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湖北省公安縣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湖北省公安縣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湖北省公安縣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湖北省公安縣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湖北省公安縣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湖北省公安縣高考歷史押題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78年,中國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出國考察熱潮。據(jù)統(tǒng)計從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國考察的人員就達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總理副委員長以上領導人先后20次訪問了51個國家,其中鄧小平出訪4次7個國家。這些頻繁訪問考察A.表明中國外交開始打破意識形態(tài)限制B.預示著中國重大決策正在醞酸C.表明國有企業(yè)改革即將全面展開D.推動了國內經(jīng)濟形勢明顯好轉2.19世紀中葉,達爾文建立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嚴密的生物進化理論,第一次對整個生物界的發(fā)生、發(fā)展作出了唯物的、規(guī)律性的解釋;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嚴復接受并傳播進化論。兩者給東西方帶來的共同影響是()A.直接導致中英兩國政治改革 B.改變了部分知識分子的世界觀C.否定了上帝的權威 D.開始了民主、科學對民眾的啟蒙3.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恥,東際海,西被蜀,無所不至……而商賈佳以是牟大利”;佛山鎮(zhèn)的鐵鍋全國各地“無處不需”、“四方賈客各輦運而鬻之”。據(jù)此可知,明清時期A.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fā)展迅速 B.專業(yè)性的生產區(qū)域較為普遍C.區(qū)域之間市場需求存在差異性 D.商品交換突破狹隘區(qū)域市場4.圖中《大豆過江》詩云:“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出自豆類成大器,家在東吳試驗田?!边@種現(xiàn)象有可能發(fā)生在A.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改革開放新時期5.《全球通史》中提到,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lián)工業(yè)化,首先重視重工業(yè)的生產,然后才是消費品的生產,這意味著推遲了公民對工業(yè)化感到滿意的時間。如人們獲得諸如冰箱、收音機和汽車等消費品之前,政府建設了鋼鐵工廠和水力發(fā)電站。材料主要說明斯大林模式A.是以犧牲人民利益為代價的工業(yè)化 B.消弭了人民對消費品的迫切需求C.設定了過高的遠離現(xiàn)實的生產目標 D.開創(chuàng)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6.羅馬“公民與臣民之間的差別從此消失,除奴隸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該現(xiàn)象主要得益于A.公民法的制定B.平民與貴族的斗爭C.萬民法的推行D.《十二銅表法》頒布7.雅典公民“凡不歸派、不競爭而中立者,法律予以嚴厲懲罰,并去其公民權”最能說明雅典政治中A.城邦反對無原則中立B.城邦鼓勵派別競爭C.法律不保護公民權利D.民主有時限制自由8.據(jù)《上海電信史》記載:“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請德律風專營權,條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電話通訊網(wǎng)?!蔽闹惺÷缘臋C構應是A.英國議會 B.總理衙門 C.“工部局” D.上海道臺9.家庭生活是一些作家創(chuàng)作小說的重要來源。在這些作家看來,一向溫情脈脈的家庭生活中發(fā)生的種種令人觸目驚心的“戲劇”最能反映道德倫理、社會價值標準的巨變,從而成為作家描繪社會生活的一個絕好的視角。運用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的文學作品是A. B.C. D.10.胡繩先生認為,列強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著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一方面它們要清政府保持腐敗與懦弱的狀態(tài),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國的壓力,遇事妥協(xié)讓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鎮(zhèn)壓億萬人民群眾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國侵略者的內部安定秩序。列強的這種矛盾在以下哪個條約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1.明朝《天工開物》記載:“吳郡(今蘇州)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藉牛力。愚見,貧農之家,會計(總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边@說明A.牛耕技術沒有傳播到蘇州 B.蘇州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C.牛耕的生產效率低于人力 D.牛耕使用成本高影響其推廣12.《十二銅表法》中規(guī)定:“出賣的物品縱經(jīng)交付,非在買受人付清價款或提供擔保以滿足出賣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權并不移轉。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離,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從地中拔出后,則原所有人有權取回?!鄙鲜鲆?guī)定體現(xiàn)了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C.買賣雙方關系緊張D.平民與貴族的斗爭激烈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戰(zhàn)國時期,選賢任能是思想家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于無君。(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徳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墨子)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兩人對“賢”的不同態(tài)度,并說明他們目的上的相同之處。(2)結合商鞅變法,說明材料二反映的選賢任能主張有何意義。14.(20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的司法機構基本沿襲了封建舊制,中央設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審判、復核和監(jiān)察,地方審判權由行政長官兼領。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在中國獲得了“治外法權”。19世紀末,清政府已經(jīng)認識到喪失司法主權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詔“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將一切現(xiàn)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改。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將刑部改為法部,掌管全國司法行政事務,不再具有審判職能,改大理寺為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在法部設置總檢察廳,作為最高檢察機關,獨立行使檢察權。1907年,在各省設高等審判廳,府(直屬州)設地方審判廳,州縣設初級審判廳。清政府還引進了西方近現(xiàn)代訴訟制度,承認律師制度的合法性,確定了審判公開、允許辯論等原則,并明確了預審、合議、公判、復審等程序,初步規(guī)定了法官、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摘編自賈孔會《中國近代司法改革芻議》(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1978年,中國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出國考察熱潮,特別是國家領導人頻繁出國訪問考察,目的是借鑒西方現(xiàn)代化成功的經(jīng)驗,找尋適合中國發(fā)展的方法,預示對外開放政策即將出臺。故答案為B。中國外交開始打破意識形態(tài)限制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就有體現(xiàn),排除A項;國有企業(yè)改革是在1985年以后,排除C項;這些頻繁的考察并不能推動國內經(jīng)濟形勢明顯好轉,排除D項。故選B。2、B【解析】試題分析:材料提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和嚴復接受并傳播進化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化論沒有導致英國的政治改革,故A項錯誤。中英兩國的部分知識分子的世界觀確實被進化論改變,故B項正確。對中國的影響沒有涉及到上帝,故C項錯誤。民主、科學對民眾的啟蒙屬于啟蒙運動,故D項排除??键c: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歷程·探索生命起源之謎·進化論影響【名師點睛】生物進化論,簡稱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fā)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達爾文生前的生物變化思想發(fā)展和關于萬物互相轉化和演變的自然觀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維新派思想家嚴復接受并傳播進化論,推動了中國的維新變法運動。3、D【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商業(yè)。根據(jù)材料“自燕而北,南交恥,東際海,西被蜀,無所不至……”“無處不需”、“四方賈客各輦運而鬻之”等信息可知,景德鎮(zhèn)瓷器遠銷國內外市場,佛山鎮(zhèn)的鐵鍋全國各地均有銷售,說明此時商品交換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場,故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商品交換突破了區(qū)域之間狹隘的地方市場,而不是長途販運貿易發(fā)展,故A項錯誤;材料中僅僅說明景德鎮(zhèn)和佛山鎮(zhèn)兩地的市場交換,并不是較為普遍,故B項錯誤;材料突出的是商品交換突破地域限制,并不是說明區(qū)域之間市場需求的差別問題,故C項錯誤。4、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的顯著標志是浮夸風。結合材料“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可知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與國民經(jīng)濟恢復無關,A選項排除。文革時期的核心是階級斗爭,C選項排除。改革開放后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D選項排除。5、A【解析】

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lián)工業(yè)化重視重工業(yè),輕視輕工業(yè),推遲了公民對工業(yè)化感到滿意的時間,這就意味著斯大林模式是以犧牲人民利益為代價的工業(yè)化,故A正確;該模式不可能消弭人民對消費品的迫切需求,故B錯誤;消費品的生產是基本的生產,目標不高,故C錯誤;材料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沒有關系,故D錯誤。6、C【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公民與臣民之間的差別從此消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2世紀時,興盛奴隸主和羅馬奴隸主逐漸融合,興盛居民和羅馬公民的界限逐漸消失,羅馬法成為適用于羅馬帝國境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萬民法,故C正確;ABD錯誤。考點:古代希臘、羅馬·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7、D【解析】

材料提及在雅典對中立者嚴懲,可見其民主有時限制了自由,D正確。A項中的“無原則的中立”無法體現(xiàn),排除。B項是表象,排除。C項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排除。故選D。8、C【解析】

題干中的“德律風”是電話的音譯,而當時電話的專營權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選項C正確;英國議會并不直接管理中國事務,排除A;總理衙門負責的是外交事務,并不管理電信用營,選項B排除;題干中的附加條件是為租界提供電話通訊網(wǎng)絡,可見這一機構位于租界,因此選項D排除。9、B【解析】

根據(jù)題干“種種令人觸目驚心的“戲劇”最能反映道德倫理、社會價值標準的巨變,從而成為作家描繪社會生活的一個絕好的視角”可知這些小說旨在闡述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特點,《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作品,故B項正確;《巴黎圣母院》為浪漫主義文學作品,排除A項;《老人與?!放c《等待戈多》均屬于現(xiàn)代主義文學作品,排除CD項。故選B。10、D【解析】

依據(jù)題意,列強支持清政府的政策,有兩方面的原因:要清政府屈服于外國的壓力,遇事妥協(xié)讓步;幫著清政府鎮(zhèn)壓人民群眾的反抗,以華制華。結合課本所學,《辛丑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表明清政府已經(jīng)完全變成了帝國主義的走狗和工具。D符合題意;《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只體現(xiàn)英國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AC不合題意;《天津條約》要求清政府割地、賠款、通商、傳教等,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C不合題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題意,選擇答案D。【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辛丑條約》簽訂影響的理解?!缎脸髼l約》規(guī)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賠款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等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1、D【解析】

題干分析了吳郡農戶在耕作時不使用牛力的原因是“貧農之家,會計(總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即牛耕成本較高,因此農戶使用人力,選項D正確;選項A不符合史實,漢代牛耕技術就已經(jīng)傳播到這一地區(qū),排除;選項B不符合史實,明代江浙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排除;選項C不符合史實,牛耕效率高于人力,排除。12、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說明羅馬法強調物權所有者對物品在不同情形下的所有權,這體現(xiàn)了羅馬法的核心是保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ACD三項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所以答案選B。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十二銅表法》【名師點睛】羅馬法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復雜的過程,在內容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如下幾項特點:①以維護私有財產為核心;②體系宏大,內容細致;③發(fā)展過程復雜但能與時俱進;④影響深遠。但究其實質羅馬法是維護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這一階級本質不會改變。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態(tài)度:荀子主張貴賢、敬賢,慎子主張尊君輕賢;目的:為君主治國提供用人建議。(2)墨子和李悝主張用人不論出身,以才能和功勞為用人標準。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耕織和軍功爵的舉措,打破了世卿世祿制度,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推動了社會進步,使秦國成為當時的強國?!窘馕觥?/p>

(1)不同態(tài)度:據(jù)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笨芍?,荀子認為能使圣人尊貴的能統(tǒng)一天下,而能使賢者尊貴的能稱霸諸侯,故荀子主張敬“賢”、貴“賢”,則主尊下安;據(jù)材料“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于無君。”可知,慎子認為確立君主而尊貴賢人,會造成社會動亂,故慎子反對敬“賢”、貴“賢”,認為這樣會造成社會動亂。相同目的: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法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主張都是為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之道。(2)意義: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