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普查與征集技術規(guī)范有性繁殖_第1頁
資源普查與征集技術規(guī)范有性繁殖_第2頁
資源普查與征集技術規(guī)范有性繁殖_第3頁
資源普查與征集技術規(guī)范有性繁殖_第4頁
資源普查與征集技術規(guī)范有性繁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技術規(guī)范有性繁殖資源本文件規(guī)定了內蒙古地方農作物有性繁殖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的術語與定義、普查方法、征集方法、采集樣本、樣本和資料整理、樣本的提交、樣本歸類與保存、數據整理、普查征集成果匯編、征集資源數據信息的提交。本文件適用于內蒙古地方農作物有性繁殖(種子和帶種子果實)資源的普查與征集。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代碼。GB/T3543農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NY/T3757-2020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收集技術規(guī)范。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cgris)農作物種質資源征集技術規(guī)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cgris)農作物種質資源考察收集技術規(guī)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作物crop作物是指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形成的具有經濟價值的栽培植物。根據用途不同,作物可分為糧食作物、園藝作物、經濟作物、飼料和綠肥作物、藥用作物、香料作物等。3.2作物種質資源cropgermplasmresources具有特定的遺傳物質,可用于育種栽培或其它生物學研究的各種類型種質及品種。作物種質資源通常包括地方品種、育成品種、品系、特殊遺傳材料、作物野生近緣種的居群等。3.3有性繁殖作物種質資源sexualreproductionresources2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而繁殖的種質資源,以種子或帶種子果實繁殖后代。3.4資源征集resourcecollection由國家、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有關部門或科研機構統(tǒng)一組織,由基層科研或技術推廣部門參與執(zhí)行的作物種質資源收集工作,材料征集上來后,再由國家、?。ㄗ灾螀^(qū)、直轄市)有關研究單位統(tǒng)一進行整理、編目、繁殖和入庫保存。3.5樣本sample從某一農作物種質群體中,取出能夠代表該群體的可繁殖的一組個體(器官或組織)。有性繁殖類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樣本包括種子、含籽果實等。3.6育成品種improvedvariety又稱選育品種,是由育種者按照一定的選育目標,通過常規(guī)育種或生物育種等途徑選育出來的,具有一致性、特異性和穩(wěn)定性,經過品種管理部門的審定、鑒定或登記,在生產上推廣種植的作物品種。3.7地方品種landraces又稱農家品種,它是指經人類長期馴化并經自然選擇、人工選擇形成的具有不同特點的作物群體,農民世代相傳種植地方品種,具有適應性強和種類多等特點。3.8野生近緣植物wildrelatives與作物有一定的親緣關系,或者通過一般育種技術能向作物轉移基因的野生植物。3.9居群population在野生植物群落中某一個物種的一組個體植株,占據特定空間、具有共同的基本特點。野生植物的物種并不是由個體直接組成,而是由個體組成居群,再由居群組成物種。4普查方法普查工作由普查旗(縣)農業(yè)部門技術人員完成,主要任務是填寫普查表和征集當地特色種質資源。4.1普查的范圍和對象普查范圍主要是自治區(qū)各旗(縣、市、區(qū))。普查對象主要包括糧食、經濟、蔬菜、果樹、牧草、綠肥等農作物種質資源,重點突出地方品種和作物野生近緣植物。4.2普查表及填寫3普查當地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種類、面積、分布狀況、生長狀況、產量等,突出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多樣性程度與利用,填寫附錄A普查表。“普查表”的填寫,由普查縣農牧局技術人員負責完成。填寫前,對各縣負責填寫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4.3普查實施程序4.3.1組織措施首先成立自治區(qū)級領導小組,負責自治區(qū)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的組織協(xié)調與監(jiān)督管理。各旗縣組織普查隊伍。4.3.2普查前準備制定詳細、周密的實施方案。由專項負責單位制定規(guī)范化表格和培訓資料,并以盟(市)為單位,普查組織和發(fā)起機構組織技術培訓,培訓普查技術方法和表格填寫與數據信息系統(tǒng)處理的標準規(guī)范。4.3.3普查旗縣農牧局等相關技術人員在培訓的基礎上,開展普查工作。通過查閱縣志、農史、檔案、統(tǒng)計年鑒等有關資料,訪問有關專家或年長農民,了解普查區(qū)域內種質資源基本情況,逐項填寫普查表中的各項內容。4.3.4數據信息整理提交各旗縣將普查的數據信息等資料整理好,然后將電子版普查數據提交普查組織和發(fā)起機構。5征集方法5.1征集的基本原則各普查旗縣在普查本旗縣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同時,征集當地古老、珍稀、特有、名優(yōu)的作物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通過走訪、詢問、調查等方式,對種質資源的來源、特有的營養(yǎng)品質、食味性、抗病蟲性、抗逆性、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利用和保存狀況等方面進行詳細了解,明確其在更大范圍的可利用性及其推廣潛力。5.2征集的對象——地方品種、尤其是那些瀕臨滅絕的優(yōu)良稀有和特色地方品種;——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緣種,以及對人類可能有利用價值的野生植物;——過去栽培但現(xiàn)在生產已經淘汰的品種;——目前正在栽培的常規(guī)品種。5.3征集的實施程序5.3.1技術培訓由經過普查與征集培訓的技術人員組成征集小組,在開始普查征集前,對技術人員針對征集目的和任務、征集方法和主要事項等方面進行技術培訓。在普查的基礎上,技術人員深入鄉(xiāng)村和農戶,開展資源的征集。5.3.2物資準備準備好征集資源所需要的采樣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資材料,如征集表、紗網袋、自封袋、簸箕、鐮刀、枝剪、小鐵鏟、彈簧秤、標簽、卷尺、采集箱、保溫桶、照相機和攝相機、背景布、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或北斗)、標簽(號牌)、記載本、文具、筆記本電腦、手電筒、雨具、食品等。45.3.3確定征集地點及路線種植品種的生產田和野生種的自然生境、農貿市場、農戶家等一切有可能收集到種質資源的場所。優(yōu)先選擇作(植)物富集區(qū)、尚未進行考察的地區(qū)、種質資源遭受損失和威脅最大的地區(qū)。5.3.4時間安排時間根據征集對象的生長時期及作物類型而定,一般在花期和熟期兩次進行。6采集樣本6.1采集原則6.1.1全面性采集種質資源材料的種類要齊全,尤其是地方品種和野生種。6.1.2完整性采集的樣本應包含群體內所有的遺傳變異類型。采集的種質資源標本要求完整,特別是植物的花和果實。6.1.3代表性采集的每一個種子、果實或標本,應來自群體植株。采集的種子或果實,應是正常發(fā)育且充分成熟的。一般的種質只收集樣本,珍稀種質材料可同時采集制作標本。6.2觀察記載內容對征集的每一份資源都要仔細填寫種質資源附錄B征集表。6.2.1種質生境信息記載所采集種質資源所在的地理位置、水土狀況、氣候條件、生態(tài)條件。6.2.2種質資源本身的信息記載種質編號、種質類別、種質來源、種質名稱、植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利用價值。6.2.3其他相關信息記載考察時間、考察者及其所屬單位信息、制作影像資料。6.3取樣6.3.1地方種質資源采集采集數量:每份種質原則上采集2500?!?000粒。特大粒作物,如蠶豆、多花菜豆、蓖麻等可適當少?。惶匦×W魑铮鐭煵?、籽粒莧等可適當多取。具體數量可參照行業(yè)標準NY/T3757-2020。6.3.2野生近緣植物采集種子繁殖野生近緣植物的樣本采集,應按居群取樣,一個居群采集的樣本為一份種質資源(相當于一個品種),不同生境也要分設采集點。6.3.2.1居群的選擇生境不同的居群均應作為取樣點,如陽坡、陰坡,不同土壤,不同植被,均應視為不同小居群,各設一個采樣點;濕度、海拔差異大的亦分別設采樣點。6.3.2.2居群內的取樣取樣方式:從單株上取樣,取樣株間距10m以上。取樣數量:取樣數量可參照行業(yè)標準NT/3757-2020中的附錄B1。在不破壞資源的前提下,多取一些為好。舉例如下:小麥野生近緣植物大居群從100株上采集種子,小居群從20~50株上采集種子,每株上取一個穗子。5野生大豆根據居群大小,從30~100株上采集種子,每株取種子10粒以上。野生稻根據居群狀況,取20~30株的種莖。7樣本和資料整理7.1樣本編號7.1.1標簽標簽的正面寫上樣本編號、種質資源名稱,反面寫采集地點、采集時間、采集人姓名。7.1.2征集資源樣本的編號每一份樣本必須有2個標簽,包裝袋內外各1個,并給予一個采集號,這個采集號是該份種質資源自采集到鑒定和繁種以及編入收集目錄,始終不變的唯一標識號。野生資源每個居群給予一個采集號。填寫征集表??h份代碼遵照GB/T226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代碼。7.2填寫資源征集表在野外考察時,仔細觀察,并把種質材料的所有性狀、產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觀察結果逐一計入統(tǒng)一的征集表。各種質材料的特色內容要重點記錄。7.3采集點的定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對資源樣本采集點進行定位,記錄采集點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并可估算野生種質資源居群的面積。7.4圖像信息采集7.4.1采集點全景樣本應及時拍照或錄像,攝影可顯示真實形態(tài)和顏色。每份種質圖像資料應包括樣本、完整植株、生境、花或果實等的照片。7.4.2照片或錄像的記錄圖片格式為“樣本編號.jpg”,像素大小至少為1024×3648或600dpi。每張照片或錄像都要記錄該種質資源的采集號,與采集號一一對應,記錄攝影時間、地點,畫面內容和拍攝人。7.5樣本后處理7.5.1種子樣本采集的樣本是種子的,要及時晾干,清選標準參照GB/T3543,清選后的種子裝在紗網袋內,妥善保存,防蟲、鼠、鳥危害,防止混亂或混雜。7.5.2果實樣本對體積過大或者易腐爛的,要隨時剖開果實取出種子,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后晾干;其他類型的可帶回單位取種子。然后按保管種子的方法進行保存。8樣本的提交逐份核對種質材料的樣本、編號、標簽、圖像、征集表數據是否一致、完整,填寫附錄C樣本提交清單。缺失的樣本應及時重新收集,不一致、缺項的信息應及時修訂補充。征集到的種質資源達到合格標準后,將征集種質和資源清單統(tǒng)一提交到種質資源征集發(fā)起部門保存。69樣本歸類與保存資源接收部門收到樣本后,再次核實和鑒別樣本的作物種類及植物學分類,分類不明確的樣本宜送交相關專業(yè)機構進一步鑒定。采集到的種子類資源要妥善保存在種質資源庫內,盡快繁種、鑒定,并對每一樣本分出一部分送交國家種質庫,編入全國作物種質資源目錄。10數據整理10.1普查表和征集表整理核對表格是否齊全,項目填寫是否符合要求,計算是否準確,文字材料有無錯漏,文字資料、圖表是否一致。補充遺漏普查內容。對普查表進行統(tǒng)計、匯總,并整理成冊。10.2影像資料整理對普查與征集中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進行分類整理,并備份。核對照片和視頻的編號、種質名稱、拍攝時間、地點與普查表及征集表相一致。10.3數據錄入與統(tǒng)計分析將普查數據錄入種質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進行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統(tǒng)計分析按照旗(縣)、盟(市、區(qū))、自治區(qū)三個層次進行。11普查征集成果匯編11.1普查報告根據普查結果,編寫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報告。重點分析本區(qū)域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多樣性,突出體現(xiàn)地區(qū)優(yōu)勢和特色。對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現(xiàn)狀、利用潛力進行客觀和綜合評價。11.2技術資料匯集匯集的技術資料包括以下幾方面:——管理與文書資料:文件、會議紀要、實施方案、技術規(guī)程、培訓照片、管理規(guī)章制度、技術經濟責任合同等;——表格資料:普查表、征集表、匯總表等;——圖件資料:種質資源分布圖、照片、影像等;——上述材料的電子文檔:上述材料、圖片和文字的電子文檔。12征集資源數據信息的提交各旗縣應將普查表、征集資源清單及其征集表等技術資料整理好,及時提交征集資源組織部門。7內蒙古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表表A.1內蒙古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表(栽培品種)地點:旗(縣、市、區(qū))年月日作物名稱種植面種植品種數目具有保健、藥用、工藝品、宗教等特殊用途品種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名稱用途單產(kg/畝)數目代表性品種數目代表性品種名稱面積單產(kg/畝)名稱面積單產(kg/畝)注:表格不足請自行補足8地點:表A.2內蒙古農作物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普查表旗(縣、市、區(qū))年月日資源名稱學名俗名科名屬名種名分布鄉(xiāng)鎮(zhèn)、村經度緯度海拔分布地形分布面積/株用途(具有保健、藥工藝品、宗教等特殊用途資源)注:表格不足請自行補足表B.1內蒙古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征集表樣品編號普查單位填表人及電話地點盟(市)縣鄉(xiāng)(鎮(zhèn))村經度緯度海拔作物名稱種質名稱科名屬名種名學名種質類型□地方品種□選育品種□野生資源□其他種質來源□當地□外地□外國生長習性□一年生□多年生□越年生繁殖習性□有性□無性播種期收獲期主要特性□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蟲□耐鹽堿□抗旱□廣適□耐寒□耐熱□耐澇□耐貧瘠□其他其他特性主要特性詳細描述種質用途□食用□飼用□保健藥用□加工原料□其他利用部位□種子(果實)□根□莖□葉□花□其他種質分布種質群落(野生)□群生□散生生態(tài)類型□農田□森林□草地□荒漠□湖泊□濕地□海灣氣候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寒帶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土壤類型□鹽堿土□紅壤□黃壤□棕壤□褐土□黑土□黑鈣土□栗鈣土□漠土□沼澤土□高山土□其他采集方式□農戶搜集□田間采集□野外采集□市場購買□其他采集部位□種子□植株□種莖□塊根□果實□其他樣品數量樣品照片是否采集標本提供人姓名:性別:民族:年齡:聯(lián)系電話:備注本表為征集資源時所填寫的資源基本信息表,一份資源填寫一張表格。1.樣品編號:征集的資源編號。由P+縣代碼+3位順序號組成,共10位,順序號由001開始遞增,如“P150922001”,化德縣第1號種子。2.日期:分別填寫阿拉伯數字,如2021、03、01。3.普查單位:組織實地普查與征集單位的全稱。4.填表人及電話:填表人全名和聯(lián)系電話。5.地點:分別填寫完整的省、市、縣、鄉(xiāng)(鎮(zhèn))和村的名字。6.經度、緯度:直接從GPS上讀數,請用“度”格式,即ddd.dddddd(只填寫數字,不要填寫“度”字或是“°”符號),一定要在GPS顯示已定位后再讀數。7.海拔:直接從GPS上讀數。8.作物名稱:該作物種類的中文名稱,如馬鈴薯、小麥等。9.種質名稱:該份種質的中文名稱。10.科名、屬名、種名、學名:填寫拉丁名和中文名。11.種質類型: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2.生長習性: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3.繁殖習性: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4.播種期、收獲期:括號內填寫月份的阿拉伯數字,再選擇上、中、下旬。15.主要特性:可多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6.其他特性:該資源的其他重要特性。17.種質用途:可多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8.種質分布、種質群落: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9.生態(tài)類型: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0.氣候帶: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1.地形: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2.土壤類型: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3.采集方式: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4.采集部位:可多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5.樣品數量:按實際情況選擇粒、克或個/條/份,填寫阿拉伯數字。26.樣品照片:樣品的全寫、典型特征和樣品生境照片的文件名,采用“樣品編號”-1、“樣品編號”-2……的方式對照片文件進行命名。“P150922001.jpg—1”,表示化德縣第1號樣本第1張照片。27.是否采集標本:單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8.提供人:樣品提供人(如農戶等)的個人信息。29.備注:如表格填寫項不足以描述該資源的情況,或普查人員覺得必須要加以記載的其他信息,請在此作詳細描述。表C.1提交國家(自治區(qū))種質庫(圃)的種質資源清單表提交國家(自治區(qū))種質庫(圃)的種質資源清單序號*1采集編號*2采集單位*3種質名稱*4作物名稱*5名*6種質類型*7采集地*8采集日期*9培育年份*10種地點*11種年份*12種單位*13否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