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第三章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技術含解析_第1頁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第三章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技術含解析_第2頁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第三章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技術含解析_第3頁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第三章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技術含解析_第4頁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第三章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技術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第三章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技術含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選擇適當的開采技術是防治露天礦邊坡事故的重要措施。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采用()的開采順序。A.從上到下B.從下到上C.從下盤到上盤D.倒臺階

2.露天邊坡的主要事故類型是滑坡事故,下列關于預防滑坡事故措施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在生產過程中采取從上而下的開采順序,選用從下盤到上盤的采剝推進方向B.確保臺階高度、坡面角、安全平臺寬度和最終邊坡角等參數符合設計要求C.定期對邊坡進行安全檢查,對坡體位移等主要參數進行監(jiān)測D.采用合理的爆破技術,減少爆破作業(yè)對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

3.巷道膠帶輸送機運輸事故的預防措施,正確的是()。A.安裝防跑偏和防撕裂保護裝置B.安裝防滑保護裝置,周期清除膠帶滾筒上的水或調整膠帶長度C.帶式輸送機的機頭傳動部分、機尾滾筒、液力偶合器等處必要時要裝設保護罩或保護欄桿D.安裝輸送機的巷道,兩側要有足夠的寬度,輸送機距支柱或暄墻的距離不得小于1m,行人側不得小于0.8m

4.礦井平巷運輸事故的預防措施,正確的是()。A.開車前必須發(fā)出開車信號B.行車時必須在列車前端牽引行駛,嚴禁頂車行駛C.機車運人時,列車行駛速度不得超過5m/sD.機車在下坡道、彎道、交叉口、道岔、風門、兩車相會處,以及交接班人多時,應減速行駛,并在20m以外響鈴示警

5.《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一百零五條規(guī)定:采煤工作面用垮落法管理頂板時,必須及時放頂。頂板不垮落、懸頂距離超過作業(yè)規(guī)程規(guī)定的,必須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強制放頂或者其他措施進行處理。放頂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頂與爆破、機械落煤等工序平行作業(yè)的安全距離,放頂區(qū)內支架、支柱等的回收方法,必須在()中明確規(guī)定。A.作業(yè)規(guī)程B.作業(yè)標準C.作業(yè)方法D.作業(yè)守則

6.按照頂板一次冒落的范圍及造成傷亡的嚴重程度,可將頂板事故分為大型冒頂和()。A.小型冒頂B.中型冒頂C.局部冒頂D.區(qū)域冒頂

7.探放老空水時,應撤出()。A.探放水點標高以下受水害威脅區(qū)域所有人員B.井下所有人員C.采掘作業(yè)人員D.安全管理員

8.地下礦山工作面風量,按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計算時,每人每分鐘供風量不少于()m3。A.4B.3C.2D.1

9.局部通風機通風是向井下局部地點通風最常用的方法。局部通風機的通風方式有壓入式、抽出式和壓抽混合式。采用壓人式通風的,局部通風機應安裝在距離掘進巷道口()。A.A.5m以外的進風側B.10m以外的進風側C.5m以外的回風側D.10m以外的回風側

10.礦井通風系統(tǒng)是向礦井各作業(yè)地點供給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的通風網絡,是通風動力裝置和通風控制設施(通風構筑物)的總稱。根據主要通風機的工作方式,地下礦山通風方式可分為()。A.中央式、混合式、壓抽混合式B.壓入式、抽出式、壓抽混合式C.混合式、對角式、中央式D.對角式、壓入式、抽出式

11.礦坑水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哪幾個方面()。(1)當礦坑涌水量過大時,必然會增加治水防水措施的投資,拖延施工進度,影響采掘作業(yè)安全。(2)具有腐蝕性的礦坑水會腐蝕金屬設備。(3)礦坑水會軟化圍巖,惡化礦山環(huán)境,降低礦坑的頂板、底板和邊幫的穩(wěn)定性,增加支護和維護困難。(4)露天礦山地下水會削弱邊坡巖體的抗剪強度,造成邊坡崩塌或滑坡事故,影響正常生產,甚至導致重大人身傷亡事故。(5)當地質情況不清,突然遇到大量涌水時,會造成井筒、巷道和采場淹沒,人員傷亡,設備毀壞的水害事故。A.(1)(2)B.(1)(3)(4)C.(1)(3)(5)D.以上都是

12.以下爆破不屬于一類的是()。A.減震爆破B.預裂爆破C.拋擲爆破D.緩沖爆破

13.采用()采礦時,為維持回采進路良好的穩(wěn)定性,必須掌握回采進路周圍巖體中的應力分布、回采順序對進路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A.單層崩落法B.無底柱分段崩落法C.充填采礦法D.有底柱崩落法

14.通常情況下,一個礦井的主、副井都是同一種井硐形式。然而,有時常因某些條件的限制,采用同種井酮形式會帶來技術上的困難或影響礦井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主、副井可采用不同的井硐形式,稱為()。A.平硐開拓B.斜井開拓C.立井開拓D.綜合開拓

15.突水部位發(fā)潮、滴水且滴水現象逐漸增大,仔細觀察發(fā)現水中含有少量細砂屬于地下礦山突水預兆中的()。A.一般預兆B.工作面底板灰?guī)r含水層突水預兆C.松散孔隙含水層突水預兆D.水文地質突水預兆

16.礦(地)壓災害的防治技術有井巷支護及維護、采場地壓事故防治技術、地質調查工作等方法。下列方法中,不屬于金屬非金屬礦山采場地壓控制方法的是()。A.充填采礦法地壓控制B.空場采礦法地壓控制C.崩落采礦法地壓控制D.全面采礦法地壓控制

17.在常見機電運輸系統(tǒng)存在的安全隱患中,不屬于信號系統(tǒng)缺陷的隱患的是()。A.井下、井口提升系統(tǒng)信號不全(如缺少發(fā)光信號)B.井口井底安全門未與提升信號實現電氣閉鎖C.井口信號房設置不合理D.井下供電線路未使用檢漏繼電器

18.炮眼直徑小于50mm,深度()m稱為中深孔爆破,多用于井筒及大斷面硐室掘進。A.1—2B.1—3C.2—4D.3—4

19.在井巷掘進施工方法中,下列選項屬于普通施工法的是()。A.鉆眼爆破法B.凍結法C.鉆井法D.注漿法

20.《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一百零五條規(guī)定:采煤工作面用垮落法管理頂板時,必須及時放頂。頂板不垮落、懸頂距離超過作業(yè)規(guī)程的規(guī)定時,必須停止采煤,采?。ǎ┗蚱渌胧┻M行處理。A.增加支護密度B.人工強制放頂C.工作面加打木垛D.監(jiān)控頂板距離

21.下列起爆器材中,既起到起爆作用,又起到傳爆作用的是()。A.雷管B.導火索C.繼爆管D.導爆管

22.某礦山采礦工作面因自然發(fā)火而封閉,對該工作面采用了均壓通風和黃泥灌漿等措施進行處理。1年后,經過連續(xù)2個月取樣化驗分析,火區(qū)內氧氣濃度為4%一5%,一氧化碳濃度在0.001%以下,沒有檢測到乙烯和乙炔,火區(qū)的出水溫度為22—24℃則該火區(qū)()。A.可以啟封B.1個月后可以啟封C.4個月后可以啟封D.不能啟封

23.留設隔離巖柱是礦井防治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影響隔離巖柱尺寸的主要因素是開采礦體的機械強度、厚度和()。A.采空區(qū)水量B.地下含水層的水壓和水量C.大氣降水強度D.地表水的類型和規(guī)模

24.礦井水災事故救援方案應根據突水地點、突水性質、涌水量、()、礦井具有生存條件的地點及其進人通道,以及被堵人員所在地點的空間、氧氣、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等因素綜合制定。A.作業(yè)場所數量B.作業(yè)場所設備分布C.事故前人員分布D.礦井生產能力

25.除敲幫問頂外,冒頂事故的探測方法還包括下列()。A.爆破法B.儀器探測法C.測壓法D.對流法

26.沖擊地壓的防治措施分為防范措施和解危措施兩大類。下列措施,可作為解危措施的是()。A.卸載爆破B.確定合理開采程序C.加強頂板控制D.大斷面掘進

27.礦井(豎井、斜井、平銅等)井口的標高,應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m以上。A.1B.2C.3D.4

28.生產礦井各個安全出口的距離不得小于()m。A.10B.20C.30D.40

29.金屬含硫礦井采場火災,直接威脅井下安全生產。采場遺留礦石在一定的條件下自身發(fā)生物理化學變化,積聚熱量而發(fā)生井下礦石自燃。防治該類火災的預期技術一般有惰化、堵漏2大類技術,下列屬于惰化防滅火技術的是()。A.均壓防滅火B(yǎng).將惰性氣體或其他惰性物質送人擬處理區(qū)C.抗壓水泥泡沫防滅火D.采取降溫防滅火

30.按照引火源的不同,礦山火災分為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下列火災原因,不屬于外因火災原因的是()。A.巖層或含硫礦自燃B.機械摩擦C.電路短路D.爆破

31.礦井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A.最大涌水量B.最小涌水量C.正常涌水量D.中等涌水量

32.地下礦山在各類突水事故發(fā)生前,一般均會顯示出突水預兆。下列現象中,屬于工作面底板灰?guī)r含水層突水預兆的是()。A.瓦斯?jié)舛冉档虰.氣溫升高C.壓力增大,底板鼓起D.瓦斯?jié)舛壬?/p>

33.下列不屬于礦井透水前預兆的是()。A.掛汗B.掛紅C.水叫D.空氣變熱

34.地下礦山發(fā)生火災時,有多種控制措施與救護方法,下列控制措施與救護方法中,不符合地下礦山火災事故救護的基本技術原則的是()。A.控制煙霧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員的安全B.防止火災擴大,避免引起瓦斯和煤塵爆炸C.停止全礦通風,避免火災蔓延造成災害D.防止火風壓引起風流逆轉而造成危害

35.組織救災指揮部中,礦領導與救護隊領導及有關業(yè)務部門的領導人員一起研究的救災措施不包括()。A.派救護隊員下井偵察火源性質、火區(qū)情況,偵察人員應注意順新鮮風流接近火源B.組織險區(qū)人員自主救災滅火C.組織人力、設備器材,積極為救人滅火創(chuàng)造條件D.確定控制風流的措施

36.礦井火災發(fā)生的原因雖是多種多樣,但構成火災的三要素為()。A.熱源、可燃物和燃料B.熱源、助燃物和空氣C.熱源、可燃物和空氣D.熱源、助燃物和空氣

37.以下礦井火災哪個是燃燒物的不同分類的()。A.井筒火災B.機電設備火災C.采面火災D.采空區(qū)火災

38.關于井下火災的特點,正確的是()。A.很容易及時發(fā)現B.井下空氣供給充分C.難以完全燃燒D.不會引起爆炸

39.礦井發(fā)生透水事故后,應判斷被困井下人員的位置。當人員所在地點()時,可采用打鉆等方法供給新鮮空氣、飲料及食物。A.低于透水后水位B.高于透水后水位C.位于透水點上方D.位于透水點下方

40.錨桿支護與錨噴支護是礦山井巷支護的兩種方式。錨桿支護是單獨采用錨桿的支護,而錨噴支護是聯合使用錨桿和噴射混凝土或()支護。A.錨網B.錨噴網C.噴漿D.錨索

4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對礦山建設的安全保障規(guī)定,下列對礦井安全出口和運輸通信設施的安全保障要求中,不屬于強制要求的是()。A.每個礦井必須有3個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B.礦井通信設施可以有所不同但必須與外界相通C.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必須符合相關的技術規(guī)范D.礦山運輸設施必須能夠安全正常運行并預防事故

42.井巷突水點大小按()劃分。A.揭露突水點位置的高低B.每小時突水量的大小C.涌水裂隙分布密度的大小D.巖溶含水量與其容積比值的大小

43.下列不屬于副井系統(tǒng)的井下硐室是()。A.等候室B.調度室C.水倉D.管子道

44.井下特定條件下,作業(yè)人員應佩戴安全帶,安全帶的一端應正確拴在牢固的構件上。下列情況不用佩戴安全帶的是()。A.拆除保護巖柱或保護臺B.在井筒內或井架上安裝、維修或拆除設備C.爆破后到井圈上清理浮石D.運輸物料、裝卸車

45.每個礦井至少應有()獨立的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間距應不小于()。A.兩個、20mB.三個、20mC.兩個、30mD.三個、30m

46.地下礦山,應保存一系列圖紙,并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更新,其中不包括()。A.礦區(qū)地形地質和水文地質圖B.通風系統(tǒng)圖C.提升運輸系統(tǒng)圖D.井上通訊系統(tǒng)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解析】選項A,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采用從上到下的開采順序,應選用從上盤到下盤的采剝推進方向。

2.【答案】A【解析】選項A,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采用從上到下的開采順序,應選用從上盤到下盤的采剝推進方向。

3.【答案】A【解析】巷道膠帶輸送機運輸事故的預防措施包括:(1)安裝防跑偏和防撕裂保護裝置。(2)安裝防滑保護裝置,及時清除膠帶滾筒上的水或調整膠帶長度。(3)帶式輸送機的機頭傳動部分、機尾滾筒、液力偶合器等處都要裝設保護罩或保護欄桿。(4)安裝輸送機的巷道,兩側要有足夠的寬度,輸送機距支柱或暄墻的距離不得小于0.5m,行人側不得小于0.8m。

4.【答案】A【解析】礦井平巷運輸事故的預防措施包括:(1)開車前必須發(fā)出開車信號。(2)行車時必須在列車前端牽引行駛,嚴禁頂車行駛(調車除外)。(3)機車運人時,列車行駛速度不得超過4m/s。(4)機車在下坡道、彎道、交叉口、道岔、風門、兩車相會處,以及交接班人多時,應減速行駛,并在40m以外響鈴示警。

5.【答案】A【解析】《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一百零五條規(guī)定,采煤工作面用垮落法管理頂板時,必須及時放頂。頂板不垮落、懸頂距離超過作業(yè)規(guī)程規(guī)定的,必須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強制放頂或者其他措施進行處理。放頂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頂與爆破、機械落煤等工序平行作業(yè)的安全距離,放頂區(qū)內支架、支柱等的回收方法,必須在作業(yè)規(guī)程中明確規(guī)定。

6.【答案】C【解析】按照頂板一次冒落的范圍及造成傷亡的嚴重程度,一般可分為局部冒頂和大型冒頂事故兩大類。當頂板破碎、節(jié)理發(fā)育時,不進行支護就會發(fā)生冒頂。在地質條件變化的區(qū)域,也易發(fā)生冒頂。有時盡管頂板比較穩(wěn)定,但忽視支架規(guī)格質量,違反操作規(guī)程,也會引起局部冒頂。

7.【答案】A【解析】探放老空水前,應當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范圍、積水量和水壓等。探放水時,應當撤出探放水點標高以下受水害威脅區(qū)域所有人員。放水時,應當監(jiān)視放水全過程,核對放水量和水壓等,直到老空水放完為止,并進行檢測驗證。

8.【答案】A【解析】地下礦山工作面風量,按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計算,每人每分鐘供風量不少于4m3。

9.【答案】B【解析】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掘進巷道回風口不得小于10m;全風壓供給該處的風量必須大于局部通風機的吸入風量。

10.【答案】B【解析】根據進風井和出風井的布置方式,地下礦山通風系統(tǒng)的類型可以分為中央式(中央并列式和中央分列式)、對角式(兩翼對角式和分區(qū)對角式)和混合式3類。根據主要通風機的工作方法,地下礦山通風方式分為抽出式、壓入式和壓抽混合式。

11.【答案】D【解析】礦坑水的危害主要表現在:(1)當礦坑涌水量過大時,必然會增加治水防水措施的投資,拖延施工進度,影響采掘作業(yè)安全。(2)具有腐蝕性的礦坑水會腐蝕金屬設備。(3)礦坑水會軟化圍巖,惡化礦山環(huán)境,降低礦坑的頂板、底板和邊幫的穩(wěn)定性,增加支護和維護困難。(4)在露天礦山,地下水會削弱邊坡巖體的抗剪強度,造成邊坡崩塌或滑坡事故,影響正常生產,甚至導致重大人身傷亡事故。(5)當地質情況不清,突然遇到大量涌水時,會造成井筒、巷道和采場淹沒,人員傷亡,設備毀壞的水害事故。

12.【答案】C【解析】露天礦山通常采用的控制爆破方法有減震爆破、緩沖爆破、預裂爆破。設計這些方法的目的是使露天礦周邊邊坡每平方米面積上產生低的爆破能集中,同時控制生產爆破的能量集中,以便不破壞最終邊坡。

13.【答案】B【解析】采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礦時,為維持回采進路良好的穩(wěn)定性,必須掌握回采進路周圍巖體中的應力分布、回采順序對進路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采用有底柱崩落采礦法的地壓控制問題,主要是維護出礦巷道的穩(wěn)定性。

14.【答案】D【解析】綜合開拓根據地質條件和生產技術條件而定。根據井硐的3種基本形式,組合后理論上有6種綜合開拓方式,即:立井一斜井、斜井一立井、平硐一立井、立井一平硐、平硐一斜井、斜井-平硐。

15.【答案】C【解析】地下礦山突水預兆有一般預兆、工作面底板灰?guī)r含水層突水預兆、松散孔隙含水層突水預兆。其中,松散孔隙含水層突水預兆包括:①突水部位發(fā)潮、滴水且滴水現象逐漸增大,仔細觀察發(fā)現水中含有少量細砂。②發(fā)生局部冒頂,水量突增并出現流沙,流沙常呈間歇性,水色時清時混,總的趨勢是水量、砂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③頂板發(fā)生潰水、潰砂,這種現象可能影響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現塌陷坑。

16.【答案】D【解析】金屬非金屬礦山采場地壓控制方法包括空場采礦法地壓控制、充填采礦法地壓控制、崩落采礦法地壓控制。

17.【答案】D【解析】信號系統(tǒng)缺陷的隱患為井下、井口提升系統(tǒng)信號不全(如缺少發(fā)光信號)、井口井底安全門未與提升信號實現電氣閉鎖、井口信號房設置不合理。

18.【答案】C【解析】炮眼直徑小于50mm,深度2一4m稱為中深孔爆破,多用于井筒及大斷面硐室掘進。

19.【答案】A【解析】根據施工方法及地層賦存條件的不同,井巷(井筒或巷)施工分為普通施工法與特殊鑿井法。普通施工法是在穩(wěn)定或含水較少的地層中采用鉆眼爆破或其他常規(guī)手段施工的方法。特殊鑿井法是在不穩(wěn)定或含水量很大的地層中,采用非鉆爆法特殊技術與工藝的鑿井方法,通常采用的有凍結法鑿井、鉆井法鑿井、注漿鑿井法鑿井。

20.【答案】B【解析】《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一百零五條規(guī)定,采煤工作面用垮落法管理頂板時,必須及時放頂。頂板不垮落、懸頂距離超過作業(yè)規(guī)程規(guī)定的,必須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強制放頂或者其他措施進行處理。

21.【答案】C【解析】雷管是爆破工程的主要起爆材料,導火線、導爆管屬于傳爆材料,繼爆管、導爆線既起到起爆作用,又起到傳爆作用,是兩者的綜合。

22.【答案】A【解析】只有經取樣化驗分析證實,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時,方可認為火區(qū)已經熄滅,才準予啟封:①火區(qū)內溫度下降到30℃以下或與火災發(fā)生前該區(qū)的空氣日常溫度相同。②火區(qū)內的氧氣濃度降到5%以下。③區(qū)內空氣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閉期間內逐漸下降,并穩(wěn)定在0.001%以下。④火區(qū)的出水溫度低于25℃或與火災發(fā)生前該區(qū)的日常出水溫度相同。以上4項指標持續(xù)穩(wěn)定的時間在1個月以上。

23.【答案】B【解析】為防止礦層開采時各種水流進人井下,在受水威脅的地段留一定寬度或厚度的礦柱。防水礦柱尺寸的確定應考慮到含水層的水壓、水量、所開采礦的機械強度、厚度等因素及有關規(guī)定,并通過實踐綜合確定。

24.【答案】C【解析】處理礦井水災事故時,礦山救護隊到達事故地下礦井后,要了解災區(qū)情況、突水地點、突水性質、涌水量、水源補給、水位、事故前人員分布、礦井具有生存條件的地點及其進人的通道等,并根據被堵人員所在地點的空間、氧氣、瓦斯?jié)舛纫约熬瘸霰粐藛T所需的大致時間,制定相應的救災方案。

25.【答案】B【解析】冒頂事故的探測方法主要包括敲幫問頂法、儀器探測法、木楔探測法等。敲幫問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又分為錘擊判斷聲法和振動探測法兩種。木楔探測法是指在工作面頂板(圍巖)的裂縫中打人小木楔,過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檢查,如發(fā)現木楔松動或者掉渣,表明頂板(圍巖)裂縫受礦壓影響在逐漸增大,可能發(fā)生冒頂事故。大面積冒頂可以用微振儀、地音儀和超聲波地層應力儀等儀器探測法進行預測。

26.【答案】A【解析】根據發(fā)生沖擊地壓的成因和機理,防治措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防范措施,另一類是解危措施。(1)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預留開采保護層;盡量少留礦柱和避免孤島開采;盡量將主要巷道和銅室布置在底板巖層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斷面掘進;盡可能避免巷道多處交叉,加強頂板控制;確定合理的開采程序;礦層預注水,以降低礦體的彈性和強度等。(2)沖擊地壓(巖爆)解危措施主要包括卸載鉆孔、卸載爆破、誘發(fā)爆破、煤層高壓注水等。

27.【答案】A【解析】礦井(豎井、斜井、平銅等)井口的標高,應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工業(yè)場地的地面標高,應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特殊情況下達不到要求的,應以歷史最高洪水位為防護標準修筑防洪堤,井口應筑人工島,使井口高于最高洪水位1m以上。

28.【答案】C【解析】《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八十七條提到,每個生產礦井必須至少有2個能行人的通達地面的安全出口,各個出口間距不得小于30m。

29.【答案】B【解析】惰化技術就是將惰性氣體或其他惰性物質送人擬處理區(qū),抑制煤炭自燃的技術,主要包括黃泥灌漿、粉煤灰、阻化劑及阻化泥漿和惰氣等。

30.【答案】A【解析】外因火災是指由于外來熱源,如明火、爆破、瓦斯煤塵爆炸、機械摩擦、電路短路等原因造成的火災。外因火災的特點是突然發(fā)生,未勢兇猛,如不能及時發(fā)現,往往可能釀成惡性事故。

31.【答案】A【解析】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和其他用水)。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檢修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32.【答案】C【解析】工作面底板灰?guī)r含水層突水預兆有:①工作面壓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時可達500mm以上。②工作面底板產生裂隙,并逐漸增大。③沿裂隙或煤幫向外滲水,隨著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④底板破裂,沿裂縫有高壓水噴出,并伴有“嘶嘶”聲或刺耳水聲。⑤底板發(fā)生“底爆”,伴有巨響,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色或黃色。

33.【答案】D【解析】一般來說,掛汗、掛紅、水叫都屬于礦井透水前的預兆,空氣變冷也屬于預兆之一,而并不是空氣變熱,因此選D選項。

34.【答案】C【解析】處理地下礦山火災事故時,應遵循以下基本技術原則:控制煙霧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員的安全;防止火災擴大;防止引起瓦斯、煤塵爆炸;防止火風壓引起風流逆轉而造成危害;保證救災人員的安全,并有利于搶救遇險人員;創(chuàng)造有利的滅火條件。

35.【答案】B【解析】礦領導與救護隊領導及有關業(yè)務部門的領導人員一起研究的救災措施包括:(1l)派救護隊員下井偵察火源性質、火區(qū)情況,偵察人員應注意順新鮮風流接近火源。(2)組織險區(qū)人員撤離(迎著新鮮風流撤退)。(3)組織人力、設備器材,積極為救人滅火創(chuàng)造條件。(4)確定控制風流的措施。

36.【答案】C【解析】礦井火災發(fā)生的原因雖是多種多樣,但構成火災的基本要素歸納起來有熱源、可燃物和空氣三個方面,俗稱火災三要素。

37.【答案】B【解析】按引火的熱源不同分類: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按發(fā)火地點的不同分類:井筒火災、巷道火災、采面火災、采空區(qū)火災等。按燃燒物的不同分類:機電設備火災、油料火災、火藥燃燒火災、坑木火災、瓦斯燃燒火災等。

38.【答案】C【解析】井下火災的特點:很難及時發(fā)現,井下空氣供給有限,難以完全燃燒,有毒有害煙霧大量產生,隨風流到處擴散,毒化礦井空氣,威脅工人的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