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是()A.南粟北稻農業(yè)格局形成 B.文化遺存分布星羅棋布C.氏族部落之間征戰(zhàn)不斷 D.區(qū)域文化在交融中發(fā)展【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國新時期時代,文明遺址遍布全國各地,從中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文化遺址分布星羅棋布,B項正確;南粟北稻農業(yè)格局形成,在材料中無法判定,排除A項;氏族部落之間征戰(zhàn)不斷,通過材料無法判定,排除C項;材料中信息無法判定文化之間的交融與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2.西周初期,通過分封諸侯,加強對商朝舊貴族的包圍和監(jiān)督。姬姓諸侯大多被分封到黃河流域的主要農業(yè)生產區(qū),并利用功臣等異姓諸侯作為姬姓諸侯的屏障,控制著戎狄蠻夷部落。同時,又將旁系姬姓貴族分封到原先少數(shù)部族居住的地區(qū)。據此可知,西周分封()A.適應了對地方控制的需要 B.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制度C.擺脫了血緣對政治的束縛 D.解決了諸侯之間的矛盾【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西周姬姓貴族諸侯分布在富庶地區(qū),和原少數(shù)部族地區(qū)加強對地方的管控,姬姓貴族和功臣等異姓諸侯在地區(qū)分布上呈現(xiàn)拱衛(wèi)姬姓勢力的形態(tài),可見,西周分封適應了對地方控制的需要,A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建立中央集權的內容,排除B項;結合所學可知,分封的主要對象是姬姓貴族,這是血緣政治的重要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中未涉及諸侯之間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3.先秦時期,某思想家提出:治理天下應當像大禹那樣“使勞者得息,亂者得治”,察“圣王之事”得“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據此判斷,這位思想家應該屬于()A.道家學派 B.儒家學派 C.法家學派 D.墨家學派【答案】D【解析】題干中思想家認為治理天下應“使勞者得息,亂者得治”和“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該思想家重視下層勞動群眾的利益,符合墨家學派的主張,D項正確;道家學派主張無為而治,不符合題干思想家的主張,排除A項;儒家學派主張以德治國,不符合題干思想家主張,排除B項;法家學派主張用法治理國家,且其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利益,排除C項。故選D項。4.關于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史記·陳涉世家》認為是嚴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斬”,并廣為流傳;1975年,湖北省云夢縣出土秦簡,按照竹簡中《秦律·徭律》規(guī)定,陳勝、吳廣因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會斬首。這表明()A.私人修史的主觀性太強可信度低B.考古資料比文獻資料更加真實可靠C.多重史料互證可以豐富歷史認知D.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更接近歷史的真相【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關于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史記·陳涉世家》認為“失期,法皆斬”,而《秦律·徭律》規(guī)定,陳勝、吳廣因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會斬首,兩者的記載有出入,這說明需要多重史料進行互證,C項正確;私人修史雖有主觀性,但也劇透史料價值,排除A項;考古史料也有弊端,只能體現(xiàn)某個片段的歷史,不一定比文獻資料可靠,排除B項;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也需要與文獻資料互證更具有說服力,排除D項。故選C項。5.漢武帝時,鹽、鐵、酒等實行國營,由中央大農令統(tǒng)一管理;同時取消郡國鑄幣權,由中央上林三官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漢武帝推行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統(tǒng)制經濟以鞏固統(tǒng)治 B.穩(wěn)定物價促進工商業(yè)發(fā)展C.減輕百姓的經濟負擔 D.推行重農抑商以加強集權【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官營,取消郡國鑄幣權,將鑄幣權收歸中央,這些都是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利于堅強對經濟的控制進而鞏固統(tǒng)治,A項正確;漢武帝時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題干中的措施并非為了促進工商業(yè)發(fā)展,排除B項;鹽鐵官營和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的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治,并非減輕百姓負擔,排除C項;鑄幣權收歸中央并非重農抑商的措施,排除D項。故選A項。6.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內遷的少數(shù)民族數(shù)量巨大,使中原地區(qū)出現(xiàn)了胡化趨勢,少數(shù)民族物品、生活習俗、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等對中原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很大。同時,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后與漢人通婚,學習漢文化和漢人習俗,加速了少數(shù)民族的漢化進程。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民族交流的特點是()A雙向互動、互相吸收 B.不分彼此、共存發(fā)展 C.漢胡平等、彼此尊重 D.和平交往、永無戰(zhàn)爭【答案】A【解析】根據“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使中原地區(qū)出現(xiàn)了胡化趨勢,……同時,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后與漢人通婚,學習漢文化和漢人習俗,加速了少數(shù)民族的漢化進程?!笨芍?,這一時期少數(shù)民族內遷對中原漢族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產生了很多影響,同時少數(shù)民族也不斷學習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體現(xiàn)了民族間相互吸收、雙向互動的交流特點,A項正確;“不分彼此、共存發(fā)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漢胡平等、彼此尊重”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和平交往、永無戰(zhàn)爭”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7.有學者把中國秦漢至明清的歷史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秦漢,為貴族地主階級統(tǒng)治;第二階段是魏晉南北朝,為士族地主階級統(tǒng)治;第三階段是隋唐宋元明清,為庶族地主階級統(tǒng)治。從制度創(chuàng)新角度來看,下列選項中有助于實現(xiàn)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是()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第二階段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為士族地主階級統(tǒng)治,第三階段為隋唐宋元明時期,為庶族地主階級統(tǒng)治,有助于推動庶族地主取代士族地主階級統(tǒng)治的是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的變化,使得不具備士族身份的人進入到官僚體系之中,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C項正確;察舉制實行的時期是兩漢時期,屬于第一個階段,排除A項;九品中正制有利于鞏固士族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排除B項;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與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階級統(tǒng)治的轉變沒有關聯(lián),排除D項。故選C項。8.北宋初期,地方上廢節(jié)鎮(zhèn)而置路,使“節(jié)度使虛置”而代之以監(jiān)司和帥司(同為地方高層行政長官),由此開啟了地方府、州、軍、監(jiān)行政組織同時受多個上級機構及多個上級首長指揮、控制和監(jiān)督的時代。這反映出北宋()A地方管理紊亂導致“積貧積弱”B.中央在和地方斗爭中處于弱勢C.“崇文抑武”的政治局面形成D.中央集權的發(fā)展程度大大加強【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北宋初期收回地方節(jié)度使的權力,并在地方上設置四個平行的路級機構,而且四個路級機構受到上級機構的指揮,這些措施都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D項正確;地方四個路級機構進行管理,并非地方管理紊亂,排除A項;題干中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排除B項;題干涉及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沒有體現(xiàn)“崇文抑武”的政治局面,排除C項。故選D項。9.據鄭樵《通志》記載,隋唐以上,“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五代之后,“婚姻不問閥閱”。到了宋代,婚娶風氣進一步改觀,出現(xiàn)了“榜下捉婿”“娶妻不問門戶,直求資財”的現(xiàn)象。這反映了,當時()A.社會成員身份完全平等B.政府對民眾控制力減弱C門第等級觀念趨于淡化D.儒家思想深入社會生活【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婚姻不問閥閱”、“娶妻不問門戶”可知,隋唐以后社會等級觀念趨于淡化,C項正確;完全平等說法絕對化也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唐宋時期,政府對民眾控制力減弱,但是材料體現(xiàn)的是社會門第觀念淡化,并非政府對民眾控制力減弱,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儒家思想深入社會生活,排除D項。故選C項。10.元朝在唐宋設置羈縻府州的民族地區(qū)設置了與內地相同的路、府、州、縣等行政統(tǒng)治機構,并在這些地區(qū)駐軍、屯田、征收賦稅,邊疆管理更多地呈現(xiàn)出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據此可知,元朝對邊疆的管理()A.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傳統(tǒng)B.加強了對民族地區(qū)的有效統(tǒng)治C.意在推行民族平等政策D.避免了邊疆少數(shù)民族發(fā)生叛亂【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元朝在唐宋設置羈縻府州的民族地區(qū)設置了與內地相同的路、府、州、縣等行政統(tǒng)治機構,并在這些地區(qū)駐軍、屯田、征收賦稅,邊疆管理更多地呈現(xiàn)出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辈⒔Y合所學可知,元朝將羈縻州改為與內地相同的行政統(tǒng)治機構,并進行駐軍、屯田和征收賦稅,從而加強對這些地區(qū)的控制,這有利于統(tǒng)治的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B項正確;將民族地區(qū)設置與中原地區(qū)相同的行政統(tǒng)治機構,未體現(xiàn)因俗而治,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xiàn)“民族平等”政策的推行,排除C項;“避免了”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11.唐代后期出現(xiàn)了一種新詩體—詞,到宋代進入鼎盛時期,適應了當時豐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元代的散曲是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適合市井演唱。據此推知,宋元新詩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政治制度的變革 B.商品經濟的繁榮 C.程朱理學的形成 D.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詞,到宋代進入鼎盛時期,適應了當時豐富多彩的市井生活?!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元時期,城市商品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壯大,宋詞和元曲均是適應這一形勢發(fā)展的產物,B項正確;材料與政治制度變革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程朱理學”的形成問題,排除C項;宋詞與元曲的發(fā)展與中外文化交流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2.唐宋時期,六部長官一般無權向皇帝直接奏事。到明代,六部直屬皇帝,其長官可直接上書皇帝。這一變化,表明明代()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B.六部長官的權力迅速膨脹C.君主專制得到強化D.君權與相權矛盾不可調和【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唐宋時期六部長官無權向皇帝直接奏事,到明代,六部直屬皇帝,六部長官可以直接上書皇帝,由此可知,皇帝加強了對決策權和整個官僚體系的控制,加強了君主專制,C項正確;題干涉及的并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不涉及中央集權,排除A項;六部長官由直屬三省變?yōu)橹睂倩实郏錂嗔Σ]有迅速膨脹,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是六部長官無權向皇帝直接奏事到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并沒有體現(xiàn)皇權和相權的不可調和,排除D項。故選C項。13.下表為17-19世紀中國人丁、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的變化表。這說明,這一時期()年代人丁(口)耕地面積(畝)人均耕地(畝/口)順治十八年(1661)2106860954935764026.07康熙二十四年(1685)2341144860784300125.96乾隆十八年(1753)1027500007081142886.87乾隆三十一年(1766)2098395467414495503.53嘉慶十七年(1812)351693179792024423219A.人地矛盾逐漸緩和 B.封建社會由盛轉衰C.農業(yè)經濟停滯不前 D.生態(tài)資源日趨緊張【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數(shù)據分析可知清朝早期中國人丁人口增長的速度遠高于耕地面積增長的速度使人均耕地數(shù)急劇降低,使得土地等生態(tài)資源日趨緊張,D項正確;題干中人均耕地數(shù)急劇降低,人地矛盾加劇,排除A項;題干中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體現(xiàn)出封建經濟的發(fā)展,排除BC項。故選D項。14.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用低價購買了大片空閑的低洼沼澤地,并雇用鄉(xiāng)民改造成良田,收成大增。又鑿水池養(yǎng)魚,池上筑舍養(yǎng)豬,其余空地種植不同的果木蔬菜,此類農副產品運到市場,銷售所得“視田之入復三倍”。該材料可以佐證,當時江南地區(qū)()A.農業(yè)生產經營方式多樣化 B.農產品完全實現(xiàn)商品化C.農村雇傭勞動已基本普及 D.地主收入依賴家庭副業(yè)【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低洼沼澤地”“鑿水池養(yǎng)魚,池上筑舍養(yǎng)豬,其余空地種植不同的果木蔬菜”可知,此時期地主經營活動豐富,完全突破了傳統(tǒng)了土地經營,說明農業(yè)生產經營方式多樣化,A項正確;農產品完全實現(xiàn)商品化的表述過于絕對,并不是完全商品化,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雇用勞動,但是并沒有普及,此時資本主義萌芽剛發(fā)展起來,排除C項;地主的收入主要依賴農業(yè)生產,排除D項。故選A項。15.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了大量國家主權,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選項中,列強在中國攫取的特權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內河航運權—領事裁判權—在北京設立“使館區(qū)”—在通商口岸設廠B.領事裁判權—在通商口岸設廠—在北京設立“使館區(qū)”—內河航運權C.領事裁判權—內河航運權—在通商口岸設廠—在北京設立“使館區(qū)”D.在通商口岸設廠—內河航運權—領事裁判權—在北京設立“使館區(qū)”【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列強攫取領事裁判權是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內河航運權是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在通商口岸設廠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在北京設立“使館區(qū)”是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后,正確時間先后排序為領事裁判權—內河航運權—在通商口岸設廠—在北京設立“使館區(qū)”,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16.據統(tǒng)計,1902至1911年間,各地民變多達1300余起,平均每兩天半發(fā)生一次。民變中既有舊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應。當時兵變有20多次,學生也經常鬧學潮。因此,有人說,武昌起義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反映了()A.辛亥革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將勝利C.民主共和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D.清朝專制統(tǒng)治陷于孤立境地【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1902至1911年間,各地民變多達1300余起,……武昌起義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笨芍?,反映了1902至1911年間各地民變次數(shù)較多,參與反清斗爭的社會力量此起彼伏,說明清政府面臨著嚴重的內部統(tǒng)治危機,武昌起義加速了清王朝滅亡的步伐,D項正確;辛亥革命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斗爭,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排除A項;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將勝利,表述有誤,辛亥革命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排除B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17.1916年2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說:“三年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说日胃窘鉀Q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边@表明,陳獨秀認為新文化運動()A.是對專制政治的全盤清算 B.源于對北洋軍閥割據的反思C.是對舊文化的揚棄和超越 D.意在解放思想拯救政治狀況【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三年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可知,民國建立后,雖名義上是民主共和國,但袁世凱操縱攬權,意圖稱帝,陳獨秀想要解放思想來開啟民智,拯救政治狀況,D項正確;新文化運動與清算政治無關,排除A項;北洋軍閥割據是在袁世凱死后,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舊文化,排除C項。故選D項。18.“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lián)合!大聯(lián)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斗,齊奮斗。”這是流行于近代中國一首歌曲的部分歌詞。據此判斷,該歌詞應該創(chuàng)作于()A.五四運動時期 B.國民革命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抗日戰(zhàn)爭時期【答案】B【解析】依據“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lián)合!”等信息,可知應該創(chuàng)作于國民革命時期,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宣告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實現(xiàn)、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國共兩黨合作開展了“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最終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這場革命團結了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各階層,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也被稱為大革命,B項正確;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徹底的愛國運動,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土地革命時期是國共十年內戰(zhàn)時期,主要矛盾是代表廣大人民的中國共產黨與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抗日戰(zhàn)爭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主要任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9.下表是1927年、1936年中國部分重工業(yè)狀況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這說明()時間電力工業(yè)煤炭工業(yè)生鐵鋼1927年772百萬千瓦14.2百萬公噸436815噸30000噸1936年1724百萬千瓦26.2百萬公噸958683噸556347噸年均增長率9.4%7%9%40%A.國民經濟結構達到了平衡發(fā)展 B.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經濟侵略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有一定成效 D.民族工業(yè)實現(xiàn)了獨立自主的發(fā)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對比1920年,1936年近代中國部分重工業(yè)發(fā)展,說明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有一定成效,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情況,無法得知國民經濟結構達到了平衡發(fā)展,排除A項;這一時期西方沒有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排除B項;此時民族工業(yè)尚未實現(xiàn)獨立自主的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C項。20.1937年7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宣言中指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愿為其徹底的實現(xiàn)而奮斗;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動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據此可知,該宣言()A.適應了民族戰(zhàn)爭新形勢的需要 B.標志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xiàn)C.促進全國團結抗日的初步形成 D.宣告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在1937年7月中共中央的宣言中指出“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動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日本侵華的加劇,中國共產黨改變斗爭目標和斗爭策略,適應民族戰(zhàn)爭新形勢的需要,A項正確;1937年9月蔣介石發(fā)表講話,事實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地位,標志著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排除BD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進全國團結抗日的初步形成,排除C項。故選A項。21.下圖是某歷史資料中的一幅地圖。該圖可用于研究()A.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 B.敵后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C.陜北地區(qū)的抗日形勢 D.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反攻【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地圖中軍隊行進動向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圖為百團大戰(zhàn)形勢圖,百團大戰(zhàn)屬于敵后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B項正確;百團大戰(zhàn)屬于敵后戰(zhàn)場,排除A項;百團大戰(zhàn)主要位于中原地區(qū),排除C項;百團大戰(zhàn)處于全面抗戰(zhàn)的相持階段,排除D項。故選B項。22.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提出“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該舉措旨在()A.提高農民的革命積極性B.鞏固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C.實現(xiàn)黨的工作重心轉移D.確立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1947年正值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此時中日民族矛盾已經基本解決,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因此中共中央調整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農民減租減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qū)開展土地改革,旨在通過實行耕者有其田以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A項正確;鞏固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主要表現(xiàn)為團結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等,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1949年春,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實現(xiàn)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排除C項;新中國建國后于1953-1956年開展了三大改造,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排除D項。故選A項。23.從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國與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同時,中國代表開始出現(xiàn)在各種亞非國家會議上,對外貿易開始活躍起來。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 B.美國改變對華孤立政策C.“一五”計劃的開展 D.中國外交政策的新調整【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中國再次確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這些外交政策的調整,為中國外交迎來的新局面,D項正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與中國1954年9月至1956年的外交沒有直接聯(lián)系,排除A項;美國改變對華孤立政策的時間是20世紀6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實現(xiàn)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并為我國的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基礎。與中國的外交成就沒有直接聯(lián)系,排除C項。故選D項。24.據此可知,表中的三大事件()時間事件1978年5月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以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為指導,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32年來的歷史,為統(tǒng)一全黨思想打下了基礎。A.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B.有助于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C.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 D.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理論準備【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推動了實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確立,十一二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32年來的歷史,為統(tǒng)一全黨思想打下了基礎,這三個事件均推動了‘文革’革后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B項正確;“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時間是1977年,排除A項;確立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是中共十五大,排除C項;1992年南方談話為中共“十四大”召開做了理論準備,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5題16分,第26題16分,第27題20分,共52分)2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大一統(tǒng)”觀念萌生于三代,豐富于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進一步系統(tǒng)化、理論化,“大一統(tǒng)”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統(tǒng)和以治權及法令制度為中心的政治一統(tǒng),同時也涉及到思想一統(tǒng)和文化認同?!幾詮堊觽b《“大一統(tǒng)”思想的萌生及其發(fā)展》材料二古人們民族國家意識最突出的表達莫過于“華夷之辨”。先秦以后,在“華夷之辨”上的衡量標準是血緣、地緣和禮儀三個標準并行,以血緣及地域進行衡量的觀點一般在華夏面臨嚴峻威脅即遭遇嚴重入侵和災難時占據主流。清軍入關后,康熙帝強調“無分內外,視同一體”,雍正帝說“天下一統(tǒng),華夷一家”。清帝所主“大一統(tǒng)”,改變了“中國”的疆域定位:將歷代傳統(tǒng)限定在長城以內的“中國”的政治與疆域之版圖,擴展到長城以外的“三北”及各邊疆地區(qū),即北狄、南蠻、西戎、東夷,皆涵蓋在“中國”之內?!鶕钪瓮ぁ肚宓邸按笠唤y(tǒng)”論》等整理材料三從古代中國的“武力統(tǒng)一”到新中國的“和平統(tǒng)一”,到今天的“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時代在變,但中華民族對統(tǒng)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終不變;統(tǒng)一的方式在變,但是中華民族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和信心始終不變?!幾远奈摹墩撝腥A民族的大一統(tǒng)思想及當代價值》(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始皇踐行“大一統(tǒng)”思想的舉措。(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代“大一統(tǒng)”思想的新變化。(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大一統(tǒng)”思想對當代中國的啟示。【答案】(1)舉措:軍事上:滅六國,北擊匈奴,征服南越,控制西南夷;政治上: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在全國推廣郡縣制(或: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思想上: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法治國);經濟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2)新變化:突破傳統(tǒng)的“華夷之辨”,強調各民族多元一體;發(fā)展“大一統(tǒng)”理論,擴大了“中國”的范圍和疆域。(3)啟示:強化國家認同;加強民族團結、融合;維護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有利于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解析】【小問1詳解】舉措: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在全國確認土地私有,頒發(fā)“使黔首自實田”法令,全國性土地登記,以國家統(tǒng)一法令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制定小篆為標準文字;后整理出隸書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范圍推廣。貨幣分二等,以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把商鞅變法時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國。修建馳道,建立一個以咸陽為中心聯(lián)系全國各地的交通網,規(guī)定車軌的統(tǒng)一寬度為六尺。加強思想統(tǒng)治,焚書坑儒,文化思想專制。根據“五德終始說”設計制度。將大一統(tǒng)理論中的巡狩和封禪制度付諸實踐。下令收繳民間武器,運到首都咸陽集中銷毀,拆毀原六國地區(qū)的城池壁壘,強制將富豪強宗遷徙到咸陽、巴蜀等地區(qū)。北征匈奴,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征服越族,統(tǒng)一嶺南、征服南越和西甌的越族,建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小問2詳解】新變化:根據材料“清軍入關后,康熙帝強調‘無分內外,視同一體’,雍正帝說‘天下一統(tǒng),華夷一家’”,可知突破傳統(tǒng)的“華夷之辨”,強調各民族多元一體。根據材料“清帝所主‘大一統(tǒng)’”,可知發(fā)展“大一統(tǒng)”理論。根據材料“將歷代傳統(tǒng)限定在長城以內的‘中國’的政治與疆域之版圖,擴展到長城以外的‘三北’及各邊疆地區(qū),即北狄、南蠻、西戎、東夷,皆涵蓋在‘中國’之內。”可知擴大了“中國”的范圍和疆域?!拘?詳解】啟示:根據材料“時代在變,但中華民族對統(tǒng)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終不變;統(tǒng)一的方式在變,但是中華民族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和信心始終不變?!笨芍糯按笠唤y(tǒng)”思想強化國家認同,加強民族團結、融合,維護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有利于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然后就有同治初年由奕?、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這個運動就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應付大變局的救國救民族的方案。簡單地說,這個方案是要學習運用及制造西洋的軍器來對付西洋人。這是一個不徹底的方案。材料二甲午以后,康有為領導的變法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上救國救民的第二個方案,這個方案的主旨是要變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憲制,變法運動無疑是比自強運動更加西洋化、近代化。材料三等到自強、變法……都失敗了,國人然后注意到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國救民的革命方案,即三民主義。但是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在西洋尚且未實現(xiàn),以落伍的中國,外受強鄰的壓迫,內部又滿布封建的思想,何能同時推行三民主義呢?這豈不是偏于理想嗎?……其實中山先生充分的顧到了這層困難。他的革命方略就是他實行三民主義的步驟。同盟會的宣言的下半說明革命應分軍法、約法、憲法三個時期,就是以后所謂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材料四現(xiàn)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覀內绻苷页鑫覈返慕逃枺覀儗τ诳箲?zhàn)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陨喜牧暇幾允Y廷黻《中國近代史》(1938年初版)(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自強運動是“不徹底的方案”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康有為領導的變法運動”的積極作用,并分析孫中山的救國方案較之“變法運動”有何不同。(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作者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用意?!敬鸢浮浚?)對西方社會的認識有限,學習西方僅停留在先進科技等器物層面;封建專制制度和守舊思想,嚴重束縛了自強運動的開展。(2)積極作用:嘗試建立君主立憲制,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客觀上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傳播了維新思想,促進了國人的覺醒。不同:通過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廢除君主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平均地權,改善民生;結合中國實際,對西方政治制度加以改造;有步驟地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3)以史為鑒,宣傳抗戰(zhàn)建國,激發(fā)國人愛國熱情?!窘馕觥浚?)原因: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堅持“中體西用”的思想,主張學習西方的器物,對西方社會的認識有限,學習西方僅停留在先進科技等器物層面;以及封建專制制度和守舊思想,嚴重束縛了自強運動的開展。(2)積極作用:根據材料二“甲午以后,康有為領導的變法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上救國救民的第二個方案,這個方案的主旨是要變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憲制,變法運動無疑是比自強運動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笨蓮恼巍⒔洕退枷氲冉嵌冗M行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政治上嘗試建立君主立憲制,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客觀上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思想上,傳播了維新思想,促進了國人的覺醒。不同:根據材料三“等到自強、變法……都失敗了,國人然后注意到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國救民的革命方案,即三民主義?!辈⒔Y合所學可知,孫中山主張通過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廢除君主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平均地權,改善民生;結合中國實際,對西方政治制度加以改造;有步驟地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3)用意:根據材料四“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覀內绻苷页鑫覈返慕逃?,我們對于抗戰(zhàn)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辈⒔Y合所學可知,研究中國近代史有利于以史為鑒,宣傳抗戰(zhàn)建國,激發(fā)國人愛國熱情。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是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地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始階段。八大前夕,鑒于蘇共二十大暴露出來的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中共中央即已明確提出“以蘇為鑒”,走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隨后,毛澤東在調查研究、總結我國“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闡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十個方面矛盾,提出了解決這些矛盾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基本原則。這個報告不僅是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