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廬江巢湖七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1頁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巢湖七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2頁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巢湖七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3頁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巢湖七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4頁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巢湖七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安徽省合肥市廬江巢湖七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集中練習

高一語文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5分)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文化自信自強,包含堅定文化自信和推進文化自強兩個方面,是辯證統(tǒng)一的范疇。文化自信涉及對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文化自強則需要通過發(fā)揮文化建設鑄魂、塑形、啟智、潤心、賦能等獨特功能,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實現(xiàn)文化價值固基、文化體系完善,文化動力強盛的目標,一方面,需要我們提振民族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注重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延續(xù)文脈,持續(xù)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提升文化自信自強理念,使文化建設成果與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相適應,同國家社會建設趨向相協(xié)調。

我們要聚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人文精神,開啟當代中國文化精神的尋根、承續(xù)與拓展旅程,從研究闡發(fā)、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xié)同推進并取得新成果;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置于世界文明發(fā)展視域中全面審思檢視,從觀念、制度、行為、物質和精神等層面,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原則,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立足中華文化立場,將文化自信自強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事業(yè)的各個方面,譜寫波瀾壯闊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

(摘編自蔡勁松《以文化自信自強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人民論壇網”2022年12月3日)

材料二:

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學術高地建設工程以學理上能貫通、學術上集大成為學術目標,通過歷時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進行了全面的學術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考古學研究早已證明人類文明起源并非一種模式,中華文明起源具有獨特的路徑。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從而完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的嘗試,也是與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敘事進行平等對話。

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涵蓋了人類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現(xiàn)出不同于西方的中華路徑,是獨特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研究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是以神話敘事方式建構的文明起源過程,內容涉及人類文明起源的諸方面,如自然和人類的起源,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與國家的起源等,作為獨特的文明起源敘事,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詮釋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價值觀與民族精神,還表現(xiàn)了為中華文明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驅動力的趨向于堅守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漸進性思維。

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譜系的植理,不僅是對人類文明起源進行的系統(tǒng)性建構,也揭示出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內容的演進反映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事實,是當代進行中西文明對話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義的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對自然和人類起源進行了解釋,也追溯了早期社會關系的產生,并對國家的產生和治理規(guī)則進行了建構,最終成為民族自我認同的核心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文明精神性、符號化和思維模式的源頭,與西方神話相比毫不遜色。這種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客觀認知將極大地改變過去重視西方神話,忽視乃至輕視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現(xiàn)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對話。

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學術研究工程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為中華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龐大的、系統(tǒng)性的實證,不僅為過去主要依靠考古和歷史文獻研究形成成果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在神話與考古、歷史文獻的比照研究中幫助當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誕生的意義和價值。研究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具有重視文化制度創(chuàng)制、強調科學發(fā)明、弘揚創(chuàng)造精神的特色,說明制度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長處,科技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世神話體現(xiàn)的科技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此前常被忽視,但女媧神話講述的制陶與冶金技術的發(fā)生,燧人氏神話所講述的人工取火技術的發(fā)明,神農氏神話講述的中草藥的發(fā)現(xiàn),黃帝神話講述的交通工具的發(fā)明,嫘祖神話講述的養(yǎng)蠶繅絲技術的出現(xiàn),帝嚳神話講述的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等,無不體現(xiàn)了申華先民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熱愛和對科學真理的追求。這些結論將幫助當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論遮蔽的中華文明的光輝真相。研究還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體現(xiàn)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是當代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資源,因此研究、傳承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有助于建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類命運共體的建構。

(摘編自任小文《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從源頭上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文匯報》2022年12月5日)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化建設要實現(xiàn)價值固基、體系完善、動力強盛的目標,就必須堅持核心價值引領,發(fā)揮文化建設獨特功能,走創(chuàng)新之路。

B.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強調科學發(fā)明,體現(xiàn)了中華先民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熱愛和對科學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華民族科技創(chuàng)新的優(yōu)勢。

C.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是民族自我認同的核心文化符號,也是中華文明精神性、符號化和思維模式的源頭,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義。

D.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要堅持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原則,而且要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文明中心論重視西方神話,忽視中華神話,因而遮蔽了人類文明的真相。

B.在堅守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漸進性思維為中華文明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

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傳承和發(fā)展的關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D.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內容的演進既有中華路徑,也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持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張載“橫渠四句”:“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B.錢鐘書《談藝錄》:“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p>

C.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

D.王蒙《傳統(tǒng)文化與價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聯(lián),在繼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創(chuàng)新,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精華?!?/p>

4.“天人合一”出自《莊子》中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它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遵循,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如何協(xié)同推進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1.B2.A3.D

4.①“天人合一”彰顯了中國古代哲學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體現(xiàn)了中國立場、中國經驗、中國路徑。②具有普適性和現(xiàn)代意義,融入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各個方面,正在促進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5.①梳理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譜系,建構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②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新材料,深度解讀中華文明誕生的意義和價值。③展開中西文明的平等對話。④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B.“科技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勢”于文無據(jù),原文材料二第五段為“科技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而沒有“科技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勢”的內容。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A.“因而遮蔽了人類文明的真相”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這些結論將幫助當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論遮蔽的中華文明的光輝真相”可知,“遮蔽的”應該是“中華文明的光輝真相”,而不是“人類文明的真相”。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論題:以文化自信自強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即兩個觀點:一是在堅守傳統(tǒng)中自信,二是在自強中推進發(fā)展。

A.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繼續(xù)傳遞學習曾經文學圣人的深厚學說知識,為了開創(chuàng)今后時代太平昌盛的基礎。強調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B.這句話的意思是:東西南北乃至全世界的心理,都有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強調各種文化之間的交融與互鑒。

C.這句話的意思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經歷過千百年的演變推進,達到頂峰的的時候是在宋朝。后來逐漸衰弱,但是最終一定會再次振興。強調對文化復興的信心。

D.這句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聯(lián)”體現(xiàn)了在堅守傳統(tǒng)中自信,“在繼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創(chuàng)新,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精華”體現(xiàn)了在自強中推進發(fā)展,符合材料一的觀點。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天人合一”出自《莊子》中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意思是指天與人的關系緊密相聯(lián),不可分割。強調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的相通和統(tǒng)一。根據(jù)材料一“一方面,需要我們提振民族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注重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延續(xù)文脈,持續(xù)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提升文化自信自強理念,使文化建設成果與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相適應,同國家社會建設趨向相協(xié)調”可知,我們需要注重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延續(xù)文脈,而“天人合一”彰顯了中國古代哲學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是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體現(xiàn)了中國在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立場、經驗和路徑。

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原則,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立足中華文化立場,將文化自信自強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事業(yè)的各個方面,譜寫波瀾壯闊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具有普適性和現(xiàn)代意義,融入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各個方面,正在促進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能力。

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學術高地建設工程以學理上能貫通、學術上集大成為學術目標,通過歷時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進行了全面的學術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可知,要協(xié)同推進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就要梳理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譜系,建構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

根據(jù)材料二第二段“考古學研究早已證明人類文明起源并非一種模式,中華文明起源具有獨特的路徑。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從而完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的嘗試”可知,要協(xié)同推進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就要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新材料,深度解讀中華文明誕生的意義和價值。

根據(jù)材料二第四段“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譜系的植理,不僅是對人類文明起源進行的系統(tǒng)性建構,也揭示出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內容的演進反映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事實,是當代進行中西文明對話的重要材料”可知,要協(xié)同推進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就要展開中西文明的平等對話。

根據(jù)材料二最后一段“研究還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體現(xiàn)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是當代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資源,因此研究、傳承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有助于建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類命運共體的建構”可知,要協(xié)同推進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就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海島茉莉

江志強

島,孤零零地懸在大海深處。駐扎島上的只有八個兵。班長兼炊事員老黃年齡最大,兵齡最長。

給養(yǎng)船半個月來島一次,送來米面糧油、書報雜志,還有兵們的信。北歸之時,給養(yǎng)船就把兵們寫的信捎走,靠港后寄向祖國各地。每當此時,兵們總是齊刷刷站成一排,朝著給養(yǎng)船的航向敬禮。

平日里,兵們也像在陸地上一樣,出操、訓練、讀報、唱歌、嘮嗑、巡邏,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寫信。每次寄出的信都厚厚的、鼓鼓的。單薄的信封,似乎載不動筆尖下流淌的河。

對這八個兵,基地首長格外牽掛,數(shù)次捎話過來:“島上還缺啥?盡管提!”于是,班務會上,老黃組織大家討論:“咱島上還缺啥?”

兩名新兵壓低聲音說:“缺網……”

老黃笑了:“沒網,也要守島。沒網,也能活著?!崩^續(xù)想……

一個老兵嘴里蹦出一個字:“土?!?/p>

“土”字說到了每個兵的心坎上,大家不約而同地點頭。

只是,兵們沒向首長提出來。部隊運力有限,若非緊急情況,甭給首長添麻煩。

一個冬日的上午,老黃搭乘給養(yǎng)船離島探親。歸隊時,他的行囊里裝著一包土,足足二十斤。

老黃在值班室的地上鋪開幾張舊報紙,小心翼翼地把土攤開:“正宗的東北黑土!”

士兵們圍著黑色的土,長時間盯著沒抬眼。他們把手伸向了土,輕輕地揉搓著,眼里溢出明亮的光。

接下來,副班長小呂探親歸隊時,同樣帶回二十斤土。小呂的老家在華北平原,他帶來的土呈褐黃色,是那種可以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土。

一年下來,兵們相繼探親歸隊時,都把家鄉(xiāng)的土帶到島上。這下,島上的土豐富起來——東北的黑土、華北的褐土、云貴高原的磚紅土、黃土高原的黑壚土……

這么多不同的土,如何存放?老黃的意思是“融在一塊兒”。小呂不同意:“土與土的品質不一樣,攪和到一塊兒,怕是不行。

老黃樂了:“剛上島那陣子,兵與兵的品質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F(xiàn)在呢,統(tǒng)統(tǒng)融到一塊兒了。”于是,不同顏色的土,被兵們融在了一起。

又一個春天來了。老黃決定,在土里栽一朵花。

送給養(yǎng)的戰(zhàn)友很給力,給島上送來一小包茉莉花種,還有一個精致的花盆?;ㄅ璩书L方形,外壁雕著一幅國畫,空白處有四個遒勁的字——“江山多嬌”。

士兵們高興壞了,圍著花盆看個沒完。

“先別急著高興?!彼徒o養(yǎng)的戰(zhàn)士說,“首長說了,要是能把茉莉花養(yǎng)活,嘉獎你們!”

原來,這個花盆是基地首長特意送的。首長聽說了兵們和土的故事。只是,首長有些擔心,茉莉屬嬌貴花種,在島上能否存活是個未知數(shù)……

六個月之后,首長上島視察工作,看到那盆茉莉正蓬勃綻放。端詳兵們的臉,首長眼里寫滿敬重:“同志們辛苦了!”

首長感慨道:“這土,和別的土不一樣。這樣的中國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氣!”聽著首長的話,兵們被海風吹得皸裂的臉上蕩漾著春天。

“這島,有我們守著,請祖國放心!”老黃帶領大家向首長敬禮。

這個故事,是我的二舅、故事里的班長老黃講給我聽的。二舅從軍十三年,守過六座大大小小的島。最讓二舅得意的是,他和戰(zhàn)友們居然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活一株茉莉。

二舅對我說,自他退役后,那座大海深處的小島上已經換了六茬兵。只要回鄉(xiāng)探親,戰(zhàn)友們總會把一包家鄉(xiāng)的土帶到島上,不僅用融在一塊兒的土種植茉莉,還種菜、種樹。

二舅退役時,行囊里有五枚軍功章,還有一個煙盒般大小的木盒子,里面裝著來自島上的“中國土”。

那晚,傾聽二舅的回憶,我似乎聽到茫茫大海上傳來的濤聲。那株茉莉似一把火炬,閃動在我的眼前,把黑乎乎的夜,照得亮堂堂的。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22.21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基地首長格外牽掛守島戰(zhàn)士,數(shù)次捎話“島上還缺啥?盡管提!”既說明基地首長愛兵如子,也為后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伏筆。

B.班務會上,老黃面對兩名新兵的“無理”要求“缺網……”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他認為有沒有網絡,作為一名士兵都要守好自己的崗位。

C.土是生活常見的事物,守島兵們將不同顏色的土融合成“中國土”,寓意豐富,既有實際意義上的不同地方的土,也有戰(zhàn)友們深情融合的意味。

D.老黃退役時,行囊里既有軍功章,還裝有來自島上的“中國土”,這個細節(jié)使老黃的人物形象更飽滿,寫出了他的愛國情懷與對軍旅生涯的懷念。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綜合運用第三、第一人稱敘事,兩種人稱敘事手法的交替使用,使文章敘述既客觀、全面又靈活自如,同時也親切自然,給人以真實生動之感。

B.小說講究點面結合,既有對老黃、首長個人的刻畫,也有對守島士兵、送給養(yǎng)的戰(zhàn)士的總體描繪,點面都刻畫出了他們的偉大情懷。

C.小說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手法刻畫人物,通過人物間的對比,比如老黃與要求有網的戰(zhàn)士對比,凸顯人物個性,使得人物群像更加生動鮮明。

D.“那株茉莉似一把火炬,閃動在我的眼前,把黑乎乎的夜,照得亮堂堂的”與標題相呼應,本句一語雙關,意味深長,具有深化主題的意味。

8.請簡要分析文中劃橫線句子的藝術效果。

這土,和別的土不一樣。這樣的中國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氣!

9.小說多次寫到的“土”,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6.B7.C

8.①這土本就是戰(zhàn)士們從四面八方帶來融合在一起的土,與一般意義上的土有著形式乃至本質上的區(qū)別;

②這些融合的土在這環(huán)境惡劣并貧瘠的小島上竟然培育出了嬌貴的茉莉花,是需要花心思與耐性等力氣的;

③本句一語雙關,既是對戰(zhàn)士們樸素行為的肯定,更是對他們融合到一起守衛(wèi)海島的團結精神的贊美。

9.①情節(jié)發(fā)展:“土”是行文的線索,串聯(lián)起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使文章的敘述緊湊有序。海島缺土,士兵探親歸隊帶土,士兵在土里種花、種菜、種樹,老黃退役帶著“中國土”。

②人物形象:圍繞籌土、用土的故事,凸顯了班長老黃、副班長小呂等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士兵愛島、愛國的革命情懷。

③小說主旨:來自東北黑土、華北的褐土、云貴高原的磚紅土、黃土高原的黑壚土等不同顏色的土被兵們融合成有力氣的“中國土”,正如來自全國各地的品質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的兵,統(tǒng)統(tǒng)融到一塊,成為守衛(wèi)海島的堅強衛(wèi)士。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

B.“嚴厲的批評”錯誤,結合“老黃笑了……”可知沒有嚴厲批評。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通過人物間的對比,比如老黃與要求有網的戰(zhàn)士對比”錯誤,對比是雙方人物一正一反、一好一壞、一強一弱之類,文中涉及人物雖然性格不同,來自天南海北,但都是熱愛祖國的軍人,都擁有一顆赤誠的心,沒有對人物作對比。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述效果的能力。

“和別的土不一樣”,這土有“東北的黑土、華北的褐土、云貴高原的磚紅土、黃土高原的黑壚土”,本就是戰(zhàn)士們從四面八方帶來融合在一起的,與一般意義上的土有著形式乃至本質上的區(qū)別;

“茉莉屬嬌貴花種”,“那盆茉莉正蓬勃綻放”,這些融合的土在這環(huán)境惡劣并貧瘠的小島上竟然培育出了嬌貴的茉莉花,所以首長感慨,其實感慨的是戰(zhàn)士們把心思融合在一起,花了耐性等各種力氣才會培育出茉莉花,是對他們的贊美;

“這樣的中國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氣”,句中滿含贊美之情,是對戰(zhàn)士們不遠千里萬里把家鄉(xiāng)的土運到海島的樸素行為的肯定;“剛上島那陣子,兵與兵的品質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現(xiàn)在呢,統(tǒng)統(tǒng)融到一塊兒了”,融合在一起的土就像融合在一起守島的兵們一樣,團結起來力量更大,所以句子也是對他們融合到一起守衛(wèi)海島的團結精神的贊美。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小說物象作用能力。

從情節(jié)發(fā)展看。文章開頭大家說到海島缺土,然后士兵們探親歸隊帶回土,士兵在土里種花、種菜、種樹,首長贊美土,老黃退役帶著“中國土”。由此可見,“土”是行文的線索,串聯(lián)起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使文章的敘述緊湊有序。

從人物形象看?!耙粋€冬日的上午,老黃搭乘給養(yǎng)船離島探親。歸隊時,他的行囊里裝著一包土,足足二十斤……副班長小呂探親歸隊時,同樣帶回二十斤土……一年下來,兵們相繼探親歸隊時,都把家鄉(xiāng)的土帶到島上”“小呂不同意:‘土與土的品質不一樣,攪和到一塊兒,怕是不行?!宵S樂了:‘剛上島那陣子,兵與兵的品質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F(xiàn)在呢,統(tǒng)統(tǒng)融到一塊兒了?!谑?,不同顏色的土,被兵們融在了一起……”,圍繞籌土、用土的故事,凸顯了班長老黃、副班長小呂等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士兵愛島、愛國的革命情懷。

從小說主旨看?!斑@土,和別的土不一樣。這樣的中國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氣!”來自東北的黑土、華北的褐土、云貴高原的磚紅土、黃土高原的黑壚土等不同顏色的土被兵們融合成有力氣的“中國土”;“剛上島那陣子,兵與兵的品質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F(xiàn)在呢,統(tǒng)統(tǒng)融到一塊兒了”,“這島,有我們守著,請祖國放心!”老黃帶領大家向首長敬禮。這土正如來自全國各地的品質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的兵,統(tǒng)統(tǒng)融到一塊,成為守衛(wèi)海島的堅強衛(wèi)士。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十一月,癸卯,隨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見。隨何說太宰曰:“王之不見何,必以楚為強,漢為弱也。此臣之所以為使。使何得見,言之而是,大王所欲聞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質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漢而與楚也?!碧啄搜灾?。王見之。隨何曰:“漢王使臣敬進書大王御者,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九江王曰:“寡人北鄉(xiāng)而臣事之?!彪S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xiāng)而臣事之者,必以楚為強,可以托國也。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漢王入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會戰(zhàn)彭城下;大王乃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托國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xiāng)楚而欲厚自托,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強,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敵國八九百里,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漢堅守而不動,楚進則不得攻,退則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強,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發(fā)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shù)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九江必大王有也?!本沤踉唬骸罢埛蠲??!标幵S畔楚與漢,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傳舍,方急責布發(fā)兵。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發(fā)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說布曰:“事已構,可遂殺楚使者,無使歸,而疾走漢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殺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B.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C.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D.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癸卯,有時用來指時間。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以紀年、月、日、時,文中即為紀日。

B.斧質,古代的刑具?!百|”通“锧”,與《鴻門宴》中“如今人方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

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謙稱,《燭之武退秦師》中“是寡人之過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

D.北鄉(xiāng),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隨何以具體事件為依據(jù)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國之名行獨立自主之實,之所以不背棄楚國,是認為漢國弱小。

B.隨何把楚漢雙方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楚國軍隊表面強大卻不得人心,且已陷入進不能攻取,退又無法脫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賴的。

C.隨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滅掉楚國,只要能拖住項王幾個月,漢王保證會劃分土地給他,九江國也必定仍歸他所有。

D.隨何徑直闖入楚國使者的客舍,向楚國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經歸附漢王,后又勸說九江王殺掉楚國使者,投奔漢王,與漢軍協(xié)力作戰(zhàn)。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

14.《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的游說藝術歷來為人稱道,本文中隨何對太宰說的話又使用了怎樣的游說技巧?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10.A11.D12.C

13.(1)現(xiàn)在您不與萬無一失的漢國交好,卻要把自身托付給將要滅亡的楚國,我暗中對您的這種做法困惑不解。

(2)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哪里用得著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

14.①一針見血,指出九江王不見自己的心理,進而指明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見自己有利而無害。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

句意:但當項王攻打齊國,背負修筑營墻的墻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沖殺時,您本應出動九江國的全部兵力,親自率領他們去為楚軍打先鋒,可如今卻只調撥四千人去支援楚軍。

“為士卒先”意即身先士卒,句意完整,“大王”應為后一句的主語,故應在“大王”前斷句,排除B、D。

“九江之眾”意思是九江國的全部兵力,與“身”相連語意不通,又從“自將之”來分析,“身”應指“九江王黥布”,故應是“身自將之”相連,排除C。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D.“北鄉(xiāng)……即在北面”說法錯誤。“北鄉(xiāng)”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滅掉楚國”曲解文意,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隨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認為九江國的兵力足夠用來消滅楚軍。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與”,幫助;“竊”,私下里;“惑”,感到困惑。

(2)“鄙”,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做名詞,遠地;“陪”,增加。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隨何在勸說九江王的過程中非常具有策略性,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讓九江王叛楚助漢。

九江王對隨何避而不見時,隨何一針見血的指出“王之不見何,必以楚為強,漢為弱也。此臣之所以為使”,指出九江王不見自己的心理,進而指明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

接著,為九江王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形勢,“指出九江王不見自己的心理,進而指明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發(fā)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shù)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九江必大王有也”,為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見自己有利而無害。

參考譯文:

十一月,癸卯日,漢軍使者隨何來到九江王(黥布)處,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連過三天仍未能見到黥布。于是隨何便勸太宰說:“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見我,必定是由于他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而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讓我見到九江王,若說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聽到的;倘若說得不對,就把我們二十人斬首在九江國的街市上,這將足夠表明九江王背叛漢王而與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這些話報告給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見隨何。隨何說:“漢王派我敬呈書信給大王您,是因為我們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個什么關系?!摈舨嫉溃骸拔沂敲娉币猿甲拥纳矸质谭钏?。”隨何說:“大王您與楚王項羽同列諸侯,地位相等,而您卻面北向他稱臣,肯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作為九江國的靠山了。但當項王攻打齊國,背負修筑營墻的墻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沖殺時,您本應出動九江國的全部兵力,親自率領他們去為楚軍打先鋒,可如今卻只調撥四千人去支援楚軍。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嗎?漢王攻入彭城時,項王還沒離開齊地回師,您理應率領九江國的全部兵力搶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與漢軍的日夜會戰(zhàn),可您卻擁兵萬人,而無一人渡過淮河,只是袖手旁觀人家的勝負。把江山社稷托付別人的人,原本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嗎?您這是借依附楚國之名而想要行獨立自主之實,我私下里認為您的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還不背棄楚國,不過是因為您認為漢國弱小罷了。但是,楚國的軍隊雖然強大,天下的人卻給它背上了不義的惡名,這是由于它既違背盟約又殺害義帝的緣故。而漢王聯(lián)合諸侯,率軍回守成皋、滎陽,運來蜀和漢中的糧食,深挖壕溝,加固營壘,分兵把守邊防要塞。楚軍則因反攻滎陽、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殘兵從千里之外轉運糧食,漢軍卻只堅守不出戰(zhàn)。這么一來,楚軍進不能攻取,退又無法脫身,所以說楚軍是不足以依賴的。如果楚軍戰(zhàn)勝了漢軍,各諸侯便會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這么一來,楚軍的強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軍隊都來與它抗衡了。所以楚國不如漢國的形勢,是顯而易見的?,F(xiàn)在您不與萬無一失的漢國交好,卻要把自身托付給將要滅亡的楚國,我暗中對您的這種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認為九江國的兵力足夠用來消滅楚軍了,而是覺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國,項王就必定得留下來,只要拖住項王幾個月,漢王奪取天下就會萬無一失了。我請求隨您一起提劍歸漢,漢王保證會劃分一塊土地封給您,又何況九江國必定也仍舊歸您所有啊?!摈舨加谑钦f:“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許諾隨何叛楚歸漢,只是一時還不敢走漏風聲。楚國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緊督促黥布發(fā)兵援楚。隨何徑直闖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說:“九江王已經歸漢,楚國憑什么能來征調他的軍隊?”黥布聽了大吃一驚。這時楚國使者便起身要走。隨何乘勢勸黥布說:“事已至此,可以就殺掉楚使者,不要讓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漢王,與漢軍協(xié)力作戰(zhàn)。”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辦。”于是殺掉了楚國使者,趁機起兵攻打楚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西塞山懷古①

劉禹錫

王濬②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①公元824年,詩人調任和州(安徽和縣)刺史赴任途中,經過六朝有名軍事要塞西塞山時所作。當時河北三鎮(zhèn)恢復了割據(jù)局面,詩人對此有感而發(fā)。②王濬:西晉益州刺史,晉武帝派王濬造大船伐吳。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敘述了王濬率軍討伐東吳,金陵王氣黯然失色,一“下”一“收”,其態(tài)勢對比鮮明。

B.頷聯(lián)緊承上文,描繪了東吳防御工事被摧毀、舉旗投降的戰(zhàn)爭失敗場面,極具諷刺意味。

C.頸聯(lián)上句寫空間,下句點時間,感傷物是人非,豐富了詩歌的意蘊,開拓了詩歌的主題。

D.詩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營造出蒼涼的意境,給讀者含蓄深沉之感。

16.詩中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

15.C16.①如今國家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往日的軍事堡壘西塞山,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

②觸景生情,撫今追昔,抒發(fā)了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的必然。

③借古諷今,告誡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④同時也表述了內心深處的隱憂和提醒統(tǒng)治者要以前朝興亡為借鑒的良苦用心。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思想情感、表述技巧等的能力。

C.“頸聯(lián)上句寫空間,下句點時間”錯。頸聯(lián)寫“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上句寫時間,下句寫空間。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最后兩句寫“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意思是從今以后天下歸為一同,蘆荻在舊壘上蕭蕭飄搖。也就是說如今國家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以前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

此句觸景生情,撫今追昔,直接寫“今逢”之世,寫往日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這殘破荒涼的遺跡,便是六朝覆滅的見證,更是分裂失敗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為家日”、江山一統(tǒng)的結果,抒發(fā)了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的必然。

借古諷今,沉郁感傷,但繁簡得當,直點現(xiàn)實,寓深刻的思想于縱橫開闔、酣暢流利的風調之中,詩人好像是在客觀地敘述往事,描繪古跡,其實并非如此,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歷史上曾經占據(jù)一方、但終于覆滅的統(tǒng)治者,這正是對重新抬頭的割據(jù)勢力的迎頭一擊。此句告誡我們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個六朝覆滅的教訓,對于當時驕侈腐敗的唐王朝來說,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在這里表述了內心深處的隱憂,提醒統(tǒng)治者要以前朝興亡為借鑒,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共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四位弟子的性格不同。與子路相比,冉有表現(xiàn)得更為謙虛,從他講述對禮的志向時說“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來。

(2)《燭之武退秦師》開頭點明秦、晉兩國攻打鄭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鴻門宴》中,劉邦說明派遣將領據(jù)守函谷關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其禮樂②.以俟君子③.以其無禮于晉④.且貳于楚也⑤.所以遣將守關者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書寫:禮、俟、貳、遣。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③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2022年7月24日,我國在海南文昌發(fā)射場成功將問天實驗艙發(fā)射升空。在預定海域等待的遠望5號船單船參試,為發(fā)射任務的圓滿成功作出了應有貢獻。蘇永和是遠望5號船最年輕的雙系統(tǒng)組長。2018年10月,遠望5號船順利完成大修改造,組織校飛。蘇永和在數(shù)據(jù)分析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提出再看一下二階差分的效果,因為原本平滑的曲線出現(xiàn)了幾處不明原因的“抖動”。分析數(shù)據(jù)如同醫(yī)生看病,即便是相同的癥狀,其產生問題的原因也可能大相徑庭。針對每一處“抖動”,蘇永和逐一分析,在他的統(tǒng)籌安排下,問題最終得以解決。在經驗總結提煉時,他帶頭編寫出了上千頁的填補國內多項測控技術空白的操作維護規(guī)程、標準化文書、應急預案等一整套質量管理文件。

2021年,遠望5號船奉命執(zhí)行天和核心艙測控任務。任務當天,船上需要與陸地某站進行搭接,因為對方是否準時下功率將直接影響船上的雙捕完成。蘇永和①,發(fā)射前1小時,專門致電該站提醒按時下功率,對方卻反饋沒有收到上級指示,此刻,他②,展開多方協(xié)調交流,最終在臨近發(fā)射前完成溝通,③。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18.①防患未然;②處變不驚;③化險為夷。

19.在經驗總結提煉時,他帶頭編寫出了一整套質量管理文件,篇幅多達上千頁,內容涉及操作維護規(guī)程、標準化文書、應急預案等方面,填補了國內多項測控技術空白。

20.以日常生活中的看病之事作比喻,說明試飛的數(shù)據(jù)分析不僅需要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而且還要精準地查明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切實地解決問題,它將抽象深奧的技術講得淺顯易懂。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根據(jù)“發(fā)射前1小時,專門致電該站提醒按時下功率”可知,蘇永和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可用“防患未然”。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fā)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

②“對方卻反饋沒有收到上級指示”,但是他多方協(xié)調交流,能冷靜處理事故,可填“處變不驚”。處變不驚:面對變亂,能鎮(zhèn)定自若,不驚慌。

③形容最后危險解除,得以平安,可填“化險為夷”。化險為夷:使危險的情況或處境變?yōu)槠桨病?/p>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首先提取主干:他帶頭編寫出了一整套質量管理文件。

然后讓剩余的修飾語單獨成句,“操作維護規(guī)程、標準化文書、應急預案等”改為“內容涉及操作維護規(guī)程、標準化文書、應急預案等方面”,“填補國內多項測控技術空白的”改為“填補了國內多項測控技術空白”,“上千頁的”改為“篇幅多達上千頁”。

最后,按照邏輯關系表述成句即可。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分析數(shù)據(jù)如同醫(yī)生看病……”中,把分析數(shù)據(jù)比作醫(yī)生看病,醫(yī)生看病需要通過各種方法敏銳地發(fā)現(xiàn)病癥,這個比喻說明數(shù)據(jù)分析需要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醫(yī)生還需要分析造成疾病的原因,這個原因因人而異,癥狀相同可以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相同的癥狀,其產生問題的原因也可能大相徑庭”說明數(shù)據(jù)分析也要精準地查明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切實地解決問題。

用比喻來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阿根廷擊敗法國奪得世界杯冠軍梅西創(chuàng)多項紀錄

北京時間12月19日凌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決賽落幕。經過點球大戰(zhàn),阿根廷隊擊敗衛(wèi)冕冠軍法國隊(加時賽3:3,點球大戰(zhàn)4:2),時隔36年再次奪得世界杯冠軍。

在阿根廷與法國的終局之戰(zhàn)中,上半場第21分鐘,迪馬利亞制造點球,梅西踢進一球打破僵局。此后,阿根廷通過快速反擊由迪馬利亞推射破門,將比分改寫為2:0。易邊再戰(zhàn),更換了進攻組合的法國隊制造出更多威脅。第80分鐘,法國隊姆巴佩主罰點球命中。97秒后,姆巴佩抽射再度破門。常規(guī)時間內,①。加時賽第109分鐘,梅西補射破門。最后時刻,法國隊再次獲得點球,姆巴佩命中,②,阿根廷門將馬丁內斯撲出了科曼的射門,而瓊阿梅尼同樣射失點球,最終阿根廷奪冠。

決賽中,③,而根據(jù)統(tǒng)計,這位阿根廷球星在本屆世界杯上創(chuàng)造了多項紀錄:歷史首位單屆世界杯小組賽、八分之一決賽、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和決賽都有進球的球員;首位連續(xù)五屆世界杯都能送出助攻的球員;世界杯出場次數(shù)達到26場,歷史第一。

21.下列標題和上面這則新聞標題,側重點相同的一項是()

A.戰(zhàn)勝法國隊!阿根廷時隔36年再次獲得世界杯冠軍

B.最刺激決賽!阿根廷點殺法國奪得世界杯冠軍,梅西加冕

C.巴黎官方祝賀梅西獲世界杯冠軍同時稱贊姆巴佩

D.梅西偉大且不可復制,35歲率阿根廷奪得世界杯冠軍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1.B22.①兩隊未分勝負;②比賽進入點球大戰(zhàn);③梅西打入兩粒進球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擬寫新聞標題的能力。

這則新聞標題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阿根廷戰(zhàn)績,一方面是主力梅西的榮譽。

A.側重點是阿根廷戰(zhàn)績,而沒有梅西的榮譽。

B.標題和這則新聞標題的側重點均為阿根廷戰(zhàn)績和主力梅西榮譽。

C.側重點是法國氣度。

D.側重點是梅西功績,而沒有阿根廷戰(zhàn)績。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處,聯(lián)系原味內容分析可知,此句是對前文的總結句,根據(jù)前文內容“此后,阿根廷通過快速反擊由迪馬利亞推射破門,將比分改寫為2:0。易邊再戰(zhàn),更換了進攻組合的法國隊制造出更多威脅。第80分鐘,法國隊姆巴佩主罰點球命中。97秒后,姆巴佩抽射再度破門”可知,常規(guī)時間內,兩隊比分相同,故此空可填“兩隊未分勝負”。

②處,根據(jù)空后“阿根廷門將馬丁內斯撲出了科曼的射門,而瓊阿梅尼同樣射失點球”可知這是點球決定勝負時的賽場情況,而此空有承接下文的作用,故可填“比賽進入點球大戰(zhàn)”。

③處,根據(jù)后文“這位阿根廷球星”可知本空的主語是梅西,根據(jù)后文本段對梅西在本屆世界杯上創(chuàng)造的紀錄的總結,可知此空是承接上文總結梅西在決賽中點球的成績,故可填“梅西打入兩粒進球”。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儒家認為“人之生也直”;道家認為“曲則全”。關于“直”與“曲”,古往今來爭論不斷。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以曲求全煉心志,正直而行泛長舟

林語堂曾說:“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庇谌硕裕幱诟∪A世界,堅守正直并不易,難免委曲求全、茍活于世;但世間如熔爐,將人的品德淬煉,隱忍蟄伏,表面上看似以“曲”求全,實則內“直”于心而不改其志,不亦是正直人格的體現(xiàn)嗎?由此觀之,正直而行與以曲求全并不相悖,換句話說,“以曲求全”應當向“正直而行”趨近,以曲求全煉心志,正直而行泛長舟。

“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正直確是人格品德中最閃光的部分。屈原一生正道直行,卓然高尚,寧為玉碎地選擇以死殉道,而不愿塵世污濁玷污分毫,可謂正直。然正直而行,除了以身守節(jié)的仁人志士,我認為還應當增添一層內涵:以曲求全而不改其志。周文王被拘禁時推演《周易》,司馬遷橫遭禍事鑄就《史記》,蘇武放逐北海持節(jié)牧羊。他們的求全之舉,難道是為了茍活于世?或是貪生怕死?顯然并非如此,而是他們?yōu)榱诵闹械闹九c道,毅然決然的選擇直面沉疴,正視苦難,只是隱忍蟄伏,心自堅毅,這種偉大而深沉的堅守,不也是可敬的正直之行?

“曲則全,枉則直”。以曲求全就一定是正直之舉嗎?“曲”意為彎曲,而彎曲的可以是脊背,低下的可以是頭顱,但決不可委曲求全的是志節(jié),是道義,是正直的靈魂。有人戰(zhàn)場上叛軍降敵,這不是以曲求全,這是貪生怕死;有人拜金慕貴,這不是以曲求全,這是庸俗虛??;有人阿諛奉承,這亦不是以曲求全,這是趨炎附勢。真正正直的以曲求全者,內心一定懷有一種執(zhí)念,或是志向,或是節(jié)操,這種執(zhí)念,讓他們寧愿忍受萬倍的痛苦,經歷百般的折磨,也始終不渝,以不死的氣魄和毅力保全己身,只為了心中那如繩墨般的正直之道得以實現(xiàn)。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正直之舉定要有所求全嗎?其實不然。若是委曲求全,怎得子瞻“竹杖芒鞋輕勝馬”之灑脫?又怎可見“東坡處處筑蘇堤”之景象?子瞻的正直人格,隨煙雨一蓑而來,不隨屢屢彈劾而去;因蘇堤春曉而來,不因眾人排議而去。此心光明,此心正直,不需以身殉道,亦無需委曲求全,不也做到了正直而行,問心無愧?在這個層面上講,正直之道唯在心中不滅,方可得以實現(xiàn),至于踐行之道,則各有所異罷了。

“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咽”。正直而行,是人生這艘舟楫行穩(wěn)致遠的保障,我們青年人定要掌好行進的方向;以曲求全,是煉就正直品德與人格的焰火,我們青年定要經得住試煉。且行且進,不負韶華。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第一句話由儒家的人生觀引出核心詞“直”,在儒家看來,人生在世要做到“直”。“直”可以解釋為“不彎曲,正直,率直,耿直”,也可解釋為“公正、合理,爽快、坦率”等。它要求為人處世要能做到不畏強勢,敢作敢為,要能堅持正道,要能勇于承認錯誤。它關涉的是做人的操守、做事的底線、做官的準則。它是擔當,是自律,是“修齊治平”的起點。

第二句話由道家的人生觀引出核心詞“曲”,在道家看來,人生在世要做到“曲”。“曲”可以解釋為“彎轉,不直,迂曲,婉轉”,也可以解釋為“不公正,不合理,周遍,詳盡”等。它要求人們在遇到困難、挫折等情況時,要能忍辱含垢、等待時機、靜觀其變、不橫沖直撞。它是行為藝術,是“以退為進”的人生智慧。

第三句話將“直”與“曲”連接起來,“爭論不斷”表明寫作時不能完全拋開一方而只談另一方,二者須兼顧。

題目要求中,“以上材料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意在告訴考生,文中要有“我”的“思考”和“感悟”,即在行文中要有一定的“代入感”,要有明確的身份意識,切忌只講別人的事例,而忽視自己的見解。

構思行文時,既要正確理解“直”和“曲”的內涵,認真思考二者各自的價值,又要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探析古往今來人們對二者爭論不斷的原因。過“直”易折,過“曲”易偏。“直”不等于一根筋地不講方法策略,“曲”也不意味著放棄自我和原則。可以寫個人、團隊、國家,運用層進式論證,層層深入。行文時,要貼近生活展開具體分析,既要有做事的底線和準則,嚴格自律,正道直行,又要在遇到困難時理性對待,機智解答,有以退為進的智慧和方法。

立意:

1.以曲求全,正道直行。

2.亦曲亦直,生活的法則。

3.正直堅守原則,迂曲解決困難。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集中練習

高一語文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5分)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文化自信自強,包含堅定文化自信和推進文化自強兩個方面,是辯證統(tǒng)一的范疇。文化自信涉及對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文化自強則需要通過發(fā)揮文化建設鑄魂、塑形、啟智、潤心、賦能等獨特功能,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實現(xiàn)文化價值固基、文化體系完善,文化動力強盛的目標,一方面,需要我們提振民族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注重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延續(xù)文脈,持續(xù)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提升文化自信自強理念,使文化建設成果與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相適應,同國家社會建設趨向相協(xié)調。

我們要聚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人文精神,開啟當代中國文化精神的尋根、承續(xù)與拓展旅程,從研究闡發(fā)、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xié)同推進并取得新成果;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置于世界文明發(fā)展視域中全面審思檢視,從觀念、制度、行為、物質和精神等層面,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原則,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立足中華文化立場,將文化自信自強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事業(yè)的各個方面,譜寫波瀾壯闊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

(摘編自蔡勁松《以文化自信自強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化長卷》,“人民論壇網”2022年12月3日)

材料二:

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學術高地建設工程以學理上能貫通、學術上集大成為學術目標,通過歷時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進行了全面的學術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考古學研究早已證明人類文明起源并非一種模式,中華文明起源具有獨特的路徑。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從而完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的嘗試,也是與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敘事進行平等對話。

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涵蓋了人類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現(xiàn)出不同于西方的中華路徑,是獨特的人類文明起源敘事,研究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是以神話敘事方式建構的文明起源過程,內容涉及人類文明起源的諸方面,如自然和人類的起源,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與國家的起源等,作為獨特的文明起源敘事,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詮釋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價值觀與民族精神,還表現(xiàn)了為中華文明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驅動力的趨向于堅守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漸進性思維。

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譜系的植理,不僅是對人類文明起源進行的系統(tǒng)性建構,也揭示出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內容的演進反映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事實,是當代進行中西文明對話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義的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對自然和人類起源進行了解釋,也追溯了早期社會關系的產生,并對國家的產生和治理規(guī)則進行了建構,最終成為民族自我認同的核心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文明精神性、符號化和思維模式的源頭,與西方神話相比毫不遜色。這種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客觀認知將極大地改變過去重視西方神話,忽視乃至輕視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現(xiàn)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對話。

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學術研究工程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為中華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龐大的、系統(tǒng)性的實證,不僅為過去主要依靠考古和歷史文獻研究形成成果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在神話與考古、歷史文獻的比照研究中幫助當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誕生的意義和價值。研究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具有重視文化制度創(chuàng)制、強調科學發(fā)明、弘揚創(chuàng)造精神的特色,說明制度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長處,科技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世神話體現(xiàn)的科技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此前常被忽視,但女媧神話講述的制陶與冶金技術的發(fā)生,燧人氏神話所講述的人工取火技術的發(fā)明,神農氏神話講述的中草藥的發(fā)現(xiàn),黃帝神話講述的交通工具的發(fā)明,嫘祖神話講述的養(yǎng)蠶繅絲技術的出現(xiàn),帝嚳神話講述的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等,無不體現(xiàn)了申華先民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熱愛和對科學真理的追求。這些結論將幫助當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論遮蔽的中華文明的光輝真相。研究還表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體現(xiàn)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是當代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資源,因此研究、傳承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有助于建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類命運共體的建構。

(摘編自任小文《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從源頭上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文匯報》2022年12月5日)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化建設要實現(xiàn)價值固基、體系完善、動力強盛的目標,就必須堅持核心價值引領,發(fā)揮文化建設獨特功能,走創(chuàng)新之路。

B.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強調科學發(fā)明,體現(xiàn)了中華先民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熱愛和對科學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華民族科技創(chuàng)新的優(yōu)勢。

C.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是民族自我認同的核心文化符號,也是中華文明精神性、符號化和思維模式的源頭,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義。

D.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要堅持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原則,而且要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造精神。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文明中心論重視西方神話,忽視中華神話,因而遮蔽了人類文明的真相。

B.在堅守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漸進性思維為中華文明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

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傳承和發(fā)展的關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D.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內容演進既有中華路徑,也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持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張載“橫渠四句”:“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B.錢鐘書《談藝錄》:“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p>

C.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p>

D.王蒙《傳統(tǒng)文化與價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聯(lián),在繼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創(chuàng)新,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精華。”

4.“天人合一”出自《莊子》中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它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遵循,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如何協(xié)同推進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播交流”?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海島茉莉

江志強

島,孤零零地懸在大海深處。駐扎島上的只有八個兵。班長兼炊事員老黃年齡最大,兵齡最長。

給養(yǎng)船半個月來島一次,送來米面糧油、書報雜志,還有兵們的信。北歸之時,給養(yǎng)船就把兵們寫的信捎走,靠港后寄向祖國各地。每當此時,兵們總是齊刷刷站成一排,朝著給養(yǎng)船的航向敬禮。

平日里,兵們也像在陸地上一樣,出操、訓練、讀報、唱歌、嘮嗑、巡邏,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寫信。每次寄出的信都厚厚的、鼓鼓的。單薄的信封,似乎載不動筆尖下流淌的河。

對這八個兵,基地首長格外牽掛,數(shù)次捎話過來:“島上還缺啥?盡管提!”于是,班務會上,老黃組織大家討論:“咱島上還缺啥?”

兩名新兵壓低聲音說:“缺網……”

老黃笑了:“沒網,也要守島。沒網,也能活著?!崩^續(xù)想……

一個老兵嘴里蹦出一個字:“土?!?/p>

“土”字說到了每個兵的心坎上,大家不約而同地點頭。

只是,兵們沒向首長提出來。部隊運力有限,若非緊急情況,甭給首長添麻煩。

一個冬日的上午,老黃搭乘給養(yǎng)船離島探親。歸隊時,他的行囊里裝著一包土,足足二十斤。

老黃在值班室的地上鋪開幾張舊報紙,小心翼翼地把土攤開:“正宗的東北黑土!”

士兵們圍著黑色的土,長時間盯著沒抬眼。他們把手伸向了土,輕輕地揉搓著,眼里溢出明亮的光。

接下來,副班長小呂探親歸隊時,同樣帶回二十斤土。小呂的老家在華北平原,他帶來的土呈褐黃色,是那種可以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土。

一年下來,兵們相繼探親歸隊時,都把家鄉(xiāng)的土帶到島上。這下,島上的土豐富起來——東北的黑土、華北的褐土、云貴高原的磚紅土、黃土高原的黑壚土……

這么多不同的土,如何存放?老黃的意思是“融在一塊兒”。小呂不同意:“土與土的品質不一樣,攪和到一塊兒,怕是不行。

老黃樂了:“剛上島那陣子,兵與兵的品質不一樣、習性也不一樣?,F(xiàn)在呢,統(tǒng)統(tǒng)融到一塊兒了。”于是,不同顏色的土,被兵們融在了一起。

又一個春天來了。老黃決定,在土里栽一朵花。

送給養(yǎng)的戰(zhàn)友很給力,給島上送來一小包茉莉花種,還有一個精致的花盆?;ㄅ璩书L方形,外壁雕著一幅國畫,空白處有四個遒勁的字——“江山多嬌”。

士兵們高興壞了,圍著花盆看個沒完。

“先別急著高興?!彼徒o養(yǎng)的戰(zhàn)士說,“首長說了,要是能把茉莉花養(yǎng)活,嘉獎你們!”

原來,這個花盆是基地首長特意送的。首長聽說了兵們和土的故事。只是,首長有些擔心,茉莉屬嬌貴花種,在島上能否存活是個未知數(shù)……

六個月之后,首長上島視察工作,看到那盆茉莉正蓬勃綻放。端詳兵們的臉,首長眼里寫滿敬重:“同志們辛苦了!”

首長感慨道:“這土,和別的土不一樣。這樣的中國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氣!”聽著首長的話,兵們被海風吹得皸裂的臉上蕩漾著春天。

“這島,有我們守著,請祖國放心!”老黃帶領大家向首長敬禮。

這個故事,是我的二舅、故事里的班長老黃講給我聽的。二舅從軍十三年,守過六座大大小小的島。最讓二舅得意的是,他和戰(zhàn)友們居然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活一株茉莉。

二舅對我說,自他退役后,那座大海深處的小島上已經換了六茬兵。只要回鄉(xiāng)探親,戰(zhàn)友們總會把一包家鄉(xiāng)的土帶到島上,不僅用融在一塊兒的土種植茉莉,還種菜、種樹。

二舅退役時,行囊里有五枚軍功章,還有一個煙盒般大小的木盒子,里面裝著來自島上的“中國土”。

那晚,傾聽二舅的回憶,我似乎聽到茫茫大海上傳來的濤聲。那株茉莉似一把火炬,閃動在我的眼前,把黑乎乎的夜,照得亮堂堂的。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22.21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基地首長格外牽掛守島戰(zhàn)士,數(shù)次捎話“島上還缺啥?盡管提!”既說明基地首長愛兵如子,也為后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伏筆。

B.班務會上,老黃面對兩名新兵的“無理”要求“缺網……”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他認為有沒有網絡,作為一名士兵都要守好自己的崗位。

C.土是生活常見的事物,守島兵們將不同顏色的土融合成“中國土”,寓意豐富,既有實際意義上的不同地方的土,也有戰(zhàn)友們深情融合的意味。

D.老黃退役時,行囊里既有軍功章,還裝有來自島上的“中國土”,這個細節(jié)使老黃的人物形象更飽滿,寫出了他的愛國情懷與對軍旅生涯的懷念。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綜合運用第三、第一人稱敘事,兩種人稱敘事手法的交替使用,使文章敘述既客觀、全面又靈活自如,同時也親切自然,給人以真實生動之感。

B.小說講究點面結合,既有對老黃、首長個人的刻畫,也有對守島士兵、送給養(yǎng)的戰(zhàn)士的總體描繪,點面都刻畫出了他們的偉大情懷。

C.小說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手法刻畫人物,通過人物間的對比,比如老黃與要求有網的戰(zhàn)士對比,凸顯人物個性,使得人物群像更加生動鮮明。

D.“那株茉莉似一把火炬,閃動在我的眼前,把黑乎乎的夜,照得亮堂堂的”與標題相呼應,本句一語雙關,意味深長,具有深化主題的意味。

8.請簡要分析文中劃橫線句子的藝術效果。

這土,和別的土不一樣。這樣的中國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氣!

9.小說多次寫到的“土”,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十一月,癸卯,隨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見。隨何說太宰曰:“王之不見何,必以楚為強,漢為弱也。此臣之所以為使。使何得見,言之而是,大王所欲聞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質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漢而與楚也?!碧啄搜灾?。王見之。隨何曰:“漢王使臣敬進書大王御者,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九江王曰:“寡人北鄉(xiāng)而臣事之?!彪S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xiāng)而臣事之者,必以楚為強,可以托國也。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漢王入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會戰(zhàn)彭城下;大王乃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托國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xiāng)楚而欲厚自托,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強,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敵國八九百里,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漢堅守而不動,楚進則不得攻,退則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強,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發(fā)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shù)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九江必大王有也?!本沤踉唬骸罢埛蠲??!标幵S畔楚與漢,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傳舍,方急責布發(fā)兵。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發(fā)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說布曰:“事已構,可遂殺楚使者,無使歸,而疾走漢并力?!辈荚唬骸叭缡拐呓??!庇谑菤⒊拐?,因起兵而攻楚。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B.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C.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D.項王伐齊/身負版筑/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眾/身自將之/為楚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癸卯,有時用來指時間。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以紀年、月、日、時,文中即為紀日。

B.斧質,古代的刑具?!百|”通“锧”,與《鴻門宴》中“如今人方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

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謙稱,《燭之武退秦師》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