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練習-03詩歌鑒賞(北京)_第1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練習-03詩歌鑒賞(北京)_第2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練習-03詩歌鑒賞(北京)_第3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練習-03詩歌鑒賞(北京)_第4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練習-03詩歌鑒賞(北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中考語文沖刺復習新題速遞-03詩歌鑒賞(北京專用)

一、詩歌鑒賞

(2023?北京朝陽?統(tǒng)考一模)閱讀《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完成下面小題。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婺,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依據(jù)你對這首詞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荨?/p>

這是一首登高懷古之作。詞人登上“”遠望神州大地,觸景生情,””

一詞傳達了詞人對千古興亡的無窮思緒;下闋詞人懷古詠志,巧妙化用曹操的話表達自

己的感慨,氣魄極其宏大雄壯。

2.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與本詞"生子當如孫仲謀”都寫到

了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請結合內容,簡要說明作者分別借英雄人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023?北京通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3.這是辛棄疾寫給好友陳同甫的一首詞,“破陣子”是這首詞的。詞中上片描述

軍旅生活,以“醉里挑燈看劍”發(fā)端,接踵而來的是這些極雄豪、壯美的情景:聽號角,

,聽塞外聲,沙場點兵。下片描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詞人,拉滿霹靂作響的

雕弓。”使得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

4.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和本詞中的“夢回吹

角連營”都寫到了夢。請結合詩詞內容分析兩位作者分別借“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023?北京順義?統(tǒng)考一模)閱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5.《破陣子》是一首壯詞,既有夢境中麾下分炙、、等豪壯場面的描寫,

也有現(xiàn)實中“”的悲壯的感嘆。

6.“夢”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中。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

夢日邊”,與本詞"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都寫到了夢。簡要說說兩位詩人借“夢”

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7.(2023?北京東城?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

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

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1)下面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先記敘描寫,再議論抒情,既寫了詩人的窘狀,也表達了他

的濟世情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B.《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處處扣“壯詞”來寫:開篇壯懷激烈,夢中情景豪

情萬丈,結尾感嘆壯志難酬,更添悲涼。

C.《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多次變換,有曲折跌宕之感,這更能表現(xiàn)

詩人命運悲苦和對個人前途的絕望。

D.《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醉”“挑”“看”,寫作者醉時撥燈看劍,表明他

醉了也不忘上戰(zhàn)場殺敵報國之志。

(2)兩首詩詞的場景(或環(huán)境)描寫,都有精彩之處,請分別結合詩歌內容作簡要賞析。

試卷第2頁,共10頁

(2023?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漁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8.這首詞上片著重寫景:首先"”字統(tǒng)領景物特點,又通過“雁去無留意”側面

烘托出邊塞的特點。

9.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和蘇軾的“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都

是借典故抒發(fā)情感,請結合詩句內容,分析這兩首詞借典故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答:_

10.(2023?北京?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詩的前八句集中筆墨突出邊塞風光的“奇異”:通過"忽如”等詞表現(xiàn)了邊塞之

雪來得“奇早”;通過“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

冷難著”表現(xiàn)雪后邊塞天氣的。

(2)有人說韓愈“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二句,和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請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2023?北京平谷?統(tǒng)考一模)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IL”一切景語皆情語”情為主,景為賓。當望岳的視線越來越近時,詩人杜甫情隨景動,

并逐漸達到了頂峰。遠望郁郁蔥蔥的泰山橫亙于齊魯大地,詩人內心;近觀泰

山的(特點),詩人偏愛和驚嘆之情噴薄而出;從遠從近看景略顯粗放,于是

他凝神細看那“歸鳥”,直至眼眶要裂開,他被泰山景色的神態(tài)也就躍然紙上。詩

人望岳,由遠而近,由朝至暮;遠看見勢,近看生情,細看則摹景入神。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下列詩句中與其

所用手法一致的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2023?北京豐臺?統(tǒng)考一模)閱讀《漁家傲?秋思》,完成后面小題。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3.這首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片以“”統(tǒng)領,寫出了邊塞的

獨特景象;下片的“羌管悠悠”呼應了上片的“邊聲”,與"霜滿地”一起,渲染了一種

的氣氛。

14.《十五從軍征》中“八十始得歸”和本詞“燕然未勒歸無計"都有"歸''字,簡要說說這兩

個"歸''字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

(2023?北京西城?統(tǒng)考一模)閱讀《山坡羊?潼關懷古》,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yǎng)浩

試卷第4頁,共10頁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

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5.下列對這首散曲的理解有■譯的一項是()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題目。整首曲開篇寫景,而后懷古抒情,最后生

發(fā)議論。

B.曲中“聚”字化靜為動,表現(xiàn)峰巒的眾多和動感;"怒''字把河水人格化,寫出波濤的

洶涌澎湃。

C.“山河表里潼關路”一句寫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現(xiàn)出潼關一帶山河雄偉、地

勢險要的特點。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一種深沉的情感,使他產(chǎn)生這種情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

做了土

16.詠史懷古類詩歌常以歷史事件或人物為題材表達思想情感。請結合本曲和杜牧的《赤

壁》,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借歷史事件或人物來表達思想情感的。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023?北京?模擬預測)閱讀《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題。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7.本詩寫詩人出使途中的所見所感。言事中又有寫景,頷聯(lián)借“征蓬”和“歸雁”傳達出

詩人的內心感受,頸聯(lián)以傳神的筆墨描繪塞外風光,個人的情緒在_______的景

象中已然消散,情感也隨之升華。

18.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與畫線詩句

都勾勒出了大漠圖景,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大漠之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19.(2023?北京?一模)閱讀古詩,完成各題。

[甲]使至塞上[乙]送友人

王維李白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征蓬出漢寒,歸雁入胡天。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揮手自茲去,蕭簫班馬鳴。

(1)閱讀甲、乙兩詩,用詩中詞語填空。

《使至塞上》中的“”和《送友人》中的““這類意象通常比喻”漂泊遠行之人

(2)王維的詩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李白《送友人》中

也有“落日”句,具備“詩中有畫”的特點。請從情感上進行比較賞析。

(2023?北京?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

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0.曲中表現(xiàn)主旨的句子是:,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1.請從感官角度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表達效果。

22.(2023?北京?模擬預測)按要求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D“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借的典故,表達的感情。

(2)請賞析“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兩句詩的妙處。

(2023?北京?模擬預測)閱讀《春望》,完成下面小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試卷第6頁,共10頁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3.《春望》開篇就寫出望中所見:殘破不堪的國都,的長安城。頸聯(lián)中"

交代造成這種景象的原因,"連三月''表明o

24.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與

本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都寫到了“鳥”。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鳥”表達

了怎樣的情感。

(2023?北京?模擬預測)閱讀《江城子?密州出獵》,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襲,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

射虎,看孫郎。

酒甜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遺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

北望,射天狼。

25.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①”字貫穿全篇,上片寫出獵,下片

寫②,把詞中歷來花前月下的兒女情,換成汪洋恣意的英雄氣。

26.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范仲淹《漁家傲?秋

思》中“濁酒一杯家萬里”,與本詞"酒酣胸膽尚開張”都寫到了酒。請簡要說明三位作者

分別借“酒”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023?北京?模擬預測)閱讀《雁門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題。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27.這首詩是一首以戰(zhàn)爭為背景的抒情詩,寫出了戰(zhàn)爭的艱苦,演染了悲壯的氣氛。以

“黑云壓城”表現(xiàn)敵軍云集而來;以“塞上燕脂”表現(xiàn)①一;以"②一“寫乘夜奔襲之狀。

28.《雁門太守行》和《登幽州臺①歌》都寫到了黃金臺,請你說說詩人借“黃金臺''分

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注:①幽州臺:即黃金臺

答._____________

(2023?北京?模擬預測)閱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完成8—9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29.這是一首壯詞。上片以“醉里挑燈看劍”發(fā)端,接踵而來的是記憶中這些極雄豪、壯

美的情景:聽號角,分麾下炙,聽塞外聲,。下片描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后,

“”一詞使得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

30.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與本詞“夢回吹角

連營”都寫到了夢。請筒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023?北京?模擬預測)閱讀《行路難(其一)》,完成后面小題。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1.這首詩雖是短篇,卻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原因之一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

感情的復雜變化。詩篇以歡樂宴飲起筆,接著連用“停”“投”“拔”“顧”四個動詞,心緒急

轉,表現(xiàn)詩人內心的;中間四句,運用象征和典故,展示了詩人心理上—變化

交替;結尾句,經(jīng)歷了前文的反復回旋后,境界頓開,唱出了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

理想抱負總有實現(xiàn)的一天。

32.為了紀念李白,全國多處建有他的雕像。下面幾個雕塑,你認為哪一個最符合《行

路難(其一)》中李白的形象,結合詩句簡要說明理由。

甲乙丙

試卷第8頁,共10頁

二、對比閱讀

(2023?北京門頭溝?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3.詩歌頷聯(lián)從和兩方面,寫出面對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時自己內心的悲憤

和擔憂之情。

34.依據(jù)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荨?/p>

詩歌頸聯(lián)""與“"兩詞,既是真實的地名,也是作者悲苦、絕望的內心寫照。

本聯(lián)中的動詞"”更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為國奔走的艱難無助。

材料二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

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

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

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

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

心。

35.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非獨賢者有^心也里非曲直

B.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屋會儼然

C.四不為茍得也溫敢知新

D.得之則生妙手偶得

36.對“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一句的理解,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選取生而恐懼死是人的“本心”,因為心中有大義,所以賢者選取生逃避死。

B.面對生死抉擇,“舍生取義”的人認為,“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為生存不擇手段。

C.這句話作者從“所欲”和“所惡”兩方面論述了在道義面前不茍且偷生,不躲避災禍。

D.本句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從“生和死’’兩方面進一步闡釋前文“舍生取義”的觀點.

材料三

梅嶺三章(末章)

陳毅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37.根據(jù)上面三則材料,在下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荨?/p>

生與死的抉擇,是人面對的最嚴峻的考驗。文天祥的“①”詩句寫出了他的寧死不屈;

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孟子提出了著名的觀點;《梅嶺三章》中的“③”

詩句抒寫了陳毅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崇高理想。古往今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為正義而獻

身,體現(xiàn)了他們的和偉大人格。

試卷第10頁,共10頁

參考答案:

1.北固樓(北固亭)悠悠2.杜牧借周瑜表達了自己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

無從施展的無奈;辛棄疾借孫權表達了對英雄的仰慕,對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與憤慨。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詩詞內容。

結合“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可知,詩句的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

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結合“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可知,詩句的

意思是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往事悠悠,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

滾地奔流不息。綜上分析可知,詞人登上北固樓,遠望神州大地,觸景生情,“悠悠”一詞傳

達了詞人對千古興亡的無窮思緒。

2.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感主旨。

結合“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可知,詩句的意思是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那

么銅雀高臺春光深,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詩人借周瑜,表現(xiàn)了詩人英雄無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曲折反映了作者生不逢時的感慨,懷才不遇的慨嘆之情。

結合“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可知,詩句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

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辛棄疾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

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

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

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作者在這里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

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

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

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

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3.示例:詞牌分麾下炙騎著飛快的戰(zhàn)馬可憐(白發(fā)生)4.示例:

李白被賜金放還,慨嘆仕途艱難,借典故中的夢,表達自己期望得到明主賞識、施抱負的愿

望;辛棄疾抗金失敗,晚年失意閑居,借夢抒發(fā)了他壯志難酬的抑郁憤慨之情。

【解析】3.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及內容理解。

“破陣子”,為詞牌名,此調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答案第1頁,共17頁

根據(jù)題干“詞中上片描述軍旅生活'’和"接踵而來的是這些極雄豪、壯美的情景:聽號角”“聽

塞外聲,沙場點兵”的提示,找到空缺位置對應的語句“八百里分麾下炙“,可知此處可填“分

麾下炙

根據(jù)題干”下片描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的提示,找到空缺位置對應的語

句“馬作的盧飛快”,可知此處可填“騎著飛奔的戰(zhàn)馬”。

“可憐白發(fā)生“,使得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可憐''是可惜的意思,表達了作者滿腔

雄心壯志卻難以實現(xiàn)的憤懣(壯志難酬的悲嘆)。

4.本題考查對比閱讀。

創(chuàng)作背景:李白入京后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

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的意思是

像姜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jīng)過日邊。結合上句“欲渡黃河冰塞

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正面寫“行路難”表達自己不甘消沉,繼續(xù)追求的愿望,可知,此處借

姜尚、伊尹的遇合,表達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得到明主賞識,一展抱負的思想感情。

本詞“夢回吹角連營”的意思是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聯(lián)

系“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可知,作者夢到軍營生活與戰(zhàn)斗場景,結合下片“了卻君

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可知,夢境寫得酣暢淋漓,將愛國之心、忠君之

念及之間自己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結句猛然跌落,在夢境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照中,宣泄了壯

志難酬的一腔悲憤。整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

思想感情。

5.塞外聽聲沙場點兵(激烈作戰(zhàn))可憐白發(fā)生6.示例:李白借用典

故中的“夢”,表達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明主賞識、施展才能抱負的強烈愿望;辛棄疾借“夢”

抒發(fā)了報效國家、壯志難酬的痛苦和憤慨之情。

【解析】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詞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意思是: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

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zhàn)斗樂曲。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在“沙場秋點兵突出地表現(xiàn)

了雄壯的軍容,表現(xiàn)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由此可知,前兩空應該填寫“聽塞外

聲、沙場秋點兵詞的下片在描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后,由夢境轉入現(xiàn)實,詞的風格由雄壯

變得悲壯,特別是“可憐白發(fā)生”一句抒發(fā)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壯慨嘆。據(jù)此可填寫作

答。

答案第2頁,共17頁

6.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釣溪,

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jīng)過日邊。結合上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

滿山”,正面寫“行路難”表達自己不甘消沉,繼續(xù)追求的愿望,作者借姜尚、伊尹的典故,

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得到明主賞識,一展抱負的思想感情。

本詞“夢回吹角連營”敘寫作者在夢境中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

角聲,結合下片“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可知,夢境寫得酣暢淋漓,

將愛國之心、忠君之念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結句“可憐白發(fā)生“猛然跌落,在夢境與現(xiàn)實的

強烈對照中,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由此可見,作者借“夢”抒發(fā)了作者想要殺敵

報國,建功立業(yè)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痛苦和憤慨之情。

7.(I)C

(2)示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風怒號”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秋風聲勢之盛;“卷”“飛”

等一系列動詞寫出狂風威力之大,動態(tài)十足,驚心動魄?!镀脐囎?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戰(zhàn)馬比喻成的盧馬,將弓箭比喻成驚雷,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戰(zhàn)場上

的驚險與激烈,表達了詞人希望自己能夠馳騁沙場、沖鋒陷陣的愿望。

【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

C.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兩韻一轉,多次變換,有一種參差錯落、曲

折跌宕的感覺,這有助于表現(xiàn)坎坷生活和悲涼郁塞的心情,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選項

“表現(xiàn)詩人命運悲苦和對個人前途的絕望”有誤。

故選C。

(2)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描寫惡劣天氣的詩句是“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

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可以從修辭角度賞析,如"怒號”寫出了

秋風凜冽的氣勢。還可從“卷”“飛”“掛”“飄”“沉”一系列動詞入手賞析,則是寫出狂風的威力。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兩句是說英雄騎著

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暗谋R”,良馬名。據(jù)《世說新語》

載,劉備在襄陽遇難,的盧載他一躍三丈,脫離險境。后用“的盧”形容善戰(zhàn)的良馬。讓我們

好像看到的盧快馬在飛馳電掣般前進,強弓勁矢在霹靂般震響。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

弦,,的巨響中,仿佛看到若干連續(xù)出現(xiàn)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

答案第3頁,共17頁

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zhàn)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運用典故,引

發(fā)聯(lián)想,借劉備之威,含蓄委婉地抒發(fā)壯志豪情,增強詩詞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

8.異荒涼(寂寥)9.范仲淹借“燕然勒石”的典故,寫出詞人以及將士們還

沒有像西漢的竇憲一樣建立功勛,表達他們既思念家鄉(xiāng)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復雜情感。蘇軾借

“馮唐出使”的典故,寫出詞人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式的人物將他召回,表達他渴望被重用,

為國效力的情感。

【解析】8.考查字詞賞析。

第一空: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寫景以首句中的“異”字統(tǒng)領,”衡陽雁去無留意”為第一

“異”,大雁早早離去,一點留下來的意思都沒有?!八拿孢吢曔B角起”為第二“異",四下里響

起的聲音是凄涼的號角之聲,與中原大地不同?!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為第三“異”,城

門早早關閉,又與中原大地不同.

第二空:”衡陽雁去無留意?!焙怅栄闳ナ茄闳ズ怅柕牡寡b;古人相傳,北雁南飛,到衡陽

而止。衡陽城南有回雁峰,樣子很像回旋的雁?!扒飦怼保瑵M目蕭條;“風景”越發(fā)“異”得難忍,

所以雁兒毫不留戀地非飛走不可。這里表面寫的是雁,通過寫雁,表現(xiàn)了邊塞的荒涼,又在

寫人。即連大雁都不愿在這兒呆下去了,更何況人?

9.考查比較閱讀。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zhàn)事

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前一句寫守邊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后一句寫將士們的矛

盾心理?!把嗳弧?,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愛山?!袄铡?,刻的意思。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

載,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打垮匈奴進犯,乘勝追擊,“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

功”而還。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勝利的代名詞。“燕然未勒歸無計”,意思就是抗敵的大功

還沒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計議了。借典故表達了將士們既思念家鄉(xiāng)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

復雜情感。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兩句是說,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

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樣信任我)呢?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

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jié)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是

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

10.(1)即奇寒

(2)“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

答案第4頁,共17頁

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使用了比喻的

修辭手法。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比喻“北風”使雪花飛舞,比喻新奇,聯(lián)想豐富,生動形象

地寫出詩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現(xiàn)了邊塞奇異的風光。

【詳解】(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前四句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

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了一夜盛開的梨花,

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昂彀嗽录达w雪”,一個“即”字,維

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忽如”

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

奇的神情?!凹础薄昂鋈纭钡仍~形象、準確地表現(xiàn)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情形。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意思是:雪花飛進

珠簾沾濕了羅幕,狐裘不保暖蓋上錦被也嫌單薄。將軍戰(zhàn)士們冷得拉不開弓,鎧甲凍得難以

穿上。經(jīng)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飛雪進入珠簾,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

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打濕了軍帳?!鞍籽钡挠绊懬秩胧覂龋B裹著軟和的“錦衾”也

只覺單薄?!耙簧砟茈⑽宓窕?,,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

是“都護鐵衣冷難著”。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xiàn)雪后邊塞天氣的

奇寒無比。

(2)本題考查表達技巧。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間春風

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花喻冬雪,將雪花比作梨花在枝

頭開放;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象,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

的無邊春意,新穎地寫出了邊塞雪后的美麗情景,表現(xiàn)了作者驚訝激動之情。

《春雪》中“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意思是:白雪卻嫌棄春天來的太晚,因而在

庭院里的樹木間飛來穿去,把自己扮作飛舞的花兒。運用比喻手法,把白雪比喻成飛花,初

春時節(jié),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

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故穿庭樹''紛飛而來。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

詩的意趣?!白黠w花”三字,翻靜態(tài)為動態(tài),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

者目不暇接。兩首詩都將白雪比作花,寫出了雪花紛飛的美景。

11.激蕩靈秀和巍峨陶醉癡迷迷戀12.D

答案第5頁,共17頁

【解析】11?考查詩句賞析。

第一空:首聯(lián)“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為遠望泰山。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

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

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所以詩人遠望泰

山時的心情是激蕩欣喜。

第二空:“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為近望泰山。一個“鐘”字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

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用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

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

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前一句突出了泰山的靈秀,后一句突出了泰山的巍峨。

第三空:“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

蕩漾?!皼Q眥''二字尤為傳神,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面前像著了迷似的,為

了看夠,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得

更為形象鮮明。"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說明已是薄暮時分作者還未曾離去。表現(xiàn)了作者對

泰山景色的沉醉與迷戀之情。

12.考查寫作手法。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這是用典?

A.運用比喻的修辭,把雪花比作梨花;

B.前一句是實寫,后一句是虛寫,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

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C.運用比喻,把自己比作落紅;

D.運用“黃金臺”的典故,表現(xiàn)了以死報國的決心;

故選D。

13.異(或“風景異”)凄涼(或悲涼,意思對即可)14.相同點:思鄉(xiāng)、無

奈之情。不同點:《漁家傲?秋思》的“歸”字還表達了建功立業(yè)的渴望與壯志難酬的悲傷;《十

五從軍征》的“歸”字還表達了歸鄉(xiāng)的急切與期待。

【解析】13.本題考查的是對這首詞的內容的理解、環(huán)境描寫手法運用的分析把握。我們解

答時要結合整首詞,逐句進行分析。

第一空: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qū)域。“秋

答案第6頁,共17頁

來“,點明了季節(jié)。“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

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jié)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

因而一個"異''字,統(tǒng)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

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

第二空:“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無留意''是

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qū)到了秋天,寒風蕭瑟,

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qū)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

勁。下邊續(xù)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zhàn)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

起,形成了濃厚的凄涼氣氛。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

塞鳥瞰圖。

14.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對比分析。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兩句,直言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歲才歸家。他“十五從

軍征”,他“從軍征”,系出于戰(zhàn)事,一去就是數(shù)十年?!鞍耸迸c“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

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思鄉(xiāng)而不能回家

的無奈之情溢于言表;八十歲是虛寫,寫出從軍時間之長,兵役的繁重。正因為“十五”從軍,

“八十”方回,其間數(shù)十年與家人失去聯(lián)系,對家中情況一無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

的情況,表達了老兵歸鄉(xiāng)的急切與期待之情。

“燕然未勒歸無計”,指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突出了詞人的思鄉(xiāng)和無

奈之情。將軍或者說詞人通宵不眠,發(fā)為之白的原因,很明顯是“燕然未勒歸無計”造成的,

征夫落淚也是出于同樣原因:即希望取得偉大勝利,表現(xiàn)了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而戰(zhàn)局長

期沒有進展突出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傷之情;因而難免思念家鄉(xiāng),妻子兒女魂牽夢繞。愛國

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了他們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因而相同的情感都有思鄉(xiāng)和

無奈之情,不同點是《十五從軍征》還有歸鄉(xiāng)的急切和期待,而《漁家傲?秋思》則還有對

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和壯志難酬的悲哀。

15.D16.張養(yǎng)浩借秦漢王朝的興衰更替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杜牧借

周瑜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事件表達了對戰(zhàn)爭勝利條件的思考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不平。

【解析】15.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D.“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這里概括了歷代帝業(yè)盛衰興亡

的滄桑變化,但不是傷感悲憤的主要原因,“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才是主要原因,歷

答案第7頁,共17頁

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作者倍感沉痛:

故選D。

16.本題考查表現(xiàn)手法。

張曲:根據(jù)“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可知,寫作者途經(jīng)潼關

時的所見所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chǎn)生的深沉的感慨。作者遙望古都長

安,憑吊古跡,思緒萬千,激憤難平。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

作為數(shù)朝古都,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

作者萬千滋味涌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guī)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

麗之宮闕,寸瓦尺磚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不禁感慨萬千。作者面對繁華過后

的廢墟所發(fā)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tǒng)治者悲涼,亦為百姓悲涼。

杜詩:根據(jù)“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可知,詩人發(fā)議論,抒感慨,設想“東風不

與周郎便“,讓人耳目一新,以“二喬”兩名女子可能的命運來暗指作戰(zhàn)雙方可能的結局,暗

示周瑜取勝是因為時運的影響,抒發(fā)自己空有才能,生不逢時的郁悶之情。兩句詩以小見大,

引人深思,含蓄、形象而又頗見風致。

17.飄零雄渾壯闊18.《白》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

沙塞雪景,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烘托出詩人的離愁別緒。本詩兩句

通過描繪了出使邊塞的雄奇壯觀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內心孤寂之情。

【解析】17.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與情感。

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意為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詩人以“征

蓬”“歸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

天”,傳達出詩人內心的飄零之感;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傳神的筆墨描繪塞

外風光,寫詩人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詩人把自

己的飄零孤寂的情緒巧妙地消散在雄偉壯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情感也隨之升華。

18.本題考查對比閱讀。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意為無邊沙漠結成百丈

堅冰,憂愁的陰云凝結在長空;詩人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

文的歡樂場面,體現(xiàn)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也為下文送武判官歸京展現(xiàn)了一個典型的送別

環(huán)境,烘托出送別友人的離愁別緒;

本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為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詩人以

答案第8頁,共17頁

傳神的筆墨描繪塞外風光,寫詩人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

境雄渾,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天涯飄零的悲壯情懷。據(jù)此作答。

19.(1)征蓬;孤蓬

(2)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云霄,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

風光,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對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

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

【詳解】(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

結合《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漢塞”可知,詩句的意思是隨風遠飛的枯蓬飄出漢塞,這里比喻

詩人自己,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結合《送友人》中“孤蓬萬里征”可知,

詩句的意思是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這里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

的朋友。據(jù)此可知,《使至塞上》中“征蓬”和《送友人》中的“孤蓬”這類意象通常比喻“漂泊

遠行之人

(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的情感主旨。

結合《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知,這是寫作者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

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邊疆沙漠,浩瀚無邊,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

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

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

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

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

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

描繪中。

結合《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可知,詩人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

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

不舍。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

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

道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后的光線

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

別的心情。據(jù)此作答。

2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憂慮國計民生和同情百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