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獅一中2023級高一下學期語文練習題(二)_第1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獅一中2023級高一下學期語文練習題(二)_第2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獅一中2023級高一下學期語文練習題(二)_第3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獅一中2023級高一下學期語文練習題(二)_第4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獅一中2023級高一下學期語文練習題(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石獅一中2023級高一下學期語文練習(二)一、文言文閱讀(一)①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螅o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②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螅≈苋斡醒栽唬骸惲土?,不能者止?!6怀诸嵍环鰟t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③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②。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螅【蛹卜蛏嵩挥貫橹o。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薔之內也。”(選自《論語·季氏第十六》)【注】①東蒙:山名,蒙山,在今山東蒙陰南。②費(bì):季氏的私邑,在今山東費縣。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C.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D.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蒙主,指的是在蒙山主持祭祀的人。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這里代指國家。C.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國”,卿、士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家”。D.蕭墻,古代宮門內的屏風,這里借指國家。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駁論文,圍繞“季氏將伐顓臾是錯誤的”這一觀點展開反駁,通過孔子與他的學生冉有、季路之間的對話,批駁了季氏兼并顓臾的企圖,闡明了儒家的政治主張。B.第①段孔子對弟子的批駁,語勢跌宕起伏,說理層層深入,表達非常豐富,令人嘆為觀止。C.第③段語言的主要特點是形式整齊,音調和諧,氣勢貫通,層次性極強,給人以深刻的印象。D.本文通過對心態(tài)、表情、動作的刻畫,使人物的形貌和個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當仁不讓、直面邪惡,充分地顯示了出來。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②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5.結合全文分析孔子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是什么?(4分)二、文言文閱讀(二)依據課文《燭之武退秦師》和后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題。文本一:《燭之武退秦師》(見課文,此略)文本二: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公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公必翻然從之矣?。ㄈ〔挠趨巫嬷t《東萊〈左傳〉博議》)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厭之有

厭:滿足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擴張C.詎能若是乎

詎:難道 D.一怵于燭之武之利

怵:警惕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以其無禮于晉

其勢弱于秦 B.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守前所為而已C.君之所知也

思國之安者 D.亦必以利而離

因人之力而敝之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能為也已

不能干什么了 B.越國以鄙遠

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邊邑C.共其乏困

提供他們休息解乏的地方 D.相結之厚也

相互結盟很深了9.將下面語句譯為現代漢語。(1)焉用亡鄭以陪鄰(2)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10.文中呂祖謙認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結合課文《燭之武退秦師》具體分析。11.默寫題(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揚“九德”,并且在用人和從諫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這個國家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3)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4)《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比興手法,以“樹木”為比興之物,引出治國與德義之間關系的兩句話:“________,________?!保?)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要想泉水流得遠,就“________”;要想國家安寧,就“________”。(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最贊同曾皙的回答,從“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來。(7)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________,________”。(8)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江山守之不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應該戒驕奢。(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運用對比手法,闡明誠心誠意待人和傲視別人的不同結果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10)《諫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核心內容是正已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1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一句告訴統治階級,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從而方可使百姓安寧。(1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保?3)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擔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應該“________”;如果擔心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就應該“________”。(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對公西華的回答,孔子認為公西華低估了自己,反問道:“,?”他認為公西華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15)《答司馬諫議書》里,王安石認為自己與司馬光關系很好,但議論起政事來總是意見不一致的原因是:“”。(16)《答司馬諫議書》里,王安石認為新法不生事的理由是:“,”。(17)《答司馬諫議書》里,王安石認為新法不拒諫的理由是:“,”。(18)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坐》中,孔子認為宗廟祭祀和諸侯會同之事是諸侯的大事,他用反問的形式肯定這些都是大事的句子是:“,?”三、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題。百年來,新詩領域涌現了一批成就卓越的詩人,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_____的詩篇。然而,其自身的不足也難以_____,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泛娛樂化浪潮的沖擊下,這個曾經的文化闖將,遭受了重重危機,詩意逐漸失落、凋零。當下新詩面臨的境遇,是文化生產在社會轉型期的一個不良反應。詩人應堅持“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的真理性判斷,以崇高的理想情懷和人文精神介入生活、_____現實,寫出有溫度的詩歌,引領人們向善、向上。以詩歌的語言反映時代生活的本真面貌是可以出大作品的,詩人應該有這個意識和自信。當然,對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作品而言,思想價值是其靈魂所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但詩人寫作時要遵循創(chuàng)造性轉化為原則,注意對主題與思想進行升華和提煉,避免其不要成為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淺嘗輒止式的記錄。要想創(chuàng)作出令讀者共鳴又獨具個人特色的新詩,首先就要學會從_______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同時詩人要有精品意識,重視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注重對作品精雕細琢,不因市場喧囂而陷入浮躁,不因一時利益而向低俗低頭。1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炙手可熱忽略反應浩如煙海B.炙手可熱忽視反應博大精深C.膾炙人口忽略反映浩如煙海D.膾炙人口忽視反映博大精深13.下列各句中的引號與文中“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的引號,作用相同的項是(3分)A.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B.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就展露了語言上的天賦,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C.正如宋代歐陽修詠蓮詞所謂“葉有清風花有露,葉籠花罩鴛鴦侶”。D.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大排成許多“之”字形。1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但詩人寫作時要遵循創(chuàng)造性轉化為原則,注意對主題與思想進行升華和提煉,避免其成為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淺嘗輒止式的記錄。B.但詩人寫作時要遵循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原則,注意對主題與思想進行升華和提煉,避免其成為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淺嘗輒止式的記錄。C.但詩人寫作時要以創(chuàng)造性轉化為原則,注意對主題與思想進行升華和提煉,避免其不要成為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淺嘗輒止式的記錄。D.但詩人寫作時要遵循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原則,注意對主題與思想進行升華和提煉,避免其不要成為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淺嘗輒止式的記錄。15.下面是一則某校舉辦藝術節(jié)的通知,其中有五處錯誤(包括格式、標點),請指出其序號并作修改。(5分)通知各班團支部:②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彰顯莘莘學子們的精神風貌,③校團委將于2024年4月28日至4月30日舉行本校第五屆藝術節(jié)。④本次活動圍繞“激揚青春,點亮夢想”為主題,展現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⑤同學們準備的節(jié)目,可以是唱歌、書法、繪畫,⑥也可以是武術表演、美文誦讀、藝術剪紙等(中英日語皆可)。⑦活動初選節(jié)目時間為4月10日,每班準備一個節(jié)目參加初選。⑧凡被選定的節(jié)目直接參加藝術節(jié)表演。⑨希望同學們精心準備,積極登臺表演,展現才藝,同時也希望全體師生對我們的藝術節(jié)活動提出美芹之獻。校園委2024年4月2日序號:修改:;序號:修改:;序號:修改:;序號:修改:;序號:修改:;16.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70個字。(6分)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首次發(fā)現類新星的光變存在準周期振蕩,這一結果對研究雙星物質吸積和演化等具有重要意義。類新星是一類長周期、高吸積率的激變雙星,白矮星主星從充滿洛希瓣的晚型紅矮星次星吸積物質,在自己的周圍形成高溫的吸積盤。這類激變雙星具有與新星類似的物理特征,是研究新星爆發(fā)、吸積物理過程和探討激變雙星演化等的天然實驗室。六分儀座SW有較深的掩食,軌道傾角約78度,軌道周期為3.24小時,剛好處于軌道周期空缺的上邊緣。云南天文臺研究人員用國內中小口徑望遠鏡對六分儀座SW進行10年左右的監(jiān)測,并結合歷史上的觀測資料,首次在類新星中發(fā)現了約10年的光度準周期性振蕩。此項研究結果近日已發(fā)表在國際天文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石獅一中2023級高一下學期語文練習(二)參考答案一、1.A【解析】“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句式一致,之間斷開,排除D;“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句式一致,之間斷開,排除BC。故選A。翻譯:(如果盲人)遇到危險卻不去扶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攙扶的人呢?而且你的話說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2.D【解析】D項,這里借指內部或者宮廷。故選D。3.D【解析】D項,沒有“對心態(tài)、表情、動作的刻畫”。故選D。4.①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自己)想要那樣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疾、舍、欲、辭)②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修治仁義禮樂去招徠他們。已經使他們來了,就要使他們安定。(遠人、不服、修、文德、安)【解析】翻譯題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這道題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①疾、舍、欲、辭。②不服、修、文德、安。5.孔子認為一個國家要達到“無貧”“無寡”“無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國原則,“修文德”則是實現這一原則的具體措施,這充分體現了孔子實行仁政、實行禮治、加強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參考譯文: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準備對顓臾采取軍事行動?!笨鬃诱f:“冉有!我恐怕該責備你了。那顓臾,從前先王把他當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這是魯國的臣屬,為什么要討伐它呢?”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笨鬃诱f:“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任那職務?!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如今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靠近費城,現在不奪取,后世一定會成為子孫們的憂慮。”孔子說:“冉有!君子厭惡那種不說自己想去做卻偏要編造借口(來搪塞態(tài)度)的人。我聽說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們不怕財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民眾不多而怕不安定。財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沒有貧窮;上下和睦,就不必擔心人少;社會安定,國家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依照這個道理,原來的遠方的人不歸服,就發(fā)揚文治教化來使他歸服;使他來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來。如今由與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使他們來;國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穩(wěn)定統一;反而在境內策劃興起干戈。我恐怕季孫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內部。”二、6.D、7.C、8.C【解析】6.D.“怵”:恐懼。句意:一但恐懼于燭之武(所說)的利益。故選D。7.A.前“于”:介詞,對。句意:因為他曾經對晉國無禮過。后“于”:介詞,比。句意: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小。B.前“為”:動詞,給,給予。句意:況且您曾經給過晉君恩賜。后“為”:動詞,做。句意:墨守前人的做法就是了。C.前“之”:主謂之間,取獨。句意:這是您知道的事。后“之”:主謂之間,取獨。句意:要想國家安定。D.前“而”:連詞,表因果。句意:那么必定會因為利益分開。后“而”:連詞,表轉折。句意:依靠別人的力量,卻反過來損害它。故選C。8.C.共其乏困: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故選C。9.【參考答案】(1)(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2)并且(鄭國)又得到秦國幫助設置戍守才離去,(秦國)改變得多么快?。 驹囶}分析】(1)“焉”,為什么,怎么;“亡”,使動用法,使……滅亡;“陪”,增加。(2)“置戍”,設置戍守;“去”,離去,離開;“何”,多么。10.【參考答案】(1)退兵原因:本國利益。(2)文(一)燭之武認為晉國實力增強,就等于秦國的力量削弱了;損害秦國的利益而讓晉國得到好處,不劃算?!驹囶}分析】原文說“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公必翻然從之矣”,由此可知,秦穆公是為了本國利益退兵。文(一)說“鄰之厚,君之薄也”“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認為晉國實力增強,就等于秦國的力量削弱了;損害秦國的利益而讓晉國得到好處,不劃算,希望對方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最終因為利益問題,秦穆公退兵。參考譯文:文本二:天下的事因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會因為利益而分離。秦國、晉國聯合出兵討伐(或“攻打”)鄭國,鄭國就要滅亡了。燭之武出城游說秦穆公,站著說會兒話的工夫就在(鄭國)將要滅亡的時候保全了鄭國,不只是使秦國軍隊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國幫助設置戍守才離去,(秦國)改變得多么快啊!燭之武一席話就讓秦穆公背叛了晉國而親近鄭國,舍棄強大的援軍,而依附弱小的國家;拋棄(與晉國)舊日的恩情,召來(晉國)新的怨恨;舍棄成功,觸犯危險。不是(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與危害深深擊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這樣呢?秦穆公與晉國,相互結交很長時間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結盟很厚了,一但恐懼于燭之武(所說)的利益,拋棄晉國(都)如同鼻涕唾沫,對于鄭國又有什么(不能拋棄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燭之武所說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會很快轉變去尋求那更大的利益了!11.默寫(1)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3)鳴琴垂拱,不言而化(4)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5)必浚其泉源;必積其德義(6)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保?)為國以禮,其言不讓(8)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9)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0)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11)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12)懼滿溢則思江海下而百川(13)虛心以納下;正身以黜惡(1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5)所操之術多異故也(16)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17)辟邪說,難壬人(18)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12.D第一空,炙手可熱:形容權貴氣焰很盛,權勢很大。多用于貶義。膾炙人口: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人都稱贊。根據語境“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好的“的詩篇”,應用“膾炙人口”。第二空,忽略:沒有注意到。忽視:不注意,不重視。根據語境“其自身的不足也難以”不重視,應用“忽視”。第三空,反應:機體受到刺激而引起相應的活動與變化。反映:比喻把客觀事物的實質表現出來。根據語境表現“現實,寫出有溫度的詩歌”,應用“反映”。第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