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岳陽樓記》閱讀專項練_第1頁
第11課《岳陽樓記》閱讀專項練_第2頁
第11課《岳陽樓記》閱讀專項練_第3頁
第11課《岳陽樓記》閱讀專項練_第4頁
第11課《岳陽樓記》閱讀專項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第11課《岳陽樓記》閱讀專項練()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

岳陽樓記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游之日,風日清和,湖平于熨①,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鵝溪練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閑淡。亭午風漸勁,湖水汨汨有聲。千帆結(jié)陣而來,亦甚雄快。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雪山?jīng)坝?,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節(jié)選自袁中道《游岳陽樓記》

[解釋]①熨:像被熨燙過一樣。②練:像白練一樣。③愀然:憂愁的樣子。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觀:(2)南極瀟湘極:

(3)著鵝溪練上著:(4)意致閑淡意: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湖浪奔騰,雪山?jīng)坝浚鸷吵枪?/p>

3.甲乙兩文都描繪了岳陽樓的景色,但描寫角度和內(nèi)容各有不同,請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問題。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異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節(jié)選顧炎武《日知錄·正始》)

率獸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帶領(lǐng)。帶著野獸來吃人,比喻統(tǒng)治者虐害人民。

4.下列畫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岸芷汀蘭(dīnɡ)B.寵辱偕忘(xié)C.皓月千里(hào)D.亡天下奚辨(xī)

5.給下列畫線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

(1)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②仁義充塞()

仁:A.仁愛、仁慈B.品德高尚C.果核里面的種子部分D.醫(yī)術(shù)

(2)①先天下之憂而憂()②肉食者謀之()

之:A.到……去B.相當于“的”

C.無義,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指代“這件事”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微斯人,吾誰于歸。

(2)易姓改號,謂之亡國。

7.兩文都表述了心憂天下的胸襟抱負,請你在兩文中各找出一句表現(xiàn)這一思想的關(guān)鍵句。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①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元昊請和,召拜樞密副使②。王舉正③懦默不任事,諫官歐陽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請罷舉正用仲淹,遂改參知政事。仲淹曰:“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④辭不拜,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⑤參知政事。會王倫寇淮南,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仲淹曰:“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誅。

(選自《宋史·范仲淹傳》)

①羌:中國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稱。下文“元昊”,為黨項族,西夏開國皇帝。②樞密副使:官職名。③王舉正:北宋人,時任參知政事。同句“舉正”亦指此人。④固:堅持,執(zhí)意。⑤除:拜官授職。

8.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9.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2)微斯人微:

(3)遂改參知政事遂:(4)命為陜西宣撫使命: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

11.請簡要概括文寫了范仲淹的哪些事?

12.請結(jié)合兩文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語的內(nèi)涵。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此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岳陽樓記》)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忱;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

(選自《過庭錄》)

13.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1)春和景明(2)檣傾楫摧

(3)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4)以書抵文正

14.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以書抵文正何以戰(zhàn)B.不以物喜以其境過清

C.自康樂以來策之不以其道D.皆以美于徐公是亦不可以已乎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

16.從兩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可貴品質(zhì)?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范文正公仲淹貧悴①,依②睢陽③朱氏家,常與一術(shù)者游。會術(shù)者病篤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奔匆云浞脚c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內(nèi)⑥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shù)者氣已絕。后十余年,文正為諫官,術(shù)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術(shù),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當以還汝?!背銎浞讲捉鹗谥庾R宛然⑩。

(選自蘇軾《范文正公文集》)

①貧:缺少財物,貧困。悴:憂,憂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陽:古地名,今河南境內(nèi)。④篤:嚴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標志。⑥內(nèi):同“納”,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長大。⑩封識:即標志。宛然:依然如故。

17.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①微斯人()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③吾善煉水銀為白金()④不足以付()

18.與所給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A.殺之以應(yīng)陳涉(《陳涉世家》

B.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C.不以物喜(《岳陽樓記》)

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文正方辭避,而術(shù)者氣已絕。

20.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稱譽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師于來者”。結(jié)合乙文,你覺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質(zhì)值得后人垂范?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事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①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③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事適成。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①雨麥:下麥雨。②有年:豐年。③忭(biàn):喜樂,歡欣。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是進亦憂(2)先天下之憂而憂

(3)始治官舍(4)引流種樹

2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或異二者之為B.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C.予至扶風之明年D.以為休息之所

23.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

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24.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亭以雨名,志喜也。

25.兩位在文中表現(xiàn)出的“憂樂觀”,有何不同?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陽樓記》節(jié)選)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漢沔④,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與海相若。清河⑥張君夢得謫居齊安⑦,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⑧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篷戶甕牖⑨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⑩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節(jié)選)

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漢沔:漢江、沔江。⑤浸灌:水勢浩大。⑥清河:張君(張懷民)的家鄉(xiāng)。⑦齊安:黃州。⑧會計:是指征收錢谷,管理財務(wù)行政等事務(wù)。⑨篷戶甕牖:篷戶,用篷草編門;甕牖,用破甕做窗。⑩烏:哪里。

26.用“/”為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

2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百廢具興

(2)是進亦憂,退亦憂

(3)以覽觀江流之勝

(4)今張君不以謫為患

2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投以骨

B.揖西山之白云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其流奔放肆大其正色邪

D.或異二者之為烏睹其為快也哉

29.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30.兩文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述方式,融敘事、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都體現(xiàn)出了古人的人生態(tài)度。但兩文“樂”的內(nèi)涵不同,文之“樂”是,文之“樂”是。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①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賢⑥者,豈不知自安佚⑦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且陽子⑧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聞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節(jié)選自韓愈《爭臣論》②)

④閔:同“憫”,憂慮。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謹不已的樣子。④突:煙囪。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賢:指墨翟。⑦佚:安樂,安逸。⑧陽子:即陽城,任諫官五年。⑨《爭臣論》:爭,讀zhèng,后作“諍”。爭臣,是指向君主直言進諫的大臣。韓愈寫此文對陽子進行諷喻。

3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2)或異二者之為()

(3)死而后已()(4)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

3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2)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

3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速乎哉

34.乙文中說“自古圣人、賢士”“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甲文中哪兩句話闡述了同樣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

35.甲文中范仲淹認為“古仁人”與課文中的“遷客騷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韓愈為什么認為陽子不賢?

參考解析:

1.景象到、到達寫在情趣2.(1)浮動的光像跳動的金子,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湖面波浪奔騰,白色的波浪如雪山?jīng)坝科鸱?,震動了城郭?.[甲]文先從空間角度總寫巴陵勝狀,再虛寫岳陽樓“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時的景色,一明一暗,對比鮮明;[乙]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洞庭湖清晨、中午、日暮三個時段的不同景色,以及帶給游覽者的不同感受,條理井然有序。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句意: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觀:景象;

(2)句意: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極:到、到達;

(3)句意:寫在像白色絲絹一樣的溪流上。著:寫在;

(4)句意:情趣閑淡。意:情趣。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浮光躍金:浮動的光像跳動的金子,這里是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這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

(2)湖浪:湖面波浪;洶涌:洶涌起伏;震撼:震動。

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根據(jù)甲文首段“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可知,先從空間角度總寫巴陵的壯麗景致;根據(jù)甲文“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可知,然后虛寫了岳陽樓“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一陰一晴,一明一暗的景致,形成鮮明對比;

根據(jù)乙文“游之日,風日清和,湖平于熨,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鵝溪練上……亭午風漸勁,湖水汨汨有聲。千帆結(jié)陣而來,亦甚雄快。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雪山?jīng)坝?,震撼城郭”可知,乙文按照時間順序描繪不同時間(清晨、中午、日暮)的洞庭湖的景致,帶給游覽者的不同感受,有條理,使人容易明白。

參考譯文: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著小山,吞下了長河,水流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被降職到外地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我們出游的這一天,風和日麗,湖面像被熨燙過一樣平坦。時常有小船來來往往,像蠅頭小字,附著在像白色絲絹一樣的溪流上。舉酒同飲,情趣閑淡。中午時分,風漸漸大起來,湖水有汩汩的聲音。很多船只排陣而來,景色雄壯讓人愉快。傍晚時分,狀如炮車般的云升騰起來,狂風大作,湖面波浪奔騰,白色的波浪如雪山?jīng)坝科鸱?,震動了城郭。我這時環(huán)顧四周一片慘淡,放下筷子站立起來,憂懼悲傷,傷心流淚而且不能自制了。

4.A5.BACD6.(1)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2)改變姓號叫作亡國。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4.本題考查字音。

A.岸芷汀蘭(dīnɡ)——tīnɡ;

故選A。

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1)①句意: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仁:品德高尚。故選B。

②句意:仁愛道義的道路被阻塞。仁:仁愛。故選A。

(2)①句意: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無實義。故選C。

②句意:當權(quán)者會謀劃這件事。之:代詞,指這件事。故選D。

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1)微,如果沒有;吾誰于歸,倒裝句,正常語序應(yīng)為“吾與誰歸”,我同誰一道呢。

(2)易,改變;謂,叫作。

7.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表述了心憂天下的胸襟抱負;文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賤的普通百姓都有責任)”,表述了心憂天下的胸襟抱負。

參考譯文: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yīng)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有亡國的事,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別亡國和亡天下呢?回答說:易姓改號叫作亡國;仁愛道義的道路被阻塞,因而到了率領(lǐng)禽獸來吃人的地步,人與人之間也互相吃,這叫作亡天下。所以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國家。保國家的事,是高官厚祿的當權(quán)者所要考慮的;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賤的普通百姓都有責任。

8.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9.(1)求:探求(2)微:如果沒有(3)遂:于是(4)命:任命10.(1)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

(2)因此西夏軍隊也不敢輕易侵犯他所統(tǒng)轄的地區(qū)。11.(1)治軍、治邊有方,使外敵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

(2)淡泊名利,甘愿放棄不合規(guī)矩的升職。

(3)愿為朝廷分憂,巡視邊關(guān)。

(4)直言敢諫,使沒守住城池的州縣官吏免受處決。12.范仲淹把儒家傳統(tǒng)的仁愛思想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以利民為宗旨,積極進取。無論社會環(huán)境有利還是困苦,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從政生涯中,他多次上書,強言直諫,雖屢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就像乙文中寫他治軍、治邊有方,巡視邊關(guān)為朝廷分憂。為民請命,憂民之憂,救人之困,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核心。

8.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yīng)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

本句的意思是:平時忌諱講完武備,遇到敵人進犯時卻專門責令州縣官員以死殉職,能這樣做嗎?

“平時諱,言武備”講了平時情況,“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是現(xiàn)在追責,具有轉(zhuǎn)折的意思,應(yīng)斷開?!翱珊酢北硎痉磫枺瑧?yīng)斷開。

故斷句為: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1)句意為: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求,探求;

(2)句意為:如果沒有這種人。微,如果沒有;

(3)句意為:于是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遂,于是,就;

(4)句意為:任命為陜西宣撫使。命,任命。

10.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漢語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1)重點詞:以,因為;喜,高興;悲,悲傷。該句用了互文手法,翻譯為: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重點詞:故,所以;賊,這里指金人;亦,也;輒,總是,動不動就,這里指“輕易”;犯,侵犯;境,邊境。

11.本題考查概括故事情節(jié)。

根據(jù)乙文“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可知,這里主要寫了,范仲淹賞罰分明,愛護部屬;

根據(jù)乙文“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可知,范仲淹治軍、治邊有方,使外敵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

根據(jù)乙文“仲淹曰:‘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拜”可知,主要寫了范仲淹淡泊名利,甘愿放棄不合規(guī)矩的升職;

根據(jù)乙文“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參知政事”可知,范仲淹愿為朝廷分憂,巡視邊關(guān)

根據(jù)“會王倫寇淮南,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仲淹曰:‘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誅”可知,范仲淹為州縣官吏敢于進諫,使沒守住城池的州縣官吏免受處決,保全了他們的性命。

1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主旨的把握。

根據(jù)甲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知,其意思是: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根據(jù)范仲淹的生平來看,范仲淹把儒家傳統(tǒng)的仁愛思想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以利民為宗旨,積極進取。無論社會環(huán)境有利還是困苦,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根據(jù)甲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可知,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他進也憂慮,也憂愁。在范仲淹的從政生涯中,他多次上書,強言直諫,雖屢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

根據(jù)乙文“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仲淹曰:‘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拜”、“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參知政事””、“仲淹曰:‘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誅”等可知,范仲淹治軍、治邊有方,巡視邊關(guān)為朝廷分憂。為民請命,憂民之憂,救人之困,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核心。

參考譯文

哎!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他進也憂慮,也憂愁。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于天下人的憂去憂,晚于天下人的樂去樂?!毖健0?!不是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寫于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做將軍時,賞罰分明,愛護部屬。羌人各部有來歸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輕易擾亂邊境。西夏元昊請求與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為樞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諫官歐陽修等便進言說范仲淹有將相之才,請求罷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說:怎能因為諫官的言論就做宰相呢?于是堅決推辭,表示愿意與韓琦同去戍邊。后被任命為陜西宣撫使,沒有成行,又被除去參知政事一職。趕上王倫在淮南造反,州縣官吏不能堅守城池的朝廷就要處死他們。范仲淹說:無人造反的時候不提養(yǎng)兵蓄銳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殺守城之臣,能這樣做嗎?于是州縣官吏才保全了性命。

13.(1)陽光或日光;(2)折斷或斷裂;(3)擔心;(4)書信(信)。14.B15.(1)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2)然而滕子京豪邁自負,很少聽進別人規(guī)勸(很少接受別人的話)。16.(1)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愛國精神),先憂后樂,具有曠達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2)愛惜人才,關(guān)心友人(重視友情)。

13.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①句意: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景:陽光或日光;

②句意: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摧:折斷或斷裂;

③句意:范仲淹擔心沒有機會規(guī)勸他。患:擔心;

④句意:寫信給范仲淹。書:書信。

1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以:介詞,把/介詞,憑借;

B.以:都是“因為”的意思;

C.以:表示時間的界限或范圍,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的“以”/介詞,按照;

D.以:動詞,認為/與“可”連用,表示許可,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的“以”;

故選B。

1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1)句中重點詞語有: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句中重點詞語有:然:然而;罕:很少。

16.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根據(jù)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其意思是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的人為君王擔憂。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吧?)”可知,范仲淹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愛國精神),是一個先憂后樂,具有曠達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之人;根據(jù)文“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其意思是范仲淹和他同齡,兩人關(guān)系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豪邁自負,很少聽人勸,范仲淹擔心沒有機會規(guī)勸他。)”,“其意蓋在諫故人耳(其意思是他的意思大概就在于想規(guī)勸好友了)”等關(guān)鍵句分析可知,范仲淹愛惜人才,關(guān)心友人,十分珍視友情。

參考譯文:

(甲)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風平浪靜,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草木茂盛。而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ù藭r)登上岳陽樓,就會有心胸開闊,精神愉悅,忘卻榮辱得失,舉起酒杯面對和風,喜氣洋洋的感覺!

唉!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的人為君王擔憂。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滕子京很有才華,遭到許多人的嫉妒,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他的悲憤郁悶之情常常表現(xiàn)在文章中和臉上。范仲淹和他同齡,兩人關(guān)系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豪邁自負,很少聽人勸,范仲淹擔心沒有機會規(guī)勸他。滕子京忽然寫信給范仲淹,請他寫一篇《岳陽樓記》。所以《岳陽樓記》中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意思大概就在于想規(guī)勸好友了。

17.如果沒有叫,派擅長,善于能夠,值得18.C19.(1)不因外物和自己的處境的變化而悲喜,在朝廷做官,則為平民百姓憂慮,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官,則替君主擔憂。

(2)范仲淹正想推辭,術(shù)士已經(jīng)氣絕身亡。20.正直,不貪財。

17.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①句意:如果沒有這種人。微:如果沒有;

②句意:請人找來范仲淹說。使:叫,派;

③句意:我有將水銀煉為白金的方法。善:擅長,善于;

④句意:不能將這些給我兒子。足以:能夠,值得。

18.考查一詞多義。

例句中“以”的意思為“因為”。

A.來;

B.如果;

C.因為;

D.用;

故選C。

19.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

(1)以:因為;廟堂:指朝廷。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2)方:剛剛;絕:斷絕。

20.考查人物形象。

根據(jù)“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識宛然”可知其為人誠信,不貪戀錢財。

參考譯文:

[甲]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yīng)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乙]范仲淹早年貧困,住在睢陽一姓朱的人家內(nèi),經(jīng)常和一個術(shù)士往來。術(shù)士病危請人找來范仲淹說:“我有將水銀煉為白金的方法,但是我兒子還小,不能將這些給我兒子就托付給你了!”。然后就把他的方法和一斤白金封好放在了范仲淹的懷中,范仲淹剛剛推辭他就死了。后幾年中范仲淹做了諫官,而那個術(shù)士的兒子也長大了,便找到了告訴他說:“你父親有冶金的辦法,過去他死的時候你還小,所以拜托我收藏,現(xiàn)在你長大了!應(yīng)該還給你!”。然后那出秘方和金子給他,就和當年封存的一樣!

21.(1)這(2)在……之前(3)修建(4)水,水流22.B23.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24.(1)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記載這件喜事。25.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軾:“與民同樂”。

21.考查文言實詞理解。

(1)句意為:這(他)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是,這。

(2)句意為: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先,在……之前。

(3)句意為:開始修建官邸。治,修建。

(4)句意為: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流,水,水流。

22.考查文言虛詞理解。

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為:助詞,的。

A.助詞,的。

B.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C.助詞,的。

D.助詞,的。

故選B。

23.考查文言文斷句。解答本題首先理解句意,然后根據(jù)句意斷句。

句意為: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憂者以喜”“病者以愈”是并列關(guān)系,中間應(yīng)斷開;故斷句為: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24.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重點詞語為:

(1)微,如果沒有;誰與歸,就是“與誰歸”。

(2)以,用;名,命名;喜,喜慶,值得歡喜。

25.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可知,范仲淹想表現(xiàn)的是做官之人應(yīng)該盡到的責任與使命;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知,范仲淹的認為應(yīng)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的樂之后去樂,所以他的憂樂觀是先憂后樂

根據(jù)文“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林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可知,百姓因整整一個月不下雨而憂愁,后來終于天降大雨,百姓和樂,蘇軾在修建亭子時也不忘百姓,可見蘇軾是關(guān)心百姓疾苦,處處思慮百姓的,表現(xiàn)蘇軾的“與民同樂”的憂樂觀。

參考譯文:

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于天下人的憂去憂,晚于天下人的樂去樂?!毖?。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寫于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這座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紀念喜慶的事件?!业椒鲲L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做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占下此事,認為今年會是豐年。然而此后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野地里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26.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27.同“俱”,全、都這樣勝景

被貶官28.B29.(1)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

(2)流到赤壁的下面,波浪滾滾,如同大海一樣。30.豁達樂觀愛國愛民的情懷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

2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來分析。

“清河張君夢得”是主語,“謫居齊安”是動賓結(jié)構(gòu),在劇中做謂語和賓語,通常主語和謂語中間要斷開,因此“清河張君夢得”后面要斷開;句意: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故斷句為: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

27.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

(1)句意: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具:同“俱”,全、都。

(2)句意: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是:這樣。

(3)句意: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勝:勝景。

(4)句意:張夢得不把被貶官而作為憂愁。謫:被貶官。

2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連詞,來/介詞,把;

B.兩個“之”都是助詞,的;

C.代詞,代指長江/副詞,或許;

D.名詞,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動詞,是;

故選B。

29.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作答時應(yīng)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1)微:(如果)沒有。斯人:這種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是賓語前置句。歸:歸依。

(2)至:到。之:助詞,的。下:下面。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處指水勢浩大。相若:相似。

30.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對比閱讀。

甲文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yīng)置之度外,他和古仁人不同,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體現(xiàn)了他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

乙文暢言“快哉”二字,不僅因為快哉亭所處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曠神怡,而且因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傷性”,則無論處于什么環(huán)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間”而獨得其快??隙◤垑舻貌灰晕飩裕苑庞谏剿g的那種“何適而非快”的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

綜合以上即可知,兩篇文章都體現(xiàn)了古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結(jié)合甲文“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可知,甲文的“樂”是“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的情懷;結(jié)合乙文“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篷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可知,乙文的“樂”是“自放山水之間”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yīng)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長江出了西陵峽,才進入平地,水勢奔騰浩蕩。南邊與沅水、湘水合流,北邊與漢水匯聚,水勢顯得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如同大海一樣。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我的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