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3屆新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微限時訓練: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_第1頁
高中生物:2023屆新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微限時訓練: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_第2頁
高中生物:2023屆新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微限時訓練: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_第3頁
高中生物:2023屆新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微限時訓練: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_第4頁
高中生物:2023屆新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微限時訓練: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新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微專題限時訓練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一、選擇題

1、某二倍體生物的基因A可編碼一條含63個氨基酸的肽鏈,在紫外

線照射下,該基因內部插入了三個連續(xù)的堿基對,突變成基因a。下

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A轉錄而來的mRNA上至少有64個密碼子

B.基因A突變成基因a后,不一定會改變生物的性狀

C.基因A突變成基因a時,基因的熱穩(wěn)定性升高

D.突變前后編碼的兩條肽鏈,最多有2個氨基酸不同

2、叫咤橙是一種誘變劑,能夠使DNA分子的某一位置上增加或減少

一對或幾對堿基。若使用口丫咤橙誘變基因,不可能產生的結果是()

A.突變基因表達的肽鏈延長

B.突變基因表達的肽鏈縮短

C.突變基因轉錄產生的mRNA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

D.突變基因所在染色體上增加或減少了一個染色體片段

3、下圖是某個二倍體(AABb)動物的幾個細胞分裂示意圖。據(jù)圖判斷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乙均為基因突變所致

B.乙中有2個染色體組

C.丙為減數(shù)分裂I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之

間的互換所致

D.甲、乙、丙所產生的變異均可遺傳給后代

4、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突變型棒眼果蠅的出現(xiàn)與常染色體上的兩個基因發(fā)

生突變有關,突變情況如下表所示。將突變型棒眼果蠅與野生型圓眼

果蠅雜交,B均為圓眼果蠅;E雌雄個體交配,所得Fz中圓眼果蠅有

450只、棒眼果蠅有30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突變基因III

堿基變化GfTCTTfC

有一個氨基酸與野生型果蠅的多肽鏈長度比野生型果蠅的

蛋白質變化

不同長

A.棒眼果蠅的出現(xiàn)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發(fā)生了堿基的替換和增添

B.野生型果蠅控制眼形的基因中只有一個發(fā)生突變對性狀無影響

C.棒眼果蠅的出現(xiàn)說明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

的性狀

D.Fz圓眼果蠅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3/16

5、下列關于高等動、植物體內基因重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B.同胞兄妹之間遺傳上的差異主要是基因重組造成的

C.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因為基因重組而出現(xiàn)基因型為AA、Aa、

aa的后代

D.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的互換屬于基因重組

6、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病,可通過羊膜腔穿刺術進行

產前診斷?,F(xiàn)有一對表型正常的雜合子夫妻所生育的孩子①②和未出

生的胎兒③。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畫平須子代

盍一直直

放射門顯影膠片

擊口基因

A.子代中②是患者

B.③的后代有患病可能

C.此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

D.患者的血紅蛋白氨基酸數(shù)量改變

7、某基因由于發(fā)生突變,導致轉錄形成的mRNA長度不變,但合成的

多肽鏈縮短。下列解釋不合理的是()

A.該基因可能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換

B.該基因的脫氧核甘酸數(shù)目沒有改變

C.該突變不會導致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

D.該突變可能導致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xiàn)

8、玉米籽粒顏色與9號染色體上的?;颉⑷缁蚝蛢夯蛴嘘P。

?;蛲ㄟ^控制一種顯紫色的酚類化合物的合成而使籽粒呈現(xiàn)紫色,

如基因被A基因激活后會發(fā)生位置轉移,進而出現(xiàn)白色和花斑籽粒,

相關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壓I二面二理一?)

?將6激活Ds移位紫色籽粒

立血二園卅恒二二S一?

,0…活向竺粒

血三通■翳組一直£2#

花斑籽粒

A.。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紫色性狀

B.白色籽粒的產生原因是染色體結構變異

C.白色籽粒發(fā)育過程中,部分細胞?;蚧謴突钚詫е禄ò叩某霈F(xiàn)

D.白色籽粒發(fā)育過程中,如從。基因上移走的時間越早,斑點越大

9、某動物一對染色體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圖所示,該動物通過減

數(shù)分裂產生的若干精細胞中,出現(xiàn)了以下6種異常精子。下列相關敘

述正確的是()

AbCD

-aBCD

編號123456

異常精子ABCDAbDABCdaBCCDAbDCabCD

A.1和6可能屬于基因重組的結果,發(fā)生于減數(shù)分裂I后期

B.2、4、5同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結果,都一定發(fā)生了染色體片

段的斷裂

C.3發(fā)生的變異一般不改變堿基序列,是變異的根本來源

D.以上6種異常精子的形成都與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

換有關

10、基因型為AaBbDd的二倍體生物,其體內某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

同源染色體變化示意圖如下圖。敘述正確的是(

A.三對等位基因的分離均發(fā)生在次級精母細胞中

B.該細胞能產生AbD、ABD、abd、aBd四種精子

C.B(b)與D(d)間發(fā)生重組,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交換導致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11、不同基因型的T2噬菌體能夠使大腸桿菌出現(xiàn)不同的菌斑。將野

生型T2噬菌體(h+r+)和突變型T2噬菌體(hr)混合,并在接種了大

腸桿菌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檢測到的結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小噬菌斑、大噬菌小噬菌大噬菌斑、

菌斑類型

半透明斑、透明斑、透明半透明

對應基因型h+r+hrh+rhr+

A.T2噬菌體基因經逆轉錄整合到大腸桿菌的基因組上

B.基因h+/h在T2噬菌體遺傳過程中不遵循分離定律

C.h+/和hr的DNA在大腸桿菌內可能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D.自然界中突變型T2噬菌體是由野生型發(fā)生基因突變得到的

12、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的某二倍體生物有以下幾種

細胞分裂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基因a最可能來源于染色體的互換

B.乙圖中基因a不可能來源于基因突變

C.丙產生的子細胞發(fā)生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D.丁圖中基因a的出現(xiàn)最可能與基因重組有關

13、如圖表示人類的22號染色體和9號染色體形成費城染色體的過

程,9號染色體上的原癌基因ABL和22號染色體上的BCR基因重新

組合成融合基因(BCR—ABL),BCR—ABL蛋白能增強酪氨酸激酶的活

性,使細胞惡性增殖,這是慢性髓性白血?。–ML)的發(fā)病原因。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正常的9

號染色體

0正常的22

國號染色體

IBCR-

BCR—ABL蛋白

IABL

A.費城染色體可作為診斷CML的重要依據(jù)

B.費城染色體的形成是染色體缺失的結果

C.該種變異沒有導致細胞中基因數(shù)目的變化

D.原癌基因ABL能夠阻止細胞的不正常增殖

14、野生型大腸桿菌可以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發(fā)生基因突變產生的

氨基酸依賴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補充相應氨基酸才能生長。將

甲硫氨酸依賴型菌株M和蘇氨酸依賴型菌株N單獨接種在基本培養(yǎng)基

上時,均不會產生菌落。某同學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將MN菌株混合

培養(yǎng)一段時間,充分稀釋后再涂布到基本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后出現(xiàn)許多

由單個細菌形成的菌落,將這些菌落分別接種到基本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

后均有菌落出現(xiàn)。該同學對這些菌落出現(xiàn)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雜菌污染

B.M、N菌株互為對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混合培養(yǎng)過程中,菌株獲得了對方的遺傳物質

D.混合培養(yǎng)過程中,菌株中已突變的基因再次發(fā)生突變

15、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得到了組氨酸缺陷型大腸桿菌突變株(his

一),繼續(xù)培養(yǎng)該突變株時,在個別培養(yǎng)基上得到了功能恢復型大腸桿

菌(his+),下表是his+和his」的相關基因中控制產生組氨酸所需酶

的基因的突變位點的堿基對序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大腸桿菌類型his'his-

……TGG…………TGA……

堿基對序列111111

……ACC………ACT??…

注:部分密碼子:組氨酸,CAU、CAC;色氨酸,UGG;蘇氨酸,ACC、

ACU、ACA、ACG;終止密碼子,UGA、UAA、UAG。

A.在his+—his」過程中,基因中核甘酸數(shù)量和種類都未發(fā)生改變

B.個別培養(yǎng)基上長出了his+菌落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低頻性

C.his+菌株控制產生組氨酸所需的酶中一定含有蘇氨酸

D.his一菌株中控制有關酶的基因突變后可能導致翻譯提前終止

16、白斑綜合癥病毒嚴重危害對蝦養(yǎng)殖業(yè),該病毒經由吸附蛋白與細

胞膜上受體蛋白的特異性結合而入侵宿主細胞??蒲腥藛T通過引入

5-澳尿口密咤(5-BU)誘變劑提高對蝦抗病能力。5-BU能產生兩種互變

異構體,一種是普通的酮式,一種是較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與堿

基A互補配對,烯醇式可與堿基G互補配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5-BU處理組對蝦體細胞中的堿基數(shù)目改變

B.5-BU處理組對蝦體細胞DNA中(A+T)/(C+G)的值可能發(fā)生變化

C.5-BU誘變劑是通過干擾吸附蛋白基因表達來阻斷病毒的吸附

D.宜選用健壯的成體對蝦作為實驗材料進行誘變實驗

二、非選擇題

17、研究發(fā)現(xiàn)某野生型二倍體植株3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基因發(fā)生突

變,且突變性狀一旦在子代中出現(xiàn)即可穩(wěn)定遺傳?;卮鹣铝袉栴}:

⑴據(jù)此判斷該突變?yōu)椋ㄌ睢帮@性”或“隱性”)突變。

⑵若正常基因與突變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分別表示為I、II,其氨基

酸序列如下圖所示:

11262728293031

I--T--S—L—I—Q—E—K-一一

I

nn--T--S—L—Q—H—T—D------

11262728293031

注:字母代表氨基酸序列,數(shù)字表示氨

基酸位置,箭頭表示突變位點。

據(jù)圖推測,產生n的原因是基因中發(fā)生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

II的相對分子質量明顯大于I,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18、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科學家用航天器搭載數(shù)千種生物進行

太空遨游,開啟了生物育種新模式,培育出太空椒、太空黃瓜等一系

列農作物新品種?;卮鹣铝袉栴}:

⑴科學家進行農作物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中的(答出兩

點)等誘變因子誘導生物發(fā)生可遺傳變異,這些變異類型可能屬于

⑵太空育種的優(yōu)點有(答出兩點);航天器上搭

載的通常是萌發(fā)的種子而不是干種子,原因是O

⑶若太空育種獲得基因型為Bb的大豆植株,連續(xù)自交3代后,B的

基因頻率和bb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

⑷青椒是二倍體植株,取青椒植株不同部位的細胞制成臨時裝片,

可觀察到某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組數(shù)目為(不考慮突

變與交叉互換)。已知普通青椒的果實肉薄且不抗病,基因型為ddtt,

而現(xiàn)有果實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的基因型為DdTto若要在最短時間

內培育出純合的果實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育種思路是o

19、下圖為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某自花傳粉的植物種群中甲植株(純

種AABB)的一個A基因和乙植株(純種AABB)的一個B基因發(fā)生突變的

過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獨立遺傳的),請分析該過程,回答下列

問題:

瞟a基因(圓莖)

甲ACG突變一

TGCACG

TGC---A基因(扁莖)

A基因TGC

CAA

CAA—?■_bSM(Miil-)

CCA突變——G1r1

乙GGTCCA

GGT—?——B基因(缺刻葉)

B基因GGT

⑴上述兩個基因的突變發(fā)生在的過程中,是由引

起的。

⑵下圖為甲植株發(fā)生了基因突變的細胞,它的基因型為,

表型是,請在下圖中標明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乙

植株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后的基因型為。

⑶甲、乙植株發(fā)生基因突變后,該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現(xiàn)出突

變性狀,因為該突變均為,且基因突變均發(fā)生在甲和乙

的中,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子代。讓其后代表現(xiàn)

出突變性狀的方法:取發(fā)生基因突變部位的組織細胞,先用

技術對其進行繁殖得到試管苗后,讓其(填“自

交”“雜交”或“測交”),子代即可表現(xiàn)突變性狀。

20、某XY型性別決定的野生型植物不抗除草劑(4-Bu),甲組研究者

對多株該植物進行輻射處理,然后讓其隨機傳粉,在后代中篩選出甲

品系抗4-Bu的雌、雄植株各一株(件),將3雜交后,發(fā)現(xiàn)Fz中約有

1/4的個體不具有抗4-Bu的特性,抗4-Bu的個體中雌株、雄株約各

占一半的數(shù)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研究者判定:抗4-Bu屬于顯性基因突變,理由是;相關

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其理由是:如果抗4-Bu的相關基因僅位

于X染色體上,則O

⑵乙組研究者通過用化學藥劑處理該野生型植物,得到了乙品系抗

4-Bu的植株,同時確定了相關基因為位于常染色體上的B、b,與A、

a基因是獨立遺傳關系。甲、乙組研究者合作進行如下雜交實驗:

實驗抗4-Bu親本來源

子代表型及比例

組別雄株雌株

抗4-Bu:不抗4-Bu=2:

丙乙品系乙品系

1

抗4-Bu:不抗4-Bu=3:

T甲品系乙品系

1

①對丙組實驗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

②丁組的子代中含有兩種抗4-Bu基因的個體比例為(請用

分數(shù)表示)。

答案:(1)均抗4Bu的雌、雄植株(F.)雜交后代(F2)中約有

1/4的個體不抗4Bu(說明抗4Bu屬于顯性基因突變)F2中抗4Bu

植株中雌株應該占2/3,而不是1/2(或答F2中抗4Bu的個體中雌株:

雄株22:1,而不是1:1)

(2)①B基因純合致死②1/4

解析:(1)由題干信息可知甲品系的抗4Bu雌、雄植株雜交,子

代中產生不抗4Bu個體且占1/4,則抗4Bu屬于顯性基因突變。若抗

4Bu的相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F(xiàn)z中抗4Bu植株中雌株應占2/3,

而不是1/2(或答:F?中抗4Bu的個體中雌株:雄株-2:1,而不是

1:1),與題意不符,因此相關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2)①丙

組中乙品系的基因型為aaBb,表中乙品系雜交結果及比例為:抗4-

Bu:不抗4Bu=2:1,可知BB個體死亡,即B基因純合致死。②因

為丁的子代表型及比例為抗4Bu:不抗4Bu=3:1,所以甲品系為

Aabb,甲品系(Aabb)與乙品系(aaBb)雜交產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及

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l:1:1:1,則丁組的子代中含

有兩種抗4Bu基因AaBb的個體比例為1/4。

答案與解析

1、D

解析:若基因內部插入了三個連續(xù)的堿基對,致使mRNA上的終止密

碼子提前出現(xiàn),則突變點后的氨基酸序列都消失,突變前后編碼的肽

鏈可能差異顯著,D錯誤。

2、D

解析:基因突變時,堿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換都有可能導致終止密碼

子提前或者滯后出現(xiàn),從而導致肽鏈縮短或延長,A、B正確;轉錄

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突變基因堿基序列的改

變會導致mRNA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C正確;染色體上增加或減少一

個染色體片段屬于染色體變異,不屬于基因突變,D錯誤。

3、D

解析:分析題圖: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有絲

分裂后期;乙、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減數(shù)分

裂H后期;由于該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因此甲、乙中等位基因a

的出現(xiàn)都是基因突變所致,A正確;甲和乙發(fā)生的是基因突變,丙因

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而導致基因重組,它們都屬于

可遺傳的變異,但甲若為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則發(fā)生的變異一般不遺

傳給后代,D錯誤。

4、B

解析: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基因I發(fā)生的是一個堿基被另一個堿基替

換,屬于堿基的替換;基因H發(fā)生的是3個堿基變成1個堿基,屬于

堿基的缺失,A錯誤;由Fz果蠅中圓眼:棒眼=450:30=15:1,可

知基因I、II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且只

有為隱性純合子時才能表現(xiàn)為棒眼,故只有一個基因發(fā)生突變對性狀

無影響,B正確;從表中分析可得,基因I突變將導致蛋白質中一個

氨基酸發(fā)生改變,基因II突變導致蛋白質中肽鏈變長,但二者都無法

判斷這種蛋白質是酶還是與眼形相關的結構蛋白,C錯誤;F2圓眼果

蠅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3/15=1/5,D錯誤。

5、C

解析:高等動、植物體內發(fā)生的基因重組包括染色體互換和自由組合,

分別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I前期和減數(shù)分裂I后期,A、D正確;同胞兄

妹之間遺傳上的差異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組合造成的,B正確;基因型

為Aa的個體自交,出現(xiàn)基因型為AA、Aa、aa的后代,是因為等位基

因的分離以及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C錯誤。

6、D

解析:子代中②基因型為表現(xiàn)為患者,A正確;③的基因型

為攜帶致病基因,后代有患病可能,B正確;此病的根本原

因是堿基對發(fā)生了替換的基因突變,患者的血紅蛋白氨基酸數(shù)量未改

變,C正確,D錯誤。

7、C

解析:根據(jù)題干轉錄形成的mRNA長度不變,該基因最可能發(fā)生堿基

對的替換,A不符合題意;根據(jù)題干可知,該基因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

換,因此基因的脫氧核甘酸數(shù)目沒有改變,B不符合題意;蛋白質的

結構多樣性取決于氨基酸的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以及多肽鏈盤曲折

疊的方式,該突變已經導致肽鏈變短,氨基酸減少,故該突變會導致

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C符合題意;根據(jù)題干mRNA長度不變,但合成

的多肽鏈縮短,突變可能導致mRNA上的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xiàn),D不

符合題意。

8、B

解析:白色籽粒的產生原因是〃s移走,插入了。基因內部,破壞了

?;?,導致無法形成紫色色素,這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

9、B

解析:1和6精細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減數(shù)分裂I的四分體時期同源

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互換,屬于基因重組;2的染色

體片段缺失、4的染色體片段重復、5的染色體片段倒位,三者都屬

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結果,染色體結構變異過程中都會發(fā)生染色體片

段的斷裂;3中d基因出現(xiàn)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實質

是堿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換,故一定存在基因中堿基序列的改變;染

色體結構變異和基因突變與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無

關。

10、B

解析:A與a、D與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這兩對等位基因的分

離都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I時,即初級精母細胞中,而交叉互換后的B與

b分布在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這對基因的分離可發(fā)生

在減數(shù)分裂H時,即次級精母細胞中;該細胞能產生ABD、abd、AbD、

aBd四種精子;B(b)與D(d)間的基因重組是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

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導致的,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同源染色體的非姐

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11、A

解析: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為DNA,逆轉錄酶存在于某些RNA病毒中,

因而T2噬菌體基因不會經逆轉錄過程整合到大腸桿菌基因組上,A

錯誤;T2噬菌體是病毒,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基因h+/h在T2噬

菌體的遺傳過程中不遵循分離定律,B正確;兩種噬菌體基因型為h

“一和hr,子代噬菌體有h+r+>hr、hr+>FTr四種,推測兩種噬菌

體的DNA在大腸桿菌內發(fā)生了基因重組,C正確;自然界中突變型T2

噬菌體是由野生型發(fā)生基因突變得到的,D正確。

12、D

解析:甲圖是有絲分裂后期圖像,圖像中基因a出現(xiàn)的原因是基因突

變,A錯誤;乙圖是減數(shù)分裂H圖像,圖像中基因a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

是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而發(fā)生

交換,也可能是基因突變,B錯誤;丙細胞產生的2個子細胞中,

個多一條染色體,一個少一條染色體,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且a出

現(xiàn)的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的互換而發(fā)生交換,也可能是基因突變,C錯誤;丁圖是減數(shù)分裂n

后期圖像,圖像中基因a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是染色體互換,也可能是基

因突變,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分裂I前期

的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染色體互換會導致基因重組,因此

基因a的出現(xiàn)最可能與基因重組有關,D正確。

13、A

解析: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由融合基因(BCR—ABL)表達產生

的BCR—ABL蛋白誘導的,而融合基因(BCR—ABL)在費城染色體上,

因此費城染色體可作為診斷CML的重要依據(jù),A正確;費城染色體的

形成是染色體易位的結果,B錯誤;該種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

的易位,變異后兩條染色體上的兩個基因形成了融合基因,說明細胞

中基因數(shù)目減少了,C錯誤;阻止細胞的不正常增殖的是抑癌基因,

D錯誤。

14、B

解析:據(jù)題意可知,甲硫氨酸依賴型菌株M和蘇氨酸依賴型菌株N單

獨培養(yǎng)時均不會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出現(xiàn)菌落,兩者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

后,再接種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中卻出現(xiàn)菌落,除了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雜菌污

染,雜菌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形成菌落的原因以外,還可能的原因是

菌株獲得了對方的遺傳物質,或菌株中已突變的基因再次發(fā)生突變,

使突變菌株能產生所需的氨基酸,而變成了非依賴型菌株,從而能在

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形成菌落,A、C、D項正確;M、N菌株混合培養(yǎng)一

段時間,稀釋涂布到基本培養(yǎng)基上后,培養(yǎng)出現(xiàn)的菌落是由單個細菌

形成的,菌落中不可能有M、N菌株同時存在而互為對方提供所缺失

的氨基酸,故B項錯誤。

15、C

解析:在his+->his-過程中,基因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換(G—C被A—

T替換),基因中核昔酸數(shù)量、種類都未發(fā)生改變,A正確;不能確定

DNA中哪一條鏈為模板鏈,故his+菌株控制產生組氨酸所需的酶中不

一定含有蘇氨酸,C錯誤;his」菌株中控制有關酶的基因突變后可能

轉錄出UGA,為終止密碼子,翻譯提前終止,D正確。

16、B

解析:利用5-BU處理對蝦,酮式可與堿基A互補配對,代替堿基T

作為原料,烯醇式可與堿基G互補配對,代替堿基C作為原料,因此

對蝦體細胞中的堿基數(shù)目不變,但是由于5-BU能產生兩種互變異構

體的比例未知,因此(A+T)/(C+G)的值可能改變,A錯誤、B正確;

5-BU誘變劑是通過干擾對蝦體細胞內DNA的復制誘導基因突變的,

使得對蝦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結構改變,來阻斷病毒的吸附,C錯誤;

5-BU誘變劑是通過干擾對蝦體細胞內DNA的復制誘導基因突變,因

此宜選用幼體對蝦作為實驗材料進行誘變實驗,D錯誤。

17、答案:(1)隱性

⑵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終止密碼子位置后移,導致翻譯(或蛋白質

合成)終止延后

18、答案:(1)微重力、X射線(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基因

突變染色體變異

(2)產生新基因、變異類型多(變異幅度大)萌發(fā)的種子細胞有

絲分裂旺盛,DNA復制過程中更容易誘發(fā)突變

(3)50343.75%

(4)1或2或4種植果實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DdTt),取其花粉

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獲得二倍體植株,

挑選出果實肉厚且抗病的植株即為符合要求的純合品種

解析:(1)科學家進行農作物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X

射線、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等誘變因子誘導生物發(fā)生可遺傳變異,

這些變異類型可能屬于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二者統(tǒng)稱為突變。(2)

太空育種的優(yōu)點表現(xiàn)為能提高突變的頻率,能產生新基因、變異類型

多、變異的幅度大等;萌發(fā)的種子細胞有絲分裂旺盛,而在DNA復制

過程中更容易誘發(fā)突變,因此航天器上搭載的通常是萌發(fā)的種子而不

是干種子。(3)若太空育種獲得基因型為Bb的大豆植株,連續(xù)自交

3代后,在沒有選擇的條件下,B的基因頻率依然為50%,而此時b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