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文言文課外閱讀資料-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_第1頁
七年級文言文課外閱讀資料-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_第2頁
七年級文言文課外閱讀資料-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_第3頁
七年級文言文課外閱讀資料-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_第4頁
七年級文言文課外閱讀資料-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文言文課外閱讀資料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課外文言文閱讀題

(一)曾子殺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還,顧反,為女殺彘(豬)。”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p>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顧反,為女殺彘反:.同“返”

C.妻適市反適:往D.特與嬰兒戲耳特:特別

2.請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這個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或簡要說說它給你的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應為“只是”之意)

2.現(xiàn)在你欺騙他,這是教他學會欺騙啊。(錯譯“欺”、兩個“子”字每個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達的意思和判斷句的特點未譯出要扣1分。)

3.無論是教育子女還是做人,都必須講個“信”字,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只要大意對即可)

(二)《魯人曹沫》①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②。曹沫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③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④而盟?;腹c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⑤,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庇谑腔腹怂旄铘斍值兀苣龖?zhàn)所亡地,盡復予魯。

注釋:①這里所選的是《史記》中《刺客列傳》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歡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東寧陽縣。④柯:齊邑,今山東陽谷縣阿城鎮(zhèn)。⑤快:快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乃獻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

(3)曹沫三戰(zhàn)所亡地(4)欲倍其約

(5)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

2、翻譯句子。

(1)子將何欲?

(2)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3、讀了此文后,你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刺客有了怎樣的認識?

一、《魯人曹沫》

譯文:曹沫,是魯國人,憑借勇力侍奉魯莊公。莊公喜好勇士,曹沫為魯國將軍,與齊國作戰(zhàn),三戰(zhàn)三敗。魯莊公害怕了,就獻上遂邑這塊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為將。齊桓公答應和魯國在柯地會盟訂約?;腹c莊公已經(jīng)在壇上訂了盟約,曹沫手持匕首脅迫齊桓公,桓公左右沒有人敢動手,問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說:“齊國強魯國弱,而貴國侵犯魯國也太過分了?,F(xiàn)在魯國城墻塌壞就能壓到齊國國境上,大王一定要考慮考慮這件事!”桓公于是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腹f完話,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壇,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臉色不變,言辭從容如故?;腹笈?,要背棄自己的誓約,管仲說:“不可。貪圖小利來使自己快意,在諸侯中失去信義,失去各國的幫助,不如給它?!边@樣,桓公就割還了侵占的魯國領土,曹沫三次戰(zhàn)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還給了魯國。

1、(1)、來(2)、在(3)、失去(4)、通“背”,違背(5)答應2、(1)、你想干什么?

(2)、現(xiàn)在魯國城墻塌壞就能壓到齊國國境上,大王一定要考慮考慮這件事。

3、他們“為知己者死”的道德準則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

(三)

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諾。”起曰:“待公而食?!惫嗜酥聊翰粊恚鸩皇炒?。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來,方與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與另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A.(吳)起不食待之。B.故人來,方與之食。

C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D.(吳)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譯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4.這個小故事中,吳起在為人處事上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是:

1.①派,使②才③害怕,擔心④講信用,守信2D

3.老朋友到傍晚沒來,吳起不吃飯等他,兩句各1分,暮,傍晚,天黑;食,吃飯。

4.為人講信用,或待人誠懇守信。只答待人誠懇,給1分。

(四)《屈而不信》①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③,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④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⑤不知類⑥也?!?/p>

注釋:①選自《孟子.告子上》。②信:同“伸”。③不遠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國去楚國的路途為遠。④惡:厭惡。⑤此之謂:這就叫做。⑥不知類:不知輕重主次。

1、下列句中,“則”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A.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則如惡之

C.心不若人,則不知惡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2.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1)如有能信之者(2)則不遠秦、楚之路

3、翻譯句子。

(1)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

(2)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4、“此之謂不知類也”“此”指代什么?“不知類”應該怎樣理解?

1、C(C項中的“則”當“竟然,卻”講;A.B.D.項中的“則”當“就”講。)2、①“信”是使動用法,使……伸直。②“遠”是意動用法,以……為遠,3、(1)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這個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為遠(而去求治),這為的是一個手指頭不如別人。(2)(一個)手指頭不如別人,就知道厭惡它;內(nèi)心不如別人,竟不知道厭惡(它),這就叫做不知輕重主次。4、“此”指代“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不知類”的意思是“不知輕重主次”。

譯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