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課件-2024屆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一輪復習_第1頁
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課件-2024屆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一輪復習_第2頁
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課件-2024屆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一輪復習_第3頁
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課件-2024屆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一輪復習_第4頁
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課件-2024屆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背景(1)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2)甲午戰(zhàn)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3)借口:鎮(zhèn)壓義和團(4)根本原因:擴大在華利益,圖謀瓜分中國國家軍艦海軍陸戰(zhàn)隊陸軍人數(shù)合計日本2054020,30020840俄羅斯1075012,40013150英國8202010,00012020法國53903,1303520美國22953,1253420德國5600300900奧匈帝國4294100

394意大利280585總

計5649704936054329請把八國聯(lián)軍侵華過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⑤八國聯(lián)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④廊坊阻擊戰(zhàn)③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

②清軍、義和團與八國聯(lián)軍天津激戰(zhàn)①慈禧太后挾光緒倉皇出逃

⑤-④-②-③-①過程1900年9月接任八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的瓦德西,后來在給德皇的報告中供認,“聯(lián)軍占領北京之后,曾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其后更繼以私人搶劫”,“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shù)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shù)必極重大無疑”。北京珍貴圖書文物,如著名的《永樂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戶部銀庫的300萬兩存銀全被日本劫掠。八國聯(lián)軍燒殺淫掠,犯下駭人聽聞的累累暴行。當時的北京城到處殘垣斷壁,尸骸枕藉?!烤幈景四昙壣蟽詺v史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國宣戰(zhàn)后,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骙等和各參戰(zhàn)國達成《東南保護約款》,規(guī)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稱“東南互保”。該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實力派漢族人物首次公然聚眾反抗?jié)M人朝廷。

——摘編自李鵬軍:《東南互保新探》“東南互?!奔觿×说胤脚c中央的離心力,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根基。東南互保《辛丑條約》1901年與英、俄等11個國家簽訂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清政府曾以光緒的名義,向十一國同時宣戰(zhàn),此外義和團和清軍進攻東交民巷使館時,將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的使館焚毀,所以辛丑條約除了八國聯(lián)軍之外,還有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辛丑條約》內容影響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借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賠白銀4.5億兩,本息共9.82億兩加重人民負擔,列強控制稅收劃定使館界,不許中國居住“國中之國”

侵華大本營嚴禁人民反帝活動剝奪中國人民反抗權利,清政府成為洋人統(tǒng)治工具拆毀炮臺,不得設防,允許各國駐兵控制京津至山海關地區(qū)軍事失去防御和反抗能力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濟外交政治軍事項目“此次創(chuàng)巨痛深,實與亡國無異”?!獎⒗ひ粐鴦e賠款數(shù)額(萬兩)占賠款總數(shù)百分比俄國13037.112029.00德國

9007.051520.00法國

7087.824015.75英國

5062.054511.25日本

3479.31007.70美國

3293.90557.30意大利

2661.70555.90比利時

848.43451.90奧匈帝國

400.39200.90其他

122.21550.30

1902~1938年37年間,庚子賠款總計實付為6.64億海關兩,扣除美英等國退款等,中國實際支付的賠款數(shù)額共5.76多億兩,約占應付總數(shù)的58%。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相當于在北京的辦事處,只是一個辦事地點。使館界則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派兵保護,帶有殖民色彩。20世紀初,中國向何處去?

庚子之變后的中國,風云際會,出現(xiàn)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會政治格局。——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革命、改良、朝廷分別指哪三方政治勢力?立憲派

自播遷以來,皇太后宵旰焦勞,朕尤痛自刻責,深念近數(shù)十年積習相仍,因循粉飾,以致成此大釁,現(xiàn)在議和,一切政事尤須切實整頓,以期漸圖富強。革命派孫中山黃興康梁張謇清末新政清末新政1901年1月,清廷以光緒皇帝名義發(fā)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諭,標志清末新政開始,也是清政府對庚子政局回應的結果。(1)目的:維護專制統(tǒng)治,阻擾革命爆發(fā),緩和社會矛盾而采取的應付手段。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裁減冗署冗官,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陸續(xù)設

、巡警部、學部等部門,瓦解了傳統(tǒng)的六部建制。B.選官制度變化a.學堂選官制度清末新政學堂考試合格畢業(yè)者,均給予貢生、舉人、進士等出身,對成績優(yōu)秀者進行殿試后,“酌加擢用,優(yōu)予官階”1904年《奏定學堂章程》統(tǒng)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正式設立農工商部意義:選官制度開始向近代轉型。

有助于培養(yǎng)近代人才。A.政治機構變化(2)措施①改革政治機構和選官制度b.留學畢業(yè)生選官制度規(guī)定每年舉行一次歸國留學生考試,考試結果分最優(yōu)、優(yōu)、中三等,分別賜予進士、舉人出身,再分配相應官職②依法保護和獎勵工商業(yè)。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成立商部,聘張謇等充頭等顧問。頒布商務和獎勵實業(yè)章程,如《商部章程》、《獎勵公司章程》等。宣布自由發(fā)展實業(yè)為合法,承擔了保護投者利益的責任。③建立新學堂、廢科舉各省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州縣學為中、小學堂。頒布各類學堂章程,統(tǒng)一全國學制;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成立學部。結合所學知識和以下材料,分析晚清科舉制變化與廢除的背景?

材料一:1898年6月,康有為在《請廢八股折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中尖銳地指出:用八股取士,致使出現(xiàn)“巍科進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馬遷、范仲淹為何代人,漢祖、唐宗為何朝帝者,若問以亞非之輿地,歐美之政學,張口瞪目,不知何語矣?!彼J為:“變法之道萬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人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舉?!痹诰S新派看來,廢八股文是改革科舉制度的首要任務。

——劉海峰《中國科舉史》①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劇。②八股取士不利于實用人才的選拔。③科舉制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的考試科目和學校教育、近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脫節(jié)。④西學的傳播。(1)積極:①破除儒家意識形態(tài),動搖專制思想基礎;②推進新學和新政,促進社會進步。

材料1:廢止科舉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婆e制度在當時社會上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視為“政治體系和社會體系的核心”,或“在傳統(tǒng)中國的政治理論和社會實際結構中居于中心的地位”。蕭功秦認為“科舉制度的廢止使國家喪失了維系儒家意識形態(tài)和儒家價值體系的正統(tǒng)地位的根本手段。”

——摘編自李斌《頓挫與嬗變:晚清社會變革研究》

材料2:八股取士“行之且千年,深入迂儒骨髓”;許多讀書人把八股當作自己入仕升官的敲門磚,“皆與八股性命相依”。千百萬生童舉子“驟失所業(yè),恨康有為特甚”,要“聚而毆之”,直隸士人甚至要對康行刺,足見斗爭之尖銳?!徆濉段煨缱兎ㄟ\動透視》(2)消極:阻斷舊式讀書人出路,尤其是社會階層流動,遭到激烈反對。廢除科舉帶來了哪些影響?④改革兵制。編練新軍停止武舉,淘汰綠營。設立練兵處,計劃全國編練陸軍36鎮(zhèn)。1905年成立巡警部。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1906年湖北新軍將官與當?shù)毓賳T合影。前排右三為第二十一混成協(xié)協(xié)統(tǒng)黎元洪。新軍作為清朝的最后也是最新的一種軍制,原是清政府用來鞏固維持統(tǒng)治地位的,但由于政治的徹底腐敗,光靠一支新式軍隊難以來拯救一個走向末路的帝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支原本被清政府用來加強統(tǒng)治的新軍,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的主力軍。

清政府的新政措施并沒有向資產階級開放政權,遠遠不能滿足資產階級的愿望。新政在實施過程中大大增加了人民群眾的稅捐負擔,百姓怨聲載道,不斷進行反抗。袁世凱北洋勢力的興起又激化了最高統(tǒng)治集團內部各派之間的爭斗。因此,新政的推行,未能收到清政府預期的效果,反而在無形中成了革命的催化劑,加速清政府的滅亡。

——馮小琴主編《中國近代史》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清末新政原因:遏制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歷程:五大臣考察憲政宣布預備立憲籌設資政院、諮議局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皇族內閣出臺預備立憲把“君上大權”放在首位,仍規(guī)定皇帝有至高無上的大權。有濃厚的君主專制色彩?!俺济瘛钡臋嗔κ钟邢蕖T诿绹嚎疾靾F看到議院中的議員們在討論事情時據(jù)理力爭、面紅耳赤,議會結束了又握手言歡,感覺十分驚奇。在英國:議員分為兩黨派,每次議事都要爭執(zhí),但爭公理不爭意氣。在意大利:考察團看到國王有權任命大臣,而大臣的去留卻由議院控制。歸國復命:在梁啟超和楊度等人在東京事先寫好的有關實行憲政的文章的基礎上草擬了一份"考察憲政報告",向清朝政府復命,正式提出了實行君主立憲的主張,并且還指出"立憲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此外,戴鴻慈、端方等人還根據(jù)從國外帶回來的關于憲政的資料,編寫出《歐美政治要義》一書,將歐美各國的政體或者相關的政治制度進行了簡略的介紹。鎮(zhèn)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湖南巡撫端方山東布政使尚其亨順天府丞李盛鐸總理大臣

奕劻(宗室)協(xié)理大臣那桐(滿)和徐世昌(漢)外務大臣粱敦彥(漢)民政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