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測試卷一_第1頁
新改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測試卷一_第2頁
新改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測試卷一_第3頁
新改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測試卷一_第4頁
新改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測試卷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科學下冊期末模擬卷一(教科版)(時間:60分鐘總分:100分)學校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填空題(每空1分,其10分)1.在研究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時,我們一般采用___________實驗來進行研究。在每次實驗中,我們只能選取___________個因素進行研究。2.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做___________。3.船在行駛中,___________十分重要,不然船容易側翻,造成事故。4.船上能控制船行駛方向的結構叫___________,它的轉向(如右圖)與船前進方向___________(填“一致”或“相反”。)5.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熱源,太陽產生的熱是通過___________的形式傳遞到地球上的。6.要較好地解決垃圾問題,主要采用___________化、___________化、___________化這三種方法。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糧倉里儲存的種子一般不會發(fā)芽,主要原因是缺少()。A.充足的陽光B.充足的空氣C.適宜的溫度D.適量的水分2.在一個無人居住的海島上,原本沒有老鼠。有一天,一艘貨船??窟@個海島時,船上的老鼠跑上了海島。老鼠專門偷吃鳥蛋后大量繁殖成災。后來,人們又運來一些貓來捕捉老鼠,以求保護海島。幾年后,小島最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A.老鼠少了,貓多了成災B.老鼠被吃光了,鳥兒得到保護C.老鼠少了,貓會吃小鳥D.貓和老鼠都滅絕了3.根據(jù)船的發(fā)展歷史,下面排序正確的是()。①帆船②輪船③獨木舟④搖櫓木船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4.甲、乙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后,甲的一部分熱量傳遞給了乙。那么,下列關于甲、乙兩個物體的描述正確的是()。A.甲的熱量一定比乙多B.甲的體積一定比乙大C.甲的質量一定比乙大D.甲的溫度一定比乙高5.在研究青蛙的行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時,我們發(fā)現(xiàn)蝌蚪一般出現(xiàn)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總是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仙人掌有很多刺,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B.天鵝的腳有蹼,適宜在水中游泳C.企鵝身體脂肪很厚,適宜寒冷的環(huán)境D.鯽魚流線型的身體,可以減少水中的阻力7.小科小組制作的小船載重量沒有達標,下列改進方案可行的是()。A.增加一個動力系統(tǒng)B.將小船分割成幾個船艙C.增加使用泡沫板,以增大小船的體積D.減少使用泡沫板,以減輕小船自身的重量8.小科為了采集蚯蚓做實驗,他比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A.路邊裸露的土壤中B.菜園的土壤中C.小河的淤泥中D.以上地方都可以9.關于獨木舟和竹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都是用浮的材料制造的B.獨木舟的載重量更大C.竹筏的面積大更穩(wěn)定D.都是靠人力行駛的10.如右圖實驗,將泡沫板切割成相同質量不同形狀,系上繩子放入水中,再分別在另一端系上一個鉤碼,同時放手,這個實驗可以用來研究船的()。A.行駛方向B.載重量C.受到的阻力D.動力11.冬天,小科用手摸室外的木門和這扇門上的金屬門把手,他感覺門把手更冷一些,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A.門把手的溫度比木頭低B.小科的感覺錯了C.金屬比木頭的導熱性能更好D.相同體積的金屬比木頭重12.下列食物鏈正確的一項是()。A.蛇→青蛙→蝗蟲→高粱B.高粱→蝗蟲→青蛙→蛇C.高粱→青蛙→蝗蟲→蛇D.高粱→蝗蟲→青蛙→蛇13.丹頂鶴入秋后要從東北的繁殖地遷徙到溫暖的南方越冬.其原因是()。A.氣候B.日照C.食物D.以上都是14.下面的辦法能讓橡皮泥浮起來的是()。A.切掉二分之一B.做成空心的碗形C.搓成球形D.增加橡皮泥的重量15.小科做模擬溫室效應的小實驗,他將兩支同樣的溫度計(其中一直放在密封的無色透明塑料瓶中)靜置在陽光下,半小時后,瓶外溫度計的讀數(shù)如右圖所示,則塑料瓶內溫度計的讀數(shù)可能是()。A.17℃B.20℃C.23℃D.35℃16.下列垃圾中,都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的是()。A.塑料袋、餐巾紙B.魚腸、西瓜皮C.菜葉、碎玻璃D.塑料瓶、蛋殼17.周末,張鵬家里來了幾個客人,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張鵬應該選擇的招待方式是()。A.一次性紙杯泡茶B.一次性塑料杯泡茶C.玻璃杯泡茶D.喝瓶裝礦泉水18.冬天,為了使房間里盡快暖和起來,開空調時空調吹出來的熱風應該朝向房間的()。A.上部B.中間C.下部D.任意方向19.下面是制作保溫杯的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①結構設計;②測試調整;③產品制作。按照先后順序排列,依次是()。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②→③20.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下列關于地球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氣層,它保證地球有適宜生物生存的溫度B.地球處于太陽系中間位置,它保證地球上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熱C.地球表面有巖石和土壤,可以給動植物提供生長的場所D.地球上有豐富的水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21.下列值得提倡的節(jié)約用水的做法是()。A.洗碗時直接放在水龍頭上沖洗B.不洗澡或少洗澡C.洗菜、淘米水用來澆花、沖廁所D.農業(yè)生產用大水漫灌替代滴灌22.小科在煲湯時把鐵勺斜靠在鍋子邊緣忘記取出來了,一段時間以后,他發(fā)現(xiàn)勺柄也變得很燙了,勺柄上的熱傳遞過程主要是()。A.水蒸氣的熱傳遞給了勺柄B.湯汁的熱量輻射給了勺柄C.鍋子的熱傳遞給了勺柄D.湯汁的熱先傳給浸在湯汁中的部分,再傳遞到勺柄23.近年來,全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持續(xù)升高,這會導致()。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干旱、洪水等極端天氣減少C.酸雨增多,生物多樣性銳減D.凍土融化,地表溫度降低24.在比較銅、鋁、鐵三種金屬哪個傳熱快的實驗中,小科小組認真地做了3次重復實驗,結果如右表所示。接下來張鵬小組的做法最合理的是()。A.分析原因,再進一步探究B.直接得出導熱性能銅>鋁>鐵C.聽老師的實驗結論,得出導熱性能銅>鋁>鐵D.修改第2次的實驗結果,然后得出導熱性能銅>鋁>鐵25.下列關于我國水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資源豐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B.水資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C.我們嘉興地區(qū)不存在水資源供應不足的矛盾D.地表淡水污染較嚴重,應大力開采深層地下水三、綜合探究題(共40分)1.小科小組,通過制作生態(tài)瓶,對生態(tài)瓶中的生物生存情況開展科學研究。(9分)植物存活后,再放入_________。找一個大油桶,清洗干凈后剪掉上面一部分。在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再裝入大半桶_________。植物存活后,再放入_________。找一個大油桶,清洗干凈后剪掉上面一部分。在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再裝入大半桶_________。在桶里種上幾棵,_________在水面放一些浮萍。。(1)請選擇下列合適的選項,填入上面方框中對應的橫線上。(填字母)(3分)A.自來水B.池塘里的水C.水草D.狗尾草E.少量的小魚、小蝦、田螺F.大量的小魚、小蝦、田螺(2)以上生態(tài)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為小魚、小蝦、田螺的生存提供()。A.食物和二氧化碳B.食物和氧氣C.養(yǎng)料和二氧化碳D.養(yǎng)料和氧氣(3)小科小組在觀察生態(tài)瓶的時候,經??吹叫◆~會浮出水面。根據(jù)“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的學習你認為小魚浮出水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科小組想減少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你認為最有效措施是()。A.倒掉適址的水B.增加適量的小魚C.減少適量的水草D.增加適量的水草2.小科小組為了研究船的載重量與船的底面積是否有關,用邊長12厘米正方形鋁箔紙設計了四艘不同底面積的船(設計圖如下),并進行了載重量測試。(8分)①高為1厘米的船②高為2厘米的船③高為3厘米的船④高為4厘米的船體積:______體積:______體積:______體積:______能裝15個墊圈能裝20個墊圈能裝16個墊圈能裝10個墊圈(1)請你計算出四艘鋁箔船的體積,填在圖下橫線上。(2)請你將以上四艘鋁箔船的載重量從大到小進行排序,正確排序為_____________。(3)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船的載重量與船的_____________有關,相同質量的同種材料,制作的船_____________越大,船的載重量就越大。(4)有同學將墊圈換成了彈珠來測試②號鋁箔船的載重量時,發(fā)現(xiàn)彈珠會滾動,導致小船容易側翻。下列做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是()。A.換成更小的彈珠B.給船艙分格C.增加船的底面積D.增加船的邊緣高度3.我國廢紙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紙張消費量每年約3500萬噸,以廢棄計算,每年可回收利用的廢紙達千萬噸以上。有資料表明,1000千克廢紙可生產品質良好的再生紙850千克,節(jié)省木材3立方米,同時節(jié)水100立方米,節(jié)省化工原料300千克,節(jié)省煤1200千克,節(jié)電600度。使用廢紙造紙比原木紙漿可減少75%的空氣污染、35%的水污染、60%的用水、40%的能源消耗,并可減少大量的廢棄物。(10分)(1)下列關于廢紙回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定期把廢紙放回收集地點B.衛(wèi)生紙也是屬于可循環(huán)再造的紙C.要保持廢紙清潔、干爽D.報紙、瓦楞紙等不同廢紙最好分開捆扎(2)能夠回收利用的紙質物品一般都印有可回收標志,下列標志屬于可回收標志的是()。B.C.D.(3)為了減少廢紙的產生,我們可以做的是()。①使用再生紙②紙張雙面打印、復印和使用③用手帕代替紙巾④廢舊的宣傳廣告紙可以做成手工制品⑤舊書可以送給山區(qū)孩子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4)回收廢紙造紙與使用木材造紙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是()。A.節(jié)約了自然資源B.降低了能源消耗C.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D.以上三項都是(5)課堂上我們用廢紙造一張再生紙的過程是()。①攪拌②擠壓吸水③平鋪④撕碎⑤通風晾干A.④③①⑤②B.④①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①②③⑤4.在觀察“加熱時水的變化”的實驗中,張鵬小組用酒精燈、鐵架臺、燒杯、石棉網等材料組裝了如圖1的實驗裝置。(13分)圖1圖2圖3(1)實驗中,張鵬發(fā)現(xiàn)該裝置擺放存在一處錯誤,你認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科立即將它調整正確。(2)加熱時,要在燒杯底部墊上石棉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某一個時刻,溫度計如圖2所示,此時的水溫是___________℃。(4)當水溫升到90℃時,小科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直到水沸騰3分鐘后停止讀數(shù),部分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時間(分鐘)01234567溫度(℃)9092949698100100100請你將表中記錄的數(shù)據(jù)在上圖3中制成折線圖表示出來。(2分)(5)從上表可以知道水的沸騰的溫度是___________℃。水沸騰時,小科觀察到燒杯上方有很多白霧,這些白霧是___________,小科還觀察到燒杯的杯壁上有很多水珠,這些水珠出現(xiàn)在燒杯的___________(填“內”或“外”)側。(3分)(6)撤去酒精燈停止加熱,看到水___________填“會”或“不會”停止沸騰;說明水在沸騰時需要___________熱量。(2分)參考答案一、對比1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船舵一致熱輻射減量資源無害二、1.D解析:糧倉內缺少水分,種子不會發(fā)芽。2.C解析:老鼠泛濫成災,引進一些貓后,貓吃老鼠,老鼠的數(shù)量會變少。老鼠的數(shù)量減少后,貓的食物不夠,會吃小鳥。3.B解析:船發(fā)展的順序為獨木舟搖櫓木船一帆船一游輪。4.D解析: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會發(fā)生熱傳遞時,熱量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5.A解析:蝌蚪一般出現(xiàn)在春季。6.A解析:仙人掌的刺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huán)境,減少植株的蒸騰作用。7.C解析:要增加小船的載重量,需要增加小船的體積。8.B解析: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路邊裸露的土壤缺少水分,小河的淤泥中缺少空氣,都不容易找到蚯蚓。9.B解析:竹筏的載重量比獨木舟大。10.C解析:實驗中泡沫板的船首形狀不同,所以研究的是不同的船首形狀和受到的阻力的關系。11.C解析:金屬的導熱性能比木頭好,手上的熱量會被金屬傳導出去,所以會感覺到冷。12.D解析: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箭頭表示能量和物質的流動方向。13.D解析:入秋后,因為氣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變化,丹頂鶴會從東北遷徙到南方越冬。14.B解析:橡皮泥做成空心的碗形,受到的浮力增大,橡皮泥會浮在水面。15.C解析:塑料瓶內的溫度會比塑料瓶外的溫度略高。16.B解析:易腐垃圾可以通過堆肥等方法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塑料袋、餐巾紙、碎玻璃都屬于其他垃圾,塑料瓶屬于可回收物。17.C解析:玻璃杯能重復使用.比較環(huán)保。18.C解析:冬天,開空調時朝向房間的下部吹熱風,熱空氣會向上流動,冷空氣向下流動,容易形成熱對流,使房間溫暖起來。19.A解析:制作保溫杯的先后順序是結構設計一產品制作一測試調整。20.B解析:地球距離太陽遠近適中,不處于太陽系的中間位置。21.C22.D23.A解析:全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持續(xù)升高會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水等極端天氣增多;凍土融化,地表溫度升高。24.A解析:第二次實驗與其他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可能是因為實驗過程中存在錯誤等,需要重新實驗,不能直接得出結論以及修改實驗結果。25.B解析: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大量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引起海水倒灌。三、1.(1)BCE(2)B(3)水中的氧氣含量太少,不足以提供小魚呼吸(4)D2.(1)10012810864(2)②③①④(3)體積體積(4)B3.(1)B(2)A(3)A(4)D(5)C4.(1)溫度計緊貼著燒杯壁(2)使燒杯受熱均勻(3)74(4)圖略(5)100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內(6)會吸收4.4變化中伴隨的現(xiàn)象★??碱}型★判斷題1.把一張紙折成紙飛機,構成紙的物質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有改變顏色、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物體形狀變化等。(×)解析: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有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沉淀、產生氣體和改變顏色等。改變物質的形狀屬于物理變化。3.以蠟燭為例,在不同條件下,同一種物質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解析:蠟燭形狀、大小的變化為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為化學變化。4.鐵制品接觸了水就會生銹。(×)解析:鐵生銹是鐵和空氣、水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接觸水,鐵制品是不會生銹的。5.在鐵盆的外面涂上油漆可以防止鐵生銹。(√)解析:鐵盆外的油漆可以將水、空氣與鐵隔離,可以有效防止鐵生銹。6.“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涉及的變化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7.物質的變化對人類的生活都是有利的。(×)選擇題1.下列生活中的現(xiàn)象有新物質生成的是(A)。A.水果腐爛B.濕衣晾干C.輪胎爆炸2.下面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的是(B)。A.白砂糖加熱B.木材做成家具C.火柴燃燒至焦黑3.對于“紙撕成紙屑,水凝結成冰”這兩個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C)。A.“紙”撕成“紙屑”后還是紙這種物質,但“水”凝結后變成了另一種物質“冰”B.“紙”撕碎后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紙屑”,但“水”凝結成“冰”后還是“水”這種物質C.“紙”撕成“紙屑”后還是“紙”這種物質,“水”凝結成“冰”后也還是“水”這種物質解析:“紙撕成紙屑,水凝結成冰”這兩個變化都沒有產生新物質,都是物理變化。4.影響鐵生銹的主要因素是(A)。A.空氣和水B.氣候和溫度C.鐵的薄或厚5.位于下列地點的房屋,其鐵窗容易生銹的是(B)。A.干燥沙漠B.潮濕的熱帶海邊C.干燥的高原6.把鐵制品涂上(C),可以有效防止鐵生銹。A.白醋B.鹽水C.油漆7.小科用三枚潔凈無銹的鐵釘設計如圖所示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甲乙丙A.乙試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絕空氣B.只有甲試管中的鐵釘有明顯的銹跡C.乙、丙兩支試管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鐵生銹需要水解析:通過甲乙可以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空氣,通過甲、丙可以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水。4.5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碱}型★判斷題1.自然界里,所有的變化都會產生新的物質。(×)2.在地球表面下的礦物、煤、石油等物質,是在一開始就存在的。(×)3.煤塊中的植物化石印記說明煤的形成與植物有關。(√)4.綠色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增加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5.人類的活動能夠改變大氣層中物質的含量。(√)6.把鐵礦石里的鐵冶煉出來只需要物理變化。(×)選擇題1.關于煤的形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A.煤的形成與植物有關B.煤的形成需要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C.煤在短時間內可以形成解析:煤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自然界中無法短時間內形成。2.如圖所示為煤塊中的植物化石印記,由此可以推斷(B)。A.煤的形成需要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B.煤的形成與植物有關C.煤的形成與地表變化有關3.地底下發(fā)現(xiàn)的煤,多數(shù)位于(A)中。A.煤層B.地幔C.地核4.關于大氣層中物質的含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A.大氣層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B.大氣層中氧氣的含量約占31%C早期地球的大氣層中并沒有氧氣5.(A)能夠增加大氣層中氧氣的含量。A.綠色植物B.動物C.病毒6.利用石油可以生產很多重要的生產生活材料。下列物質是石油經過化學變化產生的是(B)。A.水稻B.瀝青C.鉆石7.將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再經高溫煅燒、研細,最后變成了水泥。關于水泥的生產過程中物質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只有物理變化B.只有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材料分析題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第機物質并釋放氧氣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屬于化學變化。(2)綠色植物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3)結合材料分析保護森林的重要性。森林以綠色植物為主,是大氣層中氧氣的重要來源。森林能夠吸收二氧化碳。4.6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碱}型★判斷題1.發(fā)生在生命體內的變化主要是物理變化。(×)2.食物在身體內發(fā)生化學變化,產生的能量和營養(yǎng)能夠維持我們的生命。(√)3.食物的能量能夠以燃燒的形式釋放出來。(√)4.我們身高的變化主要是物理變化。(×)解析:身體在變高的時候,皮膚、內臟、骨骼等器官都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是化學變化。5.某些物質能夠刺激大腦,使我們產生不同的情緒,這些物質是通過化學變化產生的。(√)6.身體吸收食物中能量和營養(yǎng)的過程是簡單的、迅猛的,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發(fā)生化學變化。(×)7.反復咀嚼米飯,能夠感覺到它們變甜。這個過程只有化學變化。(×)解析:咀嚼米飯過程中,米飯會被牙齒研磨,與唾液發(fā)生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