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實詞_第1頁
2016高考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實詞_第2頁
2016高考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實詞_第3頁
2016高考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實詞_第4頁
2016高考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實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專題復(fù)習(xí)考綱闡釋淺易文言文閱讀

1.理解(B)(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2.分析綜合(C)(1)篩選文中的信息。(2)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一)【考綱解讀】

文言實詞考查點主要包含以下知識點:(1)常見文言實詞(120個常見文言實詞)(2)通假字(3)一詞多義(4)古今異義(5)詞類活用(6)偏義復(fù)詞(7)兼詞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時沒有用該用的某個字,而用另一個讀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替代。這種現(xiàn)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個字叫本字,用來替代的那個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來解釋,也應(yīng)讀本字的音。

1、“聲旁字”代替“形聲字”。例如: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冥”通“溟”,指“?!?。

②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尊”通“樽”,指“酒杯”。

掌握通假規(guī)律

2、“形聲字”代替“聲旁字”。例如: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指“才能”。

3.同聲旁形聲字替代。例如: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高考真題[2010湖北卷]C.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

4.同音字替代。例如: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要”通“邀”,邀請;“蚤”通“早”,早點?!靶蟆蓖ā靶睢保瑑涓呖颊骖}[2010山東卷]D.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卒”通“猝”,倉猝高考真題[2009江蘇卷]B.治國不失秉“秉”通“柄”,權(quán)柄高考真題[2011浙江卷](2)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jiān)未遠,不可不察。(《新唐書.張文瓘傳》)我愿意去安撫他們,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chǎn)生怨憤。隋朝的教訓(xùn)離今天不遠,不能不省察。二、一詞多義

一個詞有多種含義,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而且屬于不同詞類。學(xué)習(xí)一詞多義知識,可以從詞的本義推斷引申義。例:“愛”,本義喜愛(晉陶淵明獨愛菊);引申義“愛護”(愛其子);“愛惜”(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吝嗇”(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等。比喻義:手足、首領(lǐng)、爪牙等。假借義:被——被發(fā)行吟澤畔;被堅執(zhí)銳?!?20個常見文言實詞例釋”三、古今異義詞

文言實詞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發(fā)生了兩大變化:一是詞形由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演變,一是詞義大多數(shù)已發(fā)生變化。而詞義的演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變化、名稱說法變化?!俺R姽沤裢萎惲x詞輯錄”高考真題[2010安徽卷](3)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周書.賀蘭祥傳》)當(dāng)時已經(jīng)和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高考真題[2010湖南卷](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陳亮《諸葛孔明》)寄身在偏遠的地方,只不過是稱霸的人的臣子罷了。四、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改變原來的詞性和意義,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的現(xiàn)象。特點:1.要有具體語境,沒有語境就不能談活用。2.語義語法的臨時性,此處活用彼處未必。3.“以今律古”,即以現(xiàn)在的語法習(xí)慣去看待文言文的語法。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動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數(shù)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種類數(sh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四、詞類活用(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用作動詞

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或名詞充當(dāng)謂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后,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意思。①范增數(shù)目項王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置人所罾魚腹中。④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⑤驢不勝怒,蹄之⑥秦伐韓,軍于閼與兩個名詞相連名詞被能愿動詞修飾名詞用在“所”字結(jié)構(gòu)中

“可、能、欲”等名詞放在副詞后

名詞后緊跟代詞

名詞后跟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

(1)2006年高考江蘇卷:天大雨,烈風(fēng)雷電,槐起衣冠而坐。天下大雨,刮起狂風(fēng),雷鳴電閃,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著。高考真題:

(2)2008年高考廣東卷:時陶侃為散吏,訪薦為主簿,相與結(jié)友,以女妻侃子瞻。

當(dāng)時陶侃擔(dān)任閑散官員,周訪舉薦他做主簿,與他結(jié)為好友,把女兒嫁給陶侃的兒子陶瞻。

(3)2010年高考天津卷: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

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向池塘邊呼喚魚。2.名詞用作狀語在現(xiàn)代漢語里,名詞作狀語只限于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普通名詞作狀語則比較少。在古代漢語里,名詞(包括普通名詞、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作狀語卻是常見的現(xiàn)象。名詞活用為狀語(例句)相如〖廷〗叱之吾得〖兄〗事之其一〖犬〗坐于前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主語謂語主語+【名詞】+謂語活用為狀語※注意名詞用作動詞和名詞用作狀語的區(qū)別。※名詞用作動詞,其后面沒有其他謂語動詞?!~用作狀語則其后面還有其他謂語動詞。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例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練習(xí):比較分析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用法。①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②斜削東下,與東山夾溪南流。(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高考真題[2010課標(biāo)全國卷](《明史.花云傳》)A.仗劍謁太祖于臨濠名作動,拿著高考真題[2010山東卷](汪琬《申甫傳》)入嵩山,復(fù)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shù),師事之。名作狀,用對待老師的禮節(jié)四、詞類活用(二)動詞的活用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有時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或是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①汝安敢輕吾射?②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③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⑤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⑥其人居遠未來射箭的技術(shù)活著的人,死去的人產(chǎn)出、收入的東西到這里的人收藏的珍寶遠地四、詞類活用(三)形容詞的活用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圣人,愚人堅硬的鎧甲銳利的兵器形容詞用作名詞

形容詞處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具備了名詞的語法功能。素善留侯張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詞位于謂語位置,且?guī)Я速e語。交好愛形容詞詞用作動詞高考真題[2011福建卷](《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我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題名為“一柱”,可以嗎?世之所高,莫如黃帝。推崇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走到盡頭四、詞類活用(四)使動用法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就是謂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主語使賓語發(fā)出的。可以通過“使……怎么樣”的句式進行解釋。

動詞、形容詞、名詞都可用作使動1、盡歸漢使路充國等2、舞幽壑之潛蛟3、反欲斗兩主,觀禍敗4、令諸君知天亡我5、項伯殺人,臣活之(使……回去)(使……舞動)(使……相斗)(使……滅亡)1.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下來)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②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⑤昂其直,居為奇貨。⑥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變?nèi)?削弱)(使……變愚蠢)(使……變高/提高)(使……變高/提高)(使……變尊貴/抬高)3.名詞的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或成為什么的意思。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生死而肉骨齊威王欲將孫臏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舍相如廣成傳舍讓……稱王使……復(fù)活、長肉任命……為將使……為臣讓……住在……四、詞類活用(五)意動用法意動用法意動用法指主語主觀上認為(或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nèi)容。主要有形容詞和名詞的意動。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①滕公奇其言,壯其貌。

②孔子登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③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滕公認為他言語不凡,相貌壯美??鬃拥巧蠔|山就覺得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小了。過了一陣還沒有出發(fā),太子嫌他動身晚了。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②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后,皆

魚肉之。③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因此人們不(應(yīng)當(dāng))只把自己的親人當(dāng)作親人,不應(yīng)當(dāng)只把自己的孩子當(dāng)作孩子。況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魚、打柴,把魚蝦當(dāng)成伴侶,把麋鹿看作朋友?,F(xiàn)在我還活著,而人們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會把他當(dāng)作魚肉了(任意宰割)2.名詞的意動用法高考真題[2011安徽卷](《萬貞文先生傳》)D.先生贖而歸之(歸還)使之歸(回家)(1)伯兄驟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2)有運餉官以棄運走,道死,其孫以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有個押運糧餉的官員因為放棄押運逃跑,在路上死了,他的孫子通過賄賂請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訓(xùn)斥并且趕走了他。長兄突然聽到他這樣說,感到很吃驚,說:“既然這樣,那么我要考考你。”四、詞類活用(六)數(shù)詞活用數(shù)詞的活用一、數(shù)詞用作動詞六王畢,四海一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與臣而將四矣二、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①余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②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③二三其德(統(tǒng)一)(從屬二主)

(全、滿)(專一)(不專一,反復(fù)無常)(成為四個)五、偏義復(fù)詞

偏義復(fù)詞,是指一個復(fù)合詞由兩個意義相關(guān)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但整個詞的意思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是作為陪襯。1.語義相對的偏義復(fù)詞。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異同:偏指“異”,“不同”)②晝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勞作”)③去來江口守空船。(去來:偏指“去”,“離去”)2.語義相近的偏義復(fù)詞。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②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

高考真題【03年上海卷】

“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注意: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偏義復(fù)詞和同義詞的重迭使用(同義復(fù)用)要區(qū)別開來。例如:舉動自專由:自專和自由會不相從許:相從和相許此為同義復(fù)用偏義復(fù)詞,必須依據(jù)上下文確定什么語素表示了詞義,什么語素不表示詞義,然后予以正確解釋。之于(句中)/之乎(句末)所謂兼詞,就是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有的兼詞不僅兼義,而且兼音)。

【諸】

【盍】【叵】

六、兼詞【焉】不可(一般表否定,貶義)何不于之、于此、于彼(盍各言爾志)(投諸渤海之尾/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居心叵測/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高考專題復(fù)習(xí)文言實詞推斷方法考查重點:考查的內(nèi)容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fù)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從詞性上說,主要側(cè)重于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對動詞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義,二是注意前后的搭配連貫;對形容詞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與所修飾的對象或動作的聯(lián)系。

文言文閱讀試題中,直接考查名詞、形容詞的意義或用法的,數(shù)量極少,倒是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考查常有出現(xiàn)?!岸嗔x動詞”的意義分析推斷一直是常見文言實詞考查的重中之重。

【學(xué)法建議】1、注重積累

A、充分重視課本,夯實基礎(chǔ);

B、重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中的積累;

C、從過去五年高考題中積累,最好獨立做一遍;

D、加強文言文的課文朗讀,整理歸納出??己鸵族e的實詞。

結(jié)合課文,設(shè)計知識清單,每天積累幾個實詞2、突出重點,明確目的

A、掌握常見實詞的常見義;

B、對單純歷史文化意義或作專有名來用的實詞義可以忽略;

C、不細究涉及較深專業(yè)知識的詞義;

D、實詞義與活用的區(qū)別;

E、注意實詞“在文中(語境)的意思”。不論是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還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終也要落實到實詞的判斷上,因而掌握實詞至關(guān)重要。那么,如何要正確理解和解釋文言實詞的意義?首先,必須通過一定量的誦讀,增強語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實詞的常用義項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礎(chǔ)上進一步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方法。一、代入檢驗法(還原法)

即將題目中的解釋當(dāng)作正確的用法,看它在句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順。1、對下列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布匿(于)濮陽周氏。匿:隱瞞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為郎中。拜:授官。

D.諸將皆阿呂后意。阿:迎合?!凹静颊?,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布匿濮陽周氏?!?/p>

A.隱藏

(2)對下列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致能歌者致:使…到來B.徒行見公曰徒:步行C.兼于途而不能逮逮:趕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唯夫子之令?!贝鸢福篋,交給46(2014大綱卷)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罷仁壽令,豪縱,數(shù)犯法數(shù):屢次B.交通貴戚,吏莫敢繩繩:制裁C.湊按治,杖殺之,遠近稱伏伏:認罪D.忤宗楚客,出為貝州刺史忤:觸犯解析:C“遠近稱伏”的“伏”如按“認罪”之意代入,句意明顯有誤。“遠近稱伏”意為“遠近佩服”?!胺睉?yīng)為“佩服,信服”之意。韋湊字彥宗,觀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遷揚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罷仁壽令,豪縱,數(shù)犯法,交通貴戚,吏莫敢繩,湊按治,杖殺之,遠近稱伏。

47

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zhǔn)。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dāng)有所成?!盇.武成帝常常當(dāng)面稱述他說:“這是一個狡猾的孩子,必將有所成就?!盉.武成帝常常當(dāng)面稱贊他說:“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必將有所成就。”從“生而聰慧”“篤愛之”等詞語可見“黠兒”為褒義二、想一想語境推斷法48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方法二、借助語境推斷法:

文言實詞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據(jù)上下已知條件加以仔細研釋。“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的閱讀準(zhǔn)則,對于一眼不能識別的文言實詞,我們就必須結(jié)合具體語境,瞻前顧后,披文入理,推斷出其意義。

1.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弊螅讼荽鬂芍?。以故漢追及之。

“欺騙”

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褒義,頑皮學(xué)以致用:紿:這個詞不常見,但根據(jù)上下文,項羽迷了路,向田父問路,聽了田父的話后陷于大澤中,被漢軍追上,因文定義,(dai)“紿”的意思肯定為3、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武士50高考真題演練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縣大聳聳:震驚。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換。C.甲不能戟士.戟:約束。D.轉(zhuǎn)運使調(diào)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老吏曾腆侮法粥獄,以公少年易之。公視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頭出血,原自新。

【答案】B【解析】易,輕視,看不起。51B

[解析]如果把“脫”理解為“逃離”,會造成句意不順。根據(jù)上下文語境,脫:如果。濰民遮門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濰民膚無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2014湖北卷)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若無罪,還告父兄無恐若:你們B.脫道中牛死脫:逃離C.愿得只履事之事:供奉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稱贊

他縣牛羊送陜西,民驅(qū)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濰獨完,令役千人部送鄰縣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雖勞不敢怨。使人代之,脫道中牛死,誰當(dāng)代償耶?”力爭不奉命。假如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012新課標(biāo))

淳熙二年,進起居郎。先是,察官闕,朝論多屬燧,以未歷縣,遂除左司諫。A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

屬:托付B.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

懷:銜恨C.就院易一員往漕闈

易:更換

D.察官闕,朝論多屬燧

闕:失職。根據(jù)文意“闕”在此處應(yīng)當(dāng)理解為:缺失,空缺52(2014福建卷)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繩吏之法尤峻繩:捆綁B.即以其事屬之屬:交付C.無逾祖矣逾:超過D.不可勝計勝:盡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結(jié)合上下文,采用語境分析法,可以得出答案是A?!袄K”的意思應(yīng)是“約束”,從語意角度分析,“捆綁官吏”于理說不通,故可直接選出。在此基礎(chǔ)上,可用代入法驗證其他選項。54

豐則貴糴dí

,歉則賤糶tiào

你能推斷出“糴”和“糶”的意思嗎?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決的?

糴:買進糧食糶:賣出糧食三、想一想借助字形55

漢字是表意文字。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形聲字的形旁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偏旁”,與字義聯(lián)系密切。形旁相同字義有相近之處。方法三:借助字形推斷文言實詞含義推斷56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韓非子》)“理”,從玉,凡形旁從“玉”的字,本義都與玉石珠寶有關(guān),據(jù)此可知,“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治玉部分偏旁與字義的關(guān)系

——與語言、心理有關(guān);與五谷有關(guān);與金錢有關(guān);——與五行有關(guān)——與兵器有關(guān)——與動物有關(guān)

——與行走有關(guān)钅、氵(水)、灬(火)、土、木刂(刀)、弓、矛、戈、斤(斧)、殳馬、牛、羊、豕

、犭、

鳥、蟲辶(辵、走)、彳(行)“讠(言)、忄(心)“禾”——“貝”——“皿”——與器具有關(guān);“宀”——與房舍有關(guān);“阝”——與地名有關(guān);“系”——與捆綁有關(guān);“女”——與婦人有關(guān);“歹”——與死亡有關(guān);“冖”——與籠罩有關(guān);“攴(pū)”與敲擊有關(guān)“尸”——與身體有關(guān)“隹(zhuī)”與鳥雀有關(guān)“月”(肉)——與肉有關(guān);“纟”——與絲織品有關(guān);“頁”(xié)——與首有關(guān);“骨”——與骨骼有關(guān);“目”——與眼有關(guān)。髟(biāo)——與毛發(fā)有關(guān)頗顧頓頷題顏以下是與“頁”有關(guān)的一些字,請找出它們各自的對應(yīng)的意思。額頭臉面下巴偏頭回頭低頭至地591、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3.生而眇者不識日

4.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學(xué)以致用田地繩索瞎,雙目失明

砍60(2014湖南卷)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縉紳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廬焉造:建造B.非獨以其色之潔白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濟之以雪濟:加上D.以屋名雪,詎不韙歟韙:正確5.A

[解析]“造”從“辶”旁,和行走有關(guān)。賓語“其廬”是指徐孟祥的房屋,所以“造”應(yīng)解釋為“造訪”“拜訪”。61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方法四、通假推斷法:

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根據(jù)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則,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fā),以另一個可能與之相通的字代入試解來推斷詞義。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3.張良出,要項伯通“背”,背叛通“現(xiàn)”,出現(xiàn)通“邀”,邀請62學(xué)以致用1、崔家顧人刺我,請以聞。2、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3、昌宗從旁趣說(人名),使速言。(“顧”通“雇”,雇傭)(“翼”通“翌”,第二天)(“趣”通“促”,催促)63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寧夏陜西、海南)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杖劍謁太祖于臨濠杖:拿著體驗高考花云,懷遠人。貌偉而黑,驍勇絕倫。至正十三年杖劍謁太祖于臨濠。

猝遇賊數(shù)千,云翼太祖,拔劍躍馬沖陣而進。

擢總管,徇鎮(zhèn)江、丹陽、丹徒、金壇,皆克之。

城陷,賊縛云,云奮身大呼,縛盡裂,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罵曰:“賊非吾主敵,盍趣降!”B.猝遇賊數(shù)千,云翼太祖翼:保護C.徇鎮(zhèn)江、丹陽、丹徒、金壇徇:掠取D.賊非吾主敵,盍趣降趣:歸順趣:通“促”,趕快64

(2014遼寧卷)翻譯文中劃線語句(趙)立遣人詣朝廷告急。簽書樞密院事趙鼎欲遣張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劉光世督淮南諸鎮(zhèn)救楚。高宗覽立奏,嘆曰:“立堅守孤城,雖古名將無以逾之?!币詴す馐罆呶?,光世訖不行。金知外救絕,圍益急。

五次用書信催促(劉)光世聚集軍隊,光世最終沒有執(zhí)行。65

1、文過飾非

2、前倨后恭

你能推斷出“文”及“倨”的意思嗎?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決的?

五、想一想文,掩飾倨,傲慢借助句式結(jié)構(gòu)分析法66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方法五、句式結(jié)構(gòu)觀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jié)構(gòu),來推斷處于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這些對應(yīng)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反,相近(相同)。1、方其破荊州,下江陵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3、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破—下,攻破終日—須臾,片刻愈—彌,更加67

求全責(zé)備——求,民殷國富——富,登峰造極——登,扶危濟困——扶,比肩接踵——接,憐香惜玉——憐,惜—愛惜、愛以成語為例責(zé)—要求殷—富裕造—登上,到達濟—扶助比—緊接著,緊挨著含義相同相近:681、找并列結(jié)構(gòu)(看哪部分與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3、比較推斷詞義。小結(jié)69(一)下列句子中的劃線詞怎樣解釋?

1、“忠不必用,賢不必以”2、“變姓名,詭蹤跡”3、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由“用”可以推出“以”為“用”的意思。由“變”推出“詭”為動詞,是“隱蔽”的意思。

“贏”也與上句的“余”處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是“多”。真題演練70(2014天津卷)翻譯文中劃線語句

當(dāng)是時,千家之鄉(xiāng),百室之聚,茍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緩急一方者,則窮民饑寒有所資,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為盜賊。又或畏威懷德,不敢為非,不忍負其人。故鄉(xiāng)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幾于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

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義的人,完全可以用來彌補朝廷治理的不足,補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過失,從而對百姓有功。71方法六:借助句子語法推斷

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dāng),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dāng)。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信譽②句“猶”是副詞,作狀語,“信”處在謂語的位置上,是形容詞,為“

”之意。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兵車行》)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捕蛇者說》)③信義著于四海(《赤壁之戰(zhàn)》)①句“信”處在謂語動詞“知”之前,作狀語;既作狀語,那么一定是副詞,進而推斷它為“

”之意。確實③句“著”為謂語動詞,“信義”處在主語的位置上,為名詞,故“信”為“

”之意。真實2012福建卷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杳無窮極

杳:深遠

B、修篁干霄

干:沖

C、延坐后堂

延:延請

D、履蒼莽中

履:鞋子73D項?“履”在本句中應(yīng)該解釋為動詞?踏,而非名詞?鞋子。(2014天津卷)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以科兄弟科:分?jǐn)侭.全活甚眾全:全部C.以其女字君從子字:許嫁D(zhuǎn).糾里中壯士為守御糾:聚集9.B全:使動用法,使……保全。(2014重慶卷)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屆期先生黎明起,掃庭除除:臺階B.但使途無饑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只要C.群丐請從之任所之:前往D.時邑多盜,群丐間作偵探間:間或今試一問,由此達京師需金幾何?”先生曰:“但使途無饑渴,而安抵都下足矣?!?/p>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時潛一入署問安而已。先生亦隨時資給之,然往往不受。時邑多盜,群丐間作偵探,是以屢屢破獲重要案件。偷偷地76七、想一想相如因持璧卻立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望而卻步(倒下,后退)

望風(fēng)披靡,所向披靡借助成語推斷77

成語是古漢語遺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漢語中的眾多語言現(xiàn)象。

方法七、借助成語推斷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趙奢之倫制其兵——夫晉,何厭之有——使弈秋誨二人弈—下面列舉一些課內(nèi)實詞與成語的中某些詞的含義一一構(gòu)成同義的現(xiàn)象。殫精竭慮。殫、竭:盡不倫不類。倫:類貪得無厭厭:同“饜”,滿足。誨人不倦誨:教導(dǎo)、指導(dǎo)不少成語源自文言文,可借助這些成語中的意義來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出類拔萃,超出)⑦吾亦望汝副其心⑧召醫(yī)而尤其故①孫臏期曰:暮見火舉而齊發(fā)(不期而遇約定)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不速之客,招致,招引)③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疾風(fēng)知勁草,強)④每責(zé)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求全責(zé)備,尋求,尋找)⑤勢拔五岳掩赤城

⑥在官清恪,未嘗聞私(恪守不渝,謹(jǐn)慎而恭敬

)(名副其實,符合)

(怨天尤人,責(zé)問)80(山東)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澤命不渝,信也渝:堅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濟大水有舟楫也濟:渡過由成語忠貞不渝可判斷。從句法結(jié)構(gòu)亦可判斷?!敬鸢浮緽【解析】渝,改變、違背[2014·四川卷]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尚書令沈約,當(dāng)世辭宗,每見筠文,咨嗟吟詠,以為不逮也。(4分)解析:關(guān)鍵詞“逮”,可以聯(lián)想到成語“力有未逮”中“逮”的意思——到、及、趕得上。譯文,(1)尚書令沈約,是當(dāng)時的文壇宗師,每當(dāng)看到王筠的文章,贊嘆吟誦,認為(自己)趕不上(王筠)。82

我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xué)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文言閱讀和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方法八:借助課文,聯(lián)想推斷83真題演練

1.城之不拔者二耳。2.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读H藺相如列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衛(wèi)風(fēng)·氓》

拔:被攻取。爽:差錯8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