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初級(師)(臨床血液學)-試卷2_第1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初級(師)(臨床血液學)-試卷2_第2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初級(師)(臨床血液學)-試卷2_第3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初級(師)(臨床血液學)-試卷2_第4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初級(師)(臨床血液學)-試卷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初級(士)(臨床血液學)-試卷2

(總分:62.00,做題時間:90分鐘)

一、A1型題(總題數(shù):24,分數(shù):48.00)

1.血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

(分數(shù):2.00)

A.血液和造血組織V

B.血液疾病

C.血液病患者

D.造血器官

E.造血干細胞及造血細胞

解析:解析:血液學是醫(yī)學科學的一個獨立的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血液和造血組織,包括研究血液

中有形成分形態(tài)的血細胞形態(tài)學;研究細胞的來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細胞生理學;研究血細胞組

成、結(jié)構(gòu)、代謝和血漿成分的血液生化學;研究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學;研究血液病遺傳方

式和信息傳遞的遺傳血液學;研究血液流動性和血細胞變形性的血液流變學:研究實驗技術(shù)和建立實驗方

法的實驗血液學。

2.有人稱之謂“打掃戰(zhàn)場的清道夫”的細胞是

(分數(shù):2.00)

A.淋巴細胞

B.中性粒細胞

C.嗜酸性粒細胞

D.單核細胞J

E.嗜堿性粒細胞

解析:解析: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在1910年后才有報道,此類細胞不但能吞噬一般的細菌,而且能吞噬

較難殺滅的特殊細菌(如結(jié)核桿菌、麻風桿菌),也能吞噬較大的真菌和單細胞寄生蟲,故有人稱之謂“打

掃戰(zhàn)場的清道夫”。

3.人體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

(分數(shù):2.00)

A.肝臟

B.脾臟

C.骨髓V

D.淋巴器官

E.胸腺

解析:解析:人體出生后,正常情況下,骨髓是生成紅系、粒系和巨核系細胞的唯一場所,同時也生成淋

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而其他的造血器官包括胸腺、脾、淋巴結(jié)等淋巴組織,成為終身制造淋巴細胞的場

所。

4.下列物質(zhì)中對骨髓所有造血細胞盼增殖、分化都有調(diào)控作用的是

(分數(shù):2.00)

A.IL-2

B.IL-3

C.IL-4

D.IL-6J

E.G-CSF

解析:解析:白介素-6(IL-6)對骨髓所有造血細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調(diào)控作用。

5.人體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分數(shù):2.00)

A.卵黃囊V

B.脾臟

C.胸腺

D.肝臟

E.骨髓

解析:解析:中胚葉造血期造血大約在人胚發(fā)育第2周開始,到人胚第9周時止。卵黃囊壁上的胚外中胚

層細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這些細胞聚集成團稱為血島。血島是人類最初的造血

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而發(fā)生的原基。

6.人體內(nèi)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細胞是

(分數(shù):2.00)

A.粒系祖細胞

B.紅系祖細胞

C.造血干細胞V

D.T淋巴系祖細胞

E.巨核系祖細胞

解析:解析:造血干細胞是一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進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細胞。

7.紅細胞起源于

(分數(shù):2.00)

A.原始紅細胞

B.肝臟

C.早幼紅細胞

D.巨噬細胞

E.骨髓造血干細胞V

解析:解析:出生后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chǎn)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chǎn)生淋巴細胞和

單核細胞。

8.3-6個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分數(shù):2.00)

A.骨髓

B.脾臟

C.卵黃囊

D.肝臟J

E.胸腺

解析:解析:3?6個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胎肝。

9.不符合原始細胞?般形態(tài)學規(guī)律的是

(分數(shù):2.00)

A.胞體大,但核漿比例小J

B.細胞核內(nèi)見明顯的核仁

C.胞質(zhì)中一般無顆粒

D.核染色細致均勻

E.核膜不明顯

解析:解析:原始細胞胞體大,核漿比例大。

10.主要產(chǎn)生TNF-a的細胞是

(分數(shù):2.00)

A.中性粒細胞

B.單核-巨噬細胞V

C.漿細胞

D.淋巴細胞

E.以上均不是

解析:解析:TNF-a主要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產(chǎn)生。在體外,許多細胞能產(chǎn)生TNF-a,如單核巨噬細胞、

NK細胞、T細胞、B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一些腫瘤細胞等。

11.下列血細胞發(fā)育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描述正確的是

(分數(shù):2.00)

A.細胞體積由小變大

B.核漿比例由小到大

C.核仁由無到有

D.核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由緊密粗糙到疏松細致

E.胞質(zhì)顆粒從少到多7

解析:解析:血細胞發(fā)育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是細胞體積由大變小,核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由疏松細致到緊密粗糙,核

仁由無到有,核漿比例由大到小,胞質(zhì)顆粒從少到多.

12.骨髓增殖性疾病時肝、脾、淋巴結(jié)等重新恢復造血功能,屬于

(分數(shù);2.00)

A.中胚葉造血期

B.肝臟造血期

C.淋巴器官造血

D.髓外造血V

E.骨髓造血

解析:解析:在生理情況下,出生2個月后,嬰兒的肝、脾、淋巴結(jié)等已不再制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

板。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其

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

13.參與造血正向調(diào)控的細胞因子是

(分數(shù):2.00)

A.干細胞因子和轉(zhuǎn)化生長因子

B.干細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J

C.干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

D.干細胞因子和干擾素

E.集落刺激因子和轉(zhuǎn)化生長因子

解析:解析:造血干細胞的調(diào)控、增殖、分化過程需要一系列的造血細胞生長因子的參與。造血正向調(diào)控

的細胞因子包括:干細胞因子(SCF)、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細胞介素(IL)、紅細胞生成素(EP0)、血小

板生成素(TPO)。其他細胞因子包括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和2(IGF)、肝細胞生長因子(HGF)、血小板衍生

生長因子(PDGF)等。

14.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區(qū)域下列不符合的是

(分數(shù):2.00)

A.胸骨

B.脊椎骨

C.肋骨

D.下肢股骨遠心端V

E.顱骨

解析:解析:骨髓是出生后唯一產(chǎn)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其中紅

骨髓具有活躍造血功能,成人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長管骨近心端。

15.造血干細胞出現(xiàn)的表面標志是

(分數(shù):2.00)

A.CD34、CD38、Thy-1V

B.CD34,CD36、C-kit

C.CD34、CD38,c-kit

D.CD33、CD34,Thy-1

E.CD33、CD34、c-kit

解析:解析:造血干細胞是一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進一步分化能力的造血細胞,絕大多數(shù)表達CD34、

CD38和Thy-1。

16.正常骨髓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例大約是

(分數(shù):2.00)

A.1:1

B.2:1

C.3:1

D.(2~4):1J

E.4:1

解析:解析:骨髓增生程度為有核細胞增生活躍,粒/紅細胞系統(tǒng)為2?4:1。

17.下列各階段細胞哪種不具有有絲分裂能力

(分數(shù):2.00)

A.早幼粒細胞

B.嗜酸性晚幼粒細胞V

C.原始單核細胞

D.中幼紅細胞

E.幼稚淋巴細胞

解析:解析:嗜酸性晚幼粒細胞中無染色質(zhì),故不具有有絲分裂能力。

18.溶血性貧血外周血涂片檢查最可能出現(xiàn)

(分數(shù):2.00)

A.口形紅細胞

B.高色素大紅細胞

C.鐮狀紅細胞

D.嗜多色性紅細胞V

E.低色素小紅細胞

解析:解析:成熟紅細胞出現(xiàn)嗜多色性紅細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躍,常見于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

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增生性貧血。

19.臨床上成人最為常用的骨穿部位是哪個

(分數(shù):2.00)

A.胸骨

B.肋骨

C.脛骨

D.顱骨

E.骸骨J

解析:解析:穿刺部位選擇一般要從以下兒個方面考慮:①骨髓腔中紅髓要豐富;②穿刺部位應(yīng)淺表、

易定位;③應(yīng)避開重要臟器。故臨床上成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骼骨上棘(包括骼骨前、骼骨后上棘)。

20.正常骨髓象,幼紅細胞約占有核細胞的

(分數(shù):2.00)

A.10%

B.20%J

C.30%

D.40%

E.50%

解析:解析:正常骨髓象,幼紅細胞約占有核細胞的20%。

21.胞體直徑12—20u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質(zhì)開始聚集,核仁可見或消

失。胞質(zhì)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nèi)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POX染色陽性。這是

(分數(shù):2.00)

A.原粒細胞

B.中幼粒細胞J

C.早幼粒細胞

D.幼單細胞

E.幼淋細胞

解析:解析:正常中幼粒細胞的形態(tài)是胞體直徑12?20u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

核染色質(zhì)開始聚集,核仁可見或消失。胞質(zhì)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nèi)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

胺藍顆粒。POX染色:陽性。

22.胞質(zhì)淡紅色,充滿粗大、均勻、排列緊密的橘紅色顆粒,此種細胞是

(分數(shù):2.00)

A.晚幼粒細胞

B.中性粒細胞

C.淋巴細胞

D.中幼紅細胞

E.嗜酸性粒細胞J

解析:解析:嗜酸性粒細胞胞質(zhì)淡紅色,充滿粗大、均勻、排列緊密的橘紅色顆粒。

23.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的禁忌證是

(分數(shù):2.00)

A.脂質(zhì)沉積病

B.肝硬化患者

C.脾功能亢進

D.晚期妊娠的孕婦V

E.腫瘤患者

解析:解析: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禁忌證: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ㄑ巡。砥谌焉锏脑?/p>

婦。

24.骨髓取材、制片滿意的指標是

(分數(shù):2.00)

A.抽取的骨髓液量應(yīng)<0.5ml

B.骨髓細胞分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30%

C.顯微鏡下涂片可見巨核細胞、成骨細胞、網(wǎng)狀細胞等V

D.抽取骨髓液后制片應(yīng)快速吹干血膜,固定

E.抽吸骨髓液時患者應(yīng)無不適感

解析:解析:骨髓取材、制片滿意的指標是:抽吸骨髓液時患者有特殊的痛感;抽取的骨髓液量一般<

0.2ml;顯微鏡下涂片可見巨核細胞、漿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網(wǎng)狀細胞等:抽取骨髓液后制片應(yīng)

自然干燥,以免細胞變形;骨髓中中性桿狀核粒細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桿狀核粒細

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比值。

二、A2型題(總題數(shù):2,分數(shù):4.00)

25.某患者,男28歲,持續(xù)發(fā)熱10余天,原因不明,肝脾腫大,應(yīng)做的檢查是

(分數(shù):2.00)

A.血常規(guī)

B.尿常規(guī)

C.生化檢查

D.血凝檢查

E.骨髓檢查V

解析:解析:骨髓檢查的適應(yīng)證有:外周血細胞成分及形態(tài)異常,如一系、二系、三系增多或減少,外周

血出現(xiàn)原始、幼稚細胞等異常細胞;不明原因的發(fā)熱、肝、脾、淋巴結(jié)腫大。

26.某患者,男,37歲,臨床表現(xiàn)為長期不規(guī)則發(fā)熱、原因不明進行性脾大、消瘦、貧血,白細胞減少及

血清球蛋白增高等。應(yīng)做進一步的檢查是

(分數(shù):2.00)

A.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

B.生化檢查檢測血清鐵

C.顯微鏡下涂片可見巨核細胞、成骨細胞、網(wǎng)狀細胞等

D.骨髓穿刺檢查病原體V

E.外周血涂片察看有無瘧原蟲

解析:解析:長期不規(guī)則發(fā)熱、脾大、消瘦、貧血、白細胞減少及血清球蛋白增高等符合黑熱病臨床指

征,骨髓穿刺鏡下巨噬細胞增多,胞質(zhì)內(nèi)含有無鞭毛的杜利體可確診。

三、B1型題(總題數(shù):1,分數(shù):10.00)

A.原始單核細胞B.原始淋巴細胞C.原始紅細胞D.原始粒細胞E.早幼紅細胞(分數(shù):10.00)

(1).胞體直徑10?18um,圓形或類橢圓形,胞核較大,占細胞的2/3以上,染色質(zhì)呈細粒狀,排列均

勻,無濃集,核膜較模糊。核仁2?5個,較小,清楚。胞質(zhì)量少,呈透明天藍色,繞于核周,無顆粒。

這是(分數(shù):2.00)

A.

B.

C.

D.J

E.

解析:

(2).胞體直徑15—20口m,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鈍角狀或瘤狀突起。胞核圓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

約占細胞直徑的4/5,核染色質(zhì)呈顆粒狀,核仁1?2個,胞質(zhì)量少,深藍色,不透明,在核周圍常形成

淡染區(qū)。這是(分數(shù):2.00)

A.

B.

C.J

D.

E.

解析:

(3).胞體直徑10—18u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圓形或橢圓形,占細胞直徑的2/3以上,核染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