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以“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類型化分析為中心一、本文概述在民事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概念。這類第三人并非案件的直接當事人,但因其與案件處理結果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其權益可能受到判決的影響。因此,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準確識別與確定是保障訴訟公正、效率和權益平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旨在通過類型化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討“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內涵和外延,從而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文章首先將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基本概念進行界定,明確其法律地位和特點。然后,通過案例分析和法理探討,對“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進行類型化分析,提煉出不同類型的法律利害關系,并分析其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識別與確定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將進一步探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原則和方法,包括如何判斷第三人與案件處理結果的利害關系、如何平衡各方當事人的權益等。文章還將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訴訟地位、權利義務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參考。本文旨在通過類型化分析的方法,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問題,以期為民事訴訟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推動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標準在民事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其識別與確定對于保障訴訟的公正、效率和法律關系的明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核心特征在于其與案件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種利害關系并非直接源于當事人的爭議事實,而是與案件處理結果存在某種法律上的聯(lián)系。因此,如何準確理解和界定“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成為識別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關鍵。我們需要明確“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與“事實上的利害關系”的區(qū)別。事實上的利害關系,通常指的是與案件爭議事實直接相關的利益關聯(lián),如合同糾紛中的合同雙方。而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則是指由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所產生的,與案件處理結果相關的間接利益關聯(lián)。這種利害關系可能源于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擔保責任、繼承關系等,也可能源于合同中的約定,如第三方受益人條款等。對于“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認定,應當結合具體案件進行類型化分析。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基于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產生的利害關系,如擔保合同中的擔保人、共同侵權中的其他侵權人等;二是基于合同約定而產生的利害關系,如合同中的第三方受益人、合同解除后的后續(xù)義務人等;三是基于法律規(guī)定和合同約定共同產生的利害關系,如共同繼承人之間的糾紛、共同債務人之間的追償?shù)?。在識別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法定性原則,即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確定應當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二是關聯(lián)性原則,即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應當與案件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三是必要性原則,即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參與對于查明案件事實、保護其合法權益具有必要性。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過程。通過類型化分析“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特征和要求,為民事訴訟的公正、高效進行提供有力保障。三、類型化分析: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在探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問題時,關鍵在于理解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內涵。這一表述并非抽象或模糊的概念,而是可以通過類型化分析,明確其具體含義和邊界。我們需要明確“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并不等同于“事實上的利害關系”。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由于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使得某一方的權益受到直接影響,而這種影響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救濟。因此,我們在判斷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時,應當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和合同約定,而非單純的事實狀態(tài)。根據(jù)“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性質,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兩類:一是基于法律規(guī)定的利害關系,二是基于合同約定的利害關系?;诜梢?guī)定的利害關系,通常涉及到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法定權益,如繼承權、債權等。而基于合同約定的利害關系,則主要涉及到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如擔保合同、委托合同等。對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認定,還需要考慮其權益受到影響的程度和方式。只有當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權益受到直接影響,且這種影響無法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救濟時,才能認定其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通過類型化分析,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含義和邊界。這也為我們判斷和處理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問題提供了更為明確和具體的指導。四、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確定方法在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時,核心在于理解和把握“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一關鍵表述。這種利害關系并非指直接的、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而是一種可能受到案件處理結果影響的間接利害關系。因此,我們需要通過類型化分析,來明確哪些情況下某人可以被認定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那些雖然并非直接當事人,但案件的處理結果可能對其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的個人或組織。例如,在一起合同糾紛中,雖然合同雙方是原告和被告,但如果合同中的某些條款涉及到了第三方的權益,那么這個第三方就有可能成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我們還要關注那些在法律上有特定義務,需要參與到案件中來保護這種義務的個人或組織。例如,在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雖然未成年人是案件的直接當事人,但其父母或監(jiān)護人可能需要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與到案件中來,以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我們還需要考慮到那些雖然不是案件直接當事人,但案件的處理結果可能對其產生不利影響,且這種影響無法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救濟的個人或組織。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這些個人或組織的合法權益,也需要將其認定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時,我們需要從“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一角度出發(fā),通過類型化分析,明確哪些情況下某人可以被認定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這既有助于保障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五、完善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建議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訴訟法中一項重要且復雜的制度,其設立的目的在于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避免訴累,并確保訴訟的公正與效率。然而,由于“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一表述的模糊性,使得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以完善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建議通過司法解釋或立法修訂,對“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進行類型化分析,明確其內涵與外延。例如,可以將其細分為直接利害關系與間接利害關系,并列舉具體的情形。這樣既能減少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又能提高司法裁判的一致性和公正性。為了確保第三人的訴訟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應當完善第三人參與訴訟的程序機制。包括但不限于:允許第三人在訴訟中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如提出證據(jù)、進行辯論等;同時,也應對第三人的訴訟義務進行明確,如按時出庭、遵守訴訟紀律等。法官作為訴訟的主導者,其對于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議加強對法官的相關能力培訓,提高其對“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判斷能力。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案例分析會等形式,幫助法官掌握類型化分析的方法,提高司法實踐中的操作水平。當?shù)谌苏J為自己在訴訟中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當有相應的救濟機制予以保障。建議設立第三人上訴、申訴等救濟途徑,允許第三人在一定條件下對判決結果提出異議,確保其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是一個復雜的法律問題,需要法學界的深入研究和實踐部門的積極探索。因此,建議鼓勵學術界與司法實踐部門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通過學術研究的理論支撐和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不斷完善該制度,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完善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明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內涵與外延、完善第三人參與訴訟的程序保障、加強法官對第三人識別的能力培訓、建立第三人權益救濟機制以及鼓勵學術研究與司法實踐相結合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助于解決當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司法裁判的公正性與效率,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六、結論經過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深入研究和類型化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關鍵在于理解“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一概念。這一概念并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法律環(huán)境的變遷和司法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在識別與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時,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案件背景,從權利義務關系、利益受損情況、法律關系的性質以及法律規(guī)定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通過對“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類型化分析,我們明確了不同類型的利害關系對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身份的影響。這既有助于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更準確地識別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也有助于我們在理論上更深入地理解這一制度。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和爭議。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以期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更好地應用這一制度,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法律目標。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問題。通過對“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類型化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制度,并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它。我們期待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這一制度能夠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為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參考資料: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實際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作為輔助本訴一方當事人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以稱為“輔助型第三人”;另一種是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以稱為“被告型第三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作為一種制度其法律根據(jù)是《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睙o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實際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作為輔助本訴一方當事人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以稱為“輔助型第三人”;另一種是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以稱為“被告型第三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作為一種制度其法律根據(jù)是《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睙o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問題一直是學術界和實務界比較困惑的問題。尤其是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訴訟地位的定位方面。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實際上包含著兩種類型,如果不分清這兩種類型,并從不同類型出發(fā),則很難厘清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問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作為一種制度其法律根據(jù)是《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睆拿袷略V訟法的規(guī)定和訴訟實踐來看,在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實際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作為輔助本訴一方當事人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以稱為“輔助型第三人”;另一種是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以稱為“被告型第三人”。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guī)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jù)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0修正)第八十二條在一審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權提出管轄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被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有權提起上訴。因為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并沒有向原告和被告提出獨立的訴訟請求,而是輔助本訴的一方當事人對抗另一方當事人。輔助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不是訴訟當事人,不具有與當事人相同的訴訟地位。輔助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作為輔助人,自然在訴訟中無權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無權請求調解等。該第三人的地位是輔助其中一方當事人,因此,輔助人的訴訟行為與被輔助的訴訟行為抵觸時,輔助人的訴訟行為無效。在外國民事訴訟法中,輔助型的第三人除了可以提出攻擊或防御方法、申請異議外,還可以提起上訴和再審之訴等。在我國民事訴訟中,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是否可以實施攻擊和防御方法,但從理論上講,既然是輔助當然擁有這些權利,否則無法進行訴訟輔助。不過,按照《民訴法司法解釋》第82條的規(guī)定,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言外之意,沒有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就沒有上訴權。實際上,在理論上并非只有當事人才有上訴權。盡管判決不會直接判決輔助型第三人承擔責任,但由于被輔助當事人敗訴會影響輔助人的權利義務,因此賦予輔助人上訴權是合理的。對于申請再審的問題,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申請再審的主體只限于當事人,因此輔助型第三人就沒有申請再審的權利。但由于我國實行的是審判監(jiān)督體制,而不是像大陸法系國家那樣實行的是再審之訴的體制,法院可以依職權主動啟動再審,檢察機關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抗訴啟動再審,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向法院和檢察機關提供判決確有錯誤的信息,如果法院和檢察機關認為判決確有錯誤或符合檢察機關抗訴條件,就可以啟動再審。雖然輔助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訴訟中輔助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在訴訟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但輔助型第三人不是被輔助一方當事人的共同訴訟人,因為該第三人和被輔助的當事人與對方之間沒有共同的訴訟標的,該第三人與被輔助的當事人之間沒有共有或連帶關系,該第三人不是原告與被告之間的訴訟標的的權利義務主體。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目的,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法院對他人作出的判決對自己的權利義務發(fā)生消極影響。第一,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輔助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jù),不是對本案原告和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是與他人之間爭議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jù),也稱為“參加訴訟的利益”o)這種利害關系是由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原告和被告在實體法上的牽連決定的。正是這種利害關系,使法院對原告和被告之間爭議的處理涉及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所謂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權利義務將受原告和被告間訴訟結果的影響。單純的事實上、道德上、經濟上、情感上的聯(lián)系不能構成所謂利害關系。不過這種影響究竟是指判決主文中判斷的影響,還是指判決主文以及理由中判斷的影響,在國外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判決主文中的判斷所造成的影響,才能構成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jù),而判決理由中的事實判斷所造成的影響不能成為參加訴訟的根據(jù)。另一種觀點則相反,認為判決理由中的事實判斷所造成的影響也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jù)。兩種觀點的差異在于后者使第三人參加訴訟更容易一些。我國民事訴訟理論沒有嚴格區(qū)分訴訟影響的來源,只要第三人認為他人之間的訴訟對自己有不利影響,就可以申請參加訴訟。實際情況是,除了擔保糾紛外,在我國很少有人愿意主動參加他人之間的訴訟。第二,所參加的訴訟正在進行。即從被告應訴起,到訴訟審理終結止,一般也是第一審程序中參加。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二審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這一點與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相同。第三,參加的訴訟是他人之間的訴訟。即作為輔助型第三人不能既是一方當事人,同時又是第三人。應當注意的是,由于普通共同訴訟中,訴訟標的不是同一的,因此,第三人可以作為普通共同訴訟中其他共同訴訟人的輔助型第三人。輔助型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應當向法院提出參加訴訟的申請,申請中應寫明參加的目的和理由。本訴與參加人的利害關系即為參加的理由。當事人對輔助人參加訴訟有異議時應以何種方式提出、法院以何種方式處理,我國民事訴訟法均沒有規(guī)定。理論上,當事人有權對輔助人參加訴訟提出異議,尤其是被輔助的對方當事人。法院在收到異議書后應當予以審查,認為異議成立的,將裁決駁回第三人的參加申請。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不同于輔助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由于要在實體上承擔民事責任,該第三人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實際上已經成為訴訟標的,是法院審理和判斷的對象。因此,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一定是當事人。雖然是當事人但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又不是本訴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共同訴訟人,與他人之間沒有同一的訴訟標的。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民事責任的承擔往往是本訴被告民事責任的轉移。由于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訴訟中要承擔責任,因此擁有上訴權。也因為承擔民事責任,所以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原則上不在第二審程序中才參加訴訟,否則無法擁有上訴權。但是,第三人主動申請參加第二審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如果需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二審法院可以根據(jù)當事人自愿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應當經其同意,在調解書送達前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裁判,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設立的目的不同于輔助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其目的在于試圖一次性解決糾紛,以提高糾紛解決的效率。實際上,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的訴訟,是將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納入了同一個訴訟中。判決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意味著原告的訴訟請求的指向最終發(fā)生了轉移,從被告轉移到了第三人,第三人成了實質上的被告。設立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目的就是試圖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主體中發(fā)現(xiàn)糾紛的真正責任主體,并讓其承擔責任。這是由此種第三人實質上的被告地位決定的,因為將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是不愿意主動參加訴訟的?!睹裨V法司法解釋》第222條規(guī)定,原告在起訴狀中直接列寫第三人的,視為其申請人民法院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是否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如果說有第三人主動參加,最后被判決承擔責任的情形,也是該第三人主觀上意圖作為輔助型第三人參加,但卻轉換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變成被告型第三人。因此,被告型第三人通常是法院通知參加。應當注意,在實踐中,通知參加具有傳喚的效力。如果該第三人在通知后拒不參加訴訟的,法院可以缺席判決。在司法實踐中,人們經常對該第三人是否應當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實際上是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問題產生疑問。針對這一點,最高人民法院專門作了司法解釋。根據(jù)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列人員應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1)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原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fā)生的勞動爭議,可以列新的用人單位為第三人。(2)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可以列勞動者為第三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規(guī)定,下列人員應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1)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2)債權人依照合同法有關撤銷權的規(guī)定提起撤銷權訴訟時只以債務人為被告,未將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該受益人或者受讓人為第三人。(3)債權人轉讓合同權利后,債務人與受讓人之間因履行合同發(fā)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債權人列為第三人。(4)經債權人同意,債務人轉移合同義務后,受讓人與債權人之間因履行合同發(fā)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受讓人就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5)合同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將其在合同中的權利義務一并轉讓給受讓人,對方與受讓人因履行合同發(fā)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對方就合同權利義務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出讓方列為第三人。上述可以列為第三人的人也就是被告型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所謂“列為”,就意味著法院可以通知該第三人被動地參加訴訟,并承擔民事責任。根據(jù)《民訴法司法解釋》第249條規(guī)定,在訴訟中,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轉移的,受讓人申請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予準許。受讓人申請?zhí)娲斒氯顺袚V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準許;不予準許的,可以追加其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該條規(guī)定可謂延續(xù)和擴充了合同法司法解釋關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規(guī)定。由于被告型第三人民事責任的承擔實質上更換了法院審理和判決的訴訟標的,因此很容易造成對第三人權利的侵害。這一點已經為最高人民法院所注意。為防止被告型第三人的擴大化,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12月頒布了《關于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guī)定》,該規(guī)定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被告型)的范圍作了明確的限制,規(guī)定下列人員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1)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shù)攘x務的人。(2)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3)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下列人員:一是證據(jù)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產品的人;二是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guī)定的質量異議期內向其提出異議的人;三是案件中的收貨方已經認可其提供產品質量的人。(4)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并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復,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鑒證、商檢局對商品質量進行檢驗的合同中,如果當事人以合同糾紛提起訴訟,并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檢局有過錯應承擔民事責任為由,要求將它們列為第三人的,法院不宜將工商局、商檢局列為第三人。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對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作了不同的規(guī)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只有一種即“提起訴訟”,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原審法院起訴提出其對訴訟標的的請求,成為案件的當事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有兩種方式:一是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二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由人民法院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主要是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也有少數(shù)是人民法院依職權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正是參加訴訟的方式不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未參加訴訟是否有明顯過錯的認定上,有明顯的區(qū)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只能通過其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無權依職權通知其參加訴訟,其他當事人也無權申請其參加訴訟,是否參加訴訟,完全取決于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自己意愿。同時,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是其對系爭的訴訟標的有全部或者部分的獨立的請求權,在判斷其自身權利是否會因為訴訟而受到損害時,一般情況下在訴訟提起后就很容易判斷。因此,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知道訴訟的存在,且能夠了解到訴訟標的基本情況,其就應當參加訴訟,未參加訴訟,又無妨礙提起訴訟客觀事由的,通常可以認定其有明顯的過錯。如有案例,夫妻雙方離婚并分割財產,訴訟中丈夫的父母作為案件的證人出庭作證,對分割財產情況也有很清楚,判決生效后認為其中分割給女方的房屋是其出資資助購買的,侵害了其民事權益,提起了第三人撤銷之訴。人民法院則認定第三人未參加訴訟,屬于歸責于其本人的原因,因此沒有支持其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對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案件的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在訴訟進行過程中,處理結果出來之前,通常難以判斷。無獨立請求權人即使知道訴訟已經存在,人民法院未通知其參加訴訟,當事人也未申請其參加訴訟,其未申請參加訴訟的,一般不能認定其有明顯的過錯。相關法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九十五條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對案涉糾紛當事人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是案件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與案件當事人有實體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是對原被告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不享有權利,亦不承擔義務,無權在原告已經起訴的案件中對原被告提出訴訟請求,在程序上有依附性。通常認為“利害關系”指的是一種牽連關系,即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和第三人與本訴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在主體、客體或者標的物上有同一性,且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對第三人與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會產生預決效力。學理上對“利害關系”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認為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如果敗訴,第三人對該當事人或者雙方當事人應承擔民事責任,可以認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有的認為“利害關系”是指訴訟的裁判結果或者認定的事實將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第三人的民事權益或者法律地位。對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種類,學理上亦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應分為兩類,輔助型第三人和被告型第三人,有的認為還應包括權利型第三人。輔助型第三人是為了輔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第三人不需要承擔責任;被告型第三人是對案件當事人一方負有義務,如果該當事人敗訴,可能導致第三人承擔義務。權利型第三人則是裁判結果和事實認定會影響到他的權利,如在以破產管理人為被告的案件中,案件結果會影響到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債權人希望以第三人身份參加到案件中去,監(jiān)督雙方的訴訟行為。學理上的探討有助于理解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訴訟地位,司法實踐中,應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確定是否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十六條代位權訴訟,第二十四條撤銷權訴訟,第二二二十九條關于合同轉讓訴訟,《擔保法解釋》第一百二十七條,《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十六條對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情形作出規(guī)定?!督洕鷮徟兄袌?zhí)行民訴法規(guī)定》第十一條對不得將案外人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情形做了列舉:根據(jù)第九條規(guī)定,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需對案件當事人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義務,權利型第三人并不符合上述條件。根據(jù)該條規(guī)定,在通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時不得與仲裁條款、約定管轄協(xié)議、專屬管轄相沖突。根據(jù)第十條規(guī)定,如果案外人提供的產品不存在質量問題,或者收貨方未按照法律規(guī)定提出質量異議,不得通知該案外人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根據(jù)第十一條規(guī)定,如果案外人已經向原被告一方履行了交付貨物或者支付貨款的義務,則不應再通知該案外人參加訴訟。上述規(guī)定有助于澄清通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條件,防止將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案外人拖入訴訟。在連環(huán)購銷合同中,前一購銷合同的賣方不交付種類物導致后一購銷合同的賣方不能交付,前后購銷合同屬于不同的法律關系,應分別由各自有管轄權的法院審理,故在后一購銷合同糾紛中不應將前一購銷合同的賣方列為第三人。相關法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二條鑒于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法律穩(wěn)定性,第三人撤銷之訴在原告適格性問題上,應當嚴格遵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即提起撤銷之訴的原告必須是原案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或者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并符合時間界限的規(guī)定。2013年9月5日,集團法定代表人與劉某簽訂委托書,委托劉某為集團委托人,擔任砂路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9日,公司與集團簽訂《公路承建合作協(xié)議》,由公司修建總長為12公里的野牛溝砂路。同日,劉某、祝某和黃某簽訂《合作協(xié)議》。18日公司向集團賬戶轉賬80萬元保證金,集團在扣除管理費2萬元后,將78萬元支付給劉某,劉某將其中77萬元支付給祝某。10月11日,由于未能按約定施工,劉某與公司簽訂《公路承建合作補充協(xié)議》,確認集團承擔公司經濟損失150萬元。該工程最終沒有實際施工。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7日作出(2016)青民終57號民事判決,集團支付公司80萬元。2016年7月8日,集團以劉某、祝某為被告向西寧市城西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城西區(qū)法院判決劉某、祝某共同支付集團保證金80萬元及利息。劉某不服,向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祝某未上訴。該院判決劉某、祝某共同支付集團保證金78萬元及利息。祝某訴至青海高院,請求撤銷57號判決關于集團向公司支付保證金80萬元的判項。青海高院經審理認為:本案所涉《公路承建合作協(xié)議》《公路承建合作協(xié)議補充協(xié)議》的合同相對方是集團和公司,在該案建設工程合同之訴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并未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祝某、劉某與黃某的合作關系,也未影響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建設工程合同之訴的審理結果既未涉及或損害祝某在合作關系中的權益,亦未判決祝某承擔返還或者賠償?shù)热魏瘟x務,祝某與該案并無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城西區(qū)法院民事判決是基于集團收到公司80萬元保證金扣除2萬元管理費后,將剩余78萬元轉給劉某,劉某又將其中77萬元轉給祝某的事實,對集團與劉某、祝某之間權利義務關系作出的處理,而該案判決是基于集團和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關系而對所涉保證金返回問題作出的處理,二者分屬兩個法律關系,并無必然聯(lián)系,祝某不能成為該案件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再次,該案解決的糾紛與原告所主張的法律關系訴訟標的不同,與該案件處理結果不構成法律上的牽連關系,不能作為確定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資格的條件。綜上,祝某不是該案的第三人,不具備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本案中,該案判決后,集團于2016年7月8日以劉某、祝某為被告向城西區(qū)法院提起訴訟。在該案的審理中祝某知悉57號案判決的存在,并且在該院于9月27日作出判決后,也未提出上訴。其向本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起訴狀落款日期為2017年5月22日,時間關系顯示,其提起訴訟時間已經超過6個月的起訴期間。裁定駁回祝某的起訴。祝某不服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本案爭議焦點是,祝某是否具備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和提起訴訟時間是否已過6個月起訴期間。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限于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的第三人。其中的無獨立請求權人是指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在確定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時,除了要按照該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規(guī)定判斷第三人外,還要結合該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實體要件來判斷,即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內容是否損害到其民事權益,如果沒有損害其合法權益,則不能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如果損害其民事權益,再判斷其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的第三人條件,符合的屬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本案中集團和公司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關系,而祝某與劉某之間以及二人與公司黃某之間是合作關系,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關系與該合作關系之間并無法律上的牽連,與該案判決也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需要強調的是,對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資格要嚴格限制,因為這種第三人并不擁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只是原裁判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一種間接的關系。在人與人之間交易多元化、復雜化的現(xiàn)代司法環(huán)境下,任何裁判文書都有可能對當事人雙方以外的第三人利益產生影響。動態(tài)時間界限認定。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訴訟。因此,本案中第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訴訟的動態(tài)時間截點在2017年4月27日前。這個期限在性質上屬于法定不變期間。向前擴張不符合“法無溯及既往”的基本司法原則,向后延伸超過權利除斥期間,該撤銷權消滅。第三人對其未逾期起訴應當負舉證責任。在訴訟過程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以下簡稱第三人)的存在對訴訟程序和當事人權益有著重要影響。正確地識別和確定第三人對于保障訴訟的公正和效率具有關鍵性意義。本文將以“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類型化分析為中心,探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問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在訴訟中,對原被告雙方爭議的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訴訟中的人。其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無獨立的請求權:第三人對原被告雙方的爭議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第三人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即案件的處理結果會影響到第三人的權益。參與訴訟的被動性:第三人參加訴訟是被動的,其參加訴訟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類型化分析為中心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識別在實踐中,對“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識別,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以下幾種情況可以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識別標準: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當?shù)谌伺c原被告雙方中的一方或雙方存在實體權利義務關系時,如合同、侵權等法律關系,可以認為第三人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繼承關系:當?shù)谌耸窃桓骐p方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時,可以認為第三人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代理關系:當?shù)谌耸窃桓骐p方的代理人時,可以認為第三人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共有人關系:當?shù)谌伺c原被告雙方中的一方或雙方存在共有關系時,如共同共有、按份共有等,可以認為第三人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其他法律上利害關系:除了以上幾種情況外,當?shù)谌伺c案件的處理結果存在其他法律上利害關系時,如債權債務關系、股東關系等,也可以認為第三人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當事人申請或法院依職權追加: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可以申請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法院也可以依職權追加。申請或追加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申請與認可:被申請追加的無獨立請求權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動報靶器課程設計
- 自行車cad課程設計
- 有關趣味數(shù)學的課程設計
- 幼兒園銅鼓主題課程設計
- 網(wǎng)絡技術課程設計
- 系統(tǒng)規(guī)劃課程設計
- 椅子美背課程設計
- 新材料行業(yè)技術工作總結
- 建筑行業(yè)推廣方案分享
- 電動車課程設計摘要
- 電梯維護保養(yǎng)分包合同
- 10以內連加減口算練習題完整版139
- 2022-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六年級(上)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瀝青攪拌站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調研及市場需求潛力報告
- 《平凡的世界》整本書閱讀指導教學設計基礎模塊上冊
- 2024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與服務規(guī)范考試試題
- (高清版)AQ 2002-2018 煉鐵安全規(guī)程
- 虛擬現(xiàn)實與增強現(xiàn)實
- 08J933-1體育場地與設施(一)
- 生豬屠宰獸醫(yī)衛(wèi)生檢驗人員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課題論文:引領新經濟加速新質生產力發(fā)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