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1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2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3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4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第一講:1.中華文明的起源:遠古時期的中國/文明起源/石器時代2.中華文明的早期國家形態(tài):夏商周時期/青銅時代/奴隸社會本講課程標準要求1.通過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它們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產生的關系2.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特征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1.核心概念:多元一體、內外服制、分封制、王位繼承制、宗法制、家國同構等,復習時應注意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與外延2.關注商周政治文明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商周之變】理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奴隸制/君權神授/家國同構等】3.關注史學新動態(tài),注意運用新材料、新情境理解商周時期的國家治理,及時關注高考命題的最新動向(尤其是23/24年的)據本人不完全統(tǒng)計,本講相關內容近五年高考共考46道題,其中選擇題共計40道大題6道(材料題5道,論述題1道)考頻:本講內容基本在高考歷史選擇題第1題進行考查亦有可能作為材料題的一則材料展開設問第一講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復習重點與高考分析第一子目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典型文化遺址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的北京人物質生活水平使用打制石器,從事漁獵和采集,已經學會用火社會發(fā)展程度①群居生活;②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xiàn)母系氏族社會新石器時代時間地域文化遺存特征距今約7000至5000年黃河中游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繪陶器,主要種植粟黃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種植水稻,掌握了養(yǎng)蠶繅絲技術距今約5000年黃河流域龍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稱為“蛋殼陶”遼河上游紅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現(xiàn)較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第一子目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中國的舊石器時代時間:距今約170萬年前開始代表:元謀人/北京人生產工具:打制石器生活方式:采集/漁獵/群居/火社會形態(tài):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xiàn)母系氏族社會距今約1萬年左右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農業(yè)革命生產工具:磨制石器石器生活方式:原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社會形態(tài):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xiàn)父系氏族社會/私有制/貧富分化第一子目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2024.1·浙江高考·1)中華文明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這一時期()A.種植粟和水稻,掌握養(yǎng)蠶繅絲技術

B.邦國林立,早期國家形成并發(fā)展C.先后出現(xiàn)精美玉器、青銅器和鐵器

D.氏族成員平等,未出現(xiàn)階級分化【答案】A【解析】距今約1萬年前,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仰韶文化時期以粟等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種植水稻,并且掌握了養(yǎng)蠶繅絲技術,故選A項;夏商西周是中華文明和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時期,與題干新石器時代不符合,排除B項;新石器時代尚未出現(xiàn)鐵器,此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新石器時代晚期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xiàn),排除D項。第一子目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2023·河北高考·1)張家口尚義四臺遺址文化遺存分為五組。第一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組發(fā)現(xiàn)了炭化的粟與黍,第一至四組發(fā)現(xiàn)了半地穴式房址,五個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與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遺址是A.北京人遺址B.河姆渡遺址C.興隆洼遺址D.二里頭遺址【答案】C【解析】該遺址有磨制石器、大量陶器,應該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種植粟與黍(南稻北粟)、居住半地穴房屋(北方民居),該遺址應該位于北方,興隆洼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是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聚落遺址,從事原始農業(yè)、會制作陶器、居住半地穴房屋,故選C北京人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采集漁獵為生,不會種植農作物,居住洞穴,排除A項;河姆渡屬于長江流域遺址,種植水稻,居住干欄式房屋,排除B項二里頭夏朝文化,已經進入青銅時代,不再屬于新石器時代,排除D項第一子目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2023·天津高考·1)有學者把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發(fā)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并將第一個階段形容為“滿天星斗”,第二個階段為“月明星稀”,第三個階段為“皓月凌空”。與“月明星稀”的形容相類似的是()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態(tài)B.部族林立的邦國形態(tài)C.早期國家的基本形態(tài)D.大一統(tǒng)國家典型形態(tài)【答案】C【解析】“月明星稀”即以二里頭文化為先導的中原夏商周王朝時期,這一階段中原出現(xiàn)了夏、商、西周早期國家,周邊還有很多的方國部族,因此與“月明星稀”的形容相類似的是早期國家的基本形態(tài)“滿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國大地,星漢燦爛,與之相對應的是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態(tài)或部族林立的邦國形態(tài)“皓月凌空”是指秦漢以后,隨著秦王朝的統(tǒng)一,進入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時代,多元文化融為一體,與之相對應的是大一統(tǒng)國家典型形態(tài)第一子目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2023·山東高考·1)私有財產是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下列與陶器相關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可以用來作為私有財產已出現(xiàn)證據的是()A.遺址出土有陶器和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隨葬品有陶缽、陶罐、骨器等C.單人墓隨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鉞等百余件D.陶器上繪有豐富多彩的幾何圖案和動植物紋樣【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在人類社會早期,由于生產力極不發(fā)達,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過著集體生活,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其所有權歸屬個人,結合“單人墓”、“百余件”等內容可知,該墓葬中的私有財產已出現(xiàn)貧富分化的現(xiàn)象,故選C項;“有陶器和較多陶器碎片”僅能夠說明該遺址出現(xiàn)了制陶手工業(yè),并且選項中也沒有明確說明該陶器的所有權歸屬問題,排除A項;“多人合葬墓”說明此時期還過著集體生活,這與私有財產出現(xiàn)的條件不一致,排除B項;“豐富多彩的幾何圖案和動植物紋樣”僅能夠說明該時期的制陶工藝比較精湛,這與出現(xiàn)私有財產無關,并且選項中也沒有明確說明該陶器的所有權歸屬問題,排除D項。第二子目從部落到國家:部落-部落聯(lián)盟-邦國-早期國家中國的舊石器時代時間:距今約170萬年前開始代表:元謀人/北京人生產工具:打制石器生活方式:采集/漁獵/群居/火社會形態(tài):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xiàn)母系氏族社會距今約1萬年左右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農業(yè)革命生產工具:磨制石器石器生活方式:原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社會形態(tài):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xiàn)父系氏族社會/私有制/貧富分化生產力、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內在邏輯線索:1.新時期時代社會晚期(父系氏族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2.剩余產品出現(xiàn)——3.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出現(xiàn)——4.產生階級(早期貴族和早期奴隸)——5.階級矛盾、部落戰(zhàn)爭加劇——6.政府、軍隊、監(jiān)獄等國家機器(社會公共權力)出現(xiàn),國家開始形成——7.文字記錄管理結論: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原始社會逐步轉向文明社會的根本動力第二子目從部落到國家:部落-部落聯(lián)盟-邦國-早期國家1.部落聯(lián)盟時代(1)三皇五帝時期:三皇時代神話色彩濃重,五帝的事跡較為具體。黃帝聯(lián)合炎帝結成炎黃部落聯(lián)盟,他們被后世共尊為華夏始祖五帝中最后兩位堯、舜在位時實行“禪讓制”。(2)“萬邦”時代:距今約5000年的龍山文化時代,邦國林立,有些邦國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如山西陶寺遺址/浙江良渚遺址。2.國家產生(早期國家)(1)背景: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禪讓,成為聯(lián)盟首領。(2)產生: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啟繼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3)統(tǒng)治:夏王是最高統(tǒng)治者。中央設有主管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對地方通過控制一些部族實行間接統(tǒng)治。第二子目從部落到國家:部落-部落聯(lián)盟-邦國-早期國家中華文化的起源階段多元起源、中原核心,走向多元一體第二子目從部落到國家:部落-部落聯(lián)盟-邦國-早期國家(2023·湖南高考·1)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距今約6000年,是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城址內外發(fā)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遺跡、多座陶窯以及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壇和古稻田。這說明()A.城市是最早出現(xiàn)的人類文明要素B.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C.古城先民已擺脫對漁獵采集的依賴D.遺址所處時代已邁入階級社會門檻【答案】B【解析】據材料信息,得出城頭山古城遺址與同時期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故選B項;文明的標志三要素是金屬工具的出現(xiàn)、文字的發(fā)明和國家的形成,金屬工具的出現(xiàn)要早于城市的出現(xiàn),排除A項;“已擺脫對漁獵采集的依賴”不合史實,應為“初步改變了對漁獵采集的純粹依賴”,排除C項;“已邁入階級社會門檻”不合時空,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距今約4100年,排除D項。第二子目從部落到國家:部落-部落聯(lián)盟-邦國-早期國家(2022·天津高考·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間的海岱地區(qū)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質酒器,這種器型的酒器后來也出現(xiàn)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區(qū)文化遺址中。這可用于說明()A.良渚文化的傳承B.紅山文化的傳承C.龍山文化的傳承D.巴蜀文化的傳承【答案】C【解析】由“今渤海至泰山之間的海岱地區(qū)”可以得出,這是今天山東地區(qū),其“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質酒器”“后來也出現(xiàn)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區(qū)文化遺址中”,說明這是新石器時代的山東龍山文化在中原地區(qū)的傳承,故選C項;題干所述為北方黃河流域地區(qū),良渚文化位于南方的浙江地區(qū),二者在地理區(qū)域上不一致,排除A項;紅山文化是在東北遼河流域,與今天山東地區(qū)不一致,排除B項;巴蜀文化位于今天西南的四川地區(qū)附近,與山東地區(qū)不符,排除D項。第二子目從部落到國家:部落-部落聯(lián)盟-邦國-早期國家(2021·福建高考·1)關于夏朝,先秦文獻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紀50年代以來,學者們開展了一系列考古實踐,以探索“夏墟”的存在。這反映了()A.先秦文獻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關鍵性C.考古發(fā)掘的重要性D.文獻與實物互補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據材料“先秦文獻多次言及‘夏’‘有夏’……考古實踐,以探索‘夏墟’的存在”可知文獻與考古實物互證歷史事實,故選D項;先秦文獻在久遠的歷史傳承中容易遺失和誤傳,排除A項;材料中提及考古實踐,沒有直接指明“出土的文字材料”,排除B項;材料中提及文獻材料,以偏概全,排除C項。約公元前1600年,湯滅夏,建立商朝政治:商朝國家機構更加完善。1.商王是最高統(tǒng)治者,商王之下設有尹及各類事務官;2.商朝的國家管理實行內外服制;3.商朝有濃厚的神權色彩(君權神授)經濟:殷墟遺址出土了許多青銅器,造型雄奇,紋飾華麗。文化:考古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證實了文獻中關于商朝的部分歷史記載甲骨文是商人刻寫的占卜記錄,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內外服制】商朝采取的一種統(tǒng)治體制,即將統(tǒng)治區(qū)域分為內服和外服。內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區(qū),外服是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族商王通過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來處理王畿地區(qū)與控制的方國和部族地區(qū)的事務。其特點是商朝控制著聯(lián)盟的實際權力,與各附屬國形成了支配與被支配關系;在內外服制下,中央政權與各附屬國之間的聯(lián)系較為松散。第三子目商和西周:早期國家/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與繁榮第三子目商和西周:早期國家/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與繁榮(2023·福建高考·1)商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著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處,當地部族向其納貢,獲得賞賜,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隊伍。這種巡行()A.擴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圍B.形成了部族之間的血緣認同C.宣示了商王的統(tǒng)治權力D.加強了內服外服的商業(yè)聯(lián)系【答案】C【解析】商王巡行地方時,當地部族向其納貢,獲得賞賜并加入商王隊伍,表示自己服從商王的統(tǒng)治,這也就宣示了統(tǒng)治權力,故選C項;向商王納貢的部族能夠獲得商王的賞賜,就說明它們就是商朝統(tǒng)治范圍之內的部族,所以上述巡行并未擴大商朝的疆域范圍,排除A項;商王巡行的部族與自己不屬于同一部族,沒有血緣關系,所以不會形成部族間的血緣認同,排除B項;題干所述體現(xiàn)的是商王和地方部族之間的一種政治聯(lián)系,而不是商業(yè)聯(lián)系,排除D項。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建立西周,定都鎬京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地方建立世襲的諸侯國,統(tǒng)治集團內部等級森嚴滅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第三子目商和西周:早期國家/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與繁榮商周時期的經濟社會農業(yè):主要生產部門,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工具,青銅農具極少土地所有制:商和西周實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土地經營基本方式是井田制手工業(yè):青銅鑄造是手工業(yè)的主要部門,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商朝文化:重視鬼神,君權神授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后禮——《禮記·表記》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詩經·商頌》西周文化:制禮作樂,敬天保民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

——《尚書·酒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渡袝の遄又琛返谌幽可毯臀髦埽涸缙趪?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與繁榮分封制本質: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和財產分配制度核心:授民授疆土受封對象:周王室宗親(主要)/功臣/前朝貴族等宗法制本質:以宗族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權力繼承制度核心:嫡長子繼承制結果:1.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tǒng)治;2.宗法制與分封制相互補充解決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與矛盾第三子目商和西周:早期國家/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與繁榮如何評價分封制?(1)推動開疆拓土:①消極性:分封制的實質是地方分權,為分裂割據埋下了隱患;②積極性:分封制孕育了統(tǒng)一的因素,通過層層分封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開疆拓土。(2)促進民族交融: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領的軍隊、技工等與封地的原有族群相互通婚,構成一個多元的社會,促進了民族交融。(3)促進文化認同(中原-周邊的雙向認同):①在分封制下,周朝的思想文化被傳播到各地,偏遠諸侯國逐步接受中原文化;②一些大的諸侯國不斷向周邊民族擴張,兼并其土地,促進文化認同。第三子目商和西周:早期國家/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與繁榮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基本內容及特點1.基本內容:王位世襲制;等級森嚴的分封制;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等。2.特點:(1)王權與神權相結合(商朝);(2)家國同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了國家政治結構族權與政權合二為一等級森嚴、家國一體的局面形成;(3)地方獨立性較強: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4)政治制度具有相對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第三子目商和西周:早期國家/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與繁榮(2023·遼寧高考·1)1955年,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出土一批西周青銅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紋飾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封地在薊。這反映了()A.青銅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響到遼西地區(qū)C.分封制的日趨完善D.諸侯祭祀禮儀活動頻繁【答案】B【解析】遼寧朝陽市(屬于遼西地區(qū))出土了周初諸侯國燕國(在今北京西南一帶)的青銅器,反映了西周禮樂文明通過分封制傳播到了遼西地區(qū),故選B項;“普遍”說法錯誤,材料強調一批青銅器中的一件,而不是強調數量多,排除A項;材料強調燕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