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葉梅散文()_第1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葉梅散文()_第2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葉梅散文()_第3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葉梅散文()_第4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葉梅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葉梅散文()散文專題訓練葉梅散文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紅月亮

葉梅

月光下,一條條長龍正在向江邊游走。

早些時候,興奮的人們已在夕陽映照的新建廣場上龍騰鳳舞,但那只是這個夜晚的預熱,更多的精彩尚在摩拳擦掌的期待之中。越來越多的人樂呵呵地等候在江岸的一排排吊腳樓前,娃兒們奔前跑后,雀躍不已。

這是重慶江津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罢l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正月十五鬧元宵,在位處長江要道的江津一些小鎮(zhèn)上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元宵燈火帶給人們的歡騰喜悅,自不待言,而在江津的舞龍玩燈之中,更有一番驚天的豪情。

那或許是高山大川養(yǎng)就的。遠古的長江從雪山走來,勢不可擋地沖破一道道重巒疊嶂,在江津這片山地間,龍飛鳳舞地畫出一個“幾”字,大江之水變得更為浩蕩,卻又流連不已地繞著此地的一座鼎山,環(huán)抱回旋良久才往東而去。

秀美的江津古時周屬巴國,歷代均為川東重鎮(zhèn),悠悠歲月里千帆匯集,商肆林立,文人騷客、商賈舟車紛紛來往于此。大江奔流,江津一帶的龍門灘、朱家灘、小灘子三道險灘,構成川江峽谷間最為兇獷的灘涂,雄奇的山脈,湍急的江水,造就了一代代大江氣派的英雄豪杰。

重慶人愛擺龍門陣,江津人更不例外,愛把自豪的故事說與后人聽,導游小張興致勃勃地一路講著。

話說江津城區(qū)的石獅子街有一座江公享堂,四懸山式屋頂,始建于明代,正是歷史名人江淵的府邸。1449年,大漠以西的瓦剌軍進攻明朝,萬分危急之時,江淵協(xié)同兵部尚書于謙等人力主固守京師,捍衛(wèi)江山,最終取得勝利。

江淵以功勞和才學在朝廷歷任太子太師、工部尚書等職,后回歸故里興建梅溪書院,教授鄉(xiāng)中子弟,惠澤一方。一代功勛,護國護家,鄉(xiāng)風綿延長江兩岸。

看長江東去,江心砥石傲然,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沖刷而屹立如初,長江母親河所養(yǎng)育的英雄豪杰也正如這江心砥石屹立中流,是為民族的精神砥柱。

近年來,借助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江津一帶都在加倍保護生態(tài),重現(xiàn)長江美景,又迎來了新的紅火。

說話間,月亮已升起在大江上空,舞龍的隊伍早就按捺不住,爭先恐后地擺開陣勢,大鼓大鑼敲得震天響。川江一帶的燈會節(jié)目繁多,踩高蹺,劃花船,耍蓮槍,玩蚌殼……還有解燈謎、滾鐵環(huán)、百步穿楊等民間游戲,無論老幼,既是觀者又是參與者。

燈謎里有人物風光,還有有趣的想象和吉祥的祝福。猜謎的人興致盎然,說:“拜年,謎底打一作家名?!彼南虏铝艘粫?,有人突然悟道:“賀敬之。”眾人合掌大笑。

江津風氣崇尚文化,重視教育,明清時期便建有棲清書院、梅溪書院、聚奎書院等多所學堂,培養(yǎng)了不少文人學士,先后出現(xiàn)了1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

享譽中外的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便是其中一位。1940年夏天,鄧稼先來到江津國立九中(今江津二中)插入高三年級學習。江津幾年的中學教育,為鄧稼先后來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應算是一種歷史的驚喜,小城江津滋養(yǎng)過這些杰出的人物。鄧稼先、周光召等12位院士曾伴著江津的月光,長江的濤聲,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臥薪嘗膽煉就一身學問,保家護國終成大業(yè)。

在這合家團圓的元宵佳節(jié),那曾經(jīng)俯視過他們的月光美麗如初。

白沙古鎮(zhèn)上的人都知道,年年鬧元宵最讓人興奮的盛宴是絕技“打鐵水”。這是江津當?shù)匾婚T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統(tǒng)技藝,源于明末清初,最早來自民間補鍋匠的手藝,鍋補好后,剩余的鐵水在坪院里拋灑戲耍,以此祈福,后演化為逢年過節(jié)時,補鍋匠們聚集在一塊兒“打鐵水”,寓意日子紅紅火火。

這時,在準備玩燈的空場上,打鐵水的師傅們早就搬來了爐子,木炭燒起大火,熔化鐵水……一切準備就緒,鑼鼓也一陣緊似一陣。在人們緊張的期待之中,一位師傅終于舉瓢舀起沸騰的鐵水,接著隨手一拋,他身旁的幾位迅捷用一塊木板接住,然后轉(zhuǎn)身將那鐵水灑向空中——剎那間,但見無數(shù)顆流星沖向夜空,劃出一道道璀璨的弧線,隨之一朵朵盛大的焰花依次綻放。

不覺看得癡迷,紅形彤的鐵水一次次被掬起拋撒,又恰似天女散花,姹紫嫣紅,那火樹銀花不夜天,或許正是由此而來?正看著,突然鞭炮齊鳴,一支又一支長龍搖頭擺尾地沖向了鐵花綻放處。

他們在熱烈的火花中穿行,舞龍者袖口褲管都扎得緊緊的,頭巾將頭頂和大半個臉也都遮得嚴實,放鞭炮的人故意將炮仗朝他們跟前丟放,但一個個舞龍者毫不躲閃,反倒一個勁直往炸得響亮的地方鉆,越舞越帶勁。

數(shù)萬人在這一刻就像鐵水似的沸騰起來,他們釋放一年的辛勞,燃燒新一年的希望。這漫天火花不是焰火卻勝似焰火,它那么明亮,那么滾燙,灼灼輝輝,連天上的月亮都被它灼熱了。一抬頭,那半空中的月亮真的是紅了臉龐,圓圓的,仿佛可以觸摸到毛茸茸的紅暈。我從來沒見過那么溫暖的月亮,紅月亮。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主體的三部分從不同角度著筆,同時暗合一定的時間推移順序,的情感也隨之逐步達到高潮。

B.文中描寫猜燈謎時,淡化對參與者身份的交代,以“有人”“眾人”稱之,凸顯節(jié)日一派和樂的氛圍。

C.文中歷史人物的描摹與現(xiàn)實情境的敘寫相穿插,表述了對先賢的禮贊、對新一代杰出人物的呼喚。

D.文中兼有外來者的描繪和當?shù)厝说臄⒄f,從兩個維度共同勾勒出一幅風景秀美、人情淳樸的山城圖景。

2.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分析這句話在本文中的具體體現(xiàn)。

3.本文先寫“英雄豪杰”,再寫“文人學士”,最后寫“黎民百姓”,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這樣安排三個方面有什么好處?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黃河入海

葉梅

1.很久以來,我對滔滔黃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滿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長龍擺尾?或是桀驁不馴、浩浩湯湯?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親眼見到它的渴望與日俱增。

2.2019年夏末,如愿以償,我來到了黃河入??跂|營。

3.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麗的藏族女詩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說她的父老鄉(xiāng)親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從不敢用任何不潔之物褻瀆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鄉(xiāng)親們都會跋涉到雪山腳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說這些話時,一臉虔誠,這使她本來好看的雙眼顯得更加清澈透亮。

4.我又想到曾經(jīng)去過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是如此宏闊而寥遠,連綿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脈橫貫其間,高聳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莊嚴,一派圣潔,而雪山腳下涌出的清泉則如從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歡跳著,四處流動……一時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歸了黃河?

5.有關黃河源的記載,《尚書·禹貢》即有“導河積石,至于龍門”之說。唐王朝和吐蕃來往密切,特地派遣過一些官員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訪吐蕃王松贊干布,還在這一帶迎娶了不遠萬里前來和親的文成公主。這黃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將隨著黃河之水久久流傳,成為民族親情千秋美好的見證,一定會欣慰不已。

6.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條大河:黃河、長江、瀾滄江。黃河為何選擇流向北方,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蛟S她從巴顏喀拉山脈初生之時,便與長江、瀾滄江心照不宣,以對生命無邊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續(xù)的前行中不斷豐盈,哺育著億萬生靈。

7.從雪山到海洋,這條中國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巒和土地,滋潤了廣袤的高原與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經(jīng)歷了一路驚險傳奇,是在山地峽谷間穿行,又隨手造就出富饒的河套平原;隨后急轉(zhuǎn)朝南,飛流直下,將黃土高原的泥沙裹挾而去;繼而搖蕩前行,過三門峽,長驅(qū)直入,橫貫華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將挾帶而來的泥沙堆積成一塊塊新生的陸地,任那里綠芽萌發(fā),草木藏蕤。

8.我追隨著她的氣息,終于來到了黃河入??冢簿褪撬粩啻負矶傻耐恋厣?。前往入??诘穆飞?,黃河就在相距不遠的大堤之外,行高處,能時時看到她萬馬奔騰似的流動,仿佛聽到那大河的咆哮。

9.漫漫長路,她潤澤了廣袤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人們用這母親河灌溉農(nóng)田,興修水電,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為繼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黃河竟然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究竟是源頭的雪線下降,黃沙遮蔽?還是沿途樹木減少,水系退化?或是人們過度開發(fā)利用,造成環(huán)境惡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淺淺的水面,淺得人赤著雙腳就能過河去,怎不叫人痛徹心扉?

10.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黃河入??诘妮谵竦?,展現(xiàn)了東營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至黃河源頭,下至黃河入??谝约安澈#瑔恿巳姹Wo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還大自然以勃勃生機,日見成效。

11.受到黃河饋贈的東營似乎迎來了高原的某種氣息,那受到呵護的濕地一望無際,青蒼蒼的蘆葦枝葉舒展,密不透風,水洼里蟲鳴魚跳。遼闊的濕地成為鳥兒的樂園,每年南來北往的近六百萬只鳥兒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頂鶴、白鷺、天鵝……數(shù)不清種類的鳥兒們在濕潤的草地、密集的蘆葦叢中優(yōu)雅地翩翩起舞,它們組成曼妙的隊列,在這片與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飛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歡迎遠道而來的黃河之水。

12.眼見得,黃河就要撲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終將回歸的家園。她一定是遠遠地看見了那一片蔚藍,從那么遙遠的高原到此,她從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萬苦,也仍然毫不躊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濤便是她急急的腳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從她回卷的瞬間看出來,但終歸,她氣勢磅礴地迎著海洋而去。

13.于是,那一道令人極為震撼的奇觀便出現(xiàn)了:巨大的黃河浪潮與渺遠的藍色大海緊緊相匯,持續(xù)著,連綿不斷……那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渾的黃,那是經(jīng)歷了從陸地湖泊——海的滄桑演變的無盡的藍,兩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14.這時候,你還可以明顯地看到,奔騰而來的黃河即使進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強。

15.她在一派寬容的藍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頂揚起一堆堆雪白,展現(xiàn)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時,也沒有忘記雪山的恩典,不屈不撓地試圖留下自己的本色。

16.在那里,在那遙遠的、人的視線難以企及的海之深處,她終于化作了海。

(節(jié)選自2019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

4.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追溯古人關于黃河源的古老記載時,還聯(lián)想到了文成公主赴藏和親的歷史往事,這些內(nèi)容使黃河的文化內(nèi)涵更加豐厚。

B.文章描述了黃河從雪山到海洋驚險傳奇的漫長歷程,用生動的語言展現(xiàn)了黃河在上游、中游、下流和入??谔幍牟煌攸c。

C.文中寫黃河有的河段“只剩了淺淺的水面”,而入??谔巹t是“排山倒海的波濤”,是為了通過不同的現(xiàn)狀顯示出不同地區(qū)環(huán)保態(tài)度的差別。

D.“兩者都是天地的原色”,兩者是指藍色和黃色。黃色河水匯入藍色的大海,稱這一景象是“令人極為震撼的奇觀”。

5.本文以“黃河入?!睘轭},有哪些作用?

6.如果將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攬勝”和“文明探源”兩個欄目,你認為應該把本文放在哪個欄目中?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闡述你的理由。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聽茶

葉梅

①茶是有聲音的。這是我到了福建安溪之后才突然領悟到的。

②秋分過了,轉(zhuǎn)眼己是寒露,北方的霧霾不期而至,天灰蒙蒙的。老天爺沉著臉的樣子,實在讓人無奈。懷著這樣的心情,我應到了安溪,撲面而來的青山綠水頓時讓人眼前一亮。

③山的名字為戴云,有著古來的詩意,試想那云字用繁體書寫,會更為美妙。山的模樣,千姿百態(tài),從來不會讓人覺得疲倦,吸引你走近,與之細語,交付心事。轉(zhuǎn)身時,便會有了種種牽掛,忍不住一次次回首相望,卻也不能停步,人生只能朝前。還好低下頭來有一縷茶香飄然跟隨,那便是與這山相伴的古茶,有著貼心的茶名,叫鐵觀音。

④從小喝慣了茶,各種茶的味道都略微知道一些,但這沁香撲鼻的鐵觀音,咽下去熨帖可心,似乎能使人感覺出一種格外的溫暖。中國茶業(yè),最初興起巴蜀。清初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币虼?,常稱巴蜀是中國茶葉或茶葉文化的搖籃。要說巴蜀之地,古來當屬巴國,那一帶大山峻峭起伏,人們喜好種茶,隨口唱出的茶歌數(shù)不清?!罢虏刹枋切履?,手拿金簪點茶園,一點茶園十二卯,采茶姑娘笑開顏……”有首《順茶歌》從正月唱到了十二月。

⑤但其實,是安溪人一貫的開放和篤定引來了這些異鄉(xiāng)的歌聲。安溪早年素以農(nóng)業(yè)為主,境內(nèi)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后來,于明末清初創(chuàng)制出的烏龍茶,傳至閩北,后又傳入臺灣,漸漸名揚天下。多山的安溪才一年年繁榮起來,得到“小泉州”的美稱。而今這座建筑于唐宋時期的古城可謂茶都,天下名茶匯集,人與茶不離不棄。行走之間,可感覺到空氣里的茶香彌漫,馥郁芬芳,又奇妙的摻合著稻谷花生的焦香,成熟醇厚,正如這秋日的山野,讓人縱然是不喝也醉了。

⑥再上得山去,便可看出安溪人對茶的嬌寵,一壟壟、一排排的茶園,修剪得如時尚人兒的美發(fā),可見人們用盡了心思和功夫。在安溪的山上,也有那高大的古茶樹,好些已過千年,總在云霧山上靜觀人間,看似淡定卻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雨,天性嬌弱但執(zhí)拗不衰,時光流逝愈加高貴不凡;也有那后起之秀,滿樹嫩枝葉兒,青翠欲滴,若是伸手去,片刻就染了指。難怪采茶女揚起的手總是綠的天真,仿佛也成了搖動的茶枝。

⑦所以才會有那么多唱不完的茶歌?!笆虏刹柘麻L江,賣茶挑起花蘿筐,一擔茶葉一擔歌,挑起百貨轉(zhuǎn)回鄉(xiāng)?!?/p>

⑧從山上回到茶莊,迫不及待地將嫩葉倒在桌面大的竹篩上。茶師傅搖晃竹篩,通過旋轉(zhuǎn)使葉片碰撞,激活芽葉酶的分解,使茶葉產(chǎn)生一種獨特的香氣。這個過程叫搖青。接下來是殺青,以高溫將茶的青味炒退,大力搓揉至不再出水為止,時辰把握一點都不能耽誤。茶工們?yōu)榇顺3_B夜守候,小心翻弄,直到天明。

⑨香茶好喝樹難栽,更難侍弄,但得如何和諧,才能交付一縷馨香呢?人問茶,茶有聲。那話語只有真正愛茶的人才懂得。我想起家鄉(xiāng)一位能夠做出絕品“玉露”茶的聾啞師傅,他聽不見人語,卻能聽懂茶音,將珍惜與撫愛漸次融入茶意,茶曉得他的親昵,因此成為絕品。

⑩人與茶的對話,從種茶開始,培茶、采茶、制茶,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回合,一直到最后,那飽滿成顆粒的茶葉,色澤珍綠,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再用細細的文火焙煉,如風凰涅槃,就是人們期待的鐵觀音了,面世之前的梳妝是免不了的,去掉雜蕪,留下精粹,是人與茶共同的愿望。

這時親取一撮放入茶壺,便清晰可聞當當之聲,這是它在真正的綻放之前,小小的序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俗稱“音韻”,只有理會的人,才能聽出那茶韻的山高水長,余音繚繞。高明的茶師則不僅可以聽出茶的優(yōu)劣,還能聽那茶出自何地,樹齡幾何,甚至為哪位大師所制。

茶經(jīng)道:“天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闭f的是蒼天養(yǎng)育萬物,都有奧妙,人類所知道的不過只是一點浮淺的皮毛而已。一片小小的茶葉尚且如此奇妙,那天地之間該有多少奧秘不為人知?人類對大自然的探求從來沒有停歇,但敬畏之心斷然不可無,只有謙恭地聆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讀懂他們的表情,才能求得彼此的和諧。

這也是茶傳出的聲音。

(選自《人民文學》2017年3月,有刪改)

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茶是有聲音的”一句,既照應了題目,又籠罩全篇,在表述意外之喜的同時,也易于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B.第②段對北方深秋霧霾天氣及自己無奈心情的敘寫,采用了反襯手法,更加突出了自己對安溪青山綠水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C.第⑥段借助比喻、擬人等手法,將茶樹描摹得生動可感;將古茶樹與新茶樹作對比,表現(xiàn)了古茶樹豎忍不拔、高貴不凡的特點。

D.本文前半部分以在安溪的行蹤為線索組織材料,脈絡清晰,條理有致;后半部分因事說理敘議結(jié)合,細膩深刻,饒有理趣。

8.簡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9.文章標題“聽茶”意蘊豐富。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天問,山的崛起

葉梅

我曾經(jīng)多次在神農(nóng)架的夜晚眺望群山,那種格外幽靜而又神秘的感覺,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記憶。

每當來到此地的第一夜,我總會在深夜猛地醒來,一定是久違的安靜讓人陌生,難以適應。久居城市,車水馬龍晝夜不曾停歇,人的神經(jīng)早就被嘈雜麻木,到了這寂靜的山林里,蘇醒活躍起來,居然難以入睡,索性披衣起床,面窗而立。

窗外的世界,墨汁一般的黑,萬籟俱寂,只有偶爾穿行在山林間的風,將樹葉的琴弦輕輕撥響。站在窗前好一陣,才依稀從濃黑的夜色中辨認出遠方群山的影子,它們就像一個個手挽著手的巨人,以永世相守的姿態(tài)屹立在那里,讓人浮想聯(lián)翩,又肅然起敬。

于是想起誕生于大巴山神農(nóng)架下秭歸的屈原,想起他一連串的“天問”?!短靻枴繁缓笕俗u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xiàn)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圣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

仰望星空,斗柄的軸繩系在何處?

天極遙遠延伸到何方?

可以想象,這樣的疑問,只有從長江攀越到離天最近的神農(nóng)架上,才會不斷得以引發(fā)。那些巍然如神祇的山峰,那些遠在天際的星空,怎能不讓超卓非凡的屈原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xiàn)象思考和發(fā)問?

大自然成就了屈原的吟誦,他以超脫的想象、奇幻的意境和瑰麗的文采為后人留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一系列逸韻偉詞,成為中華民族浪漫主義的巔峰。

一部《楚辭》成為經(jīng)典,而民間話語就如深山的靈芝兀自生長。在神農(nóng)架的叢山峻嶺之中,還有一部被稱為漢族首部創(chuàng)世史詩的《黑暗傳》,從天地之初論道,融匯了混沌、盤古、女媧、伏羲、炎帝神農(nóng)氏、黃帝軒轅氏等諸多歷史神話人物事件。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盤古辨混沌苦難救眾生,夜有雨露晝?yōu)榍?,千秋萬代轉(zhuǎn)金輪……”

有趣的是,這部《黑暗傳》里充滿了蕓蕓眾生對世界的想象與解釋??谡Z化、生活化的敘述,諸多神仙圣賢在這里都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吃喝拉撒,結(jié)婚生子,扯皮打架,賭狠斗法,如常人一般的喜怒哀樂。

《黑暗傳》遠在唐代就開始流傳,長期以來,它悄無聲息地藏匿于民間,所幸因當代人的用心挖掘才得以重現(xiàn)。

2019年我走進神農(nóng)架,一開始得到的驚喜禮物,就是主人贈送的一本藍色封皮的線裝書《黑暗傳》。溫厚的紙張、穩(wěn)健靈秀的書法,三萬五千字的歌謠,字里行間散發(fā)著墨香。

我在神農(nóng)架難眠的夜晚里與之對話,眼前的黑暗中似見到點點星火。人說比風還要快的是思想,最能覆蓋大地的是黑暗,在這一片黑暗之中才會愈加感覺光明帶給人的鼓舞。而這書正是光明的火種。人類從天地不明的混沌中走出,那些了不起的民間歌者忠實傳遞著遙遠的過去,將一個個隱語似的神話世代傳頌,人們從中不斷得到啟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江與漢江相擁的大巴山脈溝壑縱橫、層巒疊嶂,恰是浪漫主義的生長之地,也是必經(jīng)艱辛才會有所收獲的險峻山地。炎帝在神農(nóng)架以木為梯、嘗遍百草,屈原上下求索,楚人篳路藍縷,《黑暗傳》世代相傳……大自然滋生萬物,也創(chuàng)造了人類,而人類的智慧又賦予自然更多的文化內(nèi)涵;屈原以及那些不知名的歌者從自然萬物中得到靈感,長江三峽一帶的高山大川又因他們的詩歌而更顯瑰麗神奇。

此刻這一切,就在我眼前的天地之間。

這些起伏錯落的山脈,是上天造就的神器。

似乎一直都埋藏有種種自然的暗示,它們悄然出現(xiàn),神話民謠,山體搖撼,森林中動物的呼叫,甚至小小昆蟲的爬動,人類一點點、一次次恍然大悟。

經(jīng)考證,20億年前,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如今的神農(nóng)架,曾是海洋生物活躍的沃土,被稱作“古地中?!?,直到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新第三紀末期,地殼發(fā)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造山運動,地質(zhì)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神奇力量從地球深處拱動而起,海水轟然而退,雄壯的山脈緩緩升起。

幸運的是,在那等待生命的洪荒時期,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沖的印澳板塊推動,它的較淺部分逐漸干涸,在高原的南緣,水流得以匯聚,長江與黃河在此孕育,它們不懈地切穿山脈,然后各自浩浩蕩蕩穿越華夏大地,養(yǎng)育了萬物生靈,最終注入海洋。

回想起來,古老的海洋才是這些河流真正的母親,即便那些河流穿過的地方都已成為山地和平原,但仍不可改變地保留著海洋的遺跡,如今的大巴山脈也都是由古地中海的推動及地殼的變化而形成的。

大巴山脈即由大神農(nóng)架、武當山、荊山等組成,高山峻嶺之間有許多大型的溶蝕洼地,溶洞、漏斗及巖溶泉等,谷坡陡峻,河流切割強烈,常需在峭壁上鑿隧道而行,因而自古便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著稱。

難怪,遠古時期的炎帝神農(nóng)身長八尺七寸,體格強悍,在此攀越采摘百草時,也不得不架起長長的云梯。

(有刪改)

10.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神農(nóng)架的夜晚起筆,不僅寫出其幽靜神秘的特點,更突出其與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樣的歷史深邃感。

B.“我”到了這寂靜的山林里,居然難以入睡,這是因為“我”被神農(nóng)架夜色的美景吸引,想要觀賞神農(nóng)架的美景。

C.“天問”不僅是屈原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xiàn)象的思考和發(fā)問,更是中華民族對天地萬物的思考與發(fā)問。

D.文章最后從地殼“喜馬拉雅運動”的地理學角度,講述了神農(nóng)架的前世今生,增強了文章的知識性。

1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中“天問”一詞運用巧妙,不僅是屈原作品的名稱,也是古人之問,今人之思,同時帶領讀者一起思考,一同追問。

B.文章引用《黑暗傳》的部分語句,讓讀者更直觀真切地認識其語言風格,引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是文章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C.有人評價《黑暗傳》堪比屈原《天問》,但文章明顯寫《黑暗傳》的篇幅較多,意在表明《黑暗傳》更符合蕓蕓眾生對世界的想象與解釋。

D.文章最后一段突出了神農(nóng)架的“高”,以遠古時期的炎帝神農(nóng)搭云梯進一步寫出了神農(nóng)架的神秘,與開頭相呼應。

12.在文中,對“黑暗”有深度理解,請予以概括說明。

13.結(jié)合全文,分析標題中“山的崛起”的豐富意蘊。

五、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叩神農(nóng)

葉梅

青云梯

對橫亙于長江、漢水之間,那一片云朵之上的高地,我心懷神往和敬畏。每一次走近它,無論是現(xiàn)實中,還是夢幻里,都忍不住屏住呼吸,久久地仰望,心里不斷默念它的名字。

位于湖北省的神農(nóng)架,方圓三千兩百五十平方公里,奇峰險山均在海拔三千零十米以上,是華中大地上高聳的脊梁。群山萬壑、峰巒疊翠,更有一處處峽谷幽洞,瀑飛溪流。億萬年生長至今無法穿透的原始森林,總在忽隱忽現(xiàn)的煙霞中,亦真亦幻,造就古來之人間仙境。

讓人永遠難以忘懷的是,炎帝神農(nóng)曾在此架起云梯,攀山登崖嘗遍百草,為民解痛除憂,留下了無數(shù)足跡和傳說。“神農(nóng)架”的大名便由此而來。神農(nóng)不僅是三皇中的炎帝,還是雄健的太陽神。他的光芒閃動在珍貴經(jīng)典的書頁里,長存在人們的記憶中;而他的足跡,早已深深地留在了神農(nóng)架的山水間。

炎帝神農(nóng)與黃帝結(jié)盟,逐漸孕育了華夏民族,繁衍了炎黃子孫。神農(nóng)仁慈而智慧,他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又制耒耜,種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最讓百姓銘記的是種五谷、嘗百草。他播下的種子,一直生長到如今,讓我們每天都咀嚼著遠古的味道。

那些救命的草,是他一樣一樣親口嘗定的。為解救飽受病痛之人,神農(nóng)跋山涉水,到高接云霄、深接地府的巍巍群山里挖草嘗藥。遇到難以攀登的懸崖,他就砍樹木,綁藤蘿,架木梯。山外有山,嶺外有嶺,神農(nóng)攀越了這一帶所有的高山,架起三十六座木梯。木梯從山地最險峻的懸?guī)r一層層伸到云朵里,伸到可以與天對話的彩云間,人們稱之為青云梯。青云梯與那片山脈的萬物生靈,山、水、草木、動物、云朵、風和雨……共同感應著上天與華夏祖先的恩澤,驕傲地擁有了將它們包容為一體的名字神——農(nóng)——架。

生命之源

神農(nóng)架境內(nèi)河流縱橫,瀑布、湖泊、深潭、濕地密布,山水相依,如詩如畫。她豐富優(yōu)質(zhì)的水資源,乃天賜甘泉,中國南水北調(diào)的十滴水中就有一滴來自神農(nóng)架。平日里,人們享用水時,有誰會去想她是從哪兒來的呢。

聞名遐邇的大九湖,是神農(nóng)架最為璀璨的藍色寶石,是月光下相伴群山的明珠仙子。九個波光粼粼的湖泊由一條小溪攜帶相連,猶如一串閃閃發(fā)光的明珠。在山的另一側(cè),竟還有一粒粒珍珠似的小九湖。大小九湖珠連玉串,明媚可人。

環(huán)抱著大九湖的山脈曾“濃林如墨,鳥飛難通”,但在近代經(jīng)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無序開發(fā)、圍湖造田,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了嚴重傷害,草甸和沼澤銳減,湖泊水面也被污染,甚至消失,野生動物被迫遷徙,部分珍稀植物逐漸消亡。

為保護好大九湖這顆“高山明珠”和眾多野生動植物,2006年9月,這里被劃定為國家級自然濕地保護區(qū),一度被圍湖造田侵蝕殆盡的湖泊,苦盡甘來,形成了雨季五千畝、枯水季節(jié)一千五百畝的水面,終于恢復了罕見的亞高山濕地原有風貌。于是在這高山頂上的大九湖,一個個水色幽暗,就像藍色的寶石閃動著光芒。就在大九湖的落水孔附近,一棵被人稱作“枯木逢春”的古櫟樹,樹齡已有四百多年。如今,那棵峭拔的古樹在大九湖的滋潤下得以重生。

還有那發(fā)源于“華中第一峰”南麓的神農(nóng)溪,從高高的神農(nóng)架流淌下來,湍急險惡卻又不失玲瓏秀麗,既溫順又剛烈,于雄奇的巫峽口東匯入長江。人們在巫峽口就會聞到神農(nóng)架的氣息,清涼、潔凈,帶著萬千樹木和藥草的芳香。

神農(nóng)架還養(yǎng)育了美麗的香溪河。香溪又叫“昭君澳”,漢代美女王昭君的故里。王昭君出塞和親,成就了漢和匈奴兩族多年的安寧和睦,以及歲月難以抹去的親情。富有傳奇色彩的是,在香溪河與長江的交匯處,碧玉般的香溪水與曾經(jīng)渾黃的長江水匯合成一道彩帶,四季風平浪靜完全不似那些同樣從高山之間奔入三峽長江的河流,匯合處浪潮洶涌,波濤翻卷。人們說這是因為昭君的一句安撫,長江的浪濤便恭順地退去了,即便是夏季洪峰來臨,波浪滔天,這由神農(nóng)架奔流而至的香溪河口也仍然是一派平靜。

園林之母

神農(nóng)架早在十九世紀就在世界上為中國贏得了“園林之母”的稱號。

英國人奧古斯丁·亨利在三峽、神農(nóng)架一帶采集了大量的植物,之后將五百多種樣本帶回英國,其中許多珍稀物種經(jīng)過培育,成為世界著名的園林植物。他宣稱在遙遠的中國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地方”,那是人類夢想中的“伊甸園”。之后,英國的歐內(nèi)斯特·亨利·威爾遜先后四次深入到中國西部及神農(nóng)架的茫茫森林里,采集了四千七百多種植物,制作了六萬五千多份植物標本,其中有人們最為喜愛的“鴿子花”——珙桐,以及中華獼猴桃的種子。他雇用了二十多個身強力壯的當?shù)貪h子,將數(shù)不清的綠色植物背出神農(nóng)架,又車載船運輾轉(zhuǎn)送到英國。后來,那些原本誕生于中國神農(nóng)架的芳香的小獼猴桃,經(jīng)改良培育成蘇格蘭最重要的出口水果,但它已經(jīng)沒有了那只有神農(nóng)架才能給予的清新和香甜。

威爾遜在他的書中寫道“中國的確是園林的母親,因為在一些國家中,我們的花園深深受益于她所具有的優(yōu)質(zhì)品位的植物,從早春開花的連翹、玉蘭,到夏季綻放的牡丹、薔薇,再到秋天傲霜的菊花……這些都是中國貢獻給世界園林的豐富資源。”

但在幾十年前,“園林之母”曾經(jīng)遭受過幾次重創(chuàng),神農(nóng)架的大森林曾逐漸萎縮。1983年秋天,我第一次走進神農(nóng)架深山,沿著彎彎山路,見到的是河溝里躺滿一棵又一棵松柏冷杉,附近一片又一片的禿嶺。那些沒了樹木花草的山坡,像被扒去了衣裳,裸露著突起的巖石。其間有氣無力的玉米,一陣風便吹倒了。所幸的是,那一片片古老的原始森林在近幾十年里,由被不斷砍伐變?yōu)槭艿絿栏癖Wo。進入新世紀之后,神農(nóng)架人“見縫插綠”,栽種下大量的神農(nóng)架原生樹種。2016年以來,神農(nóng)架國家公園,植被豐厚,大森林蔥郁偉岸,在大巴山上構成了一道濃綠的屏障。當年那些光禿禿的山頭,滿山遍野是清雅挺拔的冷杉林,還有倔強蓬勃的喬木映山紅、粉白杜鵑、燈籠花,以及叫不出名字的藤蘿野草。

而人們能走進的這些山林還只是神農(nóng)架的一隅。讓我們記住神農(nóng)架六十二萬余位、樹齡均在一百年以上的元老們吧,還有那近年在神農(nóng)架發(fā)現(xiàn)的十株新增古樹,以及八百五十五歲的青檀,七百八十歲的櫸樹、苦楮……愿這些相伴大地和人類的靈物,與山川同在,千年無恙。

(取材于葉梅的同名散文)

14.下列對文中畫線句所用修辭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華中大地上高聳的脊梁”設喻,形象地表現(xiàn)了神農(nóng)架頂天立地、雄奇險峻的特點,以及有擔當?shù)木衿犯瘛?/p>

B.以“璀璨的藍色寶石”“明珠仙子”為喻,表現(xiàn)大九湖明亮、澄澈、深邃的特點,又賦予了大九湖柔美脫俗的氣質(zhì)。

C.將神農(nóng)架國家公園內(nèi)的森林比作“一道濃綠的屏障”,生動地體現(xiàn)了它濃密蒼翠的特點,并由此營造出神秘的氣氛。

D.把有近千年生命的古樹比作“相伴大地和人類的靈物”,表明將它們視若神明,傳達出對古樹的敬畏之情。

15.在文中旁征博引,或引用傳說,或引用史料。請根據(jù)文意,結(jié)合文中相關實例,分析它們的表述作用。

16.文章以“叩神農(nóng)”為題,意味深長,蘊含著深沉的情感與深刻的思考,請談談文章帶給你的感悟。

1.C“對新一代杰出人物的呼喚”錯誤。結(jié)合“培養(yǎng)了不少文人學士,先后出現(xiàn)了1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享譽中外的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便是其中一位”“鄧稼先、周光召等12位院士曾伴著江津的月光,長江的濤聲,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臥薪嘗膽煉就一身學問,保家護國終成大業(yè)”等分析,“對新一代杰出人物的呼喚”是過度解讀。

2.①江津雄奇壯麗的山水風物,造就了一代代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豪杰。②江津崇文重教的風氣和厚重的文史資源,成就了一批批知識淵博、勇于探索的文人學士。③江津古老的地域風俗和人文精神,給一方黎民百姓帶來了勇敢豪情、幸福快樂和希望。

3.①時間脈絡清晰。按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敘述江津的人和事。②聯(lián)想自然,由虛寫轉(zhuǎn)向?qū)崒?。前兩部分重在?lián)想,表述對江津人的英雄氣概、家國情懷的贊美;后一部分轉(zhuǎn)述眼前的場景,表述對民俗風情的喜愛。③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巧妙。“江津人逢年過節(jié)時愛把自豪的故事說與后人聽”引出英雄豪杰的故事,再由江津人民豐富的文化生活引出當?shù)爻缟形幕娘L氣和文人學士的故事,最后寫“黎明百姓”鬧元宵的場景,將節(jié)日的氣氛推向高潮。

4.C“通過不同的現(xiàn)狀”理解錯誤。根據(jù)原文“但就在前些年,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黃河竟然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究竟是源頭的雪線下降,黃沙遮蔽?還是沿途樹木減少,水系退化?或是人們過度開發(fā)利用,造成環(huán)境惡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淺淺的水面,淺得人赤著雙腳就能過河去,怎不叫人痛徹心扉?”可知,有的河段“只剩了淺淺的水面”是“前些年”的事,不是現(xiàn)狀;“顯示出不同地區(qū)環(huán)保態(tài)度的差別”也不確切。

5.①交待觀察和感受黃河的地點,概括文章所寫的基本內(nèi)容;

②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將黃河從發(fā)源地到入???、從歷史到現(xiàn)在的材料組織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③突出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即寫黃河投入海并終于化作海,形象地暗示文章的主旨。

6.示例一:應放在“神州攬勝”一欄。

①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黃河從雪山到大海,浩浩湯湯,一路奔流,最終流入大海的壯麗景觀;

②主旨是謳歌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