佐證當時絲綢之路上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不能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推動民族交融,排除D項。故選A項。4.唐德宗為培養(yǎng)近臣,于貞元二年正月特發(fā)詔書,以罹災京畿諸縣的名義,親自從尚書省郎官、御史中揀擇10員,外放為京畿諸縣縣令進行歷練。其所親選的外放地方官員均為士族出身。這反映了該時期()A.士族階層壟斷科舉選官 B.君主親掌地方官員選拔C.士族有較大政治影響力 D.以家世門第為標準選官〖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其所親選的外放地方官員均為士族出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德宗為培養(yǎng)近臣,選了一批士族出身的官員,反映出唐朝雖然有了科舉制度,但士族仍有較大政治影響力,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這些官員參加科舉考試,無法得出士族階層壟斷科舉選官這一結論,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君主沒有親自掌握地方的官員選拔,且材料中外放“京畿諸縣”,排除B項;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注重家世門第,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5.宋代盛行論財婚姻,商人“榜下捉婿”成為一種婚姻文化,這一現(xiàn)象遭到士大夫的批評。理學家張栻認為,“婚姻結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這反映了當時()A.商人的社會地位有顯著提升 B.商品經濟發(fā)展引發(fā)觀念沖突C.門第族望不再是婚姻的要求 D.科舉改革導致社會階層流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宋代盛行論財婚姻和商人“榜下捉婿”,折射出宋朝人獨特的擇偶觀,體現(xiàn)了商品經濟發(fā)展引發(fā)觀念沖突,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也能互為姻親,B項正確;宋代婚姻觀的變化反映了當時商品經濟發(fā)展引發(fā)觀念沖突,未體現(xiàn)商人的社會地位有顯著提升,排除A項;門第族望依然對婚姻有影響,C項說法絕對,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宋代婚姻觀的變化,未涉及科舉改革,排除D項。故選B項。6.清代,纂修宗譜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每部宗譜均有族規(guī)、家訓,其內容主要包括血緣倫理、持家立業(yè)、報效國家等。這表明宗譜的纂修()A.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 B.體現(xiàn)了儒家積極入世的觀念C.維持了士家大族的血統(tǒng)純正 D.構建了封建國家的社會結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清代纂修的族譜中包含了血緣倫理、持家立業(yè)和報效國家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儒家思想的范疇,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纂修宗譜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的相關論述,排除A項;纂修族譜并不一定能夠維持士族家庭的血統(tǒng)純正,排除C項;封建國家的社會結構并不是由纂修族譜構建的,排除D項。故選B項。7.1903年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體操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科目,小學每周三小時,中學兩小時,高等學堂三小時,另有兵學一小時,師范、實業(yè)學堂兩小時。章程還對各級學堂體操科的宗旨和內容,操場的規(guī)則做了具體規(guī)定。該規(guī)定()A.表明清末新政主要以教育改革為主 B.培育當時國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C.有利于推動中國體育教育的近代化 D.旨在培養(yǎng)資產階級救亡運動的人才〖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目的題、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據材料“《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體操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科目”并結合所學可知,《奏定學堂章程》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教育無章程,教學無體系的狀態(tài),確立了中國現(xiàn)代學制的基本框架,其倡導“體操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科目”,使學校教育才開始有了體育,雖然當時環(huán)境下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它確立了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有利于推動中國體育教育的近代化,C項正確;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組成部分,但不能說清末新政以教育改革為主,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在學校開設體操課客觀上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但是這不是清政府的主要意圖,而且在當時環(huán)境下效果也十分有限,排除B項;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主導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不是為了培養(yǎng)“資產階級”人才,排除D項。故選C項。8.表是1926年前后黃岡全縣流通貨幣的統(tǒng)計情況。對此現(xiàn)象最合理的解釋是,該時期()金屬幣紙幣清末的銀元、銀兩銅元;孫中山頭像開國紀念銀元;袁世凱頭像銀元;兩湖巡閱使肖耀南頭像紀念銀元;各地鑄造的大面額制元中國銀行發(fā)行的銀行券;湖北官錢局發(fā)行的官票;商人們自印發(fā)行的市票等A.金融市場具有開放性 B.經濟發(fā)展資金儲備充足C.鑄幣印鈔技術已普及 D.貨幣金融管理亟待加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華民國時期。材料表面在黃岡縣流通的貨幣金屬幣有很多種,紙幣有很多種可知貨幣金融管理亟待加強,D項正確;金融市場的開放性是好的現(xiàn)象而材料說的是貨幣流通的無序,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xiàn)流通中的貨幣種類多,不涉及經濟發(fā)展資金是否充足,排除B項;材料只是體現(xiàn)流通中的貨幣種類多,不涉及鑄幣印鈔技術,排除C項。故選D項。9.抗戰(zhàn)期間,《義勇軍進行曲》逐漸成為“最流行的抗戰(zhàn)歌曲”。在1948年“反美運動”期間,中國民眾將曲譜重新填詞,改作《反美帝扶日進行曲》。隨后國民政府出臺“禁止廣播不良歌曲”清單,《義勇軍進行曲》名列其中。這一現(xiàn)象從側面反映了()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出現(xiàn)破裂 B.國內外政治形勢的變化C.國民黨重視人民群眾的要求 D.政府主導歌曲傳唱程度〖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5年—1948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義勇軍進行曲》從抗戰(zhàn)期間成為流行歌曲到1948年禁止廣播,結合所學知識,《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抗戰(zhàn)時期,不僅得到了國共兩黨的高度認同,還流行在群眾之間,傳唱度極高,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國際上,美國扶植日本,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引起民眾抗議。國內,解放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爭取和平民主建國。在這個階段,歌詞做了適時調整,唱出了和平、反對帝國主義的心聲。由于內戰(zhàn),國共兩黨矛盾尖銳,國民政府對其采取了禁止政策,B項正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1947年就宣告破裂,排除A項;C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政府主導”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10.下表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對外援助概況。據此分析,此表反映了中國()時間概況1950-1964中國不但向遭到美國侵略朝鮮和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而且大力支援了其他正在進行反帝斗爭的亞、非、拉國家60年代中期以后為了反對美國對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侵略,反擊蘇聯(lián)不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政策,中國向大多數(shù)正在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國家提供了援助70年代中國不但向遭到蘇聯(lián)侵略或干涉的國家提供了援助,還支援了那些得不到蘇聯(lián)援助的民族解放組織80年代中國的第三世界政策轉變?yōu)榇龠M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互利合作,共同發(fā)展A.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聯(lián)合 B.對外援助受中美、中蘇關系影響C.對外援助具有階段特征 D.改革開放推動了外交空間的擴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50年,中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援助,從此開啟對外援助的序幕。萬隆亞非會議后,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向21個正在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亞非拉國家提供了援助。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80年代,中國與許多非洲國家簽訂合作協(xié)定,雙邊經濟貿易往來迅速發(fā)展,這說明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的對外援助具有階段特征,C項正確;對外援助不等同于國家聯(lián)合,排除A項;據本題材料“70年代中國支援了那些得不到蘇聯(lián)援助的民族解放組織”,說明70年代后中國對外援助不受中蘇關系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關于“改革開放推動了外交空間的擴展”的相關論述,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3年3月10日,我國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并成功發(fā)射的第400顆航天器,中國空間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向科學進軍”熱潮的掀起 B.科教興國戰(zhàn)略奠定了理論基礎C.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 D.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3年(中國)。根據材料“2023年3月10日,我國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空間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就,D項正確;“向科學進軍”是在1956年提出的,排除A項;科教興國戰(zhàn)略是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有利于我國空間技術的發(fā)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是我國科技進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12.《漢謨拉比法典》中某條法律規(guī)定:“如果一個人債務纏身,暴風雨神阿達德摧毀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沖走了作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債主歸還糧食;他可以暫停履行,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睋丝芍?,該法律條文()A.體現(xiàn)君權神授 B.維護奴隸主利益C.緩和社會矛盾 D.保存原始習慣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西亞。據材料《漢謨拉比法典》規(guī)定因為自然災害對農作物造成損害,受災者可以“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債主歸還糧食”“暫停履行合同,不付那一年的利息”,體現(xiàn)了法典具有務實精神,可以緩和債務人與債權人的矛盾,進而緩和社會矛盾,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君權”,也不涉及“君權神授”,排除A項;盡管《漢謨拉比法典》在根本上是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但是材料中的該法律條文的主要作用是緩和了社會矛盾,另外結合所學,法典表明當時古巴比倫社會除了奴隸外,還有奴隸主、小生產者兩個基本階級,所以債務關系的雙方不一定都是奴隸主,排除B項;結合所學,《漢謨拉比法典》確實保留了一些習慣法殘余,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材料不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13.下圖是公元2世紀某帝國的疆域圖。下列對該帝國的解讀正確的是()A.奴隸制經濟繁榮 B.實行共和制政體C.伊斯蘭教國教 D.種姓制度影響深〖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2世紀(古羅馬)。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tǒng)治下,發(fā)動多次侵略戰(zhàn)爭,疆域不斷擴大,奴隸制經濟繁榮,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guī)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A項正確;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間的政體,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B項;羅馬帝國以基督教為國教,排除C項;古印度種姓制度影響深,古印度的位置與地圖所示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4.《新生》是十三世紀意大利的一部抒情詩集,描寫了作者與戀人貝亞德的情史。作者描寫的愛情表現(xiàn)了對女性的崇敬,強調以互愛為前提,認定用堅貞換來信任才能獲得愛情的“勝利與光榮”。在貝亞德逝世后,作者想象戀人帶著歡喜和榮耀到了九重天上,卻又認為不能彌補失去世間快樂的凄涼、失掉人間光輝的黑暗。這反映了作品()A.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 B.宣傳中世紀時期神學C.具有人文主義的精神 D.勇于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意大利)。根據材料“描寫的愛情表現(xiàn)了對女性的崇敬,強調以互愛為前提,認定用堅貞換來信任才能獲得愛情的‘勝利與光榮’。在貝亞德逝世后,作者想象戀人帶著歡喜和榮耀到了九重天上,卻又認為不能彌補失去世間快樂的凄涼、失掉人間光輝的黑暗。”可知,《新生》中描寫的是對女性的崇敬,強調互愛為前提,表現(xiàn)了肯定人的價值,強調人人平等的思想,而當?shù)搅司胖靥焐?,卻無法彌補失去世間快樂的凄涼,表現(xiàn)了追求現(xiàn)世幸福的思想,這些思想都是人文主義精神的表現(xiàn),C項正確;批判現(xiàn)實主義指十九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chuàng)作方法,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描述的是對愛情的追求以及對幸福的追求,沒有體現(xiàn)宣傳神學,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描述挑戰(zhàn)教皇權威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5.1853年以后,印度文官制度開始實行。到20世紀20年代初期,印度被東印度公司安排了超過1000名來自英國的文官,但俸祿由印度負擔,英國通過直接統(tǒng)治和間接統(tǒng)治的相互配合,統(tǒng)治著超過2億人口的印度。據此可知()A.英國將文官考試制度推廣到印度 B.英國通過文官制度直接統(tǒng)治印度C.東印度公司擁有著部分行政權力 D.文官制度緩和了印度的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53年至0世紀20年代初期(印度、英國)。由材料“20世紀20年代初期,印度被東印度公司安排了超過1000名來自英國的文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被東印度公司安排了文官,文官是國家治理的產物,說明東印度公司擁有著部分行政權力,C項正確;材料中只是提到東印度公司將1000名來自英國的文官派往印度用于管理,這體現(xiàn)的是英國在用文官制度管理印度,沒有提到將文官考試制度推廣到印度,排除A項;B項不符題意,材料主旨不是英國通過文官制度直接統(tǒng)治印度而是英國在管理印度過程中采用英國文官制度,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官制度緩和了印度的民族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16.下表為蘇聯(lián)時期建設的部分大型工程。這些大型工程能得以興建,主要是因為()序號時間工程地位11931-1933白?!_的海運河世界上最長的連海運河21929-1935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城鋼鐵城市31961沙皇邦巴世界上最大的氫彈41970年開始科拉超深鉆孔到達地球最深處的人造物51986YAMAL號破冰船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A.國家強大的組織能力 B.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C.應對美國冷戰(zhàn)的需要 D.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1年至1986年(蘇聯(lián))。材料體現(xiàn)的是蘇聯(lián)1931年至1986年一些大型工程信息,據所學可知,國家一些大型工程的竣工離不開國家的動員、組織能力,因此國家強大的組織能力的說法符合題意,A項正確;高中集中的計劃體制,主要體現(xiàn)的是國家對經濟的計劃和干預,這種經濟體制與國家辦一些大事沒有多大關聯(lián)性,排除B項;材料中的信息我們無法判斷它們與冷戰(zhàn)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明確的信息證明材料中的大型工程的完成和蘇聯(lián)的改革相關,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統(tǒng)治者處理當時國際關系時,貫徹儒家“平天下”與“協(xié)和萬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則要“存至公之道,永協(xié)和平之義”。在和平共存之指導下,唐朝與周邊和平交往,“蕃漢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豐足,皆有便宜”?!幾陨蚋ァ吨形魑幕涣魇贰凡牧隙樦挝迥辏?648年),順治帝發(fā)布《申嚴海禁敕諭》,規(guī)定北自天津南至廣東沿海岸線各省,一律“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將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交逆賊貿易者……不論軍民,俱行奏聞處斬”……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聽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議,頒布詔令:“今海內一統(tǒng),寰宇寧謐,滿漢人民相同一體,令出洋貿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開海貿易?!薄幾詤顷弧督Ec開海——論清代前期政府海疆治策的轉變》(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外交的特點。(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初對外政策的變化并分析康熙調整政策的原因?!即鸢浮剑?)特點:①以儒家和睦、友鄰思想為指導;②實行和平開放的對外政策;③經濟交往發(fā)揮重要作用。(2)變化:經歷順治時期禁海到康熙時期開海的轉變(由禁海到開海的轉變)原因:①統(tǒng)一臺灣,設臺灣府進行有效管理,東南沿海地區(qū)逐漸穩(wěn)定;②發(fā)展沿海地區(qū)經濟,恢復海外貿易的需要;③統(tǒng)治者對外思想的調整;④有識之士的積極推動。〖解析〗【小問1詳析】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貫徹儒家‘平天下’與‘協(xié)和萬邦’理想”可知,以儒家和睦、友鄰思想為指導;根據材料“存至公之道,永協(xié)和平之義”“在和平共存之指導下,唐朝與周邊和平交往”可知,實行和平開放的對外政策;根據材料“蕃漢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豐足,皆有便宜”可知,經濟交往發(fā)揮重要作用?!拘?詳析】變化: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初(中國)。根據材料“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將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交逆賊貿易者……不論軍民,俱行奏聞處斬”“今海內一統(tǒng),寰宇寧謐,滿漢人民相同一體,令出洋貿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開海貿易”可知,經歷順治時期禁海到康熙時期開海的轉變(由禁海到開海的轉變)。原因: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初(中國)。根據材料“今海內一統(tǒng),寰宇寧謐,滿漢人民相同一體,令出洋貿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開海貿易”可知,統(tǒng)一臺灣,設臺灣府進行有效管理,東南沿海地區(qū)逐漸穩(wěn)定;發(fā)展沿海地區(qū)經濟,恢復海外貿易的需要;統(tǒng)治者對外思想的調整;根據材料“康熙聽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議”可知,有識之士的積極推動。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居住和遷徙的自由”。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發(fā)出指示,改變自由遷移政策,為控制城市人口現(xiàn)模,限制農民進城。1958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首次對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體公民被劃分為“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人口”,非農業(yè)人口的糧油供應由國家解決,從而形成了與戶籍相關聯(lián)的社會福利制度。1982年1月,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決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選若干集鎮(zhèn)進行試點,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zhèn)落戶”。10月,出臺政策規(guī)定,凡申請到集鎮(zhèn)(指縣以下集鎮(zhèn),不含城鎮(zhèn))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和家屬,公安部門應辦理入戶手續(xù),除口糧自理外,其他同集鎮(zhèn)居民一樣享有同等權利。據統(tǒng)計,1984—1990年全國共計有500萬農民落戶城鎮(zhèn)。2016年相關政策要求“促進有能力在城鎮(zhèn)穩(wěn)定就業(yè)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xiàn)市民化,并與城鎮(zhèn)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幾怨鶘|杰《新中國70年:戶籍制度變遷、人口流動與城鄉(xiāng)一體化》材料二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發(fā)展,催生了城市對勞動力的旺盛需求,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yè)中。1979—1992年,第二、三產業(yè)就業(yè)比重分別從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26.9%。1978—1999年城鎮(zhèn)化水平由17.92%提高至30.89%。2000年以后,政府逐步放寬并改善農民工的進城條件,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和城市居民平等共享城市中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等。農村勞動力流動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據統(tǒng)計,2000—-2016年,第一產業(yè)就業(yè)比重由50%下降到27.7%,城鎮(zhèn)化水平提高至57.35%。1978—2016年,中國年均勞動力利用效率提升15.6%,并且提升幅度在逐年增大?!幾詮垙V勝、田洲宇《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變遷、貢獻與展望》(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戶籍制度的主要變化及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積極作用?!即鸢浮剑?)變化:①建國初期國家允許公民自由遷徙,實施“一五”計劃期間限制農民進城;②1958年—1984年實施限制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政策;③1984年以來允許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原因:①實施“一五”計劃時期城市人口增加,生活物資緊缺;②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③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2)作用:①為城市工業(yè)和服務業(yè)提供大量勞動力,加速我國城市化進程;②有利于農村產業(yè)結構升級,促進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有助于實現(xiàn)共同富裕;③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漸打破城鄉(xiāng)分治的二元體制?!冀馕觥叫?詳析】變化: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1954年,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居住和遷徙的自由’。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發(fā)出指示,改變自由遷移政策,為控制城市人口現(xiàn)模,限制農民進城”可知,建國初期國家允許公民自由遷徙,實施“一五”計劃期間限制農民進城;根據材料“1958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首次對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體公民被劃分為‘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人口’,非農業(yè)人口的糧油供應由國家解決,從而形成了與戶籍相關聯(lián)的社會福利制度”可知,1958年—1984年實施限制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政策;根據材料“1984年1月中央決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選若干集鎮(zhèn)進行試點,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zhèn)落戶’。10月,出臺政策規(guī)定,凡申請到集鎮(zhèn)(指縣以下集鎮(zhèn),不含城鎮(zhèn))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和家屬,公安部門應辦理入戶手續(xù),除口糧自理外,其他同集鎮(zhèn)居民一樣享有同等權利。據統(tǒng)計,1984—1990年全國共計有500萬農民落戶城鎮(zhèn)”可知,1984年以來允許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原因: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發(fā)出指示,改變自由遷移政策,為控制城市人口現(xiàn)模,限制農民進城”可知,實施“一五”計劃時期城市人口增加,生活物資緊缺;根據材料“1958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首次對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體公民被劃分為‘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人口’,非農業(yè)人口的糧油供應由國家解決,從而形成了與戶籍相關聯(lián)的社會福利制度”可知,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根據材料“1982年1月,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決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選若干集鎮(zhèn)進行試點,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zhèn)落戶’。10月,出臺政策規(guī)定,凡申請到集鎮(zhèn)(指縣以下集鎮(zhèn),不含城鎮(zhèn))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和家屬,公安部門應辦理入戶手續(xù),除口糧自理外,其他同集鎮(zhèn)居民一樣享有同等權利。據統(tǒng)計,1984—1990年全國共計有500萬農民落戶城鎮(zhèn)”可知,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拘?詳析】作用: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材料“據統(tǒng)計,1984—1990年全國共計有500萬農民落戶城鎮(zhèn)”“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發(fā)展,催生了城市對勞動力的旺盛需求,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yè)中”可知,為城市工業(yè)和服務業(yè)提供大量勞動力,加速我國城市化進程;根據材料“1979—1992年,第二、三產業(yè)就業(yè)比重分別從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26.9%。1978—1999年城鎮(zhèn)化水平由17.92%提高至30.89%”“農村勞動力流動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據統(tǒng)計,2000—-2016年,第一產業(yè)就業(yè)比重由50%下降到27.7%,城鎮(zhèn)化水平提高至57.35%。1978—2016年,中國年均勞動力利用效率提升15.6%,并且提升幅度在逐年增大”可知,有利于農村產業(yè)結構升級,促進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有助于實現(xiàn)共同富裕;根據材料“1984年1月中央決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選若干集鎮(zhèn)進行試點,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zhèn)落戶’。10月,出臺政策規(guī)定,凡申請到集鎮(zhèn)(指縣以下集鎮(zhèn),不含城鎮(zhèn))務工、經商、辦服務業(yè)的農民和家屬,公安部門應辦理入戶手續(xù),除口糧自理外,其他同集鎮(zhèn)居民一樣享有同等權利”“各級政府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和城市居民平等共享城市中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等”可知,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漸打破城鄉(xiāng)分治的二元體制。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路易十一統(tǒng)治時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貴族結成“公益同盟”,反抗國王。路易十一用戰(zhàn)爭與外交手段摧毀了貴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貴族領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過聯(lián)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國領土基本統(tǒng)一,近代法國版圖輪廓初步確立。與此同時,封建地主制逐漸取代了封建領主制,各地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增強,經濟關系上的差異性漸漸縮小。法國人民的民族意識也已經覺醒,民族文化發(fā)展。路易十一時,不僅軍權、財權在握,而且疏遠大貴族,從社會下層選拔賢能之士為官,設立行省高等法院,強化了統(tǒng)治體系。在他的統(tǒng)治之下,三級會議仍然召開,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幾陨驘捴骶帯斗▏ㄊ泛喚帯凡牧隙趩⒚蛇\動中,啟蒙思想家所使用的強有力的武器是理性。在理性的引導下,啟蒙思想家運用自然法理論批判現(xiàn)存的專制制度,抨擊“國王就是國家的化身和象征”這一專制統(tǒng)治的傳統(tǒng)理論基礎,要恢復人的自由、平等和權利,并使之成為構建新型民族國家的基本內容。在王朝國家中,國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著自身的王朝利益,侵害著國家的公共利益,并且人民身為國王的臣民,深受專制統(tǒng)治之苦,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沒有“祖國”,也不會產生愛國熱情。只有當人人都成為公民、獲得實際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會擁有一個祖國,并且熱愛祖國,獻身于祖國,這里實際上也就包含著這樣一種深刻的含義,要建立這樣一個新的“祖國”必然就是專制舊制度的推翻,君臣關系的改變,新秩序的降臨。——摘編自李宏圖《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1)根據材料一,指出15世紀后半期法國社會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啟蒙運動對近代西歐民族國家產生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即鸢浮剑?)變化:①國家走向統(tǒng)一;②封建地主制代替封建領主制;③法蘭西民族逐漸形成;④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2)影響:①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民族意識覺醒;②有利于形成公共意志,培養(yǎng)人民愛國熱情;③倡導人的自由、平等等權利并使之成為構建新型民族國家的基本內容;④沖擊了專制王權,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進程?!冀馕觥健拘?詳析】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5世紀后半期(法國)。根據材料“路易十一用戰(zhàn)爭與外交手段摧毀了貴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貴族領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過聯(lián)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國領土基本統(tǒng)一,近代法國版圖輪廓初步確立”可知,國家走向統(tǒng)一;根據材料“與此同時,封建地主制逐漸取代了封建領主制,各地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增強,經濟關系上的差異性漸漸縮小”可知,封建地主制代替封建領主制;根據材料“法國人民的民族意識也已經覺醒,民族文化發(fā)展”可知,法蘭西民族逐漸形成;根據材料“路易十一時,不僅軍權、財權在握,而且疏遠大貴族,從社會下層選拔賢能之士為官,設立行省高等法院,強化了統(tǒng)治體系。在他的統(tǒng)治之下,三級會議仍然召開,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可知,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小問2詳析】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西歐)。根據材料“只有當人人都成為公民、獲得實際利益時候,他們才會擁有一個祖國,并且熱愛祖國,獻身于祖國,這里實際上也就包含著這樣一種深刻的含義,要建立這樣一個新的‘祖國’必然就是專制舊制度的推翻,君臣關系的改變,新秩序的降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民族意識覺醒;有利于形成公共意志,培養(yǎng)人民愛國熱情;根據材料“要恢復人的自由、平等和權利,并使之成為構建新型民族國家的基本內容”可知,倡導人的自由、平等等權利并使之成為構建新型民族國家的基本內容;根據材料“在理性的引導下,啟蒙思想家運用自然法理論批判現(xiàn)存的專制制度,抨擊‘國王就是國家的化身和象征’這一專制統(tǒng)治的傳統(tǒng)理論基礎”可知,沖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