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第六章_第1頁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第六章_第2頁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第六章_第3頁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第六章_第4頁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第六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第六章第六章兩次大戰(zhàn)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概況印度的非暴力抵抗運動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和世俗化改革埃及的華夫脫運動桑地諾領導的抗美游擊戰(zhàn)爭墨西哥的護憲運動和卡德納斯改革exit2本章內容提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亞、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發(fā)生的民族民主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印度國大黨甘地發(fā)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朝鮮“三·一運”、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尼加拉瓜桑地諾領導的反美游擊戰(zhàn)爭等。這次民族民主義運動具有廣泛性、持續(xù)性和多樣性的特征,改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民族民主革命均由民族資產階級或自由派地主及其知識分子領導的局面,出現(xiàn)了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新局面。next3第一節(jié)概況

一、一戰(zhàn)后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歷史背景1、一戰(zhàn)期間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經濟、政治和階級關系的變化

2、十月革命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響

十月革命的勝利next4二、政治運動1、政治運動的主要類型無產階級政治組織和政黨領導的工農運動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運動小資產階級領導的愛國反帝運動愛國封建貴族領導的民族民主運動部落酋長領導next52、原因社會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的不同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儒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部族文化的影響亞非拉社會性質和社會基本矛盾的相同性,決定了它們均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動因社會性質: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主要矛盾:人民群眾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矛盾儒教、伊斯蘭教、印度教next6三、改革運動1、中東改革運動2、北非地區(qū)的改革共同特點:觸及伊斯蘭文化,世俗化高潮代表:埃及、里夫、埃塞俄比亞等國改革

3、拉美地區(qū)的墨西哥改革代表:卡德納斯改革。凱末爾土耳其的凱末爾伊朗的禮薩汗阿富汗的阿馬努拉

next7四、民族主義思潮1、孫中山的革命民主型民族主義2、蘇加諾的綜合型民族主義基本思想

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基本思想

主張民族團結和各派政治力量平衡

蘇加諾next83、南亞和中東北非的民族主義代表

甘地的印度教宗教道德型民族主義,宗教和政治相融合,主張非暴力抵抗方式4、阿拉伯民族主義基本思想

主張阿拉伯人組成一個單一的國家,有共同語言和文化的政治實體甘地和其支持者next9五、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1、亞洲朝鮮的三·一起義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土耳其的凱末爾革命2、非洲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義埃及人“華夫脫”運動3、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諾領導的游擊戰(zhàn)爭凱末爾在指導民眾教育back10第二節(jié)印度的非暴力抵抗運動

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背景“一戰(zhàn)”激化了印度民眾與英國統(tǒng)治者的矛盾,在客觀上促進了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戰(zhàn)后英國加強殖民統(tǒng)治,引起民族主義者和英國民眾不滿“阿姆利則慘案”是甘地發(fā)動全國性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直接原因之一阿姆利則慘案next112、運動的開始

運動方式:1920年12月,國大黨在年會上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規(guī)定運動采取漸進方式第一步,放棄英國授予的爵位、封號、名位第二步,罷課、離職、抵制法院和司法機關,并輔以“手工紡織”抵制英布第三步,逐步走上抗稅段甘地紡紗next123、運動高潮與結果1921年不合作運動進入高潮,各地罷工達396次,參加者達60余萬人其中,有些省的罷工甚至發(fā)展為武裝起義。1922年2月4日,聯(lián)合省曹里曹拉村農民燒死向群眾開槍的22名警察事件,殖民當局殺害了44名農民。2月12日,甘地在巴多利主持國大黨執(zhí)委會會議,通過了停止不合作運動的決議next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131、背景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世界經濟危機與印度社會矛盾的激化國大黨和印度民眾的反帝活動的推動next142、經過

甘地向英國政府提出11條要求,全部遭拒絕以反對食鹽專賣為突破口,領導食鹽長征,發(fā)生起義尼赫魯與甘地被捕。簽訂《德里協(xié)定》,國大黨停止運動尼赫魯和甘地在一起back15第三節(jié)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和世俗化改革一、凱末爾革命1、凱末爾和凱末爾主義(1)凱末爾其人

1919~1923年土耳其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土耳其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tǒng)(1923~1938).凱末爾舊譯為基馬爾next凱末爾16(2)凱末爾主義六項原則next改革主義六項原則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世俗主義172、土耳其民族革命戰(zhàn)爭(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敗《摩德洛斯協(xié)定》希臘侵略軍侵占伊茲美爾《色佛爾條約》next伊斯坦布爾是唯一的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城市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18(2)經過第一時期:1919.5-1920.4,政治組織時期成立了以凱末爾為首的代表委員會;制定并通過《國民公約》;召開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建立國民議會政府第二時期:1920.4-1922.9,民族獨立戰(zhàn)爭時期1921年初建立了土耳其國民軍,1922年戰(zhàn)勝希臘軍第三時期:1922.9-1924.4,外交談判和共和國建立時期1923年7月24日,《洛桑和約》的簽定,是土耳其人民反帝斗爭的重大勝利。但海峽地區(qū)的非軍事化和國際監(jiān)督,卻損害了土耳其的主權希臘軍撤退next193、凱末爾革命的意義結束了奧斯曼帝國6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和神權統(tǒng)治,建立了土耳其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這是歷史的巨大進步使土耳其擺脫了民族危機,為發(fā)展民族經濟、文化和社會進步,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開創(chuàng)了建立民族國家體系這一趨勢的先聲,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凱末爾革命勝利next20二、世俗化改革1、政治改革凱末爾從1922年11月開始到1924年3月,采取了三項決定性的政治措施:消滅素丹制宣布共和國廢除哈里發(fā)制總之,封建君權和神權政體變成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從而徹底解決了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國家制度問題凱末爾(1881—-1938)next212、法制改革核心是法律與宗教分離,表現(xiàn)在廢除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確定了國民議會的立法權頒布了土耳其共和國憲法,刪去伊斯蘭教為土耳其國教的條款頒布了《民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條款凱末爾在檢閱軍隊next223、教育改革中心問題是教育與宗教的分離,主要內容有

頒布教育世俗化、現(xiàn)代化法令,規(guī)定學校必須在國家監(jiān)督之下學校必須向受教育者提供非宗教的現(xiàn)代化教育學校必須向受教育者傳授西方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和思維方式加強土耳其民族意識的教育凱末爾在授課next234、文化改革主要特點

在于拋棄了宗教精神,樹立起土耳其的民族精神改革內容

文字改革在文化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改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新土耳其把民族主義與歷史學相結合,改變了社會和學校輕視土耳其民族史的傾向拉丁字母next245、社會生活與經濟改革

社會生活世俗化破除迷信、提倡科學的現(xiàn)代化精神;政府關閉女修道院

廢除舊歷

1925年,土耳其政府決定廢除舊歷,正式采用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通用的公元歷

采用姓氏1934年6月,大國民議會通過采用姓氏的決定,改變了土耳其人以往有名無姓的習慣

經濟改革國家主義是凱末爾進行經濟改革的指導思想修道院的尖頂next25總評:凱末爾改革是凱末爾主義的全面實踐總特點:它是一次以“世俗化”為中心的現(xiàn)代化改革局限性:沒有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土耳其民主革命的任務并沒有完成6、改革評價back凱末爾26第四節(jié)埃及的華夫脫運動一、發(fā)生背景1、一戰(zhàn)后英國對埃及的掠奪和壓榨,導致英埃民族矛盾激化1914年12月,英國政府以土耳其加入同盟國一方參戰(zhàn)為借口,取消了奧斯曼對埃及的宗主權,使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戰(zhàn)爭期間,英國從埃及掠奪戰(zhàn)略物資、強征苛捐雜稅、征用大量埃及人為戰(zhàn)爭服務,激起埃及人民對英國的強烈不滿next272、一戰(zhàn)期間埃及要求自由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并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next大戰(zhàn)結束后,埃及民族資產階級企圖通過和平方式謀求埃及的完全獨立以柴魯爾為首的埃及民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組織“代表團”(阿拉伯語音譯為“華夫脫”)準備與英國進行關于埃及獨立的談判華夫脫黨的主張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200萬埃及人在“委任書”上簽字28二、經過1、英國殖民當局暴行與人民群眾的抗議1919年2月,柴魯爾發(fā)表講話,強烈要求終止殖民保護制度和英國允許華夫脫黨參加巴黎和會,華夫脫黨組織了群眾集會和示威3月8日,英國殖民當局逮捕了柴魯爾等4位華夫脫黨領袖,并把他們流放到馬耳他島人民群眾掀起抗議運動,促使華夫脫運動由和平簽名請愿階段逐漸轉入暴力抗議和武裝起義階段埃及人民舉行的抗議英國的示威游行next292、1919年埃及三月起義1919年3月9日,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的大中學校舉行罷課、游行示威3月11日各行業(yè)工人舉行罷工政府機關和司法機關職員同一天也舉行罷工農民起而響應。提出“廢除殖民保護制度”、“爭取完全的民族獨立”要求

next303、英埃關系宣言發(fā)表,英國承認埃及獨立1922年2月28日。英國政府被迫發(fā)表英國埃及關系宣言,承認埃及獨立1922年3月16日,埃及獲得了獨立。4月4日,正式頒布了《埃及憲法》,規(guī)定埃及為君主立憲制的自由獨立國家1924年1月第一屆華夫脫黨內閣成立,

柴魯爾任首相back31第五節(jié)桑地諾領導的抗美游擊戰(zhàn)爭一、背景1914年尼加拉瓜淪為美國的保護國1922年12月在華盛頓召開中美洲各國會議,簽訂《和平和友好條約》,根據條約,尼加拉瓜政府成立了國民警衛(wèi)隊1925年8月,美軍撤出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發(fā)生爭權奪利的內亂,1926年5月,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趁機進駐尼加拉瓜,干涉尼加拉瓜內政奧古斯托·桑地諾next32二、經過(1926-1933年)1926年10月,桑地諾在尼加拉瓜北部金礦中領導工人和青年舉行起義,炸毀美資金礦在拉斯塞哥維亞斯山區(qū)建立游擊戰(zhàn)爭根據地,進行抗美游擊戰(zhàn)爭桑地諾以其杰出的軍事才能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轉戰(zhàn)16個省,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國土,迫使美軍于1933年撤離尼加拉瓜,成為人民擁護的將軍1934年桑地諾被親美分子謀殺桑地諾next33三、意義桑地諾領導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是拉丁美洲人民反美反獨裁統(tǒng)治的一面旗幟,他的精神給予后來的尼加拉瓜革命者,乃至美洲的民族革命以極大的激勵。桑地諾人民革命的勝利back34第六節(jié)墨西哥的護憲運動和卡德納斯改革一、護憲運動1、1917年墨西哥憲法這部憲法成為資產階級憲法中空前民主和進步的憲法一切土地、河流和礦藏的所有權屬于國家規(guī)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資額,承認工人有組織工會和罷工權利主要內容意義next墨西哥352、護憲運動

歷屆墨西哥政府圍繞著1917年憲法的實施問題展開了激烈斗爭,民主進步力量開展護憲運動,反對獨裁統(tǒng)治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卻未從根本上解決1917年憲法的落實問題,墨西哥政局動蕩,要求進行土地改革和給人民以民主權利的呼聲不絕于耳next墨西哥國旗(右下)、國徽(右上)和國花36二、卡德納斯改革1、卡德納斯其人1895年生,11歲在印刷廠當學徒;1928年當選州長;1930年任國民革命黨主席;1931年和1933年先后任兩屆前政府內政部長和國防部長,屬國民革命黨左翼。任職期間,以興辦教育和維護勞動法典而聞名于全國。在競選總統(tǒng)期間,足跡遍及大中小城市和印第安農村、礦區(qū)和小鎮(zhèn)。1934年7月1日當選為總統(tǒng)。next372、主要內容next大力推行文化教育改革,為提高文化水平和適應各種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實行國有化運動(服務行業(yè)、企業(yè)、外國公司所屬的鐵路以及外國石油公司國有化)加速土地改革,廢除債役雇農制承認和恢復憲法賦予工人的各項民主權利鞏固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改組了內閣、軍隊和州政府卡德納斯改革的主要內容383、卡德納斯改革的歷史地位next改革是在墨西哥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改革,既是墨西哥護憲運動最輝煌的階段,又是當時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中最深刻、最民主的一次改革

改革促進了墨西哥的經濟發(fā)展,既使墨西哥工業(yè)企業(yè)和民族經濟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又使墨西哥的土地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實現(xiàn)了由半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卡德納斯的民族民主思想及其實踐,是30年代拉丁美洲社會思潮的代表之一39課堂練習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英、法、比等帝國主義國家以

的方式,重新瓜分了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1915—1927年,美國對海地、多米尼加、

、

、

等拉丁美洲民族的武裝侵略和武裝干涉,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