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選舉制度》_第1頁
《比較選舉制度》_第2頁
《比較選舉制度》_第3頁
《比較選舉制度》_第4頁
《比較選舉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講比較選舉制度.1、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選舉制度的產生與開展以及選舉制度的存在意義,初步掌握選舉制度的根本原那么和各主要國家具體的選舉程序,并能夠對現代西方選舉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做出客觀而公允的分析。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選舉制度的根本原那么、選舉過程和程序、多數代表制以及比例代表制。.一、選舉制度概述二、選舉原那么三、選舉過程四、中外選舉制度比較分析.思考:1、選舉是到達公平正義的最正確形式嗎?2、選舉的異化問題如何躲避?3、選舉是否必然蘊含著民主的意義?4、如果說具有形式的選舉是沒有意義的,那么為什么還需要選舉呢?.一、選舉制度概述〔一〕選舉制度的相關范疇1、選舉〔election〕選舉實質上是實現民主的一種過程,人們通過選舉活動,表達自己參政的一種愿望和行動。按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的解釋:選舉“是一種具有公認規(guī)那么的程序形式,人們據此而從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選擇幾個人或一個擔任一定職務。〞選舉是指推選、薦舉、推舉、選擇等,它由主體、客體、目的、程序等一系列要素組成。.2021年12月10日俄2.5萬人在莫斯科市中心舉行集會,抗議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選舉舞弊,示威反“假選舉〞。.選舉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選舉,泛指對一切社會組織的管理者的選舉活動,包括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選舉產生自己的領導成員。而狹義的選舉,是指對國家代議機關和某些國家領導人的選舉活動。2、選舉權〔suffrage〕選舉權是公民的根本政治權利之一。主要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享有選舉國家代表機關的代表或其他國家機關領導人的權利。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一組相聯(lián)系的概念。.婦女選舉權之母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在1914年倫敦街頭游行中被警察強行拘捕.美國黑人積極參加政治活動.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3、選舉法〔electionlaw〕選舉法是指規(guī)定選舉制度的法規(guī)。它包括選舉國家代議機關代表、國家元首和各級政府首腦等不同方面的選舉法。選舉法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選舉法是除了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外,還包括有關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的關于選舉工作的一系列法令、條例、決議以及地方權力機關所公布的選舉有關細那么等派生性文件資料。而狹義的選舉法是指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或立法機關制定的國家選舉制度的根本原那么和組織程序的法律。...〔二〕選舉制度〔electoralsystems〕1、選舉制度的概念選舉制度是指按照法律規(guī)定選舉國家代表機關的代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制度。其具體內容包括選舉原那么、選舉程序、選舉方法、選舉組織、選舉經費、確定選民和候選人資格、選票的計算等。.2、選舉制度的產生選舉作為一種社會性活動方式,在原始社會就存在;作為一種參與社會政治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和中世紀歐洲。公元前594年,梭倫建立了一種標準的有關選舉的制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梯尼進一步完善了雅典的選舉制度。古羅馬曾實行一種以財產為根底的不平等的選舉制度。第六代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中世紀的歐洲,選舉尚有保存,但已經沒有民主意義。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教皇、擁有自治權的城市議會議員、封建王權下第三等級等。.梭倫〔Solon,前638年-前559年〕,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詩人,是古希臘七賢之一。.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古代雅典政治家,屬于被詛咒的阿爾刻邁翁家族。.陶片放逐法也被翻譯為“陶片放逐制〞、“陶片流放法〞、“貝殼放逐法〞或“貝殼放逐制〞等。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雅典等城邦實施的一項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創(chuàng)立,約公元前487年左右陶片放逐法才首次付諸實施。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寫上那些不受歡送人的名字,并通過投票表決將企圖威脅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ServiusTullius〕,〔?-前534年〕,羅馬王政時代的第六任君主,伊達拉里亞人。他統(tǒng)治時期曾對古羅馬進行改革,運用依靠新的地域格局取代了傳統(tǒng)血緣部落,通過財產的多少將公民劃分為5個不同等級,創(chuàng)立森都利亞大會等新的措施使古羅馬逐漸開始向國家過渡。另外他還是首位在亞蘇丁山修建拉丁保護神狄安娜的廟宇的古羅馬國王。公元前534年為其女兒、女婿所謀害。.3、選舉制度的開展〔教材PP141-145〕〔1〕英國具有某種承前啟后的作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①反封建過程中;②工業(yè)革命后;③20世紀后。對不合理的選舉制度,英國進行了三次比較有影響的改革:①1832年改革;②1867年的改革;③1872-1885年的改革。1872年?秘密投票法?1883年?取締選舉舞弊法?1884年?人民選舉法?1885年?議席重新分配法?.1928年?人民代表制法?,成認30歲以上婦女的選舉權,并取消復數投票制;1928年?男女平等選舉法?1969年,將成人年齡從21歲降低到18歲,最終在英國確立了普選制。思考:〔1〕為什么英國竭力壓制婦女的選舉權?〔2〕如何認識英國所確立的普選制的本質?.2021年2月17日,英國議會經過劇烈討論,以221票對153票通過了選舉改革法案,并定于同年5月5日對該法案進行全民公投。按照這一法案,可選擇投票制〔AlternativeVote,又稱排序復選制〕將代替簡單多數制〔FirstPastThePost〕,議員將從650人減少到600人,選區(qū)根據登記選民平均人數進行重新分配等。.〔2〕美國美國建國之前的13個殖民地存在三種不同的選舉制度:①自治殖民地;②業(yè)主殖民地;③直轄殖民地。獨立戰(zhàn)爭之后,1787年憲法確定了新的選舉制度→選民資格問題和各州選舉制度問題◆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問題◆黑人選舉權問題◆婦女選舉權問題◆選民的年齡資格限制.“終結者〞施瓦辛格2003年11月17日宣誓就任加利福尼亞州第38任州長,但是作為來自奧地利的移民,施瓦辛格沒有資格競選美國總統(tǒng),因為美國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必須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3〕法國1791年法國制定了歐洲大陸第一部成文憲法,規(guī)定只有積極公民才有選舉權。1793年雅各賓派上臺制定了新的憲法,實行男子普選制和直接秘密投票制。此后,法國經歷了兩次封建復辟、兩次帝制、五次共和制,先后公布了十幾部憲法,選舉制也屢次變化。直到1875年,選舉機構的地位才得以恢復。1945年婦女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選舉權。1974年選民年齡降低到18歲。.法國新總統(tǒng)朗索瓦·奧朗德,他是一個未婚的四個孩子的父親。.法國著名女政治人物、社會黨2007年總統(tǒng)選舉候選人羅亞爾,現任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的前女友,其四個孩子的母親,兩人有著30多年的同居關系。2007年6月,羅亞爾在總統(tǒng)大選中敗給薩科齊后不久,兩人分手。.〔4〕俄國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lián)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對選舉制度做了規(guī)定。1936年憲法1977年憲法對選舉制度做了新的規(guī)定1988年,對1977年憲法進行修正,實行競選的選舉制度1993年,俄聯(lián)邦通過現行憲法1995年?俄羅斯聯(lián)邦聯(lián)邦會議國家杜馬代表選舉法??俄羅斯聯(lián)邦聯(lián)邦會議聯(lián)邦委員會組成程序法?.俄羅斯選舉制度開展的特點:①由蘇維埃選舉制度向西方民主選舉制度轉變;②俄羅斯選舉制度的開展主要表現在選舉機構的地位和議員對政治生活實質性影響力的開展方面,而不是主要表現在普選制的開展方面。.戈爾巴喬夫2021年近照.葉利欽在坦克上演說造勢.戈與葉就是否停止俄共活動的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5〕中國選舉制度在中國以法律形式確立經歷了艱難的過程→?中華民國臨時組織大綱??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國選舉制度的真正開展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的選舉1953年選舉法1979年選舉法1986年對選舉法進行了修改1995年人大選舉法的修改..2021年6月19日,為表達對政制開展的訴求和冀盼,支持香港特區(qū)政府就2021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方法提出的修改建議方案,香港出版印刷唱片界國情班同學會、香港奎霞同鄉(xiāng)會、香港中華文化總會、中國高等院校校友會聯(lián)合會等一百多個香港愛國進步團體參加了由政制向前走大聯(lián)盟舉行的“為普選撐政改〞游行活動。集會要求六十位立法會議員在本月二十三日投下負責任的一票,通過政改方案,實現普選目標。據悉,此次方案行政長官委會和立法會直選都擴大了規(guī)模,政改方案朝著擴大民主成分邁開了一大步。.1997年6月30日深夜,末代港督彭定康與女兒揮別香港。.4、選舉制度的作用〔教材P161〕〔1〕政治錄用方式〔2〕實現代議制的方式〔3〕政府權力交替的方式〔4〕政府合法化的方式.5、選舉制度的意義〔1〕賦予政治權力合法性馬克斯·韋伯認為,政權合法性的獲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選舉以及選舉過程是否正當合理。〔2〕形成并表達民意通過定期選舉,把分散、混沌的民意集中起來,變?yōu)楣驳摹⒍鄶等速澇傻拿癖娨庠?,這正是林肯所言“民治、民有、民享〞的民主精神的充分反映,在當今公民參與政治活動多種形式中,選舉制度所提供的這種公民通過選舉來參與的方式仍然是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是其他方式無法替代的。.〔3〕對未來的公共政策的實施產生預警作用候選人在選舉中要不斷地宣傳自己的治國之策,宣傳自己未來的公共政策,選民在投其票的時候實際上也是選擇其主張的公共政策的過程?!?〕提高公民的參與意識不少選民甚至對選舉保持著中立的態(tài)度,因而選舉幾乎成為唯一能使全體公民一致行動的活動。.6、選舉制度的局限性〔教材P162〕〔1〕選舉中的金錢控制問題〔2〕選舉迎合選民問題〔3〕選舉地理問題〔4〕選舉的實際影響的減弱趨勢問題.美國總統(tǒng)選舉向來被美國一些媒體稱為“燒錢游戲〞,金錢在選舉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可低估。.2021年3月13日奧巴馬宣布美國將和歐盟、日本一起就中國稀土政策向WTO提起訴訟。.美國選舉選區(qū)劃分中的“格里蠑螈〔Gerrymandering〕〞現象.選區(qū)劃分中的“田忌賽馬〞.〔三〕關于選舉制度的思考1、民主、代表和選舉在形式性代表體制下,代表通過普遍的、自由的、競爭性的選舉產生出來。.現代人們一想到挑選代表,自然就會想到選舉,認為這是最恰當的方法。其他選人的方式,比方繼承、拍賣、推舉、考試等這幾種方式,在形式性代表體制下被認為是不恰當的、不公正的。漢娜·皮特金(HannaPitkin)認為民主與代表之間是一種“麻煩的聯(lián)姻(UneasyAlliance)〞。民主和代表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天然的?民主必須經過代表嗎?如果必須經過代表,形式性代表可以承擔實現民主的重任嗎?如果形式性代表不堪重負,那應該是什么意義上的代表?.漢娜·皮特金(HannaPitkin).選舉本身有很多特征使得它無法產生有代表性的代表,因而無從實現任何意義上的民主。威廉·瑞克(WilliamH.Riker)在?自由主義對抗民粹主義?(LiberalismagainstPopulism)一書中論證了兩個看法:第一,同樣的選民,同樣的偏好,在不同的投票制度下,選舉的結果不一樣。因此,選舉〔他稱之為"民主"〕是不準確的。第二,在同一種投票制度下,投票的結果是可以操控的。而且由于無從了解公開行動背后的私人動機,區(qū)分操控的結果與非操控的結果幾無可能。因此,選舉是無意義的。.理性選擇理論大師威廉·瑞克〔WilliamH.Riker,1920-1993〕.用選舉這種方式產生代表、實現民主聽起來非常天然、自然,但實際上這三者間存在著非常復雜的關系。選舉的特性,包括目的之模糊性、可操縱性、投票的策略性、不合比例性、有限選擇性、容易出錯性、選票不宜解讀性、自然貴族性、正當性,加到一起就使人不得不問,以選舉為支撐的形式性代表體制到底能不能實現民主的理念?這是一個大問號。.〔2〕選舉與抽簽抽簽這種方式背后的假設是什么呢?抽簽假定任何人只要愿意參與抉擇,都有能力在其中做出奉獻。這與精英政治選舉政治的假設是背道而馳的。用抽簽方式來實現民主,是一種更公平的方式。選舉具有目的的模糊性,而抽簽那么不模糊,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挑選作為人民代表的決策者。實際上早在古希臘時期的民主,抽簽就是選取官員的主要做法。.雅典時代用石頭做的抽簽儀,具有一些技術含量,現收藏于希臘的碑銘博物館(EpigraphicalMuseum)。.與人們普遍的誤解相反,抽簽制并不僅僅表達在雅典民主中。在創(chuàng)造代議制之前,大多數公民行使權力的政治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實行過不同形式的抽簽制。古希臘以后,羅馬共和國時期,大量運用抽簽方式來任命官員。到了后來意大利半島的那些城市共和國也是這樣,如威尼斯大公國。.佛羅倫薩的抽簽包.許多關心現代民主的人已經跳出了選主〔即以選舉為特征的制度〕的束縛,用抽簽的方式來產生人民是值得考慮的選項之一。約·埃爾斯特〔JonElster〕認為抽簽有幾大優(yōu)勢:〔1〕它可以防止策略性投票,因為在抽簽中,策略性投票既無必要也無可能。〔2〕它可以防止選票浪費問題。如果有些人得到的選票超過中選的門檻,就會出現選票浪費。抽簽解決了這個問題?!?〕抽簽可以防止少數派永遠得不到代表的問題?!?〕抽簽可以防止出現一個專業(yè)政客集團。〔5〕特殊利益集團對立法機構的壓力會大大減小,因為它們不再能操控選人的過程。〔6〕不斷參加的新鮮血液有利于代表對人民的需求與要求有更深切的感受。.約·埃爾斯特〔JonElster〕.如果抽簽和選舉都有公平性的話,那么兩者的公平性不在同一個量級上。選舉保證每個人都有選別人的平等權利,而抽簽保證的是每個人都有中選的平等時機,選舉那么沒有這種可能性。這樣一比,兩者的公平性高低立分。除了更公平外,抽簽很可能也是更有效率的。當然抽簽也有劣勢,埃爾斯特列舉了兩條:一個劣勢是代表不太可能連任,既然他們不斷輪換,就難以積累立法經驗;另一個劣勢是,假設代表都是抽簽挑選出來的話,官僚的權力可能會變得更大,因為他們此時成為了制度中的穩(wěn)定因素。.如果比較選舉與抽簽這兩種方式的話,很明顯選舉的那些特性,如目的之模糊性、可操縱性、投票的策略性、不合比例性、有限選擇性、容易出錯性、選票不宜解讀性、自然貴族性、正當性,抽簽幾乎可以防止所有這些問題,只有一點:老百姓接不接受抽簽挑選出來的人?他們會不會缺乏正當性或認受性?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選舉與抽簽混合,但混合也有不同的搭配。.二、選舉原那么選舉原那么,是指不同國家選舉制度中用來指導選舉活動的根本原理和思想,這些根本原理和思想反映了不同國家選舉制度所共有的根本特征,在各國長期選舉實踐中,得到多數國家所認同。選舉原那么反映選舉制度的根本理念,貫穿在選舉活動的過程中,有的甚至被載入相關的法律之中。選舉原那么的運用也能反映一個國家民主化程度。選舉原那么不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它是在長期的選舉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權威性原那么〔教材PP145-146〕該原那么主要指選舉應對國家政治生活具有實質性影響力:1、代議機構是否真正通過選舉產生;2、代議機構是否是國家最高立法權力機構;3、代議機構是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實際影響力?!捕称毡樾栽敲础步滩腜P146-147〕1、階級資格限制問題2、被選舉權資格問題.〔三〕平等性原那么〔教材PP147-148〕1、差異選舉制問題2、復數投票權3、少數派的利益問題〔四〕透明性原那么〔教材P148〕1、候選人的宣傳制和介紹制2、競選制.2021年10月16日,霍夫斯特拉大學,第57屆美國總統(tǒng)競選前,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米特?羅姆尼和現任總統(tǒng)奧巴馬的第二次總統(tǒng)辯論現場。在第二場辯論中,奧巴馬總統(tǒng)一掃此前差勁的精神頭,恢復了以往的水準。用脫口秀主持人斯圖爾特的話說,“奧巴馬總統(tǒng)終于出席了辯論〞。.2021年德國總理默克爾競選海報之一,口號為“德國需要媽媽〞.2021年德國總理默克爾競選海報之二,口號為“為了更多的朋克〞.2021年德國總理默克爾競選海報之三,口號為“治愈世界〞.〔五〕自由性原那么〔教材PP148-150〕1、強制投票問題2、秘密投票問題3、選舉的物質保障問題4、選舉的自由度問題.三、選舉過程〔一〕選舉組織與選區(qū)劃分1、選舉組織〔1〕選舉組織就是依法代表選民主持選舉工作的組織或機構的總稱。〔2〕特點①具有特定法律地位。②工作的階段性和機構設置的靈活性。.〔3〕不同國家的選舉組織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美國常設的中央選舉組織。選舉管理委員會——日本、韓國等國家設立的專門負責選舉事務的常設選舉組織。首席選舉官公署——加拿大聯(lián)邦議會負責管理選舉事務的專門機構。選區(qū)委員會——德國常設的中央選舉組織。選舉代理人——英國競選過程中一種特殊的專門負責組織競選的班子。.2、選區(qū)劃分選區(qū)〔constituency〕是根本的選舉單位,是由法律規(guī)定選舉國家代表機關代表或公職人員時劃分的區(qū)域。選區(qū)劃分是選舉制度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選區(qū)地域代表制職業(yè)代表制按照現存行政區(qū)域來劃分選區(qū)按照人口數來劃分選區(qū)大選區(qū)制小選區(qū)制.〔二〕選民資格與選民登記1、選民資格公民不一定就是選民,西方國家無一例外地對選民資格都做了規(guī)定,概括起來有:〔1〕國籍的限制;〔2〕年齡的限制;〔3〕居住時間限制;〔4〕精神病患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者無選舉權等。2、選民登記1、本人登記與非本人登記2、按期造報制與隨時訂正制.〔三〕選舉方式與選舉類型1、選舉方式〔1〕選舉方式是指選舉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選舉方式對選民或選舉人在選舉過程中表達個人的選舉意志產生直接的影響,也影響到選舉結果的真實性和公正性?!?〕公開選舉與秘密選舉①公開選舉指在選舉過程中,選舉人在公開的環(huán)境下公開說明個人的選舉意志。公開選舉包括口頭投票、喝彩投票、舉手投票、雙記名投票等方式。②秘密選舉指投票人填寫選票不對他人公開,為使選民不受干預地進行選舉,整個投票過程完全保密。.〔3〕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①直接選舉指議員或某些國家公職人員由選民按選區(qū)直接投票產生的一種選舉方式。②間接選舉指議員或某些國家公職人員,先由選民選出選舉人,再由選舉人選舉產生的一種選舉方式。間接選舉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地方議會為選舉人;一種是以選舉團為選舉人,選舉團不等于地方議會。.〔4〕競選競選是一個比較復雜、動態(tài)的過程,它的產生和開展有一定的背景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西方國家的競選活動堪稱一幕巨型政治話劇。競選是一種競爭機制,它表達優(yōu)勝劣汰,這不僅是自然界的開展規(guī)律,也是人類社會開展的動力。西方選舉中的許多弊端是金錢操縱和政治交易造成的,不是競選造成的。從民主意義上而言,競選是值得推崇的。.2021年1月18日馬英九在藍營競選總部宣布勝選.2、選舉類型選舉類型是對選舉屬性進行的類別劃分。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將選舉分為不同的類型。〔1〕大選〔generalelection〕通常指全國性的對公職候選人的最后抉擇。大選在西方各國所蘊含的意義各不相同,在內閣制國家,如英國、德國,大選指的是議會下院議員的選舉。而在一般的總統(tǒng)制國家指總統(tǒng)選舉年的總統(tǒng)選舉。在美國,大選指每4年舉行一次的總統(tǒng)選舉與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的合稱。.〔2〕中期選舉〔off-yearelection或mid-termelection〕一般指議會議員,特別是上議院議員局部改選的一種方式。在法國,參議院議員每3年改選三分之一。而在美國,中期選舉指兩次大選之間進行的國會單純選舉,眾議員和三分之一參議員的改選?!?〕預選〔primaryelection〕在美國的政治術語中,預選指產生公職候選人的選舉。公職候選人都由兩大政黨提名,因此預選實際上是在兩黨內進行的,即政黨提名候選人的選舉?,F在,當人們使用“預選〞這個詞時,指的就是直接預選:一是在國會議員、州和地方公職的選舉中,由兩黨的選民直接投票確定該政黨提名的候選人;二是在總統(tǒng)選舉中,需要經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競選綱領和確認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預選指的就是由選民直接投票產生兩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預選第四站2021年1月15日晚在密歇根州結束,從小在這里長大的馬薩諸塞州前州長米特·羅姆尼終于在家鄉(xiāng)實現翻身,贏得這場生死戰(zhàn)。.〔四〕選舉經費與候選人確定1、選舉經費〔1〕用途①媒體宣傳;②交通費用;③民意測驗;④郵寄宣傳品;⑤競選班子成員的薪金和開銷?!?〕來源①英國和德國:政黨捐助;國家撥款。②美國:候選人本人及其家族;政黨資助;政府補助;政治行動委員會捐助;公民個人的小額捐款。.2、候選人確實定〔1〕候選人資格國籍資格、年齡資格、居住限制、職業(yè)限制、文化教育資格、品行條件、競選保證金?!?〕候選人的提名和確定具備候選人的資格,是參與競選的開始,候選人資格轉變成為正式的候選人還需要通過法定的提名程序才能得以實現。西方國家的選舉法一般都規(guī)定,候選人的提名權屬于選民個人或政黨。提名候選人時,必須獲得一定數量的選民的支持。.2021年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作為獨立候選人參加總統(tǒng)大選.〔五〕中選制度1、多數代表制〔PluralityVotingSystem〕有時也被稱作“勝者全得或贏家通吃制度〔theWinner-take-allSystem〕〞,該制度意味著要計算各候選人的得票數,得票多者即中選,否那么就落選?!?〕相對/簡單多數代表制〔Relative/SimpleMajoritySystem〕指在一個選區(qū),候選人或候選人所代表的政黨只需取得較多數的選票,無須超過半數或到達一定比例,即可中選和取得該選區(qū)的全部議席。.單項選擇區(qū)相對多數制〔Single-Member-DistrictPluralitySystem,SMDP〕或者稱為“領先者中選制〔First-Past-the-PostSystem,FPTPorFPP〕〞〔英美等國〕在實行單項選擇區(qū)相對多數制〔領先者中選制〕的情況下,所有候選人都將被列在選票上,選民那么根據選票所規(guī)定的方式,從中選擇一人。通過計票,在各候選人中,得票最多者即中選。.實行單項選擇區(qū)相對多數制的選票樣本.多項選擇區(qū)相對多數制〔Multimember-DistrictPluralitySystem〕或“總投票制〔BlockVoting;At-LargeVoting〕〞〔國際上通稱〕在實現多數選區(qū)相對多數制〔總投票制〕的情況下,所有候選人也都將被列在選票上,但選民從中多項選擇擇的候選人人數不得多于〔即可等于或少于〕該選區(qū)的應選名額。每位選民每選擇一位候選人,就相當于投了一票,所以每位選民都可擁有與該選區(qū)應選名額一樣多的選票數,但每位選民不得重復選擇同一名候選人。最后通過計票,得票最多的那些候選人〔其總數為該選區(qū)的應選名額〕就中選。.實行多項選擇區(qū)相對多數制的選票樣本.〔2〕絕對多數代表制〔absolutemajoritysystem〕指候選人或候選人所代表的政黨所獲選票必須超過本選區(qū)全部有效投票選票數的半數以上方可中選。.〔3〕多數代表制的形式①一輪多數聯(lián)盟制指假設干政黨可以結成聯(lián)盟參加競選,在僅有的一輪選舉中,獲得選區(qū)過半數票的政黨聯(lián)盟或政黨獨占該選區(qū)的全部議席。②兩輪多數代表制〔Two-roundRunoffSystem〕指在某選區(qū)中第一輪投票采絕對多數制,過半數票者中選;假設無過半數者,再對獲得法定票數的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以相對多數者中選。③多輪多數選舉制指在選舉中要進行兩輪以上的投票,前幾輪投票采絕對多數制,最后一輪由前一輪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競選,以相對多數者中選。.④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BallotorPreferentialVoting〕,亦稱為可選投票制〔AlternativeVote,AV〕、排序投票制〔RankedChoiceVoting〕、排序復選制〔Instant-runoffVoting,IRV〕或維爾法〔Ware’sMethod〕主要適用于選舉對象是一個人的情況。所有候選人都被列在選票上,選民那么按其喜好,對所有候選人進行排序。在計票時,如果在所有排序第一的候選人中,沒有獲得絕對多數票而中選,那么將最少被排在第一位的候選人排除掉,其得票將根據相應選票顯示的情況而轉移給排在其后〔即排在第二位〕的各候選人,這時再統(tǒng)計各候選人的得票,看是否有排序第一的候選人獲得了絕對多數選票而中選,如果仍沒有,那么重復上述步驟,直到決出中選者為止。.實行偏好投票制的選票樣本.偏好投票制例如.多數制下的贏者通吃.2、比例代表制〔1〕比例代表制指根據參加競選的各政黨候選人所得選票數,按照比例分配議席的一種中選制度;是各政黨所得議席與其所得的票數成正比的一種選票計算制度?!?〕比例代表制的特點①預先規(guī)定中選票額,即所謂中選基數。②選民只就政黨候選人名單投票。③選票可以轉讓。④存在殘票和剩余議席的分配問題。.丹麥2001年的議會選舉.〔3〕比例代表制的形式①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party-listproportionalrepresentation〕大多數實行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實際上都采用這種形式。在這種制度下,各政黨分別提出一攬子候選人名單〔此即所謂的政黨名單〕,并分條印在選票上。政黨名單又分為開放式的和封閉式的。如果是開放式政黨名單,那么選民就可以在選票上選擇各政黨名單中的候選人個人;但要是封閉式政黨名單,那么選民就只能針對選票上的各條政黨名單進行選票〔即選擇了一條政黨名單,就意味著選擇了該名單上的全部候選人〕,而不能選擇名單中的候選人個人。.由于針對開放式和封閉式政黨名單的選票設計和投票方法都不同,因而相應的計票方法也有所不同。在開放式政黨名單的情況下,選民每選擇一位候選人,就相當于投了該候選人所屬政黨一票,因而最后同黨候選人的選票加起來,就是一個政黨的總得票,同時各候選人的總得票也一目了然;而在封閉式政黨名單的情況下,那么只統(tǒng)計各政黨〔名單〕的得票數,各候選人不予統(tǒng)計〔獨立候選人除外〕。但不管計票方式有何不同,在這兩種情況下,各政黨都是依據其總得票率而按比例分配議席,只是各黨在將其所獲得的議席落實到具體候選人頭上時存在差異:在開放式政黨名單的情況下,本黨得票最多的那些候選人就中選;而在封閉式政黨名單的情況下,那么按名單所列的候選人順序來依次確定中選者。.開放式政黨名單項選擇票樣本.封閉式政黨名單項選擇票樣本.◆最大余數法〔theLargestRemainderMethod〕,又稱為漢密爾頓法〔HamiltonMethod〕關鍵是確定中選基數,也就是一個政黨至少需要多少票才能分得一個議席。四種中選基數:黑爾基數〔HareQuota〕=總有效票數/總議席數哈根巴赫-畢肖夫基數〔Hagenbach-BischoffQuota〕=總有效票數/〔總議席數+1〕祖普基數〔DroopQuota〕=總有效票數/〔總議席數+1〕+1因皮里亞里基數〔ImperialiQuota〕=總有效票數/〔總議席數+2〕.最大余數法例如.◆最大均數法〔theHighestAverageMethod〕德洪特最大均數法〔d’HondtMethod〕,又稱為杰斐遜法〔JeffersonMethod〕德洪特最大均數法.圣拉格最大均數法〔Sainte-LagueMethod〕,又稱為韋伯斯特法〔WebsterMethod〕圣拉格最大均數法.②單記名可轉移投票法〔Singletransferablevote,STV,orChoiceVoting〕實行單記名可轉移投票制的選票樣本.單記名可轉移投票法的操作流程.按單記名可轉移投票法的分配結果例如.3.半比例代表制〔Semi-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