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文本閱讀總復(fù)習(xí)學(xué)案 文言虛詞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文本閱讀總復(fù)習(xí)學(xué)案 文言虛詞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文本閱讀總復(fù)習(xí)學(xué)案 文言虛詞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文本閱讀總復(fù)習(xí)學(xué)案 文言虛詞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文本閱讀總復(fù)習(xí)學(xué)案 文言虛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xué)案3:文言虛詞

一、I知識圖要

知識清單六18個文言虛詞

(一)而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譯為“又”

②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且,而且

③表示承接關(guān)系就,接著,或不譯

④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是,卻

連詞

⑤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假如,如果

⑥表示修飾關(guān)系地,著,或不譯

⑦表示因果關(guān)系因而

⑧表示目的關(guān)系來

代詞⑨表示第二人稱通“爾”,你,你的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而”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楚懷王貪顧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2)人畫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3)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4)顧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5)籍吏民,封府庫,也待將軍(《鴻門宴》)()

(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

⑺劍閣崢蛛而崔嵬(《蜀道難》)()

(8)鍥顧舍之,朽木不折(《勸學(xué)》)()

(9)項王按劍加踞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二)何

詞性用法釋義

①單獨作謂語,問原因為什么,什么原因

代詞②作賓語,代處所,事物什么,哪里

③作定語什么,哪

④表示提問(動詞前)為什么

副詞

⑤表示程度(形容詞前)多么,怎么,怎么這么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何”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是誠何心哉(《齊桓晉文之事》)()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3)吾何愛一牛(《齊桓晉文之事》)()

(4)大王來可操(《鴻門宴》)()

(5)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

㈢乎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疑問語氣嗎,呢

②表示反問語氣呢

③表示推測語氣吧

助詞

④表示感嘆語氣啊

⑤表示句中停頓不譯

⑥形容詞、副詞詞尾的,地,或不譯

介詞⑦相當(dāng)于“于”在,或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乎”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壯士!能復(fù)飲乎(《鴻門宴》)()

(2)郁乎蒼蒼(《赤壁賦》)()

(3)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阿房宮賦》)()

(4)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平

(《師說》)()

(6)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7)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并序》)()

(四)乃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承接就,于是

②表不結(jié)果才

副詞③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卻

④表示判斷是,就是

⑤表示遞進甚至

⑥表示第二人稱你,你的

代詞

⑦指示代詞這,這樣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乃”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2)公子于是不置酒大會賓客(《信陵君竊符救趙》)()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5)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

(6)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7)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㈤其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第三人稱他(她),他(們)的;它,它(們)的

②活用為第一人稱我的,我(自己)

③表示第二人稱你,你的

代詞

④遠指代詞那,那些

指示代詞(后面多為

⑤其中的

數(shù)詞)

⑥表示推測語氣大概,或許,恐怕

⑦表示反問語氣豈,難道

副詞

⑧表示商量語氣還是

⑨表示祈使語氣"—定,應(yīng)當(dāng),千萬

⑩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假如,如果

連詞

?表示選擇關(guān)系是……還是……

助詞?用在句中,無義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秦王恐其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佩繽紛基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3)基若是,孰能御之(《齊桓晉文之事》)()

(4)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基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屈原列傳》)()

(8)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9)其一能鳴,基一不能鳴(《莊子》)()

(10)基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11)基李將軍之謂也(《李將軍列傳》)()

(12)故以為多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六)且

詞性用法釋義

又,并且,一邊……一

?表示并列

邊……

連詞

②表示遞進況且,而且

③表示假設(shè)如果,即使是

④表示讓步尚且,者B,還

⑤表示將要將,將要

副詞

⑥表示暫時暫且,姑且

⑦表示將近將近,將要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且”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2)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體康耳直(《孔雀東南飛并序》)()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5)母君嘗為晉君賜矣(《燭之武退秦師》)()

(6)北山愚公者,年耳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白馬篇》)()

(七)若

詞性用法釋義

連詞①表示假設(shè)如果,假如

代詞②表示第二人稱你,你們,你的

動詞③表示比擬,比較像,如,好像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若”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石鐘山記》)()

(2)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項奔軒志》)()

(3)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八)所

詞性用法釋義

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短……的人,……的事,……的

語情況

所+介詞+動詞,表示處

②...的地方,的辦法(原因)

助詞

③為+所,表示被動被

所+以,表示行為所憑借

④用來...的,....的憑借

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

⑤所十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代詞⑥表示處所處所,地方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所”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漢書》)()

(2)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6)燕王,吾所立(《伶官傳序》)()

(九)為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對象替,給

介詞②表示原因,目的因為,為了,因此

③表示被動(常和“所”搭配)被

助詞④表示疑問語氣呢

動詞⑤表動作行為認(rèn)為,做,是,治理等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為”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齊桓晉文之事》)()

(2)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4)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史記?貨殖列傳序》)()

(5)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十)焉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第三人稱他(她),它

代詞

②表示疑問語氣什么,何,怎么

③相當(dāng)于“于+之”對它,對他(她)

兼詞④相當(dāng)于“于+是”在這里,對這件事

⑤相當(dāng)于“于十何”在哪里,從哪里

⑥表示各種語氣了,呢,啊,或不譯

助詞

⑦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地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焉”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盤盤離,困困焉,蜂房水渦(《阿房宮賦》)()

(2)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也》)()

(3)且覆置土石(《愚公移山》)()

(4)韁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5)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勸學(xué)》)()

(6)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歸去來兮辭并序》)()

⑺吳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記》)()

(十一)也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判斷語氣不譯

②表示肯定語氣不譯

助詞③表示疑問語氣不譯

④表示感嘆語氣啊,呀,吧

⑤表示句中停頓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也”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

(3)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4)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十二)以

詞性用法釋義

介①表示工具、手段拿,用,憑

詞②表示對象把

③表示時間、處所在,于,從

④表示原因因,因為,由于

⑤表示方式按,或不譯

⑥表示并列、遞進而,而且,并且

⑦表示承接而,來,或不譯

連⑧表示目的、結(jié)果用來,以便

詞⑨表示原因因為

⑩表示假設(shè)如果,假如

?表示修飾而,或不譯

動詞?表動作行為認(rèn)為,做,用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鰲泰山記》)()

(3)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4)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6)斧斤以時入山林(《寡人之于國也》)()

⑺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8)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9)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

(10)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11)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X)

(12)傳之美人,以戲弄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十三)因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依據(jù)依靠,憑借

介詞②表示條件趁著,趁機

③表示方法通過,經(jīng)由

④表示原因因為,由于

連詞

⑤表示結(jié)果因此

副詞⑥表示承接于是,就

動詞⑦表示動作行為沿襲,接著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因”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2)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囚遺策(《過秦論》)()

(3)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

(4)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

(5)振聲激揚,伺者囚此覺知(《張衡傳》)()

(6)用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7)項王即日用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十四)于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時間,處所在,至1」,從

②表示對象對,向,對于

③表示對象與,跟,同

介詞

④表示被動被

⑤表示比較比

⑥表示原因由于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于”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2)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3)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

(4)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xué)解》)()

(5)不拘于時(《師說》)()

(6)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十五)與

詞性用法釋義

介詞①表示對象跟,替,同

連詞②表示連接和,及

副詞③表示范圍都,整個

助詞④表示疑問、感嘆語氣,同“歟”—

動詞⑤表示動作行為結(jié)交,親附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2)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

(3)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

(5)與前世而皆然兮(《涉江》)()

(十六)則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承接就,于是,便

②表示轉(zhuǎn)折去[],反而,然而

連詞

“則……則”并用,有

加強對比的作用

副詞④表示確認(rèn)就,就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則”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3)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4)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

(十七渚

詞性用法釋義

形容詞、動詞+者,組成名詞性...的人(事物、

短語情況)

②表示判斷不譯

助詞

③表示停頓不譯

④作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不譯

⑤數(shù)詞+者個,樣,件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者”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楚左尹項伯考,項羽季父也(《鴻門宴》)()

(2)此三首,吾遺恨也(《伶官傳序》)()

(3)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報任安書》)()

(4)今春?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5)村中少年好事省馴養(yǎng)一蟲(《促織》)()

(十八)之

詞性用法釋義

①代人、物、事他,他們,它,它們

代詞

②表示近指這,這種

③表示修飾,限制的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

④不譯

獨立性

助詞

⑤作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不譯

⑥作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

⑦補足音節(jié)不譯

動詞⑧用在表示處所的詞語前往,去,到...去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漁父》)()

(2)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桓晉文之事》)()

(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賦》)()

(5)頃之,煙炎張?zhí)?《赤壁之戰(zhàn)》)()

(6)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⑺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自主核對】

(-)(1)-<2)(2)—@(3)—⑦(4)一⑨⑸一⑧⑹一④⑺一①(8)—③⑼

(2MD⑶一④(4)—②⑸一⑤

(H)(1)—(D(2)—(6)(3)—④(4)—②⑸一③⑹一⑦⑺一⑤

(四)(1D(2MD⑶一⑦(4)—(3)⑸一⑤⑹一⑥(7)—@

(五)(1)—?⑵一?(3)—⑩(4)^2)⑸一?(61§)(7)-@⑻一⑧⑼Y)

(10)^7)

(12)—(3)

(六)(1)3⑵一?⑶一①(4)一⑤⑸一②⑹一⑦⑺一④

(七)(1)9⑵9⑶一①

(八)(1)3⑵苫⑶一②(4)—③(5)—④⑹一①

(九(2)—(3)(3)-@⑷一②⑸一①

(+)(1MZ)(2)-^6)(3)一⑤(4)一③⑸一④⑹一②⑺一①

(+-)(1)—(2)⑵一@(3)一①(4)一③(5)一④

(十二)(1/)(2)—③(3)—⑥⑷一②⑸一①

(6)一⑤⑺一⑩⑻一⑨(9)—?(10)—?

(HMD(12)—@

(十三)(1T)(2)Y)(3)—@⑷一②⑸一③

(6)—①(7)—@

(十四)(1)9(2)T)(3)—①⑷一⑥(5)—@

(6)—⑤

(十五)(1T)⑵Y)(3)一②⑷一①⑸一③

(十六)⑴⑵TD(3)—②⑷一③

(十七)(1鵬⑵⑶一①(4)—③(5)一④

(十八)(1/)(2)Y)(3)—@(4)—③(5)一⑦

⑹一⑧⑺一①(8)—(6)

18個文言虛詞小故事挖空答案及譯文

一、而

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則,何以勝?故馮婉貞曰:“諸君2而有意,瞻予

馬首可也?!瘪T氏雖小,然青,取之于藍3而青于藍,更勝其父。婉貞博學(xué)4而日參省乎己,非只效書生終日5

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敵之大捷。非7而所謂小女子也,乃巾幗英杰8而。

【答案】

1、連詞,并列關(guān)系

2、連詞,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

3、連詞,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然而

4、連詞,遞進關(guān)系

5、連詞,修飾關(guān)系

6、連詞,承接關(guān)系

7、代詞,同“爾”,可譯為你

8、語氣助詞,放在句末,表示勸告或感嘆語氣,可譯為“吧”“啊”

【譯文】

兵法,(是一門講究)變幻莫測的學(xué)問,(并且)需要齊心協(xié)力。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鉗子,(但是)(它是)(-

種)沒有蛇鰭的洞穴就無法藏身的動物,更何況是兵法呢?所以馮宛貞說r大家如果有抗敵的想法,看我的馬頭

(就)可以了?!巴鹭?,你的父親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從蘭草中提取卻比蘭草的顏色更

深。宛貞博學(xué)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讀書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應(yīng)她。不久,宛貞率領(lǐng)

眾少年穿戴好服裝出來,果然大獲全勝。眾人都贊嘆:宛貞,(只是)小女子罷了:她的行為,卻是巾幗豪杰啊。

二、何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謬也,懂其理者,2何可勝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據(jù)4何為?原

其理,當(dāng)為愛之深也??梢姡橹`,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

如?

【答案】

1、疑問代詞,可譯為怎么

2、疑問代詞,可譯為怎么

3、疑問代詞,可譯為為什么

4、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

5、副詞,可譯為多么

6、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

7、可譯為憑什么

8、可譯為怎么樣

【譯文】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這樣說)本來是錯誤的,但他的妻子這樣說,為什么呢?她依據(jù)什么(才這樣

說)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愛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謬誤多么大??!但是什么人能夠忘情呢?

拿什么消除這種弊端,希望您能教給我(一個)好辦法,怎么樣?

三、乎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1乎?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己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從此業(yè),吾問其

故,其曰:“以此可塞賦斂?!笨梢姡x斂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為4乎如此好樂?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

必有余,則王之所為,宜也。臣之鴛頓,所言多謬,王能諒之6乎?

【答案】

1、助詞,測度語氣,可譯為吧

2、相當(dāng)于“于”

3、助詞,感嘆語氣,可譯為啊、呀

4、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

5、助詞,詞尾,不譯

6、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

【譯文】

大王喜歡音樂太投入了,那么齊國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經(jīng)看到一個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

人死在這件事上,卻仍然做這件事不停下來,問他原因,(他)說4捕蛇)可以應(yīng)付賦稅啊。”哎,賦稅的危害真

是比毒蛇還厲害啊!然而大王您為什么還如此沉溺于音樂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國事上專心致志,一定會游刃有余

的,(這樣的話)大王的作為真是比耽溺于音樂強百倍啊。為臣愚鈍,所說的話難免有誤,大王能原諒我嗎?

四、乃

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1乃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2乃翁”一句,大為感佩,其

真3乃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4乃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zhì)之以理,其辭窮,5乃不得已而謝。

【答案】

1、副詞,表承接,可譯為于是

2、代詞,可譯為你的

3、副詞,相當(dāng)于是

4、副詞,可譯為竟然,卻

5、副詞,可譯為才

【譯文】

曾經(jīng)聽說陸放翁的節(jié)操氣節(jié),全都表現(xiàn)在《示兒》這首詩里,于是讀了讀它。讀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

無忘告乃翁”這句,深深地受到感動并佩服他,(陸放翁)(真是)忠誠正直的臣子??!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

然說:這只是沽名釣譽罷了?!贝蠹蚁蛩儐柕览?,他無話可說,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說的話,恐怕是炒作來抬

高自己(的名氣)吧。

五、其

人言,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觀之,則非徒口舌耳。相如觀秦王無意償趙城,則卻立睨

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許之齋戒,因得以完璧歸趙,3其僅口舌哉?若與庸人議之,其必曰:“吾4其與之

焉敢如此?

歸國,將相失和。途遇廉頗,即轉(zhuǎn)退避,當(dāng)5其時,何人能如此?門客詢以因,相如則言:“先國家之急而

后私仇?!庇^古今英杰之所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為訓(xùn)。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則雖見霰雪紛11其無

垠,亦無恨矣,吾亦無有''悔12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之憾了。

【答案】

1,代詞,可譯為他

2、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可譯為他

3、副詞,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

4,副詞,表示商量語氣,可譯為還是

5、指示代詞,可譯為那

6、副詞,表示推測語氣,可譯為大概

7、副詞,表示祈使語氣,可譯為一定

8、代詞,可譯為其中

9、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可譯為是……還是

10、連詞,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

11、助詞,補足音節(jié),可譯為不譯

12、代詞,可譯為我,自己

【譯文】

狐貍對狼說羊肉真鮮美啊「您如果想嘗一嘗,叼來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夠一飽自己的口福了。狼說:'那

如何對付猛犬呢?"狐貍就到猛犬那里離間說r羊好多次說你壞話,他們說的話不堪入耳,您卻一點不生氣,是

沒聽到呢,還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們嬉戲打鬧的時候,我想為您把這恥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應(yīng)我r猛犬笑

著說r想要給他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借口嗎?”猛犬于是明白了狐貍的野心,知道守護羊群的道路很漫長,

守護羊群更加謹(jǐn)慎。狐貍與狼就離開了。

六、且

“存者1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聲歌,2且委政非人。則

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漣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則必危??v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

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答案】

1、副詞,可譯為暫且

2、連詞,可譯為遞進,并且

3、副詞,可譯為將要

4、連詞,可譯為并列

5、連詞,可譯為尚且

【譯文】

“活著的人姑且茍活著吧,死去的人就永遠逝去了?!边@難道只是石壕一個地方的現(xiàn)象嗎?中晚唐王朝全都這

樣啊。(國家治理得都)像這個樣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樂,而且把朝政委托給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將要滅亡,

(是)一定的了。再說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樣清澈見底,在這樣的世道上就沒有入仕做官報效國家的道路了??v

使他有“連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絕”的勇氣,(卻)沒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

七、若

“1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逼嬖?若人之思,3若天驚石破,花開鐵樹,非4若等凡人可及

也,吾亦如此。恐吾輩但堪為其魚之一鱗5若龍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鄉(xiāng),常望月懷遠,登高作賦,至若柳子

厚則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難抑之情,絕矣。

【答案】

1、連詞,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

2、代詞,可譯為這樣,這,如此

3、動詞,可譯為像,如,及

4、代詞,可譯為你

5、連詞,選擇關(guān)系,可譯為或、或者

6、表意思他轉(zhuǎn),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

【譯文】

“如果能夠化身為千億個自我,那就散到那無數(shù)的山峰上眺望故鄉(xiāng)?!保ㄕ媸牵┢婷畎?!這個人的想象,(就)

像石破天驚,鐵樹開花一樣,并不是你們這些平常的人能夠趕得上的。我也是這樣??峙挛覀冞@些人只能夠作魚

的一片鱗龍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鄉(xiāng),常常是眺望明月懷念遠方,(或者)登上高處吟詩作賦,至于柳

子厚就不這樣,(他)憑借超過一般人的思路,抒發(fā)難以抑制的感情,絕了。

八、所

“吾1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藺相如此言,足使之為天下2所欽。以其3所居位,能如

此,豈他人可及?察其言,觀其行,可見其4所言非偽飾耳。與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眾人廣坐之中,

不宜有5所過之時,前訪朱亥,其度豈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答案】

1、可譯為……的原因

2、表示被動

3、“所+動詞”后面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作用

4、“所+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