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通關卷(新課標單選)(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_第1頁
卷01-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通關卷(新課標單選)(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_第2頁
卷01-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通關卷(新課標單選)(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_第3頁
卷01-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通關卷(新課標單選)(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_第4頁
卷01-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通關卷(新課標單選)(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下學期期末模擬考試高一生物(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敘述正確的是(

)A.選擇豌豆是因為豌豆是自花閉花傳粉,且花比較大,有利于人工雜交B.提出假說的核心是“若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性狀比例接近1∶1”C.F2出現(xiàn)“3∶1”性狀分離比是F1產(chǎn)生數(shù)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結果D.孟德爾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測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屬于演繹推理【答案】A【分析】孟德爾進行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時,運用的“假說—演繹法”的流程如下圖所示:【詳解】A、豌豆花比較大,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植物,也就是豌豆花在未開放時已經(jīng)完成了傳粉,避免了外來花粉的干擾,所以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是純種,用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A正確;B、“若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性狀比例接近1∶1”,這屬于演繹推理,B錯誤;C、由于F1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雌配子和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雄配子,受精時,F(xiàn)1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導致F2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C錯誤;D、孟德爾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測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屬于假說內容,D錯誤。故選A。2、某班級用小球做遺傳規(guī)律的模擬實驗,其中Ⅰ、Ⅲ和Ⅱ、Ⅳ小桶分別代表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Ⅰ、Ⅱ小桶中的小球代表含基因D或d的配子,說明模擬的是基因的分離定律B.一般雄配子數(shù)目遠多于雌配子數(shù)目,所以Ⅰ、Ⅱ小桶內小球總數(shù)可以不相等C.Ⅲ、Ⅳ小桶模擬的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中AB組合的概率是1/2D.每次實驗結束后,需將小球放回桶內,確保每次實驗中雌雄配子形成和結合的概率相等【答案】C【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斀狻緼、Ⅰ小桶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含有D和d的小球,從中隨機摸球代表產(chǎn)生雌配子,Ⅱ小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含有D和d的小球,從中隨機摸球代表產(chǎn)生雄配子,兩小桶內含有的D和d的小球代表一對等位基因,說明模擬的是基因的分離定律,A正確;B、自然環(huán)境中,一般雄配子數(shù)目遠多于雌配子數(shù)目,所以Ⅰ、Ⅱ小桶內小球總數(shù)可以不相等,但每個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數(shù)量必須相等,B正確;C、Ⅲ小桶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只含A和a的小球,只有一對等位基因,Ⅳ小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只含B和b的小球,只有一對等位基因,而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需要代表生殖器官的每個小桶中至少兩對非等位基因,因此Ⅲ、Ⅳ小桶不能模擬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C錯誤;D、每做一次模擬實驗,統(tǒng)計的小球需放回桶內,增加統(tǒng)計數(shù)量,減小實驗誤差,確保每次實驗過程中雌雄配子形成和結合的概率相等,D正確。故選C。3、某果蠅群體的翅形有正常翅和殘翅,分別由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發(fā)現(xiàn)殘翅果蠅中有50%的個體不能交配。現(xiàn)有一基因型為Aa的果蠅群體,隨機交配得到F1個體。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F1中殘翅果蠅占1/4,F(xiàn)1的正常翅果蠅中雜合子占2/3B.F1中能交配的個體產(chǎn)生的含A基因的配子占4/7C.若F1個體之間隨機交配,則F2中殘翅果蠅占9/49D.若對F1進行測交,則所得后代中殘翅果蠅占1/2【答案】D【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詳解】A、基因型為Aa的群體隨機交配,所得到的F1中,AA:Aa:aa=1:2:1,故F1中殘翅果蠅占1/4,F(xiàn)1的正常翅果蠅中雜合子占2/3,A正確;B、殘翅果蠅中有50%的個體不能交配,故F1中能交配的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2:4:1,該群體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a=4:3,其中含有A基因的配子占4/7,含有a基因的配子占3/7,B正確;C、若F1個體隨機交配,則F2中殘翅果蠅占(3/7)2=9/49,C正確;D、F1中能交配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2:4:1,對F1進行測交,即與aa雜交,所得后代中殘翅個體占(4/7)×(1/2)+1/7=3/7,D錯誤。故選D。4、某種植物的花色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當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才開紅花,否則開白花?,F(xiàn)有兩個白花的純合品系甲、乙,讓甲、乙分別與純合的紅花植物雜交,得到F1,兩組F1都開紅花,兩組F1再自交得到F1,F(xiàn)1分離比如下:甲:產(chǎn)生的F2中紅:白=9:7乙:產(chǎn)生的F2中紅:白=27:37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紅花為顯性性狀,白花為隱性性狀B.該種植物花色的遺傳符合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C.根據(jù)品系乙的實驗結果,推測該植物的花色至少受2對等位基因控制D.甲品系白花植株與乙品系白花植株雜交,后代可能都為紅花【答案】C【分析】題意分析,題意顯示某植物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基因型A_B_C_才開紅花,其余均開白花。現(xiàn)有兩個白花的純合品系甲、乙,讓甲、乙分別與純合的紅花植物雜交,得到F1,兩組F1都開紅花,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之和等于16和64,說明該性狀受至少3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驹斀狻緼、F1都開紅花,兩組F1再自交均發(fā)生性狀分離,因而可判斷紅花為顯性性狀,白花為隱性性狀,A正確;B、F2的性狀分離比之和等于16和64,說明該種植物花色的遺傳至少由三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B正確;C、根據(jù)品系乙的實驗結果,即F2的性狀分離比之和等于64=43,推測該植物的花色至少受3對等位基因控制,C錯誤;D、白花甲的基因型是aabbDDEEFF,白花乙的基因型是AABBddeeff,也是符合題目的,同時兩者雜交,子代是AaBbDdEeFf,可以是紅花;也可以甲是aabbDDEEFF,乙是aabbddEEFF,則二者雜交的子代是白花,D錯誤。故選C。5、圖甲、乙分別為馬蛔蟲細胞增殖某時期的示意圖,圖丙為細胞增殖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數(shù)量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細胞所處的時期分別對應圖丙的①和③B.甲、乙兩個細胞中所含DNA數(shù)量和染色體數(shù)量均不相同C.馬蛔蟲所有細胞增殖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數(shù)量變化均能用圖丙表示D.處于圖丙中②時期的細胞,其核DNA數(shù)是不增殖體細胞中核DNA數(shù)的2倍【答案】D【分析】據(jù)圖分析,圖甲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圖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發(fā)生分裂,說明其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丙曲線①②代表有絲分裂,③④代表減數(shù)分裂?!驹斀狻緼、有絲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是體細胞的二倍,因此②是有絲分裂后期,則①是有絲分裂前的間期、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因此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細胞內不含同源染色體,故③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④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及其結束,圖甲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對應圖丙的①時期;圖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發(fā)生分裂,說明其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對應圖丙的④時期,A錯誤;B、甲和乙細胞都含有4條染色體,甲含有8條核DNA,乙含有4條核DNA,B錯誤;C、圖丙表示先進行有絲分裂再進行減數(shù)分裂,馬蛔蟲精原細胞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又可以進行減數(shù)分裂,但不是所有精原細胞都先進行有絲分裂再進行減數(shù)分裂,另外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也可能出現(xiàn)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因此馬蛔蟲細胞增殖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數(shù)量變化不都能用圖丙表示,C錯誤;D、圖丙的②時期是有絲分裂后期,此時復制的DNA還沒有分到兩個子細胞中,因此處于圖丙中②時期的細胞,其核DNA數(shù)是不增殖體細胞中核DNA數(shù)的2倍,D正確。故選D。6、下列有關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A.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復制后染色體數(shù)目不加倍B.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C.受精作用發(fā)生時,先發(fā)生核的融合,后整個細胞融合D.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一個精原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形成四個精子【答案】A【分析】1、受精作用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緊接著,在卵細胞細胞膜的外面出現(xiàn)一層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進入。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后不久,里面的細胞核就與卵細胞的細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體會合在一起。2、受精作用的結果:(1)受精卵的染色體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的數(shù)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親),一半的染色體來自卵細胞(母親)。(2)細胞質主要來自卵細胞?!驹斀狻緼、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復制得到的染色體上含有染色單體,染色體數(shù)目不加倍,A正確;B、受精卵中的核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幾乎來自卵細胞,B錯誤;C、受精作用發(fā)生時,先整個細胞融合,后發(fā)生核的融合,C錯誤;D、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一個精原細胞,DNA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產(chǎn)生的四個精細胞,然后經(jīng)過變形,形成4個精子,D錯誤。故選A。7、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系。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的表述,正確的是(

)A.等位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體上B.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C.復制的兩個基因一般會隨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D.真核生物的基因都位于細胞核中【答案】C【分析】基因在染色體上,且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等位基因指的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的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詳解】A、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但發(fā)生染色體互換后可能位于同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A錯誤;B、非等位基因既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也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B錯誤;C、復制的兩個基因分布在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一般會隨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移向細胞兩極,C正確;D、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位于細胞核中,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存在質基因,D錯誤。故選C。8、某動物(2n=16)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其體色灰體和黃體為一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a基因具有顯性純合致死效應?;殷w雄性甲與灰體雌性乙交配,F(xiàn)?的表型及比例為灰體雌性:灰體雄性:黃體雄性=6:5:1。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動物精原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最多可形成8個四分體B.親本灰體雄性甲的基因型為AaXBYC.親本產(chǎn)生同時含A基因和B基因的配子比例均為1/2D.F?灰體雌性個體中雜合子:純合子=6:1【答案】B【分析】1、在生物體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種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驹斀狻緼、該動物精原細胞含有8對同源染色體,則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最多形成8個四分體,有絲分裂過程中不形成四分體,A錯誤;B、灰體雄性甲與灰體雌性乙交配,F(xiàn)1的表型及比例為灰體雌性:灰體雄性:黃體雄性=6:5:1,說明灰體對黃體為顯性,根據(jù)灰體所占的比例遠超黃體和出現(xiàn)性別差異,A/a基因具有顯性純合致死效應,則雙親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B正確;C、由B項可知,親本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雌性產(chǎn)生含A基因和B基因的配子比例為1/4,雄性產(chǎn)生含A基因和B基因的配子比例為1/4,C錯誤;D、由題分析可知,F(xiàn)1灰體雌性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1:1:2:2,則灰體雌性個體中雜合子:純合子=5:1,D錯誤。故選B。9、已知昆蟲的灰體(A)對黑檀體(a)為顯性,紅眼(W)對白眼(w)為顯性且位于X染色體上?,F(xiàn)有純種的灰體紅眼和黑檀體白眼雌雄昆蟲若干,用純種的灰體紅眼雌昆蟲與黑檀體白眼雄昆蟲雜交,F(xiàn)?無論雌雄都為灰體紅眼。欲進一步探究:①探究A、a這對等位基因是在X染色體上還是在常染色體上;②探究這兩對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則按下列雜交方法及判斷依據(jù),不能得出實驗結論的是()A.探究實驗①:純種黑檀體雌昆蟲與純種灰體雄昆蟲雜交,根據(jù)子代表型判斷B.探究實驗①:F1雌昆蟲與純種灰體雄昆蟲雜交,根據(jù)F2的雌昆蟲表型及比例判斷C.探究實驗②:F1雌雄昆蟲之間相互交配,根據(jù)F2的表型及比例判斷D.探究實驗②:F1雌昆蟲與白眼黑檀體雄昆蟲測交,根據(jù)F2表型及比例判斷【答案】B【分析】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斀狻緼、純種黑檀體雌果蠅(aa、XaXa)與純種灰體雄果蠅(AA、XAY)雜交,若子代中雌果蠅全為灰體,雄果蠅全為黑檀體,則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否則位于常染色體上,A正確;B、F1雌果蠅與純種灰體雄果蠅雜交,無論基因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F(xiàn)2的雌果蠅表型及比例均相同(均為灰體),故不能判斷,B錯誤;C、F1雌雄個體之間相互交配,若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F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體紅眼:灰體白眼:黑檀體紅眼:黑檀體白眼=9:3:3:1,否則不遵循,C正確;D、F1雌果蠅與白眼黑檀體雄果蠅測交,若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F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體紅眼:灰體白眼:黑檀體紅眼:黑檀體白眼=1:1:1:1,否則不遵循,D正確。故選B。10、下圖是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們做的部分實驗,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R型肺炎鏈球菌無多糖類的莢膜,不會感染人體或動物體B.試管乙中加入的是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鏈球菌細胞提取物C.試管乙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用加法原理除去相應的DNAD.若試管乙中加入的是RNA酶,則試管丙中R型菌都轉化成S型【答案】B【分析】分析題意可知:甲試管中有R型肺炎鏈球菌,在乙試管中含有S型菌的細胞提取物,在加入DNA酶后,將DNA水解,故剩余的物質有蛋白質、莢膜多糖、RNA等,再將甲乙試管混合?!驹斀狻緼、R型肺炎鏈球菌無多糖類的莢膜,也會感染人體或動物體,但由于沒有莢膜的保護,會被人體或動物體的免疫系統(tǒng)清除,A錯誤;B、試管乙中加入的是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鏈球菌細胞提取物,然后在加入DNA酶,B正確;C、試管乙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用減法原理除去相應的DNA,C錯誤;D、若試管乙中加入的是RNA酶,則乙試管內含有S型菌的DNA,試管丙中R型菌會有少量轉化成S型,D錯誤。故選B。11、赫爾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甲組與乙組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此實驗為對比實驗B.離心的目的是讓DNA和蛋白質分開,以便觀測放射性強度C.甲組離心后,放射性物質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答案】B【分析】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驹斀狻緼、甲組和乙組的實驗結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過對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來得出結論,這樣的實驗叫作對比實驗,甲組和乙組都是實驗組,A正確;B、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質量較輕的T2噬菌體蛋白質外殼,而離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腸桿菌,B錯誤;C、甲組是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DNA進入大腸桿菌,故放射性物質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C正確;D、赫爾希和蔡斯借助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利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再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D正確。故選B。12、某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卡片搭建DNA分子結構模型,其中“P”有50個,“C”有15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表示尿嘧啶,是DNA特有的堿基B.若要充分利用“P”和“C”,則需要10個“A”C.“D”與“P”交替連接排列在內側構成基本骨架D.“A”“P”“D”連在一起構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答案】B【分析】據(jù)圖分析,“P”代表磷酸,“D”代表脫氧核糖,其他“A”、“T”、“C”、“G”表示堿基?!驹斀狻緼、“T”表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堿基,A錯誤;B、要充分利用“P”和“C”,“P”有50個,堿基對25對,“C”和“G”各有15個,則“T”和“A”各有10個,B正確;C、“D”與“P”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C錯誤;D、“A”“P”“D”連在一起構成腺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D錯誤。故選B。13、某精原細胞(2n=8)的核DNA雙鏈均用15N標記后置于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細胞分裂后(只考慮一種分裂方式),得到4個子細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進行有絲分裂,則含15N染色體的子細胞所占比例至少為一半B.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每個細胞中含14N的染色體有8條C.若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都含14N,則細胞分裂過程發(fā)生了基因的自由組合D.若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都含15N,則形成4個子細胞過程中DNA僅復制一次【答案】C【分析】1、根據(jù)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特點,將某精原細胞的DNA分子用15N標記后置于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如果進行有絲分裂,經(jīng)過一次細胞分裂后,形成的2個子細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條14N的單鏈和一條15N的單鏈,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復制形成的2個DNA分子中一個是N14-N14,一個是N15-N14,兩個DNA分子進入兩個細胞中是隨機的,4個子細胞中含有15N染色體的細胞個數(shù)為2、3、4個,因此形成的子細胞中含15N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為1/2、3/4、1。2、根據(jù)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特點,將某精原細胞的DNA分子用15N標記后置于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如果進行減數(shù)分裂,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細胞分裂間期DNA復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條14N的單鏈和一條15N的單鏈,因此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都含有15N?!驹斀狻緼、根據(jù)分析可知,如果細胞進行2次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含15N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為1/2、3/4、1,即含15N染色體的子細胞所占比例至少為一半,A正確;B、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DNA只復制一次,根據(jù)半保留復制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每個細胞中所有染色體都含14N,即含14N的染色體有8條,B正確;C、若進行有絲分裂,根據(jù)DNA半保留復制,則第二次有絲分裂結束后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都含14N,但有絲分裂不進行基因的自由組合,C錯誤;D、通過分析可知,若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都含15N,該細胞分裂為減數(shù)分裂,則形成4個子細胞過程中DNA僅復制一次,D正確。故選C。14、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B.1條染色體上僅含1個DNA分子C.1個DNA分子上一般含有多個基因D.DNA分子的堿基總數(shù)小于其上基因的堿基總數(shù)【答案】C【分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驹斀狻緼、基因通常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A錯誤;B、當染色單體存在時,1條染色體上2個DNA分子,當染色單體不存在時,1條染色體上1個DNA分子,B錯誤;C、基因通常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故1個DNA分子上一般含有多個基因,C正確;D、DNA分子的堿基總數(shù)大于其上基因的堿基總數(shù),D錯誤。故選C。15、如圖是某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過程堿基互補配對時發(fā)生差錯,形成的肽鏈可能不發(fā)生改變B.②過程形成的產(chǎn)物都能夠直接承擔細胞的生命活動C.①過程正處于解旋狀態(tài),形成這種狀態(tài)需要RNA解旋酶D.合成大量抗體主要是通過①過程形成大量mRNA完成的【答案】A【分析】由圖可知,①表示轉錄,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②表示翻譯,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以合成肽鏈的過程?!驹斀狻緼、①轉錄過程堿基互補配對時發(fā)生差錯,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形成的肽鏈可能不發(fā)生改變,A正確;B、②過程形成的產(chǎn)物是多肽鏈,有的需要經(jīng)過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的加工才有活性,才能夠承擔細胞的生命活動,B錯誤;C、①轉錄過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參與,C錯誤;D、合成大量抗體主要是通過②翻譯過程,一條mRNA結合多個核糖體完成,D錯誤。故選A。16、下列有關基因與生物體性狀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控制生物性狀B.生物體的性狀與所處環(huán)境密切有關C.一種基因可能影響生物體的多種性狀D.表現(xiàn)型相同的個體基因型一定相同【答案】D【分析】1、基因與性狀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一對相對性狀可以由多對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等位基因也可能與多對相對性狀有關。2、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也可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3、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chǎn)物、基因環(huán)境相互作用精細地調控著生物的性狀?!驹斀狻緼、基因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A正確;B、生物體的性狀與所處環(huán)境密切有關,由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基因型相同的個體,表現(xiàn)型不一定相同,B正確;C、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都是簡單的線性關系,一種基因可能影響生物體的多種性狀,C正確;D、表現(xiàn)型相同的個體基因型一定相同,如DD和Dd都表現(xiàn)為顯性,D錯誤。故選D。17、亨廷頓病是一種以舞蹈癥狀、認知障礙和精神行為異常為臨床特征的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目前認為,亨廷頓病與異常Htt蛋白的積累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異常Htt蛋白的積累會抑制組蛋白的乙?;^程,從而引起細胞凋亡。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組蛋白乙?;瘯惯z傳信息發(fā)生改變B.組蛋白乙?;挥绊懴乱淮z傳物質的表達C.細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體引發(fā)炎癥導致機體損傷D.異常Htt蛋白會抑制相關基因的轉錄過程【答案】D【分析】1、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xiàn)象。除了DNA甲基化、構成染色體的組蛋白發(fā)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飾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2、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導致的基因結構的改變?!驹斀狻緼、組蛋白乙?;粫淖兓蛐蛄?,不會使遺傳信息發(fā)生改變,A錯誤;B、組蛋白乙?;梢詡鹘o下一代,影響下一代遺傳物質的表達,B錯誤;C、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主動的細胞死亡,不會引起炎癥反應,C錯誤;D、轉錄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需要DNA與組蛋白分開,異常Htt蛋白會抑制相關基因的轉錄過程,D正確。故選D。18、下列關于細胞的癌變和癌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癌細胞膜表面糖蛋白分子增多,導致其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B.由于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因此每個人體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一定會發(fā)生突變C.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分裂的細胞中也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D.原癌基因定向突變或過量表達導致相應蛋白質活性過強,就可能引起細胞癌變【答案】C【分析】①癌細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子影響下,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②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變是隨機發(fā)生的;突變是不定向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驹斀狻緼、癌細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A錯誤;B、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是指基因突變在生物界比較普遍,但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因此并非每個人體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一定會發(fā)生突變,B錯誤;C、進行分裂的細胞由于進行DNA復制時雙鏈解旋而使堿基更容易發(fā)生增添、替換或缺失,但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分裂的細胞中也可能會出現(xiàn)基因突變,C正確;D、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D錯誤。故選C。19、費城染色體指人類異常的22號染色體,因其首先在美國費城一例白血病患者中發(fā)現(xiàn)而被命名。下圖為費城染色體形成過程,BCR-ABL融合基因能編碼一種蛋白質(BCR-ABL蛋白),這種蛋白質能增強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會造成體內白細胞異常增生及分裂,進而引發(fā)白血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費城染色體引起的變異是可以遺傳的B.酪氨酸激酶活性升高可調控細胞周期使其變短C.費城染色體的形成是非同源染色體錯誤拼接的結果D.可通過染色體組型分析確定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答案】D【分析】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染色體片段的重復、缺失、易位和倒位,其中易位是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染色體片段交換。【詳解】A、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都屬于可遺傳變異,因此費城染色體引起的變異是可以遺傳的,A正確;B、BCR-ABL融合基因能編碼一種蛋白質(BCR-ABL蛋白)能增強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會造成體內白細胞異常增生及分裂,說明酪氨酸激酶活性升高可調控細胞周期使其變短,B正確;C、據(jù)圖分析,費城染色體的形成是非同源染色體錯誤拼接的結果,屬于結構變異中的易位,C正確;D、染色體結構變異可以通過染色體組型觀察,但無法確定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D錯誤。故選D。20、如圖為幾種不同的生物細胞所含染色體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由A發(fā)育而來的個體是單倍體,則產(chǎn)生細胞A的生物的體細胞中含有2條B.B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含有3條染色體C.含有A細胞的生物可能是二倍體,B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時會發(fā)生聯(lián)會紊亂D.含有C細胞的生物一定是單倍體,含有D細胞的生物一定是四倍體【答案】C【分析】1、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2、單倍體是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shù)的生物個體。凡是由配子發(fā)育而來的個體,均稱為單倍體,體細胞中可以含有1個或幾個染色體組?!驹斀狻緼、圖中的A細胞含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有兩個染色體組,若由細胞A發(fā)育而來的生物是單倍體,則說明細胞A為配子,因此產(chǎn)生該細胞的生物的體細胞含有4條染色體,A錯誤;B、B細胞含有三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含有兩條染色體,B錯誤;C、如果含有A細胞的生物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則其為二倍體,B細胞中三條互為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會發(fā)生聯(lián)會紊亂,C正確;D、C細胞僅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含有C細胞的生物肯定是單倍體,D細胞含有四個染色體組,但不知其個體是否由配子發(fā)育而來,因此含有D細胞的生物可能是四倍體,也可能是單倍體,D錯誤。故選C。21、某新婚夫婦婚檢時進行了遺傳咨詢,得知男方的姑姑患苯丙酮尿癥(一種單基因遺傳病),且其母親不攜帶該致病基因,雙方家族中其他人均正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遺傳咨詢能通過系譜圖推測苯丙酮尿癥、冠心病等遺傳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B.該病和21三體綜合征都可采用基因檢測來確定胎兒是否攜帶致病基因C.該病最有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該男子攜帶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可能為1/3D.調查該病致病基因頻率時,應該調查盡可能多的該病患者及其家庭【答案】C【分析】遺傳病可以通過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檢測和預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預防遺傳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基因檢測是指通過檢測人體細胞中的DNA序列,以了解人體的基因狀況?!驹斀狻緼、冠心病不能通過系譜圖推測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因為冠心病屬于多基因遺傳病,具有家族聚集現(xiàn)象,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A錯誤;B、該病是單基因遺傳病,可以利用基因檢測來確定胎兒是否攜帶致病基因,唐氏綜合征是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沒有異?;虿荒苡没驒z測來確定,B錯誤;C、據(jù)“男方的姑姑患苯丙酮尿癥,家族中其他人均正?!笨芍摷易逯懈改刚#畠夯疾?,因此該病最有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辉O該病致病基因為a,正?;驗锳,該男子的父親基因型為1/3AA或2/3Aa,母親的基因型為AA,該男子攜帶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為2/3×1/2=1/3,C正確;D、調查該病致病基因頻率時,應該在人群中隨機調查,且要保證調查群體足夠大,D錯誤。故選C。22、化石、比較解剖學、胚胎學、分子生物學等在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大量化石證據(jù)支持達爾文的共同由來學說B.鯨的鰭和蝙蝠的翼的內部結構模式一致,說明它們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C.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都經(jīng)歷了有鰓裂及有尾的階段,可以用人和魚有共同祖先來解釋D.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在細胞代謝、DNA的結構與功能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越少【答案】D【分析】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jù),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詳解】A、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大量化石證據(jù)支持達爾文的共同由來學說,A正確;B、鯨的鰭和蝙蝠的翼雖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不盡相同,但卻有相同的基本結構,且它們的來源也相同,說明它們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B正確;C、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都經(jīng)歷了有鰓裂及有尾的階段,可以用人和魚有共同祖先來解釋,C正確;D、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在細胞代謝、DNA的結構與功能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越多,D錯誤。故選D。23、下列敘述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A.生物常常會為爭奪食物和生活空間而發(fā)生生存斗爭B.食蟻獸的長舌是因為長期舔食樹縫中的螞蟻而不斷伸長C.同種個體間普遍存在的變異有的是可以遺傳的D.長頸鹿是長頸變異的個體生存機會多,并一代代積累形成的【答案】B【分析】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xù)的過程。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驹斀狻緼、達爾文認為,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是有限的,這必然導致生物在生活過程中因生存而斗爭,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不符合題意,A錯誤;B、強調環(huán)境的變化是物種產(chǎn)生變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生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某些器官由于經(jīng)常使用而發(fā)達,并且傳遞給下一代,這是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觀點,符合題意,B正確;C、達爾文認為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同種個體間普遍存在的變異有的是可以遺傳的,不符合題意,C錯誤;D、長頸鹿的形成是長頸變異的個體生存機會多,并代代積累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有利于取食,不符合題意,D錯誤。故選B。24、騾是馬和驢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馬和驢體細胞中分別有32對和31對染色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騾的體細胞中含有63條染色體B.騾的體細胞增殖通過正常的有絲分裂進行的C.騾的睪丸或巢中的原始生殖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D.騾的生殖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無法形成配子【答案】C【分析】馬和驢的體細胞中分別有32對和31對染色體,其形成的配子中染色體數(shù)分別為32條和31?!驹斀狻緼、馬和驢的體細胞中分別有32對和31對染色體,因此形成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32條和31條,形成的受精卵發(fā)育成的騾的體細胞中含有63條染色體,A正確;B、騾子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騾的體細胞中含有63條染色體,體細胞增殖可通過正常的有絲分裂進行,B正確;CD、騾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63條,騾的睪丸或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細胞中由于沒有同源染色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無法聯(lián)會,無法形成配子,C錯誤,D正確。故選C。騾是馬和驢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馬和驢體細胞中分別有32對和31對染色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騾的體細胞中含有63條染色體B.騾的體細胞增殖通過正常的有絲分裂進行的C.騾的睪丸或巢中的原始生殖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D.騾的生殖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無法形成配子【答案】C【分析】馬和驢的體細胞中分別有32對和31對染色體,其形成的配子中染色體數(shù)分別為32條和31。【詳解】A、馬和驢的體細胞中分別有32對和31對染色體,因此形成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32條和31條,形成的受精卵發(fā)育成的騾的體細胞中含有63條染色體,A正確;B、騾子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騾的體細胞中含有63條染色體,體細胞增殖可通過正常的有絲分裂進行,B正確;CD、騾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63條,騾的睪丸或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細胞中由于沒有同源染色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無法聯(lián)會,無法形成配子,C錯誤,D正確。故選C。25、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突變和基因重組都具有隨機性C.物種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種間競爭實現(xiàn)的D.生物進化的原材料是有利變異【答案】B【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②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③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③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A錯誤;B、突變和基因重組都屬于可遺傳變異,都具有隨機性,是不定向的,B正確;C、共同進化(協(xié)同進化)既包含生物與生物間的作用(不僅是種間競爭,可能還有其它關系),還包含生物與環(huán)境間的相互作用,C錯誤;D、可遺傳變異無論是有利變異還是不利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錯誤。故選B。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50分。26、下圖1為玉米((2N=20))細胞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下圖2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的關系,下圖3表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細胞內不同物質相對含量的柱形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按減數(shù)分裂的時期先后順序進行排序應為(用序號和箭頭表示)。(2)圖1中①的一個細胞中有個染色體,②的一個細胞中有個染色單體。(3)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圖1的(序號)對應的時期、發(fā)生在圖2的(用字母表示)段對應的時期、發(fā)生在圖3的(用圖3的序號表示)對應的時期。(4)圖2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圖3中每個細胞中Ⅳ表示的物質相對含量對應圖1的(序號)對應的時期。(5)下列關于觀察減數(shù)分裂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______。A.觀察玉米細胞減數(shù)分裂,常用的是花藥中的花粉粒B.用玉米的雄蕊比用雌蕊制成的裝片容易觀察到減數(shù)分裂現(xiàn)象C.能觀察到減數(shù)分裂現(xiàn)象的裝片中,可能觀察到四分體D.用玉米的根尖制成臨時裝片,能觀察到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答案】(1)③→①→②→④(2)2020(3)①BCI(4)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④(5)AD【分析】圖1中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②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③是間期,④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結束。圖2中AB段是由于DNA復制,CD段是由于著絲粒的斷裂。圖3中b是染色單體,a是染色體,c是核DNA?!驹斀狻浚?)①同源染色體分離,是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②兩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居位于“赤道板”上,是減數(shù)分裂Ⅱ中期,③染色體是以染色質細絲狀,散落分布在細胞中,屬于減數(shù)第一次前的間期,④形成4個生殖細胞,減數(shù)分裂Ⅱ末期結束,故按減數(shù)分裂的時期先后順序進行排序應為③→①→②→④。(2)圖1中的①細胞同源染色體分離,屬于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此時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體細胞數(shù)目,由于玉米(2N=20),故此時染色體數(shù)目有20條;②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每個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為體細胞的一半,但每條染色體上含有兩條染色單體,故②的一個細胞中有20個染色單體。(3)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對應圖1的①、此時細胞內的每條染色體上含有染色單體,染色體數(shù)與體細胞相同,故對應圖②中的BC和圖3中的Ⅰ階段。(4)CD段下降的原因是減數(shù)分裂Ⅱ的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兩條子染色體。圖3中b在有些時刻數(shù)量為0,表示染色單體;a表示染色體,b表示染色單體,c表示DNA。圖3中Ⅳ時期染色體數(shù)為體細胞的一半,不含染色單體,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結束形成的子細胞,可對應圖1的④對應的時期。(5)A、觀察玉米細胞減數(shù)分裂,常用的是花藥中的花粉母細胞,花粉粒已經(jīng)完成了減數(shù)分裂,A錯誤;B、雄蕊中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精子的數(shù)目要大于雌蕊中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的數(shù)目,且易于取材,因此觀察減數(shù)分裂選擇雄蕊的花藥,B正確;C、聯(lián)會現(xiàn)象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Ⅰ前期,聯(lián)會后形成四分體,C正確;D、根尖細胞有絲分裂不能觀察到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錯誤。故選AD。27、1952年“噬菌體小組”的赫爾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在侵染過程中的功能,實驗中首先通過用含35S或32P的培養(yǎng)基分別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上述細菌,可以獲得35S或32P的噬菌體。然后用獲得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侵染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機攪拌,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然后檢測“被侵染的細菌”的存活率,以及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攪拌的目的是。(2)當攪拌時間少于1分鐘時,上清液中35S和32P的放射性較低,而攪拌時間足夠長以后,上清液中35S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由此證明了。(3)圖中表明“被侵染的細菌”存活率保持在,通過該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出,被侵染的細菌(“未”或“已”)裂解,否則胞外放射性會增高。(4)本實驗證明病毒復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過程中起著作用?!敬鸢浮?1)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2)DNA進入了細菌,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3)100%未32P(4)DNA【分析】分析圖示:被感染細菌的存活率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說明有20%的噬菌體沒有與細菌脫離,仍然附著在細菌外面,離心后隨細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30%左右,說明有30%的噬菌體沒有侵染細菌,離心后位于上清液?!驹斀狻浚?)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2)由于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35S標記的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實驗結果表明當攪拌時間足夠長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可證明DNA進入了細菌,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但由于部分噬菌體沒有與細菌分離,導致上清液35S保持在80%,且由于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細菌,因此導致上清液32P保持在30%。(3)圖中表明“被侵染的細菌”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說明被侵染的細菌未裂解,否則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會使胞外32P放射性增高,即上清液的32P會高于30%。(4)本實驗結果顯示病毒的DNA進入了細胞,而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胞,可證明病毒的復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過程中DNA起著重要的作用。28、表觀遺傳通過調控基因表達進而影響性狀。多種類型的腫瘤研究中發(fā)現(xiàn)表觀遺傳調控異??蓪е履[瘤發(fā)生,如DNA甲基化異常、組蛋白修飾異常和非編碼RNA(如miRNA)調控異常等因素。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組蛋白修飾乙?;腿ヒ阴;侨旧w結構調節(jié)的重要機制之一。組蛋白乙?;ǔJ谷旧w結構松弛,有利于識別并結合在啟動子部位,進行轉錄;而當?shù)幕钚赃^高時,染色質處于緊密狀態(tài),從而相關基因的表達。(2)miRNA通過方式與靶向mRNA的序列結合,在(選填“轉錄前”“轉錄后”“翻譯后”)抑制基因的表達,減少蛋白質的合成。(3)在研究腫瘤發(fā)生機制時發(fā)現(xiàn),基因的區(qū)域高甲基化則可能導致的表達被抑制,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發(fā)生多次,都可引起腫瘤的發(fā)生。(4)DNA甲基化通常發(fā)生胞嘧啶的碳原子上,該過程(選填“是”“否”)改變生物體的遺傳信息。研究DNA甲基化轉移酶抑制劑,促進有關基因的表達,是癌癥治療藥物開發(fā)的主要思路,生物藥阿扎胞苷屬于胞嘧啶類似物,可替代DNA復制過程中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推測可以治療腫瘤的原因:?!敬鸢浮?1)RNA聚合酶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2)堿基互補配對轉錄后(3)啟動子抑癌基因基因突變/堿基對替換、增添或缺失(4)否降低DNA接受甲基的能力,又抑制DNA甲基化轉移酶活性【分析】啟動子是位于基因上游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位點,驅動轉錄?!驹斀狻浚?)組蛋白乙?;ǔJ谷旧w結構松弛,有利于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RNA聚合酶與基因的啟動部位結合,啟動轉錄;組蛋白去乙?;富钚赃^高時,DNA與蛋白質結合,染色質處于緊密狀態(tài),抑制基因的表達。(2)miRNA與靶向mRNA之間能進行堿基互補配對;mRNA是轉錄后的產(chǎn)物,轉錄的產(chǎn)物與miRNA結合,抑制翻譯過程。(3)啟動子與RNA聚合酶結合啟動轉錄,若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高度甲基化,會導致抑癌基因轉錄受抑制,從而抑制抑癌基因的表達;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均與癌癥相關,而癌變是多個突變基因的累積,因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發(fā)生多次基因突變(基因中堿基對替換、增添或缺失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都可引起腫瘤的發(fā)生。(4)DNA甲基化通常發(fā)生胞嘧啶的碳原子上,未改變基因的序列,因此未改變生物體的遺傳信息;生物藥阿扎胞苷屬于胞嘧啶類似物,可替代DNA復制過程中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阿扎胞苷可能降低DNA接受甲基的能力,又抑制DNA甲基化轉移酶活性,從而可以治療腫瘤。29、幾種性染色體異常果蠅的性別、育性等如圖所示。(1)圖示果蠅發(fā)生的變異類型是。(2)白眼雌果蠅(XrXrY)最多能產(chǎn)生Xr、XrXr、和四種類型的配子,該果蠅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子代中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3)用紅眼雌果蠅(XRXR)與白眼雄果蠅(XrY)為親本雜交,在F1群體中發(fā)現(xiàn)一只白眼雄果蠅(記為“M”)。M果蠅出現(xiàn)的原因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環(huán)境改變引起表型變化,但基因型未變;第二種是親本果蠅發(fā)生基因突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