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學與結構》 課件 第九章 結構抗震知識_第1頁
《建筑力學與結構》 課件 第九章 結構抗震知識_第2頁
《建筑力學與結構》 課件 第九章 結構抗震知識_第3頁
《建筑力學與結構》 課件 第九章 結構抗震知識_第4頁
《建筑力學與結構》 課件 第九章 結構抗震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地震基本知識第三節(jié)建筑結構抗震構造第二節(jié)建筑抗震設防第九章結構抗震知識646了解地震的概念及分類;理解地震震級、烈度、抗震設防烈度、結構抗震等級的概念;了解建筑抗震設防目標、分類及標準;熟悉不同建筑結構形式的抗震構造措施。學習目標647648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xiàn),即地球內(nèi)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據(jù)統(tǒng)計,地球平均每年發(fā)生500萬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約為1000次。我國是地震頻發(fā)的國家,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唐山、汶川、玉樹等大地震災害的發(fā)生,給我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為了抵御和減輕地震災害,有必要對工程結構進行抗震設防,增強其抗震能力。地震基本知識第一節(jié)649650一、地震的分類地震按產(chǎn)生的原因不同,可分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誘發(fā)地震和構造地震等?;鹕降卣鹗怯苫鹕奖l(fā)所導致的地面震動;陷落地震是由溶洞或采空區(qū)等塌陷所引起的地面震動;人工誘發(fā)地震則是由水庫蓄水、注液、地下抽液、采礦、工業(yè)爆破、核爆炸等人類活動引起的地面震動;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構造運動使巖層發(fā)生斷裂、錯動而引起的地面震動。構造地震發(fā)生頻率高,破壞性大,占破壞性地震總量的90%以上。在建筑抗震設計中,僅考慮構造地震作用下的結構設防問題。651根據(jù)地震發(fā)生的部位,可將其劃分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km)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對地面造成的破壞性越大。我國發(fā)生的地震絕大多數(shù)震源深度在10~20km,屬于淺源地震。652二、震源、地震波及傳播如圖所示,地震發(fā)生時巖層斷裂或錯動產(chǎn)生的部位,稱為震源。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離稱為震源深度。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點稱為震中。地震發(fā)生時地面振動和破壞最大的地區(qū)稱為震中區(qū)。受地震影響地區(qū)至震中的距離稱為震中距。在同一地震中,具有相同地震烈度地點的連線稱為等震線。653地震術語654地震時,地下巖體斷裂、錯動并產(chǎn)生振動。振動以波的形式從振源向外傳播,就形成了地震波,其中在地球內(nèi)部傳播的波稱為體波,而沿地球表面?zhèn)鞑サ牟ǚQ為面波。體波有縱波和橫波兩種形式??v波是由震源向外傳遞的壓縮波,其介質質點的運動方向與波的前進方向一致??v波一般周期短、振幅較小,在地面引起上下顛簸振動。橫波是由振源向外傳遞的剪切波,其質點運動的方向與波的前進方向相垂直。橫波一般周期較長,振幅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運動。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勒夫波兩種形式。瑞雷波傳播時,質點在波的前進方向與地面法向組成的平面內(nèi)做逆向的橢圓運動,這種運動形式被認為是形成地面晃動的主要原因。655勒夫波傳播時,質點在與波的前進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運動,在地面上表現(xiàn)為蛇形運動。面波周期長,振幅大。由于面波比體波衰減慢,故能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地震波的傳播速度,以縱波最快,橫波次之,面波最慢。所以,在地震發(fā)生的中心地區(qū)人們的感覺是: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當橫波或面波到達時,地面振動最為猛烈,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也最大。在離震中較遠的地方,由于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能量逐漸衰減,地面振動減弱,破壞作用也逐漸減輕。656三、震級與烈度地震的震級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級。它是以地震儀測定的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用符號M表示。由于該震級的定義是里克特于1935年給出的,因此習慣稱之為里氏震級。實際測量中,震級是根據(jù)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我國目前使用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約相差32倍。657一般來說,M<2的地震,人們感覺不到,稱為微震;M=2~4的地震稱為有感地震;M>5的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壞;M=7~8的地震稱為強烈地震或大地震;M>8的地震稱為特大地震。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時某一地點震動的強烈程度。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地震震級、距震源的距離、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實際測量中,地震烈度是根據(jù)地震時人的感覺和器物的反應、地表及建筑物破壞程度等各方面情況,從宏觀角度來評定的。我國使用的是12烈度表,見表。658中國地震烈度659中國地震烈度建筑抗震設防第二節(jié)660661一、抗震設防烈度作為一個地區(qū)抗震設防依據(jù)的烈度稱為抗震設防烈度??拐鹪O防烈度必須按國家規(guī)定確定。一般情況下,抗震設防烈度取50年內(nèi)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662二、抗震設防目標《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提出了“三水準”的抗震設防目標。第一水準:當遭受到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主體結構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仍能繼續(xù)使用,即能保證人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濟活動正常進行。第二水準:當遭受到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中等地震影響時,可能發(fā)生損壞,經(jīng)一般性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既能保證人身安全,又能減少經(jīng)濟損失。663第三水準:當遭受到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嚴重損壞,即能保證人身安全。第一水準的烈度稱為多遇地震,俗稱小震,其重現(xiàn)期為50年,50年內(nèi)的超越概率為63%;第二水準的烈度稱為設防烈度,俗稱中震,其重現(xiàn)期為475年,50年內(nèi)的超越概率為10%;第三水準的烈度稱為罕遇地震,俗稱大震,其重現(xiàn)期為1600~2400年,50年內(nèi)的超越概率為2%~3%。因此,上述設防目標,概括起來就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664三、抗震設防分類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抗震設防標準?!督ㄖこ炭拐鹪O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將建筑物按其重要程度不同分為以下四類。1.?甲類建筑特殊設防類建筑(簡稱甲類建筑)是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fā)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結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筑,如國家和區(qū)域的電力調度中心,三級醫(yī)院中承擔特別重要醫(yī)療任務的門診、住院用房,存放具有高放射性物品的建筑等。6652.?乙類建筑重點設防類建筑(簡稱乙類建筑)是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筑,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后果,需要提高標準的建筑,如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電力調度中心,大型電影院,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教學用房以及學生宿舍和食堂等。6663.?丙類建筑標準設防類建筑(簡稱丙類建筑)是指除甲、乙、丁類之外按標準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筑,如居住建筑等。4.?丁類建筑適度設防類建筑(簡稱丁類建筑)是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chǎn)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筑,如儲存物品價值低、人員活動少、無次生災害的單層倉庫等。667四、抗震設防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規(guī)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各類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防。對于建筑抗震能力要求的高低,既取決于抗震設防烈度,又取決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拐鹪O防標準就是衡量建筑抗震能力要求高低的綜合尺度?!督ㄖこ炭拐鹪O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規(guī)定,各類建筑的抗震措施應符合以下要求:6681.?標準設防類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到在遭遇高于當?shù)乜拐鹪O防烈度的預估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目標。2.?重點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1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同時,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6693.?特殊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1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且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確定其地震作用。4.?適度設防類允許在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基礎上適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一般情況下,仍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670五、抗震等級抗震等級是結構構件抗震設防的標準。鋼筋混凝土房屋應根據(jù)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拐鸬燃夡w現(xiàn)了不同的抗震要求,共分四級,其中一級抗震要求最高。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確定。671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建筑結構抗震構造第三節(jié)672673一、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構造1.?框架結構抗震構造(1)框架梁抗震構造1)梁的截面尺寸。梁截面寬度不應小于200mm,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4,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2)梁的配筋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于0.25,二、三級不應大于0.35。②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的配筋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不應小于0.5,二、三級不應小于0.3。674③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④一、二、三級框架梁內(nèi)貫通中柱的每根縱向鋼筋的直徑,不應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該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縱向鋼筋所在位置圓形截面柱弦長的1/20。⑤梁端加密區(qū)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二、三級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四級不宜大于300mm。⑥梁端箍筋加密區(qū)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采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shù)值應增大2mm。675梁端箍筋加密區(qū)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

mm676(2)框架柱抗震構造措施1)柱的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柱的截面寬度和高度,一、二、三級且超過兩層時不宜小于400mm;圓柱的直徑,四級或不超過兩層時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級且超過兩層時不宜小于450mm。②剪跨比宜大于2。③截面長邊與短邊的邊長比不宜大于3。6772)柱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①柱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按表采用,同時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于0.2%;對于建造于Ⅳ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筑,最小總配筋率應增加0.1%。②柱箍筋在下列范圍內(nèi)應加密: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取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底層柱的下端不應小于柱凈高的1/3;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級及二級框架的角柱,取全高,如圖所示。678柱截面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679梁、柱箍筋設置680③加密區(qū)的箍筋間距和直徑,一般情況下,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采用。柱箍筋加密區(qū)的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681但對一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二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時,除底層柱下端外,最大間距允許采用150mm;三級、四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允許采用6mm;四級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時,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682④加密區(qū)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于200mm,二、三級不宜大于250mm,四級不宜大于300mm。⑤柱箍筋加密區(qū)的體積配箍率ρv,一級不應小于0.8%,二級不應小于0.6%,三、四級不應小于0.4%。⑥柱箍筋非加密區(qū)的體積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區(qū)的50%。⑦框架節(jié)點核心區(qū)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宜按柱箍筋加密區(qū)的要求采用。683(3)框架梁、柱縱向鋼筋在節(jié)點區(qū)的錨固和搭接在框架中間層中間節(jié)點處,梁的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jié)點。對于框架中間層中間節(jié)點、中間層端節(jié)點、頂層中間節(jié)點以及頂層端節(jié)點,梁、柱縱向鋼筋在節(jié)點部位的錨固和搭接,應符合圖所示的相關構造規(guī)定。梁和柱縱向受力鋼筋在節(jié)點區(qū)的錨固和搭接a)中間層端節(jié)點梁筋加錨頭(錨板)錨固b)中間層端節(jié)點梁筋90°彎折錨固684梁和柱縱向受力鋼筋在節(jié)點區(qū)的錨固和搭接c)中間層中間節(jié)點梁筋在節(jié)點內(nèi)直錨固d)中間層中間節(jié)點梁筋在節(jié)點外搭接e)頂層中間節(jié)點柱筋90°彎折錨固f)頂層中間節(jié)點柱筋加錨頭(錨板)錨固g)鋼筋在頂層端節(jié)點外側和梁端頂部彎折搭接h)鋼筋在頂層端節(jié)點外側直線搭接685(4)柱的縱向鋼筋連接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構造如圖所示?,F(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構造6862.?剪力墻結構抗震構造措施(1)剪力墻的截面尺寸根據(jù)不同的抗震等級:一、二級剪力墻厚度不小于凈層高的1/20,三、四級不小于凈層高的1/25。同時考慮房屋高度:高層建筑剪力墻厚度不小于160mm,多層建筑剪力墻厚度不小于140mm。(2)剪力墻的邊緣構件剪力墻墻肢兩端應設置邊緣構件,分為約束邊緣構件和構造邊緣構件兩類。剪力墻結構可以通過設置約束邊緣構件,獲得較大的塑性變形能力。687剪力墻的約束邊緣構件a)暗柱b)翼墻c)端柱d)轉角墻688剪力墻的構造邊緣構件a)暗柱b)翼柱c)端柱689(3)剪力墻的水平和豎向分布筋的配置剪力墻的水平和豎向分布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一般剪力墻豎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級抗震均不應小于0.25%;四級抗震時不應小于0.2%,分布筋間距不應大于300mm,其直徑不應小于8mm;剪力墻豎向和水平分布筋的直徑不應大于墻肢截面厚度的1/10。2)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加強部位,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于0.3%,鋼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鋼筋直徑不應小于8mm。690(4)剪力墻鋼筋的錨固和連接剪力墻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連接如圖所示,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的加強部位,接頭位置應錯開,每次連接的鋼筋數(shù)量不宜超過總數(shù)量的50%,錯開凈距不宜小于500mm;抗震設計時,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2laE(laE為抗震設計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墻內(nèi)分布鋼筋的連接6913.?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構造措施(1)剪力墻的厚度和邊框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剪力墻的厚度與剪力墻結構中墻體厚度要求相同。2)有端柱時,墻體在樓蓋處宜設置暗梁,暗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墻厚和400mm的較大值;端柱截面宜與同層框架柱相同;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的端柱和緊靠剪力墻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區(qū)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692(2)剪力墻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于0.25%。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300mm,并應雙排布置,雙排分布鋼筋間應設置拉筋。(3)樓面梁與剪力墻平面外連接時,不宜支撐在洞口連梁上;沿梁軸線方向宜設置與梁連接的剪力墻,梁的縱筋應錨固在墻內(nèi)??蚣?剪力墻結構的其他抗震構造措施與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相同。693二、砌體結構的抗震構造1.?多層磚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1)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設置構造柱對提高砌體的受剪承載力是有限的,但是對墻體的約束和防止墻體開裂后磚的散落卻有非常顯著的作用。構造柱與圈梁一起將墻體分片包圍,能限制開裂后砌體裂縫的延伸和砌體的錯位,使砌體能夠維持豎向承載力,避免墻體倒塌。6941)構造柱設置部位和要求。構造柱的設置部位,一般情況應符合表的要求。外廊式和單面走廊式的多層房屋,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shù),按表的要求設置構造柱,且單面走廊兩側的縱墻均應按外墻處理。橫墻較少的房屋,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shù),按表的要求設置構造柱;當橫墻較少的房屋為外廊式或單面走廊式時,應按上述外廊式或單面走廊式多層房屋的要求設置構造柱,但6度不超過四層、7度不超過三層和8度不超過二層時,應按增加二層后的層數(shù)對待。695多層磚砌體房屋構造柱設置要求696各層橫墻較少的房屋,應按增加二層的層數(shù)設置構造柱。采用蒸壓灰砂磚和蒸壓粉煤灰磚的砌體房屋,當砌體的抗剪強度僅達到普通黏土磚砌體的70%時,應根據(jù)增加一層的層數(shù)按上述要求設置構造柱;但6度不超過四層、7度不超過三層和8度不超過二層時,應按增加二層后的層數(shù)對待。6972)構造柱截面尺寸、配筋和連接。如圖所示,構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墻厚190mm時為180mm×190mm),縱向鋼筋宜采用4φ12,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應適當加密;6、7度時超過六層、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采用4φ14,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和配筋。698構造柱699(2)鋼筋混凝土圈梁的設置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是多層磚房有效的抗震措施之一。圈梁可以增強房屋的整體性、限制墻體斜裂縫的開展和延伸、減輕地震時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房屋的影響、提高樓蓋的水平剛度。設置在基礎頂面和檐口部位的圈梁對抵抗不均勻沉降最有效;當房屋中部沉降較兩端大時,基礎頂面圈梁作用大;當房屋兩端沉降較中部大時,檐口圈梁作用大。1)圈梁的設置要求。多層磚砌體房屋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蓋、屋蓋或木屋蓋的磚房,應按照表的要求設置圈梁,縱墻承重時抗震橫墻上的圈梁間距應比表的要求適當加密。700多層磚砌體房屋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設置要求7012)圈梁的構造。圈梁應閉合,遇有洞口應上、下搭接,圈梁宜與預制板設在同一標高處或緊靠板底。圈梁的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20mm,寬度不應小于190mm,配筋不小于4φ12,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圈梁在表要求的間距內(nèi)無橫墻時,應利用梁或板縫中配筋代替圈梁。當多層房屋的地基為軟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嚴重不均勻,且基礎圈梁作為減少地基不均勻沉降的措施時,基礎圈梁的高度不應小于180mm、配筋不小于4φ12。702(3)墻體之間的連接6、7度時大于7.2m的大房間,以及8度和9度時,外墻轉角及內(nèi)外墻交接處,應沿墻高每隔500mm配置2φ6通長鋼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內(nèi)點焊組成的拉結網(wǎng)片或φ4點焊網(wǎng)片。后砌的非承重隔墻應沿墻高每隔500~600mm配置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墻或柱拉結,每邊伸入墻內(nèi)不應小于500mm;8度和9度時,長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墻,墻頂應與樓板或梁拉結,獨立墻肢端部及大門洞邊宜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703(4)樓蓋與墻體之間的拉結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伸進縱橫墻內(nèi)的長度,均不應小于120mm。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當圈梁未設在同一標高時,板端伸進外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20mm,伸進內(nèi)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在梁上不應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連接。當板的跨度大于4.8m并與外墻平行時,靠外墻的預制板側邊應與墻或圈梁拉結。704(5)樓梯間構造歷次地震震害表明,樓梯間由于比較空曠常常破壞嚴重,因此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為了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要求:1)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通長鋼筋和φ4分布短鋼筋平面內(nèi)點焊組成的拉結網(wǎng)片或φ4點焊網(wǎng)片;7~9度時其他各層樓梯間墻體應在休息平臺或樓層半高處設置60mm厚鋼筋混凝土帶或配筋磚帶,配筋磚帶不小于3皮,每皮的配筋不小于2φ6,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層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2)樓梯間及門廳內(nèi)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小于500mm,并應與圈梁連接。7053)裝配式樓梯段應與平臺板的梁可靠連接,8、9度時不應采用裝配式樓梯段;不應采用墻中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不應采用無筋磚砌欄板。4)突出屋頂?shù)臉翘?、電梯間,構造柱應伸至頂部,并與頂部圈梁連接,所有墻體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通長鋼筋和φ4分布短鋼筋平面內(nèi)點焊組成的拉結網(wǎng)片或φ4點焊網(wǎng)片。706(6)橫墻較少房屋的加強措施丙類的多層磚砌體房屋,當橫墻較少且總高度和層數(shù)接近或達到規(guī)定限值時,應采取下列加強措施:1)房屋的最大限度開間尺寸不宜大于6.6m。2)同一結構單元內(nèi)橫墻錯位數(shù)量不宜超過橫墻總數(shù)的1/3,且連續(xù)錯位不宜多于兩道;錯位的墻體交接處應增設構造柱,且樓梯、屋面板應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7073)橫墻和內(nèi)縱墻上洞口的寬度不宜大于1.5m;外縱墻上的洞口寬度不宜大于2.1m或開間尺寸的一半,且內(nèi)外墻上洞口位置不應影響內(nèi)外縱墻與橫墻的整體連接。4)所有縱橫墻均應在樓梯、屋蓋標高處設置加強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縱筋各不應小于3φ10,箍筋不小于φ6,間距不大于300mm。5)所有縱橫墻交接處及橫墻的中部,均應增設滿足下列要求的構造柱:在橫墻內(nèi)柱距不宜大于3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墻厚190mm時為240mm×190mm),配筋應符合表的要求。708增設構造柱的縱筋和箍筋設置要求7096)同一結構單元的樓梯、屋面板應設置在同一標高處。7)房屋底層和頂層的窗臺標高處,宜設置沿縱橫墻通長設置的水平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帶;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寬度不小于墻厚,縱向鋼筋不小于2φ10,橫向分布筋的直徑不小于φ6,且其間距不大于200mm。(7)同一結構單元宜采用同一類型的基礎,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標高上,否則應增設基礎圈梁并應按1∶2的臺階放坡。7102.?多層砌塊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1)鋼筋混凝土芯柱設置1)多層小砌塊房屋應按表的要求設置鋼筋混凝土芯柱。對外廊式和單面走廊式的多層房屋、橫墻較少的房屋、各層橫墻很少的房屋,應分別按多層磚砌體房屋中關于增加層數(shù)的對應要求,按表的要求設置芯柱。2)芯柱的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b20。芯柱的豎向插筋應貫通墻身且與圈梁連接;插筋不應小于1φ12,6、7度時超過五層、8度時超過四層和9度時,插筋不應小于1φ14。711多層小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