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01(16+4模式)(全解全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7/wKhkGWZQII2ADpdWAAJvnhYw8Vs563.jpg)
![歷史01(16+4模式)(全解全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7/wKhkGWZQII2ADpdWAAJvnhYw8Vs5632.jpg)
![歷史01(16+4模式)(全解全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7/wKhkGWZQII2ADpdWAAJvnhYw8Vs5633.jpg)
![歷史01(16+4模式)(全解全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7/wKhkGWZQII2ADpdWAAJvnhYw8Vs5634.jpg)
![歷史01(16+4模式)(全解全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7/wKhkGWZQII2ADpdWAAJvnhYw8Vs56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1月“九省聯考”考前猜想卷(16+4模式)歷史·全解全析(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左傳》記載,前676年,虢公、晉侯朝見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賜給二人玉五轂,馬三匹;前488年,根據吳國的要求,魯國以相當于侍奉周天子的規(guī)格百牢(即豬、羊各百頭)之禮招待前來會晤魯公的吳王夫差。據此可知()A.禮崩樂壞影響政局穩(wěn)定B.社會治理秩序亟需重構C.禮制帶來沉重經濟負擔D.政治經濟實力左右禮制【答案】D【解析】據材料“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賜給二人玉五轂,馬三匹”“以相當于侍奉周天子的規(guī)格百牢之禮招待前來會晤魯公的吳王夫差”可知,虢公、晉侯朝見周王,周王以諸侯之禮款待,而吳王夫差去魯國,魯國卻以周王之禮招待,體現了當時不同的實力會晤時采用不同的禮儀,故選D項;魯國使用周王之禮招待吳王夫差體現了禮崩樂壞,但材料未體現政局變化,排除A項;社會治理是一種導致公共理想的社會和經濟效果的治理模式,材料信息與社會治理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招待不同人物的東西都不是特別貴重,并未產生經濟負擔,排除C項。2.(改編)漢代董仲舒明確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須服從君主;同時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須要服從天意。只要君主的行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這()A.保障了西漢政權的長治久安B.適應了封建正統的需要C.體現了強化君權的思想D.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董仲舒的“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須服從君主,強調的是君主對臣民的統治,是為維護君主統治服務;“屈君以申天”要求君主必須要服從天意,這是天人感應思想的具體體現,這種對君權的有限限制其本質目的仍然是為維護君主統治服務,二者都是適應了封建正統的需要,故選B項;董仲舒的新儒學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西漢政權的統治,但并不能保障西漢政權的穩(wěn)固和長治久安,排除A項;“屈民以申君”有強化君權的要求,但只是題干的部分信息,材料中除此之外還有“屈君以申天”的主張,排除C項;儒學的正統地位是在漢武帝尊崇儒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確立的,排除D項。3.有學者指出:“實施《地令》或《田令》時,北魏、北齊采用雙軌制:對待北鮮卑拓跋族聚居區(qū)來說確實是普遍授田制。對漢族為主聚居區(qū),則只是限田制,同時也是一種戶籍登記制度。隋唐未見按《田令》規(guī)定給吏民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的實例;相反,可直接反映未曾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的實例卻很多?!辈牧现饕从沉耍ǎ〢.均田制缺乏實施的社會基礎B.土地所有權的變更趨于頻繁C.土地歸屬觀念影響制度實踐D.農民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北魏、北齊時期,在鮮卑族聚居區(qū)實行普遍授田制,但在漢族聚居區(qū),實行限田制,且隋唐時期“未曾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的實例卻很多”,據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土地國有基礎上的國家授田和土地還受與土地私有現實之間的矛盾,漢族聚居的地區(qū)土地私有制發(fā)展較為充分,土地歸屬觀念較強,這影響了均田制在漢族地區(qū)的制度實踐,故選C項;據材料“對待北鮮卑拓跋族聚居區(qū)來說確實是普遍授田制”可知,均田制在鮮卑族聚居的地方普遍實行,排除A項;土地所有權變更頻繁的表現是土地買賣較為頻繁,材料反映了漢族聚居區(qū)的土地私有觀念影響了均田制的實踐,但沒有體現土地買賣的情況,排除B項;在均田制下,將國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繳納租稅,并服徭役和兵役,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并沒有松弛,排除D項。4.(改編)宋太祖即位后,下詔編寫前代史書。宰相王溥主持編纂的《唐會要》《周世宗實錄》兩書于建隆二年(961)完成,王溥主持的《五代會要》成書于乾德元年(963)。此外,臣僚還撰寫了不少關于五代的史籍。宋初的上述做法()A.凸顯了崇文抑武的治國方針B.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C.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D.有利于程朱理學的發(fā)展【答案】C【解析】據材料“宋太祖......下詔編寫前代史書......《唐會要》《周世宗實錄》……《五代會要》......關于五代的史籍”可知,宋朝的史書注重撰寫唐末五代以來的歷史,這說明宋朝以史為鑒,注重吸取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的教訓,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故選C項;崇文抑武的治國方針是重用文臣節(jié)制武臣,史書的撰寫無法體現崇文抑武的治國方針,排除A項;通過對前代教訓的吸取,可以很好的服務現實需要,并不會助長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排除B項;南宋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北宋時期程朱理學尚未完全形成,有利于程朱理學的發(fā)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5.明清時期,人口增長導致的人口頻繁流動、更深度的區(qū)域開發(fā)、城市的發(fā)展和區(qū)域性貿易活躍、國家制度與商業(yè)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及其調適、民間組織的興起、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等等,這些變化伴隨著危機。經濟、文化領域劇烈變化必然對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戰(zhàn)。以下對明清時期的變化與挑戰(zhàn)理解正確的是()A.新航路開辟直接導致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B.西方殖民者的東進是明清時期社會變化的根源C.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完全是反方向的,造成了社會的危機D.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與世界是同步的,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答案】D【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經濟、文化領域發(fā)生的劇烈變化對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戰(zhàn)。而明清所處的14~18世紀,正是世界發(fā)生巨大變化時期,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各國走上殖民擴張道路,開始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發(fā)展對舊的封建秩序產生巨大沖擊。由此可見,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與世界上同步的,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故選D項;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主要源自于自身小農經濟高度發(fā)達、專制集權的長期發(fā)展等內部因素,由于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封建政府的閉關鎖國,新航路開辟對其并未產生直接的影響,排除A項;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根源來自于內部因素,西方殖民者東進前已經逐漸發(fā)生,排除B項;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也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也體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特點,這與西方世界社會發(fā)展變化方向是一致的,排除C項。6.中國古代小說即使虛構,也要寫上真實的年代、真實的地點,甚至真實的人名。故事是虛構的,故事發(fā)生的空間與時間卻是真實的;人物是虛構的,人物的名字卻是真實的。中國小說的書名常冠以記、傳、志之類的字樣,如《石頭記》《水滸傳》《東周列國志》等,記、傳、志本身就是史書體例的稱謂。由此推知,古代小說()A.與歷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價值B.能夠準確記述歷史人物的事跡C.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史料運用D.反映出時代對歷史敘述的影響【答案】C【解析】據材料“中國古代小說即使虛構”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小說雖然內容虛構的,但仍需借由年代、地點、人物名字等帶有真實色彩的基本內容進行補充農耕,故具有一定史料價值,但因其具有主觀色彩,故需要加由其他類型史料一起進行辨析,故選C項;小說雖說有一定史料價值,但歷史著作史料價值更高,排除A項;小說中人物的名字是真實的,但是具體的事跡可能并非歷史上真實的這一人物,排除B項;時代對歷史敘述具有影響,但材料僅涉及到古代小說的書寫內容,沒有明確兩者之間的具體關聯,排除D項。7.1905年,《東方雜志》的一篇文章說:“廣東順德李昂新,年已八十有二,向學之志,至老不衰,尚欲前赴東瀛考求工業(yè),稟由學務處批準嘉獎”。這反映了當時()A.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觀念變動D.科舉停廢改變了國人的中西體用觀【答案】C【解析】據材料“年已八十有二……考求工業(yè)”可知,清末新政時期,82歲高齡的李昂新,一心向學,仍想去日本考察近代工業(yè),說明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觀念變動,故選C項;“稟由學務處批準嘉獎”說明受到清政府的支持,“社會的廣泛支持”說法錯誤,排除A項;僅從材料不能得出李昂新是落第士人,且沒有留學生成分的比較,得不出“主要來源”的結論,排除B項;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婆e,以便推廣學堂,僅從材料信息不能判斷當時科舉停廢,排除D項。8.下表是五四運動時期出現的部分期刊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刊名創(chuàng)辦者創(chuàng)刊時間??闆r主要內容《秦劫痛話》旅京陜西學生團1919不詳痛陳人民疾苦邁進漢中的旅京學生1919第15期后停刊以砥礪學行,改良弊政為宗旨《秦鐘》旅京陜西學生聯合會19206期后??瘑酒鹱杂X,介紹新知《秦鐸》陜籍旅滬學生1920半年后??磳εf制度,宣揚民主自由《共進》陜籍北京大學學生19211926年??麄餍挛幕⑿滤枷搿敦暙I》南開大學的幾位陜西學生19224期后與《共進》合刊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學陜西同鄉(xiāng)會1925不詳宣傳共產綱領,反帝反封建A.陜西成為進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壓制愛國學生的言論C.探索救國之路是時代旋律D.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密切結合【答案】C【解析】據材料“以砥礪學行,改良弊政為宗旨”“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教育革命”可知,五四運動時期,中國近代期刊多宣傳改良弊政,民主自由,并有喚起民眾自覺的相關思想,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救國之路的探索,故選C項;材料中出現的期刊創(chuàng)辦者雖多來自陜西或與陜西有關,但新文化運動時期北京一直是運動中心,陜西人也多選擇在北京或者上海創(chuàng)辦期刊,排除A項;材料中出現了不少愛國言論,但未說明當時北洋政府對這些言論的態(tài)度,排除B項;材料中創(chuàng)辦期刊的多為知識分子,但一些內容并非面向勞動群眾的,且材料內容不涉及勞動群眾在這些期刊創(chuàng)辦中的作用,排除D項。9.下圖為我國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一幅宣傳畫,這一作品反映的事件()A.推進了中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B.指導方針是備荒、備戰(zhàn)、為了現代化C.建設重點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qū)D.從經濟建設和生態(tài)建設戰(zhàn)略布局考慮【答案】A【解析】據材料宣傳畫中“支援三線,建設祖國”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為三線建設,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線建設將建設的重點放在西南、西北,推動了中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故選A項;三線建設的指導方針為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并非“備荒、備戰(zhàn)、為了現代化”,排除B項;三線建設的重點放在西南、西北,沒有東北地區(qū),排除C項;三線建設主要出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戰(zhàn)略布局考慮,并非生態(tài)建設戰(zhàn)略布局考慮,排除D項;10.下表是1990—1996年間不同所有制企業(yè)的年均生產增長率(%)比較時間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1990—1996年0.654.403.411.14據表可知,當時()A.對外開放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B.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活力初步顯現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D.市場化改革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答案】D【解析】由表格可知,1990—1996年間,集體企業(yè)和私營企業(yè)發(fā)展較快,這表明90年代以來的市場化改革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故選D項;對外開放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一說無法涵蓋整個材料,且國有企業(yè)年均增長率是表格中各類企業(yè)中最低的,所以也不能說對外開放增強了國有企業(yè)活力,排除A項:“初步顯現”這一說法錯誤,因為公有制經濟從新中國成立就顯現出了活力,排除B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于1984年,排除C項。11.《吉爾伽美什與阿伽》是古代兩河流域史詩中最短的一部。該史詩中沒有神靈,只有人類活動,記載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紀前期。史詩還透露了當時國王決策需要咨詢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并且不能隨意推翻后兩者的意見等信息。據此可知古代兩河流域()A.沒有受到神學影響B(tài).深受印歐人遷徙影響C.專制王權尚未形成D.最早確立了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吉爾伽美什與阿伽》反映了兩河流域的社會情況,據材料“國王決策需要咨詢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同時國王“不能隨意推翻后兩者的意見”可知,古代兩河流域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和政治運行中起到重要作用,專制王權尚未形成,故選C項;雖然《吉爾伽美什與阿伽》“中沒有神靈”,但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兩河流域受到神學影響,如《漢謨拉比法典》中宣揚君權神授,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3500年左右,兩河流域產生了最初的文明,印歐人遷徙發(fā)生在兩河流域文明產生之后,排除B項;據材料可知,國王決策需要咨詢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但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并非最高權力機關,雖然沒有形成專制王權,但國王擁有較大權力,其政體并非民主政體,且據所學知識可知,最早確立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排除D項。12.20世紀初,美國政治家提出人類歷史經歷了地中海時代—大西洋時代—太平洋時代,他認為:“地中海時代隨著美洲的發(fā)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處于開發(fā)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睂Υ擞^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該觀點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②意大利地區(qū)曾是地中海時代的代表③拿破侖戰(zhàn)爭使大西洋時代最終達到頂峰④太平洋時代的提法反映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該觀點所說的“地中海時代”指的是新航路開辟前世界貿易以地中海區(qū)域為中心,“大西洋時代”是新航路開辟后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大平洋時代”指的是20世紀以來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實力迅速提升,世界貿易的中心再次發(fā)生轉移,轉移到大西洋西岸的美國太平洋地區(qū)。這一觀點明顯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將世界的中心放在了西方,忽視了世界其他地區(qū)在人類歷史中發(fā)揮的作用,故①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觀點中所說的“地中海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國家是意大利,意大利甚至憑借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及自身實力,產生了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故②正確;大西洋時代的頂峰是隨著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大西洋沿岸歐美地區(qū)政治上確立現代民主法治制度、經濟上開展工業(yè)革命實現現代化、思想上啟蒙運動后形成科學理性觀念,并非拿破侖戰(zhàn)爭,③錯誤;20世紀美國政治家提出的“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洋時代的提法反映了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13.下圖為西方某學者統計的英國不同年份紡織工人的平均日工資情況。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技術革命的成因B.圈地運動與勞動力轉移C.工人運動的影響D.價格革命與物價的變化【答案】A【解析】據圖2信息可知,1660年至工業(yè)革命前紡織工人的平均日工資是逐漸增長,到工業(yè)革命爆發(fā)時達到頂峰,工業(yè)革命后紡織工人的平均日工資呈下降趨勢,說明工業(yè)革命前后紡織工人的平均日工資是截然相反的兩個趨勢,這反映出工業(yè)革命前是手工勞動,熟練工人的工資水平高,工業(yè)革命后是機器生產,生產效率提高,工人工資下降,由此可以判斷此位學者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技術革命的成因”,故選A項;英國圈地運動開始于13世紀,一直持續(xù)到19世紀,這與圖2中“不同年份紡織工人的平均日工資情況”的時間發(fā)展趨勢不符,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工人運動是工業(yè)革命之后的階級斗爭現象,其目的從經濟上說是為了增加工資,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工人的工資狀況會逐步得到改善,而不是呈現下降的趨勢,排除C項;價格革命與物價的變化是新航路開辟對歐洲社會的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打擊了依靠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階級,這與工人的工資狀況無關,排除D項。14.19世紀中期,一位美國官員做出如下預見:“一個時代將要到來,人類將成為一家人,我們盎格魯-凱爾特-諾曼的卓越血統將領導各國走向這一結果……這一偉大的邦聯將最終環(huán)繞我們所居住的地球。”這反映了()A.邦聯制依然是美國人的政治追求B.西方中心主義者的種族優(yōu)越感C.工業(yè)革命推動殖民體系最終形成D.世界政治經濟中心轉移至美國【答案】B【解析】據材料“人類將成為一家人,我們盎格魯—凱爾特—諾曼的卓越血統將領導各國走向這一結果”可知美國人、歐美白人具有領導世界的天職,具有種族優(yōu)越感,故選B項;材料“這一偉大的邦聯將最終環(huán)繞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強調邦聯對世界的統治,而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邦聯制不是美國人的政治追求,排除A項;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時間不符,排除C項;世界政治經濟中心轉移至美國是在二戰(zhàn)后,時間不符,排除D項。15.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整左右搖擺,時而向農民讓步,放松對價格的控制,時而打擊私人買賣活動,壓低農產品價格。這一現象反映出()A.蘇聯政府已經失去對農業(yè)的控制B.新經濟政策與工業(yè)化方針的沖突C.經濟危機影響了農產品價格D.新經濟政策的弊端日益顯露【答案】B【解析】據材料“農產品價格......時而......時而......”可知,新經濟政策要求開放市場貿易,由市場來調節(jié)價格,而蘇聯工業(yè)化方針則要求擴大工農業(yè)剪刀差,壓低農產品價格,為工業(yè)化提供資金,因此,蘇聯對農產品價格調整左右搖擺,反映出20世紀20年代中期新經濟政策與工業(yè)化方針的沖突,故選B項;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通過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工農聯盟得以鞏固,蘇聯政府已經失去對農業(yè)的控制,說法錯誤,排除A項;經濟危機是1929年發(fā)生的,且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未受經濟危機影響,排除C項;新經濟政策的措施符合蘇聯的國情和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水平,新經濟政策的弊端日益顯露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16.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補貼或關稅壁壘等方式來扶持和保護國內特定的企業(yè)和產業(yè);但在面對很多發(fā)展中國家采取類似的做法時,他們卻高舉“貿易自由化”的大旗,罔顧世貿組織的規(guī)則和慣例,對這些行為大加斥責。發(fā)達國家的這些做法()A.背離了經濟全球化趨勢B.傳播了自由競爭的理念C.滿足了跨國公司的利益D.推進了南北國家的合作【答案】A【解析】據材料“發(fā)達國家已多次采用......罔顧世貿組織的規(guī)則和慣例”可知,發(fā)達國家利用已有的資金和貿易規(guī)則的優(yōu)勢對本國和發(fā)展中國家采取雙標的做法,這背離了經濟全球化中貿易的自由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的趨勢,故選A項;據材料“政府補貼或關稅壁壘等方式”可知,發(fā)達國家的雙標做法不利于自由競爭,排除B項;據材料“政府補貼或關稅壁壘等方式來扶持和保護國內特定的企業(yè)和產業(yè)”可知,發(fā)達國家用關稅壁壘的方式扶植本國企業(yè),其實質是貿易保護的政策,這不利于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發(fā)展,排除C項;發(fā)達國家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發(fā)展中國家主要集中于南半球,發(fā)達國家對自己和發(fā)展中國家實行雙重標準的做法,不利于南北國家合作,排除D項。第Ⅱ卷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省份引種年代省份引種年代廣西河南江蘇甘肅云南福建浙江廣東山東陜西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十六世紀中葉前后萬歷元年(一五七三)萬歷七年(一五七九)隆慶、萬歷之際萬歷二十五年(一五九七)直隸湖北山西江西遼寧湖南四川臺灣貴州安徽天啟二年(一六二二)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雍正年間圖1明清時期各省引種玉米見于記載的年代圖2玉米在中國傳播的路線——據陳樹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國傳播情況研究》等材料二甲:查有包稻一種,閩中為番豆,種植不難,收獲亦易,……夏間成熟,取以為米、為面、為酒,無所不可,谷殼喂豬?!城霸诔痹蠲駨V種,獲利甚溥,某于到任之初,即行勸令試種,現已成熟,梗大實密,已有成效,現在飭令各縣廣行勸諭,勸民種植。——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福建福寧知府李拔《請種包谷議》乙:嘉慶六年(1801年)浙江一些地方官府提出“浙江各山邑,舊有外省游民,搭棚開墾,種植苞蘆、青、番薯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廠滿山相望。山頂沙石乘雨而下淤塞法溝,爭端滋起,大為禾稼之害。且戶口龐雜,莫可究訐,往往因有山紳士居民貪其租利,容匿不法,至是為嚴立規(guī)條:……禁種苞蘆”?!幾浴肚迨焚Y料》第七輯(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玉米在中國傳播的時空特征。(4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官員對玉米種植的不同態(tài)度。(10分)【答案】(14分)(1)特征:傳播時間長,傳播速度逐漸加快;傳入路徑多,種植范圍廣,從沿海、邊疆逐漸到全國各?。桓魇〉囊N時間與傳播路徑有關。(4分,答出兩點即可)(2)甲方提倡:清朝初年,人口迅速膨脹,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用途廣、產量高、經濟效益好,可短期內增加糧食產量;所以,清朝時期的一些地方官員大力提倡種植玉米,以緩解人口迅速增長的壓力,穩(wěn)定社會秩序。(4分)乙方禁止:大量外地流民流入,不易管理;大量種植玉米,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糧食生產;所以,清朝一些地方官員禁種玉米,以加強對流民的控制,減少自然災害。(4分)認識:清朝的地方官員對玉米種植的態(tài)度都是以增加食物供給、穩(wěn)定社會秩序為出發(fā)點,他們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2分,言之合理即可)【解析】(1)據材料一圖1可知引種年代從嘉靖十年持續(xù)到雍正年間,得出傳播時間長,傳播速度逐漸加快;據材料一圖1“省份”欄可知其省份分布廣泛,得出傳入路徑多,種植范圍廣,從沿海、邊疆逐漸到全國各?。粨D2可看出東南地區(qū)的引種是從沿海地區(qū)來,西北地區(qū)則是通過歐亞商道,得出各省的引種時間與傳播路徑有關。(2)據材料二“勸民種植”可知甲方提倡種植玉米;結合所學可知清朝初年由于取消人頭稅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口迅速膨脹,直接導致人地矛盾突出;而新航路開辟后,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引進,加上玉米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用途廣、產量高、經濟效益好,可短期內增加糧食產量,能夠快速的緩解人地矛盾的問題,緩解人口壓力,穩(wěn)定社會秩序,因此甲方提倡種植玉米。據材料二“禁種苞蘆”可知乙方禁止種植玉米;據材料二“舊有外省游民,搭棚開墾,種植苞蘆、青、番薯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廠滿山相望”可知,大量外地流民流入,不易管理;而大量種植玉米等作物一方面聚集了更多流民,另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糧食生產;所以,清朝一些地方官員禁種玉米,以加強對流民的控制,減少自然災害。認識:國家政策始終是以國家利益為中心,政策的內容會隨著國情的變化不斷調整,清朝的地方官員對玉米種植的態(tài)度都是以增加食物供給、穩(wěn)定社會秩序為出發(fā)點,他們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華盛頓共識”即1989年出現的一整套針對拉美國家和東歐轉軌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理論。其主張發(fā)展經濟必須通過自由市場機制的充分發(fā)揮,采取自由經濟發(fā)展模式,同時嚴格限制政府干預。在市場運作方面,私有產權是基礎安排,鼓勵私人自由參與市場競爭,降低邊際稅率,激勵盈利欲望,開放國內市場。實施自由貿易,參與全球化合作競爭促進經濟發(fā)展,促進資本自由流動,利率市場化和匯率競爭浮動;在政府管理方面,放松管制,國企私有化,控制財政支出,削減財政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保證宏觀經濟平穩(wěn)?!幾砸讒I莉《中國經濟模式發(fā)展分析——基于“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和“孟買共識”的比較》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在操作層面,改變了原有的計劃性資源配置模式,實現了以市場為主導的配置方式,促進了各種資源的有效流通,提高了發(fā)展效率和質量,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理順了政企關系,探索出一條國企產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路子,推進了國企的改革與發(fā)展。同時,在社會保障、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能源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加快了改革進程,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開放使中國打開了大門,將自身盡快融入到世界發(fā)展之中,遵循世界經濟規(guī)則,參與世界各類經濟組織,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互惠共贏。中國還不斷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并鼓勵外資進入,不斷降低關稅壁壘,發(fā)展自由貿易。中國的改革充滿著自己的智慧,也是中國自己的方案。——摘編自韓利《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路徑、戰(zhàn)略與精神標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華盛頓共識”提出的背景。(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與“華盛頓共識”相比中國改革的不同之處,并歸納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智慧方案。(6分)【答案】(11分)(1)背景: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東歐劇變;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陷入困境;美國與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新自由主義占據了主導地位;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經濟一體化進一步擴大。(5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2)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識;合作共贏的價值追求;統籌國內國際大局;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方案:國家頂層設計;試驗機制;理論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走特色發(fā)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2分,答出符合題意的兩點即可)【解析】(1)據材料一“‘華盛頓共識’即1989年出現的一整套針對拉美國家和東歐轉軌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理論”可知,可從當時拉美國家的困境、國際格局的變動、西方國家的政策、經濟發(fā)展水平等角度進行分析,得出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東歐劇變;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陷入困境;美國與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新自由主義占據了主導地位;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經濟一體化進一步擴大。(2)第一小問不同,據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休制的目標”得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據材料二“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得出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識;據材料二“實現互惠共贏”得出合作共贏的價值追求;據材料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得出統籌國內國際大局:據材料二“中國還不斷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并鼓勵外資進入,不斷降低關稅壁壘,發(fā)展自由貿易”得出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結合所學可從其它角度如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第二小問方案,可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特點和當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進行歸納,得出國家頂層設計;試驗機制;理論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走特色發(fā)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中國現代的移民主要有三種:向國外流出的海外移民、中國農村向城市的移民、三峽工程等大型設施影響下的政策移民(從本土遷往外地等),其中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是20世紀中國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所引致的居民由原住地向特區(qū)流動的移民潮,深圳特區(qū)的移民即是典型代表。深圳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在我國從傳統農業(yè)國轉向現代化國家的情形下進行的,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大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密切相關。深圳早期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給予的優(yōu)惠政策。1980年深圳人口有33萬人,1999年405萬人這些增長的人口中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移民,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8.68歲,人口年齡構成非常年輕。深圳是移民城市,深圳文化也彰顯了獨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幾詣t《深圳移民文化及其精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八九十年代深圳移民潮形成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現代移民的基本特征。(9分)【答案】(15分)(1)背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不斷推進;中國由傳統農業(yè)國向現代化國家邁進;深圳作為經濟特區(qū)有諸多優(yōu)惠政策。(6分,每點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基本特征:移民流向呈現多向性;與國家大政方針或重大工程相結合;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需要。(9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據材料“20世紀中國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所引致”得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不斷推進;據材料“我國從傳統農業(yè)國轉向現代化國家的情形下進行的”得出中國由傳統農業(yè)國向現代化國家邁進;據材料“深圳早期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給予的優(yōu)惠政策”得出深圳作為經濟特區(qū)有諸多優(yōu)惠政策。(2)據材料“中國現代的移民主要有三種”得出移民流向呈現多向性;據材料“三峽工程......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移民潮”得出與國家大政方針或重大工程相結合;據材料“改革開放和大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得出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需要。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是14世紀—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世界重大歷史事件1307—1321年但丁在流放期間用意大利方言寫成了長詩《神曲》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遠鏡觀測到了月球環(huán)形山和大陽黑子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1783年英國人瓦特改進蒸汽機,使其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萬能的原動機”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1825—1826年英國有70多家銀行破產,破產的工商企業(yè)達到3500多家1848年《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fā)表1879年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用棉線燒成碳絲,試制成功了白熾燈泡,使民用電力照明得以實現1911年德國3425人的平均財富為532400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財富為23295馬克1914年共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摘編自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從表中挑選兩個史實,并對其提煉出一個共同主題,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對這一主題進行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邏輯清晰)【答案】(12分)【示例】史實:1879年愛迪生發(fā)明電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1分)主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代,科技進步給人類帶來便利,也造成了一些問題。(1分)論述: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1879年愛迪生發(fā)明電燈,電力進入民眾生活;石油的開采和冶煉使人類找到了新能源,推動了工業(yè)迅猛發(fā)展;德國人發(fā)明了四輪汽車、美國人萊特兄弟發(fā)明了飛機,交通工具革新,新的通信技術也促進了信息傳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一切都說明科技進步具有積極意義。但是科技進步也是一把雙刃劍。帝國主義國家憑借強大的工業(yè)實力向外殖民擴張,激起了被壓迫民族的反抗;帝國主義瓜分世界不均引發(fā)的矛盾,最終釀成了世界大戰(zhàn);新技術用于戰(zhàn)爭,使戰(zhàn)爭造成的傷害升級。這說明科技成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惡果。(8分)由此可見,人類文明在演進的過程中有復雜性的特點,但是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2分)(評分細則:史實1分,主題1分;論述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8分;結論2分)【解析】首先,選擇史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選擇相對熟悉的史實即可,如選擇1879年愛迪生發(fā)明電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其次,擬定主題,結合所學可知,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代的重要成果,結合所學可知,其表明科技進步給人類帶來便利,也造成了一些問題。再者,進行論述,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科技成果的作用即可,如積極方面,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1879年愛迪生發(fā)明電燈,電力進入民眾生活,石油的開采和冶煉使人類找到了新能源,推動了工業(yè)迅猛發(fā)展,德國人發(fā)明了四輪汽車、美國人萊特兄弟發(fā)明了飛機,交通工具革新,新的通信技術也促進了信息傳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一切都說明科技進步具有積極意義;消極方面,科技進步也是一把雙刃劍,帝國主義國家憑借強大的工業(yè)實力向外殖民擴張,激起了被壓迫民族的反抗,帝國主義瓜分世界不均引發(fā)的矛盾,最終釀成了世界大戰(zhàn),新技術用于戰(zhàn)爭,使戰(zhàn)爭造成的傷害升級,這說明科技成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惡果。最后總結,如人類文明在演進的過程中有復雜性的特點,但是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
2024年1月“九省聯考”考前猜想卷(16+4模式)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左傳》記載,前676年,虢公、晉侯朝見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賜給二人玉五轂,馬三匹;前488年,根據吳國的要求,魯國以相當于侍奉周天子的規(guī)格百牢(即豬、羊各百頭)之禮招待前來會晤魯公的吳王夫差。據此可知()A.禮崩樂壞影響政局穩(wěn)定B.社會治理秩序亟需重構C.禮制帶來沉重經濟負擔D.政治經濟實力左右禮制2.(改編)漢代董仲舒明確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須服從君主;同時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須要服從天意。只要君主的行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這()A.保障了西漢政權的長治久安B.適應了封建正統的需要C.體現了強化君權的思想D.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3.有學者指出:“實施《地令》或《田令》時,北魏、北齊采用雙軌制:對待北鮮卑拓跋族聚居區(qū)來說確實是普遍授田制。對漢族為主聚居區(qū),則只是限田制,同時也是一種戶籍登記制度。隋唐未見按《田令》規(guī)定給吏民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的實例;相反,可直接反映未曾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的實例卻很多?!辈牧现饕从沉耍ǎ〢.均田制缺乏實施的社會基礎B.土地所有權的變更趨于頻繁C.土地歸屬觀念影響制度實踐D.農民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4.(改編)宋太祖即位后,下詔編寫前代史書。宰相王溥主持編纂的《唐會要》《周世宗實錄》兩書于建隆二年(961)完成,王溥主持的《五代會要》成書于乾德元年(963)。此外,臣僚還撰寫了不少關于五代的史籍。宋初的上述做法()A.凸顯了崇文抑武的治國方針B.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C.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D.有利于程朱理學的發(fā)展5.明清時期,人口增長導致的人口頻繁流動、更深度的區(qū)域開發(fā)、城市的發(fā)展和區(qū)域性貿易活躍、國家制度與商業(yè)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及其調適、民間組織的興起、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等等,這些變化伴隨著危機。經濟、文化領域劇烈變化必然對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戰(zhàn)。以下對明清時期的變化與挑戰(zhàn)理解正確的是()A.新航路開辟直接導致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B.西方殖民者的東進是明清時期社會變化的根源C.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完全是反方向的,造成了社會的危機D.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與世界是同步的,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6.中國古代小說即使虛構,也要寫上真實的年代、真實的地點,甚至真實的人名。故事是虛構的,故事發(fā)生的空間與時間卻是真實的;人物是虛構的,人物的名字卻是真實的。中國小說的書名常冠以記、傳、志之類的字樣,如《石頭記》《水滸傳》《東周列國志》等,記、傳、志本身就是史書體例的稱謂。由此推知,古代小說()A.與歷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價值B.能夠準確記述歷史人物的事跡C.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史料運用D.反映出時代對歷史敘述的影響7.1905年,《東方雜志》的一篇文章說:“廣東順德李昂新,年已八十有二,向學之志,至老不衰,尚欲前赴東瀛考求工業(yè),稟由學務處批準嘉獎”。這反映了當時()A.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觀念變動D.科舉停廢改變了國人的中西體用觀8.下表是五四運動時期出現的部分期刊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刊名創(chuàng)辦者創(chuàng)刊時間??闆r主要內容《秦劫痛話》旅京陜西學生團1919不詳痛陳人民疾苦邁進漢中的旅京學生1919第15期后停刊以砥礪學行,改良弊政為宗旨《秦鐘》旅京陜西學生聯合會19206期后??瘑酒鹱杂X,介紹新知《秦鐸》陜籍旅滬學生1920半年后??磳εf制度,宣揚民主自由《共進》陜籍北京大學學生19211926年??麄餍挛幕?、新思想《貢獻》南開大學的幾位陜西學生19224期后與《共進》合刊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學陜西同鄉(xiāng)會1925不詳宣傳共產綱領,反帝反封建A.陜西成為進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壓制愛國學生的言論C.探索救國之路是時代旋律D.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密切結合9.下圖為我國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一幅宣傳畫,這一作品反映的事件()A.推進了中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B.指導方針是備荒、備戰(zhàn)、為了現代化C.建設重點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qū)D.從經濟建設和生態(tài)建設戰(zhàn)略布局考慮10.下表是1990—1996年間不同所有制企業(yè)的年均生產增長率(%)比較時間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1990—1996年0.654.403.411.14據表可知,當時()A.對外開放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B.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活力初步顯現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D.市場化改革解放了社會生產力11.《吉爾伽美什與阿伽》是古代兩河流域史詩中最短的一部。該史詩中沒有神靈,只有人類活動,記載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紀前期。史詩還透露了當時國王決策需要咨詢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并且不能隨意推翻后兩者的意見等信息。據此可知古代兩河流域()A.沒有受到神學影響B(tài).深受印歐人遷徙影響C.專制王權尚未形成D.最早確立了民主政治12.20世紀初,美國政治家提出人類歷史經歷了地中海時代—大西洋時代—太平洋時代,他認為:“地中海時代隨著美洲的發(fā)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處于開發(fā)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睂Υ擞^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該觀點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②意大利地區(qū)曾是地中海時代的代表③拿破侖戰(zhàn)爭使大西洋時代最終達到頂峰④太平洋時代的提法反映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下圖為西方某學者統計的英國不同年份紡織工人的平均日工資情況。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技術革命的成因B.圈地運動與勞動力轉移C.工人運動的影響D.價格革命與物價的變化14.19世紀中期,一位美國官員做出如下預見:“一個時代將要到來,人類將成為一家人,我們盎格魯-凱爾特-諾曼的卓越血統將領導各國走向這一結果……這一偉大的邦聯將最終環(huán)繞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边@反映了()A.邦聯制依然是美國人的政治追求B.西方中心主義者的種族優(yōu)越感C.工業(yè)革命推動殖民體系最終形成D.世界政治經濟中心轉移至美國15.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整左右搖擺,時而向農民讓步,放松對價格的控制,時而打擊私人買賣活動,壓低農產品價格。這一現象反映出()A.蘇聯政府已經失去對農業(yè)的控制B.新經濟政策與工業(yè)化方針的沖突C.經濟危機影響了農產品價格D.新經濟政策的弊端日益顯露16.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補貼或關稅壁壘等方式來扶持和保護國內特定的企業(yè)和產業(yè);但在面對很多發(fā)展中國家采取類似的做法時,他們卻高舉“貿易自由化”的大旗,罔顧世貿組織的規(guī)則和慣例,對這些行為大加斥責。發(fā)達國家的這些做法()A.背離了經濟全球化趨勢B.傳播了自由競爭的理念C.滿足了跨國公司的利益D.推進了南北國家的合作第Ⅱ卷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省份引種年代省份引種年代廣西河南江蘇甘肅云南福建浙江廣東山東陜西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十六世紀中葉前后萬歷元年(一五七三)萬歷七年(一五七九)隆慶、萬歷之際萬歷二十五年(一五九七)直隸湖北山西江西遼寧湖南四川臺灣貴州安徽天啟二年(一六二二)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雍正年間圖1明清時期各省引種玉米見于記載的年代圖2玉米在中國傳播的路線——據陳樹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國傳播情況研究》等材料二甲:查有包稻一種,閩中為番豆,種植不難,收獲亦易,……夏間成熟,取以為米、為面、為酒,無所不可,谷殼喂豬?!城霸诔痹蠲駨V種,獲利甚溥,某于到任之初,即行勸令試種,現已成熟,梗大實密,已有成效,現在飭令各縣廣行勸諭,勸民種植。——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福建福寧知府李拔《請種包谷議》乙:嘉慶六年(1801年)浙江一些地方官府提出“浙江各山邑,舊有外省游民,搭棚開墾,種植苞蘆、青、番薯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廠滿山相望。山頂沙石乘雨而下淤塞法溝,爭端滋起,大為禾稼之害。且戶口龐雜,莫可究訐,往往因有山紳士居民貪其租利,容匿不法,至是為嚴立規(guī)條:……禁種苞蘆”?!幾浴肚迨焚Y料》第七輯(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玉米在中國傳播的時空特征。(4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官員對玉米種植的不同態(tài)度。(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華盛頓共識”即1989年出現的一整套針對拉美國家和東歐轉軌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理論。其主張發(fā)展經濟必須通過自由市場機制的充分發(fā)揮,采取自由經濟發(fā)展模式,同時嚴格限制政府干預。在市場運作方面,私有產權是基礎安排,鼓勵私人自由參與市場競爭,降低邊際稅率,激勵盈利欲望,開放國內市場。實施自由貿易,參與全球化合作競爭促進經濟發(fā)展,促進資本自由流動,利率市場化和匯率競爭浮動;在政府管理方面,放松管制,國企私有化,控制財政支出,削減財政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保證宏觀經濟平穩(wěn)?!幾砸讒I莉《中國經濟模式發(fā)展分析——基于“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和“孟買共識”的比較》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在操作層面,改變了原有的計劃性資源配置模式,實現了以市場為主導的配置方式,促進了各種資源的有效流通,提高了發(fā)展效率和質量,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理順了政企關系,探索出一條國企產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路子,推進了國企的改革與發(fā)展。同時,在社會保障、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能源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加快了改革進程,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開放使中國打開了大門,將自身盡快融入到世界發(fā)展之中,遵循世界經濟規(guī)則,參與世界各類經濟組織,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互惠共贏。中國還不斷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并鼓勵外資進入,不斷降低關稅壁壘,發(fā)展自由貿易。中國的改革充滿著自己的智慧,也是中國自己的方案?!幾皂n利《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路徑、戰(zhàn)略與精神標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華盛頓共識”提出的背景。(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與“華盛頓共識”相比中國改革的不同之處,并歸納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智慧方案。(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中國現代的移民主要有三種:向國外流出的海外移民、中國農村向城市的移民、三峽工程等大型設施影響下的政策移民(從本土遷往外地等),其中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是20世紀中國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所引致的居民由原住地向特區(qū)流動的移民潮,深圳特區(qū)的移民即是典型代表。深圳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在我國從傳統農業(yè)國轉向現代化國家的情形下進行的,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大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密切相關。深圳早期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給予的優(yōu)惠政策。1980年深圳人口有33萬人,1999年405萬人這些增長的人口中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移民,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8.68歲,人口年齡構成非常年輕。深圳是移民城市,深圳文化也彰顯了獨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幾詣t《深圳移民文化及其精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八九十年代深圳移民潮形成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現代移民的基本特征。(9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是14世紀—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世界重大歷史事件1307—1321年但丁在流放期間用意大利方言寫成了長詩《神曲》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遠鏡觀測到了月球環(huán)形山和大陽黑子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1783年英國人瓦特改進蒸汽機,使其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萬能的原動機”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1825—1826年英國有70多家銀行破產,破產的工商企業(yè)達到3500多家1848年《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fā)表1879年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用棉線燒成碳絲,試制成功了白熾燈泡,使民用電力照明得以實現1911年德國3425人的平均財富為532400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財富為23295馬克1914年共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摘編自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從表中挑選兩個史實,并對其提煉出一個共同主題,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對這一主題進行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邏輯清晰)
2024年1月“九省聯考”考前猜想卷(16+4模式)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左傳》記載,前676年,虢公、晉侯朝見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賜給二人玉五轂,馬三匹;前488年,根據吳國的要求,魯國以相當于侍奉周天子的規(guī)格百牢(即豬、羊各百頭)之禮招待前來會晤魯公的吳王夫差。據此可知()A.禮崩樂壞影響政局穩(wěn)定B.社會治理秩序亟需重構C.禮制帶來沉重經濟負擔D.政治經濟實力左右禮制2.(改編)漢代董仲舒明確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須服從君主;同時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須要服從天意。只要君主的行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這()A.保障了西漢政權的長治久安B.適應了封建正統的需要C.體現了強化君權的思想D.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3.有學者指出:“實施《地令》或《田令》時,北魏、北齊采用雙軌制:對待北鮮卑拓跋族聚居區(qū)來說確實是普遍授田制。對漢族為主聚居區(qū),則只是限田制,同時也是一種戶籍登記制度。隋唐未見按《田令》規(guī)定給吏民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的實例;相反,可直接反映未曾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的實例卻很多。”材料主要反映了()A.均田制缺乏實施的社會基礎B.土地所有權的變更趨于頻繁C.土地歸屬觀念影響制度實踐D.農民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4.(改編)宋太祖即位后,下詔編寫前代史書。宰相王溥主持編纂的《唐會要》《周世宗實錄》兩書于建隆二年(961)完成,王溥主持的《五代會要》成書于乾德元年(963)。此外,臣僚還撰寫了不少關于五代的史籍。宋初的上述做法()A.凸顯了崇文抑武的治國方針B.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C.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D.有利于程朱理學的發(fā)展5.明清時期,人口增長導致的人口頻繁流動、更深度的區(qū)域開發(fā)、城市的發(fā)展和區(qū)域性貿易活躍、國家制度與商業(yè)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及其調適、民間組織的興起、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等等,這些變化伴隨著危機。經濟、文化領域劇烈變化必然對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戰(zhàn)。以下對明清時期的變化與挑戰(zhàn)理解正確的是()A.新航路開辟直接導致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B.西方殖民者的東進是明清時期社會變化的根源C.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完全是反方向的,造成了社會的危機D.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與世界是同步的,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6.中國古代小說即使虛構,也要寫上真實的年代、真實的地點,甚至真實的人名。故事是虛構的,故事發(fā)生的空間與時間卻是真實的;人物是虛構的,人物的名字卻是真實的。中國小說的書名常冠以記、傳、志之類的字樣,如《石頭記》《水滸傳》《東周列國志》等,記、傳、志本身就是史書體例的稱謂。由此推知,古代小說()A.與歷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價值B.能夠準確記述歷史人物的事跡C.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史料運用D.反映出時代對歷史敘述的影響7.1905年,《東方雜志》的一篇文章說:“廣東順德李昂新,年已八十有二,向學之志,至老不衰,尚欲前赴東瀛考求工業(yè),稟由學務處批準嘉獎”。這反映了當時()A.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觀念變動D.科舉停廢改變了國人的中西體用觀8.下表是五四運動時期出現的部分期刊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刊名創(chuàng)辦者創(chuàng)刊時間停刊情況主要內容《秦劫痛話》旅京陜西學生團1919不詳痛陳人民疾苦邁進漢中的旅京學生1919第15期后??皂频Z學行,改良弊政為宗旨《秦鐘》旅京陜西學生聯合會19206期后??瘑酒鹱杂X,介紹新知《秦鐸》陜籍旅滬學生1920半年后??磳εf制度,宣揚民主自由《共進》陜籍北京大學學生19211926年??麄餍挛幕?、新思想《貢獻》南開大學的幾位陜西學生19224期后與《共進》合刊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學陜西同鄉(xiāng)會1925不詳宣傳共產綱領,反帝反封建A.陜西成為進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壓制愛國學生的言論C.探索救國之路是時代旋律D.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密切結合9.下圖為我國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一幅宣傳畫,這一作品反映的事件()A.推進了中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B.指導方針是備荒、備戰(zhàn)、為了現代化C.建設重點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qū)D.從經濟建設和生態(tài)建設戰(zhàn)略布局考慮10.下表是1990—1996年間不同所有制企業(yè)的年均生產增長率(%)比較時間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1990—1996年0.654.403.411.14據表可知,當時()A.對外開放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B.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活力初步顯現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D.市場化改革解放了社會生產力11.《吉爾伽美什與阿伽》是古代兩河流域史詩中最短的一部。該史詩中沒有神靈,只有人類活動,記載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紀前期。史詩還透露了當時國王決策需要咨詢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并且不能隨意推翻后兩者的意見等信息。據此可知古代兩河流域()A.沒有受到神學影響B(tài).深受印歐人遷徙影響C.專制王權尚未形成D.最早確立了民主政治12.20世紀初,美國政治家提出人類歷史經歷了地中海時代—大西洋時代—太平洋時代,他認為:“地中海時代隨著美洲的發(fā)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處于開發(fā)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睂Υ擞^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該觀點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②意大利地區(qū)曾是地中海時代的代表③拿破侖戰(zhàn)爭使大西洋時代最終達到頂峰④太平洋時代的提法反映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下圖為西方某學者統計的英國不同年份紡織工人的平均日工資情況。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技術革命的成因B.圈地運動與勞動力轉移C.工人運動的影響D.價格革命與物價的變化14.19世紀中期,一位美國官員做出如下預見:“一個時代將要到來,人類將成為一家人,我們盎格魯-凱爾特-諾曼的卓越血統將領導各國走向這一結果……這一偉大的邦聯將最終環(huán)繞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边@反映了()A.邦聯制依然是美國人的政治追求B.西方中心主義者的種族優(yōu)越感C.工業(yè)革命推動殖民體系最終形成D.世界政治經濟中心轉移至美國15.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整左右搖擺,時而向農民讓步,放松對價格的控制,時而打擊私人買賣活動,壓低農產品價格。這一現象反映出()A.蘇聯政府已經失去對農業(yè)的控制B.新經濟政策與工業(yè)化方針的沖突C.經濟危機影響了農產品價格D.新經濟政策的弊端日益顯露16.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補貼或關稅壁壘等方式來扶持和保護國內特定的企業(yè)和產業(yè);但在面對很多發(fā)展中國家采取類似的做法時,他們卻高舉“貿易自由化”的大旗,罔顧世貿組織的規(guī)則和慣例,對這些行為大加斥責。發(fā)達國家的這些做法()A.背離了經濟全球化趨勢B.傳播了自由競爭的理念C.滿足了跨國公司的利益D.推進了南北國家的合作第Ⅱ卷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省份引種年代省份引種年代廣西河南江蘇甘肅云南福建浙江廣東山東陜西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十六世紀中葉前后萬歷元年(一五七三)萬歷七年(一五七九)隆慶、萬歷之際萬歷二十五年(一五九七)直隸湖北山西江西遼寧湖南四川臺灣貴州安徽天啟二年(一六二二)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雍正年間圖1明清時期各省引種玉米見于記載的年代圖2玉米在中國傳播的路線——據陳樹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國傳播情況研究》等材料二甲:查有包稻一種,閩中為番豆,種植不難,收獲亦易,……夏間成熟,取以為米、為面、為酒,無所不可,谷殼喂豬。……某前在楚北曾令民廣種,獲利甚溥,某于到任之初,即行勸令試種,現已成熟,梗大實密,已有成效,現在飭令各縣廣行勸諭,勸民種植?!《哪辏?759年)福建福寧知府李拔《請種包谷議》乙:嘉慶六年(1801年)浙江一些地方官府提出“浙江各山邑,舊有外省游民,搭棚開墾,種植苞蘆、青、番薯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廠滿山相望。山頂沙石乘雨而下淤塞法溝,爭端滋起,大為禾稼之害。且戶口龐雜,莫可究訐,往往因有山紳士居民貪其租利,容匿不法,至是為嚴立規(guī)條:……禁種苞蘆”?!幾浴肚迨焚Y料》第七輯(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玉米在中國傳播的時空特征。(4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官員對玉米種植的不同態(tài)度。(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華盛頓共識”即1989年出現的一整套針對拉美國家和東歐轉軌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理論。其主張發(fā)展經濟必須通過自由市場機制的充分發(fā)揮,采取自由經濟發(fā)展模式,同時嚴格限制政府干預。在市場運作方面,私有產權是基礎安排,鼓勵私人自由參與市場競爭,降低邊際稅率,激勵盈利欲望,開放國內市場。實施自由貿易,參與全球化合作競爭促進經濟發(fā)展,促進資本自由流動,利率市場化和匯率競爭浮動;在政府管理方面,放松管制,國企私有化,控制財政支出,削減財政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保證宏觀經濟平穩(wěn)?!幾砸讒I莉《中國經濟模式發(fā)展分析——基于“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和“孟買共識”的比較》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在操作層面,改變了原有的計劃性資源配置模式,實現了以市場為主導的配置方式,促進了各種資源的有效流通,提高了發(fā)展效率和質量,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理順了政企關系,探索出一條國企產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路子,推進了國企的改革與發(fā)展。同時,在社會保障、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能源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加快了改革進程,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開放使中國打開了大門,將自身盡快融入到世界發(fā)展之中,遵循世界經濟規(guī)則,參與世界各類經濟組織,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互惠共贏。中國還不斷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并鼓勵外資進入,不斷降低關稅壁壘,發(fā)展自由貿易。中國的改革充滿著自己的智慧,也是中國自己的方案。——摘編自韓利《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路徑、戰(zhàn)略與精神標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華盛頓共識”提出的背景。(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與“華盛頓共識”相比中國改革的不同之處,并歸納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智慧方案。(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中國現代的移民主要有三種:向國外流出的海外移民、中國農村向城市的移民、三峽工程等大型設施影響下的政策移民(從本土遷往外地等),其中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是20世紀中國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所引致的居民由原住地向特區(qū)流動的移民潮,深圳特區(qū)的移民即是典型代表。深圳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在我國從傳統農業(yè)國轉向現代化國家的情形下進行的,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大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密切相關。深圳早期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給予的優(yōu)惠政策。1980年深圳人口有33萬人,1999年405萬人這些增長的人口中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移民,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8.68歲,人口年齡構成非常年輕。深圳是移民城市,深圳文化也彰顯了獨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幾詣t《深圳移民文化及其精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八九十年代深圳移民潮形成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現代移民的基本特征。(9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是14世紀—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世界重大歷史事件1307—1321年但丁在流放期間用意大利方言寫成了長詩《神曲》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遠鏡觀測到了月球環(huán)形山和大陽黑子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1783年英國人瓦特改進蒸汽機,使其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萬能的原動機”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1825—1826年英國有70多家銀行破產,破產的工商企業(yè)達到3500多家1848年《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fā)表1879年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用棉線燒成碳絲,試制成功了白熾燈泡,使民用電力照明得以實現1911年德國3425人的平均財富為532400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財富為23295馬克1914年共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摘編自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從表中挑選兩個史實,并對其提煉出一個共同主題,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對這一主題進行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邏輯清晰)
2024年1月“九省聯考”考前猜想卷(16+4模式)歷史貼條形碼區(qū)考生禁填:缺考標記貼條形碼區(qū)考生禁填:缺考標記違紀標記以上標志由監(jiān)考人員用2B鉛筆填涂選擇題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錯誤填涂[×][√][/]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在規(guī)定位置貼好條形碼。2.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mm黑色簽字筆答題,不得用鉛筆或圓珠筆答題;字體工整、筆跡清晰。3.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注意事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第I卷(請用2B鉛筆填涂)1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16[A][B][C][D]第II卷(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qū)內作答)17.(14分)17.(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效!18.(1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R-YNT-3708-生命科學試劑-MCE-1793
- N-Butyl-Pentedrone-hydrochloride-生命科學試劑-MCE-8255
- Homarylamine-hydrochloride-生命科學試劑-MCE-8287
- 2025年度員工股份分配與業(yè)績考核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財產協議-房產車輛資產分配
- 2025年度車輛外借責任免除及事故賠償協議
- 2025年度研學旅行文化體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炊事員餐飲業(yè)未來趨勢預測聘用合同
- 2025年度蛋糕店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拓展合同
- 施工現場施工防生物災害威脅制度
- 2024年全國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職業(yè)技能競賽考試題庫-上部分(600題)
- 2025年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一模)晉城市2025年高三年第一次模擬考試 物理試卷(含AB卷答案解析)
- 實驗室5S管理培訓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1月)數學試題(蚌埠一模)(含答案)
- 醫(yī)院工程施工重難點分析及針對性措施
- 2025年春節(jié)安全專題培訓(附2024年10起重特大事故案例)
- 2025年江蘇太倉水務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遼寧省沈陽名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智研咨詢-2025年中國生鮮農產品行業(yè)市場全景調查、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員工賠償金保密協議書(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