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第十章 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_第1頁
中國教育史:第十章 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_第2頁
中國教育史:第十章 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_第3頁
中國教育史:第十章 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_第4頁
中國教育史:第十章 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第一節(jié)維新運動時期的教育改革一、“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一)廢除八股,改革科舉考試(二)設立京師大學堂。

清政府主辦的第一所新式普通學校,它以高等教育為龍頭,附屬設中小學。是最高學府與教育管理機關合一的機構。課程分為普通學和專門學兩類,前者包括經(jīng)學、諸子學等傳統(tǒng)學科,初級算學、初級格致學、初級政治學、初級地理學體操學等近代學科。專門學包括高等算學、高等格致學、高等政治學、高等地理學(含測繪學)、農(nóng)學、礦學、工程學、商學、兵學、衛(wèi)生學等。普通學結業(yè)后,每個學生各學一到二門專門學。建立了師范館,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三)改革書院、籌辦各級各類學校(四)派人出國游學(五)建立譯書局和編譯學堂第二節(jié)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改革一科舉制度的改革與廢除二請末新學制的建立1.《欽定學堂章程》(壬寅學制):1902年制定并公布,近代中國頒布的第一個學制。2.《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1903年制定,1904年公布實行。這是近代中國頒布并開始實施的第一個近代學制。三清末教育行政機構的建立學部四教育宗旨的厘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第三節(jié)留學教育近代留學教育三個階段:11872年——甲午戰(zhàn)爭:幼童留美和福州船政學堂留歐2戊戌變法——1908年,留日31909——20世紀年代末,留美庚子賠款第四節(jié)康有為的教育思想一《大同書》中的教育思想。(1)人本院、育嬰院、慈幼院,屬于學前教育。(2)小學院,兒童6歲入學,“養(yǎng)體為主,而開智次之”,功課宜少,而游戲宜多,同時又要“以德育為先”。(3)中學院,學生11歲入學,康有為認為中學為“一生之學根本”,學問之通否,德行之成否,全在這個時期定型,所以體育、智育、德育均不可偏廢,但仍以德育為重。(4)大學院,招收16歲以上中學畢業(yè)生。大學是專門之學,“于育德強體之后,專以開智為主”,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