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廣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8月語文期初檢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7/21/wKhkGWXQMtSAUrjkAAKVSxpQVYw186.jpg)
![2024屆廣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8月語文期初檢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7/21/wKhkGWXQMtSAUrjkAAKVSxpQVYw1862.jpg)
![2024屆廣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8月語文期初檢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7/21/wKhkGWXQMtSAUrjkAAKVSxpQVYw1863.jpg)
![2024屆廣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8月語文期初檢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7/21/wKhkGWXQMtSAUrjkAAKVSxpQVYw1864.jpg)
![2024屆廣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8月語文期初檢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7/21/wKhkGWXQMtSAUrjkAAKVSxpQVYw186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屆廣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8月語文期初檢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解析)文言文閱讀
廣東省部分學(xué)校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8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秦伯歸女五人,懷贏與焉。公子使奉匿沃血,既而揮之,贏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囚命。秦伯見公子曰:“寡人之適,此為才。子困之辱,備嬪墻焉,欲以成婚,而懼離其惡名。非此,則無敵。不敢以禮致之,歡之故也。公子有辱,賽人之罪也。唯命是聽。"公子欲辭,司空季子曰:“今子于子田,道路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公子謂子犯曰:“何如”對曰:“將奪其國,何有于妻,唯秦所命從也。”謂子余曰:"何如"對曰:“《禮志》有之曰:‘將有請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無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駥⒒樗烈詮那?,受好以愛之,聽從以德之,懼其未可也,又何疑焉”乃歸女而納幣,且蓮之。
(選自《國語·晉語》,有刪改)
材料二:
晉文公伐原,與大夫期五日,五日而原不降,文公令去之。軍吏曰:“原不過三日將降矣,君不如待之?!本唬骸暗迷?,吾不為也。"原人聞之曰:“有君義若此,不可不降也?!泵越怠厝寺勚嗾埥?,故曰:“伐原而溫降?!贝酥^也。于是諸侯歸之,退侵曹伐衛(wèi),為踐土之會,溫之盟。后南破強楚,尊事周室遂成霸功上次齊桓本信由伐原也。
晉文公之時,周襄王有弟太叔之難,出亡,居于鄭,不得入,使告難于魯、于晉、于秦。其明年春,秦伯師于河上,將納王。狐偃言于晉文公曰:“求諸侯,莫如勤王,且大義也,諸侯信之。繼文之業(yè),而信宣于諸侯,今為可矣?!睍x侯辭秦師而下,次于陽樊,右?guī)焽鷾?,左師逆王。王入于王城,取太叔于溫而殺之于隰城。晉侯朝王,王享醴,與之田。晉于是始開南陽之地。其后三年,文公遂再會諸侯,以朝天子。卒成霸道。
(選自《新序》,有刪改)
[注]①秦伯:秦穆公。②懷嬴:秦穆公女兒。晉國公子子圉入秦為質(zhì)時,秦穆公把她嫁給了
子圉。③公子:晉公子重耳,即晉文公。④揮之:揮手甩干水。此為不禮貌的行為。⑤適:同“嫡”。⑥晉侯:晉文公。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尊事A周室B遂成C霸功D上次E齊桓F本信G由H伐原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卑,指輕視、小看,與《師說》中"位卑則足羞"的“卑”含義不同。
B.離,同"罹",遭受,與《出師表》中"今當遠離"的“離”含義不同。
C.幣,指禮物,與《屈原列傳》中"厚幣委質(zhì)事楚"的“幣”含義不同。
D.勤王,君主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內(nèi)亂或外患的威脅而動搖時,臣子發(fā)兵救援。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子重耳在用懷嬴捧著的水洗完手后,有不禮貌的舉動。懷嬴不滿,指責重耳,重耳由于寄人籬下,感到害怕,不得不屈服。
B.秦穆公對重耳表示,懷贏才華出眾,曾嫁給子圉,受到子圉侮辱,希望重耳好好對待她,并對待命請罪的重耳表示歉意。
C.晉文公討伐原地,在約定日期內(nèi)沒有攻下,下令撤兵,原人和溫人聽聞后先后主動投降,而諸侯也歸順晉國,其后晉文公得以稱霸。
D.周襄王的弟弟太叔作亂,周襄王求救于晉國等三國,晉文公聽取建議,平定叛亂,救了周襄王,以此建立威信,最終成就霸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受好以愛之,聽從以德之,懼其未可也,又何疑焉(4分)
(2)晉侯辭秦師而下,次于陽樊,右?guī)焽鷾?,左師逆王?4分)
14.材料一中,司空季子和子犯勸諫重耳的話有何相同點請簡要概括。(3分)
廣東省六校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6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材料一: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zhì)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碧釉唬骸俺加懈?,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碧尤?,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王令群臣獻計。上柱國子良入見,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jié)諸侯?!弊恿汲?,昭常入見,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闭殉3?,景鯉入見,曰:“不可與也。雖然,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天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蓖跄饲沧恿急鲍I地于齊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yīng)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饼R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饼R王大興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愿待戰(zhàn)?!饼R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fù)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懷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庇⑼踝又趪?。昭雎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齊得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饼R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zhì)而行不義于天下也?!逼淙嗽唬骸安蝗弧[辛⑼?,因與其新王市,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饼R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
10.材料一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王乃遣A子良北B獻地于齊C立昭常D為大司馬E使守東地F又遣景鯉G西索H救于秦。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3分)
A.與,意指給,給予,同《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的與”字含義相同。
B玉聲,似玉相擊之聲,引申為美妙的聲音。這里是對楚襄王言語的敬稱。
C.“乃歸子”的“歸”指讓……回去,與《蜀道難》“使人聽此凋朱顏”的“凋”字用法相同。
D.倍,指違背。跟《鴻門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懷王死后,在齊國做人質(zhì)的楚國太子向齊王請辭回楚國,但齊王阻擾,提出放歸條件,楚太子采納了慎子的建議,答應(yīng)了齊王的條件。
B.楚太子回國繼位,齊王派使臣來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獻地,向群臣問計,集思廠益,最后解除了危機,說明楚襄王善納言。
C.子良告訴齊王此行受王命來獻地。昭常假托王命駐守獻地。秦軍壓境并指責齊國行為不當,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齊軍決戰(zhàn)。最終楚國不戰(zhàn)保全東地。。
D.材料一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應(yīng)獻地給齊國。材料二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為怕空有人質(zhì),還在天下落下個不義之名。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4分)
(2)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4分)
14.楚襄王不愿獻地給齊王,向子良、昭常、景鯉三人問計,三人在割讓東地的問題上有何不同意見請簡要說明。(3分)
廣東省廣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8月階段訓(xùn)練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趙簡子圍衛(wèi)之郛郭,犀盾、犀櫓,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簡子投袍曰:“烏乎!吾之士數(shù)彝也?!毙腥藸T過免胄而對曰:“臣聞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無弊者。昔者吾先君獻公①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戰(zhàn)十有二勝,是民之用也。獻公沒,惠公即位,淫衍暴亂,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絳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沒、文公授之,圍衛(wèi),取鄴,城濮之戰(zhàn),五敗荊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無弊也?!焙喿幽巳ザ軝┝⑹甘肮闹砍酥畱?zhàn)大勝。簡子曰:“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燭過之一言也?!?/p>
或曰:行人未有以說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敗,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見所以用人也。簡子未可以速去盾、櫓也。嚴親在圍、輕犯矢石,孝子之所愛親也。孝子愛親,百數(shù)之一也。今以為身處危而人尚可戰(zhàn),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愛親也,是行人之誣②也。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賞厚而信,人輕敵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③。長行徇上④,數(shù)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英不然。將眾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數(shù),而道乎百無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眾之道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
材料二:
孔于適衛(wèi),衛(wèi)將軍文子問曰:“吾聞魯公父氏不能聽獄,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聽默,有罪者懼,無罪者恥。”文子曰:“有罪者懼,是聽之察,刑之當也。無罪者恥,何乎”孔子曰:“齊之以禮,則民恥矣;刑以止刑,則民懼矣。"文子曰:“今齊之以刑,刑猶弗勝。何禮之齊”孔子曰:“以禮齊民,髻之于御則售也,以刑齊民,髻之于御則鞭也。執(zhí)轡于此而動于彼,御之良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關(guān)?!蔽挠谠唬骸耙杂僦笫謭?zhí)轡,右手運策,不亦速乎若徒轡無策,馬何懼哉”孔子曰:“吾聞古之善腳者,執(zhí)警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禮而薄于刑,故民從命。今也廢禮而尚刑,故民彌暴."
(節(jié)選自《孔叢子·刑論》)
[注]①獻公:即晉獻公。②誣:謊言。③失人不比矣:人們都不敢敗逃了。④長行徇上:為了君主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簡子乃去A盾B櫓C立矢D石E之所及F鼓之而士G乘之H戰(zhàn)大勝。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行人,掌管禮儀的官職,跟辛棄疾《菩薩蠻》中的“中間多少行人淚”的“行人”意思不同。
B.弊,意為困乏、疲敝,與《過秦論》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C.速,意為快、迅速,與《六國論》中“始速禍焉”的“速”意思不同。
D.何懼,意為懼怕什么,與《歸去來兮辭》中“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的“奚疑”結(jié)構(gòu)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簡子包圍魏國國都的城郭,敲響戰(zhàn)鼓但士兵卻不進攻,燭過認為這不是戰(zhàn)士的問題,而是趙簡子不會使用戰(zhàn)士。
B.晉獻公和晉惠公善于用人,使國家領(lǐng)土增加;晉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奪取鄴地,打敗楚軍,得到霸主之名。
C.趙簡子覺得燭過的話很有道理,但韓非子卻不認同燭過的觀點,他認為好利惡害是人的本性,燭過其實不懂統(tǒng)兵之道。
D.衛(wèi)將軍文子聽人說公父氏不能“聽獄”,他向孔子求證,孔子通過對“有罪者懼,無罪者恥”的分析反駁了這一說法。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燭過之一言也。
(2)吾聞古之善御者,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
14.文中韓非子和孔子對于“刑”的認識有什么不同(3分)
廣東省湛江市部分學(xué)校2024屆高三上學(xué)期開學(xué)質(zhì)量檢測摸底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甲)石磺諫寵州吁
公子州吁,嬖人①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②弗禁,莊姜惡之。石碏③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qū)櫠或?,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胗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④與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節(jié)選自《左傳·隱公三年》)
①嬖(bi)人:此指寵妾。②公:指衛(wèi)莊公。③石碏(què):衛(wèi)國大夫。④厚:石醋的兒子石厚,衛(wèi)臣。
(乙)石碏大義滅親
四年春,衛(wèi)州吁弒桓公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wèi)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公問于眾仲①曰:“衛(wèi)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②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務(wù)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于王,陳、衛(wèi)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焙駨闹萦跞珀?。石碏使告于陳曰:“衛(wèi)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标惾藞?zhí)之而請蒞于衛(wèi)。九月,衛(wèi)人使右宰丑蒞殺州吁于濮,石磺使其宰孺羊肩蒞殺石厚于陳。
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罅x滅親’,其是之謂乎!”
(節(jié)選自《左傳·隱公四年》)
①眾仲:魯國大夫。②阻兵:倚仗武力。
10.甲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將立A州吁B乃定C之矣D若猶未E也F階之G為H禍
11.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夫,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可譯為“況且,再說”,與“且夫天地之間”中“且夫"用法和意思相同。
B.速禍,招來(招致)禍患,與《六國論》“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中“速禍”意思相同。
C.濟,在文中是"渡過(河流)"的意思,成語"同舟共濟”中的"濟"意思與此相同。
D.覲,古代諸侯秋天朝見天子,后也泛指拜見。文中指石礎(chǔ)建議州吁去朝見周天子。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子州吁是莊公寵妾所生的兒子,受到寵愛又喜歡武事。莊公不管束他,這為他后來為非作歹埋下了禍根。
B.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交往,石醋予以禁止,但辦不到?;腹次坏臅r候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
C.魯國大夫眾仲認為公子州吁“阻兵而安忍”,他的這種行為必定導(dǎo)致眾叛親離、玩火自焚。
D.石厚向石碏請教穩(wěn)定州吁國君地位的辦法,石礎(chǔ)巧妙設(shè)計,借助陳國除掉了州吁和石厚。
13.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2)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勢之也。
14.請綜合甲文和乙文的內(nèi)容,簡要概括石碏大義滅親的原因。(3分)
廣東省湛江一中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開學(xué)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雖賁、育①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wù)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動;因技能,則不急而自疾;得勢位,則不推進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舞窮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住卑也。千鉤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鉤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載之,故安;眾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名實相持而成,形影相應(yīng)而立,故臣主同欲而異使。人主之患在莫之應(yīng),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人臣之憂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故曰:至治之國,君若槨,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故人有余力易于應(yīng),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親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勢,近者不親,而遠者不結(jié),則名不稱實者也。圣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載于世,則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如此,故太山之功長立于國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堯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選自《韓非子·功名》)
①賁、育:指孟賁、夏育,兩人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衛(wèi)國人,著名的大力士。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千鉤得船則浮A錙銖B失船則沉C非千鉤D輕錙銖E重也F有勢之與無勢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技能”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因”意思相同。
B.“天下一力以共載之”中的“載”與“載笑載言”(《氓》)中的“載”意思相同。
C.“雖疾無聲”中的“疾”與成語“痛心疾首”中的“疾”意思不同。
D.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臨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為君叫作“南面為王”“南面稱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先闡明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條件有四項:天時、人心、技能和勢位。
B.文章指出君主處在君位,要建立功業(yè)長享聲名,需要擁有權(quán)勢,并得到臣下的配合。
C.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時畫兩種不同圖形為例,來表明君主的憂患在于不能專守一職。
D.“立功者”“親近者”“成名者”“近者”“遠者”若各存在一定的不足,會使君主“名不稱實”。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得天時,則不務(wù)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
(2)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14.君主如何能使“太山之功長立于國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請根據(jù)原文簡要概括。
文言文閱讀
廣東省部分學(xué)校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8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秦伯歸女五人,懷贏與焉。公子使奉匿沃血,既而揮之,贏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囚命。秦伯見公子曰:“寡人之適,此為才。子困之辱,備嬪墻焉,欲以成婚,而懼離其惡名。非此,則無敵。不敢以禮致之,歡之故也。公子有辱,賽人之罪也。唯命是聽。"公子欲辭,司空季子曰:“今子于子田,道路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公子謂子犯曰:“何如”對曰:“將奪其國,何有于妻,唯秦所命從也?!敝^子余曰:"何如"對曰:“《禮志》有之曰:‘將有請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無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今將婚肆以從秦,受好以愛之,聽從以德之,懼其未可也,又何疑焉”乃歸女而納幣,且蓮之。
(選自《國語·晉語》,有刪改)
材料二:
晉文公伐原,與大夫期五日,五日而原不降,文公令去之。軍吏曰:“原不過三日將降矣,君不如待之?!本唬骸暗迷牛岵粸橐?。"原人聞之曰:“有君義若此,不可不降也?!泵越?。溫人聞之,亦請降,故曰:“伐原而溫降?!贝酥^也。于是諸侯歸之,退侵曹伐衛(wèi),為踐土之會,溫之盟。后南破強楚,尊事周室遂成霸功上次齊桓本信由伐原也。
晉文公之時,周襄王有弟太叔之難,出亡,居于鄭,不得入,使告難于魯、于晉、于秦。其明年春,秦伯師于河上,將納王。狐偃言于晉文公曰:“求諸侯,莫如勤王,且大義也,諸侯信之。繼文之業(yè),而信宣于諸侯,今為可矣?!睍x侯辭秦師而下,次于陽樊,右?guī)焽鷾?,左師逆王。王入于王城,取太叔于溫而殺之于隰城。晉侯朝王,王享醴,與之田。晉于是始開南陽之地。其后三年,文公遂再會諸侯,以朝天子。卒成霸道。
(選自《新序》,有刪改)
[注]①秦伯:秦穆公。②懷嬴:秦穆公女兒。晉國公子子圉入秦為質(zhì)時,秦穆公把她嫁給了
子圉。③公子:晉公子重耳,即晉文公。④揮之:揮手甩干水。此為不禮貌的行為。⑤適:同“嫡”。⑥晉侯:晉文公。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尊事A周室B遂成C霸功D上次E齊桓F本信G由H伐原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卑,指輕視、小看,與《師說》中"位卑則足羞"的“卑”含義不同。
B.離,同"罹",遭受,與《出師表》中"今當遠離"的“離”含義不同。
C.幣,指禮物,與《屈原列傳》中"厚幣委質(zhì)事楚"的“幣”含義不同。
D.勤王,君主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內(nèi)亂或外患的威脅而動搖時,臣子發(fā)兵救援。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子重耳在用懷嬴捧著的水洗完手后,有不禮貌的舉動。懷嬴不滿,指責重耳,重耳由于寄人籬下,感到害怕,不得不屈服。
B.秦穆公對重耳表示,懷贏才華出眾,曾嫁給子圉,受到子圉侮辱,希望重耳好好對待她,并對待命請罪的重耳表示歉意。
C.晉文公討伐原地,在約定日期內(nèi)沒有攻下,下令撤兵,原人和溫人聽聞后先后主動投降,而諸侯也歸順晉國,其后晉文公得以稱霸。
D.周襄王的弟弟太叔作亂,周襄王求救于晉國等三國,晉文公聽取建議,平定叛亂,救了周襄王,以此建立威信,最終成就霸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受好以愛之,聽從以德之,懼其未可也,又何疑焉(4分)
(2)晉侯辭秦師而下,次于陽樊,右?guī)焽鷾?,左師逆王?4分)
14.材料一中,司空季子和子犯勸諫重耳的話有何相同點請簡要概括。(3分)
10.BDF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讀的能力。(原文標點)尊事周室,遂成霸功,上次齊桓,本信由伐原也。
11.C本題考查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識與文言字詞的能力。"乃歸女而納幣"與"厚幣委質(zhì)事楚"中的“幣"含義相同,意為"禮物”。
12.B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受到子圉侮辱,希望重耳好好對待她”錯,秦穆公的意思是懷嬴曾是公子子闡的妻子,從而遭受不好的名聲,再不敢用正式的婚禮把她嫁給重耳。
13.(1)接受別人的好意而加以珍愛,聽從別人的安排而表示感激之情,這樣做尚且怕不夠,您又懷疑什么呢
(2)晉文公辭退秦軍順流而下,駐扎在陽樊,右翼部隊包圍溫城,左翼部隊去迎接周襄王。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題的關(guān)鍵點:"愛"意為“珍愛";"德”意為“感激";"懼"意為"怕"。第(2)小題的關(guān)鍵點:“辭”意為“辭退”;"次”意為“駐扎”;“逆”
意為"迎接"。每小題關(guān)鍵點各1分,大意1分。
14.都認為應(yīng)先考慮國家后考慮個人,(1分)都從長遠的角度出發(fā),希望公子重耳能夠接受這門婚事。(2分)
本題考查理解重要語句和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先讀懂材料一中司空季子和子犯的話,然后分析兩者觀點相同的地方,再組織語言表述出來。
材料一:
秦穆公將五個女子嫁給重耳,其中有女兒懷贏。公子重耳讓懷贏捧著水盆,澆水給自己洗手,洗完之后,揮手甩干。懷贏發(fā)怒說:“秦、晉是對等的國家,你憑什么看不起我”公子害怕了,他脫下上衣,自囚請罪,聽從懷贏命令。秦穆公會見公子,說:“我的正妻所生的女兒當中,這個女兒最有才德。子圉在秦國做人質(zhì)期間,懷贏曾經(jīng)是他的嬪妃,如今我想讓她與您成婚,但又怕您遭到惡名。除了這一點,沒有其他的緣故。我不敢讓她以正式婚禮嫁給您,是由于喜歡她。公子蒙受侮辱,這是我的罪過啊?,F(xiàn)在聽憑公子的命令。"公子重耳想辭去懷贏,司空季子說:“現(xiàn)在您與子圉的關(guān)系,形同道路之人,娶子圉所拋棄的妻子,來成就大事,不是可以嗎”公子重耳對子犯說:“怎么辦”子犯回答說:“準備奪取子圉的國家,娶他的妻子又有什么呢,只聽從秦國的命令就行。"重耳又問子余:“你看如何"子余回答說:“《禮志》上說:‘準備有求于人,一定先要答應(yīng)別人的要求。想別人愛自己,必定要自己先愛別人。想別人聽從自己,必定要先聽從別人。對別人沒有恩德,而求別人為自己所用,這是罪過。如今應(yīng)該聽從秦國,與秦女懷贏結(jié)婚,接受別人的好意而加以珍愛,聽從別人的安排而表示感激之情,這樣做尚且怕不夠,您又懷疑什么呢"于是重耳將懷嬴送回,然后下聘禮,再把懷贏迎娶過來。
材料二:
晉文公討伐原,與大夫們約定要用五天的時間,五天后原還沒有投降,晉文公下令退兵。有位官員說:“原用不了三天就會投降了,您不如再等待幾日?!睍x文公說:"得到原而失去信用,我是不會去做的。"原人聽到后說:“有這樣講信用的君主,不能不歸降他。"于是就投降了晉國。溫人聽到了這件事之后,也請求歸降晉國。所以說:“討伐原而使溫歸降?!闭f的就是這回事。于是諸侯都歸順了晉國,晉國于是攻打曹國討伐衛(wèi)國,主持了踐土的集會,在溫地和諸侯會盟。后來晉國在南面擊敗強大的楚國,尊敬侍奉周王室,成為諸侯中的霸主,功績和齊桓公并列,其根本是在攻打原時所建立起來的信用啊。
晉文公的時候,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叛亂,周襄王出逃,到了鄭國,回不了京城成周,派使者到魯國、晉國、秦國報告災(zāi)難。第二年春天,秦穆公把軍隊駐扎到黃河邊上,準備護送周天子回到成周。狐偃對晉文公說:“求得諸侯的擁護,沒有比救援王室更有效的了,而且是符合大義的行動,諸侯們都會信服。繼承文侯的事業(yè),并在諸侯之中宣揚信用,現(xiàn)在是時候做了。"晉文公辭退秦軍順流而下,駐扎在陽樊,右翼部隊包圍溫城,左翼部隊去迎接周襄王。周襄王返回王城,晉軍在溫城俘獲了太叔并在隰城殺了他。晉文公朝見周襄王,周襄王設(shè)盛宴用醴酒款待晉文公,賞賜給他田地。晉國這時候開始開辟南陽的疆土。三年之后,晉文公再次會盟諸侯并朝拜周天子。晉文公終成霸業(yè)。
廣東省六校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6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材料一: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zhì)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碧釉唬骸俺加懈?,請追而問傅?!备瞪髯釉唬骸矮I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碧尤耄旅R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王令群臣獻計。上柱國子良入見,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jié)諸侯。”子良出,昭常入見,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闭殉3觯磅幦胍?,曰:“不可與也。雖然,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天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蓖跄饲沧恿急鲍I地于齊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yīng)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饼R王大興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愿待戰(zhàn)。”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fù)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懷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欲立王子之在國者。昭雎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齊得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齊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zhì)而行不義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饼R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
10.材料一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王乃遣A子良北B獻地于齊C立昭常D為大司馬E使守東地F又遣景鯉G西索H救于秦。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3分)
A.與,意指給,給予,同《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的與”字含義相同。
B玉聲,似玉相擊之聲,引申為美妙的聲音。這里是對楚襄王言語的敬稱。
C.“乃歸子”的“歸”指讓……回去,與《蜀道難》“使人聽此凋朱顏”的“凋”字用法相同。
D.倍,指違背。跟《鴻門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懷王死后,在齊國做人質(zhì)的楚國太子向齊王請辭回楚國,但齊王阻擾,提出放歸條件,楚太子采納了慎子的建議,答應(yīng)了齊王的條件。
B.楚太子回國繼位,齊王派使臣來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獻地,向群臣問計,集思廠益,最后解除了危機,說明楚襄王善納言。
C.子良告訴齊王此行受王命來獻地。昭常假托王命駐守獻地。秦軍壓境并指責齊國行為不當,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齊軍決戰(zhàn)。最終楚國不戰(zhàn)保全東地。。
D.材料一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應(yīng)獻地給齊國。材料二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為怕空有人質(zhì),還在天下落下個不義之名。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4分)
(2)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4分)
14.楚襄王不愿獻地給齊王,向子良、昭常、景鯉三人問計,三人在割讓東地的問題上有何不同意見請簡要說明。(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CEF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守衛(wèi)東地;還派遣景鯉去西邊向秦國求救。
王乃遣子良北獻地于齊,應(yīng)是“于齊獻地”,所以“于齊”后應(yīng)斷開?!按笏抉R”做動詞“為”的賓語,結(jié)構(gòu)完整,所以“大司馬”后應(yīng)斷開?!笆故貣|地”是“使之守東地”,“東地”做“守”賓語,單獨成句,所以“守東地”后應(yīng)斷開。
11.A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與,給,給予;“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的“與”意思是:交好、結(jié)交。C.“乃歸子”的“歸”指讓……回去,使……回去,“使人聽此凋朱顏”的“凋”字也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二者用法相同。
12.C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昭常假托王命駐守獻地”有誤,子良向齊王說昭常假托王命,這是托辭。
13.(8分)
(1)(您答應(yīng)給齊國)割讓東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
(2)(如果)楚都另立一王,我們可以趁機和新王作交易。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所以,“用來……的,……的憑借”,1分;“愛”,吝惜,1分;“愛地不送死父,不義”判斷句,1分;句意1分。
(2)立王,另立一王,1分;因,趁機,借機,1分;“市”,做交易,做買賣,1分。句意1分。
14.(3分)
子良建議要割地。若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jié)盟;昭常建議不能割地。如果割掉東地五百里,是割掉東國的一半,楚國實力大減,并表示愿意去守衛(wèi)東地。景鯉建議也不能割地。因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表示愿西行向秦國求救。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原文“上柱國子良入見,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jié)諸侯?!笨梢缘弥恿冀ㄗh是要割地。原因是因為大王一字千金,若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jié)盟;原文“昭常入見,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笨梢灾勒殉=ㄗh不能割地。萬乘大國,就是因為地大廣博。如果割掉東地五百里,是割掉東國的一半,楚國實力大減,并表示愿意去守衛(wèi)東地。原文“景鯉入見,曰:“不可與也。雖然,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天于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本磅幗ㄗh也不能割地。因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表示愿西行向秦國求救。
:
楚襄王做太子時,被送到齊國做人質(zhì)。他父親懷王死了,太子便向齊王告辭,要回楚國去,齊王不準許,說:“你要給我割讓東地五百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則,不放你回去。”太子說:“我有個師傅,讓我找他問一問?!碧拥膸煾瞪髯诱f:“您答應(yīng)給齊國割讓東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我所以說獻地對你有利。”太子便答復(fù)齊王,說:“我敬獻出東地五百里。齊王這才放太子回國。太子回到楚國,即位當了楚王。齊王派車五十輛來,向楚國索取東地。楚王讓群臣獻計。上柱國子良入宮拜見楚王,說:“大王不能不給?。〈笸踅鹂谟裱?,答應(yīng)了強大的齊國卻又不給,就是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jié)交了?!弊恿甲吆螅殉_M見楚王,說:“不能給。所謂萬乘大國,就是因為地大廣博。如果現(xiàn)在割掉東地五百里,這是讓掉了東國的一半啊,楚國就徒有萬乘的虛名而無千乘的實力了,不能給。我愿意去守衛(wèi)東地。”昭常出宮后,景鯉進見楚王,說:“不能給。雖說這樣,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應(yīng)了強大的齊國,現(xiàn)在又不想給它,會在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楚國又不能單獨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國求救?!背跤谑桥勺恿嫉烬R國去獻地,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守衛(wèi)東地;還派遣景鯉去西邊向秦國求救。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人帶兵去接收東地。昭?;貞?yīng)齊國使臣說:“我負責防守東地,將與東地共生死?!饼R王問子良:“大夫您來獻地,現(xiàn)在昭常卻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說:“我受敝國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齊王調(diào)動大軍討伐昭常。齊軍還未進入楚境,秦國已派大軍五十萬逼近齊國的西境。秦將說:“你們阻撓楚太子回國是不仁;又想搶奪楚國的東地五百里是不義。你們?nèi)绻毡鴦t罷,不這樣的話,我們就等著決戰(zhàn)一場?!饼R王害怕了,就請子良在南邊到楚國,向西到秦國進行講和,解救齊國的災(zāi)難。楚國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東地。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二》)
秦國扣留了楚懷王,楚國大臣對此感到憂慮,互相商議說:“我們的君王扣在秦國回不來,被要脅割地,而太子又在齊國充當人質(zhì);如果齊國秦國一起算計我們,那楚國就完了?!北愦蛩銚砹⒁晃辉趪鴥?nèi)的王子繼位為王。昭雎說:“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敵國,如今你們又違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為王,這是不合適的?!庇谑浅驮p稱楚王薨,去齊國接太子歸國。齊王召集群臣商議,有人建議:“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挾楚國割讓淮河以北之地。”齊相說:“不行。若楚國另立一王,這樣,我們不僅空有人質(zhì),還在天下落下個不義之名?!蹦侨擞终f:“不會,如果楚國另立一王,我們可以趁機和新王作交易,給我下東國,我替你殺死太子,不然的話,我們就聯(lián)合三個國家立太子為楚王?!饼R王最終采納了國相的意思而放歸楚太子回去。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廣東省廣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8月階段訓(xùn)練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趙簡子圍衛(wèi)之郛郭,犀盾、犀櫓,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簡子投袍曰:“烏乎!吾之士數(shù)彝也?!毙腥藸T過免胄而對曰:“臣聞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無弊者。昔者吾先君獻公①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戰(zhàn)十有二勝,是民之用也。獻公沒,惠公即位,淫衍暴亂,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絳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沒、文公授之,圍衛(wèi),取鄴,城濮之戰(zhàn),五敗荊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無弊也。”簡子乃去盾櫓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戰(zhàn)大勝。簡子曰:“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燭過之一言也?!?/p>
或曰:行人未有以說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敗,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見所以用人也。簡子未可以速去盾、櫓也。嚴親在圍、輕犯矢石,孝子之所愛親也。孝子愛親,百數(shù)之一也。今以為身處危而人尚可戰(zhàn),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愛親也,是行人之誣②也。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賞厚而信,人輕敵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③。長行徇上④,數(shù)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英不然。將眾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數(shù),而道乎百無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眾之道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
材料二:
孔于適衛(wèi),衛(wèi)將軍文子問曰:“吾聞魯公父氏不能聽獄,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聽默,有罪者懼,無罪者恥?!蔽淖釉唬骸坝凶镎邞郑锹犞?,刑之當也。無罪者恥,何乎”孔子曰:“齊之以禮,則民恥矣;刑以止刑,則民懼矣。"文子曰:“今齊之以刑,刑猶弗勝。何禮之齊”孔子曰:“以禮齊民,髻之于御則售也,以刑齊民,髻之于御則鞭也。執(zhí)轡于此而動于彼,御之良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關(guān)?!蔽挠谠唬骸耙杂僦?,左手執(zhí)轡,右手運策,不亦速乎若徒轡無策,馬何懼哉”孔子曰:“吾聞古之善腳者,執(zhí)警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禮而薄于刑,故民從命。今也廢禮而尚刑,故民彌暴."
(節(jié)選自《孔叢子·刑論》)
[注]①獻公:即晉獻公。②誣:謊言。③失人不比矣:人們都不敢敗逃了。④長行徇上:為了君主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簡子乃去A盾B櫓C立矢D石E之所及F鼓之而士G乘之H戰(zhàn)大勝。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行人,掌管禮儀的官職,跟辛棄疾《菩薩蠻》中的“中間多少行人淚”的“行人”意思不同。
B.弊,意為困乏、疲敝,與《過秦論》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C.速,意為快、迅速,與《六國論》中“始速禍焉”的“速”意思不同。
D.何懼,意為懼怕什么,與《歸去來兮辭》中“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的“奚疑”結(jié)構(gòu)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簡子包圍魏國國都的城郭,敲響戰(zhàn)鼓但士兵卻不進攻,燭過認為這不是戰(zhàn)士的問題,而是趙簡子不會使用戰(zhàn)士。
B.晉獻公和晉惠公善于用人,使國家領(lǐng)土增加;晉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奪取鄴地,打敗楚軍,得到霸主之名。
C.趙簡子覺得燭過的話很有道理,但韓非子卻不認同燭過的觀點,他認為好利惡害是人的本性,燭過其實不懂統(tǒng)兵之道。
D.衛(wèi)將軍文子聽人說公父氏不能“聽獄”,他向孔子求證,孔子通過對“有罪者懼,無罪者恥”的分析反駁了這一說法。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燭過之一言也。
(2)吾聞古之善御者,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
14.文中韓非子和孔子對于“刑”的認識有什么不同(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
CFH
11.(3分)
B(兩個“弊”字意思相同)
12.(3分)
B(“晉獻公和晉惠公善于用人,使國家領(lǐng)土增加”不當)
13.(8分)
(1)與其讓我得到一千輛兵車,不如聽到燭過的一句話啊。[4分。大意2分,“與……不如”“聞”各1分。]
(2)我聽說古代善于駕馬的人拿著韁繩就像拿著絲帶一樣,車轅兩邊的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幫助。[4分。大意2分,“御”“策”各1分。]
14.(3分)
韓非子認為治理百姓要厚賞重刑,孔子認為治理百姓要盛禮薄刑。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成理,可酌悄給分。]
材料一:
趙簡子圍攻衛(wèi)國國都的外城,拿著犀牛皮做的盾牌(作掩護),站在箭和滾石達不到的地方,擊打戰(zhàn)鼓然而戰(zhàn)士卻不進攻。簡子扔掉鼓楗說:“哎呀!我的戰(zhàn)士這么快就疲憊了?!毙腥藸T過脫下頭盈回答說:“我聽說:僅僅是君主不會使用戰(zhàn)士罷了,戰(zhàn)士沒有會疲憊的。過去我們的先君晉獻公吞并了十七個因家,征服了三十八個國家,打了十二次勝仗,就是用的這些民眾。獻公死了,急公即位,他荒淫無度,殘暴昏亂,貪戀美女,于是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離晉兇園都峰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用的也是這些民眾。急公死后,文公繼承君位,圍攻衛(wèi)國,攻下鄴地;城濮之戰(zhàn),五次打敗楚軍,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還是這些民眾。所以,僅僅是君主不會使用戰(zhàn)士罷了,戰(zhàn)士沒有會疲憊的?!焙喿佑谑莵G了盾牌,站在箭和滾石能打得著的地方,敲擊戰(zhàn)鼓,戰(zhàn)士們乘勢進攻,戰(zhàn)斗取得全勝。簡子說:“與其讓我得到一千輛兵車,不如聽到燭過的一番話啊。
有人說:外交官燭過并沒有說出有理論價值的話,只是說息公失敗用的是這些人,文公稱霸用的是這些人,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是如何用人招致失敗或稱菊的。趙簡子不應(yīng)該這么快就丟掉防身用的盾牌。父親在包圍之中,兒子不怕冒著箭和浪石的危險去援救,這是孝子熱愛父親的緣故。孝子熱愛父親,一百里面才有一個?,F(xiàn)在認為君主處在危險之中兵士還可以戰(zhàn)斗,就是認為從各家各戶來的兵士對于君主都能像孝子熱愛父親一樣去拼命,這是外交官燭過的謊言。喜好利益嫌惡禍患,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有的感情。賞殤多而守信用,人們就不怕敵人;刑罰重而一定實行,任何人都不敢敗逸了。為了君主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數(shù)百人里沒有一個;喜歡利賞害怕犯罪,沒有人不是這樣。統(tǒng)率兵士的人不采用必然的術(shù)數(shù),而根據(jù)百人中無一人能做到的行為行事,外交官燭過其實不懂如何使用兵士的道理。
材料二:
孔子到衛(wèi)國,衛(wèi)國將軍文子問他:“我聽說魯國公父氏不能審理案件,是真的嗎”孔子回答道:“我不知道他不能。公父民審理案件,讓有罪的人恐懼,讓無罪的人感到羞恥。文子說:“讓有罪的人懼怕,是案件能審察,刑罰恰當。讓無罪的人感到恥辱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說:“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那么百姓就會感到羞恥。用刑罰遏制犯罪,達到不用刑罰的目的,那么百姓就會懼怕?!蔽淖诱f:“現(xiàn)在用刑法來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盡,為何還要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呢孔子說:“用禮教來統(tǒng)一百姓的言行就好像騎馬時用上韁繩。用刑法來整治百姓就好像騎馬時用鞭子。在這邊拿著鞭子在那邊動,這是善于駕馬。沒有韁繩而用鞭子,那么馬就會迷失道路?!蔽淖诱f:“用駕馬來說的話,左手拿著韁繩右手拿著鞭子,不更快嗎如果只有韁繩而無鞭子,馬還會懼怕什么呢”孔子說:“我聽說古代善于駕馬的人拿著韁繩就像拿著絲帶一樣,車轅兩邊的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幫助。所以,先王重視禮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從命令?,F(xiàn)在廢掉禮教而崇尚刑罰,所以百姓更加暴亂。
廣東省湛江市部分學(xué)校2024屆高三上學(xué)期開學(xué)質(zhì)量檢測摸底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甲)石磺諫寵州吁
公子州吁,嬖人①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②弗禁,莊姜惡之。石碏③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qū)櫠或?,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胗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④與州吁游,禁之,不可?;腹ⅲ死?。
(節(jié)選自《左傳·隱公三年》)
①嬖(bi)人:此指寵妾。②公:指衛(wèi)莊公。③石碏(què):衛(wèi)國大夫。④厚:石醋的兒子石厚,衛(wèi)臣。
(乙)石碏大義滅親
四年春,衛(wèi)州吁弒桓公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wèi)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公問于眾仲①曰:“衛(wèi)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②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務(wù)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痹唬骸昂我缘糜P”曰:“陳桓公方有寵于王,陳、衛(wèi)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焙駨闹萦跞珀?。石碏使告于陳曰:“衛(wèi)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标惾藞?zhí)之而請蒞于衛(wèi)。九月,衛(wèi)人使右宰丑蒞殺州吁于濮,石磺使其宰孺羊肩蒞殺石厚于陳。
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罅x滅親’,其是之謂乎!”
(節(jié)選自《左傳·隱公四年》)
①眾仲:魯國大夫。②阻兵:倚仗武力。
10.甲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將立A州吁B乃定C之矣D若猶未E也F階之G為H禍
11.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夫,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可譯為“況且,再說”,與“且夫天地之間”中“且夫"用法和意思相同。
B.速禍,招來(招致)禍患,與《六國論》“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中“速禍”意思相同。
C.濟,在文中是"渡過(河流)"的意思,成語"同舟共濟”中的"濟"意思與此相同。
D.覲,古代諸侯秋天朝見天子,后也泛指拜見。文中指石礎(chǔ)建議州吁去朝見周天子。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子州吁是莊公寵妾所生的兒子,受到寵愛又喜歡武事。莊公不管束他,這為他后來為非作歹埋下了禍根。
B.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交往,石醋予以禁止,但辦不到?;腹次坏臅r候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
C.魯國大夫眾仲認為公子州吁“阻兵而安忍”,他的這種行為必定導(dǎo)致眾叛親離、玩火自焚。
D.石厚向石碏請教穩(wěn)定州吁國君地位的辦法,石礎(chǔ)巧妙設(shè)計,借助陳國除掉了州吁和石厚。
13.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2)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勢之也。
14.請綜合甲文和乙文的內(nèi)容,簡要概括石碏大義滅親的原因。(3分)
10.BDF(涂黑三處及三處以下的,每涂對一處給1分,錯處不扣分;涂黑超過三處不得分)
正確斷句: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鍋。
11.C濟,在文中是“成功”的意思。
12.B“桓公即位的時候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表述錯誤,應(yīng)為“等到桓公即位,石醋就告老退休”。文中“乃老”是指石醋告老退休,不是指桓公已經(jīng)很老了。
13.(1)國君行事合乎道義、臣子受命執(zhí)行,父親慈愛、兒子孝順,哥哥友愛、弟弟恭敬:這就叫做六順。(“君義”“臣行”各1分,“所謂六順也”判斷句1分,句意1分)
(2)我聽說用德行來使君民和睦協(xié)調(diào),沒聽說過用戰(zhàn)亂的。用戰(zhàn)亂,就等于要理清絲緒卻又使它更亂。(“以德”“以亂”“治絲而勢之”各1分,句意1分)
14.①石厚與為非作歹的州吁交往甚密,且不聽勸阻。②州吁殺害了桓公,石醋對石厚為虎作悵的行為非常痛恨。③石礎(chǔ)忠誠重義,不得不除掉石厚。(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甲)
公子州吁,是莊公寵妾所生的兒子,受到寵愛又喜歡武事。莊公不管束他,莊姜很討厭他。石碏勸諫莊公說:“我聽說愛自己的兒子,就用正確的禮儀規(guī)矩來教導(dǎo),不讓他走入邪道。驕傲、奢侈、澄欲、放蕩,是走入邪道的緣由。這四者的出現(xiàn),是寵愛過多的橡故。(如果)準備立州吁為太子,那就定下朵;如果沒有決定立他為太于,這樣做就會成為釀成禍亂的階梯。受到寵愛而不驕傲,驕傲而能安心于地位的下降,地位下降而能無所怨恨,怨恨而能自我克制,這樣的人是很少的。再說卑賤的妨害高貴的,年幼的欺侮年長的,疏遠的離間親近的,新人離間舊人,權(quán)勢小的超越權(quán)勢大的,邪惡破壞道義,這就叫做六逆。果君行事合乎道義、臣子受命執(zhí)行,父親慈愛、兒子孝順,哥哥友愛、弟弟恭敬:這就叫做六順。離開順的而去效法逆的,這就是招致禍害的原因。作為人君應(yīng)該勉力去消除禍害,現(xiàn)在卻去招致禍害,恐怕這樣做不妥當吧”莊公沒有聽從石碏的勸諫。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他(與州吁交往),但辦不到?;腹次唬F就告老退休。
(乙)
魯隱公四年春天,衛(wèi)州吁殺害桓公自立為君。隱公與宋瘍公會見,打算重敘在宿地會盟的友情。預(yù)定的日子還沒到,衛(wèi)國人來報告國內(nèi)發(fā)生叛亂。夏天,隱公與宋瘍公在清地草草相會。
魯隱公問眾仲說:“衛(wèi)國的州吁會成功嗎”眾仲回答說:“我聽說用德行來使君民和睦協(xié)調(diào),沒聽說過用戰(zhàn)亂的。用戰(zhàn)亂,就等于要理清絲緒卻又使它更亂。這個州吁,倚仗武力而安于殘忍。倚仗武力就會失去民眾,安于殘忍就會沒有親信的人,民眾背叛,親信離去,難以成功了。用兵就像用火一樣;不收斂控制,將會焚燒自己。州吁殺了他的國君,又暴虐地使用他的民眾,不致力于建立美好的德行,反而想通過戰(zhàn)亂取得成功,他一定不能免于禍害了。"
州吁沒有能與百姓關(guān)系和睦協(xié)調(diào),石厚向石碏請教穩(wěn)定州吁國君地位的辦法。石碏說:“去朝見周天子就可以了。"石厚問:“怎樣才能夠去朝見"石碏說:"陳桓公正得到周天子的寵幸,陳國與衛(wèi)國正和睦,如去拜會陳桓公讓他向天子請求,一定能達到目的。"石厚跟隨州吁一起去陳國。石碏派人告訴陳國說:“衛(wèi)國地方狹小,我年齡大了,不能做什么了。這兩個人就是殺我國國君的人,敢向你們請求乘此機會設(shè)法除掉他們。"陳國人把他們抓起來,而請衛(wèi)國派人到陳國來處置他們。九月,衛(wèi)國派右宰丑到陳國去,在濮地殺了州吁,石碏派他的家臣主管孺羊肩到陳國去殺了石厚。
君子說:"石碏,是個忠誠不貳的臣子,憎恨州吁,同時也連帶把石厚殺了?!罅x滅親’,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吧!"
廣東省湛江一中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開學(xué)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雖賁、育①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wù)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動;因技能,則不急而自疾;得勢位,則不推進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舞窮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住卑也。千鉤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鉤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載之,故安;眾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名實相持而成,形影相應(yīng)而立,故臣主同欲而異使。人主之患在莫之應(yīng),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人臣之憂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故曰:至治之國,君若槨,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故人有余力易于應(yīng),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親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勢,近者不親,而遠者不結(jié),則名不稱實者也。圣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載于世,則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如此,故太山之功長立于國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堯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選自《韓非子·功名》)
①賁、育:指孟賁、夏育,兩人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衛(wèi)國人,著名的大力士。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千鉤得船則浮A錙銖B失船則沉C非千鉤D輕錙銖E重也F有勢之與無勢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技能”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因”意思相同。
B.“天下一力以共載之”中的“載”與“載笑載言”(《氓》)中的“載”意思相同。
C.“雖疾無聲”中的“疾”與成語“痛心疾首”中的“疾”意思不同。
D.南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鋼化玻璃采購合同書
- 購買豆腐的合同
- 小學(xué)三年級上冊口算練習500題
- 盈利分配股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2篇)
- 電力消耗監(jiān)測合同(2篇)
- 電動車代賣合同(2篇)
- 2024-2025年高中化學(xué)課時分層作業(yè)7有機化學(xué)反應(yīng)的主要類型含解析魯科版選修5
-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化學(xué)課時素養(yǎng)評價十九物質(zhì)的量在化學(xué)方程式計算中的應(yīng)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湘教版數(shù)學(xué)八年級上冊《2.3 等腰三角形》聽評課記錄1
- 工程公司個人年末總結(jié)
- 2024年臨床醫(yī)師定期考核試題中醫(yī)知識題庫及答案(共330題) (二)
- 2025-2030年中國反滲透膜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展望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 湖北省十堰市城區(qū)2024-2025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道德與法治試題 (含答案)
-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月期末 英語試題
- 春節(jié)節(jié)后收心會
- 《榜樣9》觀后感心得體會四
- 七年級下冊英語單詞表(人教版)-418個
- 2025年山東省濟寧高新區(qū)管委會“優(yōu)才”招聘2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社會科學(xué)評價研究院第一批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招聘2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交警安全進校園課件
- (2024年高考真題)2024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數(shù)學(xué)試卷-新課標Ⅰ卷(含部分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