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四川省棠湖中學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四川省棠湖中學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四川省棠湖中學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四川省棠湖中學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四川省棠湖中學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四川省棠湖中學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以下最能反映商朝社會各個領域的歷史狀況,為探究商史提供第一手資料的是A.《禮記》 B.《詩經》 C.《封神演義》 D.甲骨卜辭2.下表為蘇聯1965—1975年農業(yè)發(fā)展的部分數據灌溉土地面積(萬公頃)農業(yè)總產值(億元)農民月工資(盧布)196598088353197516601228120蘇聯這一階段農業(yè)的發(fā)展得益于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農民積極性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C.美蘇爭霸中蘇聯占據了優(yōu)勢地位 D.農業(yè)集體化進一步發(fā)展3.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遺址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古城外圍存在著一個由10余條堤壩連接山體構成的龐大水利系統(tǒng),可以推測當時A.形成了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 B.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C.已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D.農業(yè)領域廣泛使用鐵犁牛耕4.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在那里,中國的法律不適用,中國的法院和警察沒有管轄權”。這些“城市國家”是指A.城邦 B.租界 C.勢力范圍 D.使館區(qū)5.彼得·蓋伊在《啟蒙運動》一書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边@說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A.對現實生活持悲觀態(tài)度B.以宗教形式表現人文精神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未對基督教文化進行斗爭6.表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行業(yè)分布表(單位:萬個)年份農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飲、服務業(yè)14821.282.423.384.385.0114886.287.3243.389.3366.6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這一時期我國A.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B.城鄉(xiāng)一體化逐步實現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D.工業(yè)結構趨于合理7.公元前5世紀,雅典公民參與公共生活,是在一種復雜的關系網中進行的。一個人同時隸屬于多個組織,各組織對其成員加以不同的甚或相矛盾的義務。當其無法兼顧各方利益時,不得不權衡先后,在相互沖突的義務間保持平衡。這種權衡與抉擇從側面反映了A.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民主政治出現衰落趨勢C.基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本質 D.公民權利受到一定程度制約8.某同學想了解2500多年前希波戰(zhàn)爭中的馬拉松戰(zhàn)役,他可以查閱A.《荷馬史詩》 B.《歷史》 C.《摩訶婆羅多》 D.《吉爾伽美什》9.19世紀初的英國,報時自鳴鐘(鬧鐘)從富貴人家的裝飾品變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英國市民生活變得富有 B.工廠制的廣泛推行C.制造鐘表的成本更低 D.市民生活觀念的變化10.“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體現了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中某一學派的思想與主張。這一學派是A.主張節(jié)儉的墨家思想 B.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發(fā)展的法家思想 D.“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11.下表為有關軍機處成立時間的記載,據此可知A.上述史料均不是第一手史料,沒有研究價值B.軍需房、軍機房均為軍機處的早期名稱,職能相同C.軍機處的保密性很強,無法通過文獻史料梳理考證其成立時間D.理順軍需房、軍機房與軍機處的關系,利于考訂軍機處成立時間12.西周初年,邊陲之地的諸侯國地廣人稀。經過春秋時期的開發(fā),這些封國內的荒地被開墾,大型農田水利工程開始興建,楚國修建芍陂渠,吳王修建伍堰河。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A.鐵制生產工具的使用 B.南方水旱災害較為嚴重C.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D.吳楚經濟實力較為強大13.現行德國選舉法規(guī)定了"百分之五門檻"規(guī)則,即政黨必須在全國得票率超過5%。或贏得3個以上的選區(qū)席次,才可進入聯邦議會。這一規(guī)則意在A.保證執(zhí)政黨成為議會多數黨 B.對公民自由結社權作出限制C.保證議會擁有獨立的立法權 D.提高立法效率避免政治破碎14.20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周恩來于1953年進一步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此后不久,毛澤東又明確提出應把五項原則擴展到所有國家關系中去,“中國愿意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據此可知A.美國對中國的外交封鎖逐步被打破B.新中國放棄了“一邊倒”方針C.新中國外交擺脫了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D.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5.人們經常用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占世界總量的比重來論證本國的國際地位及發(fā)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國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淪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國的GDP雖是世界的6%,卻贏得了真正的獨立并逐步走向大國這些史實來反對GDP決定論。據此,下列該現象分析最為合理的是()A.GDP的確能反映經濟發(fā)展狀況,可以證實國家的地位和發(fā)展方向B.決定GDP變化的經濟性質才是真正決定國家的地位和發(fā)展方向C.GDP的國際地位變化趨勢經常與該國國際地位變化趨勢成反方向D.GDP只能反映當時經濟狀況,故不能反映國家的地位和發(fā)展方向16.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后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前不久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等,說明陳橋兵變是有預謀的政變。這表明A.歷史的真相無法搞清楚B.歷史記述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C.歷史的真相是無法掩蓋的D.宋朝的官方史書沒有真實內容17.新中國"一五"期間從大專畢業(yè)生到中專、技校畢業(yè)生,再到干部、復員退伍軍人和工人都實行統(tǒng)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統(tǒng)包統(tǒng)配和能進不能出的"鐵飯碗"的勞動體制。這樣的做法旨在A.適應經濟建設需要 B.調動生產者積極性C.有效緩解就業(yè)壓力 D.實現資源合理配置18.據統(tǒng)計,1953年地質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年分別增加10倍至23倍,鉆探增加10倍,坑探增加20倍,槽探增加23倍,普查面積增加10倍,以后幾年又逐年增多。這一舉措A.促成中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B.反映地質工作是中國工業(yè)化建設核心C.旨在建立獨立完整工業(yè)體系 D.表明新中國經濟建設中存在急躁冒進19.20世紀60年代的某國際組織在其宣言中說:“我們一開始就堅持反對集團政策和外國統(tǒng)治,反對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經濟霸權,而主張每一個國家擁有自由、獨立和自主發(fā)展的權利。我們從來不同意充當任何人的橡皮圖章或后備軍?!睋牧峡芍?,此國際組織是A.北大兩洋公約組織 B.亞太經合組織C.歐洲共同體 D.不結盟運動20.2012年8月4日,中俄否決了有關制裁敘利亞的決議草案。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捍衛(wèi)《聯合國宣言》,維護敘利亞的領土和主權及中東地區(qū)的和平。這表明中國在新時期①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

②積極維護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世界和平

③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維和行動

④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1.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其幾千萬人”,南方地區(qū)小麥價格暴漲,“農獲其利,倍于種稻”,小麥在南方大規(guī)模種植,南稻北麥的糧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促成這一格局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A.曲轅犁開始從北方引入 B.南遷北民對面食需求的推動C.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D.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22.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國部分機器產量數據變化表,這一數據變化與下列羅斯福新政內容相關的是1930年1940年拖拉機92萬臺156.67萬臺谷物聯合收割機6.1萬臺19萬臺玉米摘收機5萬臺11萬臺A.整頓財政金融體系B.致力于國家工業(yè)復興C.調整農業(yè)政策D.推行“以工代賑”23.1976年10月6日晚12點,于光遠將確認可靠的“小道消息”傳給國務院政研室的同事李昌夫婦,大家都興奮得許久沒睡?!靶〉老ⅰ钡膬热葑钣锌赡苁茿.唐山大地震B(yǎng).四人幫被“粉碎”C.改革開放政策出臺D.鄧小平復出24.法國1875年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作為國家元首,擁有與兩院一樣的法律創(chuàng)制權,還執(zhí)掌國防、外交事務,擁有任命文武官員權力。但合約及商約須經兩院通過后才可定案;未經兩院同意,總統(tǒng)不得宣戰(zhàn)。除第一年外,總統(tǒng)再也沒有行使解散議會的權力??梢?,當時法國實際上A.建立了三權分立政治架構B.發(fā)展了美國總統(tǒng)制民主共和制C.已確立議會制民主共和制D.解決了各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25.正是因洞穿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guī)律,基于對生命狀態(tài)的理性認識,北宋詩人宋庠面對落花顯得十分坦然:“先落后開應定分,一般遲日一般風。”這種情懷,完全洗卻了以往“落花”詩中所寓的傷感情緒而自出新意。這一材料可以用來說明A.儒者實現了積極參與政治的理想B.儒者通過詩詞以期提高政治素養(yǎng)C.理學整合了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念D.理學研究方式影響著詩詞的創(chuàng)作26.西漢前期,社會活躍著許多大鹽鐵商,他們資金雄厚,生產規(guī)模龐大,有的冶鐵商同時役使上千人的勞動力。西漢中期以后,這些商人轉而把資金投入農業(yè),擴大地產。這一變化A.體現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 B.反映了政府寬松的商業(yè)政策C.強化了自耕農的存在基礎 D.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27.自明朝隆慶年間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間,流入中國的美洲白銀可能高達六七萬比索以上,約合四千多萬庫平兩,極大地改變了明初以來白銀短缺的狀況。由此可見,當時中國A.成為新航路開辟的最大受益者 B.手工業(yè)品在海外深受歡迎C.已由農業(yè)經濟向貨幣經濟轉變 D.白銀貨幣化體系已經建立28.抗戰(zhàn)期間,日本在青島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日語課,逼令學生在生活、學習中使用日語且組織名目繁多的日語雄辯會、日語作文比賽等活動。與此同時,他們極力壓縮漢語和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課時,其他中小學課程也經常被日語課擠占。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中日隔閡,實現共存共榮 B.推廣教育經驗C.實行文化殖民,泯滅中華民族意識 D.推行社會教育29.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寫道:“……人為的價格飛漲,五花八門的捐稅,人們迫于各種壓力通過購買國債來表現自己的忠誠,人們用于個人消費的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難以置信?!辈牧峡梢杂脕碛∽CA.美國經濟大蕭條時的景象 B.蘇聯模式形成中的某些特征C.英國福利國家?guī)淼谋锥?D.德國統(tǒng)一后的社會經濟狀況3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促使德國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動因素一一勞動力過剩問題,已經演變?yōu)閯趧恿Χ倘?。到一?zhàn)前,外國勞工已達120萬之多,他們遍布德國工農業(yè)生產的各個部門,德國因此而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勞動力輸入國。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國A.工業(yè)化推進的速度較快B.海外移民導致勞動力不足C.戰(zhàn)爭使得人口大量減少D.民主政治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04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在英、俄兩國人極力爭奪該線工程師位置的情況下,詹天佑最終受命出任總工程師,并組織起一批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經勘測,該線沿途“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但其線經濟價值甚大。一些西方人譏諷說:“中國人能夠修筑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出世”!他們等待著中國人在經費和技術上陷入僵局時向他們求教:詹天佑頂著壓力,與筑路員工一起,戰(zhàn)勝天險,又快又省地建成了這條世人屬目的鐵路。而且為以后的筑路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中國工程技術人才:1909年7月4日,京張鐵路全線鋪通,全部工程比原計劃提前兩年,質量優(yōu)異,節(jié)余白銀28萬余兩。1909年,詹天佑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為正式會員,他是加入此會的第一位中國工程師,成為國際知名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摘編自岳麓版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據材料,概括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面臨的困難。(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京張鐵路建成的重大意義。留給了我們哪些精神遺產?32.華盛頓和拿破侖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拿破侖是一位軍事天才。在10年時間里。他的大軍幾乎踏遍歐洲大陸……拿破侖大軍所到之處,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但是,拿破侖壓榨被征服地區(qū),掠奪當地的財物。(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拿破侖的對外征戰(zhàn)?材料二:長時期以來,軍政和絕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戰(zhàn)爭和埃及戰(zhàn)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zhí)政當作偶像來崇拜,都齊聲祝愿他能有一個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國的偉大相符的稱號?!f是皇帝篡奪了金鑾寶座,那么我們可以說,他身邊的同謀比善于導演喜悲劇的所有暴君都多,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法)康斯坦《回憶拿破侖》(2)依據材料二,概括促成拿破侖稱帝的因素。材料三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并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頂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惿度A盛頓—美國的開國元勛》(3)材料三表明華盛頓拒絕稱王,其個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認為,華盛頓實際上具備稱王的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3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代歷史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明太祖與明成祖的創(chuàng)制時期,即明人所稱“二祖之制”時期;二是明仁宗至明武宗的守成和腐敗時期;三是嘉靖至萬歷初年的變革自救時期;四是張居正死后至崇禎自殺的失控衰敗時期。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嘉靖革新”這一概念,并認為這是明代在第三階段的核心變革時期。作為藩王入即皇位的世宗,要確立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和樹立自己的新形象,就必須進行變革,清除積弊。作為張璁、桂萼等新進之臣,也只有像議大禮那樣協助世宗,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有效地打擊舊勢力,確保政局的穩(wěn)定。嘉靖革新的內容主要有:整肅科舉;倡行三途并用,以激勵士氣;整頓學政;打破重內輕外的觀念;整飭言路;清除翰林院積弊;裁革冗濫;限革莊田;推行一條鞭法;正視哈密問題,以解除邊疆危機。張居正是一位相對務實的明代閣臣,效法祖制是其政治行為的顯著特征。但他所效法的不僅僅是明太祖和明成祖,而是遠法“二祖”,近效世宗,而全力效法嘉靖前期堪稱張居正法祖的核心內容。他將嘉靖前期世宗與張璁等人的革新措施奉為“皇祖之制”而加以效法,形成了其革新思想的鮮明特色?!幾蕴镤都尉父镄碌臍v史定位》(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代嘉靖革新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代嘉靖革新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甲骨卜辭是指中國商周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記錄占卜的文字,是研究商朝的第一手史料,故D正確;《禮記》、《詩經》和《封神演義》均屬于文學作品,史料價值需要嚴格考證,排除B、C和D。故選D。2、A【解析】

據材料“蘇聯1965—1975年農業(yè)發(fā)展的部分數據”可知,其灌溉土地面積、農業(yè)總產值和農民工資都大幅增加,這是因為此時的農業(yè)改革,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A正確,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以信息化為特征,農業(yè)不是其實施的主要領域,B說法錯誤;美蘇爭霸中蘇聯占據優(yōu)勢的是重工業(yè),尤其是軍事工業(yè),而不是農業(yè),C錯誤;農業(yè)集體化是斯大林在位時期的20世紀30年代,D與材料無關。3、C【解析】

根據材料“古城外圍存在著一個由10余條堤壩連接山體構成的龐大水利系統(tǒng)”說明在當時生產工具相當簡陋的時代,能根據山勢和生產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條堤壩,表明當時的人們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故答案為C;材料沒有提到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A錯誤;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時間最晚距今4300年,還應該是原始社會,B錯誤;鐵犁牛耕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距今約300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D錯誤。4、B【解析】

鴉片戰(zhàn)爭之后西方列強在開辟通商口岸城市內劃定一塊區(qū)域作為“租界”,禁止中國人入內,成為城市中“國中之國”,B正確;A是古代希臘國家形態(tài);C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的形態(tài);D是《辛丑條約》之后在北京劃分區(qū)域。5、B【解析】

根據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現人文主義,B項正確。文藝復興思想家主張追求現世的美好生活,反對神性,故對現世生活持悲觀態(tài)度的說法錯誤,A項錯誤??隙ㄗ匀坏娜诵院陀俏乃噺团d運動的主張,但與材料“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的說法不符合,C項錯誤。用人性對抗神性,追求現世的美好生活,以宗教形式表現人文精神等,就是對基督教文化進行斗爭的體現,D項錯誤。6、A【解析】表格數據反映了1482年到1488年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中,工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非農產業(yè)迅速增加,這一變化說明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故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不出城鄉(xiāng)一體化的信息,B不正確;144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C與史實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不能得出整個國家工業(yè)結構是否合理,D不正確。點睛:本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主題,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的理解。解答圖表類選擇題一般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以圖表形式呈現,較直觀地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歷史的本質。解答該類試題要先分析圖表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信息,然后聯系所學知識,解答問題。7、C【解析】

根據材料“當其無法兼顧各方利益時,不得不權衡先后,在相互沖突的義務間保持平衡”結合所學可知雅典公民的自由程度史無前例;自由的本質是對各種要求的權衡抉擇,這種自由本質是在遵從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故選C;ABD在材料沒有體現,排除。8、B【解析】

希波戰(zhàn)爭中的馬拉松戰(zhàn)役發(fā)生在公元前490年,《歷史》一書描寫的是希臘波斯戰(zhàn)爭,符合題意,故選B;《荷馬史詩》記載的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希臘的史實,排除A;《摩訶婆羅多》是印度史詩,不符合題意,排除C;《吉爾伽美什》是兩河流域的史實,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2500多年前希波戰(zhàn)爭中的馬拉松戰(zhàn)役”,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9、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工業(yè)革命影響的理解。由“19世紀初的英國,報時自鳴鐘(鬧鐘)從富貴人家的裝飾品變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钡弥@是由于工業(yè)革命工廠制的廣泛推行,要求按時上班下班。所以鐘表流行。所以選B。10、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思民所憂,行民所思體現的是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儒家“民本”思想,B項正確;提倡節(jié)儉、以改革促發(fā)展和無為而治等思想,均與關心民生、力求緩和社會矛盾的民本思想不符,ACD三項錯誤。11、D【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軍機處成立的時間和職能變化的理解和認識。表格中列舉了四個與軍機處成立時間相關的記載,結合所學我們發(fā)現:軍機處的名稱前后有所變化,其職能范圍也與所變化,這一點必須要清楚,故D項說法正確;雖然表中的記載來源不是一手史料,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軍需房和軍機房的職能顯然不同,故B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的說法太過絕對,排除。12、A【解析】

春秋時期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的確立主要和生產力發(fā)展有關,即鐵制生產工具的使用,A正確;自然災害是影響因素之一,不屬于主要原因,B排除;春秋時期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排除;材料中的吳楚兩個僅是修建水利工程的代表,不能就此推出兩國的經濟實力強大,D排除。故選A。13、D【解析】

“黨必須在全國得票率超過5%。或贏得3個以上的選區(qū)席次,才可進入聯邦議會”是為了避免出現過多影響力不大的小政黨充斥聯邦議會的局面,從而避免政治破碎以提高立法效率,故選D;A、C項與題意主旨不符,無法體現,排除;該規(guī)則是對政黨做出限制,并非針對公民,排除B。故選D。14、D【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發(fā)展的過程,這恰恰體現了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故答案為D項。A項,材料沒有涉及關于美國對中國的外交封鎖逐步被打破的信息,排除;BC項,材料不能表明新中國放棄了“一邊倒”方針、外交擺脫了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排除。1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認識與理解,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選項:A項表述與題干意思相反,排除;C項“成反方向”的說法明顯錯誤,排除;GDP能反映當時經濟狀況,能反映國家的地位和發(fā)展方向,D項錯誤;B項“決定GDP變化的經濟性質才是真正決定國家的地位和發(fā)展方向”表述準確,符合材料主旨和題意,正確。故選B??键c: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國內生產總值(GDP)·概況及認識16、B【解析】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而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陳橋兵變是有預謀的政變,說明歷史記述由于受立場和時代的局限性,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故B正確;A犯了不可知論的錯誤,排除;材料信息無法得出陳橋兵變的真相,不能說明歷史的真相是無法掩蓋的,排除C;D表述太絕對,不符合史實,錯誤。17、A【解析】

對勞動力人才實行統(tǒng)一分配和能進不能出的“鐵飯碗”勞動體制是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資源,減少人力資源的流動,從而促進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適應當時經濟建設的需要,故選A;調動生產者積極性不是最終目的,排除B;這種做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不是為了緩解就業(yè)壓力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選A。18、C【解析】

材料表明1953年地質、鉆探等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結合當時的國家狀況可知,地質等工作的工作量提高是為了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更是為了適應建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C正確;社會主義改造包括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工商業(yè)的改造,不涉及地質、鉆探等工作,A錯誤;“地質工作是中國工業(yè)化建設核心”的說法不符合史實,B錯誤;工作量的大幅度提高是工人為了工業(yè)化建設作出的努力,不是急躁冒進的行為,D錯誤。故選C。19、D【解析】

從材料中的“我們一開始就堅持反對集團政策和外國統(tǒng)治,反對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經濟霸權”等信息可以看出,此國際組織是不結盟運動,故答案為D項;北大兩洋公約組織是一個軍事政治集團,排除A項;亞太經合組織和歐洲共同體是區(qū)域性經濟組織,沒有提出反對集團政策和反對政治經濟霸權的口號,排除B、C項。20、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維和行動需要參與國派出一定數量的軍隊在聯合國統(tǒng)一部署下進行,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沒有派出維和部隊,所以③不符合題意。從材料“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捍衛(wèi)《聯合國宣言》”可知,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積極維護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世界和平符合題意,即①②符合題意。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外交是以獨立自主為基本的外交政策的,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項。ABD項,此三項都包含不符合題意的③,排除?!军c睛】解答組合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有準確鞏固的基礎知識,同時由于該題型的邏輯性較強,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學理論水平。解答此類題的方法主要是篩選法,而篩選法又分為肯定篩選法和否定篩選法??隙êY選法是先根據試題要求分析各個選項,確定一個正確的選項,這樣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選項的組合,然后一一篩選,最后得出正確答案。否定篩選法又稱排除法,即確定一個或兩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排除包含這些選項的組合,得出正確答案。21、B【解析】

“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其幾千萬人”“南方地區(qū)小麥價格暴漲”反映出了北民南遷,導致小麥價格上漲,因為北方人主要是吃面食,所以帶動南方的小麥種植,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曲轅犁,排除A項;南宋初年,經濟重心并沒有完成南移,排除C項;“趨于一致”的表述錯誤,排除D項。22、B【解析】從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到1940年間,拖拉機、谷物聯合收割機、玉米摘收機等工業(yè)品不斷增加,說明美國的工業(yè)在不斷恢復和發(fā)展,這與羅斯福新政致力于國家工業(yè)復興密切相關。故選B項。【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影響23、B【解析】

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時間,“小道消息”的內容最有可能是四人幫被粉碎,B正確;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A錯誤;C是1978年;D是1977年。24、C【解析】

材料“總統(tǒng)作為國家元首,有與兩院一樣的法律創(chuàng)制權”,而且總統(tǒng)的許多權力都受到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制約,說明法國實際上沒有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故排除A項;法國構建的并不是美國式的三權分立政體,所以并不是發(fā)展了美國總統(tǒng)制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項;根據“合約及商約須經兩院通過后才可定案;未經兩院同意,總統(tǒng)不得宣戰(zhàn)”可知在法國政體中議會地位較高,說明法國確立了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故選C項;題意論述了法國政體的特點,沒有體現法國各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故排除D項。25、D【解析】

由“正是因洞穿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guī)律,基于對生命狀態(tài)的理性認識”可知,宋庠的詩作,表現出典型的“即物觀理”式的人生思考,這與理學家“格物致知”探尋天理的方式一致,將理學的思維方式引入其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故選D;材料強調的是詩詞體現出的鮮明的理學傾向,材料均未體現“實現了積極參與政治的理想”“整合了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念”“以期提高政治素養(yǎng)”,排除ABC?!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正是因洞穿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guī)律,基于對生命狀態(tài)的理性認識”,聯系理學的影響分析解答。26、A【解析】

西漢中期之后,漢武帝嚴格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推動很多商人轉而從事農業(yè),變?yōu)榈刂?,故國家的經濟政策導致了這一現象,A正確;B項與材料所反映信息恰好相反,排除;商人購買土地會加劇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農的存在,排除C;商人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無法看出,排除D。27、B【解析】

西方用白銀購買中國手工業(yè)品,因此大量白銀流入中國,B正確;西歐是新航路開辟最大受益者,排除A;C不符合史實,明清時期中國依然是農業(yè)國,排除;D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28、C【解析】

抗戰(zhàn)期間,日本在青島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日語課,逼令學生在生活、學習中使用日語,極力壓縮漢語和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課時。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推行奴化教育,實行文化殖民,泯滅中華民族意識,故C正確;消除中日隔閡不是其目的,故A錯誤;材料和推廣教育經驗、推行社會教育無關,故BD錯誤。29、B【解析】

據材料“……人為的價格飛漲,五花八門的捐稅,人們迫于各種壓力通過購買國債來表現自己的忠誠,人們用于個人消費的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難以置信?!辈⒔Y合所學可知,蘇聯模式形成過程中,人們迫于各種壓力通過購買國債來表現自己的忠誠,為了給重工業(yè)發(fā)展積累資金,“……人為的價格飛漲,五花八門的捐稅”,但人們生活水平低得令人難以置信,B正確;據所學可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美國工業(yè)品積壓如山賣不出去,不是因為“……人為的價格飛漲,五花八門的捐稅”,而是因為購買力不足,A錯誤;據材料沒有涉及福利政策,C與材料無關;據所學可知,統(tǒng)一后的德國為資本主義掃清了障礙,經濟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D與材料不符。30、A【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一戰(zhàn)前德國外來勞工增多實質上反映了第二次工業(yè)革期間,德國工業(yè)化進程的推進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項符合題意。B項,德國大量人口移民海外在于人口過剩,故B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此時一戰(zhàn)尚未爆發(fā),排除。D項,題干現象與德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無關,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困難:帝國主義的阻撓;路段艱險,地形復雜,施工困難;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2)意義:實現了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維護了國家主權;培養(yǎng)了大量工程技術人才;提高了民族自信。精神遺產:自力更生精神;愛國主義精神;不畏艱難的進取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解析】

(1)依據材料“英、俄兩國人極力爭奪該線工程師位置”來看,帝國主義對其進行阻撓;依據材料“該線沿途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來看,此路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