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鏡難點解析試題(含詳細解析)_第1頁
考點解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鏡難點解析試題(含詳細解析)_第2頁
考點解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鏡難點解析試題(含詳細解析)_第3頁
考點解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鏡難點解析試題(含詳細解析)_第4頁
考點解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鏡難點解析試題(含詳細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鏡難點解析

考試時間:90分鐘;命題人:物理教研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H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填寫在試卷規(guī)定位置上

3、答案必須寫在試卷各個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

的答案;不準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第I卷(選擇題15分)

一、單選題(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15分)

1、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屬于光的折射的現(xiàn)象是()

A.在漫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

B.同一個人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小

C.在折射現(xiàn)象中,折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

D.凸透鏡能成正立的實像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呈現(xiàn)

個與凸透鏡口徑略小的圓形光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透鏡的焦距為20.Ocm

B.該光斑形成的是蠟燭火焰縮小的實像

C.該光斑形成的是蠟燭火焰放大的虛像

D.該光斑的形成是蠟燭火焰的光的折射現(xiàn)象

4、2021年5月26日,天空先后出現(xiàn)超級月亮和月全食的少見天象,與月全食成因相同的是

()

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恰好成一

清晰等大的實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10cm處,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右移

B.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10cm處,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移動光屏所成清晰的像與照相機成像的原

理相同

C.該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

D.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逐漸變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會向下移動

第n卷(非選擇題85分)

二、填空題(5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0分)

1、烈日下,汽車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應盡快擦干,這是由于小水珠相當于一個(選填

“凸透鏡”或“凹透鏡”),對太陽光有(選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可能使車

內某處溫度升高而導致火災。

2、小明用手機拍照,發(fā)現(xiàn)手機鏡頭過于靠近拍攝對象時(如圖所示)無法正常對焦,拍出的照片模

糊,此時像成在感光器(相當于光屏)______(選填"前”或"后”)o小明發(fā)現(xiàn)將透鏡緊靠

在手機鏡頭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從而理解了手機微距鏡頭的工作原理。

3、當光從一種透明介質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選填“不一定”或

“一定”)。如圖所示,是光在玻璃和空氣兩種透明介質中傳播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則入射角為—

折射角為_____,MN的方是空氣(選填“上”或"下”)?

4、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發(fā)光體放在離透鏡25cm的主光軸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當發(fā)光體沿主光軸向凸透鏡移動10cm過程中所成像的大小

變化情況:(填“由小變大”、“由大變小”或“先變小,后變大”)。

5、某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此時光屏上呈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該像是倒

立、的實像(選填“放大”或“縮小”),該成像特點是的成像原理(選填

“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三、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5分,共計25分)

1、森林公園附近常設立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禁止隨地丟棄透明的裝有液體的飲料瓶”,請你用

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其中原因。

2、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尾焰噴薄而出,閃爍著多彩的光芒映透整個夜空,全

力托舉著8.2噸的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同時水面上方騰起一層白霧,如圖甲所示。12月1

日23時H分,嫦娥五號穩(wěn)穩(wěn)降落在月球正面的預選著陸區(qū),如圖乙所示。12月2日22時,經過約

19小時的月面緊張工作,嫦娥五號通過安裝在前部的攝像頭尋找到了提取月壤的最佳地點,按預定

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貯存裝置中,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

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云,以百米沖刺的姿態(tài)迫不及待回到地球并帶

回了所提取的月壤,如圖丙所示。

請你根據(jù)以上材料,找出一個相關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其對應的物理知識,不得與示例重復。

物理信息:水面上方騰起一層白霧。

物理知識:白霧是由于水蒸氣液化而成的。

物理信息:。

物理知識:O

3、奧運會泳池里的比賽可謂是視覺的盛宴,賽前游泳運動員逐一出場,現(xiàn)場觀眾會發(fā)出不停的吶喊

聲與歡呼聲,而多數(shù)運動員都會戴上耳機出場,如圖是中國著名游泳運動員孫楊。

(1)孫楊戴上耳機,除了聽音樂放松心情外,從防治噪聲角度來看,戴耳機的目的是什么?

(2)奪冠后,觀眾在看臺上看到水中的孫楊“腿變短了”,試分析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漸往杯中加水,觀察到的光斑將會如何移動?

5、如圖所示,湖邊漫步,欣賞美麗風景,水面呈現(xiàn)岸邊樹木的倒影。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倒影比實際

物體暗一些。請結合物理知識解釋倒影形成的原因以及倒影比實際物體暗的原因。

四、實驗探究(5小題,每小題8分,共計40分)

1、小明同學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意外發(fā)現(xiàn):當光沿某方向從半圓玻璃磚射向空氣時,折射光消

失而反射光卻變得更亮,老師告訴他這是光的全反射現(xiàn)象。課后,小明查到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的一

些數(shù)據(jù)如下表:

入0°10°20°30°40°41.2°41.8°42°

i

0°15.2°30.9°48.6°74.6°81°90°/

r

5%7%26%43%77%84%100%100%

(1)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_____。

(2)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圖中圖線(選填"a”或"b”)反映了上述實驗中的兩角關系;

(3)根據(jù)光路可逆,請猜想:若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_____(選填“能”或“不能”)發(fā)生全反

射。

2、小陽將焦距為力的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

度線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測量像的高度并記錄。接著他保持蠟

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A換為焦距為人的凸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

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測量像的高度并記錄。

(1)請你寫出小陽所探究的問題是;

(2)小陽在實驗中需要控制不變;

(3)請你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判斷力f2(選填“=”、">”或

);

(4)圖乙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的成像特點(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

鏡”)。

3、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實驗操作規(guī)范。在圖示位

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若將蠟燭向

右移動少許,則應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

像的大小比剛才的像要_____些;

(2)再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平行放置一塊近視眼鏡的鏡片(圖中未畫出),這時需要將光屏向一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未放鏡片時的像要—

些。

4、現(xiàn)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為12.5cm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小明根據(jù)上述實驗器材,

進行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實驗前應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調到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離,保持蠟燭、凸透鏡的位置和高度

不動,需將光屏(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使燭焰的像呈現(xiàn)在光屏中央。

(3)分別把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4B、a〃四個點對應的刻度線處,在______點所成像的性質與

眼睛的相同。

(4)實驗結束后,小明又將一只眼鏡片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且較靠近凸透鏡,結果光屏上原來清

晰的像變得模糊,將光屏遠離凸透鏡移動到某一位置時,光屏上又看到燭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該眼

鏡片可用來矯正______。(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

5、如圖所示是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411|川甲||||m411||川4川|叫||“【|叩川||||平川1川甲』川『|||||1411||叫

0cm10203040506070SO901Q0

(1)實驗時,調節(jié)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

(2)固定透鏡的位置,調整物距,再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像,但當物距

—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的像。若此時眼睛在一

(選填“燭焰”或“光屏”)一側通過透鏡觀察,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3)某次實驗中,小明將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燭焰和透鏡之間,調節(jié)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

的像。移去眼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

可將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D

【詳解】

A.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從后視鏡觀看車后景物,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題意;

C.手影游戲是光的直線傳播,故C不符合題意;

D.鉛筆在水面處折斷了,是光的折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o

2、C

【詳解】

A.發(fā)生漫反射時,光路仍然是可逆的,故A錯誤;

B.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相同,像的大小取決于物的大小,而不取決于物體離鏡子的遠近。同

一個人離平面鏡越遠時所成像的大小不變,故B錯誤;

C.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當光從其它

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確;

D.凸透鏡成實像時都是倒立的,故D錯誤。

故選Co

3、D

【詳解】

A.當光屏位于1倍焦距或以內時,接到是蠟燭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所成的圓形光斑。若蠟燭和光屏都

在焦距上則成的光斑與透鏡口徑等大;若蠟燭所成的光斑略小,則光屏一定位于焦距以內。題目中光

屏在30cm處,光斑略小,則光屏位于焦距以內;所以焦距大于30cm,故A錯誤。

BCD.在光屏上呈現(xiàn)個與凸透鏡口徑略小的圓形光斑,則該光斑不是像,而是燭焰發(fā)出的光經過凸透

鏡折射形成的,故BC錯誤,D正確。

故選Do

4、A

【詳解】

月全食是由光在真空或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A.墻上“兔”屬于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

B.水中“塔”是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

C.空中“橋”是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鏡中“字”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5、B

【詳解】

ABC.由圖示知,物距為20.0cm,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

戶gu=-^X20.0cm=10.0cm

將蠟燭移動到10cm刻度線處,則物距為40.0cm,凸透鏡位置不變,則與圖示位置比較,物距變大,

像距應變小,應向左移動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而此時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

倒立、縮小的實像,這與照相機的原理相同,故AC錯誤,B正確;

D.實驗中,蠟燭變短,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沿直線傳播。故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會向上移動,故D

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

1、凸透鏡會聚

【詳解】

[1]小水珠邊緣薄,中間厚,所以相當于凸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而小水珠相當于凸透鏡,故對光線有會

聚作用。

2、后凸透鏡

【詳解】

口]當成像清晰時,像在光屏上,當手機再靠近時,物與像移動方向相同,即像會遠離透鏡,因此手

機鏡頭過于靠近拍攝對象時,所以像成在感光器(相當于光屏)后。

[2]像成在感光器(相當于光屏)后,若光線更會聚一點,像就成在光屏上,因此可以在手機鏡頭前

放置凸透鏡解決這個問題。

3、不一定43°30°上

【詳解】

[1]當光從一種透明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發(fā)生改變,故當光從一種透明介

質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一定發(fā)生偏折。

[2][3]如圖是光在玻璃和空氣兩種透明介質中傳播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6。為入射光線,根據(jù)

ZAOM=NBON

可知

ZAOM'=ZLBOM'

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可知》為反射光線,%為折射光線,揚V為反射面,加'為法線。入射光

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如圖所示,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47。,故入射角為

/LM'OB=90°-47°=43°

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折射角,折射角為30°。

[4]根據(jù)折射規(guī)律,因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W的上方是空氣。

4、縮小由小變大

【詳解】

[1]凸透鏡的焦距為焦距為10cm,物體到的凸透鏡距離為25cm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w>2/,成

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2]發(fā)光體從遠處向凸透鏡焦點移動的過程中,根據(jù)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物距在不斷地減小,像距

增大,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在不斷的變大。

5、縮小照相機

【詳解】

[1][2]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呈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物距“=30.0cm,像距v=15.0cm,可知物距大

于像距,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此時U>2f,f<P<2f,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該成像特點是

照相機的原理。

三、簡答題

1、詳見解析

【詳解】

當飲料瓶中裝入液體后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起到會聚作用,如果有陽光的話,裝有液體

的飲料瓶會把光線會聚到樹葉上,時間長了會點燃樹葉,引起火災,所以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

里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的裝液體飲料瓶。

2、安裝在前部的攝像頭尋找到了提取月壤的最佳地點(或如同一顆流星劃破天

際)利用的是凸透鏡成像的原理(或以地面為參照物返回器是運動的)

【詳解】

[1][2]由題意可提取出物理信息:安裝在前部的攝像頭尋找到了提取月壤的最佳地點,物理知識:利

用的是凸透鏡成像的原理;或物理信息:如同一顆流星劃破天際,物理知識:以地面為參照物返回器

是運動的。

3、見解析

【詳解】

(1)從噪聲角度來看,孫楊戴耳機的目的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2)觀眾在看臺上看到水中的孫楊“腿變短了”,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4、向右移動

【詳解】

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入射角不變時,折射角也不變,根據(jù)作

圖可以知道光斑的移動方向。當杯中水增多時,作圖如下:

水增多時液面升高,但入射光線的角度沒有變,折射光線的角度也不變,由圖可知光斑向右移動。

5、射到水面的光一部分發(fā)生反射,另一部分折射入水里的緣故

【詳解】

來自物體的光線在水面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如圖所示:

其中反射光線使我們看到了物體在水中的倒影(像),而折射光線部分進入了水中;所以來自物體的

光線只有反射光線才進入了我們的眼中,而折射光線卻沒有進入我們的眼中,故看到的物體在水中的

倒影要比實際物體本身要暗一些就是這個道理。

四、實驗探究

1、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a不能

【詳解】

(1)[1]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線性變化關

系。

(2)[2]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線性變化關系,則圖中圖線a反映了

上述實驗中的兩角關系。

(3)[3]根據(jù)光路可逆,若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由于入射角始終大于折射角,折射光不會消失,故

不能發(fā)生全反射。

2、凸透鏡成像大小與凸透鏡焦距大小的關系物距>照相機

【詳解】

(1)口]依題意得,兩次實驗的物距相同,凸透鏡的焦距不同,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同,因此探究的問

題是凸透鏡成像大小與凸透鏡焦距大小的關系。

(2)[2]實驗中,要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與凸透鏡焦距大小的關系,要控制物距相同,改變凸透鏡的

焦距。

(3)[3]凸透鏡成像中,成放大、倒立的實像,物距在一倍到兩倍焦距之間;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物距大于兩倍焦距,由圖得兩次實驗的物距為

w=35.0cm-5.0cm=30.0cm

且圖甲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實像,圖乙中成的像是縮小、倒立的實像,因此

/<30.0cm<2/,2f2<30.0cm

所以看>力

(4)[4]圖乙中成的像是縮小、倒立的實像,與照相機成像特點相同。

3、照相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