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治療技術_第1頁
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治療技術_第2頁
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治療技術_第3頁
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治療技術_第4頁
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治療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治療技術第一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2第二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前評估及準備 4第三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體位與切口選擇 8第四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膿腔引流技巧 9第五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玻璃體切除原則 12第六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視網膜復位方法 15第七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并發(fā)癥及處理 18第八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術后護理及隨訪 20

第一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關鍵詞關鍵要點視網膜下膿腫手術適應證

1.急性視網膜下膿腫:起病急劇,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下膿腫形成,呈灰白色或黃色,位于視網膜與脈絡膜之間。

2.慢性視網膜下膿腫:起病緩慢,視力逐漸下降,最終失明。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下膿腫形成,呈白色或灰白色,位于視網膜與脈絡膜之間,常伴有玻璃體混濁。

3.繼發(fā)性視網膜下膿腫:由其他眼部疾病并發(fā)而來,如葡萄膜炎、視網膜脈絡膜炎、視網膜脫離等。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禁忌證

1.全身感染:全身感染期,應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術。

2.嚴重心肺疾?。盒姆喂δ懿蝗荒苣褪苁中g者。

3.眼部嚴重感染:眼部嚴重感染,如角膜潰瘍、虹膜睫狀體炎等,需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手術。

4.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脫離嚴重,且無法復位者。視網膜下膿腫手術適應證

*膿腫位于視網膜下,并伴有視網膜脫離。

*膿腫位于黃斑區(qū)或視網膜中央動、靜脈附近,并伴有視力下降。

*膿腫累及視神經乳頭,并伴有視力下降。

*膿腫累及脈絡膜,并伴有脈絡膜炎。

*膿腫累及玻璃體,并伴有視力下降。

*膿腫累及前房,并伴有虹膜炎或角膜炎。

*全身感染,膿毒血癥。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禁忌證

*膿腫位于視網膜前,且無視網膜脫離。

*膿腫位于視網膜邊緣,且無視力下降。

*膿腫位于玻璃體,但未累及視網膜或虹膜。

*膿腫位于前房,但未累及虹膜或角膜。

*全身感染,但無膿毒血癥。

*患者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疾病,不能耐受手術。

*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

*患者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手術。

視網膜下膿腫的診斷

*病史:患者常有外傷史、眼內手術史或全身感染史。

*體格檢查:眼部檢查可見視力下降、角膜混濁、虹膜炎、視網膜脫離、視網膜下膿腫、視神經乳頭水腫等。

*輔助檢查:B超檢查可見視網膜下膿腫、視網膜脫離、脈絡膜炎等。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可見膿腫周圍的血管擴張、滲漏。

視網膜下膿腫的治療

*抗生素治療:全身應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頭孢菌素、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等。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視網膜下膿腫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方式包括:

*玻璃體切除術:玻璃體切除術是治療視網膜下膿腫的最常用手術方法。手術中,醫(yī)生將玻璃體切除,并清除膿腫。

*視網膜下膿腫切除術:視網膜下膿腫切除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適用于膿腫較小的情況。手術中,醫(yī)生在眼球表面開一個小切口,將膿腫切除。

*視網膜脫離復位術:視網膜脫離復位術適用于伴有視網膜脫離的視網膜下膿腫。手術中,醫(yī)生將視網膜復位,并用激光或冷凍治療鞏固復位效果。第二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前評估及準備關鍵詞關鍵要點視網膜下膿腫病史及體格檢查

1.詳細詢問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包括視力下降、疼痛、發(fā)紅、畏光、視物變形等。

2.仔細檢查患者的眼部,包括視力、視野、眼壓、瞳孔、前房、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等。

3.必要時進行眼部B超、OCT、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檢查,以明確視網膜下膿腫的范圍、程度和位置。

視網膜下膿腫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檢查,包括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血沉、C反應蛋白等。

2.血培養(yǎng),以確定感染的病原體。

3.眼部分泌物培養(yǎng),以確定感染的病原體。

視網膜下膿腫影像學檢查

1.眼部B超檢查,可以顯示視網膜下膿腫的范圍、程度和位置。

2.OCT檢查,可以顯示視網膜下膿腫的詳細結構和形態(tài)。

3.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可以顯示視網膜下膿腫對視網膜血管的影響。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前用藥

1.抗生素:術前給予廣譜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激素:術前給予激素,以減輕炎癥反應。

3.止痛藥:術前給予止痛藥,以緩解疼痛。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前注意事項

1.術前禁食8小時,禁飲6小時。

2.術前剃除手術部位的毛發(fā)。

3.術前做好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恐懼。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后護理

1.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并發(fā)癥。

2.術后給予抗生素、激素和止痛藥等藥物治療。

3.術后定期復查,以監(jiān)測視網膜下膿腫的恢復情況。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前評估及準備

1.視力檢查:

-評估視力下降的程度和范圍。

-使用斯內倫視力表或其他視力檢查工具測量視力。

-記錄視力變化的病程,包括急性或慢性視力喪失。

-評估患者是否有畏光、視物變形、閃光感或視野缺損等癥狀。

2.眼部檢查:

-檢查眼瞼、結膜和角膜是否有感染或炎癥跡象。

-檢查瞳孔是否對光反射正常,是否有異常擴散或縮小。

-檢查眼球運動是否受限,是否有復視或眼痛等癥狀。

-使用裂隙燈檢查視網膜,觀察視網膜是否有脫離、出血、滲出或膿腫形成。

-使用眼底鏡檢查視網膜,評估視網膜下膿腫的范圍、位置和嚴重程度。

3.眼壓檢查:

-測量眼壓,以排除青光眼或其他眼壓升高的情況。

-使用Goldmann眼壓計或其他眼壓測量設備測量眼壓。

-評估眼壓是否在正常范圍內,是否有異常升高或降低。

4.B超檢查:

-使用B超檢查評估視網膜脫離的程度和范圍。

-確定視網膜下膿腫的位置、大小和形狀。

-評估視網膜下膿腫與視網膜的關系,是否存在視網膜脫離或牽拉。

5.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使用OCT檢查視網膜的結構和厚度,評估視網膜下膿腫對視網膜組織的影響。

-確定視網膜下膿腫的深度和范圍,評估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和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的受損程度。

6.實驗室檢查:

-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和生化檢查,評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況。

-進行血培養(yǎng)和淚液培養(yǎng),以確定膿腫的病原體,指導抗生素的選擇。

-進行HIV、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篩查,以排除潛在的感染源。

7.手術準備:

-術前對患者進行充分的解釋和溝通,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術前禁食8小時,禁水2小時。

-術前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并根據培養(yǎng)結果調整抗生素的種類和劑量。

-術前準備手術器械、麻醉設備和術中監(jiān)測設備。

-準備消毒溶液、縫合線和其他手術耗材。

-準備好術后護理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療、眼藥水使用和復查計劃。第三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體位與切口選擇關鍵詞關鍵要點【視網膜下膿腫切口位置的選擇】:

1.膿腫較大者,可于膿腫周圍4個象限行放射狀切口或2個平行切口,在每個切口上行穿刺或注射。

2.膿腫較小者,切口長約4mm,視網膜穿刺口距切口角膜緣約2mm,以使穿刺針進入膿腫中心。

3.穿刺刀片選擇15號或18號,針頭尖端鋒利。

【鞏膜穿刺的部位】: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體位與切口選擇

#一、手術體位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的體位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仰臥位:適用于玻璃體切除術和玻璃體內注藥術?;颊咂脚P于手術臺上,頭部略微后仰,以使眼球暴露。

2.側臥位:適用于鞏膜切開術和鞏膜后引流術?;颊邆扰P于手術臺上,患眼向上,以使手術部位暴露。

3.俯臥位:適用于視網膜脫離復位術?;颊吒┡P位,頭部略微前傾,以使手術部位暴露。

#二、切口選擇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的切口選擇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玻璃體切除術:玻璃體切除術的切口通常位于角膜緣附近,大小約為3毫米。

2.玻璃體內注藥術:玻璃體內注藥術的切口通常位于角膜緣附近,大小約為1毫米。

3.鞏膜切開術:鞏膜切開術的切口通常位于鞏膜赤道部,大小約為5毫米。

4.鞏膜后引流術:鞏膜后引流術的切口通常位于鞏膜赤道部,大小約為3毫米。

5.視網膜脫離復位術:視網膜脫離復位術的切口通常位于眼球赤道部,大小約為5毫米。

#三、切口的選擇原則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切口的選擇原則如下:

1.切口應位于膿腫的最近處,以方便膿腫的引流。

2.切口應足夠大,以確保膿腫的充分引流。

3.切口應位于眼球的非重要部位,以避免對眼球組織造成損傷。

4.切口應便于手術操作,以減少手術時間和手術并發(fā)癥。第四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膿腔引流技巧關鍵詞關鍵要點【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膿腔引流技巧】:

1.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患者的評估、手術器械的準備、手術室的消毒等。

2.手術中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以防止感染。

3.手術切口的選擇要根據膿腫的位置和大小來確定,切口應盡量小,以減少對視網膜的損傷。

【膿腔引流方法】:

視網膜下膿腔引流技巧

在視網膜下膿腫手術中,膿腔引流是關鍵步驟之一。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膿腔引流技巧:

#1.穿刺引流法

穿刺引流法是通過穿刺針或注射器針頭,直接刺入膿腔,抽出膿液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簡單易行,但容易損傷視網膜,導致視網膜出血、視網膜脫離等并發(fā)癥。

#2.切開引流法

切開引流法是通過在膿腔上做一個切口,直接排出膿液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創(chuàng)傷較大,但更徹底,可以排出較多的膿液,降低復發(fā)率。

#3.玻璃體切除術

玻璃體切除術是一種通過切除玻璃體,達到引流膿液的目的。該方法創(chuàng)傷較大,但可以徹底清除膿液,降低復發(fā)率。

#4.聯(lián)合引流法

聯(lián)合引流法是指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引流方法,以提高引流效率,降低復發(fā)率。例如,可以先使用穿刺引流法抽出部分膿液,然后再使用切開引流法或玻璃體切除術徹底清除膿液。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

#(1)穿刺引流法

*用消毒過的25G針頭刺入膿腫中心。

*抽出膿液,并用生理鹽水沖洗膿腔。

*拔出針頭,并用抗生素溶液沖洗切口。

#(2)切開引流法

*在膿腫上做一個切口,并將膿液排出。

*用生理鹽水沖洗膿腔,并用抗生素溶液沖洗切口。

*縫合切口。

#(3)玻璃體切除術

*在玻璃體腔中注入玻璃體切割液,并用玻璃體切割機將玻璃體切除。

*用生理鹽水沖洗玻璃體腔,并用抗生素溶液沖洗切口。

*縫合切口。

#(4)聯(lián)合引流法

*先使用穿刺引流法抽出部分膿液。

*再使用切開引流法或玻璃體切除術徹底清除膿液。

#5.膿腔引流注意事項

*膿腔引流前應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了解膿腫的位置、大小、范圍等。

*膿腔引流時應注意保護視網膜,避免損傷視網膜。

*膿腔引流后應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膿腔引流后應定期復查,以監(jiān)測復發(fā)情況。第五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玻璃體切除原則關鍵詞關鍵要點手術適應癥

1.膿腫范圍較小,<1個象限,注射抗生素后病情好轉不明顯者,應積極行玻璃體切除術。

2.膿腫范圍較廣,>1個象限,視力明顯下降,病程超過1周,注射抗生素后膿腫仍然存在或病情進行性加重者,應積極行玻璃體切除術。

3.玻璃體渾濁嚴重,視網膜炎癥重,注射抗生素后視力明顯下降,需玻璃體切除術以清除渾濁病灶及減輕炎癥反應。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選擇

1.根據膿腫培養(yǎng)結果,調整抗菌方案。在手術前1-2天給予廣譜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氨基糖苷類或頭孢唑林等。

2.手術過程中,可以通過玻璃體腔內注射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或妥布霉素等。

3.術后應繼續(xù)抗生素治療,時間至少2周,或根據膿腫培養(yǎng)結果及患者的臨床癥狀調整治療方案。

玻璃體切除術步驟

1.散瞳后,于角膜緣處作3個切口,其中2個切口用于插入玻璃體切割器和灌注液管,另一個切口用于插入玻璃體吸出器。

2.使用玻璃體切割器將玻璃體切碎,并用玻璃體吸出器吸出。

3.在切除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損傷視網膜。

4.切除玻璃體后,應沖洗玻璃體腔,并注射抗生素。

5.最后,關閉切口,并給予抗生素治療。

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處理

1.預防術后感染:

-術前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術后繼續(xù)使用抗生素,并監(jiān)測患者的感染情況。

2.預防視網膜脫落:

-術中盡量避免損傷視網膜。

-術后使用眼貼或眼罩,以避免視網膜脫落。

3.預防青光眼:

-術中避免損傷睫狀體。

-術后使用抗青光眼藥物,以預防青光眼發(fā)作。

術后護理

1.術后應臥床休息,并保持頭高位。

2.術后應使用眼藥水或眼膏,以預防感染和促進傷口愈合。

3.術后應定期復查,以監(jiān)測患者的視力恢復情況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4.術后應避免劇烈活動,以防止視網膜脫落。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玻璃體切除原則

#原則一:徹底清除膿腫及感染組織

1.膿腫切除范圍:玻璃體切除時,應將膿腫完全切除,包括膿腫周圍的滲出物和炎性組織。對于較小的膿腫,可直接用玻璃體切割器或玻璃體鑷子將其切除;對于較大的膿腫,可先用玻璃體切割器將其周圍的玻璃體切開,然后用玻璃體鑷子將其剝離并切除。

2.徹底清除感染組織:在切除膿腫的同時,還應徹底清除感染組織,包括壞死的視網膜組織、滲出物和炎性細胞。這可以通過使用玻璃體切割器或玻璃體鑷子來實現。

3.注意避免損傷健康組織:在切除膿腫和感染組織時,應注意避免損傷健康的視網膜組織和脈絡膜組織。這可以通過仔細操作和使用適當的器械來實現。

#原則二:保持玻璃體腔的完整性

1.玻璃體切除范圍:玻璃體切除時,應盡量保持玻璃體腔的完整性,避免過度切除玻璃體。這可以通過使用適當的器械和技術來實現。

2.避免損傷視網膜:在玻璃體切除過程中,應注意避免損傷視網膜。這可以通過仔細操作和使用適當的器械來實現。

3.及時復位視網膜:如果在玻璃體切除過程中視網膜發(fā)生脫離,應及時將其復位。這可以通過使用玻璃體切割器或玻璃體鑷子來實現。

#原則三:應用合適的玻璃體切除器械和技術

1.玻璃體切除器械:玻璃體切除器械包括玻璃體切割器、玻璃體鑷子和玻璃體注射器等。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器械。

2.玻璃體切除技術:玻璃體切除技術包括玻璃體切割術、玻璃體注射術和玻璃體吸引術等。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

3.注意器械的消毒:玻璃體切除器械在使用前應嚴格消毒,以避免感染的發(fā)生。

#原則四:術后嚴密觀察和治療

1.術后密切觀察: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包括視力、眼壓、眼底情況等。

2.抗感染治療:術后應給予抗感染治療,以預防感染的發(fā)生。

3.玻璃體腔內藥物注射:如果術后玻璃體腔內有殘留的膿液或炎性細胞,可通過玻璃體腔內藥物注射來進行治療。

4.視網膜復位術:如果術后視網膜發(fā)生脫離,可通過視網膜復位術來進行治療。第六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視網膜復位方法關鍵詞關鍵要點視網膜下膿腫切開引流

1.切開引流術的適應癥主要為視網膜下膿腫突出、并形成隆起的囊行變,囊壁較薄,且位于赤道部以內。

2.切開引流術一般在局麻下進行,術前散瞳、點麻醉藥并清潔消毒,手術時間不宜過長,術中、術后要注意防止感染。

3.切口選擇在視網膜下膿腫最突出部位的周邊1~2個象限,切口大小約1~2mm,切口不宜過長,以避免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下膿腫切開引流并發(fā)癥

1.視網膜脫落的發(fā)生率可能高達60%,有的學者認為可達75~80%。

2.視網膜脫離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視網膜下積膿過多,致視網膜隆起過高,因而增加了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力;玻璃體脫落、視網膜下積膿排除后,眼內壓力急劇下降,玻璃體向前牽拉視網膜、繼發(fā)視網膜脫離;視網膜下積膿排出后,視網膜下部周圍液化,使視網膜下腔隙擴大、玻璃體液化產生的牽拉力增加,這種牽拉力可引起視網膜變性,一旦患者發(fā)生眼球運動,可使視網膜破裂、脫落;手術過程中,當切口過長、切除過多玻璃體或切口設計不合理,均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3.白內障的發(fā)生率為10~20%。

視網膜下膿腫的病理改變

1.膿腫早期,積膿為無菌性,含有大量壞死變性白細胞及其殘骸,血性漿液,少數巨噬細胞,少數淋巴細胞。

2.膿腫中期,膿液由無菌性變成感染性,含有大量炎性細胞,主要是白細胞,白細胞多核,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膿細胞中央有核變性壞死,并含溶解的壞死組織細胞碎片,少數紅細胞,少數中性粒細胞。

3.膿腫晚期,膿液逐漸減少,炎癥反應減輕,炎性細胞減少,以淋巴細胞、漿細胞為主,膿腫周圍玻璃體增生形成新生膜。

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適應癥

1.視網膜下膿腫診斷明確。

2.膿腫位置位于眼球赤道部以內,直徑超過2個視盤以上,厚度超過2mm,形態(tài)呈明顯的囊狀。

3.膿腫突出脫離視網膜,明顯壓迫視網膜。

4.膿腫形成較久或經過保守治療無效者。

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方式

1.視網膜下膿腫切開引流術,可將積膿注入到玻璃體腔后,經玻璃體手術將膿液引流出眼外。

2.視網膜下膿腫切除術,即視網膜下膿腫連同其囊壁同時切除,切除范圍大小根據病變大小及部位而定,切除后玻璃體腔可經同步視網膜復位手術或后段玻璃體切割術進行修復。

視網膜下膿腫的手術并發(fā)癥

1.視網膜脫離。

2.白內障。

3.葡萄膜炎。

4.青光眼。

5.眼內感染。#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視網膜復位方法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的關鍵步驟之一是視網膜復位。視網膜復位是指將脫離的視網膜重新附著到脈絡膜上,使其恢復正常的功能。

一、術前準備

術前,患者需要進行詳細的眼科檢查,包括視力檢查、裂隙燈檢查、眼底檢查、B超檢查等,以了解視網膜脫離的范圍、程度和位置。同時,還要檢查患者的全身情況,包括心電圖、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等,以排除手術禁忌癥。

二、手術步驟

1.麻醉:手術采用局部麻醉。

2.切口:在眼球赤道的上或下,做半圓形或魚嘴形切口。

3.鞏膜穿刺:在切口處,用鞏膜穿刺器穿刺鞏膜至脈絡膜。

4.視網膜復位:

*使用視網膜吸入器或玻璃體切除器,去除視網膜下膿腫。

*使用硅油或氣體,填充玻璃體腔,將視網膜壓回原位。

*使用激光或冷凝器,在視網膜脫離的邊緣處,形成鞏膜視網膜粘連。

5.縫合切口:使用細線,縫合切口。

三、術后護理

術后,患者需要住院觀察數日,以監(jiān)測視網膜復位的進展。術后早期,患者需要保持平臥位或側臥位,以避免視網膜再次脫離。同時,還需要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以預防感染和炎癥。

術后,患者需要定期復查,以監(jiān)測視網膜復位的情況和視力的恢復情況。第七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并發(fā)癥及處理關鍵詞關鍵要點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可能的并發(fā)癥有哪些?

1.出血: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可能會導致出血,這可能是由于手術過程中切斷了視網膜血管或脈絡膜血管所致。出血可能導致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眼前黑影或浮動感。

2.感染: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后可能發(fā)生感染,這可能是由于手術過程中細菌或真菌進入傷口所致。感染可能導致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眼痛、發(fā)紅、腫脹或膿液分泌。

3.視網膜脫離: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可能會導致視網膜脫離,這可能是由于手術過程中視網膜被撕裂或撕裂所致。視網膜脫離可能導致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眼前黑影或浮動感。

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并發(fā)癥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1.出血: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后出血的處理方法包括:壓迫出血部位以止血、使用止血劑或進行激光治療以止血、輸血以補充血容量、避免劇烈活動以防止再次出血。

2.感染: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后感染的處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療以殺死細菌或真菌、清理傷口以去除感染源、進行手術以切除感染組織、避免使用不干凈的眼藥水或接觸患眼。

3.視網膜脫離: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后視網膜脫離的處理方法包括:進行手術以重新連接視網膜、使用激光治療以固定視網膜、避免劇烈活動以防止視網膜再次脫離。視網膜下膿腫手術并發(fā)癥及處理

1.手術中并發(fā)癥

*晶狀體損傷:晶狀體的后囊破裂,玻璃體混濁,影響術后視力。處理方法:行白內障手術。

*視網膜脫離:膿腫切除術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約為10%-20%。處理方法:行玻璃體切除術和視網膜復位術。

*復發(fā)性膿腫:膿腫切除后,復發(fā)的發(fā)生率約為5%-10%。處理方法:再次行膿腫切除術。

2.術后并發(fā)癥

*感染: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約為1%-5%。處理方法:全身應用抗生素。

*葡萄膜炎:術后葡萄膜炎的發(fā)生率約為5%-10%。處理方法: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

*視力下降:術后視力下降的發(fā)生率約為10%-20%。處理方法: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

3.并發(fā)癥的預防

*嚴格控制感染:術前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中注意無菌操作,減少感染的發(fā)生。術后繼續(xù)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的復發(fā)。

*避免視網膜脫離:術中注意保護視網膜,避免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術后應用視網膜保護劑,預防視網膜脫離的復發(fā)。

*密切觀察復發(fā):術后定期復查,密切觀察復發(fā)的發(fā)生情況。一旦發(fā)生復發(fā),應及時再次手術切除膿腫。

4.并發(fā)癥的處理

*晶狀體損傷:行白內障手術。

*視網膜脫離:行玻璃體切除術和視網膜復位術。

*復發(fā)性膿腫:再次行膿腫切除術。

*感染:全身應用抗生素。

*葡萄膜炎: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

*視力下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第八部分視網膜下膿腫手術術后護理及隨訪關鍵詞關鍵要點視網膜下膿腫術后護理

1.嚴格控制感染。術后第二天起,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的抗生素,足量、規(guī)律使用,一般需要使用2~4周。每日至少滴用抗菌素滴眼液4次,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2.應用糖皮質激素。術后應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膿液吸收。一般采用潑尼松龍口服,成人每天20~30mg,兒童每天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