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課堂講解魯教版一: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第2課時資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9/23/wKhkGWX_zliAM2O2AAG-xQHjaL8201.jpg)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課堂講解魯教版一: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第2課時資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9/23/wKhkGWX_zliAM2O2AAG-xQHjaL82012.jpg)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課堂講解魯教版一: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第2課時資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9/23/wKhkGWX_zliAM2O2AAG-xQHjaL82013.jpg)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課堂講解魯教版一: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第2課時資料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9/23/wKhkGWX_zliAM2O2AAG-xQHjaL82014.jpg)
![2018-2019版地理高一系列課堂講解魯教版一: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第2課時資料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9/23/wKhkGWX_zliAM2O2AAG-xQHjaL820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時內(nèi)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變化【情景激趣】俗話說,人不可貌相,而褶曲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背斜和向斜也不能僅從形態(tài)上區(qū)分,可以說“背斜和向斜也不可貌相”。
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有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是為什么呢?課標內(nèi)容要求核心素養(yǎng)對接知識體系引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說明其景觀的主要特點。1.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等資料,識別3~4種常見地貌→地理實踐力+區(qū)域認知2.描述所識別的地貌,說明這些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知識清單|褶皺山
閱讀教材P29~P31“內(nèi)、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填寫下列知識。(1)褶皺的概念:在___________產(chǎn)生的強大擠壓作用下,巖層會發(fā)生塑性變形,產(chǎn)生一系列的________彎曲。(2)褶皺基本形態(tài)地殼運動波狀(3)地貌褶皺類型巖層變化最初形成的地貌侵蝕后的地貌背斜一般_______拱起山嶺A_______向斜一般向下彎曲_________B山嶺(4)板塊構造學說①巖石圈可以劃分出六大板塊。向上谷地谷地裂谷海洋褶皺山系微思考1.黃河每年將16億噸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來,渤海的形狀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為什么?
提示這是因為渤海位于地殼構造運動的下沉地帶,即內(nèi)外力互補。|案例探究|讀“某地的地質剖面圖”,如果你是一位地質工程師,請對下面的問題作簡要的分析說明。結合材料探究:(1)判斷甲、乙兩地的地質構造:甲為________,乙為________。(2)在地貌上,甲構造頂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構造上覆蓋有巖層,該巖層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斷出這一地區(qū)地殼運動的狀況為________。A.先水平運動,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后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qū)上升B.先水平運動,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后地殼上升或相鄰地區(qū)下沉C.先地殼上升或相鄰地區(qū)下沉,后水平運動,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D.先地殼下沉后地殼上升,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
(3)在甲、乙兩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應該選擇在________地,若想鉆探石油應該選擇在________地。(4)世界上有哪些高大的山脈如圖中甲一樣,是因水平擠壓力作用而隆起形成的褶皺山?(試舉兩例)它們分別位于哪兩個板塊的交界處?答案
(1)背斜向斜(2)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產(chǎn)生裂隙,易受侵蝕沉積A(3)乙甲(4)喜馬拉雅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安第斯山,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方法規(guī)律|1.褶皺的特征與應用常見的地質構造有褶皺和斷層兩種形式,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兩種基本形態(tài),其判斷的依據(jù)和對地貌的影響如下表所示:
背斜向斜一般形態(tài)巖層新老關系(主要依據(jù))中間老,兩翼新中間新,兩翼老常見地形山嶺谷地倒置地形(差別侵蝕)成因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物質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內(nèi)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圖示方法技巧
“形態(tài)+新老”巧判背、向斜(1)根據(jù)巖層形態(tài)判斷:當巖層形態(tài)完整時,可直接根據(jù)巖層的彎曲方向判斷構造和地形。巖層向上拱起的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的為向斜。(2)根據(jù)巖層新老關系判斷:當巖層不完整時,用巖層的新老關系來判斷地質構造,這是判斷背斜和向斜的科學依據(jù)。(注意新老關系的對比是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如下圖所示,背斜構造的中部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向斜構造的中部巖層新,兩翼巖層老。所以A為背斜,B為向斜。2.板塊運動及形成的地貌
板塊相對移動,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體分析如下表:發(fā)生區(qū)域板塊張裂區(qū)板塊碰撞區(qū)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邊界類型生長邊界消亡邊界消亡邊界運動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嶺高大山脈海岸山脈、海溝、島弧舉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中脊等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海溝示意圖特別提示
(1)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附近多為消亡邊界;大洋中間多為生長邊界。(2)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盡管位于亞歐大陸上,但屬于印度洋板塊。(3)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由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由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撞形成。|知識清單|斷塊山閱讀教材P31~P32“斷層”,填寫下列知識。(1)斷層的形成巖體發(fā)生破裂后,如果兩側的巖體沿_______發(fā)生明顯的______,就形成斷層(如上圖)。斷裂面位移錯斷斷層谷地渭河山嶺微思考2.假如你是一位地理愛好者,到野外考察時,你將如何判定斷層呢?(1)討論:斷層處可能存在哪些特征?(2)驗證:請教老師或查閱資料,驗證討論的結論。
提示
斷層處可能存在的特征:斷層面兩側巖層不連續(xù);斷層帶上巖石破碎,形成斷層破碎帶;發(fā)育有陡崖、溝谷或河谷;可能有泉水出露。|案例分析|材料一某地地質剖面圖。材料二華山大斷崖。結合材料探究:(1)材料一中,A、B、C、D四處哪些是斷層構造?哪些不是?為什么?(2)華山是怎樣形成的?(3)斷層處能修建水庫嗎?為什么?答案
(1)判斷斷層的依據(jù)有兩個:一是看它是不是巖石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位移。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才是斷層。材料一中的A、B、C處巖石既受力破裂,又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位移,所以A、B、C都是斷層;而D處巖石雖然破裂但無位移,故不是斷層而僅僅是斷裂。(2)華山是斷層相對上升的巖體發(fā)育而成的斷塊山。(3)不能。斷層處地質構造不穩(wěn)定,容易導致水的滲漏和誘發(fā)地震。|方法規(guī)律|1.斷層及其對地貌的影響斷層位移方向對地貌的影響圖示水平方向為主①錯斷原有的各種地貌;②在斷層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為主相對下降的巖體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對上升的巖體發(fā)育成山嶺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2.地質構造的地理實踐構造名稱實踐意義原因或依據(jù)背斜石油、天然氣埋藏區(qū)巖層封閉,常有“儲油構造”,最上為天然氣,中為石油,下為水隧道的良好選址天然拱形,結構穩(wěn)定且不易儲水頂部地帶適宜建采石場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儲藏區(qū),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匯集水,承受靜水壓力斷層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發(fā)育巖隙水易沿斷層線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為洼地,利于地表水匯集鐵路、公路、橋梁、水庫等的回避處巖石不穩(wěn)定,易誘發(fā)斷層活動,破壞工程;水庫水易滲漏|地理實踐力|1.某同學利用鋁盆、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運動的實驗(如下圖)。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加熱區(qū)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的原理來自于板塊構造學說。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用海綿、水、蠟燭加熱分別模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過實驗觀察,兩大板塊怎樣運動?板塊交界處的空間如何變化?此邊界屬于哪種類型?(3)在兩大板塊交界處形成了哪種地貌?你能舉出地球表面的實際例子嗎?解析此實驗的目的是印證板塊運動的原理。板塊漂浮在“軟流層”(巖漿)之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的運動分為相對運動和背離運動,由于運動的方向不一樣,邊界處形成的地貌不同。該實驗主要是模擬板塊張裂(背離)運動的過程以及形成的地貌類型。答案
(1)板塊巖漿地球內(nèi)部熱能的釋放(2)兩大板塊背離運動(板塊張裂)。
板塊交界處的空間逐漸增大。此邊界屬于生長邊界。(3)裂谷或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紅海等。|綜合思維|2.某校高一(2)班同學在野外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某山地地貌的地質構造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1)形成該處地質構造的主要原因是(
)A.地殼運動
B.流水侵蝕C.風力沉積
D.海浪沖擊(2)關于圖示地貌正確的描述是(
)A.①處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B.②處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C.③處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D.④處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3)圖示地質構造中可能儲存有豐富地下水資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⑤解析第(1)題,該地區(qū)為褶皺山系,其地質構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第(2)題,讀圖可知,①處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谷”,②處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山”,③處地貌反映的是“斷層和向斜共同作用形成山谷”,④處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第(3)題,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儲藏構造,圖中①是向斜構造,②是背斜構造,③是斷層構造,⑤是背斜構造。答案
(1)A
(2)D
(3)A|區(qū)域認知|3.中國最深的湖泊——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旅館裝修合同解除
- 招聘保安合同協(xié)議書
- 建筑工程勞務合同集錦
- 項目組織與管理標準手冊
- 法律服務協(xié)議書
- 數(shù)據(jù)科學與機器學習實戰(zhàn)作業(yè)指導書
- 汽車零部件制造技術手冊
- 短信息服務合同五
- 欠款借款合同
- 財務信息咨詢合同年
- 華住酒店管理制度
- 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
- 2022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標準化手冊
- 工人工資結清證明范本
-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處理規(guī)范
- 工地試驗室質量手冊
- 江蘇省船舶行業(yè)智能化改造數(shù)字化轉型實施指南(第二版)
- 高一寒假學習計劃表格
- 河北省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guī)程DB13(J) T 145 201
- 2023年廣東廣州期貨交易所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05G359-3 懸掛運輸設備軌道(適用于一般混凝土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