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登泰山記》2022年同步練習卷四(附答案詳解)_第1頁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登泰山記》2022年同步練習卷四(附答案詳解)_第2頁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登泰山記》2022年同步練習卷四(附答案詳解)_第3頁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登泰山記》2022年同步練習卷四(附答案詳解)_第4頁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登泰山記》2022年同步練習卷四(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②余始循以入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

6.道

①道皆砌石為磴

②道少半

③得道多助

④以咨邀善道

⑤不足為外人道也

7.及

①今所經(jīng)中嶺區(qū)山巔

②及既上

③皆不及往

8.云

①世皆謂之天門石

②亭東自足下皆吞漫

9.乘

①自京師黍風雪

②公與之蓼,戰(zhàn)于長勺------

10.或

①或得日吸否

②更異二者之為

11.極

①修天云一線異色------

②初秋狹,才通人

③南極瀟湘

12.視

①回視日觀以西峰

②下胡其轍

③其人期端容寂

13.坐

①與子穎半日觀亭

②停車空愛楓林晚

第2頁,共13頁

特殊句式。

14.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特殊句式:

譯文:______

15.稍見云中白若樗播數(shù)十立者,山也。

特殊句式:

譯文:______

16.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

特殊句式:

譯文:______

17.余所不至也。

特殊句式:

譯文:______

18.此東海也。

特殊句式:

譯文:______

19.余始循以人。

特殊句式:

譯文:______

古今異義。

20.至于泰安

古義:O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1.愚月丁未

古義:。

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22.多干方

古義:。

今義:指數(shù)是2的乘方;指平方米。

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23,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采"同"':

24.多平方,少圜

“圜”同"”,

25.其級七千有余

"有"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氣象、天文、農(nóng)事進行觀察和總結的產(chǎn)物,是中華民

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歷史—。盡管—,先人留下的二十四節(jié)氣仍有其現(xiàn)實意義。它體

現(xiàn)了中國古人超前的科學認知水平,具有相當?shù)目茖W性,其中的“二分二至”客觀地反

映了一年四季的變化。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才能提出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

意義的節(jié)氣概念。

通過對天象的研究,古人在兩千年前就己經(jīng)明白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原理,并凝練出對農(nóng)

業(yè)生產(chǎn)具有指導作用的二十四節(jié)氣。其中,驚蟄、清明、小滿、芒種這四個節(jié)氣都與農(nóng)

業(yè)生產(chǎn)密切相關,這些表征物候的節(jié)氣反映出我國早期相對成熟的農(nóng)耕文明深厚的根基。

二十四節(jié)氣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氣候學的發(fā)展高度。從《詩經(jīng)》《呂氏春秋》直至漢代

《淮南子?天文訓》,古人對氣候的記錄和認識是一個逐步發(fā)展和提高的過程。漢代所

確定的二十四節(jié)氣的具體名稱及內涵沿用至今,進一步說明了中國古人對氣候學認識的

高度和深度,其科學性—?除了指導農(nóng)事外,二十四節(jié)氣還影響著民俗活動、飲食養(yǎng)

生理念等多個領域。它提倡遵循自然規(guī)律,—出古人樸實的生態(tài)觀,對現(xiàn)代社會人們

加強生態(tài)意識仍具有啟示作用。

26.下列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積淀時過境遷不言而喻折射

B.沉淀事過境遷不可言喻折射

C.沉淀事過境遷不言而喻映射

D.積淀時過境遷不可言喻映射

2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就能提出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

念。

B.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才能提出具有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

念。

C.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才能提出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

第4頁,共13頁

念。

D.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就能提出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念。

28.下列語句所對應的節(jié)氣時間段,按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插秧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登泰山記》)

③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鵲橋仙》)

④采采米莒,薄言采之。(《米營》)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29.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泰山封禪是帝王向天地報功,展示國泰民安的重要儀式?!翱淌o號”,著己之功

績是封禪的重要內容。唐玄宗就曾親自撰寫《紀泰山銘》一文,勒碑于岱頂大觀峰。

但八次封禪泰山的漢武帝卻在泰山之巔樹立一塊無字碑,引發(fā)后人無數(shù)猜測。

常言道:“樹碑立傳,是尋常;樹碑無傳,則非常?!睗h武帝為什么樹立無字碑?

請合理推測,概括兩點理由。

①.

②0

30.下面是一段關于《左傳》的作者的探討文字,請用三句話概括它三個方面的內容。

關于《左傳》的作者,《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說是左丘明。唐代趙匡首先

懷疑“左民”非左丘明,清代姚鼐進一步提出:“左氏之書,非出一人所成。”姚

鼐還提出《左傳》的作者可能是吳起,也有人主張為劉歆所作。不過,這些懷疑之

說都沒有充分的根據(jù)。

關于左丘明的記載最早見于《論語?公冶長》。唐代孔穎達認為他姓左名丘明

(《春秋左傳注疏》)。清代朱彝尊認為左丘為復姓(《經(jīng)義考》)。清代俞正燮

又認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巳類稿?左丘明子孫姓氏論》)。至于其生

卒行事,史皆不詳。《孔子家語?觀周》說:“孔子將修《春秋》,與左丘明乘,

如周,觀書于周史,歸而修《春秋》之經(jīng),丘明為之傳,共為表里?!蔽粗鶕?jù)。

不過一般論者據(jù)《左傳》所記事實,都認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wen,ji,deng,jT,culai,wu,chupu,jianghao,lu,xia

【解析】故答案為:

①wGn②ji③d6ng@ji⑤ciilai⑥wCi⑦chiipu?jianghao⑨1心⑩xi&

本題考查字音。結合詞語的含義和加點字的讀音作答。

字音積累:

緘絲sdo稼稿jiAsB堵塞足剎車sha煞/殺風景sha煞筆sha兇神惡煞shA獻

血為盟sha

芟除shan潸然淚下shan禪讓shan訕笑shan贍養(yǎng)shan折本she懾服she退避

三舍she

莘莘學子shenshen海市蜃樓shen狼奔豕突shi舐犢之情shi教室shi有恃無恐

shi狩獵shou

倏忽shu束縛shufu刷白shua游說shui數(shù)見不鮮shud吸吮shun瞬息萬變

shiin

窺伺si(伺ci候)塞責足慫恿s6ngy6ng塑料s€i簌簌sii半身不遂sui未遂sui

鬼鬼祟祟sui婆娑suo

2.【答案】動詞,這里是“冒”的意思,名詞,界限,副詞,逐漸,副詞,幾乎,動詞,背,

動詞,停留

【解析】①句的翻譯是:從京城冒著寒風和大雪趕來。乘,動詞,這里是“冒”的意思

②句的翻譯是:跨過長城的界限。限,名詞,界限

③句的翻譯是:逐漸看見云海中隱約浮現(xiàn)出幾十具像樗蒲一樣東西。稍,副詞,逐漸

④句的翻譯是: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幾,副詞,幾乎

⑤句的翻譯是:青山上覆蓋著白雪。負,動詞,背

⑥句的翻譯是: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居,動詞,停留

答案:

①動詞,這里是“冒”的意思

②名詞,界限

第6頁,共13頁

③副詞,逐漸

④副詞,幾乎

⑤動詞,背

⑥動詞,停留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結合句意分析解答。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見的實詞的含義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文本遷移法

這一方法需要學習好所學的文言文,能在適合的時候遷移。

(2)事理檢驗法

通過常識或所學知識推斷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慮是否有

通假現(xiàn)象。

(3)語境推斷法

看實詞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語境,常見的是實詞的褒貶異議。

(4)語法推斷法

借助語法知識分析特殊實詞的含義。

(5)互文見義法

同義對應和反義對應,結構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對照來推斷

(6)成語推斷法

我們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語中推斷出文言文中實詞的含義,看遷入是否順暢。

3.【答案】名詞作狀語,向西。,名詞作狀語,向東,名詞作狀語,像門檻一樣,名詞用作

動詞,照

【解析】①汶水四流:名詞作狀語,向西。句意:汶水向西流。

②濟水棗流:名詞作狀語,向東。句意:濟水向東流。

③崖限當?shù)勒撸好~作狀語,像門檻一樣。句意: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

④明姓天南:名詞用作動詞,照。句意: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答案:

①汶水學流:名詞作狀語,向西。

②濟水率流:名詞作狀語,向東。

③崖限當?shù)勒撸好~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④明姓天南:名詞用作動詞,照。

本題考查詞類活用。首先明確加點詞的詞性,然后根據(jù)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詞語的詞

性辨析活用類型。

文言文各種詞類活用總結:

1.名詞活用為動詞。

2.一般名詞作狀語。

3.動詞活用為名詞。

4.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4~13.【答案】介詞,在,動詞,擋住,動詞,當作、介詞,在,連詞,表修飾,助詞,和某

些方位詞連用,表示方位、名詞,路,動詞,走,走路,名詞,道義,名詞,途徑,方法,動

詞,說、連詞,表示并列,介詞,等到,動詞,趕上、助詞,無實義,名詞,云霧、動詞,這

里是“冒”的意思,動詞,乘坐、代詞,有的,副詞,或許、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名詞,

盡頭,副詞,非常,動詞,至、到達、動詞,看,動詞,審察,名詞,眼力,目光、動詞,與

“站”相對,副詞,因為

【解析】故答案為:

(1)①介詞,在②動詞,擋住③動詞,當作

(2)①介詞,在②連詞,表修飾③助詞,和某些方位詞連用,表示方位

(3)①名詞,路②動詞,走,走路③名詞,道義④名詞,途徑,方法⑤動詞,說

(4)①連詞,表示并列②介詞,等到③動詞,趕上

(5)①助詞,無實義②名詞,云霧

(6)①動詞,這里是“冒”的意思②動詞,乘坐

(7)①代詞,有的②副詞,或許、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

(8)①名詞,盡頭②副詞,非常③動詞,至、到達

(9)①動詞,看②動詞,審察③名詞,眼力,目光

(10)①動詞,與“站”相對②副詞,因為

本題考查文言一詞多義的知識。本題需要結合句意來判斷重點詞的含義和用法。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詞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第四種:

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8頁,共13頁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14~19.【答案】判斷句,以“……者……也”為標志。,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

處的,是古代的長城。、判斷句,以“……者……也”為標志。,逐漸看見云中有幾十個

白色的像樗蒲似的東西,那些都是山峰。、判斷句,以“……也”為標志。,這就是酈道

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判斷句,以“?也”為標志。,是我沒有到過的。、判斷句,

以“……也”為標志。,這是東海。、應為“余始循(之)以入”。,我起初順著(中谷)

進山。

【解析】答案:

(1)判斷句,以“……者……也”為標志。譯文: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

是古代的長城。

(2)判斷句,以“……者?也”為標志。譯文:逐漸看見云中有幾十個白色的像樗

蒲似的東西,那些都是山峰。

(3)判斷句,以“……也”為標志。譯文: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

(4)判斷句,以“……也”為標志。譯文:是我沒有到過的。

(5)判斷句,以“……也”為標志。譯文:這是東海。

(6)省略句,應為“余始循(之)以入”。譯文:我起初順著(中谷)進山。

本題考查學生辨別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判斷句、被動句、

倒裝句、省略句。其中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F(xiàn)代漢語習慣的常規(guī)語序,一般為“主-

謂-賓"''定(狀)-中心詞”,即主語在謂語前,謂語在賓語前,修飾語在中心語前;

但有時因修辭、強調等的需要語序會發(fā)生變化。我們把那些謂語放在主語前的現(xiàn)象叫作

“謂語前置”或“主謂倒裝”,那些賓語放在謂語動詞或介詞前面的現(xiàn)象叫作“賓語前

置”,把那些定語放在中心語后的現(xiàn)象叫作“定語后置”,把那些介詞短語即狀語放在

中心語后的現(xiàn)象叫作“介詞短語后置”或“狀語后置”。

分析句式應注意結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賓語前置句一般為疑問代詞作賓語和否定句中

代詞作賓語,還有固定結構,判斷句注意“者”“也”,被動句注意“為……所”結構

和“見”“于”,定語后置句注意“之”“者”,介賓短語后置句經(jīng)常用“于”“以”

引導。

20~22.【答案】至I」,到達、這,此、方方正正的,此處指山石

【解析】故答案為:

(1)至IJ,到達譯文:到達泰安。

(2)這,此譯文:這月丁未日。

(3)方方正正的,此處指山石譯文:山上的石頭大多是平的、方形的。

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層級為:B(理解)。古今異義詞做為一種

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在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中意義不同,學習過程注意識記,解題注意調動

知識積累、結合句意辨識。

對古今異義詞的詞義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①因文定義。也就是依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根據(jù)其前后詞語的含義,通過相關或相似聯(lián)

想擬用某一具體意義,最終通過比較其是否符合事理來確定其準確含義。

②代入分析。在判斷古今異義詞時,還可以按照古漢語中以單音詞為主的特點,對單個

詞語進行解釋,然后放入語境進行分析。

③課文遷移。一般情況下,在中學階段要學近百篇傳世佳作,從中也積累了一定的詞匯

量,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的一筆重要財富。如果能將從課本中學到的詞語含義進行靈活

遷移,就能夠快速地推斷出閱讀材料中詞語的含義。

23~25.【答案】彩,彩色、圓,圓形的,這里指圓形的山石、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解析】答案:

(1)彩彩色

(2)圓圓形的,這里指圓形的山石

(3)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本題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即“通用、借代”,

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類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時對通假字多歸納匯總,

并熟悉常見通假字。

常見通假字:

儼修酷于上路:“儼”通“嚴”。

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銷"通"消"。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機”通“幾”。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

暴秦之欲無厭:“厭”通“魘”。

第10頁,共13頁

26~28.【答案】A、C、B

【解析】

1?【分析】

本題考查詞語和成語的理解和正確運用。理解詞語要理解詞語的基本義、引申義和比喻

義;辨析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辨析常見的同義詞、多義詞、反義詞在不同語言

環(huán)境中的不同意義;聯(lián)系生活和自己的積累,推想句子中有關生詞和新生詞語在語境中

的恰當意義。正確理解與運用常見成語則需要了解成語的基本含義和所攜帶的故事意義,

辨析常見成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意義;判斷成語使用的正誤;辨析常用成語的感

情色彩等。

【解答】

積淀:指積累沉淀,也指積累沉淀下來的事物。多用于文化、知識或者經(jīng)驗?沉淀:比

喻凝聚,積累。語境強調“二十四節(jié)氣”是民俗文化和歷史積累的結果,對象是“二十

四節(jié)氣”,故應選擇“積淀”。時過境遷: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fā)生變化。事過境

遷:事情己經(jīng)過去,事情發(fā)生的環(huán)境也改變了?語境強調時間過去,應選擇“時過境遷”。

不言而喻:指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淺顯.不可言喻:不能用言語來說明。語

境強調二十四節(jié)氣的科學性不用說,大家都能明白,選擇“不言而喻"。折射:比喻把

事物的表象或實質表現(xiàn)出來。映射:映照、照射,也可以指反射反映。語境是說二十四

節(jié)氣表現(xiàn)了古人樸實的生態(tài)觀,應選擇“折射”。

故選A?

2.【分析】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修改。所謂“病句”,是指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不合邏輯事理

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種常見的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

殘缺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解答】

原句的錯誤是句子成分殘缺,“農(nóng)業(yè)發(fā)展”前缺少介詞“對”。關聯(lián)詞搭配上,AD兩

項“正因為能夠……就能……”搭配不當,應該是“正因為能夠……才能……”,排除

AD兩項。B項語序不當,“具有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語序不當,可改為“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

排除B項。

故選C。

3?【分析】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此類題要在初步感知大體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具

體語境,根據(jù)時空語序、邏輯語序、陳述對象一致、句子結構對稱等來分析推理、判斷,

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①這句詩描述江南插秧的情景,一般4月上旬后期開始插秧。②十二月的節(jié)氣有小寒、

大寒。③描繪七夕情景,節(jié)氣是立秋。④“采采蘋莒,薄言采之。”描寫春季采摘野菜

的情景。據(jù)此可以排出:④①③②。故選B。

29.【答案】功過任后人評說的謙遜、淡然,功高自詡的自信、霸氣,對奇?zhèn)ヌ┥降木?/p>

仰無以言表等。;形式:樹碑無傳,形式新穎。

效果:引起探究興趣。(不拘以上幾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題是一道開放性的探究題,解答此題,可結合著文段中樹碑立傳的目的,從

漢文帝的歷史人物形象及人物事跡角度探究其樹立無字碑的意圖,可從內容、形式、

效果等角度探究。例如在內容上,有字碑是當代人或自我評價,而無字碑自然是期待后

人對功過的評價,由此可體會出漢武帝的自信與霸氣;對泰山的敬仰等。在形式上,樹

立無字碑自然與眾不同,新穎,能起到后人探究的興趣。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內容:功過任后人評說的謙遜、淡然,功高自詡的自信、霸氣,對奇?zhèn)ヌ┥降木囱鰺o以

言表等。

形式:樹碑無傳,形式新穎。

效果:引起探究興趣。(不拘以上幾點,言之成理即可)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綜合表達的基本能力。

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