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藝術文化生活娛樂知識競賽-書法知識競賽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圖片大小可自由調(diào)整)第1卷一.參考題庫(共30題)1.翁方綱的書法生涯怎樣?2.什么叫經(jīng)生書?3.宋代書家中“三蘇”是指()。4.什么是書法的中和美?5.何謂金釵體?6.王洽的書法成就如何?7.晉代書圣王羲之的生平事跡如何?8.什么叫章程書?歷來對章程書都有哪些不同的解釋?9.請舉例3―5種摩崖刻石?10.扼要論述初唐書法發(fā)展的時代配景,并聯(lián)合初唐四家的代表作論述其審美取向。11.清代哪一位書法家在九十三歲高齡在將死前數(shù)日自作訃文時,筆力與平時無異?12.王羲之為何時人?他的那件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13.書法中的“舒體”是誰創(chuàng)立的?14.撰寫書法學術論文的要點有哪些?15.什么叫獨草?16.子母印是怎樣的?17.歷代書家擅長寫楷書的確實很多,根據(jù)風格特征大致可分為()這幾類。A、晉人楷書B、初唐楷書C、中晚唐楷書D、魏碑楷書18.請再對“圓識”加以解釋。19.什么叫用筆?20.懷素的大草傳世作品有()()等.21.為什么要在書法作品上題款?怎樣題款為好?22.隸書是程邈所創(chuàng)造的嗎?早期隸書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文字發(fā)展史有何重大意義?23.明末清初,哪一位書法家被譽為“神筆”?他的宦途和書法生涯如何?書論見解怎樣?24.蔡邕在書論上的貢獻是什么,對后世的影響如何?25.執(zhí)筆為什么要強調(diào)“指實掌虛”?26.什么叫“折鋒”?27.馮班的書論、書作怎樣?28.漢隸碑刻知多少?29.王獻之書法的成就與其父相比如何?他的主要傳世書跡有哪些?30.初唐最負盛名,并對中國書法的發(fā)展和提高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書法家是誰?其事跡如何?第1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翁方綱(公元一七三三——一八一八年),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谿,一號彝齋,晚年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公元一七五二)進士,官內(nèi)閣學士,左遷鴻臚寺卿。卒年八十六歲。 翁方綱藏書極富,見聞廣博,長于金石考證,精于鑒賞,小至一點一畫,都考究不差毫厘,一生考證題跋著名碑帖頗多,著有《兩漢金石記》、《漢石經(jīng)殘字考》、《碑別字》等。他是碑學先驅(qū)之一。他最初學顏真卿,后來學習虞世南、歐陽詢及其他唐碑,隸書則師法《史晨》、《韓敕》等漢碑。他于碑帖遍搜默識,下筆便具體勢,又雙鉤摹勒舊帖數(shù)十本。所以當時北方寫碑版的多來求他。 翁方綱學書用功甚勤,即是花甲之年,每日課程還和少年時一樣。但因種種原因,使他超越前人的地方很少。當時京都書法以劉墉和他兩人最佳。他的女婿戈仙舟是劉墉的學生,一日,戈拿著劉的書法來請教他。翁看后對女婿說:“問你的老師,哪一筆是古人的?”戈告訴劉后,劉說:“問你丈人,他的書法哪一筆是屬于自己的?”翁方綱真、篆、隸諸體皆工,尤其是小楷樸靜厚實,境界頗高。此外,翁方綱還有微書絕技,每年初一,必用西瓜子仁寫四個楷書字,五十歲后能寫“圣壽無疆”,六十歲后能寫“天子萬年”,七十以后還能寫“天下太平”,又曾經(jīng)在一張不滿方寸的紙上寫下全部《蘭亭序》,筆畫鋒芒,備盡其致,又能在一粒胡麻子上寫“一片冰心在玉壺”七個字。2.參考答案:一般指抄寫佛經(jīng)的人用的書體。在經(jīng)生書中,有的淵源有序,頗具功力。但有的抄經(jīng)者為求清楚端正,多寫得呆滯而無神韻,所以后世有人譏諷呆板無神的小楷為“經(jīng)生書”。3.參考答案:蘇洵、蘇轍、蘇軾4.參考答案: “中和”是上古時人們對世界規(guī)律的把握,認為天地萬物都在運動中和諧地相處在一起,從而構成了客觀事物協(xié)調(diào)的秩序。儒家則將上古這一哲學原理,注入社會內(nèi)容,使之成為哲學、政治、藝術及一切審美共同遵守的法則。表現(xiàn)在書法上,項穆作了這樣的解釋和要求:“中也者,無過不及是也。和也者,無乖無戾是也。然中固不可廢和,和亦不可離中”,“圓而且方,方而復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會于中和”,這樣才達到至美至善的地步。他認為“中和”在書法上的代表是王羲之,他評論的標準是:“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德性,氣質(zhì)渾然,中和氣象也。執(zhí)此以觀人,味此以自學,善書善鑒,具得之矣。” 如果把“中和”理解為“和諧”,那么作為藝術評價標準亦無不可,但他這里(包括古代許多藝術評論家)卻將“中和”規(guī)定的“度”過于狹小。如程子所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為庸”,則就把藝術美限定在最小的范圍之中,只能有一個標準一個程式,它違反藝術本身的規(guī)律,也違反人類多種審美的要求。我們在書法評論中應當將“中和”的范圍擴大,將其與“和諧”溝通,并將其視為運動的過程,即抓住了其合理內(nèi)核。首先不能定一個標準,應當認為,歷史上凡是為后世承認的書家,他們的作品都是一種“和諧”。項穆認為“顏、柳得其(指大王)莊毅之操,而失之魯獷。旭、素得其超逸之興,而失之驚怪?!蔽覀冋J為這里的“魯獷”、“驚怪”是符合時代特征新的諧和,它未脫離書法最本質(zhì)的東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審美要求,印象派繪畫在古典主義者眼中是對藝術的屠殺,而抽象派繪畫又為印象派畫家所大不解,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畢竟也成為美術史上的一支奇葩,人們承認它,因為它達到了一種新的“和諧”。顏魯公的“魯獷”,張旭、懷素的“驚怪”,以及項穆認為的孫過庭的“儉散”,蘇東坡的“濃聳”、米芾的“猛放”,都是“諧和”,他們的書法全在法度之內(nèi)。而那些什么“龍蛇書”、“蝌斗文”、“鳥書”、“蟲書”、“花草書”、“象形書”之類不符合書法規(guī)律的書體,才是應當被淘汰的東西,而且歷史已經(jīng)將它們淘汰了。如果按照項穆“中和”的標準,歷史上除王羲之之外,還會有誰稱得上書家呢?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在以后的百年、千年,只要書法不拋棄書法藝術本質(zhì)所規(guī)定的特征,按著書法“度”的要求去探索,都將會對中國書法史作出貢獻。不變是不可能的,任何的變,都是一種新的“和諧”對舊“和諧”的突破。如果這樣理解“中和”,那么它才有存在的價值。5.參考答案: 金釵體是小篆的一種,宋陳槱說:“建安章伯益友直以小篆著名,尤工作‘金釵體’。”也有人認為“金釵”是“折股釵”的別稱,因此這種小篆應類似玉筯篆。6.參考答案:王洽,東晉明帝太寧元年——東晉穆帝升平二年(公元三二三——三五八年),瑯琊臨沂(今山東費縣東)人。字敬和。是王導的第三個兒子,王羲之的堂弟。歷官至吳郡內(nèi)史,拜領軍將軍,世稱王領軍。他精通各種書體,以隸書和行書最好。王羲之說過:王洽的字不比我差。唐懷瓘認為王洽和王羲之一起以新法入章草,將章草變?yōu)榻癫莶⑹怪餍杏谑赖?。后人認為王洽的書法“卓然孤秀”,“體裁用筆,全似逸少”(王羲之)。張懷瓘列其隸、行、草書為妙品。其傳世書法作品有草書《辱告帖》,行書《仁愛帖》、《兄子帖》、《向感塞帖》等。均收在《淳化閣法帖》中。7.參考答案: 王羲之是晉代人(公元三○三——三六一年,一作三二一——三七九年),是我國歷史上出類拔萃的書法家。他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屬山東費縣)人。王導從子,王曠子。因為他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所以人們又常把他叫作“王右軍”。王羲之的書法最初是跟衛(wèi)鑠學的。后來他正書師鐘繇,草書學張芝,并且博采眾長,精研體勢。最后終至推陳出新,一變漢魏以來的質(zhì)樸書風為妍美流便的新體,因此被后人尊為“書圣”。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稱他的書法為“字勢雄逸,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 唐太宗李世民由于酷愛王羲之的書法,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寫了一篇《王羲之傳論》。在《傳論》中他這樣說道:“詳察古今,研精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有帝王之論在前,由是人們對他更加敬重,漸漸地把他稱為“書圣”。8.參考答案: 章程書一般是指漢朝隸書鼎盛時期人們用于書寫奏章、法令的一種書體。考察“章程”二字的含義可知,古時用“章”字的詞很多,如“樂章”、“奏章”、“章程”、“文章”等。這里的“章”字多引伸為“彰”,即公布、彰明的意思。和其他字連用為詞,有的則表示有“條理”,有“法則”,有“規(guī)矩”,很“明顯”等意思。與之相反,不“明顯”,沒“條理”,顯得雜亂的,就稱為“無章”。由此可見,章程書應該是專指寫公告、詔令、奏章用的一種條理分明、法則嚴格的隸書。 唐張懷瓘《書斷》卷上“八分”條記載:“時人用寫篇章或法令,亦謂之‘章程書’。故梁鵠云:‘鐘繇善章程書是也’?!倍纻麋婔淼淖髌范酁楣ふ碾`書或隸味較濃的正楷,由此更可證明,章程書就是有條理、有法則的一種隸書的官稱。歷代對章程書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其一是宋朝陳思《書苑菁華》卷十八《南齊王僧虔論書》:“鐘有三體,‘二曰章程書,世傳秘書,教小學者也’?!碧瞥f續(xù)《墨藪》記載:“‘八分書,上谷王次仲所作,魏鐘繇謂之‘章程書’。”他們認為,當時宮庭秘書或?qū)8恪靶W”(指“文字學”)教育的人用的八分書就是章程書。其二是清朝顧藹吉提出的觀點,他認為鐘繇的‘銘石書’如受禪碑等應為八分書,而鐘繇的章奏、箋表、撰寫、記錄等日用的文字,皆用正楷書寫,應謂之章程書。如《宣示表》、《力命表》等帖即為章程書。9.參考答案: 摩崖刻石有:《石門銘》、《鄭文公碑》、《泰山金剛經(jīng)》、《天柱山銘》》、《論經(jīng)書詩》10.參考答案: 唐初,承繼前朝舊制,至貞瞧年間,新制則漸顯大唐天氣。清明,社會顛簸,經(jīng)濟逐步繁榮,文化得以盛興,書法也因此進進了一個簇新的發(fā)展階段。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制定了合適書法發(fā)展的各項政策。如朝中設有特地的教育機構國子監(jiān),書學則是其教學內(nèi)容之一,且設書學博士執(zhí)鞭;施行以書取仕的重要舉措,科舉中書法獨占一科;銓選官員也無例外,均以“身、言、書、判”來確定,“楷書遒美”者優(yōu)先擢用;朝中尚置若干涉書法相關的部分和職位,并明確“工書”為其需要條件。唐時善書而委以重任者,不可勝數(shù)。加之唐太宗又甚喜王羲之書法,并親身為《晉書》撰寫《王羲之傳贊》,這樣便確定了王羲之書法正在初唐時期獨尊天下的職位地方,并抉擇了初唐書法的發(fā)展偏向。于是南方典雅、蘊藉、蕭散、俊逸之書風占領了主導職位地方,組成了初唐書法的新規(guī)模。正由于唐太宗制定了以書取仕等一系列政策和個別對王羲之書法的喜歡,以致全國上下競習王書,書家名手應運而生,書法事業(yè)與大唐基業(yè)一樣,蒸蒸日上。 歐陽詢以楷書最為著名,后代將其楷書稱為歐體,楷書用筆凝練而蘊藉,剛勁而清俊,結體內(nèi)緊外松,左斂而右放,方整而端莊,于平正中見險盡,古樸中見潤雅,是兼取南北書法精華的出色典范,對初唐之后的楷書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其行書結體和章法均成縱勢,且以單字的俯仰取勢,似陡峭而不失溫順,體現(xiàn)出古樸的風采。 虞世南,書習智永,得二王真髓,其楷書用筆遒美圓勁,沉著穩(wěn)健,結體寬綽疏朗,端莊閑雅,具有“蕭散瀟灑、風神俱足”之品德。 褚遂良,楷書用筆瘦勁聳立,結體寬博平正,大多呈方扁形,頗有隸書遺意。其行書用筆秀勁飛動,筋骨尤存。 薛稷,楷書用筆瘦硬,點畫精巧,結體以縱勢為主,疏朗開闊,有華俊瑰麗之美。11.參考答案: 梁同書(公元一七二三——一八一五年)。梁同書,字元穎,浙江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曾得到元代書家貫云石的行楷“山舟”二字掛在軒中,因此人們就稱他為“山舟先生”。晚年自號不翁,九十歲后自號新吾長翁。 他父親梁詩正善書法,梁同書耳濡目染,承受家學,十二歲就能作擘窠大字。他先學顏真卿、柳公權,中年師法米芾,晚年任筆自運,自然飄逸,不屑依傍古人。他善寫大字,而且字越大,結構越嚴整。九十一歲時,曾為無錫孫氏寫家廟“忠孝傳家”四字匾額,字方三尺,魄力沉厚,觀者嘆絕。當時論者認為他的書法兼有同時代劉墉、王文治、翁方綱、汪士鋐等人的長處,筆力縱橫,如天馬行空,出入蘇軾、米芾之間。 他的墨跡廣布國內(nèi),聲名遠揚海外,日本、朝鮮等國都出重價購求。當時日本國王子愛好書法,就將自己的書法托商船帶來,請他評定。梁同書精力過人,晚年還能作蠅頭小楷。每天求他墨跡而送來的紙總有好幾束。所以他每天都寫上幾十紙,八十多歲時還為人寫碑文墓志,終日不倦。他說:古書家都有代筆者,我獨沒有,因為不想作偽騙人,我性格就是如此。所以他寧可拖延日期,而決不請人代筆。東南一帶士大夫的碑版和道觀寺廟的匾額,他總是有求必應。而地方長官請他寫字,卻往往幾年不見回音。袁枚去他家,看見紙素塞滿兩間屋子,就開玩笑說:“你要有八百歲的壽命,才能還清這筆債?!睍ㄖ?,他還擅畫人物、花卉,復精鑒賞。在鑒賞上,對古人書畫,過眼就能判別真?zhèn)?,當時海寧有個專門復制贗品的吳某,曾對人說:“其他人都可以騙,就是騙不過梁先生。”去世前數(shù)日,他自做訃文,筆法蒼勁,一如平日。 著作有《頻羅庵論書》、《直語補正》、《頻羅庵書畫跋》等,墨跡由弟子刻為《瓣香樓帖》和《青霞館帖》。12.參考答案: 魏晉時期;其書法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13.參考答案: 舒同(1905―1998)為現(xiàn)代最杰出的書法藝術大師之一、人民藝術家、舒體的創(chuàng)立者,被毛澤東稱為“馬背書法家”、“黨內(nèi)一支筆”。舒體又稱“七分半書”,即楷、行、草、隸、篆各取一分,顏、柳各取一分,何紹基取半分,法度森嚴,氣勢磅礴,為世人所重。舒體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風行,成為現(xiàn)代書壇的一座高峰14.參考答案: 書法論文是在書法領域內(nèi)進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一種形式。首先要注意“選題”。選題是研究、調(diào)查問題的中心目的,是書法論文寫作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可以這樣看:論文選題的得當?shù)扔谕瓿烧撐牡囊话牍ぷ?。在茫茫書海中,可供研究的范圍、題目很廣泛,作者首先要對所選題目有強烈的興趣和研究欲望,這是作者平時所注重的問題,有了較深厚的基礎,這樣在寫作中才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另外要選擇那些對社會、對書法發(fā)展有較重要影響的命題,選擇有價值的題目。清代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文都不長,但都抓住了主要問題,為碑學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理論基礎,盡管其中也不乏偏頗之處。總之,選題一定要將主觀愿望和社會需要、歷史選擇結合起來,要考慮一百年、一千年之后是否仍會有價值,就像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孫過庭的《書譜》那樣成為書法理論史上的豐碑。選擇的方法是“存同求異”,要尋找前人沒研究過的題目,或者研究過結論不妥、有爭鳴性的題目。題目宜小不宜大、有代表性,要有鮮明的論點。第二,要掌握充分的資料,否則,寫出的文章也許前人早已有結論,那就要走彎路。廣泛搜集,分類整理,除記筆記外,莫過于記卡片,材料廣泛而確鑿,這樣論據(jù)才會更充分、有力。第三,寫作前要先列一下提綱,至少腦子中要有個清晰的脈絡。要抓住核心問題,對主要論點要以豐富的資料和嚴密的邏輯性去論述。一般可分為序、本論、結論三部分。序不宜長,提出主要論點及研究的意義;本論則是詳細論述研究成果部分,尤其對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論點,應抓住不放;結論亦不宜長,它不是本論的重復,而是將全文提到一個 高度上去認識。草稿寫成后,一般要進行刪改,這是使文章精練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刪去所有與主題無關的文字和段落,以使文章更緊湊。最后要認真謄寫,字體要工整,包括每個標點都應很規(guī)范。 以上所述并非要求寫成八股式文章。要有自己的文風,語言特色,不要寫成“教科書”式的文章,不必再重復說明基本范疇、概念,應當靈活運用這些概念和最新研究成果。但絕對避免從概念、定義出發(fā),當前論文之大病便是從概念到概念、演繹、推理,結果是隔靴搔癢,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要自炫淵博,從而枝蔓蕪雜,使主要問題不突出。那些古今中外全有而獨無自己論點的漫談式論文是論文之大忌。當然,那些不講道理地下斷語、簡單結論式的文風則更是應當避免的。 有志于書法理論研究者,要多讀書,多寫作,多提出論文選題,要辛勤努力、長期堅持,不斷豐富學養(yǎng),不斷提高思辯能力,這樣,取得學術成果則指日可待。15.參考答案:指字與字之間無牽絲連帶、字字獨立的草書,與“連綿草”相對而稱之謂“獨草”。宋姜夔《續(xù)書譜·草書》說:“自唐以前,多是‘獨草’,不過兩字屬連。累數(shù)十字而不斷,號曰‘連綿’、‘游絲’,此雖出于古人,不足為奇?!?6.參考答案: 子母印是一種巧妙的印章形式,始于漢代,盛行于魏晉六朝。大印為母獸鈕,正好嵌合進一方子獸印鈕,成母懷子的形狀,又稱套印。以二套為多見,還有三套印、四套印的。 子母印的印文內(nèi)容除姓名、別號外,還有“印信”、“白記”等書簡印的印文,以白文為主。在一方印的體積里,同時容納下幾方印,又美觀又經(jīng)濟方便,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能不使我們嘆服。17.參考答案:A,B,C,D18.參考答案: 真正理解一件書法作品,有賴于廣泛的知識及經(jīng)驗,盡管這一切有時并不顯示出來,但作為內(nèi)在的知識結構、化為潛意識的東西,卻是不可少的。很難想象,一個藝術知識及其它知識非常少,又不愿多接觸、多體驗生活的人,能夠真正欣賞書法藝術。 有經(jīng)驗的人深感,要了解書法藝術,確實要有豐富的學養(yǎng)。書法涉及面極廣,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國際往來,它與各種意識形態(tài),如哲學、宗教、歷史、道德、各藝術種類等有密切關系,錯綜復雜,變幻莫測。書法還與生理學、心理學、文字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等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所以,它具有時間的廣闊性、內(nèi)容的豐富性、社會的復雜性,唯其如此,它才能在更廣闊、更深刻的意義上給不同類型的欣賞者以啟示,這正是它的重要特征和奧秘。“圓識”即以作品為中心,利用廣泛的、人生的、社會的知識,從各種角度、各個層次上去理解作品。 如何“圓識”?首先欣賞本人應具備較豐富的知識與經(jīng)驗,在作品的審美觀照中,以本人經(jīng)驗為基礎.發(fā)現(xiàn)更深刻的內(nèi)涵,從而能對作品進行多層次、多類型的分析與比較。如以明代大書法家徐渭的草書《青天歌》為例進行圓識,在作了遠觀,從整體上把握了總的格調(diào)、意境、神韻后,則可進一步調(diào)動我們的知識及想象力,作為一個著名書家、畫家、詩人、戲劇家,胸懷奇才而終身不得志,遂以書畫發(fā)胸中沉郁之氣?!肚嗵旄琛芬环磦鹘y(tǒng)規(guī)范,字形大小變化甚殊,任意揮掃,表現(xiàn)了狂傲不羈的性格。他的風格雖為當時“正統(tǒng)”書法評論家所不齒,但它確是中國書法史上值得大為贊揚的作品。深刻地了解作者的身世、藝術思想,了解當時的社會及產(chǎn)生作品的歷史背景;再從心理學、生理學的角度研究從心境到作品的必然規(guī)律;從藝術哲學、美修的高度進行分析;從歷史的、道德的角度進行評價,在作了這些分析后再進行綜合,從而達到對作品審美的系統(tǒng)認識。19.參考答案: 用筆是書法的基本技法,有廣義、狹義兩解。廣義的用筆法是指用毛筆寫好書法作品的方法,其中包括執(zhí)筆法和運筆法。執(zhí)筆法又有單鉤法、雙鉤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撥鐙法,擴而展之,還有枕腕法、提腕法、懸肘法、平復法、回腕法等。其中雙鉤法又稱五指執(zhí)筆法或五字(擫、押、鉤、格、抵)執(zhí)筆法,五指執(zhí)筆法又分為虎口法、鳳眼法等。狹義的用筆法單指書寫點、畫、文字時運筆的方法。諸如中鋒、側鋒、偏鋒、藏鋒、露鋒、筑鋒、縮鋒、搶鋒、衄鋒、挫鋒、裹鋒、趯鋒、簇鋒、絞鋒、蹲鋒、逆鋒、順鋒,還有提、按、轉、折、輕、重、疾、澀、駐筆、連帶、曲直、方圓、內(nèi)擫、外拓、擒縱、打筆、揭筆、 厥筆、戰(zhàn)筆等都是運筆的方法。 關于執(zhí)筆,宋朝書法家、詩人蘇東坡曾經(jīng)說過:“執(zhí)筆無定法,務使虛而寬?!北M管古人給我們傳下來了種種筆法,只要符合“虛而寬”的原則,能把握住毛筆,使其寫字時隨心而至、靈活自如,就可以說是正確的。一般情況,人們常用的執(zhí)筆法是雙鉤法,在雙鉤法中,一般又認為虎口法為上。撮管法、握管法等,多在用大筆寫榜書時使用。 至于運筆法,雖然法度繁復,但各種筆法多有各自特殊獨到的用途,應根據(jù)書寫時所用的不同字體和書寫者所用的審美要求來選擇使用。比如,古人常謂“作書貴用中鋒”,這是正確的。但是,若強調(diào)“筆筆中鋒”,那就僅適于寫篆書。若寫其他書體也強調(diào)“筆筆中鋒”則就容易把字寫得過于呆板拘禁,毫無生氣可言。因此,在“貴用中鋒”、“筆筆以全身之力送之”的前提下,應根據(jù)字體的不同和審美要求的不同,靈活多變地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選擇使用各種不同的筆法,寫出筆法多變風格諧調(diào),氣韻生動的書法作品來。能做到這些,就是理解并掌握了用筆。20.參考答案:自敘帖;苦筍帖21.參考答案: 最初,書法作品題款的作用僅僅是要注明書寫者的姓名、身分,隨著書法藝術的發(fā)展,題款成了書法藝術章法構成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惟有正文和題款都處理得恰到好處,相得益彰,才算一幅完整的好的書法作品,否則就會影響整副書法作品的章法構圖和審美效果。題款的內(nèi)容和形式并無一定的格式,但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大體有以下一些基本東西需要掌握。 首先從款式上,有單款、雙款、上款、下款、長款、短款之分,有的干脆以印代款(見印章條)一般情況下,單款只題下款,沒有用單款題上款的。雙款包括上款和下款??钍降拈L短差別也很大,有的書法作品題款可達數(shù)行,而有的短款(亦稱窮款)則僅作者姓名的幾個字,甚至僅用一個字或一個印章代替。上款,一般是寫在作品起首的位置,也有接寫在正文下面的。上款內(nèi)容多為求書者的姓名、稱謂,或再加些客套話語如“雅屬”,“惠存”、“教正”等。下款一般寫在作品結尾處,其內(nèi)容包括作者姓名、年令、齋號、書寫時間、地點、書寫內(nèi)容的作者或出處,甚至書寫時環(huán)境情況、作者心情、書寫方式、自我感覺等,這些內(nèi)容在下款中并非每寫必用,應根據(jù)書法作品的章法布局情況和欣賞對象的不同,作靈活的選擇,可多可少,可增可減。在雙款中這些內(nèi)容可根據(jù)書法作品章法布局的需要作恰當?shù)陌才?,以保持整體章法達最佳效果為好。題款的書體和字徑的大小、多少、位置、布局應與書作正文配合得宜。一般情況下,款字要小于正文的字徑,正文為篆、隸、楷書的,題款不要再相應的用篆、隸、楷書寫。正文為行草的,落款一般也不用篆隸楷題寫??傊?,落款是正文的陪襯和補充。它起到配合、調(diào)整正文,豐富與深化作品藝術內(nèi)涵和思想情調(diào)的作用,以靈活多變、通篇諧調(diào)為上。22.參考答案: 關于隸書的產(chǎn)生,歷來認為是秦始皇時程邈所造??隙ㄐ缘挠涊d是唐張懷瓘《書斷》:“案隸書者,秦下邦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為衙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在西晉的衛(wèi)恒、南朝的羊欣、王僧虔、蕭衍、庾肩吾、后魏的江式、唐朝的蔡希綜、宋代的徐鍇等人亦持有這樣的看法。直至現(xiàn)代也有不少的學者附和此說。他們對于文字發(fā)展史的認識亦羈于此,基本上都認為隸書的出現(xiàn)是在秦始皇用小篆統(tǒng)一六國文字之后,這成了歷史的定論。 近年來,由于大量的古代竹木簡牘、帛書的出土,特別是在湖北云夢縣出土一千一百余枚秦簡和在四川青川縣出土兩件戰(zhàn)國木牘,這些新的文字史料推翻了歷來的陳說。一九八○年,四川青川縣城郊郝家坪發(fā)掘了一處戰(zhàn)國土坑墓葬群,在眾多的出土遺物中,有兩件木牘,其中一件殘損過甚,字跡漫滅;另一件卻完好,字跡清晰可辨,正面有三行墨書文字,背面有四行墨跡??计鋾鴮懩甏?,是戰(zhàn)國時的秦武王二年,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前八十八年。其書體是民間流行的俗書體,屬于早期的隸書,這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隸書墨跡。 一九七五年,湖北云夢縣城西睡虎地第十一號秦墓出土了一千一百枚竹簡,簡文均用墨書,絕大部分竹簡字跡清晰可認,有秦代法律條文三種、秦代治獄案例一種、論為吏之道一種、秦昭王元年至秦始皇三十年的《編年記》、以及日書等占卜之類的書籍。墓主名喜,曾歷任令史等職。這批秦簡為多人所書,文字為當時流行的通俗文字。從它的字體統(tǒng)一、用筆熟練來看,說明了它已經(jīng)存在了一個時期,它使我們看到秦代隸書的真面目。青川戰(zhàn)國木牘和云夢秦簡的字體極為相似,其共同特點是對篆書進行了減省和簡化,化圓為方,用筆已經(jīng)擺脫了篆書均勻的形態(tài),而有輕重徐疾,富有變化,收筆已露磔意。在結構上一部分還保留著篆書的形體,一部分已變?yōu)檎叫位虮庑?,整體看來似“亦篆亦隸”,這即是早期隸書的基本面貌。 這些寶貴的古代文字實物資料的出土,在書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一)它說明了隸書的出現(xiàn)不是在秦始皇用小篆統(tǒng)一六國文字之后,而是在此之前。(二)由于過去的人們沒有見過秦隸,就把許慎《說文解字》上所說的“初有隸書”誤認為是“秦詔版”這類筆劃方折的篆書?,F(xiàn)在由于真正的秦隸出現(xiàn)了,這個錯誤說法得以糾正。(三)證明了程邈決不是隸書的創(chuàng)始人,至多他只屬于隸書體的整理者。說明了一種字體的形成,是必須經(jīng)過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它是在群眾書寫的過程中逐漸自然而形成的,決不是某人能在短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于史書上有關史籀造大篆、李斯造小篆、王次仲造八分、劉德升造行書之類的記載亦應作如是觀。23.參考答案: 王鐸(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鐸,字覺斯,又字覺之,號石樵,又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雪山道人、煙潭漁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縣)人。明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皇帝自殺,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時,王鐸官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不久,弘光朝覆滅,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禮部尚書。 六十一歲時告老還家,抵家不滿十日就去世了。謚文安。明清之際,北方書法以王鐸和傅山最為著名。王鐸有“神筆”的美稱,其書學功力很深,他精研當時幾乎成為絕學的六書古文字學,鐘鼎款識、秦漢碑碣以及釋典文字。當時秘閣所藏法帖部類繁多,編次混亂,但隨便舉出一個字來,王鐸便能立即講出該字的源流和諸帖異同,毫厘不爽。他主張書法理應學古,不要妄為,只有學古后才能創(chuàng)新。他認為開始學書時困難在于入帖。后來的困難是出帖,這一“入”、“出”,講出了學書的關鍵所在。他自定寫字功課為一天臨帖,一天應酬索書者,互相間隔,到老也雷打不動。他真、行、草、篆、隸諸體皆工。他的楷書學鐘繇,而帶篆、隸筆法,險勁沉著,健而不猛、豐而不腴,極有書卷氣。行草成就最高,師法王羲之父子及米芾,筆力遒勁有余,能縱能收,體勢連綿纏繞錯落跌宕,布白如雨夾雪,豪邁俊爽,流暢超逸。遺帖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龜龍館帖》和《弘月館帖》等。24.參考答案: 漢代是我國書法的大變革時代,篆書繼承秦代傳統(tǒng);隸書得到大發(fā)展;真、行、草書應運而生,五體齊備。另一方面,書法由實用性向藝術性轉化,書法藝術實踐普遍展開,出現(xiàn)了一批我國最早的書法家群體,同時也產(chǎn)生了我國最早的書法論著。書法理論的出現(xiàn),是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走向自覺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文字的使用和美化受到漢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的重視,漢代以善書為入仕之經(jīng),選用史官要“以六體試之”,史官對于“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要加以“舉劾”。不但重視文字使用的正確性,而且對書法的藝術性進行研討。史載西漢開國之相蕭何“深善筆理,嘗與張子房、陳隱等論用筆之道。”(羊欣《筆陣圖》)成為我國最早探討書法藝術理論的人。東漢篆書大家曹喜曾著《筆論》一篇(今已佚),學者楊雄能識奇字,曾有“書為心畫”之論。東漢時草書受到人們的普遍愛好,人們沉浸在草書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辭賦家趙壹寫了一篇《非草書》,這篇文章對草書的發(fā)展衍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趙壹對當時草書藝術創(chuàng)作的非難正好從反面證實 了書法在東漢由實用性向藝術性轉化的事實。東漢草書大家崔瑗著《草書勢》,正是早期草書藝術實踐的總結,可惜已失傳。東漢末的大文學家、大書家蔡邕,善篆、隸、飛白諸體,尤精隸書。梁武帝評其書說:“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他在理論上有《篆勢》、《筆論》、《九勢》三篇著作,《篆勢》已失傳,后二篇流傳下來,文章精深,是我國目前看到的最早的書法理論著作,也是漢代書論的代表性著作。 蔡邕《九勢》開宗明義第一句:“夫書肇于自然”,提出書法藝術源于自然。認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陰陽、剛柔、虛實、斂舒、聚散等對立而統(tǒng)一的因素就是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根據(jù),書法藝術又是通過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造,把握和顯示自然界種種極為豐富的形態(tài)和變動不居的精神實質(zhì)。蔡邕如此看待書法藝術的根本法則,在書法美學上有重大的貢獻,它對我國書法藝術的實踐和書法理論的發(fā)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蔡邕在書法藝術實踐上很重視字的“形”和“勢”,并把它作為審美概念第一次在理論上提出來。他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筆論》)“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九勢》)指出書法藝術要通過運筆造型和取勢所顯現(xiàn)出來的意象,體現(xiàn)自然界豐富而生動的形象和變動不居的運動規(guī)律。 蔡邕還重視書法“力感”的審美表現(xiàn)。他結合運筆的“逆勢”和毛筆的性能講力感的表達,在書法藝術實踐上有重大意義。他說:“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 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九勢》)把“力”與“勢”作為一對美學范疇提出來,并揭示出“力”與“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著眼于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和流動不拘的精神實質(zhì),而不斤斤于定法。他在論述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九勢時,強調(diào)書法創(chuàng)作主體的控制能力,把握“力”與“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書法藝術形象。這就使“藏頭護尾”的逆勢成為書法實踐上表達“力感”的主要手段和筆法的核心。后世書論上“有勢則有力”、“萬毫齊力”、“無垂不縮,無往不復”等技法理論都是在蔡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蔡邕在理論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書法藝術抒情性的本質(zhì)特征,表達了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心理情態(tài)。他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夫書,先默坐 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筆論》)蔡邕的書論對推動書法藝術實踐的深入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說:“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九勢》)在理論上強調(diào)書法藝術實踐的重大意義也是蔡邕書論的突出特點。他的書論正是在總結秦漢以來篆、隸書發(fā)展和書法藝術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而產(chǎn)生的,因此實踐意義極強。蔡邕關于書法藝術的起源、審美本質(zhì)和書法藝術審美特征、書法基本技法等方面的論述,對后代書法藝術實踐和理論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我國書法理論的基礎,作出了劃時代的杰出貢獻。25.參考答案:“指實掌虛”是執(zhí)筆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謂“指實”,是要求五個手指各司其責,協(xié)力配合把牢筆管,力量通過手指導入筆端,即為指實。“掌虛”則要求五個手指協(xié)力把握好筆管的同時,把掌心空虛起來,不要把指頭緊貼手心。按古人的說法,在執(zhí)筆運行時,掌心空隙以容得下雞蛋才行。那么為什么要強調(diào)“指實”掌虛”呢?首先,唯“指實”,才能把好筆管,易于著力運行,使心力、臂力、腕力、指力順暢的導入筆端。而“掌虛”則是為了給手指的協(xié)力運行留下必要的空間,使指力和臂力、腕力相結合,導送筆管,作出幅度雖小,卻靈活多變的運動規(guī)跡,使字的點畫形態(tài)顧盼靈動、綽約多姿,以見氣韻的生動。倘若握筆時將指頭和筆管全緊貼在掌心上,特別是將小指無名指、都緊抵掌心時,則手指就只能隨手掌的運動而運動,起筆、收筆、行筆就會因之而顯得呆滯,失去了手指靈活的運動,則很難使字跡力度暢達靈活生動。清包世臣在其《藝舟雙揖·述書》中說到:“古之所謂實指虛掌者,謂五指皆貼管為實。其小指貼無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緊握之說也。握之太緊,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書必拋筋露骨,枯而且弱。”在談到掌虛時,包世臣特別強調(diào)小指和無名指要用力外抵,勿使中指的鉤力將其壓到掌心,他說:“中指力鉤,則小指易于入掌,故以掌虛為難。以小指助無名指揭筆尤宜用力也。大凡名指(無名指)之力可與大指等者,則其書未有不工者也。明彭大翼在其《山堂肆考》中亦說:“用筆之法,指實在用力均平,掌虛則運用便宜?!?6.參考答案: “折鋒”也叫“逆鋒”,即起筆時筆鋒逆入。比如橫畫自左向右,寫時先逆筆向左,到起筆頂點,往下輕輕一按,再向右畫去;直畫自上向下,寫時先逆筆向上,到起筆頂點,向右下方輕輕一按,再向下畫去。27.參考答案:馮班,江蘇常熟人。字定遠,號鈍吟。生于明神宗萬歷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一六○二——一六七一年),享年七十。因其落拓自喜,動不諧俗,且排行第二,故稱其為“二癡”。能詩文,善書,尤工小楷。他對書法理論有精到的見解。其著作《鈍吟書要》認為:學習書法,要先學間架結構,間架結構端齊了,再學用筆。學間架可以臨寫碑文、石刻,而學用筆,必須看前人的墨跡帖本?!皶x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清楊賓《大瓢偶筆》說:“虞山鈍吟老人論書,大概祖陳繹曾《翰林要訣》十二章,本以執(zhí)筆為第一。是以鈍吟訓于家庭有筆法、結構法二說?!?8.參考答案:漢代隸書碑刻根據(jù)有關資料所統(tǒng)計約有四百種左右,其中包括碑、摩崖、石闕、畫像題字、碑額、刻石、墓志、界石等。由于年代久遠,原石損壞嚴重,有的原石早已無存,僅見拓片流傳。有的原石和拓片均無存,只見在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等著作中有記載?,F(xiàn)在,我們一般能看到的漢隸碑刻(包括拓片)有:霍去病墓石刻字、楊買山記、五鳳刻石、萊子侯刻石、麃孝禹刻石、三老諱字忌日記、開通褒斜道刻石,大吉買山地記刻石、烏還哺母等殘石、王稚子雙闕、賈仲武妻馬姜墓石、陽三老石堂畫像題字、子游殘石、祀三公山碑、泰室石闕銘、少室石闕銘、楊震碑、延光殘碑、陽嘉殘石、裴岑紀功碑、沙南侯獲刻石、景君碑、三公山神碑、武斑碑、武始造石闕銘、石門頌、乙瑛碑、李孟初神祠碑、薌他君祠堂刻石、孔謙碣、李寓表、孔君墓碑、禮器碑、鄭固碑、劉平國治路頌、張景造土牛碑、倉頡廟碑、子臨為父通作封記、孔宙碑、封龍山碑、華山碑、鮮于璜碑、衡方碑、張表碑、李冰石像題字、張壽碑、史晨碑、許阿瞿墓志、夏承碑、西狹頌、楊叔恭殘碑、孔彪碑、郙閣頌、熹平殘碑、楊淮表記、魯峻碑、婁壽碑、耿勛碑、樊敏碑、熹平石經(jīng)殘字、韓仁銘、堂谿典嵩高山請雨銘、尹宙碑、梧臺里石社碑、平山君碑、趙寬碑、三公之碑、校官碑、魏元丕碑、白石神君碑、張表造虎函刻石、曹全碑、張遷碑、鄭季宣殘碑、建安六年殘碑,小黃門譙君碑、劉熊碑、高頤碑、孟孝琚碑、孔褒碑、仙人唐公房碑、犀浦墓門殘碑、袁博碑、張君殘碑、武榮碑、劉曜殘碑、趙菿殘碑、朝侯小子殘碑、魯相謁孔廟殘碑、劉君殘碑、沈君神道闕、石墻邨刻石、急就章磚、馮煥神道闕、幽州書佐秦君石闕、城陽田刻石、武梁祠畫像題簽、元嘉元年畫像石題記二石等近一百種。29.參考答案: 王獻之天資聰穎,又得于書香世家的熏陶和其父王羲之的精心培養(yǎng),從小就非常熱愛書法、刻苦學習,而且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曾取掃帚沾泥汁在墻上寫方丈大字。因此他能脫穎而出,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唐張懷瓘《書斷》將其隸書、行書、草書、飛白列入神品。他說:王獻之最初跟他的父親學習,后來又學習張芝的書法,在學習中不受古人規(guī)矩法度的制約,敢于創(chuàng)造自己獨特的書寫方法。行筆率意隨和,而力量沉雄,符合自然的審美法則。其心志宏闊,氣度飄逸,少有人能和其匹敵。張懷瓘還在他的《書議》里評論獻之于行草之外又創(chuàng)新體時說:“非草非行,流便于草,開張于行,草又處其中間。無藉因循,寧拘制則,挺然秀出,務于簡易。情馳神縱,超逸優(yōu)游,臨事制宜,從意適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笨梢娫跁ㄊ飞蠈⑵渑c王羲之并稱為“二王”、“羲獻”是當之無愧的。 有人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成就超過了他的父親。如宋朝米芾在其《書史》中評道:“子敬天真超逸,豈父可比?!睆垜循徱舱J為王獻之“能極小真書,可謂窮微入圣,筋骨緊密,不減于父”。并又贊嘆道:“神勇蓋世,況之于父,猶擬抗行,比之鐘、張,雖就敵,仍有擒蓋之勢?!秉S庭堅則認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草書各有特點,并以文章比喻,把王羲之的草書比做《左傳》,將王獻之的草書比做《莊子》。但是,也有人認為王獻之的書法不如他的父親,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最。他說:“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踨拘束,若嚴家之餓隸……斯兼二者,因翰墨之病歟?!闭J為其字體干瘦,筆跡拘禁。南梁袁昂在其《古今書評中》也認為王獻之的字體拖沓“殊不可耐”。平心而論,縱觀王獻之留下來的書跡,這些貶論是不貼切的,其筆意外展,瀟灑倜儻,比王羲之的書法更有縱逸俊美之致,其成就即使不比王羲之高,也是堪與其父齊肩的。世傳書跡以小楷《洛神賦十三行》,以及《中秋帖》、《鴨頭丸帖》、《保母磚志》、《廿九日帖》、《地黃湯帖》、《辭中令帖》、《鵝群帖》、《授衣帖》、《舍內(nèi)帖》、《東山帖》等最為著名。據(jù)傳,王獻之還善于作畫。有一次桓溫請他在扇上寫字,他不慎將筆掉在了扇子上,就趁那落筆的污點,畫成了一頭牛,很是精妙,深得桓溫喜愛。30.參考答案:初唐最負盛名書家是歐陽詢。歐陽詢(公元五五七——六四一年)。字信本,潭洲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人。出身豪族。他最初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后來在楷法中參以古隸用筆,終于自成一家。歐體字體方筆圓,險勁瘦硬,中宮收斂,外畫伸展,法度森嚴,點畫工妙。據(jù)說他作書從不選擇紙筆,隨便用什么筆都能作出佳品,這一點連褚遂良也不得不佩服。他八種書體都精通。最佳為楷書,其結構方式,被后人奉為準則,歸納為“結體三十六法”。因此,人們得到他的書信文字,都當作楷模,連高麗國也極看重他的書法,曾派專人到中國來求他的書跡。此事后來被唐高祖得知,便感嘆地說想不到歐陽詢的書名,竟能遠播國外。第2卷一.參考題庫(共30題)1.傅山在書法藝術理論提出“四寧四毋”,請寫出“四寧四毋”,并簡述其涵義。2.()在“永字八法”中稱“磔”。A、橫B、豎C、撇D、捺3.落款應根據(jù)所留地方而靈活變化,或增或減,應注意()以及留有印位。A、字大款小B、高低適中C、距離恰當D、字古款今4.商周“鐘鼎文”的書風特點及演變規(guī)律是什么?5.阮元奠定了“南北書派”及“北碑南帖”的理論后,其后包世臣繼起,提倡北碑,不知他是怎樣說的?6.布白7.“書法分南北派”是誰提出來的,其具體內(nèi)容如何?8.曾自評“吾書第一”的徐渭是怎樣一個書法家?9.清代碑學興起的原因何在?10.小篆的產(chǎn)生及其重要地位怎樣?11.請介紹宣紙的發(fā)明與生產(chǎn)情況。12.請談談有關書法人才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13.著名的焦山石刻《瘞鶴銘》的作者是誰?14.隋和初唐書風有什么特點?初唐楷書代表書家及作品各有什么特色?15.筆要執(zhí)得緊好,還是執(zhí)得松好?16.試列舉漢碑名作六件。17.法書18.什么是館閣體?19.草篆20.西安碑林里歷史最早的碑刻是什么朝代的?21.請談談印邊處理的規(guī)律。22.學書者怎樣理解孫過庭主張的“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吳昌碩主張的“貴能深造求其通”,鄭板橋主張的“學一半,撒一半”?23.單款是指落上書寫者的姓名(或字、號)、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及地點等。位置在正文之后。24.請介紹幾位印泥制作名家。25.“書法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又是指的什么?26.“坼壁路”、“屋漏痕”最早記載于哪一篇書論?它們的含義是什么?27.什么叫小草、大草、狂草?它們之間有何異同?28.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康氏有“凡書貴有新意妙理”的高論,不知是否能為說說?29.隋、唐、五代的書法具有哪些特?30.石鼓文的藝術特點是什么?第2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四寧四毋”即“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寧拙毋巧指作書寧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華巧,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寧丑毋媚指寧可寫得丑些甚至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于人、奴顏婢膝之態(tài),要追求內(nèi)在的美。寧支離毋輕滑指寧追求松散參差、也不能輕佻浮滑。自然之趣,遠勝輕浮之相。寧真率毋安排指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反復裝飾點綴,有搔首弄姿之嫌。2.參考答案:D3.參考答案:A,B,C,D4.參考答案: 商周是奴隸社會青銅時代,“鐘鼎文”就是青銅器的銘文,又稱“金文”,屬古文大篆體系。商人在意識形態(tài)上相信鬼神可以主宰人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禮記·表記》)商王事無巨細都得占卜,所以有大量甲骨文流傳下來,成為商代書法的主要形式。商代青銅器有銘文的大多只二三字,長至十字或數(shù)十字的為數(shù)不多,書風也受甲骨文的影響。西周在意識形態(tài)上把神人格化,重視禮樂制度,“周人尊禮尚施,事鬼神敬而遠之”。(《禮記·表記》)所以甲骨文退下歷史舞臺,鐘鼎文走上歷史舞臺成了主角。西周青銅器有銘文的很多,所以鐘鼎文成了西周書法的典型形式。 商朝鐘鼎文因受甲骨文影響,用筆方折,有筆畫瘦硬細勁的,如《戍嗣子鼎》銘。也有腆壯的,如《司母戊大鼎》銘。銘文較長的《小臣艅犀尊》銘,筆畫勁利而豐腴,結體嚴謹,是商代的代表作品。 西周是我國古代社會文明最昌盛的時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文化比商朝有很大的進步。西周鐘鼎文是隨著禮樂制度的實施而發(fā)展起來的。商與西周鐘鼎文書體一脈相承,周初承商之續(xù),還留有方折筆勢,在風格上雖有瑰異、雄奇、平實等的差異,但在整體上凝重自然的時代風貌是很明顯的。如武王時的《天亡簋》(即大豐簋),銘文八行七十六字,字形大小隨形而施,參差錯落自然生動,結體古樸凝重,行氣貫連,已顯西周特色。康王時的《大盂鼎》,銘文字大,形體嚴謹,字形瑰麗奇?zhèn)?,筆畫中肥而首尾出鋒,是西周前期的代表作品。西周中期鐘鼎文出現(xiàn)了典型的西周風格,筆勢由方折變圓轉,早期獰厲凝重的氣象消失而趨于典雅,出現(xiàn)圓潤工整、端莊肅穆的時代風貌。如《大克鼎》銘,字跡大,前半有陽線格欄,字體規(guī)整,筆畫均勻而遒勁,體勢舒展端莊,是中期代表作品,后期延此而向前發(fā)展。西周晚期是鐘鼎文的全盛期,典雅的風格更趨成熟,杰作眾多。如《散氏盤》銘,字體茂美,結體錯落多姿,用筆圓厚質(zhì)樸,氣勢壯麗豪邁,是西周鐘鼎文的杰作?!睹Α枫懳拈L達四百九十七字,是西周長銘的代表作。筆法精美絕倫,縱向結體,嚴謹遒勁,行氣流貫,十分難得。《毛公鼎》銘和《頌鼎》銘是西周大篆書體的成熟之作。《虢季子白盤》形體浩大,銘文字跡體勢優(yōu)美,是西周宣王時期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字跡出于大篆而與大篆不完全相同,實為秦石鼓文的濫觴…… 虢盤銘體勢,應該就是籀文?!保R承源《商和西周的金文》)可見大篆在此時已有了變化。周平王遷都洛邑后,周王室失去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青銅器的制造沖破王室界線很快在各諸侯國發(fā)展起來,從此中國社會在諸侯國互相兼并的戰(zhàn)亂中進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篆文字有了變異,各國文字不統(tǒng)一,出現(xiàn)地方特色。在書風上,筆畫由厚重向纖細轉變,結體向縱長發(fā)展。西土秦國繼承西周文化傳統(tǒng),鐘鼎文延西周晚期向前發(fā)展。如《秦公毀》、《秦公鐘》、《秦公簋》、和著名的《石鼓文》,在文字上既與西周大篆一脈相承,又有明顯的差異,有的古文字學家認為秦系文字就是籀文。 其它各國文字,變化較奇異,結體修長,用筆纖細,胡小石先生分為齊、楚兩派。齊、楚都屬纖細書風,但齊派嚴整剛正,北方諸國近齊。楚國則變動流利,南方諸國近楚。這些國家的文字變化,有的異變至不可識的程度,故此歷史上有“六國異文”之稱。由商至戰(zhàn)國,是古文大篆文字完整的發(fā)展階段,胡小石《書藝略論》說:“自殷至西周早期銅器上所見方筆用折之文字,相當于古文。可舉大盂鼎為例,甲骨刻辭亦屬此類。自西周中葉以下至東周早期銅器上所見圓筆用轉之文字,相當于大篆??膳e散氏盤、毛公鼎為例……大篆發(fā)展至春秋時,用筆日趨纖細……以后日益詭變,至不可識??脊耪咚Q六國文字,實為大篆在河東與江外演變之末流。古代文字至此,已呈分裂現(xiàn)象?!弊詈笥汕貒y(tǒng)一六國異文,變成小篆(即秦篆),完成了篆書的新體制的創(chuàng)造。5.參考答案: 包世臣提倡北碑的呼吁,見載于他的《藝舟雙楫》一書中。他提倡北碑的手法有二:其一是把北碑和后人的書法相比,以貶低后人書法的手法來拔高北碑;其二是直說北碑的好處,從而使人們?yōu)橹畠A倒信服?,F(xiàn)舉例分述如下:其一,“北碑字有定法,而又出之自在,故多變法;唐人書無定勢,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睆目偟姆矫姹容^了北碑和唐碑的書藝高下,一褒一貶,說得雖有一定道理,但卻絕對化了一點,讀者不可死于句下。 “北碑畫勢甚長,雖短如黍米,細如纖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具備。起筆處順入者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每折必潔凈,作點尤精深,是以雍容寬綽,無畫不長。后人著意留筆,則駐鋒折穎之處墨多外溢,未及備法而畫已成,故舉止匆遽,界恒苦促,畫恒苦短,雖以平原雄杰,未免斯病。至于作勢裹鋒,斂墨入內(nèi),以求條鬯手足,則一畫既不完善,數(shù)畫更不變化,意恒傷淺,勢恒傷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拿北碑的“雍容寬綽、無畫不長”和后人的“著意留筆”、“得此失彼,殆非自主”等作比,正說反說,很能深入。其二,“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萬毫齊力,故能峻;五指齊力,故能澀?!睆穆涔P、結體、行墨、取勢等方面,概括敘述了北朝人書法的好處,可謂要言不繁。6.參考答案: 書法術語。指安排字的點畫間架和布置字、行之間空白關系的方法。 字的點畫與空白均有繁簡、短長,結體也有大小、疏密、欹正。書寫時必須因字生勢,靈活多變。布白得當,即能使字和字之間產(chǎn)生錯落參差而又呼應協(xié)調(diào)的藝術效果。又,對整幅作品行與行之間的安排也稱“布白”。7.參考答案: 書法分南北派是清代書法家阮元首先提出來的,見他的書學論文《南北書派論》。在這篇文章中,他說:“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劃分是:“正書、行草之分為南、北兩派者,則東晉、宋、齊、梁、陳為南派,趙、燕、魏、齊、周、隋為北派?!蹦媳迸傻墓餐鎺熓晴婔?、衛(wèi)瓘。南派由羲、獻而下,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索靖、崔悅而下,以至于歐陽詢、褚遂良。特點是:“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于啟牘,減筆至不可識”;“北派則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于碑榜”。評述兩派得失,各有短長,且涇渭分明,“判若江河”,所以不容混淆。 至于說到兩派的興衰交替及其原因時,他是這樣分析的:作為中原古法的北派,到隋末唐初時“猶有存者”。后來到了唐初,因為“太宗獨善王羲之書,虞世南最為親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但此時王派雖顯,然而卻“縑楮無多”,所以社會上“所習猶為北派”。到了趙宋年代,由于“《閣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就愈益衰微了。對于阮元本人的態(tài)度,雖然他“二十年來留心南北碑石,證以正史,其間蹤跡流派,朗然可見”,但卻因為“近年魏、齊、周、陳舊碑,新出甚多,但下真跡一等,更可摩辨而得之”,所以他是傾向于崇尚北碑的。當然,“元明書家,多為《閣帖》所囿,且若《禊序》之外,更無書法,豈不陋哉”,也是促使他提倡北碑的另一原因,末了他更明確提倡:“所望穎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歐、褚之舊規(guī),尋魏、齊之墜業(yè),庶幾漢魏古法,不為俗書所掩,不亦祎歟!”為晚清尊碑風氣的形成,作出了先導。8.參考答案: 徐渭(公元一五二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是明代著名的大書畫家和文學家。他曾經(jīng)在總結自己各方面成就的高低時說:“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卑褧ǚ旁诘谝?,可見他對自己的書法是很自信的。 徐渭,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一生別號極多,主要的有天池、天池漁隱、田水月、青藤老人、山陰布衣等。徐渭是一個才氣橫溢而又很不幸的人。在他二十歲做諸生(秀才)以后的屢次鄉(xiāng)試中,都因為考運不佳而落選。后來只好在浙閩總督胡宗憲的門下做幕客。后來胡宗憲因為被捕自殺,徐渭感到今后前途茫茫,也曾一度精神失常而蓄意自殺。據(jù)說他擊頭、錘身、碎腎囊,但卻沒有自殺成功。后來因擊殺妻子,被捕下獄,又虧得張元忭的營救,方始出獄。晚年以賣書畫為生,生活相當清苦。 徐渭奔放的個性和不羈的才華,表現(xiàn)在書法上,以行、草為最擅長,尤其是他的狂草書,更是寫得縱橫灑落,一氣直下,俱有撼人的力量。明陶望齡《歇庵集》說他的“行、草書精偉奇杰。其論書主于運筆,大概仿諸米氏云”?!捌娼堋倍郑苁堑蒙?。至如袁宏道在《中郎集》中所說的“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以“散圣”和“俠客”作比,可謂準確形象。9.參考答案: 李一氓在《論古籍和古籍整理》一文中對清代評價說:“這個時代真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有高度封建文化的時代?!倍畬W的興起,正表現(xiàn)了清代封建文化繁榮的一部分。它成了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 清朝的建立,經(jīng)過了初期激烈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使這個多民族的國家的統(tǒng)一得到鞏固,取得了政治上百年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而且又采取了一系列恢復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和政策,使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都有很大的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也有進一步的增長,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政治上的統(tǒng)一,經(jīng)濟上的繁榮,為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適應的環(huán)境和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因此,碑學的開拓者、實踐的成功者、理論的建立者們,大都是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達、資本主義萌芽增長得最快的江南地區(qū)。另外,由于要鞏固滿族貴族的政權,清政府對內(nèi)實行了殘酷的民族高壓政策和反動的文化政策,“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龔自珍詩),多數(shù)學者們被文字獄治怕了,為了逃避政治迫害,紛紛鉆進了瑣碎的訓詁考據(jù)學的圈子。學者們?yōu)榭冀?jīng)證史的需要,竭力去收集金石、碑碣,引起了一大批古代刻石文字的出土和發(fā)現(xiàn),為清代碑學的興起帶來了直接的契機。 “碑學之興,乘帖學之壞”(《廣藝舟雙楫》),元明時期的復古思潮到了清初更為肆烈,清帝王個人的喜愛,使董其昌、趙孟頫的字體在全國流行,科舉制度倡導的館閣體對書法藝術的腐蝕比明朝還厲害,帖學已流落到咽咽一息的地步。物極必反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當一些書法家們力圖開辟書法藝術的新天地時,由考據(jù)帶來大批的金石、碑碣的出現(xiàn),引起了他們極大的重視,認為要挽救帖學糜弱的頹風,就得學習這些字勢雄強的古代文字。 清初,隸書為碑學的先導而出現(xiàn)。鄭簠、金農(nóng)等人的隸書表現(xiàn)出古樸奇拙、雄渾峭拔的風貌,與董其昌、趙孟頫的字體在風格上尖銳的對峙,由于那時整個社會的傳統(tǒng)審美觀是以“秀美”為主,所以他們就被目為狂怪,影響也不大。但是,到了清朝中葉,國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帝國主義發(fā)起了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二是國內(nèi)階級矛盾尖銳,爆發(fā)了太平天國起義,嚴重地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外強中干的面目在國內(nèi)各階層人民面前暴露無遺了。在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為主要矛盾的時代,要求國家強盛,能抵制外侮,成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在這種心理狀況下,促使了社會的審美觀念急驟地轉變,柔弱的帖學頹風和軟弱的清政權一樣,在人們心理上產(chǎn)生了厭惡?!皶鴮W和治法,勢變略同”,當阮元、包世臣等人竭力倡導體魄雄強的碑學書法時,在書壇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碑學以極快的速度風行全國,情況如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上所述:“迄于咸同,碑學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寫魏體,蓋俗尚成矣?!币虼耍覀兛梢钥闯?,清代社會的審美觀由以“秀美”為主急驟轉變?yōu)橐浴皦衙馈睘橹?,是造成碑學興起的、迅速傳播的重要因素。10.參考答案: 小篆是篆書的一種,與大篆相對而言,也叫秦篆,向有“秦篆漢隸”之說。關于小篆的產(chǎn)生,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說:“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北蔽横B道元《水經(jīng)注》卷七《轂水》說:“大篆出于周宣之時,史籀創(chuàng)著。平王東遷,文字乖錯,秦之李斯、胡毋敬省改籀書,謂之‘小篆’,故有大篆、小篆焉?!币虼?,小篆是李斯、胡毋敬等人在秦系古文的基礎上,吸收并省改六國古文,統(tǒng)頒天下,統(tǒng)一文字的產(chǎn)物。因據(jù)記載為李斯首倡其事,他又留下有《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等作品傳世,故人們便常稱小篆為李斯所創(chuàng)。如唐張懷瓘《書斷》說:“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異同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把殷周以來的大篆,簡約、整改、統(tǒng)一為小篆,是對自文字產(chǎn)生以后變化發(fā)展的一個總結,進一步為中國漢字的方塊狀字形定下了基調(diào),是對中國漢字和書法藝術發(fā)展的杰出貢獻,李斯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李斯,河南上蔡人。他不僅是秦代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也是著名的書法家。許慎《說文解字·敘》中記載:“周之季世,分為七國,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秦并天下,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于是體乃定于一?!泵鞔_的指出了李斯為統(tǒng)一中國文字書體所做的貢獻。秦始皇到山東、浙江等地巡游,立石刻銘,歌功頌德,留下了《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碣石門刻石》、《會稽刻石》等,據(jù)傳皆為李斯所作。是標準的小篆樣板。這些刻石現(xiàn)大部分已失傳,唯《泰山刻石》尚殘留數(shù)字可辨?!稁F山刻石》和《會稽刻石》在唐開元以前已毀滅?,F(xiàn)只存有宋人的復刻本,但其筆畫如錐畫石,挺拔秀健,結構嚴謹,體勢飛動,仍不失為學習秦篆的好范本。11.參考答案:據(jù)說東漢造紙家蔡倫的弟子孔丹,在安徽造紙為業(yè)。有一次在山里,偶見一些檀樹倒在溪邊,時間長久,都浸得腐爛發(fā)白了,便想到以檀樹為原料造紙。經(jīng)不斷試驗改進,終于造出了上好的白紙,即后來的宣紙。正式稱為宣紙(涇縣唐時宣州)并成批生產(chǎn),是從唐朝開始的。南唐時,后主李煜極愛宣紙,專門監(jiān)制了一大批,建澄心堂以貯之。故名澄心堂紙,是紙中精品。李煜說此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于一時”。明朝宣德年間所造的宣紙,質(zhì)量亦佳,稱“宣德紙”。清代則以乾隆年間所制的各種仿古宣最為精微。因此,澄心堂紙、宣德紙和乾隆紙就成為藝林瑰寶了。涇縣的小嶺是宣紙故鄉(xiāng),已有七八百年造紙的歷史。在清代,數(shù)量、質(zhì)量都是鼎盛時期。到本世紀四十年代,遭戰(zhàn)火破壞而日趨沒落,幾近于消失。解放后,由于黨和國家的重視,宣紙生產(chǎn)才逐漸恢復并迅速發(fā)展擴大。1979年榮獲國家金質(zhì)獎。1982年的產(chǎn)量,為解放初期的20倍。12.參考答案: 書法人才管理的最基本一項原則就是:按照書法家(包括篆刻家、書法理論家)的實際水平(而不是“地位”、“資歷”及其它關系),將其安排在與其相應的工作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首先要注意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通過展覽、刊物、教學、培訓、比賽、交流等活動,發(fā)現(xiàn)有潛力者,則可重點培養(yǎng),給他們創(chuàng)造學習、進修、參觀、考察、研究等條件。并要不斷地進行篩選、淘汰,在藝術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當代,那些墨守成規(guī)者,藝術走歧路者都將會被時代所淘汰。從組織上不斷進行革舊鼎新,才能保持書法人才的大量涌現(xiàn),從而使書法事業(yè)不斷發(fā)展。13.參考答案: 南朝宋齊梁三代,書家輩出,但即使像羊欣、王僧虔、蕭子云那樣稱雄一代的書法家,在書法上都沒有跳出二王父子的樊籬。惟獨焦山的《瘞鶴銘》名震于世。關于它的作者,歷史上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清代學者經(jīng)過考證,大部分認為該銘為陶弘景所書。《瘞鶴銘》書法,“似欹實正,似縱實斂,奇逸飛動,不可方物”,超越了二王書法的范圍,卻與北魏的《鄭文公碑》筆意相通,若合一契。清代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講:“自來書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貞白《瘞鶴銘》者?!?此外,陶弘景書法鑒賞水平也極高。梁武帝內(nèi)府所藏墨跡,多請他鑒賞。張彥遠的《書法要錄》就記載了他與梁武帝論書契五則。14.參考答案: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文學藝術各個領域都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局面。書法藝術的發(fā)展進入了群星璀燦的鼎盛時期。隨著國家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遭到戰(zhàn)爭破壞的封建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進一步的發(fā)展。隋朝的書藝已出現(xiàn)綜合南北的趨勢,處于陳、隋之際的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尚能保守家法,而隋代則是“內(nèi)承周、齊之緒,外沐梁、陳之風,淳樸未散,芊麗相乘,因時會有以成之耳?!保ā稌衷彖b》)隋碑名品《龍藏寺碑》,楊守敬評曰:“正平?jīng)_和處似永興(虞世南),婉麗遒勁處似河南(褚遂良),亦無信本(歐陽詢)險峭之態(tài)”,方圓兼妙,熔南北于一爐,實開唐楷之先。歐陽詢和虞世南都是由陳隋入唐的書家,后人多以歐、虞書風論隋朝書法,莫友芝跋《龍藏寺碑》說:“至(隋)開皇、大業(yè)間即初唐矣”,可見隋代和初唐書風的緊密關系。我國書藝由魏晉南北朝發(fā)展至隋代,隸書絕少,篆書已成絕響,真、行、草書大行于世。唐代延續(xù)隋代書風,上承周朝以書為教、漢代以書取士和晉代立書學博士的傳統(tǒng),專立書學,開宏文、崇文兩館培養(yǎng)大批高級書法人材。于是朝野學書蔚為風氣,書法藝術獲得空前發(fā)展,造成名家輩出、諸體皆備的局面,篆書隸書亦有發(fā)展,皆有名家,如篆之李陽冰,隸之唐玄宗、徐浩、韓擇木等。真行草書的發(fā)展遠盛于前,開拓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唐代初期的幾位皇帝篤好書學,特別是唐太宗力倡王羲之,影響很大。李世民書法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行楷恪守王氏風范。上行下效,朝野王書風行,繼梁武帝之后,掀起了第二次學王羲之書的高潮,從此奠定了王羲之在書壇不可動搖的地位。唐初大書家虞世南直承王羲之七世孫智永,是王書嫡傳。歐陽詢早期亦出于王,后兼南北融而化之。諸遂良出于王而兼虞、歐??梢娞瓶瑫男纬膳c發(fā)展都與王羲之書藝有深刻的聯(lián)系。初唐書壇,虞、歐并稱,褚遂良后出,兼虞、歐而自成家數(shù),是影響最大的三家。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因曾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稱歐陽率更,其書稱“歐體”或“率更體”。歐陽詢書“初效王羲之書,后險勁過之”(唐書本傳),是初唐最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書家。 虞褚遂良(596——658)字登善,較歐、虞晚出四十年,其父褚亮是十八學士之一,褚遂良系出名門,由侍書而位極宰輔,太宗死時他為顧命托孤重臣,是唐太宗、高宗至武則天時代政治舞臺上的重要人物。其書“少則服贗虞監(jiān),長則祖述右軍”(《書斷》)“父友歐陽詢甚重之”,(唐書本傳)晚年書兼虞、歐之長,繼承初唐書法的最高成就,有虞書結體之典雅寬舒,又兼歐書筆力勁健之長。筆法有所發(fā)展,如提按起伏變化多姿,形成自家風格特點,推進了唐楷的發(fā)展,是歐、虞至顏、柳之間極為關鍵的書家。 褚書初以學王羲之、虞世南而能登堂入室為世所重,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因無人與之論書,尋問魏征,魏征薦曰:“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睆乃^早期的《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的筆法和結體看,用筆雖有變化,仍未脫虞、歐風范。晚年的《房玄齡碑》、《雁塔圣教序碑》較前期有明顯的變化,體現(xiàn)了褚遂良的書藝特征。其點劃瘦勁而飽滿,圓潤而沉峻,如印印泥。用筆方圓兼施,逆起逆止,頓挫起伏和提按變化,節(jié)奏明顯,跌宕多姿,唐楷筆法到了褚遂良,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形成了唐代規(guī)范?!堆闼ソ绦颉沸泄P流暢和諧自然,飄逸而勁健。結字寬博疏朗,端正而有韻致,感情的融鑄較歐、虞充分,真可謂“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唐人書評》)褚書新風一出,天下翕然仿學,即使在褚遂良因反對立武則天為后而遭貶死去,官爵被奪的情況之下,仍然是書名不減,學褚不輟。清代劉熙載說:“褚河南為廣大教化主”,道出了褚書的巨大影響。 學褚書的名家在唐朝有薛稷、薛曜、鐘紹京、魏棲梧、呂向等,以薛稷最得褚書形神,亦步亦趨,達到亂真的程度,當時已有“買褚得薛,不失其節(jié)”的說法。薛書“用筆纖瘦,結字疏朗”,繼承褚書而又融北朝書用筆沉實的特點,以瘦勁著稱,是宋徽宗“瘦金書”的先導。《信行禪師碑》是薛稷的代表作,他在當時雖有出蘭之譽,與歐、虞、褚合稱四家,但終因未脫褚書風范,實難與三家爭雄。 初唐書壇名家雖多,以歐、虞、褚三家影響最大,他們代表初唐書藝的最高水平,形成唐楷規(guī)范,創(chuàng)造了初唐楷書的典型藝術形象,為后來顏真卿、柳公權的新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我國書法藝術發(fā)展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15.參考答案: 執(zhí)筆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緊。太松了筆管容易掉落,太緊了筆管會顫抖,手也容易累。拿騎自行車來作比,初學騎車的,為了怕摔跤,往往把車把攥得緊緊的,結果車身反而更容易傾倒。執(zhí)筆跟攥車把一個道理,要不松不緊,恰到好處。相傳東晉時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看到小兒子獻之在練字,從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筆,竟沒有拔動。由于這個故事,后人便誤以為筆要執(zhí)得緊。其實如照前面所說的方法執(zhí)筆,不用很大的指力去攥住筆管,而筆管自然穩(wěn)如泰山,要想拔去,確實是不大容易的。16.參考答案: 《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石門頌》。17.參考答案:書法術語。指有較高藝術水平的書法作品。古代將書寫于縑楮紙帛而有法度的書法作品均稱“法書”,或稱“書”?!稌ㄈ痢罚骸白髯种?,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北彼瓮醢彩小昂檬滤鶄魍妫諝埛〞痹娋?。今通稱所作之書法作品為法書,還含有尊重作者之意。18.參考答案:館閣體,又稱臺閣體,是一種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官場用書體,以明清兩代為盛。在古代科舉考試中,亦多要求以這種書體應考,故亦有稱其為“干祿體”者。如清洪亮吉《江北詩話》一書記載:“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鄙蚶ā秹粝P談》亦云:“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由于這種書體千篇一律,狀若算子,毫無生動氣息可言,故在品評書法時,多把這種書體作為一種工具文字看待,認為其難入書藝行列。19.參考答案: 書體名。 ①飛白的別稱。東漢蔡邕稱:“何草篆之足冥,而斯文之未宣?!薄督鹗?緒論》:“一曰飛白,篆貌隸骨,雜用古今之法,勉作草篆,為器所使,自我作之,不得不然也?!?②指以草書筆法書寫的篆字?!稌窌贩Q:“(趙)宦光篤意倉史之學,創(chuàng)作草篆,蓋《天璽碑》而小變焉,繇其人品已超,書亦不躡遺跡。”傅山等都擅長草篆書。20.參考答案: 東漢21.參考答案: 印邊是一方印章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朱文還是白文,都必須考慮印邊問題。一般來說,白文印如果不另外加一圈邊欄的話,只要在印文四周留一圈空地作邊就可以了。如另加邊欄,則大可在這邊欄的粗細,以及邊欄與四邊的不同距離上做文章,有的殘破在上角,左右邊欄殘破程度也可根據(jù)相鄰印文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下邊可多留些,以免頭重腳輕。朱文印邊的殘破可以參看趙之謙、吳昌碩、來楚生、鄧散木的作品,悟出殘邊的基本規(guī)律。 就印邊的處理,大體上有粗邊、細邊、搭邊(印文與邊欄搭連)、斷邊(四條邊之斷續(xù)要不同)、四面無邊、借邊(以印文之某一筆畫代替印邊)等。這也僅是近代印人的創(chuàng)造,因為古印的本來面目一般都光潔完整,絕不故意弄得斑駁破殘,只是古璽印因經(jīng)年代久遠出土,而自然地產(chǎn)生風化剝蝕的面貌,但人為地處理好印邊及印文的殘破,的確能使一方印更顯得蒼勁古樸。那么,印邊的殘破有什么規(guī)律可找呢?一般說,刻工整的漢鑄印和宋元細朱文不必破邊,最多在四角輕輕敲擊以避免四角過于整齊方整。其它印式遇到邊欄鄰近的印文線條過于平行整齊,就可以破邊或殘破部分印文,以使全印舒暢通氣。殘破的辦法除了用刀桿敲擊外,還可以刀尾不重不輕地研磨,使印章鈐蓋后出現(xiàn)一種若有若無、似斷而連的自然斑剝之趣。切忌毫無目的地妄敲濫擊,甚至因敲擊不當而造成白文印殘缺過多,而顯得癰腫模糊,朱文印敲擊失度而使筆畫斷裂、結構松散,甚至因敲擊不當而改變成另一個字(如“夫、天”、“田、由、申”)等??檀肢E一路的朱文印,其印邊不妨從封泥印邊中去借鑒學習。22.參考答案: 這三句話是不難懂的,都是在談如何繼承傳統(tǒng),介紹各人學習的方法。孫過庭認為:學習前人的法書,觀察務求精細,摹擬務求相像;吳昌碩認為:學習藝術不能滿足于局部的了解,要深鉆下去掌握其規(guī)律更為可貴;而鄭板橋則認為:對前人的東西,學一部分,拋開一部分,不必全部去學。 各自所談的學習方法看起來有些矛盾,到底誰正確呢?其實,他們?nèi)怂劦姆椒ǎ际撬麄兂晒Φ慕?jīng)驗之談,全是正確的,只是有階段性的差異。有人認為,這三句話應聯(lián)續(xù)起來理解,它們是學習書法藝術的三部曲,這樣來認識是可以的。在學習書法的初期,不管你學哪種字體,不管你臨摹哪種碑或帖,最忌諱粗枝大葉、朝三暮四,只有按照孫過庭所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方法去做,才有達到“入帖”的可能,否則,終身都將在門外。 當學習書法有了一定的基礎,對前人某家某派的用筆結體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大致掌握其方法之后,此時,忌諱的是食古不化,目光短淺,沉溺于一家一派之中而不能自拔。若照“貴能深造求其通”的方法去廣泛學習,開闊眼界,即能克服此病。這階段,要注意追溯書法的淵源,了解書法發(fā)展的關系,掌握書法藝術形式的規(guī)律,加強自身知識修養(yǎng),力求使書法與姊妹藝術勾通。 繼承傳統(tǒng)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新,如何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是不少人在探索的課題。鄭板橋的主張倒不失是一個好方法。他說:“學一半,撒一半,未嘗全學——非不欲全,實不能全,亦不必全也?!彼J為對古人的東西不全學是因為“實不能全”,這是說的老實話,即使你真的作到了“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事實上也不能把古人精神面貌全學到手的。因此,他主張對古人不必全學,而去“十分學七要拋三,各有靈苗各自探”,一邊學習,一邊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這樣才有可能達到藝術創(chuàng)新的目的。 在書法史上有不少書家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學習的,如蘇軾、王鐸臨二王的法書,鄭板橋臨《蘭亭》,何紹基臨漢碑,吳昌碩臨《石鼓》等,他們臨出的作品與原作相較,幾乎都在似與不似之間,有著自己強烈的個性。這種方法同日本書壇非常重視的“意臨”較為接近??梢园褜O過庭、吳昌碩、鄭板橋他們這三種方法,看成學習書法藝術的三部曲,但其先后順序是不能顛倒的。不能初學書法就來“學一半、撒一半”,這樣可能什么也學不到手。也不能一開始學書法就來“貴其深造求其通”。由于缺乏第一階段的學習,很可能使學習書法陷進朝三暮四、漫無目標,徘徊仿徨的境地。同樣,當你具備有相當?shù)臅ɑA后,如果老還抱著“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學習方法不變,那你的創(chuàng)造性就可能被埋沒,而墮為“奴書”。23.參考答案:正確24.參考答案: (1)吳隱 吳隱(1886——1942)字石潛,號遯庵,浙江紹興人。他與丁輔之、王福庵、葉品三等人在杭州發(fā)起組織了我國有很大影響的研究篆刻藝術的學術團體——西泠印社,公推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他曾在印社左側鑿一小池,泉涌不斷,命名為“潛泉”,并以此為自己的號。他愛好金石書畫,先后編過《遯庵秦漢古銅印譜》、《西泠八家印譜》等多種。夫人孫織云也能刻印,并精于拓款。吳氏夫婦更有自制印泥的絕技。這一點引起了吳昌碩大師的欽慕與支持,并建議他們創(chuàng)設企業(yè)制造印泥,以適應篆刻藝術發(fā)展的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申論模擬159
- 天津面試模擬27
- 2024年約稿合同樣本
- 2024年幕墻施工承包經(jīng)營協(xié)議書
- 四川行政職業(yè)能力模擬77
- 浙江公務員面試模擬53
- 2024年個人住房公積金借款合同范本
- 2015年6月23日上午內(nèi)蒙古公務員面試真題
- 2024年二手房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范文
- 2024年項目合作出資協(xié)議書范本
- 2024年北京海淀區(qū)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和答案
- 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專項訓練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二輪復習
- 檢驗員績效考核
- 工業(yè)設計史論習題及答案
- 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及闡釋
-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實際應用專項練習(含答案)
- 航天禁(限)用工藝目錄(2021版)-發(fā)文稿(公開)
- 2020年10月自考06088管理思想史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政治學概論》教學課件(總)
- 齊魯文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老年肌肉衰減癥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