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學設計全套_第1頁
《氓》教學設計全套_第2頁
《氓》教學設計全套_第3頁
《氓》教學設計全套_第4頁
《氓》教學設計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氓》教學設計【教材解讀】《氓》是《詩經(jīng)》中敘事性較強的作品,在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自述經(jīng)歷的同時,也帶有強烈的抒情性?!睹ァ芬砸粋€女子的口吻講述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拋棄的過程,展示了她從情意綿綿到悲傷無助,再到激憤決絕的心路歷程,將敘事與抒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誦讀時,要仔細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變化,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征?!窘虒W目標】1.借助參考書,了解并掌握《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豐富文學常識的積淀。2.通過梳理文意,把握《氓》的情節(jié)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3.合作探究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藝術效果,以及“興、觀、群、怨”在本詩中的體現(xiàn)?!窘虒W重難點】把握《氓》的情節(jié)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了解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藝術效果?!窘虒W過程】孔子是一個有文學眼光的人。他選那部《詩經(jīng)》,替人類保存了三百篇極古的絕妙文章。——胡適任務一、知人論世活動1.了解《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漢代時被尊為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又叫“國風”,是由不同地區(qū)的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的歌謠,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其中有不少篇章揭露了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表現(xiàn)了民歌的特色?!把拧狈执笱拧⑿⊙?,是宮廷樂歌;“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活動2.相關背景

《氓》是春秋時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時期封建的生產關系尚處于萌芽階段,封建思想意識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當時青年男女交往比較自由。鄭、衛(wèi)一帶的風俗更是浪漫,桑間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約、投桃報李,并常以詩歌互表衷腸?;顒?.了解《詩經(jīng)》“六義”所謂《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就其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其表現(xiàn)手法而言的。(1)風: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帮L”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2)雅: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3)頌: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yè)的。(4)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陳其事,鋪陳,排比。(5)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6)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lián)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任務二、初讀感悟活動1.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四言詩讀時以“二二”為節(jié)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任務三、文本研究,探究形象活動1:文本梳理思考1.解釋詞語(第一章)氓(民。這里指詩中的男主人公)之蚩蚩(忠厚的樣子。一說,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抱布貿(交換,買或賣)絲。匪(通“非”,不是)來貿絲,來即(就)我謀(商量,計議)。送子(你)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拖延)期,子無良媒。將(愿,請)子無(通“毋”,不要)怒,秋以為期。①明確段意:寫女子對定情情景的回憶——相識與允婚。詩歌第一章,直接從“氓”的樣貌行為寫起,直敘其事。“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寫男子貌似忠厚能干,拿著布來換絲。短短八個字,可謂“以少總多,情貌無遺”。這里“布”與“絲”對舉,“布”應該是棉麻等織物(也作貨幣流通),而不是銅鑄的布幣。以布易絲,表現(xiàn)了當時原始的物物交易商業(yè)模式?!胺藖碣Q絲,來即我謀”兩句,一語道破“天機”:原來男子到來后即無心“貿絲”,只是打“我”的主意?!拔摇彼凄了葡仓?,也盡在不言之中,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而“送子涉淇”的情意綿綿,“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的善意寬慰,字里行間,又不知隱去了多少甜言蜜語。(第二章)乘(登,升)彼垝垣(倒塌的墻。垝,毀壞、倒塌),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淚)漣漣。既見復關,載(動詞詞頭,無義)笑載言。爾卜(用火燒龜板,根據(jù)龜板上的裂紋推斷禍福)爾筮(用蓍草的莖占卦),體(卜筮的卦象)無咎(災禍)言。以爾車來,以我賄(財物)遷。②明確段意:寫女子對出嫁情景的回憶——相思與成婚。第二章寫女子的相思及成婚。她登上殘破的墻垣,遠望著男子的方向。“不見”使她“泣涕漣漣”,“既見”又讓她“載笑載言”。悲喜之間,見出一個熱戀中的女子特殊的情感狀態(tài),如或可睹,如在目前。當龜卜草占,皆示吉利后,“我”便帶著自己的財物,嫁為男子之妻。詩歌至此,留下了小說情節(jié)般的懸念。(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潤澤的樣子)。于嗟(感嘆詞。于,通“吁”)鳩兮(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男子的通稱)耽(沉溺)!士之耽兮,猶可說(通“脫”,脫身)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勖鞔_段意:總述女子由婚后生活得出的教訓——相愛與新婚。(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墜落)。自我徂爾(嫁到你家。徂,往),三歲(多年)食貧(食物貧乏,指生活貧困)。淇水湯湯(水勢很大的樣子),漸(濺濕、浸濕)車帷裳(車兩旁的布幔)。女也不爽(過錯),士貳(不專一,有二心,跟“壹”相對)其行。士也罔(無)極(標準),二三(有時二,有時三。意思是反復無常,感情不專一)其德。④明確段意:正面描寫“氓”變心,以及女主人公對負心人的強烈憤慨——遭棄與離婚。三、四兩章平行而下,開頭皆以桑樹起興,形成了一個對比鮮明的平行結構。當桑葉光鮮潤澤之時,斑鳩貪吃可以釀酒的桑套,不醉自醉;如同女子沉溺于愛情,不能自拔。她自說自話,明知不能擺脫這樣的沉湎,卻若有若無地給自己敲敲警鐘,真不知為醉語還是醒語。第四章“桑之落矣”,暗示了婚姻的破裂。她日漸衰老的容顏,一如枯黃隕落的桑葉,成為被拋棄的理由。湯湯淇水,見證了她羞辱的歸程。她品行無過,只因美貌不再,在“二三其德”的男子面前便沒有了珍惜的價值。男子當年狂熱追求她,是以色取人;如今拋棄她,則毫不掩飾地暴露出虛偽的本質。癡情女子負心漢,這悲傷的曲調從古彈到今,令人感嘆唏噓!(第五章)三歲為婦,靡(無、沒有)室勞(家里的勞苦活兒)矣。夙興(早起)夜寐(晚睡),靡有朝矣(沒有一天不是這樣)。言(助詞,沒有實義)既遂(順心、滿足)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靜言(助詞,無實義)思之,躬(自身)自悼(傷心)矣。⑤明確段意:描寫女子婚后的辛勞和所受的虐待,哭訴男子的無情無義——憶苦自傷。(第六章)及(同)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低濕的地方)則有泮(通“畔”,邊岸)。總角(指代少年時代)之宴(快樂),言笑晏晏(形容歡樂的樣子)。信誓旦旦(誠懇的樣子),不思其反(違反,指違背誓言)。反是(這,指誓言)不思,亦已(止、了結)焉哉?、廾鞔_段意:寫女子被遺棄和堅強的性格——情斷義絕。詩的最后兩章,是她對這場失敗婚姻的反思。她“夙興夜寐”的勞作,低眉順目的服從,換來的只有“氓”的暴怒?;氐侥锛?,兄弟們不知內情的譏笑,如同往她的傷口上撒鹽,加倍痛苦。凡此種種,她“靜言思之”,只能自傷自憐。她想起對方從前發(fā)過的“偕老”誓言,更生怨恨。往昔的嬉戲游玩、海誓山盟,都不能喚醒負人心的良知,那也就算了吧!《氓》這首詩共六章,以棄婦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寫了相識與允婚、相思與成婚、相愛與新婚、遭棄與離婚,以至憶苦自傷、情斷義絕等內容,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全詩敘事線索清楚,情感變化明晰,描寫生動細膩,人物形象鮮活,讀來凄婉動人,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這首詩篇幅較長,具有強烈的敘事性,有的學者認為此篇“可作為短篇小說讀”(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同時又仍然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思考2.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按照什么線索展開的?明確:一個女子的婚戀悲劇。情節(jié)線索:“戀愛”——“婚變”——“決絕”思考3.分層概括主要內容。明確: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活動2:把握形象,理解情感思考1.從“子無良媒”到“秋以為期”,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明確:①女主人公先言“子無良媒”,后又言“秋以為期”,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生活的勇敢追求,也表現(xiàn)了與“氓”私訂終身的草率。②這樣寫為下文的悲劇做了鋪墊。思考2.女主人公婚后遭遇了哪些痛苦?請用簡明的語言從三個方面加以概括。明確:①丈夫“二三其德”的背叛②“靡室勞矣”“夙興夜寐”的家務勞苦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無人傾訴的孤獨無助思考3.結合全詩看,女主人公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詩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明確故事戀愛時結婚后被棄后性格情深意切委曲求全傷情無奈、清醒剛烈形象單純、勤勞、善良、溫柔、賢惠、堅強的女主人公形象總結女子形象:這首敘事詩,塑造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首先是棄婦的自我形象:她面對男子的追求,熱烈回應,表現(xiàn)出對愛情的渴望;她遵守婚嫁禮法,表現(xiàn)出端莊的一面;她好言勸慰男子,善良體貼;她涕泣言笑,沉醉愛情,頗具性情;她不乏警覺,自我反思,聰明伶俐。詩的最后一句“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現(xiàn)出她倔強剛強的一面。詩歌第一人稱的敘述,更有利于從正面塑造棄婦的形象,是明寫;而詩中的男子形象,則是通過女子的描述間接呈現(xiàn)的,是暗寫。思考4.氓的形象有何特點?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明確:“氓”是一個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負心漢。“氓”可以說是男權社會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摯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年老色衰,他的愛也隨風而去,最后以至于欺侮妻子,全然不念往日的恩愛,無情地拋棄了妻子,他是一個對家庭極不負責任的人。詩歌從他婚前到婚后的變化中,凸顯了他不負責任、感情不專一的品行和暴躁的性格,從而反映了古代男女極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窘虆⒎治觯核且粋€“抱布貿絲”的小商販,為了追求愛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顧,表現(xiàn)出對愛情執(zhí)著的一面;他急于成婚,至于發(fā)怒,表現(xiàn)出急躁的性格特征;而婚后的暴躁,“二三其德”,又表現(xiàn)出他品德的敗壞;婚前的熱烈,婚后的離棄,兩相對照,則揭示了他的虛偽??傊[現(xiàn)于詩句之中的男子,是一個性情狂暴、違背諾言、始愛終棄的負心漢?!克伎?.女主人公對于男主人公的稱呼在不斷變化,試分析稱呼變化與女主人公感情變化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稱之曰氓,鄙之也;曰子曰爾,親之也?!皇?,欲深斥之而謬為貴之也。稱謂變換,俱有用意處。(牛運震《詩志》))明確:①“氓”,意為“民”“外來的百姓”,這里用來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開始時用敘述語氣稱男方為“氓”,是因為雙方的婚姻關系未定,感情還較疏遠。②“子”是對古代男子的美稱,當面稱對方為“子”,尊重,客氣,有禮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與對方建立婚姻關系的欲望。③“復關”是借指住在復關的那個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熱戀中的女子對男子的熱烈思念。④“爾”是第二人稱代詞,直呼對方,是因為女子明白雙方的婚姻關系已定,感情的距離已拉近,這樣稱呼更加親切。⑤“士”是對古代男子的通稱,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訓,用“士”來稱呼丈夫,合身份,講究禮節(jié),卻也包含著嘲諷的意味。對“氓”稱呼的轉換,戀愛時稱“子”,婚前稱“爾”,婚后稱“士”,既避免重復,產生錯落之美,也符合人物的身份變化和情感發(fā)展。思考6:始終多次出現(xiàn)“淇水”,有何用意?(“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句)詩即目為喻,言淇水之盛,尚有岸以為障,原隰之遠,尚有畔以為域,今復關之心,略無拘忌,蓋淇、隰之不足喻矣。(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明確:詩中三次出現(xiàn)淇水之名:“送子涉淇”,淇水看見她對愛情的癡迷;“淇水湯湯”,淇水仿佛也在為她被拋棄而傷心;“淇則有岸”,淇水成為她迷惘時的精神寄托。淇水既是環(huán)境要素,也是女主人公人生經(jīng)歷的見證,如同音樂劇的背景。【這首詩中有三處提到淇水,首章之“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四章之“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六章之“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三寫淇水正為我們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緒的軌跡。作為棄婦,她的心情悲痛而又惘然,人處于這種心情之下,所產生的憶念,往往是由近邊的景物喚起的,這在心理學上稱作“暗示”?!颁克疁珳?,漸車帷裳”是棄婦歸途中的實境,當年初議婚約時,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頓丘”,正是渡過了淇水﹐他們才訂下了“秋以為期”的誓約,也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以歡樂始,以悲傷終的生活的見證人。因此詩人很自然地從涉淇訂約為中心的初戀的回顧,開始了她的歌唱。涉淇訂約后經(jīng)過焦心的盼望,終于盼來了行媒迎娶的歸車,“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是涉淇訂約的自然延展,是他們愛情的高潮,歡樂的頂峰,然而同時也是以后三歲為婦不幸遭遇的起點。正因為這是歡樂與痛苦的交點,所以回憶至此,詩人萬箭攢心,不可壓抑地迸發(fā)出了三、四兩節(jié)的痛苦吶喊:“于嗟鳩兮,無食桑甚!”當初那達于頂峰的歡愛,原來是這么不可憑依!可見在回憶中插入的這兩節(jié)抒情議論,并非詩人自覺的巧思結撰,而是意念感情的合乎邏輯的發(fā)展,看來這是布局上的跌宕之筆,其實這是奔騰江河的自然曲折,所以雖然曲折,卻更具有澎湃汪洋的力量。】任務四:藝術手法,鑒賞評價思考1.賦、比、興是《詩經(jīng)》常用的藝術手法,請具體分析這一手法在本詩中是如何運用的。明確:詩歌第一、二章采用賦的手法講述故事,寫男子求婚、女子戀愛、兩人結成夫妻的甜蜜回憶,纏綿情深。第三、四章比、興結合:皆以桑樹起興,從女子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女子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吧V绰?,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用“誡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誡女無與士耽”。【這里可以討論的是三、四兩章起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兩個對比性的托興。為什么詩人這里不用其他景物(比如用“桃之夭夭”),而偏舉桑葉?我們以為桑樹應當也是棄婦歸途中所見的實物,以實景起興的例子,在《詩經(jīng)》中是屢見不鮮的,如“菲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菲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都是以眼前實景為發(fā)端起興的?!吧V湟?,其黃而隕”,是棄婦歸返涉淇時所見到的河岸上桑樹的實際形象,所以下面又緊接著寫道“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而由此暗示,產生心理學上所說的“對比聯(lián)想”,又回憶起行媒時,“桑葉沃若”的景象。淇水之畔,桑葉現(xiàn)時的“黃而隕”與憶念中的“沃若”潤美所構成的觸目驚心的對照,使得棄婦自然地取以為三、四段的起興,所以能一氣貫下,其勢正與湯湯淇水渾融為一,蕩人心魄。桑葉沃若與黃隕的對比,是愛情由盛而衰的象喻(用歐陽修說),因此由葉落的黃,又自然轉入了婚后三年不幸生活的回憶。在這一節(jié)中“兄弟不知,唯其笑矣”兩句尤可玩味,第四章前半是回憶婚后之不幸,而“兄弟”兩句則是女子返渡淇水時所預想的到家后的情景,這與《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在休歸途中預想到“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出于同樣的心理狀態(tài)。由回憶到預想的跳躍,只有在棄婦返歸的特定情境中方會出現(xiàn),是潛意識在此詩中主導作用的又一鮮明表現(xiàn)。往事不堪回首,前程又復可畏,至此這女子不禁發(fā)出了“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的哀嘆,而最后第六章十句又正是想到這種進退維谷的困境時煩亂心情的自然延展:“像這樣下去,即使與你白首到老,只怕更增加我的哀怨。淇水還有個岸,河岸還有個邊,我的怨愁又何時能完?溫存的言笑,旦旦的誓言,還在我眼前,又何曾想到競一朝反悔;既然你反悔了呵,那就不必再苦苦追思,過去了的一切,也只有一丟了事……”詩人至此,已百無聊賴,無復可言,只有那無聲的哀思,在引動著讀者對女主人公后來遭際的擔心與關懷。】第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女子婚后的不幸。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相戀時,男子“信誓旦旦”,可在女主人公年老色衰時就厭棄她;以“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來比喻女主人公的憂愁痛苦沒有盡頭,比中有興,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全詩賦、比、興三者交替運用,使整首詩形式多樣,抒情含蓄而有余味。通過這首詩,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理解《詩經(jīng)》賦、比、興的手法。本詩以敘事為主,完整地呈現(xiàn)了一個女子的婚姻悲劇,正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體現(xiàn)了“賦”的手法。中間兩章分別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開頭,是“比而興也”,“比顯而興隱”,融為一體。采桑養(yǎng)蠶,應該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勞動生活?!澳芙∑?,更顯得自然真切。再如,“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也是興比兼用,語氣委婉而詞鋒剛勁。比興的運用,表面上中斷了敘述,舒緩了節(jié)奏,實則往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