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雍正時有人說過:“商人積絲不解織,放與農家預定值;盤盤龍鳳騰向梭,九日辛勤織一匹?!碧K州道光二年一個碑文上寫道:“查民間各戶,將經絲交織機匠工織”。各戶把經絲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給機匠織造,回收成品,機匠“計工受值”。這表明,當時中國A.手工業(yè)技術水平高超分工細致 B.已出現大量集中生產的手工工場C.商業(yè)資本的規(guī)模比較龐大 D.存在商業(yè)資本向工業(yè)資本轉化2.《近代中國工業(yè)史料》(第一輯)中對近代中、日、美三國工業(yè)作了比較如下表。該表足以印證20世紀初()中國日本(本部)美國人口面積工廠或制造戶工人數出品總值調查年439,425,00057,070,936105,253,3004,278,352方哩148,7562,970,1332,384,33320,966275,79111,095,9711,280,96410,658,8811,237,810,613元1,867,000,000日元24,246,475,000金元191619171916A.美、日兩國加緊對華經濟侵略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得以加深C.中國工業(yè)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D.日本的近代化總量仍不及中國3.《太平廣記》中提到,唐高宗時,富商鄒鳳熾“邸店園宅,遍滿海內,四方物盡為所收",并且“常與朝貴游"?!堕_元天寶遺事》等著述也提及很多富商的類似表現。這可以用來說明唐代前期A.商品經濟有所發(fā)展 B.官商勾結壟斷市場C.政府商業(yè)政策異變 D.商業(yè)資本操縱政權4.“讀書萬卷不學律,致君澤民總無術”反映的是哪個學派的思想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文藝復興運動“通過文學來表現人的價值和人性的真實社會性,并且強調個人奮斗和人的尊嚴”。據此可知,文藝復興A.強調個體的主觀感受 B.符合新興資產階級要求C.主張人放棄宗教信仰 D.提出推翻封建專制統(tǒng)治6.對聯(lián)不僅以其文學性、藝術性見長,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下列這幅對聯(lián)中,它所指涉的歷史事件是由何事直接引發(fā)的。上聯(lián):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下聯(lián):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A.甲午戰(zhàn)爭 B.八國聯(lián)軍侵華 C.巴黎和會 D.華盛頓會議7.當歷史學家談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法西斯主義、黑人民權運動等史實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會保障 C.人權 D.君主立憲8.下表為晚清駐外公使知識結構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晚清A.新式人才成為官吏主要來源 B.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C.擺脫了天朝上國的思想觀念 D.外交官群體走向近代化9.封建等級制與等級君主制下社會的重大變化表現在A.君主名號 B.宗教領袖 C.貴族領地 D.市民地位10.羅斯福智囊團的骨干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說,“為什么凱恩斯理論和富蘭克林政策之間在學者們看起來是一種因果關系,這是因為:羅斯福生活于一種不僅是凱恩斯也是考慮同樣問題的許多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知識氣候之中”。這說明A.國家干預經濟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 B.羅斯福新政踐行了凱恩斯主義C.英美的經濟學理論始終保持同步 D.凱恩斯改變了美國的經濟政策11.古希臘“經濟”是“管理家庭經濟”之學。1615年,蒙克萊田使用“政治經濟學"之名,把“經濟”一詞的含義從家計擴展到國家層面?!敖洕焙x的變化體現出A.古希臘推動了近代經濟的發(fā)展 B.自由主義已成國家經濟政策C.政治已對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 D.國家對經濟的意義日益重要12.在中國,人們喜歡用家訓的方式傳承家風。讀下表,對比解讀正確的是唐宋家訓內容(單位:篇)A.唐宋時期的家訓已經出現了理論化的趨勢B.宋朝家訓的“女誡”減少說明封建倫理的衰落C.印刷術的進步導致了唐宋家訓的數量增多D.宋朝家訓“處己”數量最多是受到理學的影響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19世紀的中英貿易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64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制造出能夠同時紡出多根棉紗的紡織機,并用女兒的名字將其命名為“珍妮機”。18世紀80年代,第一家棉紡廠在曼徹斯特誕生,到19世紀初,曼徹斯特已經成為著名的“棉都”。材料二英國對華輸入商品(不包括鴉片)年代輸華貨物總值(英鎊)輸華棉紗棉布值(英鎊)紗布值占總值的%1840524,198327,137621842969,381716,3147418522,394,8271,735,14172——苑書義:《新編中國近代史》材料三中國絲、茶向外國(主要是英國)輸出量年代茶(磅)絲(包)1838—1842(平均每年)42,353,0003,190184580,194,00013,220184684,016,00018,746——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問題:(1)材料一與材料二之間有何聯(lián)系?(2)材料二反映的實質問題是什么?(3)結合材料中的中英貿易,談談你對19世紀中期世界經濟的認識。14.(20分)部分學者在分析1914年前后的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的過程中敏銳地覺察到,當今的國際格局.狀態(tài)和百年前的情況有某種類似之處,德國安德烈亞斯赫伯格羅特教授指出,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并非易事,但是今天亞洲的局勢無論與1914年的歐洲有多少相似,其中一條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今天的大國都意識到戰(zhàn)爭不該輕易發(fā)動,這應該是歷史給現實的啟示。哈佛大學的理查德羅斯克蘭斯教授認為夸大今天的國際形勢與1914年的相似性是個似是而非的命題。歷史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能簡單地直接類比。比如,國際社會的戰(zhàn)爭觀已經今非昔比,1914年對戰(zhàn)爭的狂熱美化今天已不復存在,這是現實的國際環(huán)境與1914年的最大差異;核武器的存在是制約大國之間戰(zhàn)爭的一個要素。但是戰(zhàn)爭的風險并非完全沒有,中美兩國只有互相深入理解彼此之間的差異,促進交流和合作才可能避免再次爆發(fā)大戰(zhàn)——《一戰(zhàn)歷史給現實的啟示》(1)部分學者認為當今國際格局與1914年前后國際格局有什么相似之處?這反映了西方政治家對今天的中國持怎樣的態(tài)度?(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學者認為中美兩國不會爆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放與農家預定值”、“戶把經絲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給機匠織造,回收成品”、“計工受值”等信息可知當時出現了雇傭關系,存在商業(yè)資本項工業(yè)資本轉化的傾向,故選D;材料反映的是雇傭關系的出現,ABC項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D。2、C【解析】

由表格數字以及中國工廠數量、工人數、出口總值可知,20世紀初的中國工業(y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工業(yè)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美日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故A項錯誤;表格雖呈現美國、日本的工業(yè)發(fā)展狀況,與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沒有直接關聯(lián),故B項錯誤;僅從表格數據得不出中日兩國近代化總量的高低的,故D項錯誤。3、A【解析】

唐代前期富商“邸店園宅,遍滿海內”,且“常與朝貴游”,這說明當時商人資產雄厚,社會地位有所提高,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表現,故選A;“壟斷市場”的說法無從體現,排除B;唐代依然堅持重農抑商政策,加強對工商業(yè)管理,政府商業(yè)政策沒有發(fā)生異變,排除C;“商業(yè)資本操縱政權”的情況不符合中國古代史實,排除D。故選A。4、B【解析】

材料意思是書讀得再多,不讀律書,也沒有辦法輔佐君主做像堯舜那樣的賢明君主??梢姵缟蟹ㄖ巍=Y合所學,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儒家主張仁者愛人,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5、B【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來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這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B項正確;主要強調個體的主觀感受是普羅塔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并且A項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內容,A項錯誤;文藝復興運動沒有主張人放棄宗教信仰,文藝復興不反對宗教信仰,C項錯誤;提出推翻封建專制統(tǒng)治是啟蒙運動的內容,D項錯誤。6、C【解析】

根據“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下聯(lián):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可以看出,對聯(lián)與五四運動有關,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故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都與五四運動無關,故排除ABD項。7、C【解析】試題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突出體現的是民主共和、反法西斯主義突出體現的是民主和反對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權運動主要是反對種族歧視和維護黑人的民主權利,這一些都體現出了一個共同的主旨即人權。故此題應選C項考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點評:此題為概念選擇題。這種題型是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多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它注意對歷史概念的有機滲透和運用,備選項的設計立足于歷史基本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或本質的挖掘與提高。每一歷史概念都有客觀存在的特定的歷史時間、特定的歷史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本質屬性)和特定的歷史外延(結果、作用、影響、意義等)。因此解答概念選擇題要注意對歷史概念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空間位置、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qū)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定性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在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同時,在平時要加強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8、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從1875至1911年,晚清駐外公使的知識結構中來自新式學堂和留學生出身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表明外交官越來越需要一批識西學,懂外語的新式人才來順應近代社會的變化,突顯出外交官群體的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傾向明顯,逐漸走向近代化,故選D項;本表主要是外交官的出身情況,而非晚清所有的官吏,故A項排除;材料中不能體現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也不能體現天朝上國心態(tài)的變化,故排除BC。9、D【解析】

封建等級制是指各地封建主之間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等級關系。大多建立在君權神授思想的基礎上,利用宗教建立等級關系,擴大控制范圍,古代被許多國家的多數君主采用以管理和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范圍。封建等級制度中等級最高的是帝王。而帝王以下的,通過行臣服禮和封受采邑(土地)等手段,兩個封建主之間結成君臣關系,在上的稱封君,在下的稱封臣。封臣對封君行臣服禮并宣誓效忠,從封君那里接受采邑。封臣的義務主要是奉召為封君服軍役。等級君主制形成于西歐封建制度確立以后。12世紀以后,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英、法等國的王權呈逐漸加強之勢,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勢力和新興市民階層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力圖攜手打破封建割據局面。政權形式是王權借助由教會貴族、世俗貴族和城市市民組成的等級代表大會實施統(tǒng)治的一種政權形式。統(tǒng)治基礎由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等級君主制使王權得到加強,市民階層的利益和要求開始受到重視,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由此可知,兩種制度下社會重大變化是市民的地位,D正確;君主名號并未發(fā)生變化,排除A;封建等級制和等級君主制屬于世俗權威,宗教領袖并未發(fā)生大的變化,排除B;貴族領地在兩種制度下都得到了維護,排除C。10、A【解析】

材料體現凱恩斯理論與羅斯福政策存在相似,是因為兩人和其他更多人都對當時的時代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得出了相似的認識。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發(fā)展的新模式。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二者有相似之處,羅斯福新政踐行了凱恩斯主義與材料主旨不符,B錯誤;材料無法證明英美經濟學始終同步,C錯誤;美國采取國家干預經濟是經濟危機導致的,這是時代的必然要求,并不是凱恩斯主義的影響,D錯誤。故選A。11、D【解析】

17世紀,“經濟”一詞的含義從家計擴展到國家層面。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體現出國家對經濟的意義日益重要,故D正確;古希臘不可能推動近代經濟的發(fā)展,故A錯誤;工業(yè)革命后,自由主義已成國家經濟政策,故B錯誤;政治已對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的說法錯誤,故C錯誤。12、D【解析】

宋朝理學注重做人的氣節(jié)和道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此時的家訓中關于修身勵志的“處己”數量最多說明是受理學的影響,D正確;通過題干信息無法得出唐宋家訓的理論化趨勢結論,排除A;程朱理學主張男尊女卑,強化了封建倫理關系,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家訓”內容的變化,與印刷術無關,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水平l:能結合材料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表述。材料一表明英國工業(yè)革命從棉紡織業(yè)開始,使得棉紡品產量激增,需要海外市場。所以從材料二中看到英國在工業(yè)革命完成的19世紀中期向中國大量輸入商品即棉紡織產品。(2)中國已開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3)水平l:從中揭示事物的本質并結合材料信息加以說明如:19世紀中期,英國工業(yè)革命完成,急需尋找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在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五口通商后,滿足了英國的這一要求,材料二中看到英國在工業(yè)革命完成的19世紀中期向中國大量輸入商品即棉紡織產品。而材料三則反映了中國的原料大量輸出到英國,成為英國工業(yè)的原料產地。由此說明英國工業(yè)革命后以商品為媒介打開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市場,使中國與英國貿易聯(lián)系空前加強,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窘馕觥?/p>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體現了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機”,推動紡織業(yè)技術的革新,推動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從而進一步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紡織技術革新而棉紡品產量激增,需要海外市場,因此材料二出現了英國19世紀中期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因此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