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腰痛教案課件_第1頁
中醫(yī)腰痛教案課件_第2頁
中醫(yī)腰痛教案課件_第3頁
中醫(yī)腰痛教案課件_第4頁
中醫(yī)腰痛教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腰痛

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內科學科組中醫(yī)師目的要求:1、了解腰痛的定義。

2、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機與轉歸。

3、熟悉腰痛的診斷依據(jù)及與腰軟、石淋的鑒別要點。

4、掌握腰痛各個證型的辨證論治。腰痛的原因有哪些呢?腰的定位:背部第十二肋骨一下至髂嵴以上的軟組織部位。腰:為腎之府。腰的活動度腰前屈:75——90度后伸:30度左右側彎:20度-35度旋轉度:30度一、概說:

(一)含義:是指腰部因感受外邪,或受外傷,或由腎虛而引起氣血運行失調,脈絡絀急,腰府失養(yǎng),所致的以腰部的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病證。腰,上連背脊,下連尾尻,中為脊柱,其兩側平臍部位即腰部,為一身持以轉動開合之樞紐。腰痛是病人的一種自覺癥狀,可能出現(xiàn)在多種疾病的過程中,是臨床常見證候之一,其疼痛可能出現(xiàn)在腰脊當中,也可能與背、腿、膝、腹、脅部疼痛交叉合并出現(xiàn),稱之為“腰背痛”、“腰腿痛”等。(二)歷史沿革:

首見《內經》,專篇論述。《素問·刺腰痛》認為腰痛主要屬于足六經之病,并分別闡述了足三陽、足三陰及奇經八脈經絡病變時發(fā)生腰痛的特征和相應的針灸治療。

(二)歷史沿革:

《內經》分類:腰痛的性質不同:折腰、腰脊強部位與范圍不同:腰背痛、腰脊痛、腰椎痛腰股痛、腰腹痛、腰脅痛(二)歷史沿革:《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闭f明了腎虛腰痛的特點。《素問》:“督脈為病,脊強反折?!保ǘv史沿革:《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治以甘姜苓術湯(二)沿革:3、《諸病源候論·腰背痛諸候》在病因上把風邪所致的腰痛提高到了一定的地位,并充實了“墜隋傷腰”、“勞損于腎”等病因。4、《丹溪心法·腰痛》把發(fā)病原因歸納為“濕熱、腎虛、瘀血、閃挫、痰積”五類,而其中腎虛最為重要。5、《證治匯補·腰痛》主張對腰痛的治療宜分清標本先后緩急。(三)范圍:

西醫(yī)學的腰痛包括內、外、骨、婦各科疾病,一般可分為四類:1、脊柱疾患:如類風濕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結核性或化膿性脊柱炎;2、脊柱旁軟組織疾?。喝缪趽p,纖維組織炎等;3、脊神經根受到刺激致的腰背痛:如脊髓壓迫癥,急性脊髓炎等;4、內臟疾?。喝缒I臟病(腎盂腎炎、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下垂、腎積水、腎積膿)等;急慢性胰腺炎,穿透性潰瘍,膽囊炎、膽石癥,子宮后傾后屈,慢性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二、病因病機:

痛證不外乎不通和不榮兩種。腎虛是發(fā)病的關健,風寒濕熱的外感,常因腎虛而客,否則雖感外邪,亦不致出現(xiàn)腰痛,至于勞力扭傷,則和瘀血有關,臨床上亦不少見。

寒濕留著感受外邪濕熱蘊結邪阻腰府,經絡拘急閃挫跌仆久易(實)腰痛氣滯血瘀病感體位不正轉外虛邪腎虧體虛腎虛精虧腰府經脈,失于濡養(yǎng)(虛)

二、病因病機:

病位:腰,與腎(足少陰),膀胱(足太陽)及督、帶脈關系密切。病性:有虛實之分,但以虛多見,或見本虛標實。病機關健:腎虛,瘀血。風寒濕熱的外感,常因腎虛而客,否則雖感外邪,亦不致出現(xiàn)腰痛。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1、一側或兩側腰部疼痛,或痛勢綿綿,時作時止,遇勞加劇,得逸則緩,或痛處固定,脹痛不適,或如錐刺,按之痛甚。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傷、勞損等病史。3、實驗室檢查或腰部X線片,提示西醫(yī)學風濕性腰痛、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質增生等診斷者,有助于本病的診斷。三、診斷與鑒別診斷:(二)鑒別診斷:1、與腰軟鑒別:是指腰部軟弱無力為主的病證。一般無腰部酸重感覺,多屬腎虛,或因肝腎陰虛而內熱較重。在病機上與腰痛有相似之處;腰軟多見于嬰幼兒,多伴見發(fā)育遲緩(頭軟、手足軟、囟門遲閉,甚則雞胸龜背),而腰痛多見于成年人。三、診斷與鑒別診斷:2、腰痛癥狀的鑒別:1)腰痛以兩側為主,按之舒,勞則為甚,多屬腰肌或腎臟病變;2)腰一側劇痛,活動不利,發(fā)病急暴,或有閃挫跌傷史,多屬急性扭傷;3)腰痛而伴有尿頻尿急灼痛者,當與熱淋進行鑒別;若腰一側突發(fā)絞痛,坐立不安,伴有惡心嘔吐,小便黃赤或血尿,應與石淋相鑒別;4)腰部正中疼痛,彎腰不利,多屬脊椎病變;5)腰痛的發(fā)作,每因氣候變化而加劇,多屬風濕病。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1、辨外感內傷:外感腰痛:久居冷濕、勞汗當風、感受濕熱,或跌仆損傷,表現(xiàn)為起病較急,痛勢較劇,拒按者(風、寒、濕、熱、氣滯、血瘀證候者)。內傷腰痛:年老體虛,煩勞過度,七情內傷,氣血虧虛,表現(xiàn)為起病緩慢,腰痛綿綿,時作時止,表現(xiàn)為腎虛證候者。2、辨標本虛實:實證:病程短,因外感或外邪而起,起病較急;虛證:病程長,因內傷而起,起病緩慢;虛實夾雜:如慢性腰痛、腎精不足,氣血虧虛為本,邪氣內阻,經絡壅滯為標。

3、辨疼痛性質:腎虛:痛勢綿綿,酸楚如折,遇勞加劇,得逸則緩,揉按痛減;濕甚:痛而重著,臥時不能轉身,行時重痛無力,陰雨天加重;寒甚:腰部冷痛、拘急,得溫痛減,足寒逆冷;濕熱:腰部熱痛,弛痛煩擾,喜冷拒按,遇熱痛甚;瘀血:痛處固定,或脹痛不適,或痛如錐刺,按之痛甚;風甚:走串強痛;虛甚:痛勢綿綿,痛而喜按;氣滯:郁怒而痛發(fā);閃挫:局部刺痛或腫痛,按之彌甚。

四、辨證論治:4.注意經絡部位太陽經:腰痛引背者;少陽經:腰痛不可以俯仰;陽明經:腰痛不可前后轉動;少陰經:腰痛引脊;太陰經:腰痛引少腹,上至脅者;厥陰經:腰痛引陰器者

四、辨證論治:(二)治療原則:實證:祛邪活絡,審因異治;或活血化瘀;或散寒除濕;或清瀉濕熱。虛證:補腎壯腰,調養(yǎng)氣血。臨床常用治法:補腎壯腰、溫腎壯腰、滋陰益腰、補氣強腰、散寒暖腰、祛風疏腰、滲濕安腰、瀉下利腰、理血活腰、理氣舒腰。四、辨證論治:(三)分型論治:1、寒濕腰痛(風寒夾濕,痹阻腰府)主癥:腰部冷痛重著,遇陰雨天加重。兼次癥:腰部轉側不利,形寒肢沉。舌脈: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四、辨證論治:治法:散寒行濕,溫經通絡。方藥:甘姜苓術湯。方解:干姜、甘草--散寒暖中茯苓、白術--健脾滲濕加減:寒甚痛劇者,加附子、肉桂、白芷——溫陽散寒濕甚陽微者,加獨活、五加皮——除濕通絡痛走不定(兼有風象)者,加防風、羌活——疏風散邪久病不愈,累傷正氣者,改獨活寄生湯加附片、乳香、沒藥。

四、辨證論治:加減:本證配以溫熨療法效果較好。1)食鹽炒熱,紗布包裹溫熨患處,冷則炒熱再敷,每日4次;2)強腰散(張鑒銘主任):川烏30g,肉桂30g,干姜30g,白芷20g,南星20g,赤芍20g,樟腦30g,共研極細末,每次30~50g,開水調如米糊狀,趁熱敷貼于痛處,隔日一換。四、辨證論治:

2、濕熱腰痛(濕熱壅著,筋脈馳緩)主癥:腰部疼痛,痛處伴熱感,熱天或雨天加重。

兼次癥:口苦,小便短赤。

舌脈: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弦數(shù)。四、辨證論治:治法:清熱利濕,舒筋止痛。方藥:四妙丸(黃柏、蒼術、薏苡仁、牛膝方解:蒼術--苦溫燥濕黃柏--苦寒清下焦之熱薏苡仁——清熱利濕牛膝--通利筋脈,引藥下行兼能強壯腰腎

四、辨證論治:加減:加強通絡之力——木瓜、海桐皮、絡石藤關節(jié)熱痛——蒼術丸熱重煩痛,口渴尿赤者——加梔子、生石膏、銀花藤、滑石濕偏重,納呆者——防已、萆薢、蠶砂、木通兼有外感,見咽喉腫痛者——加柴胡、黃芩、僵蠶濕熱之邪日久傷陰者--女貞子、旱蓮草四、辨證論治:3、瘀血腰痛(瘀血阻絡,氣血不暢)主癥: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瘀血阻滯腰部,氣血不暢)

兼次癥:腰部轉側不利,痛處拒按。

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四、辨證論治: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藥:身痛逐瘀湯。方解: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沒藥、五靈脂--消腫定痛香附--行氣以活血牛膝--引瘀血下行

四、辨證論治:加減:兼有風濕者--獨活、狗脊疼痛劇烈,瘀血痼結者,加全蟲、土鱉蟲、山甲珠閃挫扭傷者,加乳香、青皮、地鱉蟲舒筋止痛散(秦伯未教授):玄胡、肉桂、當歸、牛膝、桃仁、乳香、沒藥,等分研末,黃酒燉溫送服,每次6g——消瘀止痛,主治強力舉重,閃挫受傷致腰痛者;本型尚可配合膏藥外貼,用紅花油揉擦,配合推拿,理療有較好療效。近有噴劑止痛,如云南白藥噴劑,骨傷靈噴劑等。四、辨證論治:4、腎虛腰痛(腎精虧虛,腰脊失養(yǎng))主癥:腰部酸痛,喜按喜揉,遇勞更盛,臥則減輕,腰膝無力(腎之精氣虧虛,腰失所養(yǎng))兼次癥:少腹拘急,面色蒼白,手足不溫,少氣乏力,或心煩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熱,面色潮紅。舌脈:舌淡或紅,脈沉細或細數(shù)。四、辨證論治:治法:偏陽虛者--溫補腎陽;偏陰虛者--滋補腎陰。方藥:偏陽虛者--右歸丸;偏陰虛者--左歸丸。方解:右歸丸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培補腎精杜仲--強腰益精;菟絲子--補益肝腎左歸丸地黃、枸杞、山茱萸、龜板--填補腎陰菟絲子、鹿角膠、牛膝--溫腎壯腰加減:虛火甚者--大補陰丸腰痛日久不愈,無明顯的陰陽偏虛者--青娥丸虛勞腰痛,陰陽俱虛者,選杜仲丸(《醫(yī)學入門》杜仲、補骨脂、枸杞、龜板、五味子、芍藥、黃芪、當歸、知母、黃柏)。

五、其他療法:

1、熨法:肉桂30g,吳茱萸90g,生姜120g,蔥頭30g,花椒60g,炒熱溫熨患處。主治:腎虛腰痛。2、外擦法:參三七、三棱、當歸各70g,紅花、樟腦各120g,生川烏、生草烏、五加皮、木瓜、牛膝各50g,制法:上藥浸于70%的酒精600ml中備用,使用時蘸藥汁涂擦患處,每日2~3次。主治:腰部軟組織損傷所致腰痛。3、簡驗方:1)炮山甲、黑丑等分,研細末,一日二次,每次1.5g,黃酒送服,治外傷瘀血腰痛。2)胡桃仁,每晚嚼服三枚,或服青蛾丸。治老人腎虛腰痛。六、轉歸預后

初起預后較好,易治愈;病久易反復,每多纏綿難愈。若病延日久,可能合并痿病,則預后較差。

七、預防與調攝

1、避免外感(風、寒、濕),一旦感受外邪,及時飲姜糖水等驅風散寒;2、量力而行,不可過勞(尤其腰部),防止內傷;3、若腰痛為其他疾病的一個癥狀,則積極預防或治療淋證、癃閉、水腫、關格等疾病。【臨證備要】

一、善用活血化瘀藥物活血化瘀藥可用于腰痛的不同證型,疾病不同的階段所選取的藥物和用量也應有別。初發(fā)急性期,常選用小劑量的當歸、川芎,養(yǎng)血和血,溫通血脈;病情相對緩解期,可加重活血化瘀藥物的劑量與作用;腰痛日久,屢次復發(fā)者,可選取大劑量活血化瘀,搜風通絡的藥物,如虻蟲、水蛭、蜂房、全蝎、蜈蚣等。二、重視原發(fā)疾病的治療三、初起應酌配補腎強腰藥物由于腰痛以腎虛為本,初起雖屬邪實,在祛邪之時應注意酌配補腎強腰藥物,如桑寄生、川斷、牛膝等。四、臨證當綜合治療根據(jù)病情選用牽拉復位、推拿、熨法、針灸、拔罐、理療、穴位注射、藥物外敷、中藥離子透入等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病案施某,男,50歲?;颊哐刻弁匆寻肽暧啵渫从朴?,尚可忍耐。近則痛勢加重,腿足萎軟無力,不能久立,更不耐遠行,痛時喜手按摩,神倦氣短,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微細無力。辨證:腎陽虧虛,經脈失養(yǎng)。治療:溫補腎陽,益精強腰。

處方:熟地24g山藥12g棗皮12g丹皮12g澤瀉9S茯苓12g肉桂3g熟附片9g補骨脂12g杜仲24g胡桃肉24g寄生24g延胡索12g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新進展補腎強腰湯(印會河教授):狗脊12g,川斷9g,寄生15g,杜仲9g,牛膝9g,木瓜9g,苡仁30g——補腎強腰,主治:腎虛腰痛,腰痛不舉,但無壓痛及敲擊痛,氣短,尿無力,苔少,脈虛細者。杜金湯(章次公名老中醫(yī)):杜仲9g,狗脊9g,菟絲子12g,生地12g,鹽水炒牛膝12g,潼沙菀9g,萆薢9g,黃柏2.4g,知母9g,豬茯苓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