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常州市北郊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
卷(解析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1.(2分)下列有關聲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常見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來傳遞信息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個音叉,音叉發(fā)聲的音調會不同
C.設置噪聲監(jiān)測裝置可以減小噪聲
D.--同學敲擊課桌,另一同學耳朵貼在桌面上可分別聽到從桌子、空氣傳來的兩次聲音
2.(2分)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們在欣賞的時候,經常發(fā)現與物理知識息
息相關。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全文如下:“蓬頭稚子學垂綸,怕得魚驚不應人。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蓬頭稚子”是根據響度辨別“路人”是陌生人
②“借問”一一是“路人”的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
③“遙招手”一一是在聲音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④“怕得魚驚不應人”一一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分)如圖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語音控制系統(tǒng)可通過網絡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
交互方式點播歌曲、了解天氣等,也可以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控制,以下說法中錯誤的
是()
A.音箱發(fā)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約340m/s
B.音箱靠揚聲器紙盆的振動發(fā)出聲音
C.當接收“大點兒聲”的指令后,紙盤振動加快
D.播放音樂時,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
4.(2分)在對環(huán)境聲音的監(jiān)測中,監(jiān)測器測出的甲、乙兩種聲音的特性如下表:
聲音聲音強弱的等級/dB頻率/Hz
甲502000
乙100500
經對比,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聲音的響度大于乙聲音的響度
B.甲聲音每秒的振動次數大于乙聲音每秒的振動次數
C.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乙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D.甲、乙兩種聲音都屬于噪聲
5.(2分)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冰給食品保鮮,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熱的原理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覺到涼爽,這是因為酒精汽化會放熱
C.一瓶水被冰箱冷凍后取出放一會兒,表面會變濕,這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北方的冬天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了水凝華放熱的原理
6.(2分)圖中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裝有少量碘顆粒,為了能較快地觀察到碘的升華現象又
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熱方式最合適的是(碘的熔點為113.7C,酒精燈外焰溫度約800℃)
()
A.用酒精燈外焰加熱B.浸入開水中
C.放在陽光下曬D.置于常溫下的空氣中
7.(2分)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tài)。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
三種物態(tài)之間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叵產也
A.甲為固態(tài),由甲到乙是熔化過程
B.乙為液態(tài),由丙到甲是升華過程
C.丙為氣態(tài),由乙到丙是凝固過程
D.乙為固態(tài),由丙到甲是汽化過程
8.(2分)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有關“白氣”
是什么()
a?
A.它是小水珠,a處溫度較低,a處較濃
B.它是小水珠,b處溫度較高,b處較濃
C.它是水蒸氣,a處溫度較低,a處較濃
D.它是水蒸氣,b處溫度較高,b處較濃
9.(2分)目前家庭汽車越來越普及,以下跟汽車有關的熱現象中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水箱中加入適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點,防止水結冰脹破水箱
B.冬天排氣管冒的“白氣”,全部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晶
C.空調制冷時,制冷劑凝華吸熱、升華放熱,將車內的“熱”“搬”到車外
D.汽車玻璃內表面起“霧”影響行車安全,是車內水蒸氣汽化形成的小水滴
10.(2分)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按入槽內
水中,并固定位置,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
A.甲、乙瓶內水溫都不能達到100℃
B.甲瓶內水沸騰,乙瓶內水不沸騰
C.甲瓶內水不沸騰,乙瓶內水沸騰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騰
11.(2分)下列都屬于光源的一組是()
A.太陽、月亮、播放節(jié)目的電視機屏幕
B.正在放映的電影屏幕、螢火蟲、恒星
C.恒星、螢火蟲、點燃的蠟燭
D.月亮、正在放映的電影屏幕、太陽
12.(2分)絕大多數魚類的體溫與周圍水溫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魚,為證實這
一點,可對水中月魚進行拍照()
A.可見光照相機B.紫外光成像儀
C.紅外照相機D.超聲波成像儀
13.(2分)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激光
筆射向水中(如圖);②在A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濃糖水溶液,觀察到光線發(fā)生了彎
曲,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上述現象得出的結果,正確的是()
A.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
C.光在濃糖水里不能沿直線傳播
D.光的傳播需要介質
14.(2分)小明同學在課外用直徑不同的紙筒制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
外筒左側中央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點燃蠟燭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離,下列判斷正
確的是()
A.半透明紙上成的是整個蠟燭倒立的實像
B.像的形狀不是三角形,而是圓形的亮斑
C.增大蠟燭到小孔的距離并向右拉動內筒,像變大
D.其他不變,僅移動內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縮小的像
15.(2分)為了比較兩種新型保溫材料甲和乙的保溫效果,將這兩種保溫材料分別做成形
狀、結構、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溫筒,兩保溫筒內同時分別放置完全相同、溫度均為80C
的恒溫源,每隔lOmin測量一次兩保溫筒外表面A點和B點處的溫度,根據記錄的實驗
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四個選項中,判斷不正確的是()
A.可用單位時間內保溫筒外表面的溫度變化表示保溫效果
B.如果把兩保溫筒內80℃的恒溫源換成-18℃的恒溫源,其它條件不變,也可以比較
甲、乙兩種保溫材料的保溫效果
C.本實驗運用的方法和“探究聲音的傳播的條件”相同
D.乙材料的保溫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溫效果好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6分)
16.(5分)如圖(a)小明將衣架懸掛在細繩的中央,當同伴小華用鉛筆輕輕敲擊衣架時,
此時聲音是通過傳入小明的耳中的。小明又將細繩的兩端分別繞在兩只手的
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雙耳,如圖(b),當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擊時,小明聽到衣
架發(fā)出的聲音的(填聲音的特性)變(“大”、“小”、“不變”)了,
說明。小華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3s后聽到回聲,則小華距
山崖大約mo(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
(a)(b)
17.(2分)用香樟樹葉卷成圓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響(選填“樹
葉”或“空氣柱”)振動產生的。同一片葉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較大的筒,兩者相
比(選填“較高”、“較低”或“相同”)。
18.(4分)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測溫液體的性質來測定溫度的,如圖甲、乙、
丙所示,三支溫度計的液柱示數分別為℃、℃、
19.(4分)生活中處處有物態(tài)變化的現象,在下列各空中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1)夏天吃冰棒時偶爾會有冰棒粘嘴唇的現象,“粘”是因為嘴唇上的水發(fā)生了
現象。
(2)舌尖上的美味離不開肉,從冰箱冷凍室里拿出的一塊凍肉,過一會兒看到其表面有
一層“白粉"現象;
(3)在浴室洗熱水澡時發(fā)現衛(wèi)生間里的玻璃鏡面常變得模糊不清,這是現象;
(4)疫情期間,我們經常向雙手噴灑酒精進行消毒,噴灑在手上的酒精很快就變干
現象。
20.(4分)如圖所示,一次性打火機里的燃料是一種叫丁烷的物質,通常情況下呈氣態(tài),
用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儲存在打火機里的。如果不小心將其摔壞,待里面的
液體剛消失時,立刻撿起殘骸(冷/熱),這是因為里面的液體迅速(填
物態(tài)變化名稱)時要(吸收/放出)大量的熱。
21.(5分)如圖所示,燒瓶內的水已沸騰,現將玻璃管插入試管并置于水槽的冷水中:
(1)觀察發(fā)現,燒瓶內的水量不斷,試管中的水量不斷。(填”增
力口”、“減少”或"不變”);
(2)觀察發(fā)現,甲溫度計讀數,乙溫度計讀數(填“升高”、“降低”
或“不變);
(3)由試管中的水量及乙溫度示數變化情況,說明。
22.(4分)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小剛同學發(fā)明了一種“神奇恒溫杯”,他在雙層
玻璃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海波。開水倒入杯中后,并能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這是因
為海波從水中(填“吸熱”或“放熱”)發(fā)生了(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現象。同時說明海波是一種(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和凝固點
是℃O
23.(2分)在汽車行業(yè),“熱融緊固”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如圖所示;②螺釘尖端與板材表
面摩擦生熱,板材局部變軟,③螺紋完全擰入板材后螺釘停止轉動,板材局部
(物質變化名)牢牢套住螺釘,利用該技術,銅螺釘可以擰入表格中物質制作
的板材。
物質熔點/℃
鐵1535
銅1083
鋁660
?--
V
①②③
24.(3分)國慶夜晚,金雞湖畔,路燈下的五星紅旗紅的耀眼,燈籠內置發(fā)光的白色LED
燈。國旗看起來“紅”是因為國旗表面紅光,燈籠看起來“紅”,是因為燈籠
能透過光,其他色光被?
25.(3分)一些槍械上的瞄準器裝有夜視儀,這利用的是;適當的照
射可促進人體骨骼生長和有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上述兩空均選填“紅外線”或“紫外
線”);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時可將光能轉化為能。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34分)
26.(6分)某實驗小組用--把鋼尺、示波器、話筒等儀器研究聲音的有關問題。裝置如圖,
具體步驟如下:
a.將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b.不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增加撥動鋼尺的力度,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c.使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使用步驟b中的力度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請完成下列問題:
(1)撥動鋼尺,鋼尺才能發(fā)出聲音,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產生的。
(2)改變鋼尺伸出的長度,鋼尺的振動快慢會改變,示波器的波形也會改變??梢姡?/p>
決定著的高低。如果示波器波形顯示聲音的頻率為60Hz,則此時鋼尺在1分
鐘內振動次。
(3)通過步驟和可以研究振幅和響度的關系。
(4)三個步驟中實驗小組記錄的波形如甲乙丙三個圖所示,按照步驟從先到后的順序排
列是下列四個選項中的
甲乙丙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
27.(7分)超聲波是頻率超過人類聽覺上限的聲波,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能夠穿透玻璃、
鋁、不銹鍋或塑料等。目前(SenselD)已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手機解鎖,與傳統(tǒng)指紋識
別不同,并根據接收到的反射超聲波分析得出指紋的信息,進行比對解鎖超聲波掃描能
夠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響,從而提供種更穩(wěn)定、精確的認證方法。
動物聽覺范圍
海豚150Hz-150000Hz
狗15Hz?50000Hz
大象1Hz?20000Hz
(1)表格中給出了三種動物的聽覺范圍,其中不能聽到超聲波的動物是,不
能聽到次聲波的動物是;
(2)SenselD通過超聲波獲取指紋信息,以下各項應用中與此類似的是;
A.超聲波焊接器
B.超聲波清洗器
C.漁船用聲吶探測魚群情況
D.醫(yī)生用超聲波擊碎結石
(3)SenselD系統(tǒng)置于手機內部,能透過屏幕進行指紋識別,是因為超聲波具有
的特點;
(4)SenselD系統(tǒng)利用了仿生學原理,它模仿的是;
A.大象
B.蜘蛛
C.蝙蝠
D.人
(5)某手機利用SenselD,從發(fā)出超聲波至接收到指紋反射的超聲波,用時間為:8X10
6s,已知超聲波在手機材料中傳播速度為900m/s,則SenselD系統(tǒng)到指紋的距離為
m。
(6)SenselD系統(tǒng)向手指上若干個位置發(fā)射超聲波,檢測到被手指反射的信號時所需的
時間隨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這些位置指紋的大致形狀。
28.(7分)如圖所示,圖甲、圖乙分別是“觀察水的沸騰”和探究“冰的熔化特點”的實
驗裝置,小明將這兩個實驗進行研究
(2)兩個實驗裝置用到的共同的測量工具有溫度計和。
(3)小明開始實驗時水量少了點,于是在水沸騰后又往燒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大
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圖中能反映小明在探究水沸騰實驗時(選填字母)。
(4)完成圖乙實驗后可知,冰屬于(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由冰熔化
時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可知,冰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時分鐘。若繼續(xù)加熱,
當燒杯中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選填"會”或“不會”)沸騰。
29.(7分)小雨同學對光現象部分知識歸納總結如下:
(1)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樓鏡后,被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條彩色光
帶,這個現象叫光的,該現象說明了太陽光是(單色光/復色
光),如果使用的是一塊藍色透明的三棱鏡,我們在光屏上將(能/不能)看
到彩色光帶。萬物生長靠太陽,綠色植物生長需要太陽,請由此分析不利于綠色植物生
長的是光。
(2)如圖乙所示,將紅、綠、三種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
區(qū)域會出現白色。
(3)如圖丙所示,用一束綠色激光照射到一個白色氣球表面,氣球不易“射”破,氣球
很容易被“射”破,其中物理道理是;氣球能被激光“射”破,說
明了。
30.(7分)晴天正午,小健與同學從樹蔭下走過時,發(fā)現地面上有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
光斑,他們猜想光斑的形狀:
7
a.與樹葉形狀有關,光斑是樹葉的影子;
b.與樹葉間空隙形狀有關;
c.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有關。
(1)根據所學知識,可確定猜想a是(合理/不合理)的;
(2)為了進行探究,他們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個帶孔的卡片,如圖所示,甲、丙、
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他們在地上鋪上一
張白紙,把帶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觀察紙面上出現的光斑形狀。
。O
OO△
甲乙丙丁
若讓你在甲、乙、丙、丁四張卡片中選擇一張卡片用來驗證光斑的形狀與樹葉間空隙形
狀有關,你選用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狀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是否有關時,小健選
用甲卡片進行實驗探究,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狀與樹葉間空隙大小無關的結論,這結論
(可靠/不可靠)。
(3)小健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動手制作簡易的針孔相機,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
戳個小圓孔,蒙上一層塑料薄膜,如圖1所示。小健用針孔相機觀察校園內旗桿頂上的
國旗_______
4”BC,D
圖1圖2
(4)小健把針孔相機靠近旗桿頂上的國旗進行觀察,則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國旗的像
(變大/變小/不變)。
(5)通過探究,他們得到了以下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A.通過小孔形成的圓形光斑是像,通過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大孔形成的光斑與大孔的形狀有關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與孔到地面的距離有關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們都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1.(2分)下列有關聲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常見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來傳遞信息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個音叉,音叉發(fā)聲的音調會不同
C.設置噪聲監(jiān)測裝置可以減小噪聲
D.一同學敲擊課桌,另一同學耳朵貼在桌面上可分別聽到從桌子、空氣傳來的兩次聲音
【分析】(1)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2)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與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和
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與發(fā)聲體本身的結構、材料等有關;
(3)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4)聲音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有關。一般地,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最快,在液體中次之,
在空氣中傳播的最慢。
【解答】解:A、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的反射計算距離,傳遞信息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音叉振動幅度不同,故B錯誤;
C、噪聲監(jiān)測裝置只是監(jiān)測噪聲的,故C錯誤;
D、人耳區(qū)別兩次聲音需要間隔0.1s以上,另一同學耳朵貼在桌面上,兩次聲音到達時
間相差無幾,所以感到只有一次聲音。
故選:A?
【點評】本題是聲現象的綜合題,難度不大,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
2.(2分)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們在欣賞的時候,經常發(fā)現與物理知識息
息相關。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全文如下:“蓬頭稚子學垂綸,怕得魚驚不應人。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蓬頭稚子”是根據響度辨別“路人”是陌生人
②“借問”一一是“路人”的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
③“遙招手”一一是在聲音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④“怕得魚驚不應人”一一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1)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發(fā)聲體振動的
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大小,與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音色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
(4)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減弱。
【解答】解:①“蓬頭稚子”是根據音色辨別“路人”是陌生人的,故①錯誤:
②“借問”是“路人”的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故②正確;
③“遙招手”是為了不發(fā)出聲音,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④“怕得魚驚不應人”是怕水中的魚聽到聲音而受驚,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故選:C?
【點評】本題通過對一首古詩的理解,考查了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難度不大。
3.(2分)如圖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語音控制系統(tǒng)可通過網絡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
交互方式點播歌曲、了解天氣等,也可以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控制,以下說法中錯誤的
是()
A.音箱發(fā)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約340m/s
B.音箱靠揚聲器紙盆的振動發(fā)出聲音
C.當接收“大點兒聲”的指令后,紙盤振動加快
D.播放音樂時,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
【分析】(1)聲音在標準大氣壓和15℃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
(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
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
關: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解答】解:A、聲音在標準大氣壓和15℃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
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
C、“大點兒聲”目的是改變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
D、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區(qū)分聲音的三個特征以及聲音的利用,是聲學綜
合題。
4.(2分)在對環(huán)境聲音的監(jiān)測中,監(jiān)測器測出的甲、乙兩種聲音的特性如下表:
聲音聲音強弱的等級/dB頻率/Hz
甲502000
乙100500
經對比,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聲音的響度大于乙聲音的響度
B.甲聲音每秒的振動次數大于乙聲音每秒的振動次數
C.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乙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D.甲、乙兩種聲音都屬于噪聲
【分析】(1)響度表示聲音的大小,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頻率
越高的聲音的音調越高。
(2)聲音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
(3)從物理的角度看,噪聲是發(fā)聲體無規(guī)則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凡是
不利于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解答】解:
AB、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甲的頻率大于乙的頻率,故A錯誤;
C、聲音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故C錯誤;
D、因不能確定甲,也不知道甲、學習和工作、乙兩種聲音都屬于噪聲。
故選:Bo
【點評】此題涉及到聲速、頻率與音調的關系、響度與振幅的關系等,基礎性題目,難
度不大。
5.(2分)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冰給食品保鮮,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熱的原理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覺到涼爽,這是因為酒精汽化會放熱
C.一瓶水被冰箱冷凍后取出放一會兒,表面會變濕,這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北方的冬天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了水凝華放熱的原理
【分析】(1)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
叫升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p>
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固。
(2)六種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tài)變化有:凝固、
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溫防止食品變質,故A錯誤: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熱;
C、由于從冰箱取出的一瓶水,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發(fā)生液化;
D、冬天在菜窖中放幾桶水,凝固要放出熱量,故D錯誤。
故選:Co
【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各處
于什么狀態(tài);另外對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6.(2分)圖中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裝有少量碘顆粒,為了能較快地觀察到碘的升華現象又
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熱方式最合適的是(碘的熔點為113.7C,酒精燈外焰溫度約800℃)
()
A.用酒精燈外焰加熱B.浸入開水中
C.放在陽光下曬D.置于常溫下的空氣中
【分析】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考慮到溫度對實驗的影響,若直接把試管放
在酒精燈火焰上,會導致碘的熔化和沸騰,升華實驗無法進行。
【解答】解:AB、酒精燈火焰溫度高于碘的熔點和沸點,不利于研究碘的升華和凝華,
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但是可以發(fā)生升華現象,由于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故A不
符合題意;
CD、將被密封的碘顆粒放在陽光下曬或在常溫下觀察碘升華,效果不明顯、D不符合題
意。
故選:B。
【點評】此題考查了碘升華實驗方案的優(yōu)化,在設計實驗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原理科學,
還要保證實驗易操作,現象明顯。
7.(2分)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tài)。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
三種物態(tài)之間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i放熱rm
LJJ
A.甲為固態(tài),由甲到乙是熔化過程
B.乙為液態(tài),由丙到甲是升華過程
C.丙為氣態(tài),由乙到丙是凝固過程
D.乙為固態(tài),由丙到甲是汽化過程
【分析】(1)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叫凝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由氣
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
叫凝固。
(2)六種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tài)變化有:凝固、
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解:由圖知:丙到甲吸熱,乙到丙吸熱,甲為氣態(tài);
甲到乙是凝華過程,需要放熱,會吸熱,需要吸熱,ABC錯誤。
故選:D。
【點評】解決此類題目要知道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存在的狀態(tài),并且知道物態(tài)變化過程是
吸熱還是放熱。
8.(2分)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有關“白氣”
是什么()
A.它是小水珠,a處溫度較低,a處較濃
B.它是小水珠,b處溫度較高,b處較濃
C.它是水蒸氣,a處溫度較低,a處較濃
D.它是水蒸氣,b處溫度較高,b處較濃
【分析】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叫汽化。
【解答】解: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白氣”已不是水蒸氣;
液化是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壺嘴處溫度較高,也就不會出現“白氣”,故A正
確。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現象,掌握物態(tài)變化的本質以及液化的條件是解題的
關鍵。
9.(2分)目前家庭汽車越來越普及,以下跟汽車有關的熱現象中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水箱中加入適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點,防止水結冰脹破水箱
B.冬天排氣管冒的“白氣”,全部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晶
C.空調制冷時,制冷劑凝華吸熱、升華放熱,將車內的“熱”“搬”到車外
D.汽車玻璃內表面起“霧”影響行車安全,是車內水蒸氣汽化形成的小水滴
【分析】(1)許多物質水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水低;
(2)“白氣”不是氣,是小水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
(3)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過程放熱;液化的方法由降低溫度和壓縮
體積;物質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過程吸熱;
(4)汽車玻璃起“霧”是車內水蒸氣液化形成的,附著在內表面。
【解答】解:A、汽車水箱中加入適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點,故A正確;
B、冬天排氣管冒出的“白氣”,故B錯誤;
C、空調制冷時,發(fā)生汽化,在交換器內放熱液化,故C錯誤;
D、汽車玻璃起“霧”是車內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著在玻璃內表面。
故選:Ao
【點評】此題考查了生活中物態(tài)變化的判斷,是一道聯系實際的應用題,體現了物理知
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0.(2分)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按入槽內
水中,并固定位置,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
A.甲、乙瓶內水溫都不能達到100℃
B.甲瓶內水沸騰,乙瓶內水不沸騰
C.甲瓶內水不沸騰,乙瓶內水沸騰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騰
【分析】液體沸騰是有條件的,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xù)吸熱,二者缺一不可。甲瓶中
的水與水槽中的水溫度相同時沒有溫度差不能繼續(xù)吸熱,不能沸騰。乙瓶上端封閉,加
熱時瓶內水蒸氣增加,氣壓變大,沸點增大,不能達到沸點。
【解答】解:因為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是io(rc,所以槽中水沸騰時溫度是ioo℃。
甲瓶中水從槽內水中吸熱,這樣甲瓶中的水溫也能達到沸點,甲瓶中的水就無法吸熱;
雖然乙瓶中水溫同樣可達到io(rc,但乙瓶上端封閉,因為液體沸點隨液面上氣壓的增大
而增大.這樣乙瓶中水溫達不到沸點,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基礎題目。
11.(2分)下列都屬于光源的一組是()
A.太陽、月亮、播放節(jié)目的電視機屏幕
B.正在放映的電影屏幕、螢火蟲、恒星
C.恒星、螢火蟲、點燃的蠟燭
D.月亮、正在放映的電影屏幕、太陽
【分析】本身能發(fā)光的物體屬于光源,故分析四個選項中的物體是不是本身能發(fā)光即可
判斷。
【解答】A、月亮自身不能發(fā)光,該組不全是光源;
B、正在放映的電影銀幕自身不能發(fā)光,故B錯誤;
C、恒星、點燃的蠟燭自身都能夠發(fā)光,故C正確;
D、正在放映的電影銀幕,不是光源。
故選:Co
【點評】掌握光源的定義,我們看到很亮的物體不一定是光源,例如月亮、陽光下的小
鏡片,都不是光源,反射太陽光。
12.(2分)絕大多數魚類的體溫與周圍水溫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魚,為證實這
一點,可對水中月魚進行拍照()
A.可見光照相機B.紫外光成像儀
C.紅外照相機D.超聲波成像儀
【分析】紅外線具有熱效應,一切物體都會向外輻射紅外線,溫度越高的物體輻射的紅
外線越明顯。
【解答】解:由紅外線的特點可知,紅外線具有熱效應,溫度越高的物體輻射的紅外線
越明顯,其體溫比周圍水溫高,為了證實這一點,以達到對比的效果。
故選:Co
【點評】了解紅外線的熱效應,并能與實際的應用相聯系,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3.(2分)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激光
筆射向水中(如圖);②在A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濃糖水溶液,觀察到光線發(fā)生了彎
曲,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上述現象得出的結果,正確的是()
A.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
C.光在濃糖水里不能沿直線傳播
D.光的傳播需要介質
【分析】由現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線傳播;由現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
均勻混合物中,光的傳播路徑發(fā)生彎曲;由現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勻混合物中
光又沿直線傳播;分析三種情況得出實驗結論。
【解答】解:從①中我們發(fā)現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而②中的光線不再沿直線傳播不同
于①的是介質不再均勻,是由于經攪拌后,故可以得出。
故選:Ao
【點評】本題通過實驗驗證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通過此題提高自己分析實驗和解答實
驗的能力。
14.(2分)小明同學在課外用直徑不同的紙筒制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
外筒左側中央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點燃蠟燭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離,下列判斷正
確的是()
A.半透明紙上成的是整個蠟燭倒立的實像
B.像的形狀不是三角形,而是圓形的亮斑
C.增大蠟燭到小孔的距離并向右拉動內筒,像變大
D.其他不變,僅移動內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縮小的像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實像。
【解答】解:
A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而不是光斑,而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所以,
而不是整個蠟燭的實像。
C、像的大小和物體與小孔的距離:增大蠟燭到小孔的距離并向右拉動內筒,則無法確定
像變大還是變?。?/p>
D、其他不變,當小孔到光屏的距離大于物體與小孔的距離可成放大的像,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體是蠟燭,像的
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15.(2分)為了比較兩種新型保溫材料甲和乙的保溫效果,將這兩種保溫材料分別做成形
狀、結構、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溫筒,兩保溫筒內同時分別放置完全相同、溫度均為80℃
的恒溫源,每隔lOmin測量一次兩保溫筒外表面A點和B點處的溫度,根據記錄的實驗
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四個選項中,判斷不正確的是()
甲乙
A.可用單位時間內保溫筒外表面的溫度變化表示保溫效果
B.如果把兩保溫筒內80℃的恒溫源換成-18℃的恒溫源,其它條件不變,也可以比較
甲、乙兩種保溫材料的保溫效果
C.本實驗運用的方法和“探究聲音的傳播的條件”相同
D.乙材料的保溫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溫效果好
【分析】題目通過實驗分析探究材料的保溫性能,結合圖像分析得出保溫效果同時
【解答】解:A、恒溫源溫度高。熱量由恒溫源通過保溫材料向空氣中傳遞,所以可以用
單位時間內保溫筒外表面的溫度變化表示保溫效果;
B、如果把兩保溫筒內80℃的恒溫源換成-18℃的恒溫源,熱量由空氣通過保溫材料向
恒溫源,所以可以用單位時間內保溫筒外表面的溫度變化表示保溫效果;
C、本實驗主要運動控制變量法,所以C選項不正確;
D、根據圖像,所以保溫效果好。
故選C。
【點評】選擇題所注重基礎和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對科學探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
還考查學生對理論與實際差異的應變能力,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注重物理知識的應
用,從單向封閉走向多維開放。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6分)
16.(5分)如圖(a)小明將衣架懸掛在細繩的中央,當同伴小華用鉛筆輕輕敲擊衣架時,
此時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小明的耳中的。小明又將細繩的兩端分別繞在兩只手的食
指上,再用食指堵住雙耳,如圖(b),當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擊時,小明聽到衣架
發(fā)出的聲音的響度(填聲音的特性)變大“大“、"小"、“不變”)了,說明固
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小華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3s后聽到回聲,則小華距山
崖大約510m,(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
(a)(b)
【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在固體中傳播的效果
最好,其次是液體和氣體;
聲音傳播到山崖的時間為聽到回聲所用時間的一半,利用S=vt可求出小華離山崖的距
離。
【解答】解:小華用鉛筆輕輕敲擊衣架時,小明聽到了聲音;
小明將細繩的兩端分別繞在兩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雙耳,聲音是通過固體傳播
到耳中的,說明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由題知小華的聲音到達遠處山崖所用的時間為t=W且=5.5s,
2
則小華距山崖的距離為:s=vt=340m/sX1.3s=510m。
故答案為:空氣;響度;大;510。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聲音的傳播的理解和對速度公式的應用,屬于基礎題,難度不大。
17.(2分)用香樟樹葉卷成圓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響空氣柱(選填“樹
葉”或“空氣柱”)振動產生的?同一片葉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較大的筒,兩者相
比較高(選填“較高”、“較低”或“相同”)。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振動的快慢叫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解答】解:用香樟樹葉卷成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卷成小筒時空氣柱細,故小筒
吹出的音調較高。
故答案為:空氣柱;較高。
【點評】解決此類題目要結合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系進行分析解答,明確吹出的聲音是
由空氣柱振動產生是關鍵.
18.(4分)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測溫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來測定溫度溫,如圖甲、乙、
丙所示,三支溫度計的液柱示數分別為74℃、34℃、36.5
【分析】(1)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使用溫度計前:首先
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說要看清它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溫度范圍;然后看清
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個小格代表的值;
(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讀數時先看清是零上還是零下的,然后認清量程和分
度值,最后讀出示數。
【解答】解:(1)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
(2)甲圖中,溫度計上一個大格(代表10C)之間有10個小格,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
為1℃,液柱最高處在兩者之間,為-14C;
乙圖中,溫度計上一個大格(代表10℃)之間有10個小格,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
所以顯示的溫度高于6℃;
丙圖中,溫度計上一個大格(代表1℃)之間有10個小格,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0.5℃;
故答案為:熱脹冷縮;-14;36.5。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溫度計的原理和讀數方法,溫度計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測量工具,
需要掌握。
19.(4分)生活中處處有物態(tài)變化的現象,在下列各空中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1)夏天吃冰棒時偶爾會有冰棒粘嘴唇的現象,“粘”是因為嘴唇上的水發(fā)生了凝固
現象。
(2)舌尖上的美味離不開肉,從冰箱冷凍室里拿出的一塊凍肉,過一會兒看到其表面有
一層“白粉”凝華現象;
(3)在浴室洗熱水澡時發(fā)現衛(wèi)生間里的玻璃鏡面常變得模糊不清,這是液化現象:
(4)疫情期間,我們經常向雙手噴灑酒精進行消毒,噴灑在手上的酒精很快就變干上
化現象。
【分析】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叫凝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由氣態(tài)變
為液態(tài)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
固。
【解答】解:(1)吃冰棒時偶爾會有冰棒粘嘴唇的現象,是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
(2)從冰箱冷凍室里拿出一塊凍肉,空氣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凍肉凝結
成小冰晶,這一種凝華現象;
(3)洗熱水澡時,空氣中熱的水蒸氣比較多,這是液化現象;
(4)消毒酒精噴到手上后,會很快變干,即發(fā)生了汽化現象。
故答案為:(1)凝固;(2)凝華;(4)汽化。
【點評】本題考查物態(tài)變化的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關鍵要看
清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tài);另外對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
清晰的認識。
20.(4分)如圖所示,一次性打火機里的燃料是一種叫丁烷的物質,通常情況下呈氣態(tài),
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儲存在打火機里的。如果不小心將其摔壞,待里面的
液體剛消失時,立刻撿起殘骸冷(冷/熱),這是因為里面的液體迅速汽化(填
物態(tài)變化名稱)時要吸收(吸收/放出)大量的熱。
【分析】(I)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液化,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
縮體積兩種;
(2)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熱。
【解答】解:(1)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式,氣體打火機里的丁烷氣
體;
(2)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熱,所以如果不小心將其摔壞,立刻撿起殘骸。
故答案為:壓縮體積;冷;汽化。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液化方法以及汽化吸熱的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
題。
21.(5分)如圖所示,燒瓶內的水已沸騰,現將玻璃管插入試管并置于水槽的冷水中:
(1)觀察發(fā)現,燒瓶內的水量不斷減少,試管中的水量不斷增加。(填“增加”、
“減少”或“不變”);
(2)觀察發(fā)現,甲溫度計讀數不變,乙溫度計讀數升高(填“升高”、“降低”
或“不變);
(3)由試管中的水量及乙溫度示數變化情況,說明氣體液化放熱。
【分析】(1)液體沸騰時溫度不變,但需要繼續(xù)吸熱;
(2)水蒸氣遇冷液化,放出熱量。
【解答】解:
(1)這個過程中燒瓶中的水不斷沸騰,水變?yōu)樗魵猓詿械乃粩鄿p少;
(2)燒瓶內的水已沸騰,水沸騰后,所以甲溫度計的示數不變,進入冷水槽中,由于液
化放熱;
(3)試管中增加的水量,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是因為氣體液化過程中放熱。
故答案為:(1)減??;增加;升高。
【點評】該題通過實驗考查了液體沸騰的條件以及液化放熱等知識,要求學生能夠通過
現象分析物理道理。
22.(4分)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小剛同學發(fā)明了一種“神奇恒溫杯”,他在雙層
玻璃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海波。開水倒入杯中后,并能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這是因
為海波從水中吸熱(填“吸熱”或“放熱”)發(fā)生了熔化(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現
象。同時說明海波是一種晶體(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和凝固點是
48
【分析】物質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熱。物質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
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熱。物質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固,凝固過程要放出熱量;晶體由
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解答】解:海波的熔點和凝固點為48℃,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會吸收熱量,
當水的溫度下降到48℃以下時,在此過程中水能較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是晶體。故答
案為:吸熱;晶體。
【點評】物態(tài)變化問題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留心觀察生活,
本題也體現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23.(2分)在汽車行業(yè),“熱融緊固”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如圖所示;②螺釘尖端與板材表
面摩擦生熱,板材局部變軟,③螺紋完全擰入板材后螺釘停止轉動,板材局部凝固
(物質變化名)牢牢套住螺釘,利用該技術,銅螺釘可以擰入表格中鋁物質制作的
板材。
①②③
【分析】(1)物質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做熔化;物質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做凝固;
(2)根據銅、鐵、鋁的熔點分析。
【解答】解:螺紋完全擰入板材后螺釘停止轉動,板材局部的溫度變低,牢牢套住螺釘;
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銅的熔點為1083℃,鋁的熔點低于銅的熔點,可以擰入鋁物質制
作的板材。
故答案為:凝固;鋁。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態(tài)變化的理解與應用,要注意學會比較不同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
難度不大。
24.(3分)國慶夜晚,金雞湖畔,路燈下的五星紅旗紅的耀眼,燈籠內置發(fā)光的白色LED
燈。國旗看起來“紅”是因為國旗表面反射紅光,燈籠看起來“紅。是因為燈籠
能透過紅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
光決定的。
【解答】解:國旗看起來“紅”是因為國旗表面反射紅光,所以呈現紅色;
燈籠看起來“紅”,是因為燈籠能透過紅光。
故答案為:反射;紅;吸收。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不透明物體能反射與它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
與物體顏色不同的色光被物體吸收;透明物體能透過與它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與物體
顏色不同的色光被物體吸收,是一道基礎題。
25.(3分)一些槍械上的瞄準器裝有夜視儀,這利用的是紅外線;適當的紫外線照
射可促進人體骨骼生長和有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上述兩空均選填“紅外線”或“紫外
線”);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時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分析】(1)紅外線的熱作用比較強,制成熱譜儀、夜視儀、電視遙控器等;
(2)紫外線的作用有:①化學作用:消毒殺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③熒光效應:使熒光物質發(fā)光,例如驗鈔機;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解答】解:(1)夜間人的體溫比野外草木、巖石的溫度高,人們根據這個原理制成了
夜視儀;
(2)紫外線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適當的紫外線照射可促進人體骨骼生長;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故答案為:紅外線;紫外線。
【點評】本題考查紅外線以及紫外線的應用,光合作用能量的轉化,難度不大。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34分)
26.(6分)某實驗小組用一把鋼尺、示波器、話筒等儀器研究聲音的有關問題。裝置如圖,
具體步驟如下:
a.將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b.不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增加撥動鋼尺的力度,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c.使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使用步驟b中的力度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請完成下列問題:
(1)撥動鋼尺,鋼尺才能發(fā)出聲音,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改變鋼尺伸出的長度,鋼尺的振動快慢會改變,示波器的波形也會改變??梢?,它
決定著音調的高低。如果示波器波形顯示聲音的頻率為60Hz,則此時鋼尺在1分鐘
內振動3600次。
(3)通過步驟a和b可以研究振幅和響度的關系。
(4)三個步驟中實驗小組記錄的波形如甲乙丙三個圖所示,按照步驟從先到后的順序排
【分析】(1)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音調與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是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
物理量,1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符號Hz;
(3)研究振幅和響度的關系時,要控制鋼尺振動的頻率不變;
(4)根據三個實驗步驟改變的因素,通過比較得出結論。
【解答】解:
(1)把長鋼尺緊緊壓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2)頻率是指發(fā)聲體振動的快慢的物理量,發(fā)聲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頻率越低;所
以頻率決定著音調的高低。
示波器波形顯示聲音的頻率為60Hz,則此時鋼尺在1分鐘內振動的次數為:60MX60s
=3600次。
(3)探究振幅與響度的關系時,要控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不變,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故選擇步驟a和b。
(4)實驗步驟b增大撥動鋼尺的力度,鋼尺振動的振幅增大;步驟c縮短了鋼尺伸出桌
面的長度,音調升高,正確順序為乙、甲、丙。
故答案為:(1)振動;(2)音調;(3)a;bo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征等知識,以及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聲
音特征的因素,綜合性強,難度不大。
27.(7分)超聲波是頻率超過人類聽覺上限的聲波,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能夠穿透玻璃、
鋁、不銹鍋或塑料等。目前(SenselD)已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手機解鎖,與傳統(tǒng)指紋識
別不同,并根據接收到的反射超聲波分析得出指紋的信息,進行比對解鎖超聲波掃描能
夠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響,從而提供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Hesperetin-Standard-生命科學試劑-MCE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板筋件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天水師范學院《化工設計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汕尾職業(yè)技術學院《電視新聞制作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石油大學《檔案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門頭房租賃合同范本
- 施工承包安全協(xié)議書范本
- 中國西餐香腸火腿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危險化學品重點縣專家指導服務手冊》
- 亞洲硅業(yè)(青海)有限公司1000噸-年氣相白炭黑項目環(huán)評報告
- -11體育單招核心 1700 單詞
- 大學課件-工廠化育苗(全套)
- SB/T 10843-2012金屬組合貨架
- 最佳科主任上臺發(fā)言稿(5篇)
- 整套教學課件《特殊教育概論》
- 風險分級管控措施清單(路面工程)
- 最新醫(yī)療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學校衛(wèi)生監(jiān)督協(xié)管巡查記錄
- 財務管理法律風險防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