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治運用半夏瀉心湯臨床案例舉隅_第1頁
中醫(yī)診治運用半夏瀉心湯臨床案例舉隅_第2頁
中醫(yī)診治運用半夏瀉心湯臨床案例舉隅_第3頁
中醫(yī)診治運用半夏瀉心湯臨床案例舉隅_第4頁
中醫(yī)診治運用半夏瀉心湯臨床案例舉隅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醫(yī)診治運用半夏瀉心湯臨床案例舉隅筆者有幸侍診全國名中醫(yī)**主任中醫(yī)師左右,目睹*師運用半夏瀉心湯隨癥加減治療脾胃病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現(xiàn)擇取典型案例介紹如下。1呃逆案白某某,女,52歲,2018年7月10日初診?;颊叻磸痛蜞?月余,且呈陣發(fā)性、反復性,經(jīng)多方治療無效前來就診。癥見頻繁打嗝,胃脘不舒,脅肋脹滿,口干口苦,惡心反酸,大便時干時溏、日5—6次,每于進食后感腹部不適,脹滿而痛,喜暖。舌紅苔薄黃膩,脈弦滑。*師辨為“寒熱錯雜、肝胃不和”之呃逆,治以辛開苦降、和胃降逆,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處方:黃芩10g、法半夏12g、干姜12g、黃連10g、黨參15g、炙甘草6g、大棗10g、茯苓30g、陳皮10g、藿香15g、山楂15g、郁金12g。用法:5劑,水煎取汁分早中晚服,日1劑。2018年7月15日復診:患者自訴腹部脹滿明顯減輕,打嗝及口干口苦消失,大便次數(shù)日2—3次。再服5劑后諸癥基本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fā)。按語: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以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呃逆古稱“噦”,又稱“噦逆”。多因飲食不當、情志不遂、脾胃虛弱等所致。呃逆的病位在膈,病變關(guān)鍵臟腑為胃,并與肺、肝、腎有關(guān),其產(chǎn)生呃逆的主要病機為胃氣上逆動膈。本案患者主要是由于中焦寒熱錯雜、阻滯氣機,致使脾胃運化失全、升降失調(diào)、胃氣上逆動膈所致呃逆。取其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和胃降逆之功,方中法半夏散結(jié)消痞,降逆和胃為君;干姜辛溫散寒除痞,黃苓、黃連苦寒泄熱為臣;佐以黨參、茯苓、大棗甘溫補脾氣,陳皮、藿香、郁金疏肝和胃降逆,山楂增強除脹散結(jié)消痞之功;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共用以達“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辛苦并進以調(diào)其升降,補瀉兼施以顧其虛實”的作用。2腹瀉案韋某,男,63歲,2018年9月11日初診。患者于10年前患者無明原因出現(xiàn)腹部墜脹,大便一日5—8次,質(zhì)稀,瀉后稍減輕,自服藥物(具體不詳)未見好轉(zhuǎn),1年前就診于深圳某醫(yī)院,腸鏡檢查診斷為“直腸息肉”,經(jīng)手術(shù)治療后癥狀稍減輕,但仍感腹部墜脹,腹瀉,大便稀溏。2018年2月復查腸鏡未見明顯異?!,F(xiàn)癥見胃部脹滿不舒,伴有腸鳴矢氣,噯氣納差,大便稀溏,口干約苦,舌苔膩而微黃,脈弦滑。*師辨為“寒熱錯雜、氣機痞塞”之痞證,治以寒熱平調(diào)、和中消痞,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處方:法半夏12g、黃芩10g、黃連6g、干姜12g、黨參15g、大棗9g、炒白術(shù)15g、香附9g、炒枳殼12g、焦山楂15g、炙甘草6g。用法:5劑,水煎取汁分早中晚服,日1劑。2018年9月16日復診:患者自訴胃部脹滿不舒明顯改善,口干苦消失,納可,大便約稀溏。效不更方,再予以原方15劑以鞏固療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按語:痞證是指胸腹部脹悶不適而外無硬結(jié)之形的癥狀。多因飲食不化、氣郁痰凝、脾胃虛弱,導致健運無力、升降失常而成?!夺t(yī)學原理·痞滿門》:“痞之為患,乃胸中之氣不得通泰之謂?!瓋?nèi)覺痞悶,外無脹急之形?!北景富颊邍啔饧{差,大便稀溏,口干約苦,舌苔膩而微黃,脈弦滑,此為寒熱錯雜互結(jié)于中焦之征象,因脾胃升降失常,氣機痞塞不通而導致胃部脹滿不舒。方中用苦寒之黃芩、黃連泄熱而和胃,苦溫之白術(shù)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配辛熱之半夏、干姜祛寒而散結(jié),香附以通暢氣機,炒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焦山楂行氣散瘀,再用黨參、炙甘草甘溫而坐鎮(zhèn)中州,補益脾胃以復其升降之職,如此寒熱并用,辛開苦降,陰陽雙調(diào),共奏和中消痞之效。3胃痛案石某某,女,60歲,于2018年12月3日初診。患者因胃痛不適伴全身酸軟乏力10月前來就診。既往有“甲狀腺功能減退、頸動脈硬化、胃竇炎”病史,平素喜暖怕冷,手足不溫,自服參膠等補益之品,但諸癥并無改善?,F(xiàn)癥見胃脘脹痛,嘈雜泛酸,噯氣頻作,口干口苦,納呆食少,全身乏力,身體震顫,大便不暢,肛門墜脹,舌質(zhì)淡紅,苔黃膩,脈弦緩。*師辨為“寒熱互結(jié)、胃失和降”之胃痛,治以溫中和胃,兼清濕熱。方用半夏瀉心湯和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處方:茯苓20g、桂枝12g、白術(shù)15g、炙甘草10g、干姜12g、黃連6g、黃芩10g、法夏12、大棗9g、制附片9g(先煎1小時)、黨參15g。2018年12月8日復診:患者訴胃脘脹痛,嘈雜泛酸,噯氣頻作、全身乏力諸癥明顯減輕。原方加減繼服10劑以善后,隨訪半年未復發(fā)。按語:本案患者素體陽虛,因過服溫燥而致中土寒熱互結(jié),脾胃運化失司,痰飲之邪由內(nèi)而生,方用苓桂術(shù)甘湯加附片以溫陽化飲,配以半夏瀉心湯以寒熱并調(diào),辛開苦降,和胃調(diào)中。諸藥共用以達寒熱除、胃氣順、氣血調(diào)、陰陽和,故諸癥除。4體會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秱摗诽柶?49條曰:“傷寒五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珴M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北砻鞅痉街髦紊訇栕C誤下而致的痞證,痞證以“滿而不痛”為主要特征。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又名瀉心湯。由半夏、干姜、黃連、黃芩、黨參、大棗、炙甘草組成,方中三組藥物各司其職,半夏、干姜一組辛溫除寒,黃連、黃芩一組苦寒除熱,黨參、大棗、炙甘草一組健脾益氣。全方辛開苦降、寒熱并用、補瀉兼施,具有健脾益氣、通調(diào)升降、寒熱平調(diào)、消痞散結(jié)之功。*師臨床擅用經(jīng)方療疾,常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治療“中陽虛弱、寒熱錯雜”之脾胃病。*師強調(diào)“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健旺,升降順調(diào),則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疾病多可自愈。但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飲食不節(jié)、起居無常、作勞過度、少于運動、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