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1_第1頁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1_第2頁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1_第3頁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1_第4頁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1

一.現代文閱讀(共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按字面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為何古詩中少見用“樹葉”

呢?這當然可以說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然而一遇見“木葉”,情況就顯然不同,詩人

們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梢娤礋挷⒉荒茏鳛椤叭~”字獨用的理由,那

么“樹葉”為什么無人過問呢?自從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

葉下”一句,發(fā)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

的語言中,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從“木葉”到“落木”,

其中關鍵顯然在“木”字。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

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

那么,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

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呢?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

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例如吳均的《答柳T軍》說:“秋月照層

嶺,寒風掃高木?!边@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當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說: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

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案邩涠啾L”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

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寒風掃高木”卻是一個葉

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

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

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詩人們將

語言形象中的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形成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

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

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而“樹”呢?它具有繁茂的枝

葉,它與“葉”都帶有濃蔭的聯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這里的“樹”與“葉”的形象

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由此可見,“樹葉”并不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

些什么,而“木葉”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想起樹干,而且還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就樹干

而論,一般是褐綠色,這與葉也比較相近。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著黃色,且在觸覺上

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如我們所習見的門閂、棍子等。這種關于“木”的更為普遍

的潛在的暗示,使“木葉”帶上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有著疏朗清秋的氣息。至于“落

木”,則比“木葉”還顯得空闊,它連“葉”字所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

材料二:

移情作用是極端的凝神注視的結果,它是否發(fā)生以及發(fā)生時的深淺程度都隨人隨時隨境

而異。詩文的妙處往往都從移情作用得來。例如“菊殘猶有傲霜枝”句的“傲”,“相看兩不

厭,惟有敬亭山”句的“相看”和“不厭”,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實例。

從移情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內在的情趣常和外來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響。每個詩的境

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

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象。我們抬頭一看,或是閉目一想,無數的意象就

紛至沓來,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須有情趣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

整形象。

這個道理也可以適用于詩的欣賞。比如說姜夔的“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詞便含

有一個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寫這句詞時,須先從自然中見到這種意境,感到這種情趣,然

后把它傳達出來,這個過程既是在創(chuàng)造也是在欣賞。作為欣賞者,我必須要使用心靈綜合作

用,融入自己的情趣,從詞句中領略出姜夔原來所見到的境界,我既是在欣賞也是在創(chuàng)造。

因為有創(chuàng)造作用,我所見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所見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絕對相

同,也不和任何其他讀者所見到和感到的絕對相同。每人所能領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

和經驗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經驗是彼此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詩,你今天讀它所

得的和你明天讀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為性格、情趣和經驗是生生不息的。詩與其他

藝術作品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物質的方面如印成的詩集,它除了受天時和人力的

損害以外,大體是固定的。精神的方面就是情景契合的意境,時時刻刻都在“創(chuàng)化”中。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樹”與“葉”的形象十分一致,而詩人們?yōu)榱俗非笪淖值南礋挘3ⅰ叭~”字獨

用,所以古詩中很少見到“樹葉”這一意象。

B.“木”能夠讓人想到樹干,同時因其在視覺和觸覺方面具有普遍的潛在的暗示性,為

“木葉”帶上了落葉的微黃干燥之感。

C.情趣需附麗于意象方能具體可見,意象需由情趣貫注才能擁有生命和完整形象,兩者

相輔相成,詩文的妙處由此而生。

D.因為性格、情趣和經驗存在個體差異且生生不息,故讀同一首詩,每個人所見的意象

與作者和其他讀者都不完全相同。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首創(chuàng)了“木葉”,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一用再用。這種做法和朱光潛所說的“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的觀點矛盾。

B.“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的“傲”是詩人凝神注視菊花殘枝時,人的感情與菊花殘枝的

特點互相融合之后所產生的移情的效果。

C.朱光潛認為“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情景契合,是因為他讀詩時先從自然中見

到意境,感到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

D.藝術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物質方面是固定的,精神方面卻時刻都在“創(chuàng)

化”,這是因為讀者既在創(chuàng)造也在欣賞。

(3)下列有關《紅樓夢》內容的表述,最不適合作為實例來支撐材料二“移情作用”的

一項是_______

A.薛寶釵吟詠“好鳳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借柳絮紛飛抒發(fā)自己的心志。

B.黛玉寫《葬花詞》,將青春少女的惜春傷春嘆春的情緒移注于落花之上。

C.《代別離?秋窗風雨夕》中淅瀝的雨聲仿若融合了黛玉凄涼哀婉的心境。

D.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暗示風流靈巧的晴雯薄命早逝的悲慘結局。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寫內容都與“意象”有關,但論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概

括。

(5)林庚在比較“高樹多悲風”與“寒風掃高木”兩句詩時,獲得了“高樹”飽滿、“高

木”空闊的感知,這給我們欣賞詩歌提供了哪些啟示?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善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歡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稱穆鳳貞女士,也愿意別人這樣叫她。她丈夫很有

錢,她老實不客氣地花著;花完他的錢,而被人稱穆女士,她就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女子,

并不專指著丈夫吃飯。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說別的,就先拿上下汽車說,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

--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個集會沒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沒有她?換個人,那么兩條胖

腿就夠累個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獻給社會的;那兩條腿再胖上一圈,也得

設法帶到汽車里去。她永遠心疼著自己,可是更愛別人,她是為救世而來的。

穆女士還沒起床,丫環(huán)自由進來回話。她囑咐過自由不止一次了:她沒起來,不準進來

回話。丫環(huán)就是丫環(huán),叫她“自由”也沒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燈向

自由扔去,可是覺得自由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

“自由,我囑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鐘,快九點了,她消了點氣,是喜歡自己能一

氣睡到九點,身體定然不錯;她得為社會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長時聞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釋一下。

“說,有什么事!別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見女士?!?/p>

“哪個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還會說話呀!”

“老師方先生?!?/p>

“他又怎樣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難過。

“不用說,又是要錢!”穆女士從枕頭底下摸出小皮夾來:“去,給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著錢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愛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

來:方先生家里落了喪事,二少爺怎么辦呢?無緣無故的死哪門子人,又叫少爺得荒廢

好幾天的學!穆女士是極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愛,開飯!”她賭氣似地大喊。

穆女士的早飯很簡單;一大盤火腿蛋,兩塊黃油面包,草果果醬,一杯加乳咖啡。吃著

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來。方先生教二少爺讀書,一月二十塊錢,不算少。不過,方先生到

底可憐,她得設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廚子把雞蛋給方先生送十個去;囑咐方先生不要

煮老了,嫩著吃!”

穆女士咂摸著咖啡的回味,想象著方先生吃過嫩雞蛋必能健康起來,足以抵抗得住喪妻

的悲苦。繼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給他兩頓飯,那可就得少給他幾塊錢。他少得幾塊錢,

可是吃得舒服呢。她總是給別人想得這樣周到;不由她,慣了。她永遠體諒人憐愛人,可是

誰體諒她憐愛她呢?想到這兒,她覺得生命是個空虛的東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實,使

她睡得香甜,使她覺到快活與自己的價值,她到書房去看這一天的工作。

秘書馮女士已在書房等一點多鐘了。馮女士才二十三歲,長得不算難看,一月掙十二塊

錢。穆女士的交際多么廣,做她的秘書當然能有機會遇上闊人;假如嫁個闊人,一輩子有吃

有喝,豈不比現在掙五六十塊錢強?穆女士為別人打算老是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遠。

見了馮女士,穆女士嘆了口氣:“哎!今兒個有什么事?說吧!”她倒在個大椅子上。

馮女士把記事簿早已預備好了:“穆女士,盲啞學校展覽會,十時二十分開會;十一點

十分,婦女協會,您主席;十二點,張家婚禮;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嘆了口氣,”張家的賀禮送過去沒有?”

“已經送過去了,一對鮮花籃,二十八塊錢,很體面?!?/p>

“啊,二十八塊的禮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幾件事?”

“五個會呢!”

“甭告訴我,我記不住。等我由張家回來再說吧?!?/p>

穆女士不想去盲啞學校,可是又怕展覽會像片上沒有自己,怪不合適。她決定晚去一會

兒,正趕上照相才好。這么決定了,她很想和馮女士再說幾句,倒不是因為馮女士有什么可

愛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覺得空虛,愿意說點什么……解解悶兒。她想起方先生來:''馮,方

先生的妻子過去了,我給他送了二十塊錢去,和十個雞蛋,怪可憐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

圈真的有點發(fā)濕了。

馮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來見汪太太,她不見,而給了二十塊錢,可是她曉得主人的

脾氣:“方先生真可憐!可也是遇見女士這樣的人,趕著給他送了錢去!”

穆女士臉上有點笑意,“我永遠這樣待人;連這么著還討不出好兒來,人世是無情的!”

“誰不知道女士的慈善與熱心呢!”

“哎!也許!”穆女士臉上的笑意擴展得更寬了些。'

“二少爺的書又得荒廢幾天!”馮女士很關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靜一會兒!”

“要不我先好歹的教著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還真忘了這個辦法呢!你先教著他得了,我虧不了你!”

“您別又給我報酬,反正就是幾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還叫方先生教?!?/p>

穆女士想了會兒,“馮,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給你二十五塊錢,豈不是很好?”

“就是有點對不起方先生!"'

“那沒什么,遇機會我再給他弄個十塊八塊的事;那沒什么!我可該走了,哎!一天一

天的,真累死人!”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關于穆女士上下汽車的細節(jié)描寫,寥寥數語卻極富畫面感,一位豐腴的太太拖

著兩條胖腿趕場式地奔忙于各種集會,為救世而不辭辛苦的形象躍然紙上。

B.穆女士雖然很關心二少爺的學業(yè)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廢幾天,卻由衷同情方先生

的不幸遭遇,資助他錢,給他送雞蛋,并在向馮女士談起他的不幸時濕了眼圈。

C.小說以穆女士的日?;顒訛橹骶€,以平實的敘述推進故事的發(fā)展,把重點聚焦于人物

本身,不太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性。

D.小說為展示穆女士的個性特點,主要采用了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和細致的心理描寫的寫

法,通過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給“善人”這一稱號做了最好的注解。

(2)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何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3)請結合文本概括“穆女士”的性格特點,并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畫穆女士這一人

物形象的。

二.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敝喂偈聞t不營私家,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

避仇跳。君子守國安民,足用保民,是謂至公耳。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楚令尹虞丘子復于莊王曰:“臣為令尹十年矣,國不加檢,獄訟不息,久踐高位,妨群

賢路,尸祿素餐。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孫叔敖,其性無欲,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治而士

民可使附。"莊王曰:“子輔寡人,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

虞丘子曰:“久困祿位者,貪也;不進賢達能者,誣也;不讓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

不忠也。臣愿固辭?!鼻f王從之,以孫叔敖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孫叔敖執(zhí)而戮之。

虞丘子喜人見于王旦臣言孫叔數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丕黨可謂公平莊王且夫子之賜也己。

晉文公問于咎犯日:“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咎犯對曰:“虞子羔可也?!惫唬骸胺侨曛?/p>

雕也?"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維也?!备嵋娋谭付x之曰:“幸赦臣之過,薦之

于君,得為西河守。”咎犯日:“薦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

顧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曰:

“凡立廷理者將以司犯王令而察觸國法也。今棄法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

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zhí)一國之柄

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廷理懼,遂刑其族人。國人聞之,曰:“若令尹之

公也,吾黨何憂乎?”乃相與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

怨萌,方正公平?!?/p>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B.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己/

C.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D.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公法則不阿親戚”與“北邀當國者相見”(《蘇武傳》)兩句中的“當”字含義相同。

B.“國不加治”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兩句中的“治”字含義相同。

C.“久固祿位者,貪也”與“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

同。

D.“顧吾射子也”與“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

“顧”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認為楚共王的胸懷眼界還不夠大,還局限在楚國人的范圍,不算“大公”,真正

的大公無私沒有國域界限。

B.虞丘子德才兼?zhèn)渥阋詣偃瘟钜?,但為了楚國強大,他舉薦孫叔敖代替自己,并為

孫叔敖的公而忘私倍感高興。

C.咎犯心胸寬廣,一心為公,在國家需要人才時,舉賢不避仇,放下私人恩怨舉薦了虞

子羔,兩人也因此冰釋前嫌。

D.令尹子文公私分明,大義滅親。廷理執(zhí)法不公,他憤而斥責,要求廷理秉公執(zhí)法處罰

自己的族人,受到百姓贊譽。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

②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

三.詩歌閱讀(共1小題)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歲暮登黃鶴樓

陳恭尹'I]

郊原草樹正凋零,歷歷高樓見杳冥。

鄂渚地形浮浪動,漢陽山色渡江青。

昔人去路空云水,粵客歸心向洞庭。

莫怨鶴飛終不返,世間無處托仙翎。

注釋:【1】陳恭尹:明末清初詩人。1659年南明覆亡,為抗清而奔走的詩人見大勢己去,

決定從河南回故鄉(xiāng)南海(今廣東佛山市),途徑武昌登臨黃鶴樓寫下此詩。

(1)下列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登黃鶴樓所見。原野上草樹凋零,呼應題目中的“歲暮”。

B.頷聯詩人眼中地形似乎隨波浪浮動,漢陽遠山褪盡顏色而江水青綠。

C.頸聯化用前人詩句,昔人己去白云飄蕩,雖未言愁但愁緒深沉含蓄。

D.“杳冥”“云水”“洞庭”等意象構成一幅天高水闊清新明快的畫面。

(2)同樣是登樓抒懷,本詩與崔潁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

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描寫的景色和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相關內容,具

體分析。

四.默寫(共1小題)

5.名篇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詩經?氓》中,女主人公在自省行為并無差錯之后,指出夫妻關系破裂的原因

是“,”。

(2)屈原在《離騷》中表示,雖然每個人各有自己的樂趣,但他以“”

表明自己堅持修身潔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3)《赤壁賦》中的“客”在感嘆曹軍攻破荊州順流東下的盛大軍容之后,又轉念想道:

“?,,

五.作文(共1小題)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某交警大隊的執(zhí)勤交警在一處路口開展檢查時,對一名未隨車攜帶滅火器的駕駛員開具

了簡易處罰決定書。隨后,駕駛員提出查看交警執(zhí)勤警車是否隨車攜帶滅火器。經查看,該

執(zhí)勤警車上也未放置滅火器。交通警察支隊就此發(fā)布通告,通告中稱,事發(fā)后,交警大隊已

對該警車駕駛員進行了處罰。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明確

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六.語言文字應用(共2小題)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為了更好地滿足觀眾的觀覽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蚨?/p>

規(guī)范引導社會講解服務,逐步加強社會講解的監(jiān)管機制。如今,許多博物館觀眾已不滿足于

走馬觀花式的游覽,所以①-社會力量的加入本來是對館方需求的有益補充,但部分

講解人員為了吸引流量,大談野史,信口開河,其危害不容小覷②,國家博物館等機

構對社會講解出臺了限制措施。在注重深度體驗和互動性的今天,傳統的人工講解依然是博

物館開展社會教育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博物館在創(chuàng)新運營思路的過程中,仍應該③

,以特色化的優(yōu)質講解服務,呵護好人們對知識與文化的追尋。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加以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

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2)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5個字。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研究大樹對研究區(qū)域的生物群落演化以及生態(tài)適應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還可以幫我們

解決一個科學謎題一一如何把水分從樹根送到枝頭呢?比如不丹松,高度為76.8米,換算

成居民樓,大概相當于25層樓的高度,①,我們才能在如此高度享受自來水服務。

那么沒有水泵的大樹又如何把水從樹根送到枝頭呢?最初,人們認為,②。所謂毛

細作用,就是水會順著很細很細的管道向上“爬”,這些管道越細,爬升的高度就越高。但

經過計算發(fā)現,以大樹輸送管道(維管束)的尺寸所產生的毛細作用,根本無法把水分送到

幾十米高的地方。實際上,大樹還真的有個“水泵”一一枝干頂端的葉子。葉子不停地向空

氣中釋放水汽,樹干維管束的水分就會來補充,通過這樣的傳遞,樹根吸收的水分就被提升

上來了。③,這種特別的提升力就被稱為蒸騰拉力。不過,這個供水系統究竟是如

何常年運轉的,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巨大的拉力,到目前還是個謎。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下列各句中的引號與畫線句中“水泵”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

B.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

C.散文家這位“魔術師”,憑靠的不是什么點金術,而是伶俐的耳目、沉著的心思。

D.船上人聽到水面的喊聲,在隱約里也喊道:“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1

一.現代文閱讀(共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

按字面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蔀楹喂旁娭猩僖娪谩皹淙~”

呢?這當然可以說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然而一遇見“木葉”,情況就顯然不同,詩人

們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梢娤礋挷⒉荒茏鳛椤叭~”字獨用的理由,那

么“樹葉”為什么無人過問呢?自從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

葉下”一句,發(fā)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

的語言中,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從“木葉”到“落木”,

其中關鍵顯然在“木”字。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

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

那么,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

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呢?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

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例如吳均的《答柳作》說:“秋月照層

嶺,寒風掃高木?!边@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當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說: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边@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

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高樹多悲風”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

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寒風掃高木”卻是一個葉

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

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

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詩人們將

語言形象中的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形成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

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

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而“樹”呢?它具有繁茂的枝

葉,它與“葉”都帶有濃蔭的聯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這里的“樹”與“葉”的形象

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由此可見,“樹葉”并不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

些什么,而“木葉”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想起樹干,而且還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就樹干

而論,一般是褐綠色,這與葉也比較相近。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著黃色,且在觸覺上

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如我們所習見的門閂、棍子等。這種關于“木”的更為普遍

的潛在的暗示,使“木葉”帶上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有著疏朗清秋的氣息。至于“落

木”,則比“木葉”還顯得空闊,它連“葉”字所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

材料二:

移情作用是極端的凝神注視的結果,它是否發(fā)生以及發(fā)生時的深淺程度都隨人隨時隨境

而異。詩文的妙處往往都從移情作用得來。例如“菊殘猶有傲霜枝”句的“傲”,“相看兩不

厭,惟有敬亭山”句的“相看”和“不厭”,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實例。

從移情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內在的情趣常和外來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響。每個詩的境

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

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象。我們抬頭一看,或是閉目一想,無數的意象就

紛至沓來,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須有情趣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

整形象。

這個道理也可以適用于詩的欣賞。比如說姜夔的“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詞便含

有一個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寫這句詞時,須先從自然中見到這種意境,感到這種情趣,然

后把它傳達出來,這個過程既是在創(chuàng)造也是在欣賞。作為欣賞者,我必須要使用心靈綜合作

用,融入自己的情趣,從詞句中領略出姜夔原來所見到的境界,我既是在欣賞也是在創(chuàng)造。

因為有創(chuàng)造作用,我所見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所見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絕對相

同,也不和任何其他讀者所見到和感到的絕對相同。每人所能領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

和經驗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經驗是彼此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詩,你今天讀它所

得的和你明天讀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為性格、情趣和經驗是生生不息的。詩與其他

藝術作品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物質的方面如印成的詩集,它除了受天時和人力的

損害以外,大體是固定的。精神的方面就是情景契合的意境,時時刻刻都在“創(chuàng)化”中。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樹”與“葉”的形象十分一致,而詩人們?yōu)榱俗非笪淖值南礋?,常常將“葉”字獨

用,所以古詩中很少見到“樹葉”這一意象。

B.“木”能夠讓人想到樹干,同時因其在視覺和觸覺方面具有普遍的潛在的暗示性,為

“木葉”帶上了落葉的微黃干燥之感。

C.情趣需附麗于意象方能具體可見,意象需由情趣貫注才能擁有生命和完整形象,兩者

相輔相成,詩文的妙處由此而生。

D.因為性格、情趣和經驗存在個體差異且生生不息,故讀同一首詩,每個人所見的意象

與作者和其他讀者都不完全相同。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B

A.屈原首創(chuàng)了“木葉”,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用再用。這種做法和朱光潛所說的“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的觀點矛盾。

B.“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的“傲”是詩人凝神注視菊花殘枝時,人的感情與菊花殘枝的

特點互相融合之后所產生的移情的效果。

C.朱光潛認為“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情景契合,是因為他讀詩時先從自然中見

到意境,感到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

D.藝術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物質方面是固定的,精神方面卻時刻都在“創(chuàng)

化”,這是因為讀者既在創(chuàng)造也在欣賞。

(3)下列有關《紅樓夢》內容的表述,最不適合作為實例來支撐材料二“移情作用”的

一項是D

A.薛寶釵吟詠“好鳳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借柳絮紛飛抒發(fā)自己的心志。

B.黛玉寫《葬花詞》,將青春少女的惜春傷春嘆春的情緒移注于落花之上。

C.《代別離?秋窗風雨夕》中淅瀝的雨聲仿若融合了黛玉凄涼哀婉的心境。

D.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暗示風流靈巧的晴雯薄命早逝的悲慘結局。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寫內容都與“意象”有關,但論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概

括。

(5)林庚在比較“高樹多悲風”與“寒風掃高木”兩句詩時,獲得了“高樹”飽滿、“高

木”空闊的感知,這給我們欣賞詩歌提供了哪些啟示?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考點】非連續(xù)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篩選信息,歸納要點;分析論點、論

據、論證方法.

【答案】(1)A

(2)B

(3)D

(4)①材料一立足具體意象“木葉”進行分析,材料二闡述了與意象相關的詩歌理論;

②材料一側重談意象的選取和運用,材料二側重談意象與情趣的結合。

(5)①抓住意象,運用聯想,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②用心感受,發(fā)揮心靈的綜合作用,融入自身情趣,領略作者所見的境界;

③調動當下閱讀體驗,結合以往閱讀經驗,學會移情。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

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

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

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則材料側重點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則材料,比較

材料的內容,區(qū)別其側重點,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

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解答】(1)A.”而詩人們?yōu)榱俗非笪淖值南礋挕怨旁娭泻苌僖姷健畼淙~’這一

意象”錯誤。從原文“按字面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為何

古詩中少見用‘樹葉’呢?這當然可以說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然而一遇見‘木葉’,

情況就顯然不同,詩人們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梢娤礋挷⒉荒茏?/p>

為‘葉'字獨用的理由”來看,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Ao

(2)A.“這種做法和朱光潛所說的‘真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的觀點矛盾”錯誤。

詩人們沿用“木葉”的說法,屬于用詞;朱光潛“真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指的

是詩的意境;二者從屬不同的層面,說不上矛盾。

B.正確。

C.”是因為他讀詩時先從自然中見到意境,感到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錯誤。從原

文“比如說姜夔的‘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詞便含有一個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

寫這句詞時,須先從自然中見到這種意境,感到這種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這個過

程既是在創(chuàng)造也是在欣賞”來看,此處闡述的是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必須有情趣來融化意

象,貫注意象,才內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選項強加因果。

D.“物質方面是固定的”錯誤。原文“物質的方面如印成的詩集,它除了受天時和人力

的損害以外,大體是固定的",選項略去修飾詞“大體”,過于絕對。

故選B。

(3)D.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暗示風流靈巧的晴雯薄命早逝的悲慘結局,缺少情

景契合的境界,故不適合作為實例來支撐材料二“移情作用”。

故選D。

(4)由“按字面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知,材料一

立足具體意象“木葉”進行分析;由“從移情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內在的情趣常和外來

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響。每個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可知,

材料二闡述了與意象相關的詩歌理論;

由“那么,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

字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呢”可知,材料一側重談意象的選取和運用;由“情趣

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

象。我們抬頭一看,或是閉目一想,無數的意象就紛至沓來,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

須有情趣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可知,材料二側重談意

象與情趣的結合。

(5)由“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

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樹干”可知,抓住意象,運用聯想,理解詩歌

語言的暗示性;

由“作為欣賞者,我必須要使用心靈綜合作用,融入自己的情趣,從詞句中領略出姜夔

原來所見到的境界,我既是在欣賞也是在創(chuàng)造”可知,用心感受,發(fā)揮心靈的綜合作用,

融入自身情趣,領略作者所見的境界;

由“每人所能領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經驗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經驗是彼此

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詩,你今天讀它所得的和你明天讀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

同,因為性格、情趣和經驗是生生不息的”可知,調動當下閱讀體驗,結合以往閱讀經

驗,學會移情。

答案:

(1)A

(2)B

(3)D

(4)①材料一立足具體意象“木葉”進行分析,材料二闡述了與意象相關的詩歌理論;

②材料一側重談意象的選取和運用,材料二側重談意象與情趣的結合。

(5)①抓住意象,運用聯想,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②用心感受,發(fā)揮心靈的綜合作用,融入自身情趣,領略作者所見的境界;

③調動當下閱讀體驗,結合以往閱讀經驗,學會移情。

【點評】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

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善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歡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稱穆鳳貞女士,也愿意別人這樣叫她。她丈夫很有

錢,她老實不客氣地花著;花完他的錢,而被人稱穆女士,她就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女子,

并不專指著丈夫吃飯。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說別的,就先拿上下汽車說,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

--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個集會沒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沒有她?換個人,那么兩條胖

腿就夠累個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獻給社會的;那兩條腿再胖上一圈,也得

設法帶到汽車里去。她永遠心疼著自己,可是更愛別人,她是為救世而來的。

穆女士還沒起床,丫環(huán)自由進來回話。她囑咐過自由不止一次了:她沒起來,不準進來

回話。丫環(huán)就是丫環(huán),叫她“自由”也沒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燈向

自由扔去,可是覺得自由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

“自由,我囑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鐘,快九點了,她消了點氣,是喜歡自己能一

氣睡到九點,身體定然不錯;她得為社會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長時聞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釋一下。

“說,有什么事!別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見女士。”

“哪個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還會說話呀!”

“老師方先生?!?/p>

“他又怎樣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難過。

“不用說,又是要錢!”穆女士從枕頭底下摸出小皮夾來:“去,給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著錢要走,又被主人叫?。骸敖胁鄯藕孟丛杷!弊杂勺叱鋈ズ螅屡坑窒肫?/p>

來:方先生家里落了喪事,二少爺怎么辦呢?無緣無故的死哪門子人,又叫少爺得荒廢

好幾天的學!穆女士是極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愛,開飯!”她賭氣似地大喊。

穆女士的早飯很簡單;一大盤火腿蛋,兩塊黃油面包,草果果醬,一杯加乳咖啡。吃著

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來。方先生教二少爺讀書,一月二十塊錢,不算少。不過,方先生到

底可憐,她得設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廚子把雞蛋給方先生送十個去;囑咐方先生不要

煮老了,嫩著吃!”

穆女士咂摸著咖啡的回味,想象著方先生吃過嫩雞蛋必能健康起來,足以抵抗得住喪妻

的悲苦。繼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給他兩頓飯,那可就得少給他幾塊錢。他少得幾塊錢,

可是吃得舒服呢。她總是給別人想得這樣周到;不由她,慣了。她永遠體諒人憐愛人,可是

誰體諒她憐愛她呢?想到這兒,她覺得生命是個空虛的東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實,使

她睡得香甜,使她覺到快活與自己的價值,她到書房去看這一天的工作。

秘書馮女士已在書房等一點多鐘了。馮女士才二十三歲,長得不算難看,一月掙十二塊

錢。穆女士的交際多么廣,做她的秘書當然能有機會遇上闊人;假如嫁個闊人,一輩子有吃

有喝,豈不比現在掙五六十塊錢強?穆女士為別人打算老是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遠。

見了馮女士,穆女士嘆了口氣:“哎!今兒個有什么事?說吧!”她倒在個大椅子上。

馮女士把記事簿早已預備好了:“穆女士,盲啞學校展覽會,十時二十分開會;十一點

十分,婦女協會,您主席;十二點,張家婚禮;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嘆了口氣,”張家的賀禮送過去沒有?”

“已經送過去了,一對鮮花籃,二十八塊錢,很體面?!?/p>

“啊,二十八塊的禮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幾件事?”

“五個會呢!”

“甭告訴我,我記不住。等我由張家回來再說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啞學校,可是又怕展覽會像片上沒有自己,怪不合適。她決定晚去一會

兒,正趕上照相才好。這么決定了,她很想和馮女士再說幾句,倒不是因為馮女士有什么可

愛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覺得空虛,愿意說點什么……解解悶兒。她想起方先生來:“馮,方

先生的妻子過去了,我給他送了二十塊錢去,和十個雞蛋,怪可憐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

圈真的有點發(fā)濕了。

馮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來見汪太太,她不見,而給了二十塊錢,可是她曉得主人的

脾氣:“方先生真可憐!可也是遇見女士這樣的人,趕著給他送了錢去!”

穆女士臉上有點笑意,“我永遠這樣待人;連這么著還討不出好兒來,人世是無情的!”

“誰不知道女士的慈善與熱心呢!”

“哎!也許!”穆女士臉上的笑意擴展得更寬了些。'

“二少爺的書又得荒廢幾天!”馮女士很關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靜一會兒!”

“要不我先好歹的教著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還真忘了這個辦法呢!你先教著他得了,我虧不了你!”

“您別又給我報酬,反正就是幾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還叫方先生教?!?/p>

穆女士想了會兒,“馮,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給你二十五塊錢,豈不是很好?”

“就是有點對不起方先生!"'

“那沒什么,遇機會我再給他弄個十塊八塊的事;那沒什么!我可該走了,哎!一天一

天的,真累死人!”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D

A.小說中關于穆女士上下汽車的細節(jié)描寫,寥寥數語卻極富畫面感,一位豐腴的太太拖

著兩條胖腿趕場式地奔忙于各種集會,為救世而不辭辛苦的形象躍然紙上。

B.穆女士雖然很關心二少爺的學業(yè)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廢幾天,卻由衷同情方先生

的不幸遭遇,資助他錢,給他送雞蛋,并在向馮女士談起他的不幸時濕了眼圈。

C.小說以穆女士的日?;顒訛橹骶€,以平實的敘述推進故事的發(fā)展,把重點聚焦于人物

本身,不太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性。

D.小說為展示穆女士的個性特點,主要采用了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和細致的心理描寫的寫

法,通過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給“善人”這一稱號做了最好的注解。

(2)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何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3)請結合文本概括“穆女士”的性格特點,并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畫穆女士這一人

物形象的。

【考點】小說;內容理解與概括.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的基本能力。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段落結構的基本能力。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

【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

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

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

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A.“為救世而不辭辛苦”不對,穆女士并非真的“救

世”,這是一種諷刺的說辭;B.“由衷同情”夸大其詞,他給方先生二十塊錢、十個雞蛋

等行為可能有一點兒同情的因素在;C.”平實的敘述”不準確,作者的敘述中表現出“生

動、幽默”的特點。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段落結構的基本能力。解答時要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側重于從不同角度進行具體把握?!澳膫€集會沒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沒有她?換個人,那

么兩條胖腿就夠累個半死的”展現出穆女士的形象特點,這一戲劇性的處理,展現的是

穆女士的自私卑劣,為下文的具體描繪埋下伏筆,增強文本的表現力,從而使得文本內

容更為具體、真實。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此類題目在解答時,首先要對小說的情節(jié)

進行梳理,找出小說中關于穆女士其人的相關描述,然后進行概括。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可分四步走:一是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

揚還是諷刺。二是畫出小說中關于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

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性的語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

四是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第一問:從“她很想和馮女士再說幾句,倒不是因為馮

女士有什么可愛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覺得空虛,愿意說點什么”“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

是獻給社會的;那兩條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設法帶到汽車里去。她永遠心疼著自己,可

是更愛別人,她是為救世而來的”“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燈向自由扔去,可是覺得自由

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馮女士才二十三歲,長得不算難看,一月掙十二塊錢。穆

女士的交際多么廣,做她的秘書當然能有機會遇上闊人;假如嫁個闊人,一輩子有吃有

喝,豈不比現在掙五六十塊錢強?穆女士為別人打算老是這么周到”等語句可以具體把

握。第二問:從穆女士與馮女士之間的對話,展現出穆女士沽名釣譽的自私嘴臉;“那么

兩條胖腿就夠累個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獻給社會的;那兩條腿再胖上一圈”

這是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展現出的是穆女士的虛偽的自私特點;她給丫環(huán)起名“自由”

“博愛”,而又百般刁難丫鬟,這里側面烘托內心的冷漠、虛偽。

答案:

⑴D

(2)①勾畫出了自詡善人而令人發(fā)笑的穆女士形象。②為下文寫她的自私、偽善做了鋪

墊,并與下文她的言行形成強烈的反差,增強了諷刺效果。③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3)性格特點:①虛偽,偽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②生活忙碌而空虛;③冷漠無情,

自私自利,精于算計;④欺下媚上,巴結權勢。

分析:①運用大量的語言描寫,生動地刻畫出穆女士處處算計的偽善嘴臉。如通過馮女

士與穆女士的對話,從而刻畫出一個處處標榜為“救世者”的“善人”沽名釣譽、自私

自利的偽善嘴臉。②運用動作描寫或細節(jié)描寫,刻畫出穆女士的虛偽算計。如描寫穆女

士拖著肥胖的雙腿上下汽車的情景,寥寥數語卻極富畫面感,一位豐腴的太太拖著兩條

胖腿趕場式地奔忙于各種集會,極具諷刺意味;③用丫環(huán)和馮女士等側面人物烘托出穆

女士的虛偽冷漠、小氣算計。如她給丫環(huán)起名“自由”“博愛”,卻又百般役使她們,不

給她們以尊重。她的言與行、真實內心與外在言行的矛盾借助側面人物展示出來,將其

虛偽冷漠、小氣算計的丑陋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點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從情節(jié)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

釋情節(jié)。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jié)。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

二.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敝喂偈聞t不營私家,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

避仇跳。君子守國安民,足用保民,是謂至公耳。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楚令尹虞丘子復于莊王曰:“臣為令尹十年矣,國不加檢,獄訟不息,久踐高位,妨群

賢路,尸祿素餐。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孫叔敖,其性無欲,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治而士

民可使附。"莊王曰:“子輔寡人,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

虞丘子曰:“久困祿位者,貪也;不進賢達能者,誣也;不讓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

不忠也。臣愿固辭?!鼻f王從之,以孫叔敖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孫叔敖執(zhí)而戮之。

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之賜也已。

晉文公問于咎犯曰:“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咎犯對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

雕也?"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維也?!备嵋娋谭付x之曰:“幸赦臣之過,薦之

于君,得為西河守?!本谭冈唬骸八]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

顧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日:

“凡立廷理者將以司犯王令而察觸國法也。今棄法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

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zhí)一國之柄

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蓖⒗響?遂刑其族人。國人聞之,曰:''若令尹之

公也,吾黨何憂乎?”乃相與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

怨萌,方正公平。”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

A.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B.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C.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D.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當公法則不阿親戚”與“北邀當國者相見”(《蘇武傳》)兩句中的“當”字含義相同。

B.“國不加治”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兩句中的“治”字含義相同。

C.“久固祿位者,貪也”與“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

同。

D.”顧吾射子也”與“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

“顧”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孔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