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分)下列過程,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A.籃球受重力從籃筐內(nèi)豎直下落 B.滾動的足球受阻力緩緩停下 C.用力將實心球擲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2.(2分)下列現(xiàn)象中,為了防范慣性帶來危害的是()A.列車進站前撤去動力 B.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助跑 C.通過拍打窗簾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D.小型客車司乘人員系上安全帶3.(2分)下列關于運動和力的敘述正確的是()A.汽車緊急剎車,車上的人會向前傾,說明汽車有慣性 B.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C.互不接觸的物體間也可能發(fā)生力的作用 D.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4.(2分)幾位同學使用同一彈簧拉力器鍛煉身體,每位同學都可以將彈簧拉力器拉開至兩臂伸直。兩臂伸直時,對彈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力氣大的同學 B.手臂長的同學 C.體重大的同學 D.幾位同學都一樣大5.(2分)如圖所示,三個質(zhì)量相同、底面積相同,但形狀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A.一樣大 B.甲最小 C.乙最小 D.丙最小6.(2分)同學們梳理了教材中與壓強知識相關的現(xiàn)象及應用如圖所示,其中分析正確的是()A.圖甲:對著B管吹氣,A管內(nèi)液柱升高,說明空氣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大 B.圖乙:用吸管吸飲料時,增大了飲料液面上的大氣壓強 C.圖丙:U形“反水彎”中兩側的液面相平,說明兩側液體對管底的壓強相等 D.將圖丁的器材從山頂移到山腳,管內(nèi)液柱逐漸下降,說明外界氣壓變小7.(2分)水平桌面上兩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液體。把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甲、乙兩種液體中,靜止后,在乙液體中的小球懸浮,此時兩個杯中的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A.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B.甲液體對杯底的壓強等于乙液體對杯底的壓強 C.甲液體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液體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D.盛甲液體的杯子對桌面的壓強等于盛乙液體的杯子對桌面的壓強8.(2分)如圖甲所示,某科技小組的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實心圓柱形金屬塊,使其緩慢勻速下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金屬塊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忽略金屬塊浸入水中時池水液面高度的變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不計液面變化)A.金屬塊所受重力大小為26N B.金屬塊的密度為2.3×103kg/m3 C.金屬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的大小為26N D.金屬塊恰好完全浸沒時,金屬塊下底面所受水的壓強為5×103Pa9.(2分)物塊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在水平直線軌道上運動(如圖),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別為1N和2N,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A.該物塊在CD段的慣性比AB段大 B.該物塊通過AB段和CD段所用的時間之比為2:5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為20J D.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為10W10.(2分)下列有關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彎弓射箭,箭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弓的彈性勢能 B.攔河大壩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提高了水的重力勢能 C.蹦床運動員從高處落下,其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D.人造衛(wèi)星從近地點飛向遠地點時勢能減小,動能增大11.(2分)羽毛球比賽中,空中飛行的羽毛球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動能相等,相比A點()A.機械能較小,重力勢能較大 B.機械能較大,重力勢能較大 C.機械能較小,重力勢能較小 D.機械能較大,重力勢能較小12.(2分)如圖,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一輕質(zhì)彈簧左端固定,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壓縮彈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釋放小球(已知AO=OB)。小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的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小球的動能不斷增加 B.彈簧的彈性勢能不斷減少 C.小球運動到O點時的動能與在O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 D.在任一位置彈簧的彈性勢能和小球的動能之和保持不變13.(2分)如圖所示的四種工具中,正常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A.園藝剪 B.筷子 C.瓶蓋起子 D.核桃夾14.(2分)如圖是小華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體驗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耕“舂稻谷”的示意圖。小華若要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支點不動,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 B.將支點靠近人,腳在桿上的位置不動 C.將支點靠近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 D.將支點遠離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后移15.(2分)李軍在一次勞動中需要把一個質(zhì)量為240kg的重物搬到2m高的車上。為了省力,他采用5m的長木板搭了一個斜面(如圖所示),用1200N的力用了5min將重物勻速推到車上。g取10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他對重物做了6000J的功 B.他做功的功率為16W C.此次簡易斜面裝置的機械效率為50% D.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力是240N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11分。)16.(2分)“天問一號”火星著陸器啟動反推火箭向下噴火減速著陸如圖所示,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的,同時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17.(2分)浸沒在水中的長方體金屬塊,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分別為2N、10N,該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N;若上表面距離水面的深度為0.4m,現(xiàn)用3N的豎直向上的力把金屬塊提升0.1mJ。18.(2分)在水平地面上鋪一張紙,將兩個彈性相同、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的皮球A和B表面涂黑,讓它們從相同高度由靜止下落,在紙上留下黑色圓斑如圖所示,可推斷:mAmB(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皮球落地后反彈高度比原來下落時高度低,由此判斷,皮球的機械能總量(選填“不變”、“減少”或“增大”)。19.(2分)會蕩秋千的人,不用別人幫助,就能把秋千蕩得很高。做法是:當人從高處向下擺時,此過程降低重心高度,將更多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能;而從最低點向上擺時,用力將身體由下蹲變?yōu)橹绷?,增加了能。如此循環(huán)往復,機械能越積越多,秋千就越蕩越高。20.(3分)(1)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小雨同學展示了如圖甲所示的“硬幣玩轉(zhuǎn)杠桿”裝置,活動中使用的硬幣完全相同。在刻度均勻的杠桿上放硬幣之前,說明該杠桿的重心在點;在A點疊放兩枚硬幣時,在杠桿上已標出的其余6個點上放硬幣,這些點是。(2)如圖乙所示,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空1分,共37分。)21.(9分)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觀察小車在不同材料(木板、毛巾、棉布)(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這樣能夠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上時相等。(2)實驗中是通過改變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大小的。(3)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離最小、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離較大、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最大,說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選填“快”或“慢”)。(4)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保持狀態(tài)。(5)實驗中沒有用到的研究方法是。A.控制變量法;B.轉(zhuǎn)換法;C.等效代替法;D.推理法。(6)小車到達水平面后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小車具有,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的作用。(7)假設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別為W1、W2、W3,則W1W2W3。(均選填“>”“=”或“<”)22.(11分)小宇要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A.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籅.接觸面的粗糙程度;C.接觸面積的大小。接下來小宇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開展探究。(1)進行甲、乙、丙圖實驗時,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運動。(2)比較甲、乙圖的實驗,F(xiàn)1<F2,得到的實驗結論是。(3)①小宇在驗證猜想C時,將甲圖中的木塊切去一半,用彈簧測力計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剩余木塊,與木塊未切去之前在甲圖木板上的實驗進行比較。你認為他的實驗過程是(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原因是。②小明同學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A上進行實驗,通過改變木塊上砝碼的個數(shù)改變木塊的壓力,記錄多組滑動摩擦力f及壓力FN的大??;作出摩擦力f隨壓力FN變化的圖象,如圖己所示線a所示;然后換用木塊B重復上述實驗N變化的圖象,如圖線b所示。分析圖象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況下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比,并且長木板(選填“A”或“B”)的接觸面更粗糙。(4)在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不穩(wěn)定,可能的原因是。A.木板的長度太長;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勻;C.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太大。(5)小穎發(fā)現(xiàn)小宇上述實驗操作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不穩(wěn)定,于是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丁所示。改進后長木板(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勻速直線運動。(6)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中,小強開始拉木塊時,他的水平拉力逐漸增大,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那么這一過程中木塊受力(選填“平衡”或“不平衡”),木塊所受的摩擦力(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勻速拉動木塊時,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木塊所受摩擦力(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3.(8分)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應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移動。(2)實驗中,用如圖乙所示裝置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的每格等距),該方式的不足主要是。(3)在杠桿兩端加掛鉤碼,調(diào)節(jié)鉤碼數(shù)量及位置,多次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0102.0521.550.51532.0151.520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②第2次實驗中,杠桿平衡后,用手使杠桿緩慢轉(zhuǎn)過一個角度后松手(選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③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將左右兩側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的方向移動5cm,則杠桿(選填“保持平衡”“左側下沉”或“右側下沉”)。④如圖丁所示,在A位置掛一個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掛了2個鉤碼。將彈簧測力計從C位置移動到D位置,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若始終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從水平位置緩慢轉(zhuǎn)過一定角度,此過程中,拉力的大小。(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4.(9分)測量如圖1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鉤碼重力G/N高度h/cm拉力F/N距離移動s/m機械效率η11.051555.6%21.550.81532.051.01566.7%42.0101.03066.7%(1)實驗過程中,應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豎直向上做運動。第1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所示,為N。(2)第2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3)分析1、2、3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重力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選填“有關”或“無關”)。(4)結合生產(chǎn)生活實際,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下列選項中也可提高機械效率的是。A.增大繩重;B.減輕動滑輪重;C.加大物體提升的速度。(5)在測拉力時,某同學覺得很難使測力計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便于讀數(shù),若考慮繩重和摩擦,則該同學測得的機械效率(選填“相等”、“偏高”或“偏低”)。(6)根據(jù)探究結論,如圖2所示,工人們用同一滑輪組,若不計摩擦和繩重,則F1F2,機械效率ηAηB。(均選填“>”“=”或“<”)四、計算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2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依據(jù)的物理原理、公式及主要演算過程等。)25.(6分)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體積與浸在水中的體積比為2:3;將木塊從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種液體中,靜止時,木塊上表面恰好與液面相平(1)圖甲中木塊所受浮力大?。唬?)圖乙中液體的密度;(3)圖乙中木塊下表面所受壓強的大小。26.(8分)在九年級物理拓展課上,李博同學模擬某建筑工地上塔吊的工作情景,設置了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來提升裝修材料,將450N的材料提升了10m,(不計繩重和摩擦,g=10N/kg)。求:(1)拉力的功率是多少?(2)提升450N材料時,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3)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400N時,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大可提高到多少?27.(8分)小華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動貨箱,已知貨箱的質(zhì)量為60kg,在F=50N的拉力作用下,地面對貨箱的滑動摩擦力f為貨箱重的0.2倍。求:(1)拉力F的功率;(2)如貨箱運動時間為1min,克服滑動摩擦力f所做的功;(3)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021-2022學年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分)下列過程,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A.籃球受重力從籃筐內(nèi)豎直下落 B.滾動的足球受阻力緩緩停下 C.用力將實心球擲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答案】D【解答】解:A、籃球受重力從籃筐內(nèi)豎直下落,屬于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B、滾動的足球受阻力緩緩停下,力改變了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C、用力將實心球擲出,屬于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屬于力改變物體的形狀;綜合分析ABC屬于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D屬于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故選:D。2.(2分)下列現(xiàn)象中,為了防范慣性帶來危害的是()A.列車進站前撤去動力 B.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助跑 C.通過拍打窗簾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D.小型客車司乘人員系上安全帶【答案】D【解答】解:A、列車進站前撤去動力,是利用慣性;B、助跑的目的是讓運動員在起跳前有一個較大的速度,人由于慣性還要保持他起跳前的速度,這是利用了慣性。C、拍打窗簾前,當拍打時,灰塵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是利用慣性。D、汽車急剎車或減速時,使用安全帶,是為了避免慣性造成的傷害。故選:D。3.(2分)下列關于運動和力的敘述正確的是()A.汽車緊急剎車,車上的人會向前傾,說明汽車有慣性 B.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C.互不接觸的物體間也可能發(fā)生力的作用 D.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C【解答】解:A、汽車急剎車時,因此人會向前傾,而不是車有慣性;B、摩擦力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故B錯誤;C、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兩個磁體,兩者之間也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D、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可能是靜止,故D錯誤。故選:C。4.(2分)幾位同學使用同一彈簧拉力器鍛煉身體,每位同學都可以將彈簧拉力器拉開至兩臂伸直。兩臂伸直時,對彈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力氣大的同學 B.手臂長的同學 C.體重大的同學 D.幾位同學都一樣大【答案】B【解答】解:同一彈簧拉力器所受拉力越大,伸長越長,手臂長的同學使彈簧伸長大。故選:B。5.(2分)如圖所示,三個質(zhì)量相同、底面積相同,但形狀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A.一樣大 B.甲最小 C.乙最小 D.丙最小【答案】B【解答】解:三個容器質(zhì)量相同,由公式G=mg可知容相同,三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且三個容器的底面積相同,而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F=G容+G液,則三個容器中的液體重力G液相同,由圖示可知,三種液體的體積大小關系為:V甲>V乙>V丙,由公式G=mg=ρVg可得:,由此可知甲<ρ乙<ρ丙,根據(jù)題意可知三個容器中液體深度相同,由公式p=ρ液gh可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小關系為:p甲<p乙<p丙,即甲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最小,故B正確,A、C。故選:B。6.(2分)同學們梳理了教材中與壓強知識相關的現(xiàn)象及應用如圖所示,其中分析正確的是()A.圖甲:對著B管吹氣,A管內(nèi)液柱升高,說明空氣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大 B.圖乙:用吸管吸飲料時,增大了飲料液面上的大氣壓強 C.圖丙:U形“反水彎”中兩側的液面相平,說明兩側液體對管底的壓強相等 D.將圖丁的器材從山頂移到山腳,管內(nèi)液柱逐漸下降,說明外界氣壓變小【答案】C【解答】解:A、對著B管吹氣時,大氣壓強變小,故A錯誤;B、吸管吸飲料時,管內(nèi)壓強減小,沒有改變大氣壓;C、U形“反水彎”是一個連通器,說明兩側液體壓強大小相同;D、將圖丁的器材從山頂移到山腳,說明外界氣壓變大了。故選:C。7.(2分)水平桌面上兩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液體。把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甲、乙兩種液體中,靜止后,在乙液體中的小球懸浮,此時兩個杯中的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A.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B.甲液體對杯底的壓強等于乙液體對杯底的壓強 C.甲液體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液體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D.盛甲液體的杯子對桌面的壓強等于盛乙液體的杯子對桌面的壓強【答案】C【解答】解:A、小球在甲液體中沉底,小球在乙液體中懸浮,所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兩個杯中的液面恰好相平,由p=ρgh可知,故B錯誤;C、小球在甲液體中沉底,小球在乙液體中懸浮,所以甲液體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液體中小球受到的浮力;D、由圖可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相等,所以杯子、乙液體和小球的總質(zhì)量、甲液體和小球的總重力小于杯子,盛甲液體的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小于盛乙液體的杯子對桌面的壓力,由p=,故D錯誤。故選:C。8.(2分)如圖甲所示,某科技小組的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實心圓柱形金屬塊,使其緩慢勻速下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金屬塊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忽略金屬塊浸入水中時池水液面高度的變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不計液面變化)A.金屬塊所受重力大小為26N B.金屬塊的密度為2.3×103kg/m3 C.金屬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的大小為26N D.金屬塊恰好完全浸沒時,金屬塊下底面所受水的壓強為5×103Pa【答案】B【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46N,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拉1=46N;故A錯;BC、金屬塊的質(zhì)量:m===4.8kg;由圖象可知,當h=50cm之后,金屬塊浸沒水中?。紾﹣F拉2=46N﹣26N=20N;由F?。溅岩篻V排可得金屬塊體積:V=V排===2×10﹣3m5,金屬塊的密度:ρ===2.8×103kg/m3,故B正確、C錯;D、不計液面變化,金屬塊下底面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5×103kg/m3×10N/kg×2.2m=2×106Pa,故D錯。故選:B。9.(2分)物塊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在水平直線軌道上運動(如圖),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別為1N和2N,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A.該物塊在CD段的慣性比AB段大 B.該物塊通過AB段和CD段所用的時間之比為2:5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為20J D.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為10W【答案】D【解答】解:A、慣性大小只跟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其慣性大小不變,故A錯誤。B、根據(jù)v=,該物塊通過AB段所用時間:tAB===5s,通過CD段所用時間:tCD===2s,則該物塊通過AB段和CD段所用的時間之比為:==5:2。CD、物塊在AB段和CD段均做勻速運動,則在AB段AB=fAB=3N,F(xiàn)CD=fCD=2N,則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WAB=FAB×sAB=1N×10m=10J,拉力F在CD段所做的功:WCD=FCD×sCD=3N×10m=20J,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為:PCD===10W,C錯誤。故選:D。10.(2分)下列有關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彎弓射箭,箭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弓的彈性勢能 B.攔河大壩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提高了水的重力勢能 C.蹦床運動員從高處落下,其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D.人造衛(wèi)星從近地點飛向遠地點時勢能減小,動能增大【答案】B【解答】解:A、彎弓射箭,故A錯誤;B、攔河大壩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提高了水的重力勢能;C、蹦床運動員從高處落下,故C錯誤;D、人造衛(wèi)星從近地點飛向遠地點時,相對高度增加,勢能增大。故選:B。11.(2分)羽毛球比賽中,空中飛行的羽毛球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動能相等,相比A點()A.機械能較小,重力勢能較大 B.機械能較大,重力勢能較大 C.機械能較小,重力勢能較小 D.機械能較大,重力勢能較小【答案】C【解答】解:空中飛行的羽毛球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會有一部分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A、B兩點時的動能相等,羽毛球在B點時的重力勢能較小。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12.(2分)如圖,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一輕質(zhì)彈簧左端固定,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壓縮彈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釋放小球(已知AO=OB)。小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的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小球的動能不斷增加 B.彈簧的彈性勢能不斷減少 C.小球運動到O點時的動能與在O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 D.在任一位置彈簧的彈性勢能和小球的動能之和保持不變【答案】D【解答】解:由題知,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OB段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小球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彈簧逐漸恢復原狀,彈性勢能變小,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增大,此過程中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到達O點時,彈簧恢復原長,小球所受彈力為零,動能最大;小球從O運動到B的過程中,彈簧被拉長,彈性勢能變大,此時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斷減小,此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則小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的過程中:A、小球的動能先增加后減少;B、彈簧的彈性勢能先減少后增大;C、小球運動到O點時的動能(最大)與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零)不相等;D、水平臺面光滑,說明沒有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所以在任一位置彈簧的彈性勢能和小球的動能之和保持不變。故選:D。13.(2分)如圖所示的四種工具中,正常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A.園藝剪 B.筷子 C.瓶蓋起子 D.核桃夾【答案】B【解答】解:ACD、園藝剪、核桃夾在使用過程中,是省力杠桿;B、筷子在使用過程中,是費力杠桿。故選:B。14.(2分)如圖是小華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體驗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耕“舂稻谷”的示意圖。小華若要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支點不動,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 B.將支點靠近人,腳在桿上的位置不動 C.將支點靠近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 D.將支點遠離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后移【答案】D【解答】解:A、支點不動,此時阻力,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故A錯誤;B、將支點靠近人,此時阻力不變,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故B錯誤;C、將支點靠近人,阻力不變,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故C錯誤;D、將支點遠離人,阻力不變,動力臂變大,動力變小,故D正確。故選:D。15.(2分)李軍在一次勞動中需要把一個質(zhì)量為240kg的重物搬到2m高的車上。為了省力,他采用5m的長木板搭了一個斜面(如圖所示),用1200N的力用了5min將重物勻速推到車上。g取10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他對重物做了6000J的功 B.他做功的功率為16W C.此次簡易斜面裝置的機械效率為50% D.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力是240N【答案】D【解答】解:A、克服重物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mgh=240kg×10N/kg×2m=4800J,故A錯誤;B、李軍做的總功:W總=Fs=1200N×5m=6000J,推力做功功率:P==,故B錯誤;C、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80%;D、推力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用=6000J﹣4800J=1200J,根據(jù)W額=fs可得,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力:f==,故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11分。)16.(2分)“天問一號”火星著陸器啟動反推火箭向下噴火減速著陸如圖所示,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答案】相互的;運動狀態(tài)?!窘獯稹拷猓夯鹦侵懫鞣赐苹鸺蛳聡娀穑鸺o氣體一個向下的力,故氣體給火箭一個向上的力使火箭減速。故答案為:相互的;運動狀態(tài)。17.(2分)浸沒在水中的長方體金屬塊,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分別為2N、10N,該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8N;若上表面距離水面的深度為0.4m,現(xiàn)用3N的豎直向上的力把金屬塊提升0.1m0.3J。【答案】8;0.3【解答】解:由浮力的產(chǎn)生原因可知,該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F?。紽下﹣F上=10N﹣2N=8N;用7N的力把金屬塊提升0.1m,則此力對物體做的功:W=Fs=3N×0.1m=2.3J。故答案為:8;2.3。18.(2分)在水平地面上鋪一張紙,將兩個彈性相同、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的皮球A和B表面涂黑,讓它們從相同高度由靜止下落,在紙上留下黑色圓斑如圖所示,可推斷:mA小于mB(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皮球落地后反彈高度比原來下落時高度低,由此判斷,皮球的機械能總量減少(選填“不變”、“減少”或“增大”)?!敬鸢浮恳娫囶}解答內(nèi)容【解答】解:由圖可知,皮球在紙上留下黑色圓斑B較大,原因是B球質(zhì)量較大,原來B球的重力勢能較大,轉(zhuǎn)化為的彈性勢能大;皮球從某一高度釋放,落地后反彈上升,皮球上升過程中,所以重力勢能增加,所以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機械能減少。故答案為:小于;減少。19.(2分)會蕩秋千的人,不用別人幫助,就能把秋千蕩得很高。做法是:當人從高處向下擺時,此過程降低重心高度,將更多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而從最低點向上擺時,用力將身體由下蹲變?yōu)橹绷?,增加了機械(重力勢)能。如此循環(huán)往復,機械能越積越多,秋千就越蕩越高?!敬鸢浮恳娫囶}解答內(nèi)容【解答】解:由題意可知,當人從高處向下擺時,此過程降低重心高度,將更多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而從最低點向上擺時,用力將身體由下蹲變?yōu)橹绷?,此時高度增加,從而增加了機械(重力勢)能。故答案為:動;機械(重力勢)。20.(3分)(1)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小雨同學展示了如圖甲所示的“硬幣玩轉(zhuǎn)杠桿”裝置,活動中使用的硬幣完全相同。在刻度均勻的杠桿上放硬幣之前,說明該杠桿的重心在D點;在A點疊放兩枚硬幣時,在杠桿上已標出的其余6個點上放硬幣,這些點是BCD。(2)如圖乙所示,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敬鸢浮浚?)D;BCD;(2)變大?!窘獯稹拷猓海?)在A點疊放兩枚硬幣時,設每個硬幣的重力為G,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2G×3L=GE×L,解得:GE=8G,即在E點疊放6枚硬幣能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由圖可知,杠桿的支點在中點,A點硬幣的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要使杠桿平衡,在杠桿的左側的B,無論放多少枚硬幣都無法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D點是支點,在D點放多少枚硬幣都不會影響杠桿左端下沉。(2)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阻力臂變大,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7=F2L2可知,動力將變大。故答案為:(1)D;BCD。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空1分,共37分。)21.(9分)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觀察小車在不同材料(木板、毛巾、棉布)(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這樣能夠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上時速度相等。(2)實驗中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大小的。(3)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離最小、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離較大、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最大,說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慢(選填“快”或“慢”)。(4)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5)實驗中沒有用到的研究方法是C。A.控制變量法;B.轉(zhuǎn)換法;C.等效代替法;D.推理法。(6)小車到達水平面后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小車具有慣性,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7)假設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別為W1、W2、W3,則W1=W2=W3。(均選填“>”“=”或“<”)【答案】(1)速度;(2)接觸面粗糙程度;(3)慢;(4)勻速直線運動;(5)C;(6)慣性;阻力;(7)=;=?!窘獯稹拷猓海?)由控制變量法,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2)木板、毛巾,實驗中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大小的。(3)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上時速度相等,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離最小、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最大,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4)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保持勻速直線狀態(tài)。(5)AD.由(1)(4),本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推理法;B.根據(jù)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大小表示阻力對運動的影響,采用了轉(zhuǎn)換法;C.本實驗沒有采用等效代替法;故選:C。(6)小車到達水平面后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小車具有慣性,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7)實驗中,小車的質(zhì)量始終不變,因此,也就是說,最終小車靜止,即W1=W2=W4。故答案為:(1)速度;(2)接觸面粗糙程度;(4)勻速直線運動;(6)慣性;(7)=;=。22.(11分)小宇要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A.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B.接觸面的粗糙程度;C.接觸面積的大小。接下來小宇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開展探究。(1)進行甲、乙、丙圖實驗時,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2)比較甲、乙圖的實驗,F(xiàn)1<F2,得到的實驗結論是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①小宇在驗證猜想C時,將甲圖中的木塊切去一半,用彈簧測力計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剩余木塊,與木塊未切去之前在甲圖木板上的實驗進行比較。你認為他的實驗過程是不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原因是沒有控制壓力相同。②小明同學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A上進行實驗,通過改變木塊上砝碼的個數(shù)改變木塊的壓力,記錄多組滑動摩擦力f及壓力FN的大?。蛔鞒瞿Σ亮隨壓力FN變化的圖象,如圖己所示線a所示;然后換用木塊B重復上述實驗N變化的圖象,如圖線b所示。分析圖象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況下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并且長木板A(選填“A”或“B”)的接觸面更粗糙。(4)在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不穩(wěn)定,可能的原因是B。A.木板的長度太長;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勻;C.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太大。(5)小穎發(fā)現(xiàn)小宇上述實驗操作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不穩(wěn)定,于是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丁所示。改進后長木板不一定(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勻速直線運動。(6)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中,小強開始拉木塊時,他的水平拉力逐漸增大,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那么這一過程中木塊受力平衡(選填“平衡”或“不平衡”),木塊所受的摩擦力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勻速拉動木塊時,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木塊所受摩擦力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勻速直線;(2)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①不正確;沒有控制壓力相同;②正;A;(4)B;(5)不一定;(6)平衡;變大;不變?!窘獯稹拷猓海?)實驗中應該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直線拉動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這時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2)甲、乙兩次實驗,壓力不同1<F2,可得到的結論是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3)①小宇在驗證猜想C時,即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的大小關系時,將甲圖中的木塊切去一半,他的實驗過程是不正確的;②由圖像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況下,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由圖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故A接觸面更粗糙程度;(4)A、木板的長短不會影響摩擦力的大小,故A錯誤;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勻,會造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容易穩(wěn)定;C、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太大,不是造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容易穩(wěn)定的原因;(5)木塊相對地面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測力計拉力與受到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故改進后長木板不需要做勻速直線運動;(6)拉木塊時,水平拉力逐漸增大,木塊受到平衡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當他沿水平方向由勻速拉動木塊改為加速拉動時,壓力不變,所以木塊所受摩擦力不變。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2)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越大;沒有控制壓力相同;A;(4)B;(6)平衡;不變。23.(8分)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應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并便于測量力臂。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2)實驗中,用如圖乙所示裝置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的每格等距),該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為杠桿的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3)在杠桿兩端加掛鉤碼,調(diào)節(jié)鉤碼數(shù)量及位置,多次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0102.0521.550.51532.0151.520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②第2次實驗中,杠桿平衡后,用手使杠桿緩慢轉(zhuǎn)過一個角度后松手能(選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③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將左右兩側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的方向移動5cm,則杠桿右側下沉(選填“保持平衡”“左側下沉”或“右側下沉”)。④如圖丁所示,在A位置掛一個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掛了2個鉤碼。將彈簧測力計從C位置移動到D位置,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小。若始終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從水平位置緩慢轉(zhuǎn)過一定角度,此過程中變小,拉力的大小不變。(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并便于測量力臂;左;(2)因為杠桿的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3)②能;③右側下沉;④變小;變??;不變?!窘獯稹拷猓海?)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為的是為了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并便于測量力臂,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2)實驗中,如圖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采用這種方式是不妥當?shù)?;?)②用手使杠桿緩慢地轉(zhuǎn)過一個角度后松手,杠桿的力臂都減小,則F1l1=F3l2杠桿能平衡;③某同學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將左右兩側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移動3cm,故往右側下沉;④當彈簧測力計繞A點從C位置轉(zhuǎn)動到D位置的過程中,要保持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因為,阻力阻力臂不變,相應的力會變小;杠桿由水平位置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4L2得,G×4L=F3×3L,則F2=G;當轉(zhuǎn)動到圖丁中位置時,設杠桿與水平位置的夾角為α、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均變小1L5=F2L2得,G×8L×cosα=F2′×3L×cosα,則:F8′=G,所以拉力的大小不變。故答案為:(1)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并便于測量力臂;左;(2)因為杠桿的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③右側下沉;變小。24.(9分)測量如圖1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鉤碼重力G/N高度h/cm拉力F/N距離移動s/m機械效率η11.051555.6%21.550.81532.051.01566.7%42.0101.03066.7%(1)實驗過程中,應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豎直向上做勻速運動。第1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所示,為0.6N。(2)第2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62.5%。(3)分析1、2、3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重力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無關(選填“有關”或“無關”)。(4)結合生產(chǎn)生活實際,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下列選項中也可提高機械效率的是B。A.增大繩重;B.減輕動滑輪重;C.加大物體提升的速度。(5)在測拉力時,某同學覺得很難使測力計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便于讀數(shù),若考慮繩重和摩擦,則該同學測得的機械效率偏高(選填“相等”、“偏高”或“偏低”)。(6)根據(jù)探究結論,如圖2所示,工人們用同一滑輪組,若不計摩擦和繩重,則F1<F2,機械效率ηA=ηB。(均選填“>”“=”或“<”)【答案】(1)勻速;0.6;(2)62.5%;(3)大;無關;(4)B;(5)偏高;(6)<;=?!窘獯稹拷猓海?)實驗過程中,應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測力計分度值為0.1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所示;(2)第2次實驗時所做的有用功為:W有用2=G2h7=1.5N×7.05m=0.075J;第2次做的總功:W總2=F2s2=8.8N×0.15m=6.12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η==×100%=62.5%;(3)分析7、2、3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重物重力越大;分析8、4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4)A.增大繩重,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變??;B.減輕動滑輪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廣西公務員考試及答案(筆試、申論A、B類、行測)4套 真題
- 2025年粵教新版選修化學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粵教新版七年級物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版無人駕駛技術研發(fā)內(nèi)部員工入股分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農(nóng)業(yè)用地經(jīng)營權流轉(zhuǎn)與生態(tài)補償合同3篇
- 2025年度婚姻登記證丟失補發(fā)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藝術工作室租賃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企業(yè)間綠色信貸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裝配式建筑抹灰勞務分包技術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兒童營養(yǎng)面包研發(fā)及訂購合同4篇
- 2024年社區(qū)警務規(guī)范考試題庫
- 2024年食用牛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戶外音箱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GB/T 30306-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濾芯
- 家務分工與責任保證書
- 消防安全隱患等級
-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走航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 2023山東春季高考數(shù)學真題(含答案)
- 為加入燒火佬協(xié)會致辭(7篇)
- 職業(yè)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培訓課件
- 高二下學期英語閱讀提升練習(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