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1頁
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2頁
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3頁
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4頁
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屬于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有()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B.世界是否運動發(fā)展變化的問題C.世界的發(fā)展變化是否有規(guī)律的問題D.世界本原是一個還是二個的問題2.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在于是否承認()A.社會歷史是發(fā)展變化的 B.社會歷史是人們自覺活動的結果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杰出人物在社會歷史上有重要作用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屬于()A.本質和現(xiàn)象的關系 B.內容和形式的關系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可能和現(xiàn)實的關系4.下列各項比喻新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的是()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D.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5.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理論基礎是()A.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 B.內容和形式辯證關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定辯證關系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6.實現(xiàn)意識對物質反作用的根本途徑是()A.學習書本知識 B.進行社會調查C.參加社會實踐 D.研究實際情況7.“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這是一種()A.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C.舊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8.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A.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 B.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C.感覺—知覺—表象 D.概念—判斷—推理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形象性,另一個是()A.能動性 B.間接性C.客觀性 D.直接性10.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因為()A.真理就是客觀規(guī)律,與人的階級地位無關B.真理具有客觀性,包含著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C.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是不斷發(fā)展的D.真理是具體的,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11.下列各項屬于技術社會形態(tài)序列的是()A.原始社會 B.農業(yè)社會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12.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是()A.社會改革 B.階級斗爭C.社會基本矛盾 D.科學技術革命13.下列關于人的本質的表述,只涉及人與動物根本區(qū)別的是()A.勞動是人的本質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C.人的本質是人的全部屬性的總和 D.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然屬性的總和14.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受歷史條件的制約。這種觀點是說()A.人民群眾不能推動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B.人民群眾不能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歷史C.人民群眾不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D.人民群眾不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l5.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生產商品的()A.社會勞動時間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剩余勞動時間 D.個別勞動時間16.馬克思主義產生于()A.18世紀90年代初期B.19世紀40年代中期C.19世紀70年代末期D.19世紀80年代中期17.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是()A.認真閱讀經典原著B.深入進行調查研究C.理論聯(lián)系實際D.善于獨立思考18.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A.人們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B.無產階級的世界觀C.唯物主義的世界觀D.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9.物質的唯一特性是.()A.客觀實在性B.不可逆性C.可知性D.伸張性20.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A.唯物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B.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觀點C.運動和靜止相統(tǒng)一的觀點D.聯(lián)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21.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fā),走自己的路。這體現(xiàn)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tǒng)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tǒng)一C.事物發(fā)展的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D.事物發(fā)展的內因和外因的統(tǒng)一22.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離開了肯定就沒有否定,離開了否定也就沒有肯定。這是一種()A.相對主義詭辯論觀點B.唯物辯證法觀點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折衷主義觀點23.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A.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wěn)定的B.內容是相對穩(wěn)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C.內容和形式都處在不停的顯著變動中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后于形式的變化24.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表明()A.只要參加實踐活動就能獲得理論認識B.每個人的認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C.一切認識歸根到底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D.書本上的知識不是從實踐中得來的25.駁斥不可知論最有力的論據(jù)是()A.指出物質是可以通過感覺感知的B.指出感性認識可以上升到理性認識C.指出入的認識可以通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D.指出通過實踐可以證明人能夠正確認識客觀世界26.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強調()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B.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C.書本上的知識不能指導實踐D.一切知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27.社會存在是指()A.生產力各要素的總和B.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D.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28.自然科學屬于現(xiàn)代生產力系統(tǒng)的要素,這是因為()A.它是對自然界的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B.它滲透于生產力系統(tǒng)諸要素中并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C.它能把生產力系統(tǒng)中的其他要素組合成統(tǒng)一整體D.它是構成現(xiàn)代生產力系統(tǒng)的獨立的實體性因素29.以宏觀的經濟運行形式為基礎,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tài)是()A.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B.無階級社會、階級社會、無階級社會C.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公有制社會D.古代社會、近代社會、現(xiàn)代社會30.階級產生的根本前提是()A.用暴力掠奪他人財產B.用特權侵吞公社財產C.由于生產力發(fā)展而出現(xiàn)剩余產品D.由于產品分配不公而出現(xiàn)兩極分化31.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32.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B.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斗爭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D.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33.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涼。由于人口劇增,生產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經過半個世紀的開墾,北大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造成了許多生態(tài)問題。現(xiàn)在,黑龍江墾區(qū)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說明()A.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tài)為歸宿B.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C.人們應合理地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D.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句話是一種()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C.形而上學的觀點D.相對主義的觀點35.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因為()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B.原因必然引起結果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36.判斷一種觀點對錯的依據(jù)是()

A.偉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眾人意見

D.社會實踐

37.理解全部人類歷史的鑰匙,應當從()

A.階級斗爭發(fā)展史中去尋找

B.生產勞動發(fā)展史中去尋找

C.地理環(huán)境變遷史中去尋找

D.政治制度演變史中去尋找

38.地理環(huán)境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主要通過()

A.對人的生理結構的影響來實現(xiàn)

B.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來實現(xiàn)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來實現(xiàn)

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來實現(xiàn)

39.階級實質上是一個()A.思想范疇B.經濟范疇C.政治范疇D.文化范疇40.馬克思主義誕生于()

A.十六世紀中葉B.十七世紀中葉C.十八世紀中葉D.十九世紀中葉

41.通常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稱為()

A.合理內核B.基本內核C.精髓D.核心

4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表明:()

A.意識是人腦自生的B.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C.人腦是意識的源泉D.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43.只承認靜止,不承認運動的觀點是()

A.主觀唯心主義B.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C.形而上學D.客觀唯心主義

44.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

A.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B.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C.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對立D.真理與謬誤的對立

4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因為它是()

A.人的自覺活動B.多數(shù)人參與的活動

C.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活動D.社會性的活動

46.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中首要的基本關系是()

A.實踐關系B.認識關系C.價值關系D.審美關系

47.國家是代表()

A.少數(shù)剝削階級利益的B.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

C.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D.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

48.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突出地表現(xiàn)在()

A.社會意識可以超前于社會存在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D.社會意識諸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

49、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問題B.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lián)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關于人的本質問題50、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的標準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可知論與不可知論D.一元論和二元論51.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的標準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反映論和先驗論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52.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A.實踐性B.運動性C.物質性D.客觀性5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一著名詩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tǒng)一B.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C.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D.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tǒng)一54.“舊唯物主義是半截子的唯物主義”,這是指()A.舊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B.舊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C.舊唯物主義是機械唯物主義D.舊唯物主義是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法55.既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分化統(tǒng)一的歷史前提,又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tǒng)一起來的現(xiàn)實基礎,這指的是()A.運動B.實踐C.精神生產D.物質生產56.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A.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B.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C.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穩(wěn)定的聯(lián)系D.事物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57.柏拉圖的“理念論”是()的理論A.唯物主義B.二元論C.唯心主義D.懷疑論5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边@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C.事物的發(fā)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59.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60.辯證法的否定即“揚棄”,它的含義是指()A.拋棄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組合C.純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61.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狀態(tài)C.結構和功能D.源泉和動力62.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A.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C.抽象與具體的關系D.唯心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系63.對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這說明()A.意識是主體的自由創(chuàng)造B.意識不受客體影響C.意識受主體狀況的影響D.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64.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A.否定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B.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guī)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識的能動活動D.證明了意識可以在高度發(fā)展的物質中產生65.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是()A.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B.在實踐中自己探索C.循序漸進D.理論聯(lián)系實際66.“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法是()A.歸納與演繹B.分析與綜合C.抽象到具體D.實踐到認識67.辯證思維方法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是()A.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B.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C.思維生成現(xiàn)實具體的過程D.在思維中形成“多種規(guī)定的統(tǒng)一”的過程68.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斗爭的焦點在于是否承認()A.事物是客觀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C.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D.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69.區(qū)分新舊事物的標志在于看它們()A.是不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xiàn)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點D.是不是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承認70.有的哲學家認為,因果聯(lián)系是由于人們多次看到兩組現(xiàn)象前后相隨而形成的心理習慣。這種觀點屬于()A.唯物主義決定論B.唯心主義非決定論C.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D.相對主義詭辯論71.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A.內容是相對穩(wěn)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B.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wěn)定的C.內容和形式都是處在不停的顯著運動狀況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后于形式的變化72.在現(xiàn)實中還沒有充分的根據(jù),也不具備一定的條件,在目前不能實現(xiàn)的,屬于()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現(xiàn)實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73.度是()A.事物的質量和數(shù)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質的穩(wěn)定性的數(shù)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穩(wěn)定性的范圍D.事物發(fā)生變化的關節(jié)點74.《壇經》“時有風吹幡動,----僧曰風動,---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菽荜P于運動的觀點是()A.運動是物質之根本屬性B.運動與物質不可分C.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D.精神是運動的主體75.從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角度看,物質的惟一特性是()A.運動性B.客觀實在性C.不可分性D.時空性76.實踐是指()A.個人的生活活動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動C.人有目的的、達到真理性的認識活動D.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xiàn)實世界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77、唯物主義哲學發(fā)展的三個基本歷史形態(tài)是()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庸俗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B.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C.奴隸社會時期的唯物主義、封建社會時期的唯物主義、資本主義時期的唯物主義。D.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78.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A.掌握這一正確的哲學理論B.鍛煉邏輯思維能力C.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D.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練習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屬于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有(A)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B.世界是否運動發(fā)展變化的問題C.世界的發(fā)展變化是否有規(guī)律的問題D.世界本原是一個還是二個的問題2.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在于是否承認(C)A.社會歷史是發(fā)展變化的 B.社會歷史是人們自覺活動的結果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杰出人物在社會歷史上有重要作用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屬于(C)A.本質和現(xiàn)象的關系 B.內容和形式的關系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可能和現(xiàn)實的關系4.下列各項比喻新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的是(B)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D.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5.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理論基礎是(D)A.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 B.內容和形式辯證關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定辯證關系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6.實現(xiàn)意識對物質反作用的根本途徑是(C)A.學習書本知識 B.進行社會調查C.參加社會實踐 D.研究實際情況7.“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這是一種(C)A.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C.舊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8.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A)A.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 B.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C.感覺—知覺—表象 D.概念—判斷—推理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形象性,另一個是(D)A.能動性 B.間接性C.客觀性 D.直接性10.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因為(A)A.真理就是客觀規(guī)律,與人的階級地位無關B.真理具有客觀性,包含著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C.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是不斷發(fā)展的D.真理是具體的,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11.下列各項屬于技術社會形態(tài)序列的是(B)A.原始社會 B.農業(yè)社會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12.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是(B)A.社會改革 B.階級斗爭C.社會基本矛盾 D.科學技術革命13.下列關于人的本質的表述,只涉及人與動物根本區(qū)別的是(A)A.勞動是人的本質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C.人的本質是人的全部屬性的總和 D.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然屬性的總和14.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受歷史條件的制約。這種觀點是說(B)A.人民群眾不能推動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B.人民群眾不能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歷史C.人民群眾不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D.人民群眾不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l5.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生產商品的(B)A.社會勞動時間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剩余勞動時間 D.個別勞動時間16.馬克思主義產生于(B)A.18世紀90年代初期B.19世紀40年代中期C.19世紀70年代末期D.19世紀80年代中期17.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是(C)A.認真閱讀經典原著B.深入進行調查研究C.理論聯(lián)系實際D.善于獨立思考18.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D)A.人們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B.無產階級的世界觀C.唯物主義的世界觀D.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9.物質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觀實在性B.不可逆性C.可知性D.伸張性20.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D)A.唯物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B.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觀點C.運動和靜止相統(tǒng)一的觀點D.聯(lián)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21.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fā),走自己的路。這體現(xiàn)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tǒng)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tǒng)一C.事物發(fā)展的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D.事物發(fā)展的內因和外因的統(tǒng)一22.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離開了肯定就沒有否定,離開了否定也就沒有肯定。這是一種(B)A.相對主義詭辯論觀點B.唯物辯證法觀點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折衷主義觀點23.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A)A.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wěn)定的B.內容是相對穩(wěn)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C.內容和形式都處在不停的顯著變動中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后于形式的變化24.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表明(C)A.只要參加實踐活動就能獲得理論認識B.每個人的認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C.一切認識歸根到底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D.書本上的知識不是從實踐中得來的25.駁斥不可知論最有力的論據(jù)是(D)A.指出物質是可以通過感覺感知的B.指出感性認識可以上升到理性認識C.指出入的認識可以通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D.指出通過實踐可以證明人能夠正確認識客觀世界26.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是強調(D)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B.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C.書本上的知識不能指導實踐D.一切知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27.社會存在是指(D)A.生產力各要素的總和B.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D.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28.自然科學屬于現(xiàn)代生產力系統(tǒng)的要素,這是因為(A)A.它是對自然界的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B.它滲透于生產力系統(tǒng)諸要素中并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C.它能把生產力系統(tǒng)中的其他要素組合成統(tǒng)一整體D.它是構成現(xiàn)代生產力系統(tǒng)的獨立的實體性因素29.以宏觀的經濟運行形式為基礎,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tài)是(A)A.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B.無階級社會、階級社會、無階級社會C.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公有制社會D.古代社會、近代社會、現(xiàn)代社會30.階級產生的根本前提是(C)A.用暴力掠奪他人財產B.用特權侵吞公社財產C.由于生產力發(fā)展而出現(xiàn)剩余產品D.由于產品分配不公而出現(xiàn)兩極分化31.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D)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32.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不曾存在(B)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B.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斗爭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D.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33.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涼。由于人口劇增,生產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經過半個世紀的開墾,北大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造成了許多生態(tài)問題。現(xiàn)在,黑龍江墾區(qū)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說明(C)A.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tài)為歸宿B.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C.人們應合理地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D.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边@句話是一種(A)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C.形而上學的觀點D.相對主義的觀點35.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因為(A)A.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B.原因必然引起結果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36.判斷一種觀點對錯的依據(jù)是(D)

A.偉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眾人意見

D.社會實踐

37.理解全部人類歷史的鑰匙,應當從(B)

A.階級斗爭發(fā)展史中去尋找

B.生產勞動發(fā)展史中去尋找

C.地理環(huán)境變遷史中去尋找

D.政治制度演變史中去尋找

38.地理環(huán)境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主要通過(D)

A.對人的生理結構的影響來實現(xiàn)

B.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來實現(xiàn)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來實現(xiàn)

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來實現(xiàn)

39.階級實質上是一個(B)A.思想范疇B.經濟范疇C.政治范疇D.文化范疇40.馬克思主義誕生于(D)

A.十六世紀中葉B.十七世紀中葉C.十八世紀中葉D.十九世紀中葉

41.通常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稱為(A)

A.合理內核B.基本內核C.精髓D.核心

4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表明:(D)

A.意識是人腦自生的B.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C.人腦是意識的源泉D.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43.只承認靜止,不承認運動的觀點是(C)

A.主觀唯心主義B.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C.形而上學D.客觀唯心主義

44.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B)

A.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B.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C.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對立D.真理與謬誤的對立

4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因為它是(C)

A.人的自覺活動B.多數(shù)人參與的活動

C.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活動D.社會性的活動

46.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中首要的基本關系是(A)

A.實踐關系B.認識關系C.價值關系D.審美關系

47.國家是代表(D)

A.少數(shù)剝削階級利益的B.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

C.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D.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

48.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突出地表現(xiàn)在(B)

A.社會意識可以超前于社會存在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D.社會意識諸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

49、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C)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問題B.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lián)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關于人的本質問題50、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A)的標準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可知論與不可知論D.一元論和二元論51.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C)的標準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反映論和先驗論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52.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C)A.實踐性B.運動性C.物質性D.客觀性5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一著名詩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tǒng)一B.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C.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D.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tǒng)一54.“舊唯物主義是半截子的唯物主義”,這是指(B)A.舊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B.舊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C.舊唯物主義是機械唯物主義D.舊唯物主義是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法55.既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分化統(tǒng)一的歷史前提,又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tǒng)一起來的現(xiàn)實基礎,這指的是(D)A.運動B.實踐C.精神生產D.物質生產56.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C)A.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B.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C.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穩(wěn)定的聯(lián)系D.事物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57.柏拉圖的“理念論”是(C)的理論A.唯物主義B.二元論C.唯心主義D.懷疑論5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薄胺剂中氯~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边@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C.事物的發(fā)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59.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D)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60.辯證法的否定即“揚棄”,它的含義是指(D)A.拋棄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組合C.純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61.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D)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狀態(tài)C.結構和功能D.源泉和動力62.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D)A.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C.抽象與具體的關系D.唯心辯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