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重點中學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湖北省黃岡市重點中學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湖北省黃岡市重點中學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湖北省黃岡市重點中學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湖北省黃岡市重點中學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黃岡市重點中學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確的是A.受田農民可以納絹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進程C.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一直沿續(xù)到北宋2.公元前480年,波斯皇帝率領大軍沿水陸兩路進攻希臘,雖然希臘取得最后的勝利,但帶給他們決定性勝利的不是自備武器的重裝步兵,而是在海戰(zhàn)中立下大功的雅典海軍水兵和槳手,他們是由第四等級的無地貧民和城市游民組成。這場戰(zhàn)爭A.促使了第四等級公民獲得統(tǒng)治權 B.削弱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C.推動了古希臘民主政治向前發(fā)展 D.體現(xiàn)了重裝步兵的突出作用3.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在回答英國記者甘貝爾時說:“它將實現(xiàn)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tǒng)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泵珴蓶|此言論的主旨是A.著力揭露國民黨獨裁的本質 B.改組國民黨,實現(xiàn)國共合作C.表達了中共和平建國的誠意 D.反對美國“扶蔣反共”政策4.中英《天津條約》明確規(guī)定:兩國“約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規(guī),亦可任意交派秉權大員,分詣(去)大清、大英兩國京師”,并對駐外公使待遇、來往禮節(jié)做了規(guī)定。這反映出A.清廷舍棄了傳統(tǒng)華夷觀 B.清朝利用國際法維護利權C.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 D.中英間形成平等外交關系5.近代西方人懷念古希臘、羅馬,奉它們?yōu)槲鞣轿拿髦?。主要是因為古希臘、羅馬A.具有悠久的歷史B.成為古代實踐民主、法治的搖籃C.出現(xiàn)了梭倫、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D.擴張為地跨三大洲的龐大帝國6.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盡知的事實,廷杖、詔獄、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對士大夫的施虐幾乎無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歷史上,卻從未有過士大夫謀反的確鑿記錄。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專制發(fā)展到極致 B.士大夫失去進取之心C.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 D.嚴刑峻法的威攝力量7.下列言論的出現(xiàn)與下圖屬于同一朝代的是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C.“天理即是吾心”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8.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近代英國和日本充當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B.甲午戰(zhàn)后英國的國際地位明顯低于日本C.甲午戰(zhàn)后日本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D.英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以商品輸出為主9.蘇聯(lián)自1928年起大規(guī)模進口機器設備,1932年蘇聯(lián)購買了世界出口機器總額的一半。但到1937年,蘇聯(lián)的機器進口量大幅減少,僅占機器需要量的1.9%。出現(xiàn)這一變化是因為A.西方開始對蘇聯(lián)實施技術封鎖 B.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西方工業(yè)C.蘇聯(lián)工業(yè)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D.蘇聯(lián)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yōu)越性10.下表摘編自清末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記》有關材料,表中是江南制造總局支出(1867~1894年)(部分),此表反映出江南制造總局支出項目金額(兩)占總計百分比薪工膏火口糧、購地造房204843312.78華洋工匠工食420961926.26購買機器10551436.58訂購物料及預付各洋行定銀793473249.50購買軍火7207454.50譯書及辦輿圖經費611170.38A.生產產品主要投向市場 B.在經營管理上以洋為師C.財政監(jiān)管不力入不敷出 D.已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11.閱讀下表,對其解讀正確的是()(1912——192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指標圖(單位:百萬美元)A.在此期間中國對外貿易處于出超地位 B.實業(yè)救國和社會主義成為兩大社會思潮C.經濟發(fā)展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 D.該歷程折射出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12.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聯(lián)邦政府機構臃腫,財政支出龐大,總統(tǒng)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應當“使權力和資源開始從華盛頓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體人民手中。我們要使各州和地方擔負更多的責任,我們將同他們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國聯(lián)邦政府試圖A.消除國家干預經濟的弊端B.將權力下放到州政府C.擴大福利政策的覆蓋范圍D.恢復自由放任的傳統(tǒng)13.一則新聞報道:某國有一對來自不同種姓的青年情侶被村里人處以極刑。以上新聞很可能來自于A.埃及 B.印度 C.法國 D.美國14.啟蒙思想家在抨擊封建制度的同時,以理性的眼光為未來社會勾畫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藍圖,提出了很多社會學說,其中,在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實踐的學說有①三權分立學說②君主立憲學說③人民主權學說A.① B.② C.①② D.③15.漢初政府對鑄幣大開方便之門,允許民間鑄幣,政策上只規(guī)定鑄幣的面額(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師銅料開采、冶煉、鑄造等都交由鑄幣者自行處理,吳王劉濞和大夫鄧通皆因封地內有銅山,成為巨富。漢初的鑄幣政策A.增加人民財富 B.影響經濟恢復 C.增強地方實力 D.造成通貨膨脹16.如圖為元代的疆域圖,下列對于如圖中所示地點敘述錯誤的有①位于浙江行省,中日《馬關條約》中被辟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1872年陳啟源在此創(chuàng)辦繼昌隆繅絲廠③所在的行政區(qū)包括西藏和新疆、青海部分地區(qū)④所在的行政區(qū)是中書省直轄的“腹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17.下列示意圖中,?處最合適的內容是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B.歐洲共同體C.歐洲聯(lián)盟 D.獨立國家聯(lián)合體18.20世紀初,美國眾議員從最初的65人逐漸增加到的435人。1929年,胡佛總統(tǒng)上任后要求國會制定全國議席分配法,把眾議院議員席位固定為435席,最終國會通過了胡佛提出的法案。由此可知A.美國國會受行政機構控制 B.胡佛抑制了州權主義擴張C.三權分立是美國政治基石 D.胡佛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力19.“產婆術”是蘇格拉底創(chuàng)立的一種尋求普遍知識的方法,他通過交談,在問答中不斷揭示對方自相矛盾之處,引發(fā)人的主動思考,使人逐步尋求正確答案。這體現(xiàn)了他A.用理性去認識和解釋世界 B.從人自身上尋找意義和價值C.破除了人們對神學的迷信 D.追求知識與巧言善辯的能力20.春秋時期,司馬子魚公開抨擊宋襄公用人作為祭品的行為,他說:“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誰饗之!”對此,孔子也說:“始作俑(象征人殉)者,其無后乎?”這反映了A.民本精神的產生 B.唯物思想的發(fā)展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奴隸制度的崩潰21.《左傳》記載,王使詹桓伯辭于晉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毫,吾北土也。我們有什么近處的封地?這表明西周分封A.有利于擴大周王統(tǒng)治區(qū)域 B.抑制了分裂割據局面C.使中國疆域范圍基本確定 D.順應了歷史發(fā)展趨勢22.有學者認為“用現(xiàn)代的說法,可以說列國的軍隊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銅武器與盔甲。可是秦國在軟件上更勝一籌”。這里的“軟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 B.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C.繼承了西周傳統(tǒng) D.首創(chuàng)了郡縣制度23.在美國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眾特別是失業(yè)工人斗爭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議制度似乎無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領導。有些人以羨慕眼光看著莫斯科,有些人看著柏林和羅馬。”人們的“希望”“羨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A.改變資本主義代議制度 B.借鑒蘇聯(lián)管理經濟模式C.建立國民經濟軍事化體制 D.渴望擴大政府職能24.“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对姟吩疲骸豁╭iān,罪過之意)不忘,率由舊章?!裣韧踔ǘ^者,未之有也?!边@主要表明作者A.反對施行仁政 B.主張禮法并用 C.強調人性本善 D.重視繼承傳統(tǒng)25.康有為曾言道:“思開風氣,開知識,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開會不可。”梁啟超也說:“自近世嚴禁結社,而士氣大衰,國之日孱,病源在此,故務欲破此錮習?!睋丝芍?,他們二人都主張A.召開國會商討救國方案 B.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C.引進西學破除理學傳統(tǒng) D.興建學會宣傳救亡圖存26.先秦儒家學派從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終貫穿的一條思想主線是A.從個人道德修養(yǎng)入手建設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B.人不分貧富貴賤,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資格C.人皆有“惻隱之心”“善惡之心”“是非之心”D.無論性善性惡都主張應該禮法兼治,王霸并用27.中國古人常用“膏腴”一詞形容華美高貴的家族門第。少數(shù)民族王朝北魏沿襲魏、晉慣例,特別是在士族化風潮狂飆疾進的洛陽時代(494年至534年),“膏腴”由約定俗成的習語變成閥閱等級制度中固定的一級。這一現(xiàn)象A.穩(wěn)固了當時的統(tǒng)治秩序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C.不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 D.推動了多元文化的整合28.1978年-1992年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情況:1992年比1978年增長比1949年增長國民生產總值24000億元7.18倍—國民收入17400億元5.78倍48.6倍以上數(shù)據變化最能說明我國A.基本上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B.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fā)展C.國民經濟達到了高度繁榮的狀態(tài)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29.1945年,有人對出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中國捷克日本,南京重慶成都”。若要給它加一橫批,下列選項中較為合適的是A.中美合作 B.抗戰(zhàn)勝利C.美蘇爭鋒 D.兄弟鬩墻30.1908年,在香港生長并加入英國國籍的李寶鑒、李寶鏞兄弟因與居住在香山縣的堂兄爭奪田產發(fā)生訴訟,被地方官訊辦。駐廣州英國領事多次要求廣東官府將二人交出,兩廣總督則認為二人自稱新會縣人,無疑是中國人,拒絕交人。當時這種雙重國籍現(xiàn)象在沿海、沿邊地區(qū)明顯增加。晚清的這種雙重國籍現(xiàn)象A.是中國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 B.促進了晚清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C.是中國外交近代化的標志 D.體現(xiàn)了國家意識的普遍提高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現(xiàn)代大學理念在歷史上有三次重大轉變:從英國模式到德國模式,再到美國模式英國模式開啟“博雅教育”的先河,始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兩校均創(chuàng)建于中世紀)。學生在大學要學習經典文科課程而非“有用”課程,因為大學是學習“做人”的地方到了19世紀,德國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大學模式——研究型大學模式。與英國模式不同的是,在研究型大學中,教學和研究是結合在一起的。研究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知識,不是簡單地存儲已有知識。早期的美國大學模式完全是按照英國模式建立的?!S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fā)展,美國大學發(fā)生了重大變化。19世紀后豐期的美國大學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注重科學技術,不再是《耶魯報告》中強調的經典課程了;第二,注重研究,不再只強調教學;第三,來自政府和私人的大量資金涌入大學。——摘編自錢穎一《大學的改革》材料二中國古代書院出現(xiàn)于唐朝,到宋代書院興盛。在范仲淹的理想中,應天府書院就是“天下庠序”的樣板工程,其所反映的教育概念大致有三:一是以經義、文學為主要教學內容,而講求博涉。二是以培養(yǎng)廊廟之器為教學目標,進而心憂天下,退而遒樂古人,是一個理想的人才標準。三是贊賞魁甲英雄,主張教育學生的書院與錄取進士的科舉相互結合?!幾脏嚭椴ā吨袊鴷菏贰罚?)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近代英、德、美三國大學各自的辦學特點及其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比宋代書院與近現(xiàn)代西方大學在育人理念上有何不同。(3)結合材料,談談宋代書院與近現(xiàn)代西方大學對今天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明治維新深刻地改變了日本傳統(tǒng)的封建國家形態(tài),是國家治理機制現(xiàn)代化的起點。它是國內不同集團權力與利益重組和博弈的必然產物,外部滲透和干預進一步弱化了幕府統(tǒng)治的基礎。明治維新從國家治理主體與中央政府財政體系構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構建、國家治理的權力工具選擇等多個方面推進了日本國家治理機制的現(xiàn)代化,也給東亞各國帶來了戰(zhàn)爭和災難。這種國家治理機制為其擴展區(qū)域霸權創(chuàng)造了制度與國家競爭力的條件,使日本成為近現(xiàn)代東亞地區(qū)乃至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演變的關鍵性力量。在產生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有益經驗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消極影響,至今仍然阻礙著日本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治理機制正常化國家。——摘編自保建云《論明治維新對日本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影響及啟示》(1)根據材料并結合明治維新的內容,概括日本國家治理機制現(xiàn)代化的舉措。(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明治維新給我們提供的國家治理的經驗和教訓。33.啟蒙思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洛克主張統(tǒng)治者的權力應來自于被統(tǒng)治者的同意,建立國家的唯一目的,乃是為了保障社會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權利。當政府的所作所為與這一目的相違背的時候,人民就有權利采取行動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將權力收回。洛克支持社會契約論,不過他也強調社會契約論是可以廢除的。他也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在一個人沒有損害另一人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自行其事。洛克還第一個倡導了權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三種,認為立法權高于其它兩權,但立法權仍要受到人民的制約,當人民發(fā)現(xiàn)立法行為與他們的委托相抵觸時,人民仍享有最高的權力來罷免或更換立法機關。——摘編自現(xiàn)行高中教材第七冊第3課相關內容材料二: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并不是自然而然或不可避免的,而是社會改革者與革命者為爭取權利,與統(tǒng)治當局和貴族階層不斷斗爭的結果?!芾?本特利(美)《新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與孟德斯鳩對于洛克的思想是如何繼承與發(fā)展的?(2)以18世紀后期法國歷史發(fā)展為例,說明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是“不斷斗爭的結果”。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北魏均田制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故B正確?!驹斀狻?、C【解析】

立下大功的水兵和槳手是由第四等級的無地貧民和城市游民組成,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在城邦中的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動雅典民主向前發(fā)展,故C項正確;雅典城邦的統(tǒng)治權掌握在包括第四等級公民在內的所有公民手中,而且十將軍的選舉依然有財產限制,財產多的第一、第二等級依然占優(yōu)勢,故A項錯誤;平民在希波戰(zhàn)爭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強公民的政治地位,而不是削弱,故B項錯誤;公元前480年的這次希波戰(zhàn)爭希臘陸軍的重裝步兵相對于海戰(zhàn)中立下大功的水兵和槳手,后者起到決定性作用,所以D項說法與材料不符,排除。3、C【解析】

材料中“它”指的是,抗戰(zhàn)勝利后,中共一直主張建立的民主聯(lián)合政府,主張和平建國,響應民眾呼吁,爭取政治主動,因此毛澤東的言論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平建國的誠意,C項正確;此時正在重慶和談,國民黨一黨專政的面目還未暴露,排除A;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取得勝利,此時任務是改組國民政府,而非改組國民黨,排除B;D與材料無關,排除。4、C【解析】

侵華戰(zhàn)爭勝利后,英國在條約中明確派駐公使入駐北京,這反映了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C正確;A表述絕對,排除;B與題無關,排除;中英兩國在外交上并不平等,排除D。5、B【解析】

古希臘的民主和古羅馬的法制開西方政治文明先河,為人類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在整個人類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代議制直接或間接受到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響,又對世界近現(xiàn)代其他國家民主政治的形成、發(fā)展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故B項正確。悠久歷史不是奉它們?yōu)槲鞣轿拿髦饕?,A錯誤。杰出政治家和龐大帝國也不是導致西方人懷念根源,故C和D項錯誤。6、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代政治雖然暴戾,但因為程朱理學已經成為官方哲學,所以士大夫們不可能謀反,故C正確;清朝君主專制發(fā)展到極致,故A錯誤;明代的士大夫依然有進取之心,故B說法錯誤;嚴刑峻法的威攝力量不是士大夫不謀反的主要原因,故D錯誤。7、D【解析】

根據材料“長安”“洛陽”“匈奴”“代郡”“燕、齊”等字可知,材料圖片體現(xiàn)了西漢初年的郡國并行制度,與之同一時代的是董仲舒的主張“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即君權神授思想,故D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主張,孟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故A選項錯誤;“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是明清時期顧炎武的主張,故B選項錯誤;“天理即是吾心”是宋明時期陸王心學的主張,故C選項錯誤。8、C【解析】

根據材料數(shù)據可知,英國在1894—1914年期間,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不斷減少,而日本在這時期對中國外貿總值不斷增長,說明甲午戰(zhàn)后日本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對比西方列強對近代中國侵略,無法得出英國和日本充當侵略中國急先鋒的結論,A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了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和英國對中國外貿總值百分比,沒有體現(xiàn)英日的國際地位,B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而不是商品輸出,D項錯誤。9、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蘇聯(lián)工業(yè)化實現(xiàn),從而減少了機器的進口,故C項正確;十月革命后,西方國家就對蘇俄進行了技術封鎖,故A項錯誤;1937年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正在緩解,故B項錯誤;機器進口量的大小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無關,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時注意時間信息“1937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蘇聯(lián)完成了工業(yè)化,因此減少了機器進口。10、D【解析】

“洋工匠”“購買機器”“訂購物料及預付各洋行定銀”“譯書”等支出項目,表明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外商依賴嚴重,D正確;軍事工業(yè)的產品不會“投向市場”,排除A;江南制造局是封建政府官辦的軍事工業(yè),管理上沒有“以洋為師”,排除B;材料只有“支出項目”,未涉及“入不敷出”,排除C。11、D【解析】

材料反映了大約一戰(zhàn)期間及一戰(zhàn)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一戰(zhàn)時期出口量大增,而一戰(zhàn)后卻有所下降,該歷程折射出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故D正確;從材料數(shù)據不能反映中國處于出超地位,排除A項;社會主義成為思潮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辛亥革命已經成功,排除C項。12、A【解析】C項與題意不符。B、D兩項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擔負更多的責任,而不是要把權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復自由放任傳統(tǒng)。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導致了政府要減少干預國家經濟,所以A項正確。【考點定位】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二戰(zhàn)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經濟政策的調整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較高。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美國聯(lián)邦政府機構臃腫,財政支出龐大”。材料反映的是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在面對二戰(zhàn)后的經濟危機的打擊下采取的減少政府干擾經濟的做法,但并不是要把權力下放到州政府。13、B【解析】

材料中涉及的“種姓”與印度存在的種姓制度有關,故B正確。14、C【解析】

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后,真正實踐的學說主要有三權分立學說和君主立憲學說,①②正確,C選項符合題意;漏掉①、②,不能全面說明美、德國等近代西方國家的政治建設,AB兩項錯誤;在資產階級國家里,受階級性的局限,“人民主權學說”并沒有被真正實踐,D項錯誤。15、C【解析】

依據材料中“吳王劉濞和大夫鄧通……成為巨富?!毙畔⒖芍?,漢初的鑄幣政策增強了地方實力,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不是材料強調的內容,排除;漢朝貨幣實行銅本位,并未造成通貨膨脹,反而促進了經濟恢復和發(fā)展,B、D選項錯誤。故選C。16、C【解析】

據所學內容可知,①是杭州,在《馬關條約》中被辟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而陳啟沅創(chuàng)辦繼昌隆繅絲廠是在廣東南海;③所在的行政區(qū)不包括新疆地區(qū);④所在的行政區(qū)是中書省直轄的“腹里”。綜上所述,②③錯誤,①④正確。故選C。17、B【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發(fā)展潮流中,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其后逐步發(fā)展壯大,故答案為B項;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于1949年,且是一個軍事政治集團,排除A項;歐洲聯(lián)盟成立于1993年,獨立國家聯(lián)合體成立于1991年,排除C、D項。18、D【解析】

胡佛關于眾議院議員席位分配的方案需要國會制定法案通過,體現(xiàn)的是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的制衡,這是符合美國憲法的規(guī)定的,D正確;美國實行三權分立體制,A錯誤;材料與州權主義擴張無關,B排除;C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D。19、A【解析】

根據材料,蘇格拉底用“產婆術”的辦法,逐步引導人主動思考,解決自身思考的問題之處,從而逐步到尋求正確答案,這是一種運用人的思考和判斷解決問題的理性精神,A項符合題意;材料是主張引導人思考,不是從人自身上尋找意義和價值,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其對神學的破除,C項錯誤;追求知識與巧言善辯的能力不符合材料引導人思考的信息,D項錯誤。故選A。20、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司馬子魚和孔子對盛行于奴隸制時代的人殉制度持明顯的反對態(tài)度。這種把民的地位擺在神之上和反對人祭以保護勞動力的思想,是奴隸制崩潰的反映,因此D選項正確;材料反映了民本精神,但體現(xiàn)不出“產生”,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唯物思想以及宗法制度,B、C選項錯誤。故選D。21、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表明西周分封的諸侯國遍布東西南北,而且很多封地都在邊遠地帶,擴大了周的統(tǒng)治疆域,故A項正確;分封制最終導致分裂割據,排除B項;基本確定中國疆域從秦統(tǒng)一開始,排除C項;材料并未強調分封制是歷史趨勢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A。22、A【解析】

秦朝經過商鞅變法,實行廢井田,開阡陌,統(tǒng)一度量衡等措施,一躍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故A正確。秦國地處西部,地理位置偏僻,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秦國繼承西周傳統(tǒng),C錯誤??たh制起源于春秋時期,不是秦國首創(chuàng),D錯誤。23、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在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中,美國遭受的打擊最為嚴重。面對嚴重的危機,胡佛一度堅持自由放任的傳統(tǒng)經濟政策,等待經濟形勢的好轉,致使危機更加嚴重。人民的不滿情緒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經濟狀況。而當時意大利、德國建立了法西斯集權統(tǒng)治,政府權力集中,以應對經濟危機。故D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未體現(xiàn)人們想改變民主代議制度,故排除。B項,蘇聯(lián)為斯大林模式,美國沒有借鑒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項,國民經濟軍事化體制為法西斯體制,為侵略擴張作準備,并非失業(yè)工人所期盼的,故排除。24、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認為要讓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項符合題意;A項,作者并未反對國君的仁愛之心與仁愛之譽,排除A項;題干未體現(xiàn)禮法并用主張,排除B;材料未涉及對人性的探討,排除C項。故選D。25、D【解析】

康有為從正面論證創(chuàng)辦學會對啟發(fā)民眾、更新風氣的重要性,梁啟超痛陳近代嚴禁結社導致了國家的士氣大衰、國家孱弱的教訓,可以說明兩人都主張通過興建學會宣傳救亡圖存,D項正確;“召開國會”與“開風氣”、振“士氣”不符,A項錯誤;材料中未提及“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的目標,也與“引進西學破除理學傳統(tǒng)”的說法不符,BC兩項錯誤。26、A【解析】

根據所學,先秦的儒家思想始終從個人道德修養(yǎng)入手建設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故A正確。27、C【解析】

由材料“由約定俗成的習語變成閥閱等級制度中固定的一級”等信息可知,在北魏時期,士族化風潮繼續(xù)發(fā)展,社會分化繼續(xù)存在并發(fā)展,這一現(xiàn)象不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故選C項;隨著階層固化,士族與下層民眾的矛盾日益激化,這不利于當時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固,排A項;對社會階層的劃分與民族融合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材料中北魏的這一做法并不是一項文化舉措,不會推動多元文化的整合,排除D項。28、B【解析】

依據表格內容來看,1992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教1978、1949年都有大幅度地增長,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fā)展。故答案為B項。A項只通過數(shù)據不能說明我國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排除;C項表格內容無法體現(xiàn)國民經濟的高度繁榮狀態(tài),排除;D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只是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2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題干中“時間1945年”和“中國捷”“克日本”等信息可得出是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故B項正確;ACD三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zhàn)爭30、A【解析】

晚清,中國出生并加入英國國籍的雙重國籍現(xiàn)象在沿海、沿邊地區(qū)明顯增加。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種雙重國籍現(xiàn)象和列強迫使華工出國有關,即中國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故A正確;雙重國籍不能促進晚清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故B錯誤;總理衙門的設立是中國外交近代化的標志之一,故C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國家意識的普遍提高,故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英國:博雅教育,注重人文課程;強調做人教育。德國:研究與教學相結合;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美國:注重科學技術;研究與教學并重;大學資金來源多樣化。原因:英國:受中世紀貴族教育和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受工業(yè)革命的影響。美國:現(xiàn)代物理學的推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不同:宋代書院:強調儒家經典和理論的教育;以修齊治平為人生理想追求;注重教育與科舉并重;為專制統(tǒng)治服務。西方大學:從注重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轉向重視科學理論與實用技術;注重科研與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3)啟示: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以德為本,加強人文主義教育;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科研與實用技術并重?!窘馕觥?/p>

(1)特點:英國:依據材料一“博雅教育”“學習經典文科課程”“學習‘做人’”歸納出博雅教育以及注重人文課程和強調做人教育。德國:依據材料一“教學和研究是結合在一起的。研究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知識”可以歸納出研究與教學相結合和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美國:依據材料一“注重科學技術,注重研究,不再只強調教學,來自政府和私人的大量資金涌入大學?!钡男畔淖⒅乜茖W技術、研究與教學并重以及大學資金來源多樣化回答。原因:英國的原因依據所學從中世紀貴族教育和文藝復興的影響回答;德國的原因依據材料和所學從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回答。美國:依據材料的時間和所學從現(xiàn)代物理學的推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以及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回答。(2)不同:宋代書院依據材料二“以經義、文學為主要教學內容”可知強調儒家經典和理論的教育;依據材料二“以培養(yǎng)廊廟之器為教學目標,進而心憂天下,退而遒樂古人”可知以修齊治平為人生理想追求;依據材料二“主張教育學生的書院與錄取進士的科舉相互結合”可知注重教育與科舉并重;結合所學可知書院教育是為專制統(tǒng)治服務。西方大學:依據材料一的信息從注重個人人文素養(yǎng)轉向重視科學理論與實用技術、注重科研與創(chuàng)新以及與時俱進等分析不同。(3)啟示:依據中國宋代書院教育和西方大學育人的理念從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加強人文主義教育以及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科研與實用技術并重等回答。32、(1)通過“廢藩置縣”和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大力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建立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和現(xiàn)代法律體系;取消等級身份制和武士階級的特權,宣布四民平等,重構社會階層;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推行殖產興業(yè)政策,改革幣制,改革本國的經濟制度,建立中央政府財政體系;文明開化,推行武士道精神,構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2)經驗:要從政治、經濟、文化多層面對治理體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