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聲、隔振、保溫設計技術措施_第1頁
消聲、隔振、保溫設計技術措施_第2頁
消聲、隔振、保溫設計技術措施_第3頁
消聲、隔振、保溫設計技術措施_第4頁
消聲、隔振、保溫設計技術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房間類別允許噪聲級[dB(A)]一級二級臥室房間類別允許噪聲級[dB(A)]一級二級客房多用途大廳 辦公室房間類別允許噪聲級[dB(A)]一級二級有特殊安靜要求的房間無特殊安靜要求的房間房間類別允許噪聲級[dB(A)]一級二級門診室表24-1.3一般建筑的室內允許噪聲標準參考值建筑類別允許噪聲標準(dB)賓館門診審判廳圖書館閱覽室辦公禮拜堂多功能劇院室內樂、演唱廳交響樂大廳管風琴演奏廳電影院普通影院(35mm片)寬銀幕立體聲影院70mm片四聲道立體聲影院田徑、體操、擊劍、拳擊多功能體育館宴會廳建筑類別允許噪聲標準(dB)音樂多聲軌強吸聲自然混響、多功能對白同期錄音攝影棚混合錄音監(jiān)聽監(jiān)聽控制注:PNC評價曲線與NC評價曲線的關系,可參見電子部十院主編的《空氣調節(jié)設計手冊》(第二版)P57類別適用范圍晝間LAeg[dB(A)]0療養(yǎng)、高級別墅、高級賓館區(qū)2居住、商業(yè)、工業(yè)混雜區(qū)3工業(yè)區(qū)4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兩側注:1摘自《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標準》(GB3096-93)。2LAeq為等效聲級,是A計權聲級能量在整個測量周期上平均的聲A、按建筑用途區(qū)分:隔離固體聲的要求建筑類別醫(yī)院、影劇院、旅館、學校、高層公寓、辦公室、多功能體育館、餐廳、商店要求不高或不考慮工廠、地下室、車庫、倉庫B、按設備種類區(qū)分:樓層建筑(兩層以上)泵空氣調節(jié)設備C、按設備功率區(qū)分:設備功率(kw)兩層以上(重型結構)兩層以上(輕型結構) 2必要時冷水機組可選用噪聲較低的封閉式電機3通風機與電動機宜采用直聯傳動。4風機、水泵、冷水機組等有振動的機器設備與基1制冷機及水泵的進出口處應配置柔性接3風機進出口與風管之間應加柔性短管,其長度L可1)管內壓力、流速均應按規(guī)定選用,防止因壓力過大、流速過快而引發(fā)噪聲。2)管道不宜穿過有較高安靜要求的房間。3)管道穿樓板和隔墻處,管道外壁與洞口之間應填充彈性材料。2噪聲要求嚴格的房間(如演播室等),所有空調設備都不應設于該房間之中的任何地點。聲標準,按各倍頻帶中心頻率,通過計算確定。對于噪聲控制6消聲器內空氣流速宜小于6m/s,確有困難時,不應超過8m/s。2經消聲處理后的風道,不宜穿過空調機房或高噪聲的房間;當必須穿過時,應對風管采3對消聲要求較高的房間,應在進入該房間支風道處(風口之前)設置消聲裝置。有較高要求時,宜在每個房間的送、回風及排風支管上進行消聲處理噪聲級[dB(A)]干管風速(m/s)支管風速(m/s)注:通風機與消聲裝置之間的風管,其風速可采用8~10m/s.2設備機房不宜靠近有較高防振和消聲要求的房間。分散系統的空調機房,必須布置在空調房間附近時,所有產生振動的設備都應作隔振處理,且周圍應布置3設置通風空調設備的設備層,不宜布置在有較嚴防振要求房間的上下層;消聲隔振要求4機房內工作人員操作位置的8小時等效連續(xù)聲級,不宜超過85dB(A),最大不得超過冷卻塔水量(t/h)噪聲限值[dB(A)]求。冷卻塔噪聲的空間衰減,可按距離每增大一倍,噪聲衰減5dB計算24-4隔振設計1當fo<5Hz時,應采用金屬彈簧隔振器(預應力阻尼型)或空氣彈簧隔振器。2當5Hz≤fo<12Hz時,宜采用金屬彈簧隔振器(預應力阻尼型)、空氣彈簧隔振器或橡3當fo≥12Hz時,可采用金屬彈簧隔振器(預應力阻尼型)、空氣彈簧隔振器、橡膠剪切2)>1500r/min時,可采用橡膠等彈性材料的3設備的運轉頻率與橡膠隔振器垂直方向5橡膠隔振器與基礎之間宜加一定厚度的彈性隔振墊,且應避免太陽直接輻射或與油類接24.4.5每個設備的隔振器設置數量宜為4個,最多不應超過6個,且每個隔振器的受力及變形1隔振臺座的重量不宜小于設備重量(包括電機)的3倍(隨設備自帶的隔振臺座除外)。2數噸以上重量較大的設備(如冷水機組等),可以不設隔振臺座,設備可直接設于隔振器1)當設備重心偏高時;2)當設備重心偏離中心較大,且不易調整時;3)當隔振要求嚴格時。3當管道通過要求參數嚴格的空調房間,管道散出的冷熱量會對室內參數有不利影響;4防止設備及管道的冷表面結露;5管道敷設在管溝、管井、不采暖房間、技術夾層或其他有凍結危險的地方;6溫度高于100℃且敷設在容易使人燙傷的地方或防止管道熱表面造成可燃物燃燒的地方;7供熱介質高于50℃的室外管道及附件均應保溫。24.5.2保溫應選用平均溫度下的導熱系數值不大于0.12W/(m·℃)、密度不大于400kg/m3、抗壓強度不小于0.3MPa、吸水性小的憎水性材料,同時應考慮就地取材、施工方便。1在保冷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均能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應優(yōu)先采用導熱系數小、密度小、濕阻因子大、吸水率低、比熱容較大、耐低溫性能好的材料。2冰蓄冷系統除上述要求外,應采用閉孔型、對保異型部位保冷簡便的材料。3保冷材料及其粘結劑應為不燃或難燃材料。24.5.4空調系統中,需防止冷量損失和產生冷凝水的設備、管道、管件、閥門等部位的保冷應符合下列要求:1保冷層的外表面不得產生冷凝水;2非閉孔保冷材料的外表面應設隔汽層和保護層;3管道和支架之間、管道穿墻體或樓板處,應采用防止“冷橋”的措施;4應根據保冷材料的種類和結構、使用環(huán)境,確定隔汽層、保護層的設置及材料。24.5.5建筑物內采暖和空氣調節(jié)熱水管道和設備的絕熱層厚度應按經濟厚度確定,冷水和冷熱水合用管道設備應按經濟厚度和防止表面凝露的保冷厚度中的較大值確定。24.5.6建筑物內采暖和空氣調節(jié)冷、熱水管道和設備的經濟絕熱層厚度可按表24.5.6選用;生活熱水采用金屬管道時,管道保溫可參考表中冷熱水合用管道設計。。管道類型離心玻璃棉厚度mm(5℃≤管內介質溫度≤60℃)冷管道(0℃≤管內介質溫度<5℃)熱管道(60℃<管內介質溫度≤95℃)熱管道不適宜使用δmin——表中最小保溫厚度(mm);λm——表中保溫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溫度下的導熱系數[W/(m-℃)]。24.5.7空調水系統設備和管道的保冷及防結露最小厚度可按表24.5.7-1~3選用。I區(qū)I區(qū)厚度厚度厚度厚度室內吊頂內地下室機房室外I區(qū)I區(qū)空調房間吊頂內69非空調房間內9表24.5.7-3蓄冰系統管道最小保冷厚度(介質溫度≥-10℃)(mm)聚氨酯發(fā)泡I區(qū)I區(qū)機房、室內管道 蓄冰罐、槽室外管道蓄冰罐、槽注:1表24.5.7-1~24.5.7-3摘自《采暖通風與空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