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龍西北名校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三1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1頁
黑龍江省龍西北名校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三1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2頁
黑龍江省龍西北名校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三1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3頁
黑龍江省龍西北名校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三1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4頁
黑龍江省龍西北名校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三1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龍西北名校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三10月期中

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

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

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

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修正帶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

效。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答題卡不要折疊??荚嚱Y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單選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神舟貨運飛船為在天和核心艙工作的字航員們送去一份特殊的外賣——“魚香肉絲”,由

豬肉、胡蘿卜、木耳、青椒等烹飪而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胡蘿卜中含有的多糖,并不都能被宇航員的消化系統(tǒng)消化吸收

B.木耳中的蛋白質高溫下己變性失活,不能與雙縮版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C.豬肉中的脂肪大部分含不飽和脂肪酸,該脂肪在常溫下呈固態(tài)

D.瘦豬肉中富含的脂質能被蘇丹III染液染成橘黃色

【答案】A

【分析】魚香肉絲主要原料是豬肉條和胡蘿卜絲,胡蘿卜含有較多糖類,豬肉主要含有脂

肪和蛋白質。

【詳解】A、“魚香肉絲”中含有的多糖,如胡蘿卜中的纖維素,不能被宇航員的消化系統(tǒng)

消化吸收,A正確;

B、雙縮版試劑是與蛋白質中的肽鍵反應,炒菜時溫度很高,高溫一般不破壞蛋白質的肽

鍵,主要影響的是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所以蛋白質雖然變性,依然能與雙縮版試劑反應,

B錯誤;

C、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在常溫下呈液態(tài);豬肉中的脂肪大部分含飽和脂肪酸,該脂

肪在常溫下呈固態(tài),C錯誤;

D、瘦豬肉中富含的脂質中的脂肪能被蘇丹III染液染成橘黃色,其他脂質不能被染色,D

錯誤。

故選A?

2.生物膜系統(tǒng)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圖中三種不同生物的膜結構及功能的

敘述,錯誤的是()

A.圖1表示線粒體內膜進行有氧呼吸的部分過程,ATP的合成依賴于H+梯度

B.三種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磷脂分子種類不同

C.圖2為細胞膜進行信息交流的部分過程,可能是細胞間通過信息分子間接進行信息交流

D.圖3表示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進行的光反應,ATP的用途與圖1中ATP的用途不同

【答案】B

【分析】1、圖1表示H+與02反應生成H2O,表示的生理過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真核

細胞中該生物膜結構屬于線粒體內膜,原核細胞中該生物膜是質膜。

2、圖2表示信號分子能與其受體蛋白結合,表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其中上面有

糖蛋白,說明上面是膜的外側。

3、圖3表示H2O分解成H+與02,屬于光反應,發(fā)生于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

【詳解】A、圖1表示的生理過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其中ATP

的合成依賴于H+梯度,H+順濃度梯度穿過生物膜的同時合成ATP,A正確;

B、題圖表示三種不同生物的膜結構,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xiàn)者,三種生物膜功能不

同,直接原因主要是含有的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根本原因是遺傳物質不同,B錯

誤;

C、圖2表示信號分子能與其受體蛋白結合,來調節(jié)生命活動;故圖2為細胞膜進行信息

交流的部分過程,可能是細胞間通過信息分子間接進行信息交流,C正確;

D、圖3表示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進行的光反應,其中合成的ATP可用于暗反應中三碳化

合物的還原,圖1表示的生理過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合成的ATP可用于各種生命活

動,所以功能不同(用途不同),D正確。

故選B。

3.酶活性受溫度、pH、反應物濃度等因素的影響。某同學為了探究反應物濃度與酶促反應

速率的關系,做了相關實驗,曲線乙表示在最適溫度、最適pH條件下,反應物濃度與酶促

反應速率的關系。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反曲線丙

應曲線乙

曲線甲

。甲乙反應物濃度

A.酶量增加后,b點向右上方移動

B.增大pH,重復該實驗,a、b點位置都不變

C.限制曲線ab段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濃度

D.b點后,升高溫度,酶活性減弱,曲線將不呈現(xiàn)丙所示變化

【答案】B

【分析】分析題文描述:曲線乙是依據(jù)在“最適溫度、最適pH條件下”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

制而成的,在此條件下酶的活性最強,改變溫度或pH都會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線下降。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曲線ab段,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呈正相關,因此反應物濃度是限制

曲線ab段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點及b點之后,反應速率不再隨反應物濃度的增

加而增大,此時限制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為酶的數(shù)量。

【詳解】A、據(jù)圖乙可知,在b點及b點之后,反應速率不再隨反應物濃度的增加而增

大,此時限制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數(shù)量,酶量增加后,反應速率將增大,b點向右

上方移動,A正確;

B、曲線乙是依據(jù)在“最適pH條件下”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而成的,若增大pH,重復該實

驗,則因酶的活性降低而導致a、b點位置都會下移,B錯誤;

C、由圖可知,在曲線ab段,反應速率隨反應物濃度的增加而增大,說明限制曲線ab段

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濃度,C正確;

D、曲線乙是依據(jù)在“最適溫度條件下”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而成的,b點后,若升高溫度,

則酶的活性減弱,反應速率應在b點后下降,曲線不會呈現(xiàn)丙所示變化,D正確。

故選B。

4.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蘿卜上打出若干蘿卜條,切成相同長度,均分為三組,分別置于等

體積的I、II、III三種溶液中一段時間,b點時將三組實驗的蘿卜條同時放回相應溶液的

低濃度溶液中一段時間。實驗期間持續(xù)觀察蘿卜條體積的變化,并計算相對體積,實驗結

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相對體積

—Th-初始體積

/力溶液

..............-III溶掖

*b

a放回低濃度溶液

A.實驗的自變量包括溶液的種類和濃度,觀測指標是蘿卜條的體積變化

B.隨著蘿卜條體積減小的同時,蘿卜細胞的原生質層逐漸與細胞壁分離

C.初始I溶液濃度小于II溶液,I溶液和II溶液中的溶質都能進入細胞

D.b點時II溶液的濃度等于細胞液的濃度,III溶液中的細胞已死亡

【答案】C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圖示中I溶液內的細胞先發(fā)生質壁分離,但隨后復原,說明開始

時的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且溶質能進入細胞;n溶液內的細胞也發(fā)生了質壁分

離,但需要將細胞置于低滲溶液中才能復原,說明開始時的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

度,但溶質不能進入細胞;ill溶液中的細胞只發(fā)生了質壁分離,置于低滲溶液中也沒有發(fā)

生復原,說明細胞過度失水而死亡了。

【詳解】A、自變量是人為改變的量,實驗的自變量包括溶液的種類和濃度等,觀測指標

是蘿卜條的體積變化,A正確;

B、蘿卜條體積減小是細胞失水所致,細胞失水過程中會發(fā)生質壁分離,B正確;

c、由分析可知,初始I溶液濃度大于n溶液,I溶液中細胞還沒有放回低滲溶液內即復

原,說明溶質能進入細胞,但n溶液中細胞需要放回低滲溶液內細胞才能復原,說明其溶

質不能進入細胞,c錯誤;

D、由圖可知,至b點時,II溶液的蘿卜條體積不再發(fā)生變化,說明在b點時,ni溶液

的滲透壓等于細胞液的滲透壓,否則蘿卜條會繼續(xù)失水;iii溶液中的細胞放入濃度溶液

中,蘿卜條體積無變化,說明細胞因失水過多已死亡,D正確。

故選C。

5.蛋白質分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與其活性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JDPe

無活性蛋白質]V士[有活性蛋白質;

A.伴隨蛋白質磷酸化形成的ADP可進一步水解作為構建DNA分子的單體

B.蛋白質被磷酸化激活的過程中,周圍環(huán)境中會積累ADP和磷酸分子

C.蛋白磷酸酶為蛋白質的去磷酸化過程提供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D.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Ca2+載體蛋白的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Ca>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

【答案】D

【分析】磷酸化是指蛋白質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其氨基酸的羥基被磷酸基團取代,變成

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質;去磷酸化是指磷酸化的蛋白質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去掉磷酸基

團,復原成羥基,失去活性的過程。

【詳解】A、伴隨蛋白質磷酸化形成的ADP可進一步水解形成腺喋吟核糖核甘酸,是構建

RNA分子的單體,A錯誤;

B、蛋白質被磷酸化激活的過程中,ATP水解產生的磷酸分子轉移到蛋白質上,變成有活

性的蛋白質,ADP和ATP轉化迅速,ADP不會積累,B錯誤;

C、酶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而不是為化學反應提供能量,C錯

誤;

D、Ca2+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因此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ATP水解供

能,同時無活性載體蛋白質變成有活性載體蛋白質,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D正確。

故選D。

6.下圖為高等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之間的物質和能量轉變示意圖,圖中①?⑥代

表物質。據(jù)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和⑤產生后在細胞中的主要分布位置不同

B.④轉變成C02的過程可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中

18

C,給植物提供CO2,則植物釋放的CO2中沒有"O

D.光照突然增強,短時間內可能會導致①與②的比值增大,隨后該比值減小,最終基本不

【答案】C

【分析】題圖分析,圖中①?⑥依次表示的物質是ATP、ADP、氧氣、葡萄糖、ATP、

ADP,

【詳解】A、①和⑤均表示ATP,二者產生后在細胞中的主要分布位置有不同,前者分布

在葉綠體基質中,用于暗反應過程,后者分布在細胞中耗能的部位,A正確;

B、④為葡萄糖,其轉變成CO2的過程中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中,B正確;

C、給植物提供C18O2,則會通過光合作用過程出現(xiàn)在有機物中,而后通過有氧呼吸過程轉

移到二氧化碳中,可見植物釋放的C02中含有180,C錯誤;

D、光照突然增強,短時間內會產生更多的ATP,因而消耗的ADP會增多,可能會導致①

ATP與②ADP的比值增大,隨后該比值減小,最終達到新的平衡,保持基本不變,D正

確。

故選Co

7.端粒學說是細胞衰老機制的學說之一。端粒DNA序列隨著細胞分裂次數(shù)增加逐漸縮短。

人體細胞中存在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組成的端粒酶,其活性受到嚴密調控,被激活的端

粒酶可修復延長端粒。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端粒酶的存在說明RNA可催化逆轉錄過程

B.細胞有絲分裂前期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端粒

C.正常體細胞不能無限分裂的原因是不含端粒酶基因

D.若用藥物使腫瘤細胞中的端粒酶失活,可治療癌癥

【答案】D

【分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序列。(1)結構特點有:由簡單串聯(lián)重復的序列組

成,富含G,長度可達十幾到幾千個堿基對;端粒DNA具有取向性;染色體末端與特定

蛋白形成復合物。(2)功能:保持染色體的穩(wěn)定,決定細胞的壽命;在腫瘤增殖的維持中

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詳解】A、題意顯示,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它能結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

RNA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條鏈,據(jù)此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逆轉錄酶,可催

化逆轉錄,A錯誤;

B、每條染色體的兩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稱為端粒,染色體復制后含有兩條染色單

體,因此前期每條染色體含有4個端粒,B錯誤;

C、正常體細胞不能無限分裂的原因可能是端粒酶基因未表達,C錯誤;

D、若用藥物使腫瘤細胞中的端粒酶失活,端粒DNA序列就會隨著細胞分裂次數(shù)增加逐漸

縮短,從而逐漸衰老死亡,可治療癌癥,D正確。

故選D。

8.某細胞(2n)中染色體和基因關系如圖所示,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下列關于該細胞

進行細胞分裂時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復制一次,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復制兩次

B.基因A和基因b的自由組合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n后期

C.在減數(shù)分裂I時有2個染色體組,在減數(shù)分裂II時有1個或2個染色體組

D.在減數(shù)分裂I時有1條或2條4號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II時有1條4號染色體

【答案】C

【分析】題圖分析:圖示細胞中有四條染色體,表示了研究的兩對等位基因,這兩對等位

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均復制一次,A錯誤;

B、基因A和基因b為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它們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I

后期,B錯誤;

C、在減數(shù)分裂I時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沒有發(fā)生變化,因而有2個染色體組,在減數(shù)分

裂II時有1個或2個染色體組,因為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會發(fā)生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

染色體數(shù)目暫時加倍的過程,C正確;

D、在減數(shù)分裂I時細胞中有1條4號染色體,不會出現(xiàn)兩條,而在減數(shù)分裂H時的細胞

中可能出現(xiàn)1條或2條4號染色體,D錯誤;

故選C。

9.已知基因型為Ee的植株在產生配子時,含e基因的雄配子死亡率為1/3,雌配子不受影

響,某基因型為Ee的親本植株自交獲得FL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Ee植株產生含e基因的雄配子數(shù)為含e基因雌配子的2/3

B.Fi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ee=3:5:2

C.Ee植株作母本與ee植株雜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2:1

D.Ee植株作父本與ee植株雜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2:3

【答案】B

【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

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

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

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一般雄配子的數(shù)量遠遠多于雌配子數(shù)量,所以即使含e基因的雄配子存在致死

現(xiàn)象,雄配子的數(shù)量也會多于雌配子,A錯誤;

B、親本產生的雄配子中E:e=3:2,雌配子中E:e=l:1,故Fi中三種基因型個體比例應

為EE:Ee:ee=(3/5xl/2):(3/5xl/2+2/5xl/2):(2/5xl/2)=3:5:2,B正確;

C、Ee植株作母本與ee植株雜交,親本產生的雌配子中E:e=l:1,雄配子全為e,故子代

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l:1,C錯誤;

D、Ee植株作父本與ee植株雜交,親本產生的雄配子中E:e=3:2,雌配子全為e,故子代

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3:2,D錯誤。

故選B。

10.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幾項()

(I)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提出者是薩頓,證明者是摩爾根

(2)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推測基因位于染色體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

(3)自然界性別決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

(4)生物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性別決定有關

(5)性別既受性染色體控制,又與部分基因有關

(6)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7)玉米、小麥、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細胞內無性染色體

(8)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則性狀表現(xiàn)與性別無關

A.2項B.3項C.4項D.5項

【答案】B

【分析】1、生物的性別主要由性染色體決定,同時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

2、性染色體上存在與性別相關的基因,但不是所有基因都與性別相關,如紅綠色盲基因也

位于性染色體上。

3、女性性染色體為XX,可形成含X配子,男性性染色體為XY,可形成含X配子和含Y

配子。

【詳解】(1)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

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1)正確;

(2)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推測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沒有推測出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

(2)錯誤;

(3)自然界性別決定的方式不只有XY型和ZW型,如蜜蜂的性別由染色體組數(shù)決定,

(3)錯誤;

(4)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并非都與性別決定有關,比如人的紅綠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體

上,但其與性別決定無關,(4)錯誤;

(5)性染色體上存在與性別相關的部分基因,故性別既受性染色體控制,又與部分基因有

關,(5)正確;

(6)雄性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Y,可產生含X染色體的雄配子,(6)錯誤;

(7)玉米、小麥、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細胞內無性染色體,雌雄蕊的分化由某些基因

決定,(7)正確;

(8)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性狀表現(xiàn)與性別也有關,如XbXb和XbYB雜交,子代雌

性全為隱性,雄性全為顯性,(8)錯誤。

綜上所述,(1)、(5)、(7)正確,其他均錯誤,ACD錯誤,B正確。

故選Bo

11.某研究小組從野生型高稈(顯性)玉米中獲得了2個矮稈突變體,為了研究這2個突

變體的基因型,該小組讓這2個矮稈突變體(親本)雜交得Fi,Fi自交得F2,發(fā)現(xiàn)F2中

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稈:矮稈:極矮稈=9:6:1。若用A、B表示顯性基因,則下列相關推測錯誤

的是()

A.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Fi的基因型為AaBb

B.F2矮稈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種

C.基因型是AABB的個體為高稈,基因型是aabb的個體為極矮稈

D.F?矮稈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2,F2高稈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16

【答案】D

【分析】由題干信息可知,2個矮稈突變體(親本)雜交得Fi,Fi自交得F2,發(fā)現(xiàn)F2中表

型及其比例是高稈:矮稈:極矮稈=9:6:1,符合9:3:3:1的變式,因此控制兩個矮稈突變體的基

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稈:矮稈:極矮稈=9:6:1,符合:9:3:3:1的變式,因此因此

控制兩個矮稈突變體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即高稈基因型為A_B_,矮稈基因

型為A_bb、aaB_,極矮稈基因型為aabb,因此可推知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Fi

的基因型為AaBb,A正確;

B、矮稈基因型為A_bb、aaB_,因此F2矮稈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

種,B正確;

C、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個體為高稈,基因型是aabb的個體為極

矮稈,C正確;

D、F2矮稈基因型為A_bb、aaB一共6份,純合子基因型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稈

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3,F2高稈基因型為A_B_共9份,純合子為AABB共1份,因此高

稈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9,D錯誤。

故選D。

12.依據(jù)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可以在早期區(qū)分雌雄,提高養(yǎng)雞場的經(jīng)濟效益。已知雞的羽毛

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

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下列分析及推斷錯誤的是()

A.正交親本中雌雞為蘆花雞,雄雞為非蘆花雞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均為雜合體

C.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所產雌雞均為蘆花雞

D.僅根據(jù)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即可區(qū)分正交子代性別

【答案】C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

說明控制雞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且蘆花為顯性。設基因A/a控

制蘆花非蘆花。

【詳解】A、設基因A/a控制蘆花和非蘆花性狀,根據(jù)題意可知,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

雞)XZAW(蘆花雌雞),子代為ZAZa、ZaW,且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為

A

ZAZAxZaW;子代為ZAZa、ZW,且全為蘆花雞,A正確;

B、正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反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B正

確;

C、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即ZAZaxZAW,所產雌雞ZAW、ZaW(非蘆花),C錯誤;

D、正交子代為ZAZa(蘆花雄雞)、ZaW(非蘆花雌雞),D正確。

故選C。

13.M13噬菌體是一種絲狀噬菌體,內有一個環(huán)狀單鏈DNA分子,長6407個核昔酸,含

DNA復制和噬菌體增殖所需的遺傳信息,它只侵染某些特定的大腸桿菌,且增殖過程與

T2噬菌體類似。研究人員用M13噬菌體代替T2噬菌體進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M13噬菌體的遺傳物質熱穩(wěn)定性與C和G堿基含量成正相關

B.用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未被標記過的M13噬菌體,可獲得32P標記的噬菌體

C.若該噬菌體DNA分子含有100個堿基,在大腸桿菌中增殖n代,需要C+T的數(shù)量

為50(2n-l)

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上清液的放射性與攪拌是否充分關系不大

【答案】D

【分析】噬菌體在細菌內繁殖的過程為:吸附一注入一合成一組裝-釋放。

【詳解】A、M13噬菌體含有一個環(huán)狀單鏈DNA分子,單鏈DNA分子間不存在C-G等堿

基對,因此M13噬菌體的遺傳物質的熱穩(wěn)定性與C和G堿基含量無關,A錯誤;

B、M13噬菌體為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不能直接在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B錯誤;

C、該噬菌體DNA分子含有100個堿基,由于其DNA為單鏈DNA,因此無法獲知其四種

堿基各自的數(shù)量,也無法計算該噬菌體的DNA分子復制所需要C+T的數(shù)量,C錯誤;

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上清液主要是蛋白質外殼和未侵染大

腸桿菌的噬菌體,上清液的放射性高低與保溫時間長短有關,保溫時間過長,大腸桿菌裂

解,噬菌體釋放出來進入上清液,而與攪拌是否充分關系不大,D正確。

故選D。

14.如圖為某植物細胞一個DNA分子中a、b、c三個基因的分布狀況,圖中I、II為無遺

傳效應的序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a、b、c均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

B.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C.由于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所以基因a可以突變?yōu)榛騜

D.I、II也可能發(fā)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屬于基因突變

【答案】B

【分析】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

的改變?;蛲蛔兲攸c: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蛲蛔兊牟欢ㄏ蛐员憩F(xiàn)

為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等位基因。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xiàn)在基

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fā)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同

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蛲蛔兪钱a生新基因的途徑,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

源,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詳解】A、基因a、b、c均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A錯誤;

B、基因突變可以產生新基因,因此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材

料,B正確;

C、由于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所以基因a可以突變?yōu)槠涞任换颍遣荒芡蛔優(yōu)榛?/p>

b,基因b與基因a為非等位基因,C錯誤;

D、由題干可知,I、II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即非基因片段,在非基因片段中發(fā)生的堿基

對增添、缺失和替換,不屬于基因突變,D錯誤。

故選B。

15.如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改變種群基因頻率卜改變|自然選擇)

積累

H導致“基因庫的差別卜旦(M3

導致

A.a表示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

C.c表示新物種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huán)境協(xié)同進化

D.d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離

【答案】C

【分析】據(jù)圖分析:a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b表示生殖隔離;c表示新物種形成,d表示

地理隔離,據(jù)此分析作答。

【詳解】A、a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

色體變異,A錯誤;

B、b表示生殖隔離,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

變,B錯誤;

C、b生殖隔離意味著新物種的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huán)境協(xié)同進化,C正確;

D、d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D錯誤。

故選Co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

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6.柳穿魚花的形態(tài)結構和小鼠毛色的遺傳都屬于表觀遺傳,表觀遺傳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生物

體的生長、發(fā)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可用表觀遺傳來解釋

B.表觀遺傳現(xiàn)象發(fā)生時基因堿基序列沒有改變,但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

C.柳穿魚花的形態(tài)結構改變是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造成的

D.DNA甲基化可能導致DNA聚合酶不能結合到DNA雙鏈上,抑制基因表達

【答案】BD

【分析】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fā)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fā)生了可遺傳的改變,即

基因型未發(fā)生變化而表現(xiàn)型卻發(fā)生了改變,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與RNA

聚合酶結合,故無法進行轉錄產生mRNA,也就無法進行翻譯,最終無法合成相應蛋白,

從而抑制了基因的表達。

【詳解】A、“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體現(xiàn)了由于受到環(huán)境中的溫度的影響

而出現(xiàn)的表型變化,但遺傳信息沒有改變,可能屬于表觀遺傳,A正確;

B、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fā)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fā)生了可遺傳的改變,即基因型

未發(fā)生變化而表現(xiàn)型卻發(fā)生了改變,屬于可遺傳變異,B錯誤;

C、柳穿魚花的形態(tài)結構與Lcyc基因的表達直接相關,柳穿魚花的形態(tài)結構改變是Lcyc

基因被高度甲基化造成的,C正確;

D、在基因的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需結合到DNA雙鏈特定部位上(啟動子),使

DNA解旋,DNA甲基化可能導致RNA聚合酶的結合受到影響,引起轉錄異常,D錯誤。

故選BD。

17.異?;顫姷膸щ姺肿踊蚧鶊F稱為自由基,自由基學說是一種解釋細胞衰老原因的假

說,相關內容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產生①

更多攻擊~

輻射、產生簪磷脂I

有害物質*上自由基-簪蛋白質一活性下降

產4/

細胞內/攻擊nxiA堿基缺失、

氧化反應④一替換等

A.②①過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屬于正反饋調節(jié)

B.②過程可能直接導致血紅蛋白的合成場所受損

C.③過程會使線粒體內丙酮酸的氧化分解速率減慢

D.④過程中DNA被攻擊后可能導致細胞發(fā)生癌變

【答案】ACD

【分析】細胞衰老特征: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細胞內有些酶活性降低、

細胞內色素積累、細胞內呼吸速度下降、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

功能下降。

【詳解】A、自由基通過②過程攻擊磷脂分子,磷脂分子通過①過程產生更多的自由基繼

續(xù)攻擊磷脂分子、蛋白質、DNA等,而磷脂分子、蛋白質是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因此

對生物膜損傷較大;在一個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jié)該系統(tǒng)

的工作,這種調節(jié)方式稱為反饋調節(jié),正反饋的效果是結果對過程產生促進作用,由圖示

可知②①過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屬于正反饋調節(jié),A正確;

B、自由基通過②過程攻擊磷脂分子,因此對生物膜損傷較大,血紅蛋白的合成場所為核

糖體,核糖體為無膜結構,所以②過程不可能直接導致血紅蛋白的合成場所受損,B錯

誤;

C、線粒體內丙酮酸的氧化分解需要酶,大多數(shù)的酶是蛋白質,③過程會導致蛋白質活性

下降,所以③過程會使線粒體內丙酮酸的氧化分解速率減慢,C正確;

D、④過程自由基攻擊DNA,其上的基因可能會發(fā)生突變,導致細胞發(fā)生癌變,D正確。

故選ACD。

18.下列有關科學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A.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利用“減法”原理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

B.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和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都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C.DNA衍射圖譜對沃森和克里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D.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答案】AC

【分析】1、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說一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

交實驗)一得出結論。

2、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

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

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一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

培養(yǎng)一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一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的放射性物質。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

【詳解】A、艾弗里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實驗每個處理組均設法除去了一種物

質,從而證明了DNA是轉化因子即遺傳物質,其自變量的處理方法遵循“減法原理”;故

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利用“減法”原理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A正確;

B、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實驗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的實

驗用的是密度梯度離心法和15N同位素標記法,但15N沒有放射性,B錯誤;

C、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的DNA衍射圖譜的有關數(shù)據(jù)為基礎,推算出

DNA呈螺旋結構,故DNA衍射圖譜對沃森和克里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起到了重

要作用,C正確。

D、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提出了轉化因子一詞,并不知道是DNA,故實驗沒

有證明DNA是遺傳物質,D錯誤;

故選AC?

19.阿莫西林是治療細菌感染的一類抗生素藥物。下表為2018~2021年,該類抗生素在某

醫(yī)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的某種細菌對該類抗生素的耐藥率變

化。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年份2018201920202021

住院患者該類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

某種細菌對該類抗生素的耐藥率(%)2.66.1110.925.5

A.某種細菌耐藥率的變化與該類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間呈正相關

B.醫(yī)院廣泛地使用該類抗生素會導致該種細菌抗藥基因頻率上升

C.醫(yī)院適時地更換抗生素的種類能減緩細菌對該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強

D.細菌耐藥性增強與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體現(xiàn)了生物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

【答案】D

【分析】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基因突變?yōu)樯镞M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

方向,題中使用抗生素,就是對細菌的一種選擇,使具有抗藥基因的細菌保留下來。

【詳解】A、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隨著年份增長,人均使用量和耐藥率都在增加,所以某

種細菌耐藥率的變化與該類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間呈正相關,A正確;

B、頻繁使用該類抗生素,會對細菌進行選擇,具有抗藥基因的細菌會被保留下來,導致

細菌抗藥基因頻率上升,B正確;

C、耐藥率過高預示著此細菌將不受控制的繁殖,因此可通過更換新的抗生素類藥物,減

緩細菌對該抗生素的耐藥率,C正確;

D、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是生物因素,故細菌耐藥性增強與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不能體

現(xiàn)生物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D錯誤。

故選D。

20.某家系中有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如圖),其中一種是伴性遺傳病。相關分析不正確

的是()

□O正常男女

n011如④甲病男女

■■乙病男女

a患兩種病男性

A.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乙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B.若III-4與0-5結婚,生育一患兩種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C.II-2有一種基因型,HL8基因型有四種可能

D.II-3的致病基因均來自于1-2

【答案】D

【分析】分析題圖:H-4和H-5均患甲病,但他們有一個正常的女兒,即“有中生無為顯

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ㄏ鄳幕蛴肁、

a表示);H-4和H-5均無乙病,但他們有患乙病的兒子,即“無中生有為隱性”,說明乙病

是隱性遺傳病,又已知有一種病是伴性遺傳病,說明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相應

的基因用B、b表示)。

【詳解】A、II-4和II-5均患甲病,但他們有一個正常的女兒,即“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

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籌I-4和H-5均無乙病,但

他們有患乙病的兒子,即“無中生有為隱性”,說明乙病是隱性遺傳病,又已知有一種病是

伴性遺傳病,說明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故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

X染色體隱性遺傳,A正確;

B、假設甲病由A、a表示,乙病由B、b表示,由A項分析可知,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

傳病,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III-7正常個體,其父母II-4和II-5均患甲病,則只考

慮甲病,II-4和II-5的基因型均為Aa;III-6乙病患者(XbY),其父母II-4和II-5均不患

乙病,則只考慮乙病,^-4和^-5的基因型分別為XBXb、XBY,同時考慮甲病和乙病,II

-4和H-5的基因型分別是AaXBX%AaXBY,則III-5的基因型及概率為l/3AAXbY、

2/3AaXbY;由H-4和H-5的基因型、兒子H-3的患甲乙兩病、女兒H-1和兒子H-6不患

病,則1-1和1-2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AaXBY;則『3的基因型為AaXbY,由女兒HI-

2乙病患者,可知H-2的基因型為aaXBX%則根據(jù)遺傳系譜圖分析可知,111-4(甲病患

者)的基因型為AaXBXb(產生配子為1/4AX15、1/4AX\l/4aXB>l/4aXb),III-5的基因型

及概率為l/3AAXbY、2/3AaXbY(產生配子為1/3AX13、l/6aX\1/3AY,l/6aY),他們結

婚,生育一患兩種病孩子的概率是

l/12AAXbXb+l/24AaXbXb+l/12AAXbY+l/24AaXbY+l/12AaXbXb+l/12AaXbY=5/12,B正

確;

C、由A項和B項分析可知,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II-4和II-5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AaXBY,由H-4和H-5的基因型、兒子H-3的患甲

乙兩病、女兒II-1和兒子H-6不患病,則1-1和1-2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AaXBY;則

II-3的基因型為AaXbY,由女兒m-2乙病患者,可知II-2的基因型為aaXBX%由II-4和

II-5的基因型可知其女兒III-8基因型有四種可能,即AaXBX13、AaXBX\AAXBXB.

AAXBXb;由此可知H-2有一種基因型,即aaXBX%III-8基因型有四種可能,即

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正確;

D、由C項分析可知,1-1和1-2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II-3的基因型為

AaXbY,H-2的基因型為aaXBX%則II-3的甲病致病基因來自I-2,而乙病致病基因來自

1-1,D錯誤。

故選D。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21.海南是我國火龍果的主要種植區(qū)之一、由于火龍果是長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時間不足導

致其不能正常開花,在生產實踐中需要夜間補光,使火龍果提前開花提早上市。某團隊研究

了同一光照強度下,不同補光光源和補光時間對火龍果成花的影響,結果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測定光合色素的含量,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原因是

,研磨時要加入,以防止色素被破壞。光合作用時,火龍

果植株能同時吸收紅光和藍光的光合色素是;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

獲得的4條色素帶中,以濾液細線為基準,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該光合色素的色素帶位

于第條。

(2)綠色植物以光為能源,把和水為原料,合成并釋放

氧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o

(3)本次實驗結果表明,三種補光光源中最佳的是,該光源的最佳補光

時間是小時/天,判斷該光源是最佳補光光源的依據(jù)是o

(4)現(xiàn)有可促進火龍果增產的三種不同光照強度的白色光源,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成花誘導

完成后提高火龍果產量的最適光照強度(簡要寫出實驗思路)。

【答案】(1)①.色素易溶于有機溶劑②.碳酸鈣③.葉綠素(葉綠素a和葉綠素

b)④.一和二

(2)①.二氧化碳②.有機物③.葉綠體

(3)①.紅光+藍光②.6③.不同的補光時間條件下,紅光+藍光光源組平均花朵數(shù)

均最多

(4)三組長勢相同,成花誘導完成的火龍果植株,經(jīng)不同光照強度的白光處理相同時間到

果實成熟時(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分別測量不同組火龍果產量,產量最高的組的光線對應

最適光線強度

【分析】、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原理為,不同的色

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反之則慢,分離后

獲得4條色素帶,由下到上分別為葉綠素b(黃綠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黃素(黃

色)、胡蘿卜素(橙黃色),其中葉綠素a和葉綠素b統(tǒng)稱為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

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統(tǒng)稱為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2、分析題圖,補光時間為6小時/天,且紅光+藍光組平均花朵數(shù)最多,即在此條件下最有

利于火龍果成花。

【小問1詳解】色素易溶于有機溶劑,故為了測定光合色素的含量,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

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為防止色素被破壞,可加入碳酸鈣保護色素;火龍果植株能同時吸

收紅光和藍光的光合色素是葉綠素a和葉綠素b,二者統(tǒng)稱為葉綠素;用紙層析法分離葉

綠體色素獲得的4條色素帶中,以濾液細線為基準,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該光合色素的

色素帶位于第一條和第二條。

【小問2詳解】綠色植物以光為能源,把二氧化碳和水為原料,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

過程叫做光合作用;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小問3詳解】根據(jù)實驗結果,三種補光光源中最佳的是紅光+藍光,因為在不同補光時

間條件下,紅光+藍光組平均花朵數(shù)都最多,該光源的補光時間是6小時/天時,平均花朵

數(shù)最多,所以最佳補光時間是6小時/天。

【小問4詳解】本實驗要求對三種不同光照強度的白色光源,探究成花誘導完成后提高火

龍果產量的最適光照強度,所以將生長狀況相同的火龍果分三組,成花誘導完成后,經(jīng)不

同光照強度的白光處理相同時間到果實成熟時(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分別測量不同組火

龍果產量,產量最高的組的光線對應最適光線強度。

22.如圖一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其中組成離子通道的通道蛋

白是橫跨生物膜的親水性通道,允許相應的離子通過,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運輸方式。圖

二表示物質通過膜的運輸速率(縱坐標)隨。2濃度變化的情況。請仔細觀察圖示并回答有

關問題。

被轉運的物質

(1)圖一生物膜的功能與其化學組成密切相關,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的種類與數(shù)

目越多。一般來說,細胞在吸收培養(yǎng)液中的離子時,主要是通過____方式進行的,蛋白質

分泌出細胞的方式是O

(2)圖二與圖一中的(填序號)代表的物質運輸方式一致。若需跨膜運輸?shù)奈镔|充

足,圖中曲線出現(xiàn)BC段的主要原因是。

(3)株柳是泌鹽植物,其葉子和嫩枝可以將植物體內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為探究

桂柳從土壤中吸收鹽分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實驗步驟: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fā)育基本相同的桎柳幼苗植株,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Na+的培

養(yǎng)液中進行培養(yǎng)。

B、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o

C、?

②實驗結果及結論:

結果結論

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a、_____

b、_____c>_____

【答案】(1)①.蛋白質②.主動運輸③.胞吐

(2)①.④②.載體蛋白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

(3)①.完全抑制呼吸②.一段時間后測定兩組植株根系對Ca2+、Na+的吸收速率③.

桎柳從土壤中吸收鹽分的方式是主動運輸④.兩組植株對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

⑤.怪柳從土壤中吸收鹽分的方式是被動運輸

【分析】本題考查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考查對物質進出細胞方式特點的理解。圖一中①

不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代表自由擴散,②③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且不消耗能量,代表協(xié)

助擴散,④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并消耗能量,代表主動運輸方式。

【小問1詳解】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質來體現(xiàn)的,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蛋白質的種

類與數(shù)目越多;細胞在吸收培養(yǎng)液中的離子時,主要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竭M行;蛋白質是

大分子,分泌出細胞的方式是胞吐。

【小問2詳解】圖二中的物質運輸方式一定范圍內與氧氣濃度成正比,應為主動運輸方

式,與圖一中的④代表的物質運輸方式一致。需跨膜運輸?shù)奈镔|足夠,但細胞膜上載體蛋

白的數(shù)量有限,故圖中曲線BC段運輸速率不再增加。

【小問3詳解】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shù)母緟^(qū)別是是否消耗能量,探究桎柳從土壤中吸收

鹽分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可利用呼吸抑制劑進行有無能量供應的對照實驗,

一段時間后,檢測、計算離子的吸收速率是否相同。若兩組實驗離子吸收速率相同,則說

明為被動運輸;若提供能量的實驗組離子吸收速率大于對照組,則說明為主動運輸方式。

23.I、果蠅的灰體(E)對黑檀體(e)為顯性。某研究小組觀察發(fā)現(xiàn)某果蠅種群中雌、雄

個體均有灰體、黑檀體的性狀,但仍不清楚這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的位置,請參照下圖回答

下列問題:

L①

IY的非同源區(qū)段

I②

IX、Y的同源區(qū)段

"■③

X的非同源區(qū)段

(1)摩爾根利用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2)如圖所示,細胞核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有四種可能:①Y染色體非同源區(qū);②XY

同源區(qū);③X染色體非同源區(qū);④常染色體上。其中,伴性遺傳的相關基因可出現(xiàn)的位置

有(填編號,從①-④中選填)。據(jù)題干信息分析,果蠅的E/e基因不可能

位于(①-④編號中選填)。

II、某昆蟲有白色、黃色、綠色三種體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相關色素的合

成原理如下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B基因(位于x染甑71k基因(位于常染茂而

-B]-A」

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