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認識實習報告_第1頁
水工認識實習報告_第2頁
水工認識實習報告_第3頁
水工認識實習報告_第4頁
水工認識實習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水利工程系水工認識實習報告-11-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水利工程系水工認識實習報告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水利工程系實習報告實習項目:水工認識實習專業(yè):水利水電建筑工程班級:水工0903姓名:學號:指導教師:成績評定:二0一一年五月摘要水工認識實習是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yè)了解和認識水工、施工、水電站樞紐組成、各建筑物的功能及布置要求,是學生進入專業(yè)課程學習之前,增加感性認識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學習階段。通過實習明確今后的學習任務,同時增進對從事水電建設事業(yè)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在李娟、楊艷、門傳開、王造極四位老師的帶領下,我于二0一一年五月參加并順利完成了水工認識實習任務,初步形成了對水工建筑物的整體感性認識,現在此作出這一周的認識實習報告。此報告正標題采用三號黑體字,副標題采用小四號黑體字,正文采用小四號宋體字,1.5倍行距。全文分為實習封面、目錄、摘要、實習內容及感想、結束語、參考文獻、致謝語等部分組成。關鍵詞:認識實習、水工建筑物、水利樞紐目錄摘要11赤壁水電實習基地31.1陸水樞紐項目概況31.2陸水樞紐主壩及副壩簡介41.3陸水水利防洪加固工程簡介82通城水電實習基地92.1通城水電實習基地簡介92.2通城主要水庫簡介113崇陽水電實習基地——青山水庫簡介144實習認識和感想15結束語18參考文獻19致謝20赤壁水電實習基地1.1陸水樞紐項目概況1958年6月,長辦主任林一山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建議在湖北省蒲圻陸水興建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的試驗壩,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圈閱,國務院批復實施。

長江委陸水水利樞紐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原為蒲圻市)城區(qū)東端,下游距京廣鐵路蒲圻鐵路橋2公里,距107國道蒲圻公路橋3公里。工程于1958年10月23日正式開工。該樞紐承擔試驗任務外,還有防洪、灌溉、發(fā)電、城鎮(zhèn)工業(yè)和生活供水、航運、養(yǎng)殖、水庫旅游等綜合水利任務。樞紐控制流域面積3400平方公里,占倒流域面積的86.1%;壩址多年平均徑流量27.1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7.06億立方米。電站設計裝機總容量4×8800+2300=37500千瓦。樞紐工程等級為二等2級,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可能是最大洪水保壩;對下游的防洪保護標準為15年一遇洪水。水庫正常蓄水位55.0米,設計洪水位56.5米,校核洪水位57.1米,保壩洪水位58.6米,防洪下限水位53.0米,防洪高水位56.0米,死水位45.0米。工程于1958年開工,至1974年機組全部發(fā)電,全體施工、科研人員通過學中干、干中學,經過實踐鍛煉,技術素質和管理水平逐漸提高,成為了一支專業(yè)齊全、能打硬仗的施工隊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試驗和施工任務。陸水樞紐1967年7月下閘蓄水后,由長辦試驗施工總隊負責后期的施工及管理,1967年12月。成立“長辦陸水試驗電站”。1986年,“長辦陸水試驗電站”改名為“長辦陸水試驗樞紐管理局”?!瓣懰Πl(fā)電廠”改名為“陸水試驗電廠”。

測驗、試驗內容主要有:

進出庫流量測驗、水庫存淤積觀測、壩下沖刷觀測、水文試驗

大壩安全監(jiān)測、大壩變形觀測、水力學觀測、大壩應力應變及溫度觀測

大壩滲流滲壓觀測、水情預報、防汛調度、防汛微波通信

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土壩滲壓遙測試驗

混凝土壩揚壓力遙測試驗、主壩引張線觀測試驗樞紐工程由主壩和15座副壩,南、北灌溉渠首,電站廠房,升船機、捕魚設施等建筑物組成,布局如上圖:1.2陸水樞紐主壩及副壩簡介1.2.1主壩及廠房主壩壩頂高程58.0米,最大壩高49米,壩頂長度234.3米,防浪墻高1.2米,主壩采用混凝土預制塊安裝。溢流壩段考慮到節(jié)省工程,采用4個16米寬的寬縫重力壩組成,縫寬3米,壩上設5個9.4米寬的溢流孔,堰頂高程采用40.5米。堰上設置寬9.4米、高10.5米得弧形閘門,門頂有鋼筋混凝土活動心墻。采用底流式消能,壩下護坦寬61.7米,長88米,由兩個不同高程的水平段和中間的一個斜坡段聯結組成。護坦起點前的溢流壩址處設有差動式消力坎,護坦中部加設一排消力墩,末端設有尾坎,護坦兩側有導水墻。見下圖:廠房為壩后式,壩段為混凝土實體重力壩,裝機4臺,共3.52萬千瓦,工作示意圖如下:1.2.2一號副壩1號副壩有1A、1B兩個壩,都是均質土壩。其中1A右岸端設有北干渠渠首進水涵閘,共3孔,孔口尺寸為2.6m×2.6m,設計引用流量為40m3/s,設計灌溉面積為2.67萬公頃。如下圖:1.2.3二號副壩2號副壩原為土壩,防洪加固時改建為砼泄洪閘。按1000年一遇設計,共3孔,每孔寬12m,底板高程46m。如下圖:1.2.4三號副壩3號副壩位于原導流明渠內,為混凝土重力壩,采用混凝土預制塊安裝。最大壩高30m,壩頂全長71.9m,共分7個壩段,其中3號壩段為底孔壩段,設4m×6m底孔1個,孔底高程為32.0m;4號壩段為溢流壩段,堰頂高程41m,閘孔寬度為9.4m。底孔和溢流壩段均采用弧形閘門,用固定式卷揚機啟閉;檢修門與主壩共用一臺門機啟閉。下游采用挑流消能,護坦兩側的下游導水墻,左側為重力式,右側為岸坡式。如圖:1.2.5四、五號副壩4、5號副壩為漿砌石壩,都沿公路而建,壩頂面向下游傾斜2%~3%,目的在于排水。5號副壩中心偏后,其地質條件較4號副壩差,且水壓力大,因此上游做成傾斜面,采用漿砌石護坡,下游護坡設置縱向和橫向排水溝。如下圖:1.2.6六號副壩6號副壩有A、B兩個壩,A為粘土窄心墻風化屑殼壩,B為粘土斜墻壩。壩頂長115米,最大壩高25.9米,壩頂高程一般為58.5米,壩頂采用漿砌塊石作防浪墻,高程59.0米。如右圖:1.2.7八號副壩8號副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長為1543m,最大壩高25.6米,上游護坡為1:3和1:3.5,下游護坡為1:2.75和1:3。壩頂高程59米,防浪墻頂高程60.2米,壩頂寬6米,為樞紐規(guī)模最大的副壩。如右圖:1.3陸水水利防洪加固工程簡介1.3.18號副壩加高加固(一)壩頂及防浪墻加高加高方法采用戴帽式方案,即上游側用混凝土(58.5米以下)及漿砌塊石防浪墻混凝土壓頂,下游側筑直立式漿砌塊石擋土墻,中間回填礫石土。路面為30公分厚泥結石,防浪墻面勾凸縫處理。加高后的壩頂高程控制在59.0米??紤]風浪爬高,防浪墻按擋水要求加高至60.2米高程。(二)下游壩坡整理在壩腳公路下游側增筑4米寬的戧臺,戧臺采用透水的風化頁巖塊石填筑,其頂高與壩腳公路面齊平,填筑量4500立方米。(三)壩身及淺基防滲(四)壓浸臺加厚1.3.2增建2號副壩泄洪閘2號副壩原為土壩,改建后的混凝土泄洪閘由上游引渠、擋水建筑物、下游斜坡護坦、導墻、護坦末端的防沖墻和八字墻、尾水渠及閘區(qū)的觀測管理設施組成。其下游陡槽采用倒掛井施工方法進行基礎處理,是國內水利水電工程中首次應用該方法進行強風化軟弱基巖上大口徑深井開挖的嘗試,并獲得了成功。1.3.3主壩及3號副壩防洪加固(一)上游增設擋水墻(二)廠房壩段裂縫處理(三)部分壩段加重通城水電實習基地2.1通城水電實習基地簡介通城縣位于湖北省南陲,湘、鄂、贛三省交界處,陸水河發(fā)源地。與江西省修水,湖南省平江、岳陽、臨湘及湖北省崇陽等5縣(市)毗鄰,總面積1146.7平方公里(折171.11萬畝),其中耕地31.2萬畝,山林l07.6萬畝,水域8.7萬畝,村落、道路21.31萬畝,其它11.3萬畝。1990年全縣人口424659人,每平方公里372人,是咸寧地區(qū)人口密度較大的縣。通城縣屬幕阜花崗巖區(qū)。幕阜山脈從縣南天岳關入境,分東西走向,在境內分成黃龍、藥姑兩大山系,構成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面開敞的地理形勢。高度由南向北遞減,既有峻嶺之險,又有沃野之秀。境內山巒重疊,丘阜蜿蜓,幽谷深遂,育成大小港溪135條,分別匯入雋水河、菖蒲港、鐵柱港、沙堆河等4條水系而注入陸水。通城屬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區(qū),光照適中,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時數1871.9小時。年均降雨量為1512.7毫米,是湖北省暴雨區(qū)之一。但由于季風氣候和地理條件影響,使年內、年際降雨變化懸殊。年內降雨多集中在4月至7月,降雨量占年總量的59%。地域分布不均,東南部平均達1550毫米,且多暴雨,西北部年均1304.5毫米。由于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加上水土流失嚴重,造成通城水旱災害頻繁:據史料記載,民國時期發(fā)生水災7次,大旱災5次,其中特大水災發(fā)生在甲戌年(1934),特大旱災發(fā)生在乙丑年(1925)。1949年至1988年的40年中,中旱平均2年一遇,、夏、秋大旱或夏、秋連旱平均4年一遇。日降水100毫米或3日降水量大于150毫米的洪澇災害4年3遇。1954年6月16日降水量達261毫米。通城大氣降水較為豐富,年均徑流深795毫米,徑流量8.6億立方米。境內山高水陡,溪流密布,水能理論蘊藏量5萬千瓦,有開發(fā)價值的3.5萬千瓦。建國后,中共通城縣委、縣人民政府把發(fā)展水利、電力事業(yè)作為改變農村面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一項重大措施來抓。從整修舊的塘堰開始,到大力治水辦電,直至工程的加固、配套,先后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年至1956年)。整修舊有塘堰,恢復水毀工程,開展小型水利建設。第二階段(1957年至1966年),堅持蓄、引并舉,大力興建中小型蓄水工程,興辦機械提灌工程。第三階段(1967年至1979年),繼續(xù)興建龍頭工程,大力開展治水辦電。在這一時期內,先后動工興建了百丈潭、云溪兩座中型水庫和七里沖、雁門、神龍坪、馬井、楊泗廟、天門觀、橫嶺等中、小(一)型水庫,為開發(fā)利用水力資源創(chuàng)造了條件。按照“誰建、誰管、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實行縣、社、隊三級興辦小水電??h政府重點抓百丈潭、云溪和黃龍3條水系的梯級開發(fā),使通城的水電建設形成了一個新的局面第四階段(1980年至1990年),整險加固、配套挖潛,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現有工程效益。這一時期內,完成了東沖、閣壁、云溪等中型水庫和部分小水庫整險加固工程。同時狠抓了兩個配套:一是灌區(qū)配套。二是完善與配套輸變電工程。從1949年到1988年,全縣水利電力建設共完成土石方15757.1萬立方米,混凝土15.35萬立方米,砌石97.4萬立方米,完成標工14945.5萬個,國家投資4124.45萬元,集體投資3360.38萬元。建成各類水利工程17770處,其中水庫72座(中型6座、小(一)型14座、小(二)型52座),塘堰11427處,固定電力抽水機站304處,裝機310臺,5104·5千瓦;固定柴油抽水機站15處,裝機15臺,345馬力,總計蓄引提水量2.25億立方米,占地表徑流的26.3%。2.2通城主要水庫簡介2.2.1龍?zhí)端畮煨陆ㄐ购槎词驱執(zhí)端畮斐U加固的主體工程之一,地質條件差,施工難度大,安全問題突出。隧洞全長240米,開挖洞徑4米,總土石方量9000立方米,自開工建設以來,在省水利廳、市務利局和通城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通城縣水利局及龍?zhí)端畮祉椖抗こ坦芾聿?,精心組織,認真施工,克服地質條件差,雨水天氣多,施工難度大等各種困難,以較快的速度、最安全的目標,完成建設任務,到4月26日,泄洪洞全線貫通。同時,龍?zhí)端畮旃喔人矶垂酀{補強及排架、工作橋拆除重建已完成。如上圖:2.2.2云溪水庫云溪水庫位于關刀茶鋪上首,壩址在獅形山下,承雨面積48.3平方公里??値烊?605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98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477萬立方米,死庫容143萬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并具發(fā)電、養(yǎng)殖、防洪的中型水庫。1966年夏,湖北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建議本縣在此修建水庫。擬名紅溪水庫。1970年春,縣水利局對該庫測量設計并報經省、地主管部門批準修建。同年6月26日,組成水庫工程指揮部,副縣長許彥明任指揮長,揭國良任政委。7月23日破土動工,勞力由城關、水興、九嶺、麥市等區(qū)負擔,首先修路、清基、備料和移民。10月中旬,完成輸水管道工程,用以導流。10月18日大壩合垅,壩面增大,勞力逐漸增加到3萬余人,至1971年春節(jié)前,壩高達47.5米。春節(jié)后組織2000人專班在大壩左端開挖底寬40米、最大泄洪流量448秒立方米的溢洪道。6月,又組織民兵6000人突擊完成大壩頂部10米高的填筑任務。經過近一個月的施工,大壩達到了設計高度58米。由于雨季施工、土質含水量無法控制,工程質量較差。1971年9月,豎井向庫內傾斜9公分,遂進行局部加固處理。1972年4月,壩頂產生縱向裂縫,長達百余米,最大縫寬10公分,采用粘土筑緊,關閘蓄水后未發(fā)生異變。1975年中心墻加高5米,由于測得大壩沉陷0.85米,故將大壩加高至59米,至此壩頂長590米,寬6米。輸水管道工程,為施工導流輸水、發(fā)電和灌溉三用工程,管道為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徑1.6米,管長188.5米,壁厚0.4~0.6米,并設有管座。輸水道設計流量22.5秒立方米。進口設有閘室及豎井,閘孔凈寬1.5米,豎井為圓形,直徑為2.5米,啟閉機臺低于大壩1米,進口設有漸變段、攔污柵、檢修閘門和工作閘門兩道,用平板鋼閘門控制,采用電動或手搖啟閉。輸水管道出口設有發(fā)電支,岔管,主管出口處設有泄洪閘門一道,灌溉用水進入消力池后再流入總干渠。按水電部防洪標準復核,1982年在壩頂內側建防浪墻高1米、厚1米、全長590米。1987年,將溢洪道加寬到47米且全部護砌,防洪能力已達100年一遇,日抗暴雨320毫米。2.2.3倒肘灣水庫該水庫大壩尚未完工,壩型為雙曲拱壩,為塊石砂漿壩體,鋼筋混凝土心墻,沿山體基礎設計有廊道,壩高60多米。大壩溢洪道設計在大壩中間,采用漂流溢洪。該站為倒肘灣水庫壩后式電站,控制承雨面積15.5平方公里,水庫正在續(xù)建中,目前水庫庫容208萬立方米。發(fā)電輸水管采用直徑100厘米的預應力鋼筋砼管,長435米,有壓洞長365米,斷面積6平方米。電站水頭85米,引用流量1.57立方米/秒,裝機1×1000千瓦,多年平均發(fā)電量330千瓦時,以35KV線路并網,該站1990年動工,1992年3月建成投產,總投資700萬元。,目前正在加固。2.2.4馬井水庫馬井水庫為漿砌石雙曲拱壩,壩頂高程356米,最大壩高68米,壩頂長187米,寬15米。目前正在出險加固中。崇陽水電實習基地——青山水庫簡介青山水庫位于鄂南咸寧市崇陽縣境內阜山北麓長江中游右岸一級支流陸水河支流青山河中游,距崇陽縣城1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發(fā)電為主,兼顧供水和養(yǎng)殖等綜合利用效益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壩址以上承雨面積441km2,總庫容4.29億m3,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裝機13725KW。壩址多年平均徑流量3.721億m3。該水庫主壩壩頂高程127.5米,最大壩高59.0m,壩長383米,頂面寬6.0米。防浪墻頂高程為129m,壩基防滲形式為粘土齒墻。副壩有東、西兩座,總長度234m,最大壩高27.0m,壩頂寬4.5m。第一、第二溢洪道均采用實用堰,堰頂高程117.5m,閘門均為弧門8×7.3m。其中第一溢洪道有3孔,下泄流量為1190秒立米,第二溢洪道有2孔,下泄流量為793秒立米。采用圓形有壓隧洞引水發(fā)電,隧洞內徑3.5m,進口底高程89.87m,采用平面鋼閘門,最大引用流量20秒立米。電站裝機容量為4500+4000=8500瓩,年發(fā)電量3500萬度。青山水庫于1967年底動工興建,1973年基本建成。1976年進行了加固:增建了防浪墻、新建東灌溉隧洞、對東灌溉管及西副壩埡口山坡單薄處進行加固。4.實習認識和感想水工認識實習是我們課堂學習理論知識的補充,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最初認識實踐活動,是我們即將參加工作的聯結點,為今后的頂崗實習及正式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本次認識實習,主要參觀了赤壁陸水水利樞紐,通城龍?zhí)端畮?、云溪水庫、倒肘灣水庫、馬井水庫以及崇陽青山水庫,其中陸水水利樞紐工程主、副壩給我的印象最深,下面重點談談我對此樞紐工程的收獲感想:陸水水利樞紐壩多、壩型多:主、副壩共有16座;壩型有混凝土重力壩、寬縫重力壩、漿砌石壩、均質土壩、粘土心墻壩、粘土斜墻壩。主壩地質條件較好,泄洪量大,為便于泄洪設施及廠房的布置,主壩采用混凝土重力壩。溢流壩段考慮節(jié)省工程量,采用寬縫重力壩。廠房壩段因電站引水管雙孔出口斷面大,采用實體重力壩。三號副壩則采用混凝土重力壩,四五號壩則為漿砌石壩,由此,我認識到了一座水利樞紐,大壩可以因地制宜,考慮實際因素,采用能發(fā)揮最大效率的大壩型式,而此前,在我印象中的大壩樞紐工程是比較理想化的,大壩數量只一座或者較少。主壩溢流壩段設置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門頂設有鋼筋混凝土活動心墻;鄰近的是三號副壩,位于主壩右岸的導流明渠內,為混凝土重力壩,采用混凝土預制塊安裝施工,設有溢流壩段和底孔一個,底孔和溢流壩段均采用弧形閘門,用固定式卷揚機啟閉,檢修閘門和主壩共用一臺門機,門機是一種大型移動式起重機械,門架下有足夠的的凈空,一般7-10米,運行靈活,起重量大,控制范圍大,施工干擾小,為水利工程廣泛應用。在此實習之前,從施工課的教學視頻中介紹了門機,而在實習過程中真正的認識了它,如果沒有課堂老師的介紹,到工程現場,我也不可能認識它。因此,課堂的理論知識學習還是很有必要的。8號副壩為防止發(fā)生流土和管涌等滲透破壞,設置了防滲減壓井。當時,有四種方案可供選擇:對上游鋪蓋延長滲徑,在下游壩腳處填土增加蓋重,在壩腳挖排滲溝,以及設置減壓井,但最終經過比較,選擇了減壓井防止?jié)B透破壞。減壓井運行后效果良好,表現在(1)設井后地下水位明顯降低(2)設井后抗浮穩(wěn)定安全系數有較大提高(3)井中淤積量很少。我認為,之所以選擇減壓井是因為考慮到了工程量、施工難度以及照顧到附近居民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由后來的實踐證明,減壓井設置是完全正確的。任何一個大壩,都有一個正常蓄水位,而這個正常蓄水位是怎么確定的,從本次實習中,對這個問題我有了一個最初的認識。陸水水利樞紐正常蓄水位考慮了兩個因素:一是不淹或少淹崇陽盆地,二是盡量增加水庫綜合效率。崇陽盆地地面高程一般在57-65米之間,崇陽縣城關鎮(zhèn)地面高程在60-65米間,故正常蓄水位應控制在57米以下,但如果正常蓄水位低于55米,那么水庫調節(jié)性能就差,很難滿足發(fā)電、灌溉、防洪等綜合利用的要求。經過對正常蓄水位53-56米范圍的比較,最終選定蓄水位為55米。由此,我認識到了,水利工程是科學性和嚴謹性的統一,是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首位的,這就更增加了我對水工專業(yè)的認識。陸水水利樞紐稱作三峽試驗壩,兼有試驗任務,采用的混凝土預制安裝技術,簡易干運垂直式升船機,水庫攔魚設施,水電站晶體管控制技術,水文氣象預報技術,全流域水、雨情自動測報技術,倒掛井施工方法處理軟弱基礎,風化巖基礎帷幕灌漿等,都是在國內首次試驗或應用。但是有成功也有失敗。比如,主壩溢流壩段弧形閘門的頂部止水在設計上考慮不周,僅按閘門全關狀態(tài)布置,未將止水放在活動心墻底部,而放在閘門頂部,致使局部開啟泄洪時門頂大量漏水;3號副壩底孔閘門因急于施工,質量控制不嚴,支座的垂直度偏差較大,門葉連接后,門體扭曲變形,漏水較大;南北灌溉渠首,檢修閘門槽由于片面強調節(jié)省鋼材,均未安裝金屬埋件,因混凝土面不平,變形大,漏水較大,影響檢修。這些都是失敗的教訓,同時也是成功的奠基石,作為一位水利工作者,我認為應該大膽的嘗試,創(chuàng)新,同時應正視眼前的一切,包括失敗,只有擁有高度的責任感,面對困難、失敗,才能一往無前,建設人民放心的高質量工程。我想,也正是因為這樣,積累并充分利用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完成了三峽試驗任務,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才能決定上馬,高質高量完工。陸水水利樞紐工程自建設以來,發(fā)揮了巨大的綜合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不僅為下游工農業(yè)生產、人民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為附近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電源和水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有力的促進了陸水流域乃至鄂東南地區(qū)的經濟振興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其后的實習過程中,我所看到的龍?zhí)端畮?、云溪水庫、倒肘灣水庫、馬井水庫,都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并且這次實習時,看到的幾個水庫蓄水量都不多,經過老師的講解,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一是目前根據中央政策文件,全國水庫大壩都在泄水除險加固,二是目前湖北也正處于干旱時期,降水少,灌溉用水量大。由此,不難得出結論。云溪水庫溢洪道設有五個溢洪孔,其上是交通橋,無閘門控制;而青山水庫第一溢洪道有三孔,第二溢洪道設有二孔,均為弧形閘門控制。當無閘門控制時,水庫蓄水位與堰頂高程齊平,而有閘門控制時,水庫下泄流量可由閘門開啟度來控制,能更大的防洪滯洪??梢钥闯?,云溪水庫和青山水庫規(guī)模也相當,但是青山水庫發(fā)揮的綜合效率更大,事實也如此,青山水庫以上承雨面積441平方公里,總庫容4.3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云溪水庫承雨面積48.3平方公里,總庫容460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9萬畝。小結通過四天的水工認識實習,我大致了解了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這門專業(yè)所需涉及的學科知識,初步了解了擋水建筑物、發(fā)電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過壩建筑物,明確了今后的學習任務,同時增進了對從事水電事業(yè)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通過實習,我明白了興建水利工程,不同于工民建工程,考慮的因素很多、很復雜,在勘測、規(guī)劃、設計、施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