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ECSXXX:2016

中國工程建設協(xié)會標準

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ISpecificationsforUrbanRoadAsphalt

PavementHotIn-pIaceRecycIing

(征求意見稿)

前B

根據(jù)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關于印發(fā)(2015年第一批工程建設協(xié)會標準

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協(xié)字[2015]第044號文)的要求,規(guī)程編制組

在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內外現(xiàn)行標準,并在廣泛征求

意見的基礎上,制訂本規(guī)程。

本規(guī)程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guī)定;4材料要

求;5原路面狀況評估;6設計;7施工;8驗收。

本規(guī)程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負責管理,由英達熱再生有限公司負責具

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至英達熱再生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恒飛路9號;郵編:210038)。

本規(guī)程主編單位:英達熱再生有限公司

本規(guī)程參編單位:江蘇省瀝青路面熱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公路聯(lián)絡線責任有限公司

南京英達養(yǎng)護車制造有限公司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同濟一英達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南京路捷道路養(yǎng)護工程有限公司

烏魯木齊市城市建設委員會

烏魯木齊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內蒙古通遼市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城建科

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qū)市政工程管理處

青海省西寧市海湖新區(qū)管理委員會

廈門市海滄城建集團有限公司

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施偉斌張義甫陳啟景丁建平楊盼盼張素青黃良忠

張道忠劉黎萍戴合理雷濤朱建華李嚴張周賓

朱偉陳敏王偉周建平胡連書楊子厚謝舟鑫

陳貴安

本規(guī)程審查人員: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2

2.1術語........................................................2

2.2符號........................................................3

3基本規(guī)定.........................................................5

4材料要求.........................................................6

4.1一般規(guī)定....................................................6

4.2回收瀝青路面材料............................................6

4.3新添加材料..................................................6

5原路面狀況評估...................................................9

5.1一般規(guī)定....................................................9

5.2路況調查及試驗分析..........................................9

5.3就地熱再生適用性評估.......................................12

6設計............................................................13

6.1一般規(guī)定....................................................13

6.2工藝類型選擇...............................................13

6.3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17

7施工............................................................19

7.1一般規(guī)定....................................................19

7.2機械設備配置...............................................19

7.3施工作業(yè)準備...............................................19

7.4鋪筑試驗段.................................................21

7.5施工過程...................................................21

8驗收............................................................28

8.1一般規(guī)定...................................................28

8.2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28

8.3施工驗收標準...............................................29

附錄A整形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30

附錄B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32

附錄C加鋪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35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36

引用標準名錄......................................................37

條文說明.......................................................38

2

1總貝!I

1.0.1為適應我國瀝青路面養(yǎng)護發(fā)展需要,貫徹國家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實現(xiàn)循環(huán)

經濟、低碳經濟的要求,推動就地熱再生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特制定本規(guī)程。

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設計、施工及驗收,公路瀝青

路面就地熱再生的設計、施工及驗收可參照執(zhí)行。

1.0.3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和行業(yè)

現(xiàn)行有關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瀝青路面再生Asphaltpavementrecycling

采用專用機械設備對原瀝青路面或者回收瀝青路面材料進行處理,并摻加一

定比例的新瀝青混合料、再生劑(必要時)等形成路面結構層的技術。按照再生

瀝青混合料拌制和施工溫度的不同,瀝青路面再生可分為熱再生和冷再生,按施

工場合和工藝的不同,瀝青路面再生可分為廠拌再生和就地再生。即瀝青路面再

生共分為四類:就地熱再生技術、廠拌熱再生技術、就地冷再生技術和廠拌冷再

生技術。

2.1.2就地熱再生技術Hotin-placerecycling

利用專業(yè)的就地熱再生設備,對瀝青路面進行間歇式加熱,在保證施工溫

度前提下,采取不打碎骨料的翻松技術耙松原路面,并根據(jù)原路面情況摻入一

定數(shù)量的再生劑、瀝青、其他添加劑和新瀝青混合料等,經熱態(tài)拌和、攤鋪、

碾壓等工序,一次性實現(xiàn)一定厚度的原瀝青路面再生技術。

根據(jù)原路面病害的類型及病害產生的原因、施工環(huán)境等的不同,就地熱再

生技術包括各種不同的工藝類型,其中最基本的工藝包括整形再生、復拌再生、

加鋪再生三種工藝類型:

1整形再生(Repaving):是指采用一系列加熱、再生機組加熱軟化瀝青路面,

根據(jù)事先進行的原路面材料的試驗結果,添加再生劑并確定其添加比例,然后

翻松已經加熱的路面,再生劑與原路面材料經充分拌和后,再加鋪一定數(shù)量的

新瀝青混合料,新瀝青混合料和再生混合料一次碾壓成型。

2復拌再生(Remixing):是指采用一系列加熱、再生機組加熱、軟化和翻松

原瀝青路面,按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再生劑、新瀝青和特定級配的新瀝青混合

料,將原路面混合料和新添加混合料現(xiàn)場一起進行提升拌和,將充分拌和均勻

的再生瀝青混合料攤鋪碾壓成型。

3加鋪再生(Resurfacing):是指在整形或復拌再生的基礎上,根據(jù)需要,增

加新添加混合料的比例,以提高原路面瀝青層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路面

2

起到加鋪效果。

2.1.3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簡稱RAP

對原瀝青路面處理獲得的舊路面材料。

2.1.4瀝青再生劑Asphaltrejuvenatingagent

摻加到原路面瀝青混合料中,用以還原已老化瀝青性能的添加劑。

2.1.5再生瀝青混合料Recyledmixture

再生時攤鋪在路面上的含有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的瀝青混合料。

2.1.6熱粘結HotJoint

通過加熱,使原路面下承層的瀝青層與新鋪的瀝青層粘結時處于熱態(tài),兩層

瀝青混合料中的集料互相嵌擠,以保證層間熱粘結狀態(tài)。

2.1.7間歇式加熱Interruptedheating-up

兩次加熱之間具有短暫停頓的加熱方式,可以在保證施工溫度的前提下,不

使路面表層瀝青過熱。

2.1.8再生瀝青混合料級配Gradationofrecycledmixture

對于就地熱再生而言,再生瀝青混合料級配及再生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

是指回收瀝青路面材料中的礦料與新礦料的合成級配。

2.2符號

本規(guī)程各種符號、代號及意義詳見表2.2。

表2.2符號及代號

編號符號或代號意義

2.2.1RQI路面行駛質量指數(shù)

2.2.2PCI路面損壞狀況指數(shù)

2.2.3RDI路面車轍深度指數(shù)

2.2.4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數(shù)

3

2.2.5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數(shù)

2.2.6PSSI路面結構強度指數(shù)

4

3基本規(guī)定

3.0.1本規(guī)程適用于以下工程的設計、施工和質量檢查、驗收:

1城市道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

2城市道路瀝青路面的表層病害處治;

3城市橋梁瀝青鋪裝層的病害處治;

4城市道路瀝青路面的改擴建工程。

3.0.2在確定道路養(yǎng)護技術時,應綜合考慮原路面現(xiàn)狀和使用條件等因素,在保

證施工質量和技術適用的前提下,宜選擇就地熱再生技術。

3.0.3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時,原路面應具備以下條件:

1整體強度滿足使用要求;

2病害主要集中在瀝青表面層。

若瀝青路面存在局部深層病害,應對其進行預處理,再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

進行處治。

3.0.4對于特殊路面材料,如橡膠瀝青、SMA混合料、Superpave混合料、微表

處等材料的再生利用,必須對原路面進行充分的調查和分析,并通過試驗驗證后

制定針對性的方案,確保工程質量。

5

4材料要求

4.1一般規(guī)定

4.1.1就地熱再生工程所用各種材料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驗,經評定合格后方可

使用。

4.1.2嚴禁通過銃刨等破壞原路面混合料級配的方式獲取回收瀝青路面材料。

4.2回收瀝青路面材料

4.2.1原路面有稀漿封層、微表處、超薄罩面、碎石封層表層材料,再生利用時

必須經過充分的試驗、分析與驗證,做出針對性的材料設計和工藝設計,保證再

生瀝青混合料的質量。

4.2.2對于回收瀝青路面材料,熱再生之前應按表422的各項規(guī)定進行檢測試驗。

表4.2.2回收瀝青路面材料檢測項目

材料檢測項目檢測數(shù)量及批次指標要求試驗方法

空隙率實測參考《公路土

回收瀝青路面材馬歇爾穩(wěn)定度每5km1個點實測工試驗規(guī)

料流值實測范》

浸水馬歇爾試驗實測(JTGE40)

瀝青含量實測《公路工程

瀝青及瀝青

回收瀝青路面材針入度(0.1mm)實測

每5kmi個點,每個混合料試驗

料中的瀝青15℃延度實測

點至少兩組規(guī)范》

軟化點實測

(JTGE20)

回收瀝青路面材

級配每5km1個點實測

料中的集料

注:具體檢測數(shù)量和批次可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相應調整,若原路面材料變異性較大,可

根據(jù)原路面情況適當加密檢測頻率。

4.3新添加材料

就地熱再生施工過程中新添加的材料主要包括再生劑、熱瀝青、新瀝青混合

料和其他外加材料。每種材料的添加量及品種應根據(jù)試驗結果和設計要求等綜合

確定。所添加的新材料技術要求如下:

4.3.1再生劑

6

1成品再生劑質量控制指標主要集中于其施工性能、化學組成、安全性能及

耐老化性能等。結合室內試驗及技術要求分析,就地熱再生的再生劑質量標準應

滿足表431-1的質量要求。

表4.3.1-1就地熱再生瀝青再生劑質量要求

檢測項目檢測方法質量要求

粘度(60℃)PasJTGE20T062550-175

閃點(℃)JTGE20T0611>220

飽和分(%)JTGE20T0618<30

芳香分(%)JTGE20T0618>30

TFOT老化試驗

JTGE20T0625<4,>-4

重量變化(%)

相對密度JTGE20T0603實測

注:(1)就地熱再生瀝青再生劑宜選用《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guī)范》(JTGF41)中RA-1

型再生劑。

(2)由于再生劑生成條件的復雜性,即使同類組分、同一批次的再生劑,同一人做試驗,

組分試驗結果也會相差較大,因此飽和分、芳香分含量建議為參考指標,再生劑指標主要是

評價其施工性能,而其再生效果建議通過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性能試驗確定。

2用于就地熱再生的再生劑除應滿足表431-1中的質量要求外,還需具有施

工和易性好、滲透性強等技術要求。

3根據(jù)原路面瀝青混合料中瀝青的型號和老化程度、瀝青含量、原路面瀝青

混合料摻配比例及再生劑與瀝青的配伍性等,應綜合選擇再生劑品種和摻配量。

4選擇再生劑時,應以改善老化瀝青性能和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的力學性能為

原則,再生劑本身的性能可作為參考指標。在老化瀝青中添加適量再生劑后,其

指標宜滿足表4.3.1-2的指標要求。

表4.3.1-2老化道路石油瀝青添加再生劑后的指標要求

軟化點針入度動力粘度延度

指標

(℃)(25℃,5s,0.1mm)(60℃,Pa/s)(15℃,cm)

70號再生瀝青>4640?60>180>30

90號再生瀝青>4460?80>160>40

注:考慮我國瀝青絕大多數(shù)情況采用70和90,因此該指標要求主要針對70號和90號瀝青,其中延度可

作為寒冷地區(qū)選用指標,若瀝青為其它標號,可參考此要求執(zhí)行。

5再生劑用量的確定應綜合考慮再生瀝青和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標要求。

7

通過添加不同劑量的再生劑,經過反復試驗確定最佳的再生劑用量。

4.3.2熱瀝青

1當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偏低,且無法通過提高新添加瀝青混合料的

油石比來改善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時,應通過噴灑熱瀝青補充原路面缺失

的瀝青。

2熱瀝青宜使用道路石油瀝青,道路石油瀝青應符合現(xiàn)行標準《城鎮(zhèn)道路工

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或《城鎮(zhèn)道路瀝青路面再生利用技術規(guī)范》(CJJ/T43)

的規(guī)定。

3熱瀝青宜與添加的新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品種及標號一致。

4瀝青必須按照品種、標號分開存放,在儲運、使用和存放過程中應采取良

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者加熱管道蒸汽進入瀝青中。

5熱瀝青的添加量應滿足再生瀝青混合料中油石比的設計要求。

4.3.3新瀝青混合料

1當不需要調整原路面材料級配時,新添加的瀝青混合料應滿足現(xiàn)行標準《城

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的技術要求。

2當需要調整原路面材料級配時,新添加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應滿足設計要

求。

3新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集料、填料、外加劑等各原材料均應滿足現(xiàn)行標

準《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的技術要求。

4.3.4其他外加材料

根據(jù)工程需要添加的抗剝落劑、纖維、抗車轍劑、溫拌劑等材料,應符合現(xiàn)

行標準《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或《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

范》(JTGF40)的有關規(guī)定。

8

5原路面狀況評估

5.1一般規(guī)定

5.1.1瀝青路面再生施工前,應對原路面養(yǎng)護信息、原路面技術狀況、交通量、

工程經濟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調查和分析,為再生設計和制定養(yǎng)護方案提供依據(jù)。

5.1.2原路面調查內容應真實、完整,并進行分析和評價。

5.2路況調查及試驗分析

5.2.1設計單位應按以下流程對原路面進行路況調查與分析。

確定再生劑類型、用量

再生混合料設計確定新瀝青混合料的級配和用量

檢驗再生混合料質量

圖5.2.1原路面狀況調查及試驗分析流程

5.2.2路面基礎數(shù)據(jù)收集

工程施工前應收集路面基礎數(shù)據(jù),具體收集資料見表5.2.2o

9

表5.2.2路面基礎數(shù)據(jù)收集

設計路面結構

施工平面圖

設計資料

設計使用年限

設計交通量

建設材料

路面基礎數(shù)據(jù)收集建設情況施工工序控制

竣工資料

養(yǎng)護時間

養(yǎng)護歷史養(yǎng)護方法

養(yǎng)護材料

路面歷史檢測數(shù)據(jù)

5.2.3路面病害調查

對路面的破損狀況進行現(xiàn)場調查,按照《城鎮(zhèn)道路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CJJ36)

要求詳細記錄路面縱裂、橫裂、坑槽、車轍、泛油、修補

等破壞類型的數(shù)量(范圍)、破壞程度及所在位置。

5.2.4路面表觀性能檢測

1檢測路面平整度、車轍深度、破損率和抗滑性能等指標,參考《公路技術

狀況評定標準》(JTGH20)計算路面RQI、RDLPCI、SRI等指標值。

2路面平整度檢測宜采用激光平整度儀,抗滑性能宜采用擺式儀或橫向力系

數(shù)測試車(SCRIM)o

5.2.5路面強度檢測

1在我國道路養(yǎng)護工程中,一般將彎沉作為路面結構強度的評價指標。

2通過彎沉檢測判斷結構層強度,宜采用落錘式彎沉儀(FWD),計算路面

結構強度指數(shù)(PSSI),分析路面結構層強度,評價路面結構層尤其是基層的完

整狀況,作為判定是否適用于就地熱再生工藝的依據(jù)。

3實際養(yǎng)護工程中,應根據(jù)路面交通量及道路使用現(xiàn)狀確定一個容許彎沉值,

并對彎沉絕對值大于容許彎沉值的路段進行預處理,提高路面結構強度,再整體

熱再生;若路面彎沉絕對值50%或以上大于容許彎沉值,則此工程不宜采用就地

熱再生技術進行施工。

10

5.2.6路面取芯

1路面取芯設備應采用直徑100mm或150mm的鉆頭,取芯點主要位于典型

病害處,包括縱裂、橫裂、坑槽等病害位置。

2取芯過程中,應詳細記錄芯樣的完整性、厚度、層間粘結情況、下承層整

體性等。

3車轍病害取芯

選擇代表性路段,應在同一橫斷面的波谷、波峰、無變形路面處分別取芯,

通過芯樣觀測變形層位和各層的變形量等。

4裂縫病害取芯

選擇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及網裂等不同位置取芯,觀測裂縫的發(fā)展方向,且

應根據(jù)不同的裂縫情況分別取芯。

5其它情況取芯

為驗證建設時的路面結構,應在未變形的路段取芯,觀測其各層路面材料、

厚度等,宜選擇車輛通行很少的路段。

5.2.7路面取樣及室內試驗

1為對原路面混合料狀況作進一步的評價,需要進行取樣分析,可采用液壓

鎬或瀝青路面養(yǎng)護修補車分層取樣,每個點樣品質量不得少于lOOkgo

2對于取樣頻率,若前期調查和設計資料與施工路段瀝青路面結構相符且建

設時間、養(yǎng)護歷史也相同,可只取一個代表性點;若路面結構不一致或建設時間、

養(yǎng)護歷史也存在差距,則宜平均每1km進行一次取樣。

3若路面病害主要存在于表層,可只對瀝青路面上面層進行取樣;若路面病

害嚴重,如車轍等病害,則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路面上面層、中面層及下面層分別

進行取樣,以評價目前路面材料的性能和再生的可行性。

4為確保再生劑用量的準確性,取樣時應在同等施工條件下取樣,即保持取

樣時原路面瀝青老化程度和施工時再生劑噴灑位置原路面老化程度一致。

5對于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熱再生之前應進行相關室內試驗,試驗內

II

容參照本規(guī)程表4.2.2,其試驗檢測結果作為再生瀝青混合料設計和評價的依據(jù)。

5.3就地熱再生適用性評估

5.3.1路面是否需要養(yǎng)護及采用哪種養(yǎng)護方式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道路病害類

型、病害產生的原因、養(yǎng)護目標及道路的長期養(yǎng)護規(guī)劃等,因此在選擇適合就地

熱再生的養(yǎng)護路段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5.3.2根據(jù)本規(guī)程5.2中的路況調查和試驗結果,可按照以下步驟篩選適用就地

熱再生路段:

1確定養(yǎng)護目標、養(yǎng)護路段篩選指標及其標準。

根據(jù)原路面技術狀況,確定路面經過養(yǎng)護維修后需要達到的服務技術水平,

該水平要與路面的實際使用要求相適應。一般情況下,除路面結構強度指標外,

使用性能評定指標(RQI、PCI、RDLSRI、PQI)應達到良(包括良)以上的

技術等級,且不應低于維修前的水平。

篩選指標可以是技術指標,也可以是評定指標。其中評定指標應該包含分項

評定指標和綜合評定指標(PQDo

2篩選出所有需要養(yǎng)護維修的路段,記為A。

在路段范圍內,先根據(jù)單個指標的篩選標準篩選路段,記為Al,A2,A3,

A4,……,然后合并單指標篩選路段(A1UA2UA3UA4U……),記為A。這些路

段就是需要維修的路段。

3根據(jù)路面病害情況、芯樣情況及彎沉測量結果確定適合就地熱再生的彎沉

值范圍,從A中剔除彎沉不在該范圍內的路段,剩余路段記為B。

整體強度滿足要求,局部路面基層出現(xiàn)損壞,徹底處理后仍可進行整體就地

熱再生養(yǎng)護維修,這種情況下,應將該單元納入就地熱再生路段范圍。

4根據(jù)原路面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結果及芯樣情況,選擇相應指標及標準,

滿足該標準即適合做就地熱再生,從B中剔除不滿足該標準的路段,剩余路段

即為適合就地熱再生的路段,記為C。

5確定最終的就地熱再生路段。

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篩選出最終的就地熱再生路段,記為Mo對于列入A

但不適合就地熱再生的路段,應設計其它合理的養(yǎng)護方案。

12

6設計

6.1一般規(guī)定

6.1.1根據(jù)不同路面病害的特點、類型,應采用不同的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進行

治理,提出對癥下藥的最優(yōu)化治理施工方案。

6.1.2選擇瀝青路面設計的設計參數(shù)及路面使用性能指標時,可按照工程所在地

的自然區(qū)域特點選定各項參數(shù)或指標。

6.1.3必須在對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充分調查和試驗分析的基礎上,結合

原路面狀況評估結果,選擇符合要求的材料進行再生混合料設計。

6.1.4對于特殊路面結構,選擇就地熱再生工藝類型時,應充分考慮當?shù)氐臍夂颉?/p>

交通、水文、土質、材料等特點,并結合當?shù)氐目蒲谐晒蛯嵺`經驗進行設計。

6.1.5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應通過試驗段進行檢驗。

6.2工藝類型選擇

6.2.1工藝類型分類

就地熱再生工藝分為三種基本類型:整形再生、復拌再生和加鋪再生,其它

特殊的路面情況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6.2.2工藝類型選擇流程

13

圖6.2.2就地熱再生工藝類型選擇推薦流程

14

按照本規(guī)程5.3節(jié)中的要求,確定擬采用就地熱再生工藝施工的路段,再根

據(jù)原路面情況選擇針對性的熱再生工藝類型,每種路況的選擇要求應符合以下規(guī)

定:

(1)根據(jù)原路面材料試驗結果選擇工藝類型

①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級配不滿足使用或規(guī)范要求,需要調整,可選擇復拌

就地熱再生工藝。

②原路面混合料瀝青含量不滿足要求,需要通過施工調整其油石比,可選

擇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

③原路面混合料級配滿足規(guī)范要求,但是整體偏細或偏粗,需要優(yōu)化,或

其路用性能不滿足使用要求,需要提高,可選擇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

④原路面有微表處、封層等路面結構。可通過添加新料調整再生瀝青混合

料的配合比,可選擇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

(2)車轍大于4cm的路面病害工藝類型選擇

①車轍波峰處混合料級配和性能滿足要求,可采用復式整形再生工藝處理。

復式整形再生工藝過程為:加熱、耙松,重新分配路面材料,將車轍波峰處

混合料分配到波谷處,并保證分配后波谷處混合料高于波峰,然后進行碾壓,以

保證波谷處的路面壓實度,提高路面抗車轍能力,再采用整形工藝,添加少量新

瀝青混合料,恢復到原路面標高。

②車轍波峰處混合料級配和性能較差,應對波峰銃刨后再采用整形或復拌

再生工藝。

(3)路面需要加鋪或道路升級

若原路面瀝青層偏薄,不能滿足目前的使用要求,或路面施工后需要進行升

級,可通過加鋪就地熱再生工藝增加瀝青層的厚度。

(4)其它情況的工藝類型選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①氣溫較低或原路面為SMA、橡膠瀝青等特殊材料,對溫度要求較高時,

可通過增加原路面加熱設備或再生料加熱設備提高現(xiàn)場施工溫度,確保施工質量。

②原路面主要病害為車轍,且原路面瀝青混合料抗車轍能力較差時,可在

施工過程中添加抗車轍劑以進一步提高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抗車轍能力。

就地熱再生各工藝類型適用范圍見表622。

15

表6.2.2就地熱再生不同工藝類型的適用范圍

整形再生復拌再生加鋪再生

輕度車轍

重度車轍

麻面qq

裂縫q

沉陷

泛油

微表處脫皮

橋頭跳車q

瀝青層偏薄qw

注:其中表示非常適合,J表示適合,無標記表示要根據(jù)路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6.2.3整形就地熱再生工藝

1整形再生工藝適用于治理瀝青路面車轍、麻面、松散、網裂及面層沉陷等

路面病害。

2整形就地熱再生施工工藝流程如圖623所示。

圖6.2.3整形就地熱再生工藝流程示意圖

6.2.4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

1復拌再生適用于通過添加新瀝青混合料彌補原路面變形、原路面材料級配

需要調整和優(yōu)化或瀝青含量不符合要求的情況。

2復拌再生施工工藝流程如圖624所示。

16

加熱耙松、添加劑、收集提升、再加熱、拌和攤鋪碾壓

路面加熱機就地熱再生機復拌機攤鋪機壓路機

圖6.2.4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流程示意圖

6.2.5加鋪就地熱再生工藝

1加鋪再生工藝主要適用于路面破損較嚴重或早期建設承載力不滿足當前載

荷對路面的使用要求,以及瀝青路面舊路升級改造工程。

2加鋪就地熱再生可以分為基本型和優(yōu)化型?;拘图愉伨偷責嵩偕窃谡?/p>

形就地熱再生工藝的基礎上,增加新混合料的添加量,使得整形后路面標高提高;

優(yōu)化型加鋪就地熱再生是在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的基礎上,增加新混合料的添加

量,在增加原路面面層厚度的同時,還可以優(yōu)化原路面材料的級配和油石比。

6.3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6.3.1目標配合比設計

1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應滿足表6.3.1的評價標準,其它指標可參考《公路瀝

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的技術標準。在此基礎上,可依據(jù)原路面的病害

特征與實際工程需要,對主要技術指標要求有針對性調整。

表6.3.1再生瀝青混合料評價標準

試驗項目質量要求試驗方法

AC類瀝青混合料兩面各75JTGE20

擊實次數(shù)(次)

SMA類瀝青混合料兩面各50T0702

AC類瀝青混合料8JTGE20

馬歇爾穩(wěn)定度(KN),不小于

SMA類瀝青混合料6T0709

試驗指標

JTGE20

流值(0.1mm)15?50

T0709

AC類瀝青混合料3?6.5JTGE20

空隙率(%)

SMA類瀝青混合料3?4T0705

17

普通瀝青混合料1500

車轍試驗,動穩(wěn)定度(次JTGE20

改性瀝青混合料3000

/mm),不小于T0719

SMA瀝青混合料3500

JTGE20

浸水馬歇爾試驗,So(%),不小于80

其他性能指標T0709

JTGE20

低溫小梁彎曲試驗,破壞應變(四),不小于2500

T0715

JTGE20

凍融劈裂試驗,殘留強度比(%),不小于75

T0729

注:低溫小梁彎曲試驗、凍融劈裂試驗可作為選用指標。

2當采用復拌再生工藝,為調整原路面級配,新添加瀝青混合料其性能不符

合現(xiàn)行標準《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的有關規(guī)定時,如果新瀝

青混合料與原路面瀝青混合料混合后的再生瀝青混合料質量符合現(xiàn)行標準《城鎮(zhèn)

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使用。

3當原路面回收料中集料不符合現(xiàn)行標準《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

(CJJ1)的有關規(guī)定,但新集料與原路面集料混合后的混合料質量符合現(xiàn)行標準

《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的有關規(guī)定時,可以使用。

4再生瀝青混合料中使用的礦粉技術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標準《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

工與驗收規(guī)范》(CJJ1)的有關規(guī)定。

5整形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按照本標準附錄A的設計方法進行。

6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按照本標準附錄B的設計方法進行。

7加鋪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按照本標準附錄C的設計方法進行。

6.3.2生產配合比驗證

1就地熱再生應經過試驗路鋪筑對目標配合比設計進行驗證,并確定最終的

生產配合比。

2試驗路檢驗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的項目主要有:再生瀝青混合料的級配、

馬歇爾試驗。現(xiàn)場檢測項目包括:平整度、滲水系數(shù)、壓實度等。如果試驗路檢

測結果存在問題,應分析原因,予以修正。各項指標應滿足本規(guī)程或相關參考規(guī)

范的技術指標要求。

18

7施工

7.1一般規(guī)定

7.1.1就地熱再生施工前,應對現(xiàn)場周邊環(huán)境調查,對可能受到施工影響的市政

道路設施進行保護,如樹木、植物分隔帶等提前采取保護措施,并做好防火工作。

7.1.2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施工前,需要對擬再生道路的適應性進行分析,必須

對存在局部深層病害的部位進行預處理。

7.1.3就地熱再生設備的噪聲和廢氣排放應符合國家標準。

7.1.4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不得在雨天施工,溫度較低時應注意做好保溫措施。

7.2機械設備配置

瀝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設備應包括:加熱設備2?4臺、再生設備

1?2臺,配以瀝青拌和樓1臺、自動找平瀝青攤鋪機1臺、鋼輪壓路機2臺(包

括一臺雙驅雙振壓路機和一臺雙鋼輪壓路機)、26噸以上輪胎壓路機1臺等,具

體設備型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及試驗段施工確定。

7.3施工作業(yè)準備

7.3.1材料試驗

施工前應按要求對原路面材料進行取樣,對原路面瀝青混合料進行試驗,測

定瀝青含量、級配、原路面瀝青老化程度及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并通過試驗確定

再生劑摻配量及新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添加比例。

19

7.3.2局部深層病害的預處理

1城市道路的深層病害主要是由于結構層強度不足引起的,表現(xiàn)為裂縫、沉

陷、坑槽等病害。

2施工前必須對熱再生無法消除的局部深層病害進行預處理,可根據(jù)病害的

類型及面積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如開挖、注漿、就地冷再生等,在選擇處理方

法時,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應優(yōu)先考慮非開挖方式,如注漿,以盡可能減

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

3每種局部深層病害的處治方法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

(1)裂縫類病害

縫寬25mm的重度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和局部網裂沉陷,宜采用注漿工藝

處治方法;

大面積的網裂,裂塊明顯,縫較寬,局部產生散落和變形或伴隨有唧漿,宜

采用開挖回填的工藝處治。

(2)沉陷類病害

若路面略有下沉,無破損或僅有少量輕微裂縫,宜先采用注漿工藝處治穩(wěn)固

基層,再用熱瀝青混合料填補沉陷處恢復至原路面標高;

若沉陷伴隨有嚴重網裂,通過取芯或開挖探坑判斷基層已經損壞,宜采用開

挖回填的工藝處治。

(3)坑槽類病害

劃出所需修補坑槽的輪廓線,沿所劃輪廓線開鑿至坑底穩(wěn)定部分,其深度不

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

若基層已經松散破壞,將破壞的基層一并清除,清掃槽底、槽壁后,噴刷粘

層瀝青,分層填入瀝青混合料整平并壓實。

7.3.3原路面準備

1若原路面存在熱熔型標線等影響施工質量的雜物,施工前應進行清理(或

20

施工中加熱后清除),并對原路面進行清掃。

2若原路面存在對熱再生施工有影響的其它障礙物,施工前應對其移除或重

新布設。

3施工前應采取清掃、沖刷等措施確保原路面的清潔,清除路面受污染而無

法再生的材料。

4可采用隔熱板或其它措施保護橋梁伸縮縫。

7.3.4設備準備

施工前應完成現(xiàn)場交通組織和機械設備的調試等。

7.4鋪筑試驗段

7.4.1為確定就地熱再生各施工參數(shù),正式施工前應該鋪筑試驗段,對再生施工

工藝、工序控制、施工組織及交通安全等進行檢驗。就地熱再生試驗段長度不宜

小于200m,試驗段施工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正式施工。

7.4.2通過鋪筑試驗段應完成以下工作:

1檢驗再生設備的性能是否滿足就地熱再生施工需要。

2通過試驗段施工,確定再生設備加熱時間、加熱溫度及施工速度。

3驗證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確定施工過程中再生劑、熱瀝青及新瀝

青混合料添加用量。

4檢測壓實度、滲水系數(shù)等技術指標,確定施工參數(shù)。

7.5施工過程

7.5.1整形就地熱再生工藝流程

整形就地熱再生工藝流程見圖7.5.1。

21

施工準備

原路面加熱

I

噴灑再生劑

;

路面翻松、熨平

I

層間熱粘結

攤鋪新瀝青混合料

碾壓

;

開放交通

圖7.5.1整形再生施工工藝流程

1準備工作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準備工作階段必須做好交通組織、路面深層病害的預處理和機械設備

的調試、準備等。對路邊綠化設施,應進行有效防護。

(2)施工前應清掃干凈路面,清除路面泥塊、雜物等,以免雜物混入再生

混合料內。

(3)施工前應定施工基準線,即再生設備行走基準線,保證施工時邊界順

直。宜按現(xiàn)有標線作為參考基準,將標線連在一起,形成一條連續(xù)的基準線。該

線應平滑、順直、明顯,保證駕駛員、操作手易于觀察和控制。

(4)為保證施工開始后,起點段縱向施工接縫的順直,應將施工起點后延

50m(不在施工范圍內)開始劃行走基準線,方便設備提前就位。

2加熱作業(yè)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宜采用間歇式熱輻射方式加熱原路面。在加熱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加熱

工藝,各加熱設備統(tǒng)一按照設定的施工速度勻速行駛。

22

(2)加熱時必須保證原路面的加熱溫度和深度,不得因加熱溫度不足影響

施工質量或加熱溫度過高造成瀝青嚴重老化,應按照試驗段確定的施工速度和各

加熱設備間距施工,減少熱量散失。

(3)應采用保溫板對加熱后的路面進行保溫,確保熱量向下層滲透,減少

熱量散失。

(4)對于特殊材料(SMA、橡膠瀝青混合料等)或氣溫較低時(低于5℃)

可通過增加加熱設備的數(shù)量提高路面加熱效果。

3再生劑噴灑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再生劑的噴灑量應根據(jù)原路面瀝青材料的檢測試驗結果嚴格控制。

(2)噴灑方式必須采用盤式噴灑,噴灑時應計量準確、噴灑均勻,再生劑

噴灑系統(tǒng)應與再生設備行駛速度關聯(lián)。

(3)再生劑嚴禁直接與新添加瀝青混合料接觸,必須只能與原路面瀝青混

合料直接接觸。

4原路面翻松、整形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原路面加熱到規(guī)定的溫度和深度后,設備自帶的疏松耙開始翻松原路

面。為了保證原路面混合料級配不變,保證再生混合料級配可控,翻松過程中嚴

禁打碎原路面混合料中的集料。

(2)為了保證施工后再生混合料的級配為設計級配,必須根據(jù)原路面狀況

嚴格控制翻松深度,以不翻起中面層的集料為宜,確保原路面上面層混合料級配

不變。

(3)應按照相關要求,每200米進行再生深度的檢查(采用插尺法),深度

波動范圍應在±0.5cm之內。只有確保原路面混合料級配不被破壞,才有可能控

制再生混合料的級配,保證再生混合料質量。

(4)原路面翻松后,應使用再生設備自帶的熨平板整平原路面,消除原路

面變形。

5再生混合料加熱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攤鋪新瀝青混合料前,應對路面再生混合料進行再次加熱,以實現(xiàn)層間熱粘

23

結。

6攤鋪、碾壓作業(yè)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在再生瀝青混合料上直接攤鋪新瀝青混合料,新瀝青混合料的添加量

應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執(zhí)行。

(2)攤鋪應勻速進行,攤鋪速度宜為1.5m/min~4m/min,不得超過4.5

m/min.

(3)攤鋪時應保證混合料均勻,不得出現(xiàn)粗糙、拉毛、離析等現(xiàn)象。

(4)新添加瀝青混合料與下層再生層同時碾壓,達到層間熱粘結的效果。

(5)碾壓宜按照《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有關規(guī)定,

針對不同混合料類型、不同施工厚度,選擇適宜的碾壓工藝。

7開放交通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碾壓工序結束后,待路表溫度降至50℃以下后,方可開放交通。

(2)在養(yǎng)生過程中,嚴禁車輛在成型的路面上通過,以避免對施工后路面

的破壞。

7.5.2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流程

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流程見圖7.5.2。

24

施工準備

原路面加熱

原路面翻松

噴灑再生劑或(和)熱瀝青

收集原路面混合料形成料帶

在料帶上添加新瀝青混合料

原路面混合料、新添加混合料一起

提升、拌和

下承層加熱、層間熱粘結

再生瀝青混合料攤鋪、碾壓

開放交通

圖7.5.2復拌施工工藝流程

1準備工作

同本規(guī)程7.5.1節(jié)中1條規(guī)定的內容相同。

2加熱作業(yè)

同本規(guī)程751節(jié)中2條規(guī)定的內容相同。

3原路面翻松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同本規(guī)程7.5.1節(jié)中4條規(guī)定的內容相同。

25

4噴灑再生劑、瀝青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根據(jù)原路面情況及前期試驗確定是否需要添加再生劑、瀝青及其添加

量。

(2)原路面翻松后,應按照施工前確定的添加量噴灑再生劑、瀝青,應將

再生劑、瀝青準確、均勻地噴灑到已經翻松的原路面瀝青混合料上,使再生劑、

瀝青分別與原路面混合料直接接觸、融合,以改善瀝青的老化性能、補充瀝青用

量。

(3)再生劑噴灑量應根據(jù)原路面瀝青材料的檢測試驗結果嚴格控制,瀝青

噴灑量應根據(jù)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檢測試驗結果嚴格控制。

(4)再生劑和瀝青噴灑方式應采用盤式噴灑,噴灑時應計量準確、噴灑均

勻,噴灑系統(tǒng)應與再生設備行駛速度關聯(lián)。

5原路面混合料收集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將翻松、噴灑再生劑、瀝青后的原路面瀝青混合料收集成一個梯形截面的料

帶,實現(xiàn)再生劑、瀝青及原路面混合料的初次拌和。

6新瀝青混合料添加與拌和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將新瀝青混合料添加到原路面收集而成的料帶上,并對料帶進行提升,

提升過程中混合料應處于封閉的空間,以保證混合料溫度符合拌和要求。待原路

面瀝青混合料與新添加混合料充分拌和后,形成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

(2)新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及添加比例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執(zhí)行。

(3)為保證施工后路面平整度,新料添加過程不得對攤鋪機的勻速行駛造

成影響,新料添加裝置與再生設備必須獨立。

7下承層加熱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再生混合料攤鋪前,必須對施工全斷面寬度內的下承層頂面進行加熱.

(2)加熱后下承層表面溫度不得低于100°C,確保層間熱粘結。

8攤鋪、碾壓作業(yè)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26

(1)將復拌瀝青混合料勻速地攤鋪在原路面上,攤鋪施工速度宜為

1.5m/min~3.5m/min,不得超過4m/min.

(2)攤鋪時應保證混合料均勻,不得出現(xiàn)粗糙、拉毛、離析等現(xiàn)象。

(3)碾壓要求宜按照《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有關規(guī)

定,針對不同混合料類型、不同施工厚度,選擇適宜的碾壓工藝。

9開放交通

同本規(guī)程7.5.1節(jié)中7條規(guī)定的內容相同。

7.5.3加鋪就地熱再生工藝流程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