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對本體理論的解構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_第1頁
西方哲學對本體理論的解構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_第2頁
西方哲學對本體理論的解構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_第3頁
西方哲學對本體理論的解構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_第4頁
西方哲學對本體理論的解構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哲學對本體理論的解構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

在近現(xiàn)代西方哲學流派里,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薩特存在主義及后現(xiàn)代主義之前的結構主義對傳統(tǒng)哲學本體論的解構有其自身的邏輯和哲學根據(jù)。結構主義尤其具有代表性,它基于語言的存在,通過二元對立差別原則,摧毀傳統(tǒng)的主體原則,抑客觀世界的時空于主體,建立了自己的符號世界,以此解構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本體。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與之決然不同的本體論哲學,但可以借鑒它們的一些理論知識和思想成果,以此豐富理論體系。

一、對解構本體論哲學的哲學解讀

對傳統(tǒng)哲學的本體進行解構,從而旨在取消世界“本體”的,有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現(xiàn)象學、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和以索緒爾為代表的結構主義,它們在根本的理論和邏輯旨趣上,都屈于企圖取消世界本體的哲學流派之列。那么,它們的理論和邏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呢?有何內在的的一貫性呢?

(一)現(xiàn)象與存在

從古希臘軸心時代至十九世紀的西方哲學,一般都認為本體與現(xiàn)象是對立的兩個世界,現(xiàn)象的真實性不在于現(xiàn)象本身而在于本體。直至1900年,在胡塞爾創(chuàng)立的以“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出現(xiàn)后,方改變了傳統(tǒng)哲學里本體與現(xiàn)象的這種認識?,F(xiàn)象學響亮號召“回到事物本身”(“gobacktothingsthemselves”),否認傳統(tǒng)哲學認為現(xiàn)象背后隱藏本質的觀點,聲稱事物只是顯現(xiàn)地存在,是自身對于自身顯現(xiàn)之顯現(xiàn),無所謂本質,無所謂本體。這個觀點的典型代表是海德格爾。依據(jù)海德格爾思維進程,其理論思路可以形象作為存在的存在);其范疇體系的脈絡可以形象地表示為:存在(存在者)??此在(時間)語言(藝術和詩的語言)“Beingasbeing”。海德格爾認為:存在者是一種“現(xiàn)成狀態(tài)”,其“本質”在于它“去存在”。由于“現(xiàn)成狀態(tài)”中的生存狀態(tài)就是“此在”,因此,“生存”構成了“此在”的“本質”。這里,“生存”即是“去存在”。那么,“此在”又是什么呢?海德格爾說:“此存在建構的本質結構本身在生存論上必須收回到時間性中”,⑴#419#)這個“收回”的過程就是“H常狀態(tài)”,這個日常狀態(tài)只有人才有,這是“此在”的特性,也即是時間的特性。這就是說,時間只在人之中,人之外無時間。尋找到“此在”后,海德格爾進一步發(fā)問“時間本身是否公開自己即為存在的視野”呢?這即是問,存在者的世界是如何顯現(xiàn)的,或者說,作為人所特有屬性的時間,如何為存在者所顯現(xiàn)?答案是“語言”,通過語言顯現(xiàn),它就是存在主義者所尋找的“Beingasbeing”,即“語言是存在的家”,語言就是世界。

海德杯格爾以現(xiàn)象的語言世界消解本體的思想在存在主義這里進一步得到了發(fā)展。存在主義與現(xiàn)象學一樣旨在確立一個現(xiàn)象的存在,但是他們的核心思想是意識,認為存在即是意識,薩特就是這樣的存在主義者。薩特哲學的邏輯關鍵是兩個:第一、“自在”與“自為”是“存在”基本屬性,這是“存在者虛無”根本命題的基本范疇;第二,“自為”里“意識”的“意向”特性是“存在”世界展開的邏輯起點。薩特對此作了具體的解釋和論證,他認為:

首先,關于“存在”?!按嬖凇本哂小按嬖诖嬖凇?、“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三個特點,“這是我們初步地考察存在的現(xiàn)象之后,能給現(xiàn)象的存在規(guī)定的三個特點”12115528?。其次,關于“自為”?!白詾椤本褪怯幸庾R的存在,但是,意識作為顯示它者的存在而存在以外,其實它并不存在,“意識的存在是這樣一種存在,對侖來說,它是在其存在中與其存在有關的存在?!?2|41想表明他是意在消解傳統(tǒng)的本體。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薩特的思想不僅具有現(xiàn)象學的特征,而且是在現(xiàn)象學以“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以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本體消解的基礎上,進一

步發(fā)展到了以“存在”為研究對象以達到對傳統(tǒng)本體消解的更深層次3因此,可以說現(xiàn)象學與存在主義的“現(xiàn)象”與“存在”范疇都旨在解構自柏拉圖以來傳統(tǒng)哲學中二元對立的哲學思維模式,以此達到消解現(xiàn)象或存在中的“本體”。但是存在主義所確立的世界的意識性及其自由性,其實就是主體,“主體”的存在說明對于本體的消解還不徹底。這個使命是結構主義來完成的。

(二)摧毀“主體第一優(yōu)先”

在解構傳統(tǒng)形而上學本體論思潮中,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及結構主義三者是一脈相承的,尤其是結構主義這里更為明顯,侖是直接對主體進行開火,打擊傳統(tǒng)本體之所以為本體的“發(fā)動者(主體)”。從結構主義的整個思想進程看,對主體的發(fā)難并開始確立“間性世界”的是結構主義的奠基者索緒爾,他關于語言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思想就是結構主義對傳統(tǒng)本體進行解構的完整體現(xiàn)。

索緒爾認為語言現(xiàn)象分為“歷時”(diachronic)和“共時”(synchronic)兩種m(3U00fi),歷時指時間歷程中的某一點到以后的語言現(xiàn)象,共時指時間歷程中的某一點上的語言狀態(tài)。由此,他認為語言學也相應地分為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共時語言學是研究系統(tǒng)的,是根本,而歷時語言是研究個別語言要素的變化的,并不構成系統(tǒng),因而是次要的|3|(S索緒爾對于這一語言現(xiàn)象的看法有何哲學意義呢?研究法國思想的高宣揚先生精辟指出:“這是向傳統(tǒng)的主體中心主義和傳統(tǒng)歷史主義(historicism)的嚴重挑戰(zhàn)?!?411m97貞)學理性的“自在之物的世界”這一本體思想,以及黑格爾認定“哲學無前提”卻承認“絕對精神”的本體地位。

康德和黑格爾之后的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如前而部分所闡述那樣,將對傳統(tǒng)本體論的解構推向了哲學史的最高峰。然而,無論是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還是結構主義,它們也仍然是一種本體論的學說。例如,“語言是存在的家”,這就是海德格爾經過探尋后建立起的“作為存在的存在”:語言就是存在,存在就是語言。海德格爾認為傳統(tǒng)哲學的“本體”總是背離“存在”跑到“存在者”那邊去,但他消解自亞時士多德以來的形而上學本體,事實上也是一種“本體”,只是,在他那里本體就是語言的存在,存在就是語言世界。因此,海德格爾的哲學本體論實在是一種“語言的本體論”。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海德格爾探尋存在的過程中,其思維仍然具有傳統(tǒng)的痕跡,即也是想確立關于現(xiàn)象的內在根據(jù),只是由于他把這一根據(jù)落實于語言,而語言的本質是當下人們的生活,這樣,思維也就避免主客兩分的嫌疑。

與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決然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西方的出現(xiàn),是一場本體論思想的革命。與傳統(tǒng)形而上學本體論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本體就是世界的客觀存在,所謂“客觀存在”,就是其存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實在,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如果將西方近現(xiàn)代否定哲學本體論的觀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比較,則前者的本體論就實質而言只是關于客觀實在世界的部分的觀點,a還有“顛倒”的性質,是一種特殊的認識論;后者的本體論是關于整體的客觀實在世界的最一般規(guī)律的觀點,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

對象是客觀實在世界及其一般規(guī)律,其認識論是一種科學辯證的反映論。

總之,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等流派意在否認本體論思想,而事實上,就他們的角度而言,他們可以否定哲學思想上的本體論——因為認識有可能不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但是他們無論如何否定不了具有客觀實在性的世界這一真正的本體,這是為人類全部實踐所證明了的。

(二)“間性”的符號世界與實踐基礎上的意義世界

關于世界的認識及其意義,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是不同的。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都想超越主客兩分的實踐認識本質,建立起一個“間性”的符號意義世界。然而,一方面,這恰恰說明了主體存在的事實,人們的實踐活動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實踐不是在“意識間性”中存在,而是存在于人類社會與其對象的活動關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體和主體性,是屬于歷史觀的范疇,它認為主體和主體性都只是主客統(tǒng)一的世界整體的一部分。而前述三個代表性的西方哲學流派的哲學觀點都具有“攝客體于主體,抑客觀于主觀”的特點,這是謬誤。

首先,人類在從事實踐及認識活動時,總是在對象性的兩極關系中進行的,這就有主體和客體。主體指是某種活動的主動發(fā)出者,它有可能是人或社會集團;客體是某種活動的接受者,客體先于主體存在。在一定情況下,客體與主體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二者是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但歸根到底,主體是客體的產物,客體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因此,我們可以積極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并據(jù)此建立人的意義的世界。

其次,主體性是眾多活動發(fā)出者的根本共性,是在對象性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它包括人自覺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能動性。能不能說本體都具有主體性呢?當然不能。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本體中有一些的確是具有主體性的,如人。對人而言,主體性就是人這一主體性質,對于人類而言,就是人的共性,人類的共性當然不是結構主義所說的“結構”。結構主義離開人的實踐本質來所談論間性存在,這樣所建立的世界家園是沒有根據(jù)的空中樓閣,其本體論其實是建立在世界主體性的基礎之上的,即泯除人類活動的主客關系,用無任何規(guī)定性的“間性”作為世界的本質,它所認為的結構性符號世界也不過是人的主體性的無限延仲。因此,在它們這里,本體也就成了主體的本體。說本體具有主體性,這種“攝客體于主體,抑客觀于主觀”顯然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總之,認識論的“想象世界”和和本體存在的意義性,只是實踐基礎上的人類的活動的一部分,而消解主客的間性存在也不過是辯證主客的關系性存在。

(三)關于學科建設與理論啟發(fā)

西方哲學流派解構本體是一種謬誤,但它們以人類的認識活動形成的知識以及解構過程中的一些理論是可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建設所用的。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西方一些哲學流派的認識結果可以作為部門哲學的內容,一些重要的理論范疇可以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里,哲學應當說是有明確研究對象的,即的整體的客觀實在世界,其邏輯起點是存在。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存在是存在的,且只是客觀實在性的存在,此客觀實在性之存在即為本體,此外別無本體,更無現(xiàn)象與本質兩分的本體。因此,只有企圖取消本體的本體論,而不可能有脫離本體的本體論。既然哲學是對統(tǒng)一的宇宙的整體反映,是以世界觀為核心的學問,因此它就應當是一個學科群。從其結構看,哲學是統(tǒng)攝無數(shù)具體哲學、應用哲學的,又是以一系列的具體哲學(部門哲學)、應用哲學為內容的。近現(xiàn)代的西方哲學,呈現(xiàn)出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等流派紛紜局面,表明哲學有豐富的具體形態(tài)。當然,非本體論輯學百家鳴放的局面,表明哲學學科的復雜性,但它們在相應的范圍里也就是一種部門哲學。例如,結構主義的確是一種反本體論的學說,它或是無視包括人類及其人化世界在內的世界的實在性,或是否認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統(tǒng)一于物質實在性的客觀存在,也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如人類的語言、符號、結構、現(xiàn)象,等等。因此,它具有部門哲學的特征。

同時,這些西方哲學流派的范疇能夠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范_體系。例如,結構主義提出的結構、系統(tǒng)、符號、象征等一系列重要范疇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以“結構”這

個范疇來說就很明顯。結構主義認為“結構”具有整體性、轉換機制和自我調整功能三種特性。整體性就是各組成結構的要素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和全部耍素的結構性組合必然不同于這些要素簡單相加的總和,即:一個結構由多種要素構成,其整體優(yōu)于部分。轉換機制是說結構不是一個靜止的形式,而是一個由若干轉換機制形成的系統(tǒng)。自我調整功能指的是三種形式,即節(jié)律、調節(jié)和運演。|811?54?58w結構主義關于結構的這些特性,應該說在局部范圍內是對事物的真實反映,因此,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們借鑒了它們,如關于人性是系統(tǒng)的概念。不僅馬克思主義哲學,事實上當代社會的生活及學術理論,已經在廣泛地使用“結構”或“系統(tǒng)”范疇了。

其次,值得重視的是,這些西方哲學流派對本質與現(xiàn)象范疇的拷問及解構,從特定的意義上看,其實也反映了當代哲學發(fā)展的積極方向,主耍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這些流派的研究往往止于現(xiàn)存(現(xiàn)象),無意也沒有進入本質,但他們的研究,卻使哲學回到生活本身,表現(xiàn)出對藝術、文學、H常生活的哲學關注,而這正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建設所要求的理論與生活實踐相一致的問題。第二,這些哲學流派都不承認現(xiàn)象背后的所謂本體,這是對的,問題只在于他們同時又認為只有現(xiàn)象而無本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