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復興之二-1978年以后的中國_第1頁
中華民族復興之二-1978年以后的中國_第2頁
中華民族復興之二-1978年以后的中國_第3頁
中華民族復興之二-1978年以后的中國_第4頁
中華民族復興之二-1978年以后的中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版走出傳統(tǒng)社會主義一、1978年以后中國的政治(一)開端: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二)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背景:徘徊前進;中央工作會議鄧《解》內容:思想、政治、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意義:偉大轉折;新道路、新時期、新時代目標: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考點回顧法制逐步健全初步構想:1978年鄧小平重要講話16;1982年全面修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1999全國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寫進憲法;逐步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選舉法》等)民主逐步完善重開“兩會”;完善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1982年提出“十六”字方針:長、互、肝、榮)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984年頒布《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如村民自治:(1998年通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使中國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的健康發(fā)展階段;(三)“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1.“一國兩制”的構想含義:統(tǒng)一;大陸、港澳臺(針對臺灣問題)形成過程:1979元旦《告》→1981年葉九條→80S初鄧“一國兩制”構想→1984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2.“一國兩制”的成功運用香港回歸:中英會談(1982年)——

聯(lián)合聲明(1984年)——勝利回歸(1997年7月1日)澳門回歸:聯(lián)合聲明(1987年)——勝利回歸(1999年12月20日)

意義:徹底結束;新紀元;統(tǒng)一重要一步;范例3.海峽兩岸關系的進展考點回顧方針: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但不承諾放棄武力。關系緩和:79年元旦,實現(xiàn)真正停火打破隔絕:80年代,放松“三通”,交流頻繁;1987年,臺灣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38年隔絕狀態(tài)被打破。歷史突破:92年海協(xié)會與?;鶗_成“九二共識”94年,通過《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95年1月,江發(fā)表《為促進……繼續(xù)奮斗》的講話。新發(fā)展:2008年12月實現(xiàn)“大三通”表現(xiàn):推動因素“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方針制定及港澳成功實踐;兩岸交流頻繁、聯(lián)系日益密切;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兩岸人民同根同源,文化一脈相承,渴望統(tǒng)一。阻礙因素島內臺獨勢力;國際反華勢力干涉;兩岸漸進發(fā)展不平衡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分歧(一)對內:經濟體制改革1.含義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1978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984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解放發(fā)展生產力原因:“人民公社”的弊端、農村的現(xiàn)實問題形式: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過程:78.12安徽四川→80四川廣漢→80.9中央肯定→83達93%意義:改變農村面貌;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原因: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國企改革原則:增強企業(yè)活力所有制:單一公有制→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并存管理體制:高度集中→間接管理宏觀調控;分配體制: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流通體制:計劃→市場作用:調動積極性;提高生產力;推動經濟發(fā)展二、1978年以后中國的經濟考點回顧考點回顧背景過程意義(二)改革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三)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過程特點計劃經濟僵化;內外形勢嚴峻;改革開放以來發(fā)展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計劃市場都只是經濟手段92.10中共十四大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93.11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經濟改革目標具體化97中共十五大寫進黨章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經濟特區(qū):80深珠汕廈→88海南沿海開放城市:84年14個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qū):85年4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浦東新區(qū):1990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多層次、有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2018年,在三批設立11個自貿區(qū)的基礎上,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貿試驗區(qū),并逐步探索、穩(wěn)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南北呼應,緊接著出臺的《河北雄安新區(qū)規(guī)劃綱要》提出,支持以雄安新區(qū)為核心設立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qū)。中國經濟改革的歷程以農村改革推動城市改革(改革“農村包圍城市”)計劃經濟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84年)市場經濟19781992重點分析十二屆三中全會開放沿海十四城19781980設立經濟特區(qū)十一屆三中全會小崗村包產到戶真理標準討論19841985199019921997200120102018開辟經濟開放區(qū)開發(fā)開放浦東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加入世貿組織世界第二經濟體

結合時間軸思考: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呈現(xiàn)出哪些特點?傳統(tǒng)(蘇式)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8海南成經濟特區(qū)

新時期中國改革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堅持先易后難、逐步深化、漸進式推進,即由農村到城市、由計劃到市場,由經濟到政治、由群眾自發(fā)到成熟后政府推動。(2)原因①我國的改革開放無先例可循,沒有現(xiàn)成經驗可資借鑒。②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大國,承受改革風險的能力較弱。③改革開放是在遭受“文化大革命”嚴重破壞、國民經濟處于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開始的。這種環(huán)境和條件使我國的改革開放只能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在探索中前進。先推進見效快的改革,再推進見效慢的改革;先推進難度小的改革,再推進難度大的改革;先著手淺層次改革,再進行深層次改革;先推進競爭性領域改革,再推進壟斷行業(yè)改革;先縮小政府機構管理權限,再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先著力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再推進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對于暫時把握不大的改革,先進行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廣。沿著這種路徑、采取這種方法進行改革,保證了改革開放穩(wěn)步前進,避免了出現(xiàn)大的失誤和挫折。建國以來中國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的三次變動時間經濟體制轉變1949—1956年從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市場經濟,向高度集中統(tǒng)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1978-90年代初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yōu)橐怨兄茷橹黧w的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經濟,從計劃經濟轉變?yōu)橐杂媱澖洕鸀橹鳎袌稣{節(jié)為輔的經濟。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濟轉變步驟時間核心內容結果土地改革農業(yè)合作化(改造)人民公社化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1950--1952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私有制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和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

1953------1956把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yōu)楣兄?,并實行集體經營

1958建立人民公社,擴大公有化程度和規(guī)模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1978-----今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將土地經營管理權下放,農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也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啟示一:變革生產關系應從生產力的實際水平出發(fā),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啟示二:變革生產關系注意保護農民的利益,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的顯著特點是“集體所有、分戶經營”,農村土地基本上按現(xiàn)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塊土地分割成許多小塊分戶經營,田埂、溝堰占了不少耕地。將土地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開來,農戶自行安排各項生產活動,農民個人付出與收入掛勾。農民可以將多余的糧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場。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間,糧食的增幅達到中共建國以來的最高峰。農民手中的現(xiàn)金增多,儲蓄意愿增強,很大程度上為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原始的資本積累。由于單個農戶的生產規(guī)模較小,技術革新帶來的效用并不是很明顯,而學習技術是要付出一定的學習成本。這種格局使我國農業(yè)生產長期滯留在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階段,導致農產品成本過高,缺乏市場競爭力。當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須征用農民的土地時,土地承包合同就成了一紙空文,容易產生農村權力腐敗,農民利益受損?!幾园俣劝倏?/p>

學者宋圭武在評價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時說:“對中國發(fā)展而言,小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边\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論證學者宋圭武提出的觀點。(要求:觀點理解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12分

觀點: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在當時的推行是必要性,也是成功的。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也是有許多局限的,在新的歷史時期,超越和突破也是必須的。2分

史實論證:成功:改變了人民公社的大鍋飯,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yè)生產;促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為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積累資金;

沉重:規(guī)模小,不利于技術革新;土地資源利用率下降;權力腐??;(8分)

結論:略2分1978年以后中國在國際舞臺的重大外交活動聯(lián)合國千年首腦會議2000年紐約促成首次會晤(一)參加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活躍的多邊外交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裁軍行動(二)積極推進新型區(qū)域合作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19932001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結伴而不結盟)1996年上海五國機制---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三)新時期外交活動的意義國內:贏得良好環(huán)境;提高國際地位國際:對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意義重大;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貢獻。外交政策的調整(和平與發(fā)展)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新時期獨立自主的原則具體表現(xiàn)為不結盟政策;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键c回顧全面認識建國以來我國外交政策的發(fā)展變化。建國初期: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20C50S中-60S末:一大片20C70S:中國外交重大突破和轉機20C80S以來:不結盟利益決定政策,實力決定地位。重點分析新中國外交政策的“不變”與“變”不變:①根本目的不變:②根本原則不變:③基本準則不變:④基本立場不變:維護國家利益獨立自主和平共處與第三世界的合作變:①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xiàn)為不結盟政策;②由“重意識形態(tài)”向“重國家利益”轉變;③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發(fā)展;④由“一邊倒”到“一大片”到“多邊外交”;四、1978年以后的思想發(fā)展——鄧小平理論形成條件時代背景:和平與發(fā)展,新技術革命浪潮迅猛興起理論基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歷史依據(jù):我國歷史經驗和其他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現(xiàn)實土壤: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形成發(fā)展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這一理論開始產生十二大鄧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概念十三大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系統(tǒng)論述1992年小平南方談話和十四大標志理論成熟并形成體系十五大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內容略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指導意義是馬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當代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是開創(chuàng)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前進的旗幟考點回顧五、1978年以后中國的科技成就

——

載人航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2003年神舟五號2005年神舟六號2007年嫦娥一號2008年神舟七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邁進世界先進國家行列。這是我國首次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成功發(fā)射,并飛抵月球開始繞月飛行,成為中國第一顆“月球衛(wèi)星”。中國航天員更是歷史性漫步太空,中國航天事業(yè)再創(chuàng)高峰??键c回顧1983年“銀河”計算機標志著中國計算機技術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2017年“神威”和“天河二號”第三次攜手奪得前兩名,美國20年來首次無緣前三。思維拓展:新時期科技迅速發(fā)展的原因文革后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經濟建設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就;政府重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對外開放吸取世界科技成果;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奉獻。表現(xiàn)結果1977年,恢復高考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三個面向”的指導方針1980年以來,中國的教育立法取得較大進展,初步建立中國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1995年,國務院《關》提出“科教興國”戰(zhàn)略其他——希望工程;211工程

中國各級各類教育跨上新臺階——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中高級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成人教育成績顯著、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體系。六、1978年以后中國的教育

——

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考點回顧七、1978年以后中國的社會生活服飾五彩繽紛,從單一走向多樣化交通加快鐵路建設,提高運行效率通訊電信:發(fā)展迅速。2003年末,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躍居世界第一位?;ヂ?lián)網:1993年中國第一條互聯(lián)網專線開通,發(fā)展迅猛。電影走向輝煌;1978北京電視臺更名為中央電視臺,各省電視臺成立,電視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影視考點回顧鄧小平、習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領導核心和思想體系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人民公社,平均主義,沒有真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業(yè)政策對外開放自我封閉對外政策逐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民主集中制。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經濟、政治體制經濟建設階級斗爭工作重心撥亂反正、平反大搞階級斗爭和無情打擊組織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階級斗爭為綱政治路線實事求是左,教條主義思想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偉大的歷史轉折1.政治: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國,并向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邁進;2.經濟: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逐步形成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民生活水平獲得巨大提高;3.外交: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加聯(lián)合國和地區(qū)性國際組織活動,對外關系獲得重大發(fā)展;4.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成為改革開放的思想指南;5.文化:現(xiàn)代化科技文教事業(yè)取得跨越式發(fā)展,成就突出;6.社會生活:衣食住行變化翻天覆地,生活時尚、思想開放成為新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7.國際形勢:兩極格局走向終結,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集團化趨勢發(fā)展。階段特征史料探究每個民族都有一個傳奇,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祖國夢。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時間流淌,來到19世紀。中國人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才發(fā)現(xiàn)“天下”變成了“世界”,舢板對著火輪,白蠟桿子迎著洋槍,大清國周遭遍是虎狼之師。一敗再敗后,才有收拾舊山河的民族復興夢,引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之流淚、流汗、流血?!裕袊瞬粦勔猿C枉過正的姿態(tài)否定傳統(tǒng)、學習西方。萬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趕路。洋務派、改良派、立憲派、國民黨、共產黨……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夢的基礎牢靠起來。”

——楊凱《中國夢的方位》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從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中國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國夢的基礎牢靠起來”?歷程: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促成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材料二100多年前,法國文豪雨果曾有一個歐洲統(tǒng)一的夢想。雨果在住處的庭院里種下一棵橡樹。雨果說,當這棵樹長大之后,由歐洲各國統(tǒng)一而成立的“歐洲合眾國”將在歐洲大陸建立起來?!匝胍暭o錄片《貨幣》材料三“大同、小康、治世,是傳統(tǒng)社會中國人的天下夢。社會進步、國家富強和個人幸福,是當代中國人的中國夢。其實,從天下為公的“大同夢”,到民富國強的“強國夢”,再到自我實現(xiàn)的“幸福夢”,可以說是一種必然。——易中天《中國夢》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二中雨果“歐洲統(tǒng)一夢”的歷史因素。(1分)他心中的“歐洲合眾國”之夢在現(xiàn)實中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新時期為實現(xiàn)“當代中國人的中國夢”在政治方面的重要舉措。(2分)它與“歐洲夢”的共同點是什么?(1分)歷史因素:吸取歷史上歐洲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的教訓建立過程:從歐洲煤鋼聯(lián)營到歐洲共同體、再到歐洲聯(lián)盟和歐元誕生舉措:完善三大民主制度;建立基層民主自治制度;修訂1982年《憲法》,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提出“依法治國”方略共同點:追求社會進步、國家富強和個人幸福時間歷史事件1978.12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1978年安徽、四川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yè)生產責任制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qū)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建立鄉(xiāng)鎮(zhèn)和村委會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984年開放天津、上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19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qū)1990年開發(fā)上海浦東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提出搞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2年十四大召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lián)網1997年十五大召開,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根據(jù)表格內容至少提取兩個信息。信息1: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循序漸進,穩(wěn)步推進信息2:改革與開放并舉信息3:經濟改革的程度不斷加深信息4:對外開放的范圍不斷擴大信息5:中國的發(fā)展不斷融入世界……(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恩格爾系數(shù)是經濟學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隨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其計算公式為:恩格爾系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