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2021年福建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之文言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共5小題)
1.(2021?江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早于,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
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
乎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奉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
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夏浚骸叭?。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
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
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
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
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凈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
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日:“隋主好自專席承不任群臣,群臣恐懼,
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
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
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原,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
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
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J上悅,召文武五品己上告之曰:“裴矩
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
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宗族,
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
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
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
不當行為諫i爭,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上患吏多受冰,密使左右試賂之。
②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5)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
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2.(2020?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
年,試禮部。豐可歐陽修驚喜,續(xù).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
出一頭地?!变?,贈光祿丞。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
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赊r行手實法,不
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日:“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是
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曰:'‘公姑徐之?!蔽磶?,朝廷知法害民,罷之?元祐元年,軾以七
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
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
以論事,為學釉有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
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
又減價祟常平米,多作裾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
疫死比他處常多?!蹦速隽w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
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
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彪m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
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B.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C.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
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D.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
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
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
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
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
度,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又減價泉常平米,多作IS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②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3.(2019?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
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
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諾千百容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
十余,最為少。每承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
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不,乃悉草具
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
令所更定,及列侯悉旗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
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
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
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
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
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
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
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
下/甚幸愛/
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
門下甚幸愛/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
下/甚幸愛/
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
下/甚幸愛/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
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
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
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
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
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
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末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
興起;數(shù)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p>
②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4.(2018?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魯芝字世英,扶風郡人也。世有名德,為西州豪族。父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離,
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墳箱。郡舉上計吏,州辟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為雍州刺史,
深敬重之。舉孝廉,除郎中。后拜騎都尉、參軍事、行安南太守,遷尚書郎。曹真出督
關右,又參大司馬軍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騾騎軍事,轉天水太守。郡鄰于蜀,
數(shù)被侵掠,戶口減削,寇盜充斥,芝傾心鎮(zhèn)衛(wèi),更造城市,數(shù)年間舊境悉復。遷廣平太
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虺闞獻書,乞留芝。魏明帝許焉,曹爽輔政,引為司馬。芝屢
有謊言嘉謀,爽弗能納。及宣帝起兵誅爽,芝率余眾犯門斬關,馳出赴爽,勸爽曰:''公
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可得乎!若挾天子保許昌,杖大威以羽檄征
四方兵,孰敢不從!舍此而去,欲就東市,豈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
獄當死而U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
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誕平,遷大尚書,掌刑理。武帝找隴,轉鎮(zhèn)東將軍,進
爵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芝以年及懸車,告老遜住,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為光祿大夫,位特進,給吏卒,門施行馬。羊祜為車騎將軍,乃以
位讓芝,曰:“光祿大夫魯芝潔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華發(fā),以禮終始,未蒙此選,臣
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從。其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為舉
哀,謚曰貞,賜至田百畝。
(節(jié)選自《晉書?魯芝傳》)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
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
/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
/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
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墳》《五典》傳為我國古代典籍,后又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稱。
B.“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也指入朝覲見皇帝。
C.“踐昨”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
D.遜位,也稱為讓位、退位,多指君王放棄職務和地位,這里指魯芝的謙讓行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親后,即流離失所;入
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隨從曹真出督關右,官職也不斷得到升遷。
B.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跑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
衛(wèi),修建城市,恢復舊境:離任時,天水各族百姓均請求讓他留任。
C.魯芝審時度勢,進言勸諫曹爽。曹爽輔政時,他在曹手下任司馬,曹受到討伐,他率
部下馳援,并提出應對策略,勸曹挾天子以號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納。
D.魯芝潔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車騎將軍時辭讓說,魯芝為人清心寡欲,與人
和睦又不茍同,任職到老,以禮始終,自己愿意將車騎將軍禮讓魯芝。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
5.(2017?新課標1)文言文部分:
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
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冬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
知人見而異之謂思目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
唯受書數(shù)千卷,遣財?shù)撝?,一不關豫。
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翟、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
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約
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yè),事
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聽還謝氏。自混
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縻充盈,門徒業(yè)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
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
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軍優(yōu)去職,居喪以孝稱,服
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
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徒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shù)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
私移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p>
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wèi)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日/此兒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日/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
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
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
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shù)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
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yè)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業(yè),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
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人們見后無不感嘆。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
仍不食葷腥。東鄉(xiāng)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2017-2021年福建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之文言文閱讀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文言文閱讀(共5小題)
1.(2021?江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
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
妥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親筆,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
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先眨骸叭弧k逓樘熳?,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
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
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
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
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凈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
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日:“隋主好自專席不,不任群臣,群臣恐懼,
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
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
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原,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
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
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J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
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疲瞧湫灾凶円?,君惡
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
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屋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宗族,
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
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
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
不當行為諫凈,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上患吏多受原,密使左右試賂之。
②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5)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
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考點】文言文閱讀.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
(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
(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
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
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篩選和理解。先要理解評價語,闡述這句話說明的道理,再
找到相關內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信息,仔細分析這樣說的目的。
【解答】(1)“故”解釋為“所以”,一般用于句首,前面“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大
意是“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句意完整,其后斷句,排除AD?!半m”
表轉折,其前斷句,“雖童孺皆為王”大意是“即使童孺幼子都封為王”,語意完整,中
間不可斷,排除C。
故選:B。
譯文: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
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都封為王,封為王的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
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
(2)D.“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有誤,庶務沒有這一層含義。
庶務:古時指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人員。
故選:D。
(3)B.“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表述有誤,原文為“安用重法邪”,意為不需要
用重法,但并不能說明嚴刑峻法不能達到目的,選項表述過于絕對。
故選:B?
(4)①患:擔心;受賺:接受賄賂;密:暗地里,秘密地;左右:身邊的人。譯文:皇
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
②惡:厭惡,討厭;樂:喜愛,喜歡。譯文: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成
佞臣;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
(5)“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說明的道理是君主要做好表率,因為做臣子的會像影子那
樣效仿君主的行為。文中的唐太宗就是群臣的榜樣。比如他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
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宗族,于是將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他還減
輕百姓賦稅,選用廉吏治理百姓,寬刑法。他贊同張玄的意見,不獨斷專行,任賢能之
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他還接受裴矩諫言,當眾表揚諫言。這些事跡足以證明他是
后世君王學習的榜樣,正因太宗能做好表率,才能上行下效,促成“貞觀之治”。司馬光
借寫唐太宗,意在告誡告誡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答案:
(1)B
(2)D
(3)B
(4)①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
②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成佞臣;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
變成忠臣。
(5)“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是說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
司馬光這樣說的目的是告誡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點評】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一一遵循三個步驟: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
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
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
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的要求,結合
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
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
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2.(2020?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
年,試禮部。豐可歐陽修驚喜,厚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
出一頭地?!变?,贈光祿丞。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
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赊r行手實法,不
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日:“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是
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曰:“公姑徐之?!蔽磶祝⒅êγ?,罷之。元祐元年,軾以七
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
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母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
以論事,為學期有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
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
又減價泉常平米,多作篦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
疫死比他處常多?!蹦速隽w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
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
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彪m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
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A.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B.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C.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
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D.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
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
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
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
C.蘇軾宜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
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
度,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又減價祟常平米,多作ft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②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考點】文言文閱讀.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
(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
(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
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
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解答】(1)根據句意斷句?!笆孔ブ小闭Z意已經完整,是說士子們坐在庭院中,“噤”
應歸屬后句,排除BC;“每摧辱舉子”的主語是“巡鋪內侍”,要連在一起,排除D.故
選A.譯文: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
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
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
(2)B.“由丞相主持”有誤,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
(3)C.“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有誤,原文是“軾請于朝,免本
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fā)橐
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
,說明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與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不是同一年
的事情,不能用“同時”。
(4)①果:出售,賣;II粥:粥,稀飯;分坊:到各街巷;活:救活。譯文:又減價出
售常平倉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②渾涵:博大豐富;光芒:光輝燦爛;雄視:稱雄;鮮;少.譯文:他的文章博大豐富
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有文章以來,也屬少見。
答案:
(1)A
(2)B
(3)C
(4)①又減價出售常平倉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
的人很多。
②他的文章博大豐富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有文章以來,也屬少見。
【點評】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
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
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
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的要求,結合
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
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
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3.(2019?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
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
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漕于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
十余,最為少。每承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
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
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
令所更定,及列侯悉旗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
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
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
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
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
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
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
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
下/甚幸愛/
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
門下甚幸愛/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
下/甚幸愛/
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
下/甚幸愛/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
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
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
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
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
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
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末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
興起;數(shù)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短賈生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②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考點】文言文閱讀.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應掌握方法并結合語意推斷。
(2)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應注意結合文本,積累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
(3)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應從原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比較核實。
(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句的能力,應遵循翻譯的原則、步驟及方法。
【解答】(1)C.斷句要掌握斷句的規(guī)律,可以結合句子成分斷句。第一處需要考慮的斷
句是“聞”后是否斷句,可以根據句子成分斷句。介賓短語“于郡中”是作動詞“聞”
的狀語后置,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成分,點出聞名的地點,所以“聞”后不斷句,排除D
項。第二處需要考慮的斷句是“郡中”后斷句,還是“吳廷尉”后斷句,因為“吳廷尉”
是下句的主語,和“為河南守”是完整的主謂賓,所以“吳廷尉”前斷句,排除A項。
第三處需要考慮的斷句是“門下”前斷句還是后面斷句,可以根據語意和句子成分斷句,
因為“甚幸愛”的主語不能是地點的“門下”,主語是前面的“吳廷尉”,所以“門下”
后斷句,排除B項。譯文:賈生的名叫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能賦詩作文
而在全郡有名氣。吳廷尉當時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羅致
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
(2)A.“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部分內容錯誤,農家錯誤,應把農家改
為“儒家”。
(3)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錯誤,根據原文“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
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
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
王太傅?!笨梢缘弥?,皇帝征召賈誼入京覲見,僅問了鬼神之事,承認賈誼有才華,讓他
做兒子的太傅,但是并沒有在朝堂上重用他,這是無中生有。
(4)①“短”,說壞話;“擅權”,獨攬大權:“紛亂”,擾亂。譯文:他們于是說賈誼的
壞話,洛陽的人,年少才開始學習,專門想著獨攬大權,擾亂國家大事。
②“數(shù)”,多次;“或”,有的;“稍”,逐漸。譯文:賈誼多次上疏,談到有的諸侯封地連
著幾個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
答案:
(1)C
(2)A
(3)C
(4)①他們于是說賈誼的壞話,洛陽的人,年少才開始學習,專門想著獨攬大權,擾亂
國家大事。
②賈誼多次上疏,談到有的諸侯封地連著幾個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逐漸削弱他們
的勢力。
白話譯文:
賈生的名叫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能賦詩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氣。吳廷
尉當時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羅致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
識。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吳郡守治理政事、安撫百姓在全國最有成績,
過去又因與李斯是同鄉(xiāng)而常向李斯學習,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擔任廷尉。吳廷尉便向皇帝
推薦賈誼,說他很年輕,頗為通曉諸子百家的學說。于是,文帝便把賈誼召到朝廷任命
為博士。當時賈誼才二十歲出頭,在朝臣中是最年輕的。每當皇帝詔令臣下商議政事,
各位老先生往往無言答對,而賈誼卻總是答得很完滿,人人都感到賈誼所講的,正是自
己所要說的。于是,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才能趕不上賈誼。文帝也很喜歡他,一年之內,
就把他從博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漢興到文帝經過二十多年,天下已經
安定,朝野和睦,應當更定歷法,改變所崇尚的顏色,訂正法令制度,統(tǒng)一官名,大興
禮樂,便詳細草擬了各項儀禮和辦法,建議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重新確定官名,
全部變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剛剛即位,謙恭謹慎,一時還顧不上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
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諸侯回到封國,都是賈誼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議,打算
把賈誼提撥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絳侯周勃、穎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
等人都嫉妒賈誼,便在皇帝面前詆毀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輕沒有經驗,專想攬權,
把許多事情都搞亂了?!币虼?,皇帝從此也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建議,并派他去作
了長沙王吳差的太傅。賈誼已經辭別朝廷前往任所,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氣候潮濕,自
認為壽命不會長久,又因為是被貶謫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時候,作
了一首賦,來憑吊屈原。又過了一年多,賈誼被征召到京城晉見皇帝。正趕上文帝坐在
宣室接受神的賜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詢問鬼神的本源。賈誼就詳細說明了鬼神
形成的情形。一直談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向賈誼面前移動。談完之后,文
帝說:“我好久不見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今天看來還是不如他。時間不長,就任賈
誼為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是文帝喜愛的小兒子,好讀書,所以文帝讓賈誼做他的
師傅。文帝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諫阻,認為這樣做禍患就會由此產生。
賈誼屢次上書,指出諸侯勢力過大,有的封地連接數(shù)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該逐漸
削弱他們的勢力。文帝不聽。幾年以后,粱懷王騎馬時,從馬上跌下摔死了,沒有后代。
賈誼認為自己這個老師沒有當好,很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點評】做文言文閱讀時,要掌握利用文言實詞儲備作鋪墊,以推斷詞義的方法做好文
言實詞推斷題;要掌握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學會把課內文言知識遷移到課外,運用到
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虛詞理解題。細心研讀文本內容,理解文意,大膽判斷取舍,調
通疏浚,做好文言文閱讀概括分析,文言文翻譯題。
4.(2018?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魯芝字世英,扶風郡人也。世有名德,為西州豪族。父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離,
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墳耦??づe上計吏,州辟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為雍州刺史,
深敬重之。舉孝廉,除郎中。后拜騎都尉、參軍事、行安南太守,遷尚書郎。曹真出督
關右,又參大司馬軍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騾騎軍事,轉天水太守??む徲谑瘢?/p>
數(shù)被侵掠,戶口減削,寇盜充斥,芝傾心鎮(zhèn)衛(wèi),更造城市,數(shù)年間舊境悉復。遷廣平太
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心的獻書,乞留芝。魏明帝許焉,曹爽輔政,引為司馬。芝屢
有說言嘉謀,爽弗能納。及宣帝起兵誅爽,芝率余眾犯門斬關,馳出赴爽,勸爽曰:“公
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可得乎!若挾天子保許昌,杖大威以羽檄征
四方兵,孰敢不從!舍此而去,欲就東市,豈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
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
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誕平,遷大尚書,學刑理。武帝找隴,轉鎮(zhèn)東將軍,進
爵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芝以年及懸車,告老珍住,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為光祿大夫,位特進,給吏卒,門施行馬?羊祜為車騎將軍,乃以
位讓芝,曰:“光祿大夫魯芝潔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華發(fā),以禮終始,未蒙此選,臣
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從。其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為舉
哀,謚曰貞,賜至田百畝。
(節(jié)選自《晉書?魯芝傳》)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
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
/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
/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
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三墳》《五典》傳為我國古代典籍,后又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稱。
B.“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也指入朝覲見皇帝。
C.“踐昨”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
D.遜位,也稱為讓位、退位,多指君王放棄職務和地位,這里指魯芝的謙讓行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魯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親后,即流離失所;入
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隨從曹真出督關右,官職也不斷得到升遷。
B.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飽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
衛(wèi),修建城市,恢復舊境:離任時,天水各族百姓均請求讓他留任。
C.魯芝審時度勢,進言勸諫曹爽。曹爽輔政時,他在曹手下任司馬,曹受到討伐,他率
部下馳援,并提出應對策略,勸曹挾天子以號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納。
D.魯芝潔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車騎將軍時辭讓說,魯芝為人清心寡欲,與人
和睦又不茍同,任職到老,以禮始終,自己愿意將車騎將軍禮讓魯芝。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
【考點】文言文閱讀.
【分析】(1)本題考查斷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見的文言虛詞這些斷句標志和主謂結構。
(2)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化常識的了解。
(3)本題考查考生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將題干與原文進
行對比。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皠h”,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把a”,
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罢{”調整,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
關文字。
【解答】(DC.翻譯: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沒有聽取魯芝的意見,于是束手就擒。
魯芝也受到牽連而被下獄,論理當死,但他始終凜然不阿,始終不改堅貞的氣節(jié)。宣帝
很喜歡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起用為并州刺使。“坐爽下獄”譯為“魯芝也受到牽連
而被下獄”,“坐爽”是“下獄”的原因,不可斷開,排除AD.“志”是“不茍免”的主
語,在其前停頓,故選C。
(2)C."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錯,沒有這個意思,就表示登上國君寶座。
(3)B.“蜀地飽受侵擾”錯,原文“郡鄰于蜀,數(shù)被侵掠”,天水郡和蜀地相鄰,常被
蜀軍侵犯掠奪。
(4)①以,憑借;以為,作為;先驅,先鋒。譯為: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
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
②以,因為;素,一向;作,建造。譯為: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
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
答案:
(1)C
(2)C
(3)B
(4)①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
②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
參考譯文
魯芝,字世英,扶風那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戶人家。他的父親被郭氾所害。
魯芝從小流離失所。十七歲時遷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舉薦為上計吏,
后被州郡征召為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魯芝。于是舉薦為孝廉,
提升魯芝為郎中。后封魯芝為騎都尉、參軍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來又升任為尚書郎。
曹真親自督促關右軍務時,魯芝又參與大司馬府的軍機大事。曹真去世后,宣帝代替曹
真督促關西軍務,于是任命魯芝參與驟騎軍事,后調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鄰,
常被蜀軍侵犯掠奪,人口一直在下降,盜賊四起。魯芝竭力鎮(zhèn)守防衛(wèi)。又建立集市貿易,
幾年的工夫,被掠奪的土地都收復了。又調任他為廣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數(shù)民族都
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親自到京城上書,請求留下魯芝繼續(xù)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應
了這一請求,并且下詔嘉獎,以黃霸之美勉勵他,加封他為討寇將軍。曹爽輔政的時候,
魯芝被拜為司馬。多有正直的言論和深遠的謀略,然而曹爽卻不采納。等到宣帝起兵要
殺曹爽的時候,魯芝又率領他的手下竭力保護曹爽,并勸曹爽說:“先生您處在伊周的高
位,一旦獲罪被罷免,即使想拉一條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說統(tǒng)領人),如果挾天子保住
許昌,依仗帝王的威儀,號令天下征討天下,誰敢不聽從您呢!如果放棄這個決策而束
手待斃,那不是想去東市被殺頭,難道不令人痛心嗎?”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沒
有聽取魯芝的意見,于是束手就擒。魯芝也受到牽連而被下獄,論理當死,但他始終凜
然不阿,始終不改堅貞的氣節(jié)。宣帝很喜歡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起用為并州刺使。
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誕平,遷大尚書,
掌刑理。武帝登基后,調任鎮(zhèn)東將軍,進爵為侯。因為他為官清廉為臣正直,向來不置
辦田宅,于是武帝派軍士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間房屋的宅院。魯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
微,告老還鄉(xiāng),向朝廷請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為光祿大夫,賜以特殊的地位,
御賜隨行吏卒及車馬。羊祜作為車騎將軍,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讓魯芝,說:“光祿大夫魯
芝,潔身寡欲,為人謙和而不茍同,年邁華發(fā),卻始終在盡為臣之禮(孝命朝廷),尚且
沒有受到這樣的待遇,我卻超越了他(坐這么高的位子),憑什么來化解天下人(對我)
的怨恨呢!"皇上沒有聽取。(可見)他被人敬重到了這樣的程度。泰始九年去世,時年
八十四歲。武帝為他哀悼,并御蜴大量的車馬作為送葬之用,賜謚號貞,并賜墓地百畝。
【點評】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
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
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5.(2017?新課標I)文言文部分:
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
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勺?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
知人見而異之謂思目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
唯受書數(shù)千卷,遣財?shù)撝?,一不關豫。
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翟、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
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約
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yè),事
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聽還謝氏。自混
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縻充盈,門徒業(yè)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
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
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學優(yōu)去職,居喪以孝稱,服
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
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
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銀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shù)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
私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p>
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wèi)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
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日/此兒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
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
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未用東鄉(xiāng)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明確職業(yè)目標的成長路徑計劃
- 生活與事業(yè)雙豐收的秘籍計劃
- 2025年發(fā)動機基本件:飛輪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血液凈化產品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工藝品及其他制造產品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包裝材料加工機械項目建議書
- 2025年運動捕捉軟件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包裝印刷機械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工業(yè)清洗清理設備:工業(yè)吸塵設備項目發(fā)展計劃
- 跨區(qū)域業(yè)務數(shù)據轉換協(xié)調機制
- 初二上冊好的數(shù)學試卷
- 廣東省潮州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職業(yè)衛(wèi)生工作計劃
- 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衛(wèi)生應急
- 做賬實操-農貿市場的賬務處理示例
- 余華《活著》解讀課件
- 部編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護理帶教老師述職報告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課件
- 門窗安裝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婦科手術麻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