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講 七下課標文言文復習(練習)-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1頁
第16講 七下課標文言文復習(練習)-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2頁
第16講 七下課標文言文復習(練習)-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3頁
第16講 七下課標文言文復習(練習)-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4頁
第16講 七下課標文言文復習(練習)-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詩文閱讀第16講七下課標文言文復習(練習)目錄一、考點過關練 2TOC\o"1-2"\h\u篇目1:《陋室銘》 2篇目1:《陋室銘》 4二、真題實戰(zhàn)練 6三、重難創(chuàng)新練 17篇目1:《陋室銘》(2023·廣東中山·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選自《陋室銘》)【乙】吾室之內,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①,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選自《陸游筑書巢》,有刪改)【注釋】①覿(dí):相見。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有仙則名/故雖有名馬 B.有龍則靈/以告先帝之靈C.惟吾德馨/惟手熟爾 D.草色入簾青/客始不能入2.請根據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例句學法指導詞義解釋俯仰四顧無非書者課內聯(lián)系法: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蒲松齡《狼》)(1)信乎其似巢也查閱詞典法:①言語真實;②講信用;③實在,的確;④相信;⑤音訊,消息。(2)3.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4.請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5.【甲】【乙】兩文中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趣有什么異同?【答案】1.C2.看實在,的確3.(1)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2)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4.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5.同:兩位主人都熱愛自己的居室,交往的人物高尚,愛好讀書。異:甲文重在借陋室不陋,從不同方面表現(xiàn)居室主人品德高尚;乙文重在細節(jié),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居室主人癡迷于讀書的特點?!窘馕觥?.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有名/形容詞,有名的;B.靈: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顯出有靈氣/在天之靈;C.惟:都是“只”;D.入:映入/進入;故選C。2.本題考查實詞。(1)“顧野有麥場”的“顧”的意思是往旁邊看?!案┭鏊念櫉o非書者”的意思是抬頭低頭,四周環(huán)顧,沒有不是書的;因此“顧”在這里的意思是看。(2)“信乎其似巢也”的意思是這確實像書窩啊。根據“信”的字典釋義可知,這里的“信”的意思是實在,的確。3.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碱}。翻譯句子,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重點詞語:(1)鴻儒:大儒,這里指博學的人;白?。浩矫瘢@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2)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4.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和關鍵字詞來分析?!拔帷痹诒鞠蛑凶龆ㄕZ,修飾“飲食起居”,“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是并列關系,因此“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這三個語之間要斷開;“未嘗”通常放在句首,因此未嘗前面要斷開句意: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吟,感到悲傷、優(yōu)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所以斷句為: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5.本題考查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篩選和提取。相同之處:甲文中“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乙文“吾室之內,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這些都說明居室主人情趣高雅。另外都熱愛自己的居室,結交好朋友。不同之處:結合甲文“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快之勞形”作者從環(huán)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三個方面描寫,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結合乙文“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日:‘此非吾所謂巢者邪’”,可見文章表達了作者喜愛讀書的旨趣。據此回答即可。【點睛】參考譯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乙】我屋子里,有的書堆在書櫥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頭,四周環(huán)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兒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我也都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所說的書窩嗎!”于是邀請客人走近觀看,客人剛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了屋中,又不能出來,于是客人也大笑著說:“這確實像書窩啊!”篇目1:《陋室銘》(2023·河南南陽·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ㄖ芏仡U《愛蓮說》)【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藥有幾?擇其絕勝者與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誰手。及睹《事物紀原》,謂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韓詩“夕貶潮陽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動①以時,茍非其時,雖十堯②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強雞人使晝嗚乎?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則死,此其骯臟⑤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誰能屈之?(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有刪改)【注釋】①動:萌發(fā)。②堯:傳說中上古帝王名。③俾:使。⑤骯臟:讀音kǎngzǎng,意為不屈不厄。6.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濯清漣而不妖”中的“妖”妖艷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莊重、質樸。B.“不蔓不枝”中的“蔓”是藤蔓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正直不茍。C.“亭亭凈植”中的“植”是樹立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姿態(tài)和氣質。D.“可強雞人使晝鳴乎”中的“強”是強迫、強令的意思,表達出作者對武則天貶牡丹到洛陽一事的不滿。7.把甲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牡丹之愛,宜乎眾矣!8.甲文對蓮進行形象和品質的具體描寫,有何用意?9.甲乙兩文都提到了牡丹,但寫作目的有所不同,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敬鸢浮?.B7.對于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8.甲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9.甲文提到牡丹,是為了用世人對牡丹的愛與自己對蓮的愛進行襯托,并以世人“甚愛牡丹”來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乙文提到牡丹,是為了通過自己對牡丹感情態(tài)度的變化,突出牡丹堅貞不屈、不屈不厄的品格,以此表現(xiàn)作者堅守高尚情操,堅貞不屈的品格。【解析】6.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思及內容理解。B.“不蔓不枝”意思是: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奥?,名詞作動詞,橫生藤蔓;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牡丹之愛,指對于牡丹的愛;宜,應該。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甲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知:作者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姿態(tài)、香氣遠播、拒絕賞玩等角度,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以蓮喻人,托物言志,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甲文的重點在于通過描寫蓮的高貴品質來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態(tài)度?!澳档ぃㄖ毁F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寫牡丹的“富貴”且喜愛的世人眾多,寫“蓮花”有君子的品格,只有作者一人喜歡,目的是以它們作襯托,突出蓮的的高潔,含蓄地表達了作者不愿隱逸、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乙文“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則死,此其骯臟不回之本性”,先寫自己不認同牡丹是萬花之王,后來寫讀到牡丹見到武則天也不開花,牡丹被貶洛陽,牡丹向陽生長朝其他方向就會死,來寫戰(zhàn)爭被牡丹堅貞不屈、不屈不厄的品格折服,態(tài)度轉變,通過牡丹來寫自己堅守高尚情操,堅貞不屈的品格,托物言志?!军c睛】參考譯文:【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應該就有很多人了!【乙】牡丹能夠在群花中稱王,我開始并不認同這一觀點。要說牡丹的顏色和香味,比芍藥能強多少?選擇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藥來決一雌雄,還不知鹿死誰手呢?直到我看了《事物紀原》一書,說武則天冬天游后花園,看到所有的花都競相開放,只有牡丹遲遲未開,于是將牡丹貶到洛陽,我才恍然大悟說:“牡丹像這樣剛強不屈,被貶謫本來就是應該的,如果不給他以花王的榮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恥辱呢?”韓詩:“夕貶潮州路八千”。植物的生長有一定的時令季節(jié),如果違反時令季節(jié),那么就算有十個像堯那樣的圣賢,也不能讓莊稼在冬天長出穗來。武則天雖為人主,但是她能強令公雞白天打鳴嗎?正面應當向陽,這是種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還能受點委屈,只有牡丹絕不肯通融。讓它朝南就會生長,讓它朝其他方向就會死,這是牡丹高亢剛直、不可改變的本性,武則天都不能讓它屈服,又有誰能使它屈服呢?(2023·江蘇常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可讲辉诟撸邢蓜t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劉禹錫《陋室銘》)【乙】吳君①,志學而工詩,家有山林之樂,隱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師也,其稱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岣`喜焉,而不知其說,請為我言其故?!庇鄳唬骸白泳佑诮?,亦嘗觀于江乎?秋雨時至,溝渠盈滿,眾水既發(fā),合而為一,汪溢塞谷,沒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子試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無求于深,無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為易③而勇,不為險而怯。故其發(fā)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簡居以養(yǎng)其心,足乎內而無待乎外④。止則莫之測⑤,行則莫之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行乎患難而不屈,臨乎得失而不懼。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選自蘇轍《吳氏浩然堂記》,有刪改)[注釋]①吳君:蘇轍的朋友。②因物:順應著外物變化。③易: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內而無待乎外:內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測:揣測到他的內心。10.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1)有仙則名:(2)隱居不仕:(3)吾竊喜焉:(4)襄丘陵:1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1)可以調素琴,閱金經。(2)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12.在“設計自己的書房”活動中,小文同學一心追求:內部設施要“高大上”,書房名稱要“博眼球”。請你依據甲、乙兩文的內容給小文寫一段勸誡的話。13.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明作者經常跟富貴之家、高雅之士來往交流。B.乙文“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災害之重。C.甲文最后一句采用反問,乙文最后一句運用雙重否定,都起到了強調作用。D.甲、乙兩文都以作者自己的居室為寫作對象,風格粗獷豪放。【答案】10.出名做官暗自漫上11.(1)可以彈奏不加雕繪裝飾的琴,閱讀佛經。(2)先生住在江邊,曾經觀察過大江嗎?12.示例:小文你好,書房是一間能反映主人內心世界的屋子,內心世界的豐富并不完全表現(xiàn)為內部設施的“高大上”,而更應關注書房營造的氛圍,如劉禹錫所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取名方面,比起刻意“博眼球”,或許吳君以自己尊崇的人物語錄精神為廳堂取名的做法更值得借鑒。你覺得呢?13.C【解析】1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翻譯。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2)句意:吳君在此隱居不去做官。仕:做官。(3)句意:我私下里很喜歡。竊:暗自。(4)句意:漫上丘陵。襄:漫上。1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調:調弄,這里是彈的意思。素:不加裝飾的。閱:看。金經:指佛經。(2)子:你。于:在。亦:也。嘗:曾經。于:表對象。12.本題考查拓展應用。針對題目中的“內部設施要‘高大上’”,結合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書房不能只追求內部設施的豪華,而應重視書房主人的精神和內心世界,只要品德高尚,內心豐富,即使身處簡陋的屋子,也能得到內心的愉悅與享受。針對題目中的“書房名稱要‘博眼球’”,結合乙文中的“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師也,其稱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岣`喜焉,而不知其說,請為我言其故?!笨芍?,書房取名,不用刻意引人注意,起一些特令獨行,甚至是怪異的名字,可以像吳君那樣,以自己尊崇的人物語錄精神為廳堂取名。據此表述即可。1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分析。A.“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意為: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本項“富貴之家”有誤;B.聯(lián)系乙文第二段中的“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可知,“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意在突出如此浩然的水勢沒有什么能阻擋;D.甲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居室。乙文中的居室是吳君的居室,不是作者蘇轍的居室。甲文雋秀工整,乙文粗獷豪放;故選C。【參考譯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乙】吳君,有志于學問且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專長,家周圍是讓人悠樂的山林,吳君在此隱居不去做官,給他的屋子取名叫“浩然”,說:“孟子是我的老師,他說道:‘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我私下里很喜歡,但不是很能理解孟子的說法,請為我解釋下其中的緣由?!蔽一貜退f:“你處在江上之時,也曾觀察過江水嗎?秋雨按時節(jié)下來,溝渠里裝滿了雨水,各路水流滿溢,合聚在一起。便汪洋肆意,盡情地充斥著坑溝峽谷,之后又滂泊向東流去,輕快地越過洲島,漫上丘陵,肆意前行,遇到木頭折斷木頭,碰到石頭,石頭也被摧毀,如此浩然的水勢沒有什么能阻擋。你試著考察看看,它憑什么能像這樣形成如此浩蕩之勢?如今那水不求太深,也無意奔向何方,遇到高的地方就停下來,遇到低的地方就順勢流下去,忘了自己,只會適應著外部環(huán)境,不因為容易表現(xiàn)勇敢,不因為危險而膽怯。所以,這水一旦聚集發(fā)動,就會浩浩蕩蕩馳騁開去直到大海。古代的君子,生活簡易來滋養(yǎng)內心,從內心得到滿足,對外部環(huán)境不抱期待,心胸開闊可以包容天地。停下來的時候外界揣測不到他的內心,行動起來的時候沒有人能抵抗得了。處于富貴之中不放縱自己,處于貧賤之中也不憂慮,在蠻夷之地遭受患難不屈服,在生死得失面前不懼怕,如此這樣也不可能不培養(yǎng)出浩然正氣的品性。”(2023·湖南懷化·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文】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文】君子亭記(明)王守仁陽明子①既為何陋軒,復因軒之前營,架楹為亭,環(huán)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虛而靜,通而有間,有君子之德。外堅而直,貫四時而柯葉無所改,有君子之操。應蟄②而出,遇伏③而隱,雨雪晦明,無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風時至,玉聲珊然,中采齊而協(xié)肆夏,揖遜俯仰,若洙、泗④群賢之交集;風止籟靜,挺然特立,不撓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側,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保ü?jié)選自《王陽明散文選譯》)【注】①陽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學家,被貶至貴州龍場,自建居所,命名為何陋軒。②蟄: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經山東曲阜,孔子與弟子習禮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著上朝的笏板。14.用“/”給乙文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15.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濯清漣而不妖(洗) B.貫四時而柯葉無所改(四季)C.陶后鮮有聞(新鮮) D.無所不宜(合適)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17.甲乙兩文都提到了君子,請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你心目中的君子應該具備哪些美好品質。(至少提出三點)【答案】14.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15.C16.(1)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2)竹子有這四方面特點,因此命名為“君子”,竹是無愧于這個稱呼的。17.堅定正直;潔身自好;虛心好學;淡泊名利;胸懷天下(任選三點即可)【解析】14.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句意:而我的亭子種了許多竹子,因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無愧于亭名的?!拔嵬び兄裱伞笔峭暾囊粋€短句,焉在句末作語氣詞,故此處后邊應斷開一處,“而”表順承,第一個“名”是動詞,意思是命名,省略了“吾亭”,故在第一處“名”后停頓,第二個“名”是名詞,意思是名字,“名不愧于吾亭”是一個完整的短句,應放在一處,故斷句: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1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C.有誤,句意: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鮮:少;故選C。16.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重點詞: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樹立;(2)是:這;而:連詞,表順承;其:代詞,它的。17.本題考查拓展延伸。開放性試題。既可以從文中理解分析,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君子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若從文中分析:結合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和乙文中“中虛而靜,通而有間”“外堅而直”可知君子應該堅定正直;結合甲文“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和乙文“清風時至,玉聲珊然”可知君子應該潔身自好;結合甲文“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和乙文“挺然特立,不撓不屈”可知君子應該不屈不撓,莊重典雅。也可以結合課外知識示例:君子應該內心坦蕩。也就是從容的面對外界和自己,做到心中無愧。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應該不苛責,內心豐富。一個人在物質極度匱乏中依然可以保持內心的豐盈和充實,這就是君子,這就是賢能。君子應該和而不同。君子有自己的獨立意識,要求自己融入群體,但也時刻保持警惕,不和那些違背自己意愿和內心的人們同流合污。君子應該自行反思。反省內求,不斷反省自己的言行,從而使自己的道德人格達到完美的境界,這正是君子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军c睛】甲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乙文:王陽明建起何陋軒后,又就著軒的飛檐,在其前面的空地上打樁立柱,蓋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種上翠竹,取其名為“君子亭”。因為竹有君子的四種品質:其內部虛極靜篤,互相通透而有間隔,具備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堅韌正直,無論春夏秋冬,均不改變顏色,具備君子的操守。驚蟄時節(jié),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暫緩進長,風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調節(jié)適應,具備君子的明睿。清風時來,則如玉佩珊珊聲響,像好聽的音樂,又俯俯仰仰,仿佛孔門弟子在練習禮儀;風停下來,便寂然無聲,挺拔特立,好像虞舜的大臣們整齊莊嚴地列于朝堂之側,有君子的容表。竹子有這四方面特點,因此命名為“君子”,竹是無愧于這個稱呼的。而我的亭子種了許多竹子,因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無愧于亭名的。(2022·四川廣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材料二:①群葩①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②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②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為命者,其可人也。(選自李漁《閑情偶寄·芙蕖》,有刪改)【注釋】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稱菡萏(hàndàn)、芙蓉、蓮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18.古代漢字意蘊豐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說文解字注》“蓋大葉駭人,故謂之荷”與“自荷錢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B.《說文解字》“蓮,芙蕖之實也”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中“蓮”的所指相同。C.《說文解字》“菡也,實為菡萏,未發(fā)為菡萏”與“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D.《爾雅》:“芙蓉之含敷蒲也?!崩顣r珍也說芙蓉是“敷布容艷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來形容天然艷麗的年輕女子。19.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水陸草木之花

避暑而暑為之退B.出淤泥而不染

乃摘而藏之C.長跪而謝之

及花之既謝D.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20.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B.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C.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D.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予夏季倚此為命者,其可人也。22.兩則材料都寫了“蓮”,但各有側重,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敬鸢浮?8.B19.D20.C21.(1)(蓮)筆直潔凈地挺立在那里,只可遠遠地觀看卻不能靠近賞玩。(2)我夏天倚靠它維持生命(或我夏天視它為生命),是(因為)它適合人的心意。22.①甲文稱“蓮”為“花中君子”,寫“蓮”的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形(中通,外直)、氣質儀態(tài)(不蔓不枝,亭亭凈植)、味道(香遠益清)等,側重贊美的是“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傲岸的內在品格;②乙文則緊扣芙蕖“可人”的特點,側重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來寫其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解析】18.本題考查重要文言詞語辨析。B.“蓮,芙蕖之實也”句意為:蓮是芙蕖的子實。故此處“蓮”是指蓮子。而“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句意為: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故此處“蓮”指芙蕖。兩者所指不同。故選B。19.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結構助詞,的/代詞,代指荷花;B.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順承;C.動詞,道歉/動詞,凋謝;D.名詞,時候/名詞,時候;故選D。20.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故斷句為: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故選C。21.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益,更加;清,清芬;亭亭,挺直的樣子;植,樹立;褻,親近而不莊重。(2)予,我;倚,倚靠;可,適合。2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由《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知,文章寫了“蓮”的生長環(huán)境、外形、氣質儀態(tài)、味道等,并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可見其象征意義。作者用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與蓮花的高潔作對比,更突出了蓮花的形象以及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同時也堅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純潔高尚品格,鄙視世俗惡劣風氣的生活態(tài)度?!盾睫 返冖俣巍按私匝云淇赡空咭病睂懮彽摹翱赡俊?,第②段“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寫它的“可鼻”,這是蓮的觀賞價值;第②段“至其可人之口者”寫它的“可口”,第②段“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寫它的“可用”,是寫蓮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军c睛】參考譯文:

【材料一】水里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從李氏的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歡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并不顯得妖媚,荷梗中間貫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沒有旁枝。香氣散播到遠處,更加使人覺得清幽,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到了。喜愛蓮花的人,與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人數眾多了!

【材料二】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jié),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無人問津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等到花苞開花,姿態(tài)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后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我夏天倚靠它維持生命(或我夏天視它為生命),是(因為)它適合人的心意。(2022·甘肅武威·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愛蓮說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芙?、伲ㄇ澹├顫O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芙蕖自荷錢②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飖之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④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⑤;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選自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注釋】①芙?。汉苫ǖ膭e稱。②荷錢:生的荷葉,狀如銅錢,故稱“荷錢”。③迨(dài):及,到。④徂(cú)往,到。⑤異馥:特別的香味。23.解釋下列加點詞。(1)可愛者甚蕃(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3)過而不問之秋(4)亭亭獨立24.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荷錢出水之日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B.乃復蒂下生蓬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C.荷葉之清香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D.摘而藏之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25.翻譯下列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26.填空。兩文同寫蓮,《愛蓮說》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芙蕖》寫蓮的“”“”“”“可用”,由蓮的觀賞價值寫到價值?!敬鸢浮?3.多。親近而不莊重。時候(時間)。聳立的樣子。24.C25.(1)(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2)等到荷花凋謝之后,也可以向主人稟告說,(我)沒有什么過錯。26.不慕名利,潔身自好可目可鼻可人之口(可口)實用(經濟)【解析】2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翻譯。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1)句意:可以喜愛的有很多。蕃:多。(2)句意: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褻:親近而不莊重。(3)句意:無人問津的時候。秋:時候。(4)句意:一枝枝獨立。亭亭:聳立的樣子。2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具體的語境理解詞的意思。A.自:介詞,從/連詞,如果;B.乃:連詞,于是/副詞,竟然;C.之:助詞,的/助詞,的;D.而: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折;故選C。25.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重點詞:染,沾染(污穢);濯,洗;漣,水波;妖,艷麗。(2)重點詞:及,等到;既,已經;亦,也;于,向。26.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稅凵徴f》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可見其象征意義。作者用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與蓮花的高潔作對比,更突出了蓮花的形象以及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同時也堅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純潔高尚品格,鄙視世俗惡劣風氣的生活態(tài)度?!盾睫 返谝欢螌懮彽摹翱赡俊保诙螌懰摹翱杀恰?,這是蓮的觀賞價值;第三段寫它的“可口”,第四寫它的“可用”,是寫蓮的實用價值?!军c睛】參考譯文:愛蓮說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ǜ袊@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對于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芙蕖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jié),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無人問津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tài),沒風時也呈現(xiàn)出輕盈柔美的風姿。這樣,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它那無窮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開花,姿態(tài)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后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jié)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停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27.(2023·安徽蕪湖·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閱讀回答問題?!炯住可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浚ㄟx自劉禹錫《陋室銘》)【乙】夫七尺之骸,稟①之以所生,不可受全而歸殘也②;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于流遁③也。躬耕以食之,穿井以飲之,短褐以蔽之,蓬廬以覆之,彈詠以娛之,呼吸以延之,逍遙竹素,寄情玄毫④,守常⑤待終,斯亦足矣。(選自葛洪《抱樸子?外篇》)【注】①稟:領受。②不可受全而歸殘也:不能承受領受時完整而歸還時殘缺。③流遁:流蕩逃遁。④玄毫:揮毫。毫,指毛筆。⑤守常:固守常法;按照常規(guī)。(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①有龍則靈②可以調素琴③躬耕以食之④穿井以飲之(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②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于流遁也。(3)【甲】文中的“”和【乙】文中的“”點明了主人公居室本身的特點。(4)【甲】【乙】兩文均通過描述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相同的情感?【答案】(1)神奇、靈異調弄,這里指彈(琴)親自鑿(2)①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②內心,由自己控制,不能任意它流蕩逃遁。(3)斯是陋室蓬廬以覆之(4)甲文通過對居室的描繪,乙文通過描述作者在陋室中的簡單生活和豐富的娛樂,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①句意: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靈,神奇、靈異。②句意: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里指彈(琴)。③句意:親自耕種來吃。躬,親自。④句意:鑿井來喝水。穿,鑿。(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①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②制,控制;放,放任,任憑;流遁,流蕩逃遁。(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由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此處寫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作者)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由乙文“蓬廬以覆之”可知,作者寫簡陋的房屋遮擋。由此可見,兩文都寫出了主人公居室的簡陋的特點。(4)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甲文:作者托物言志,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躬耕以食之,穿井以飲之,短褐以蔽之,蓬廬以覆之,彈詠以娛之,呼吸以延之,逍遙竹素,寄情玄毫,守常待終,斯亦足矣”句描述了作者在陋室中的簡單生活和豐富的娛樂,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點睛】參考譯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著書時居住過的草玄亭??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乙)七尺長的身軀,來自于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能承受領受時完整而歸還時殘缺。內心,由自己控制,不能任意它流蕩逃遁。親自耕種來吃,鑿井來喝水,粗布短衣來蔽體,簡陋的房屋遮擋,彈琴賦詩娛樂,呼吸延續(xù)生命,徜徉在史冊、書籍中,用筆寫出自己的情懷,固守常法等待終老,這也就足夠了。28.(2023·河南南陽·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問題。甲愛蓮說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君子比德于玉①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②,知也;廉③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④,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⑤,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⑥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⑦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弊ⅲ孩龠x自《禮記?聘義》,有刪改。題目是臨時加上的。②栗:堅硬。③廉:有棱角。④隊:同“墜”。⑤詘(qū)然:指聲音戛然而止。⑥孚尹:指玉的光彩。⑦圭璋(guīzhāng):一種用做憑信的玉器。(1)請根據表格提示的方法,完成“文言字詞積累卡”。文中加點詞理解詞義的方法釋義廉而不劌字形推斷:“劌”形聲字,從“刂”。意義與刀有關語境推斷:“而”表轉折,與“不”連用。①孚尹旁達,信也聯(lián)系課文: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②(2)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比較甲乙兩文,周敦頤筆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說的“君子”有哪些相同點?用相關語句加以印證。【答案】(1)①割傷。②誠信。(2)(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3)示例:對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遺憾(惋惜,慨嘆),對世人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視(批判,嘲諷)。(4)①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凈植”,乙文提到“堅剛”“廉”。②都有美好的聲名。甲文“香遠益清”,乙文“其聲清揚而遠聞”。【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它有棱角而不傷人。劌:割傷。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句意: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信:誠信。(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重點詞語有:通,貫通;直,挺立的樣子;蔓,生蔓;枝,長枝。(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吧徶異?,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意思是: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通過對蓮的愛人少和對牡丹的愛人多,表達了對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遺憾(惋惜,慨嘆),對世人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視(批判,嘲諷)。(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從【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知,周敦頤筆下的“君子”有正直的品性。從【乙】文“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并見,情也”可知,孔子所說的“君子”有正直的品性。所以,他們都有美好的聲名。從【甲】文“香遠益清”和【乙】文“其聲清揚而遠聞”可知,他們都有美好的聲名?!军c睛】參考譯文:【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乙】孔子說:“從前君子將玉的品質與人的美德相比。玉溫潤而有光澤,像仁;細密而又堅實,像智;有棱角而不傷人,像義;懸垂就下墜,像禮;敲擊它,聲音清脆而悠長,最后夏然而止,像樂;玉上的瑕疵掩蓋不住它的美好,玉的美好也掩蓋不了它的瑕疵,像忠;玉色晶瑩發(fā)亮,光彩四溢,像信;玉的光氣如白色長虹,像天;玉的精氣顯現(xiàn)于山川之間,像地;朝聘時用玉制的理璋單獨通達情意,像德;天下人沒有不珍視玉的,像尊重道。《詩經》說:‘每想起那位君子,他溫和的如同美玉。'”29.(2023·貴州貴陽·??家荒#╅喿x古代詩文,回答問題。①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畢,遂浴黃山之湯泉。泉甘且冽,在懸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注釋]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引五六壯佼者來,俱手數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作襁褓兒耶?初猶自強,至憊甚,乃縛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負各半。行至云巢,路絕矣,躡木梯而上,萬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②天雨寒甚,端午猶披重裘擁火。云走入奪舍,頃刻混沌,兩人坐,辨聲而已。散后,步至立雪臺,有古松根生于東,身仆于西,頭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節(jié)選自袁枚《游黃山記》)【注釋】兜籠:供游客乘坐、由人抬著上山的竹制器具,類似小山轎。(1)作者游覽黃山,途經了眾多景點,下列不屬于文中作者游覽的景點的一項是(

)A.白岳

慈光寺 B.云巢

文殊院C.湯泉

立雪臺 D.百步云梯

入奪舍(2)側面烘托是一種常見的手法,結合本文與《三峽》,分析兩文作者在寫“山”的特點時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3)下列與“在懸崖之下”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陶淵明《桃花源記》)B.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C.戴朱纓寶飾之帽(宋濂《送東陽馬生序》)D.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答案】(1)D(2)甲文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山的高峻;乙文用“僧告曰:‘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側面烘托黃山的高峻難行。(3)C【詳解】(1)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根據文中內容“余游白岳畢,遂浴黃山之湯泉”“夕宿慈光寺”“是夕至文殊院宿焉”“行至云巢,路絕矣”“云走入奪舍”“步至立雪臺”可知,作者游覽黃山,途經了:白岳、湯泉、慈光寺、文殊院、云巢、入奪舍。沒有寫到“百步云梯”。故選D。(2)本題考查文章寫作手法賞析。側面烘托是一種常見的手法,一種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huán)境的描寫來表現(xiàn)主要對象,使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根據《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可知,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從而側面烘托出山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根據本文中僧人的告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