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885-2017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_第1頁
DB21-T 2885-2017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_第2頁
DB21-T 2885-2017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_第3頁
DB21-T 2885-2017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_第4頁
DB21-T 2885-2017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

遼寧省地方標準

DB21/T2885—2017

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ResidentialBuildings

前言

根據(jù)遼寧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印發(fā)<2015年遼寧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修訂

計劃>的通知》(遼建[2015]4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

驗,參考相關標準及技術文獻,結合遼寧省工程實際,編制本標準。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氣候子區(qū)與室內外熱環(huán)境計算參數(shù)、建筑

與圍護結構熱工設計、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節(jié)能設計、建筑給水排水節(jié)能設計、建筑電氣節(jié)

能設計、附錄、條文說明等。

本標準由遼寧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由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

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本標準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寄送到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有限責

任公司(地址:沈陽市和平南大街88號,郵編:110005,E-mail:lnjzjzjn75@163.com)。

本標準主編單位: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本標準參編單位: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大連市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沈陽建筑大學

大連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秦恒科技有限公司

遼寧晟祥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綠建(斯維爾)軟件有限公司

北方測盟科技有限公司

大連萬衡檢測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編制人員:王慶輝華玉斌曹輝高漢民賈潔高睿陽樓世竹潘志穎

馮國會黃蔓青李慧星王炳希徐向飛王越龔宣王子

鄭寶華朱寶旭王海剛王惟釗馬強陳立男王戈孫傳東

徐云偉

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宋波毛兵周寧嚴云波張曉明金振同由世寬鄭襄勤

趙立戈玉民白陽

目次

1總則......................................................................................................................................................8

2術語和符號..............................................................................................................................................9

2.1術語.............................................................................................................................................9

2.2主要符號.......................................................................................................................................10

3氣候子區(qū)與室內外熱環(huán)境計算參數(shù)....................................................................................................12

4建筑與圍護結構熱工設計....................................................................................................................12

4.1一般規(guī)定.......................................................................................................................................15

4.2圍護結構熱工設計..........................................................................................................................16

4.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19

5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節(jié)能設計............................................................................................................24

5.1一般規(guī)定.......................................................................................................................................24

5.2熱源、熱力站及熱力網...................................................................................................................25

5.3供暖系統(tǒng).......................................................................................................................................34

5.4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36

6建筑給水排水節(jié)能設計........................................................................................................................37

6.1一般規(guī)定.......................................................................................................................................38

6.2建筑給水排水系統(tǒng)..........................................................................................................................38

6.3生活熱水系統(tǒng)................................................................................................................................39

6.4非傳統(tǒng)水源的應用..........................................................................................................................41

7建筑電氣節(jié)能設計..................................................................................................................................38

7.1一般規(guī)定........................................................................................................................................42

7.2電能計量與管理..............................................................................................................................42

7.3配電與用電設備..............................................................................................................................42

附錄A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熱工設計匯總表............................................................................................44

附錄B平均傳熱系數(shù)、熱橋線傳熱系數(shù)計算方法................................................................................46

附錄C地面?zhèn)鳠嵯禂?shù)計算........................................................................................................................50

附錄D建筑外窗熱工性能........................................................................................................................54

附錄E遼寧省主要城鎮(zhèn)計算供暖期太陽總輻射平均強度.....................................................................59

附錄F外墻、屋面?zhèn)鳠嵯禂?shù)修正系數(shù)及陽臺溫差修正系數(shù).................................................................60

附錄G關于面積和體積的計算................................................................................................................62

附錄H常用建筑材料熱物理性能及計算參數(shù)........................................................................................64

附錄J建筑物內空調冷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67

5

1總則

1.0.1為貫徹國家和遼寧省有關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改善居住建筑

熱環(huán)境,降低建筑能耗,進一步提高居住建筑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tǒng)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

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遼寧省新建、改建和擴建的住宅、集體宿舍、公寓、養(yǎng)老院等居住建

筑的節(jié)能設計。

1.0.3居住建筑必須進行節(jié)能設計,并應有建筑節(jié)能設計的專項說明。其中,居住建筑圍

護結構熱工設計匯總表可參照本標準附錄A編制。

1.0.4居住建筑的節(jié)能設計應通過以下途徑降低建筑物能耗:

1根據(jù)遼寧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在保證室內熱環(huán)境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建筑與圍護結構的

熱工設計,嚴格控制建筑物耗熱量指標;

2通過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節(jié)能設計,提高各個系統(tǒng)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輸送效

率;

3通過給水排水及電氣系統(tǒng)的節(jié)能設計,提高建筑物給水排水和電氣系統(tǒng)的用能效率。

1.0.5居住建筑的節(jié)能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遼寧省現(xiàn)行有關

標準的規(guī)定。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供暖度日數(shù)(HDD18)heatingdegreedaybasedon18℃

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低于18℃時,將該日平均溫度與18℃的差值乘以1d,

并將此乘積累加,得到一年的供暖度日數(shù)。

2.1.2空調度日數(shù)(CDD26)coolingdegreedaybasedon26℃

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高于26℃時,將該日平均溫度與26℃的差值乘以1d,

并將此乘積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調度日數(shù)。

2.1.3計算供暖期天數(shù)(Z)heatingperiodforcalculation

采用滑動平均法計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溫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數(shù)。計算供暖期天數(shù)僅供

建筑節(jié)能設計計算時使用,與當?shù)胤ǘǖ墓┡鞌?shù)不一定相等。

2.1.4計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溫度(te)meanoutdoortemperatureduringheatingperiod

計算供暖期室外日平均溫度的算術平均值。

2.1.5建筑物體形系數(shù)(S)shapefactor

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外表面積中,不包括地面

和不供暖樓梯間內墻和戶門的面積。

2.1.6建筑物耗熱量指標(qH)indexofheatlossofbuilding

在計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室內設計計算溫度,單位建筑面積在單位時

間內消耗的需由室內供暖設備供給的熱量。

2.1.7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K)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buildingenvelope

在穩(wěn)態(tài)條件下,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差為1K,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圍護結構的

傳熱量。

2.1.8外墻主斷面?zhèn)鳠嵯禂?shù)的修正系數(shù)(φq)modifcationcoefficientofthemainsectionof

thewall

受保溫類型、主斷面?zhèn)鳠嵯禂?shù)以及結構性熱橋等因素影響的修正系數(shù)。

2.1.9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Km)mean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externalwall

考慮了外墻存在的結構性熱橋影響后得到的傳熱系數(shù)。

2.1.10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的修正系數(shù)(εi)modificationcoefficientofbuildingenvelope

考慮太陽輻射對圍護結構傳熱的影響而制定的修正系數(shù)。

2.1.11窗墻面積比(M)windowtowallratio

該朝向外窗洞口總面積與同朝向的外墻總面積(包括外窗洞口面積)之比。

2.1.12室外管網熱輸送效率(η1)efficiencyofnetwork

管網熱輸出總熱量(輸入總熱量減去各管段熱損失)與輸入管網的總熱量的比值。

9

2.1.13集中供暖系統(tǒng)耗電輸熱比(EHR-h)electricityconsumptiontotransferredheat

quantinyratio

設計工況下,集中供熱系統(tǒng)循環(huán)水泵總功耗(kW)與設計熱負荷(kW)的比值。

2.1.14空調冷(熱)水系統(tǒng)耗電輸冷(熱)比(EC(H)R-a)electricityconsumptionto

transferredcooling(heat)quantityratuo

設計工況下,空調冷(熱)水系統(tǒng)循環(huán)水泵總功耗(kW)與設計冷(熱)負荷(kW)

的比值。

2.1.15計算集熱器總面積(AjZ)calculationforgrosscollectorarea

指單棟住宅全樓所有用戶均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供應生活熱水,太陽能保證率滿足標準

要求時,所需設置在屋面的太陽能集熱器的總面積計算值。

2.1.16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能效系數(shù)(CTP)thecoefficientofthermalperformanceof

domesticsolarwaterheatingsystem

在標準規(guī)定的測試條件下,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日有用得熱量實測值與標準規(guī)定值之比

及平均熱損因數(shù)實測值與標準規(guī)定值之比的綜合系數(shù)。

2.2主要符號

2.2.1氣象參數(shù)

HDD18—供暖度日數(shù),單位:℃·d;

CDD26—空調度日數(shù),單位:℃·d;

Z—計算供暖期天數(shù),單位:d;

te—計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溫度,單位:℃。

2.2.2建筑物

S—建筑物體形系數(shù),單位:m-1;

2

qH—建筑物耗熱量指標,單位:W/m;

K—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單位:W/(m2·K);

2

Km—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單位:W/(m·K);

SC—窗的綜合遮陽系數(shù),無因次。

εi—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的修正系數(shù),無因次。

ζi—不同朝向陽臺的溫差修正系數(shù),無因次。

φk─空氣換氣耗熱量的修正系數(shù),無因次。

φq─外墻主斷面?zhèn)鳠嵯禂?shù)的修正系數(shù),無因次。

2.2.3暖通空調系統(tǒng)

η1—室外管網熱輸送效率,無因次;

η2—供暖空調供熱時段不平衡修正系數(shù),無因次;

EHR-h—集中供暖系統(tǒng)耗電輸熱比;

EC(H)R-a—空調冷(熱)水系統(tǒng)循環(huán)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

φg─室外管網熱損失系數(shù)。

2.2.4給水排水系統(tǒng)

ηtj—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集熱效率;

CTP—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能效系數(shù)。

11

3氣候子區(qū)與室內外熱環(huán)境計算參數(shù)

3.0.1根據(jù)遼寧省各地不同的供暖度日數(shù)(HDD18)及空調度日數(shù)(CDD26)范圍,可

將遼寧地區(qū)劃分為兩個氣候區(qū)。遼寧省城市氣候子區(qū)及分區(qū)依據(jù)見表3.0.1。

表3.0.1遼寧省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氣候子區(qū)及分區(qū)依據(jù)

氣候區(qū)氣候子區(qū)分區(qū)依據(jù)

嚴寒地區(qū)

嚴寒(C)區(qū)3800≤HDD18<5000

(Ⅰ區(qū))

寒冷地區(qū)

寒冷(A)區(qū)2000≤HDD18<3800,CDD26≤90

(Ⅱ區(qū))

3.0.2室內熱環(huán)境計算參數(shù)的選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冬季供暖室內計算溫度應取18℃,樓梯間和封閉外廊等不供暖公共空間取12℃。

2冬季供暖計算換氣次數(shù)應取0.5h-1。

3.0.3遼寧省各主要城鎮(zhèn)氣候區(qū)屬及建筑節(jié)能計算用室外氣象參數(shù)見表3.0.3。

表3.0.3遼寧省主要城鎮(zhèn)氣候區(qū)屬及建筑節(jié)能計算用室外氣象參數(shù)

計算供暖期

供暖度日數(shù)空調度日數(shù)

氣候空氣換氣

城鎮(zhèn)HDD18CDD26天數(shù)(d)室外平均溫度

區(qū)屬耗熱量系數(shù)

(℃·d)(℃·d)Zte(℃)

b(W/m3)

西豐47686166-6.74.58

新賓48793168-6.64.56

清原45988165-6.34.50

撫順縣414814151-5.64.36

開原422014158-5.64.36

撫順414813159-5.54.34

鐵嶺401811153-5.54.34

Ⅰ(C)

昌圖412510157-5.54.34

本溪縣401317158-5.24.28

法庫415015158-4.94.22

鐵嶺縣401811153-4.94.22

桓仁41205158-4.94.22

彰武413413158-4.94.22

調兵山401812152-4.84.20

續(xù)表

康平412513157-4.84.20

阜新402224153-4.64.16

沈陽392925150-4.54.14

阜新縣402224154-4.54.14

本溪404616157-4.44.12

新民389523151-4.34.10

遼中397024152-4.14.06

燈塔385726150-4.14.06

義縣384131149-4.14.06

寬甸40954158-4.14.06

遼陽385726149-3.94.02

遼陽縣385726150-3.94.02

黑山385027151-3.94.02

建平381851166-3.84.00

北鎮(zhèn)384822149-3.73.98

岫巖383115152-3.73.98

臺安385114150-3.73.98

北票380955150-3.53.94

建昌382326148-3.53.94

喀左382454148-3.53.94

海城393825145-3.53.94

鳳城385917150-3.53.94

盤錦381516149-3.43.92

凌源382860151-3.33.90

鞍山383931141-3.23.88

大洼385317148-3.23.88

盤山382016149-3.23.88

大石橋362125143-3.13.87

朝陽355953143-3.13.87

朝陽縣Ⅱ(A)350940143-3.13.87

營口352629142-2.93.83

熊岳363420141-2.93.83

13

續(xù)表3.0.3

蓋州358423140-2.63.77

凌海371927147-2.63.77

錦州345826141-2.53.75

葫蘆島341227141-2.43.73

綏中341227144-2.43.73

興城339926143-2.33.71

丹東35666145-2.23.69

東港35345146-2.23.69

莊河34688141-23.65

瓦房店330828140-1.93.63

普蘭店31617138-1.73.59

長海30275125-0.23.30

金州298410123-0.53.36

大連2924161250.13.24

旅順2996121240.13.24

4建筑與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4.1一般規(guī)定

4.1.1建筑群的總體布置,單體建筑的平面、立面設計和門窗的設置,應考慮冬季利用日

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組織好自然通風,并有利于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

4.1.2建筑物朝向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物不應設有三面外墻的房間,主要房間宜

避開冬季主導風向。

4.1.3居住建筑的體形系數(shù)S不應大于表4.1.3規(guī)定的限值,當體形系數(shù)大于表4.1.3

的限值時,必須按照本標準第4.3節(jié)的要求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

表4.1.3居住建筑的體形系數(shù)S限值

建筑層數(shù)

氣候子區(qū)

≤3層(4~8)層≥9層

嚴寒(C)區(qū)0.500.300.28

寒冷(A)區(qū)0.520.330.30

4.1.4居住建筑的窗墻面積比M不應大于表4.1.4規(guī)定的限值。當窗墻面積比大于表4.1.

4的限值時,必須按照本標準第4.3節(jié)的要求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并且在進

行權衡判斷時,各朝向的窗墻面積比最大也只能比表4.1.4中的對應值大0.1。

表4.1.4居住建筑的窗墻面積比M限值

窗墻面積比M

朝向

嚴寒地區(qū)寒冷地區(qū)

北0.250.30

東、西0.300.35

南0.450.50

注:1表中的“北”代表從北偏東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圍;“東、西”代表從東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圍;

“南”代表從南偏東小于等于30°至偏西小于等于30°的范圍;

2外門的洞口面積計入窗墻面積比;

3凸窗的窗面積按洞口面積計算;

4封閉陽臺的窗墻面積比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

1)陽臺不供暖時,按隔墻上的窗(含門)的面積計算窗墻面積比;

2)陽臺供暖時,按封閉陽臺的外窗(含門)的面積計算窗墻面積比。

4.1.5樓梯間宜供暖。建筑出入口處應設過渡空間或雙道門等防寒措施。

4.1.6居住建筑宜積極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的設置應符合《民用建

筑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應用技術規(guī)范》GB50364的要求,并與建筑一體化設計。

15

4.2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4.2.1根據(jù)建筑物所處城鎮(zhèn)的氣候子區(qū)區(qū)屬不同,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不應大于表

4.2.1-1、4.2.1-2中規(guī)定的限值,周邊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保溫材料層熱阻不應小于表4.2.

1-1、4.2.1-2中規(guī)定的限值。當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shù)不滿足上述規(guī)定時,必須按照

本標準第4.3節(jié)的規(guī)定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

表4.2.1-1嚴寒(C)區(qū)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shù)限值

傳熱系數(shù)K[W/(m2·K)]

圍護結構部位

≤3層建筑(4~8)層的建筑≥9層建筑

屋面0.250.250.25

外墻0.300.350.40

架空樓板及外挑樓板0.300.350.35

非供暖地下室頂板0.500.500.50

透明單元外門2.702.702.70

非透明外門1.501.501.50

外窗、陽臺窗墻面積比≤0.301.602.002.00

門0.30<窗墻面積比≤0.451.501.801.80

地面及地下室外墻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

周邊地面1.401.100.83

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501.200.91

表4.2.1-2寒冷(A)區(qū)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shù)限值

傳熱系數(shù)K[W/(m2·K)]

圍護結構部位

≤3層建筑(4~8)層的建筑≥9層建筑

屋面0.300.300.30

外墻0.350.400.45

架空樓板及外挑樓板0.350.400.40

非供暖地下室頂板0.500.600.60

透明單元外門2.702.702.70

非透明外門1.501.501.50

外窗、陽臺窗墻面積比≤0.351.802.202.20

門0.35<窗墻面積比≤0.501.602.002.00

地面及地下室外墻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

周邊地面1.100.830.56

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200.910.61

16

注:1坡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大于45°按外墻計,小于等于45°按屋面計;

2供暖房間與室外直接接觸的透明外門應按陽臺門計;

3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樓板,應按非供暖地下室頂板計;

4屋頂透明部分傳熱系數(shù)限值同外窗;

5周邊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保溫材料層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4.2.2下列建筑其他圍護結構部位的傳熱系數(shù)不應大于表4.2.2中規(guī)定的限值,且進行圍

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時亦應符合要求。

表4.2.2其他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限值

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shù)K[W/(m2·K)]

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隔墻1.50

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戶門1.50

變形縫墻0.50

注:1變形縫兩側墻體做內保溫時,每一側墻體的傳熱系數(shù)不應大于表4.2.2的限值規(guī)定;

2當變形縫內沿高度和頂邊水平方向填滿保溫材料,且縫邊水平和垂直方向填充深度均不小于1000mm時,可認為達到限值要求。

4.2.3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K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外墻和屋面的K值應為考慮了熱橋影響后計算得到的平均傳熱系數(shù),應按本標準附

錄B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

2門窗的K值應為主體部分(包括透明玻璃和非透明門芯板)和窗(門)框等的整體

傳熱系數(shù),外窗的K值可按照本標準附錄D取值。

3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樓板與隔墻、變形縫墻的K值按主斷面?zhèn)鳠嵯禂?shù)確定。

4周邊地面是指室內距外墻內表面2m以內的地面,周邊地面及與土壤接觸的地下室

外墻只需計算保溫材料層的熱阻,周邊地面及非周邊地面的當量傳熱系數(shù)應按本標準附錄C

的規(guī)定取值。

4.2.4平屋頂供暖房間的屋頂透明部分的總面積不應大于平屋頂總面積的5%,坡屋頂供

暖房間的屋頂透明部分作為采光用時,屋頂透明部分面積不應超過所在房間面積的10%。

4.2.5居住建筑凸窗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除南向外不應設置凸窗。

2當設置凸窗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凸窗凸出(從外墻外表面至凸窗外表面)不應大于400mm;

2)凸窗的傳熱系數(shù)不應大于該朝向外窗的傳熱系數(shù)限值的85%;

3)凸窗的不透明頂板、底板、側墻的傳熱系數(shù)不應大于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shù)限值。

4.2.6陽臺和室外平臺的熱工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7

1陽臺下列部位的傳熱系數(shù)應符合本標準第4.2.1條對外墻和外窗的限值規(guī)定:

1)敞開式陽臺內側的外墻和外門窗;

2)封閉陽臺的陽臺外墻(欄板)與陽臺門窗;

3)不供暖封閉陽臺與直接相通房間之間設置的隔墻和門窗。

2與室外空氣直接接觸的陽臺底板及頂板的傳熱系數(shù)應分別符合本標準第4.2.1條對

外挑樓板及屋面的限值規(guī)定。

3下部為供暖房間的室外平臺的傳熱系數(shù)應符合本標準第4.2.1條對屋面的限值規(guī)

定。

4.2.7樓梯間和其他套外公共空間的熱工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樓梯間、封閉外廊等套外公共空間與室外連接的開口處應設置門或窗,外門應具有

自動關閉功能且該門和窗的熱工性能不應低于主體建筑外窗或外門的要求;

2無論樓梯間和其他套外公共空間是否供暖,其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均不得低于主體

建筑外圍護結構的要求。

4.2.8外窗(包括封閉陽臺外窗)、敞開式陽臺的陽臺門(窗)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

其氣密性等級不應低于國家標準《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

GB/T7106-2008中規(guī)定的7級。

4.2.9居住建筑外窗的實際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所在房間地面面積的1/20,并應采取

可以調節(jié)換氣量的措施。居住建筑宜選用窗式或墻式微量通風換氣系統(tǒng),有條件的宜選用有

余熱回收的換氣系統(tǒng),以降低建筑物空氣換氣耗熱量。

4.2.10外圍護結構的下列部位應進行保溫構造設計:

1外保溫的外墻和屋頂應減少混凝土出挑構件、附墻構件、屋頂突出物等,否則應采

取有效的隔斷熱橋的保溫措施,防止墻體及屋面內表面結露。

2外墻采用外保溫時,外門窗的安裝宜靠近外墻主體部位外側,否則外門窗外側周邊

墻面應進行保溫處理。外門窗與墻體之間的縫隙,應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填充,并作防水密封

處理,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漿補縫。

3變形縫墻應采取保溫措施,并應在保溫層外做有效的防水封閉處理。當變形縫內填

充保溫材料時,應沿高度和頂邊水平方向填滿,且縫邊水平、垂直方向填充深度均不應小于

1000mm,且填充材料應與變形縫兩側墻體有效結合。

4建筑熱橋部位均應進行保溫處理,以保證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不低于冬季室內空

氣設計溫、濕度條件下的露點溫度。

4.2.11地下室外墻應根據(jù)地下室的不同用途,采取合理的保溫措施。

18

4.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

4.3.1當居住建筑的體形系數(shù)不大于本標準第4.1.3條規(guī)定的限值,窗墻面積比不大于本

標準4.1.4條規(guī)定的限值,且圍護結構各部位熱工性能參數(shù)均符合本標準第4.2.1條、4.2.

2條規(guī)定的限值時,可直接判定該設計建筑物的耗熱量指標符合本標準4.3.2條的規(guī)定。當

體形系數(shù)、窗墻面積比及4.2.1條中圍護結構各部位熱工性能參數(shù)中有任意一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